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编制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二是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在推动经济快速…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精选5篇)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编制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把*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和“经济中心、山水名城、文化之都”的目标,在“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探索新思路,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编制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一是在保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坚持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二是继续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人口、就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事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四是在履行好政府经济调节职能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五是在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互衔接原则。一是做好我市“十一五”规划体系内各规划的衔接。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相互协调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二是做好与市、省及国家各级各类规划的协调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及省对我市的要求,同时也使我市的发展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三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空间规划的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可操作性原则。按照国家“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新要求,在进一步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和政策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总体规划的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突出重点,将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做深做实,将重大项目的安排实施列入规划,使规划真正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指引。

科学、民主决策原则。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使规划编制成为一个发扬民主、科学的决策过程。大力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在编制程序上,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

三、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5年,规划期为*6年至2010年,同时展望到2020年。

四、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一)编制工作总体安排。

本次规划编制期约为2年半,分3个阶段:

一是从*3年8月到*4年底,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和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区(县级市)规划的编制。在*4年底形成“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上报市政府。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区(县级市)规划基本思路要求在*4年11月底形成,各规划牵头单位在8月15日前将编制机构及人员名单报市计委。

二是*5年在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前,做好有关规划编制的调研工作,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以及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草案。该阶段要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做好规划衔接和论证工作。

三是*5年在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形成后,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起草“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大审议,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区(县级市)规划编制进度要求与规划纲要保持一致。

(二)规划体系与规划编制分工安排。

包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区(县级市)规划、行业规划及规划编制说明等。

总体规划(1个):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以及对策措施等。由市计委负责,各有关单位配合。

专项规划(14个):

1*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对部分主要行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确定“十一五”时期以及到2020年工业大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确立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在分类推进、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提出构想和对策措施。由市经委负责,市规划局配合,市计委协调。

2*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围绕强化*交通枢纽地位,提出整合和优化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战略思路、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对策措施等。由市规划局、交委负责,市建委配合,市计委协调。

3*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十一五”期间以及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目标和任务,提出重点行业的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由市计委牵头,各有关单位配合。

4*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金融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由市计委(金融办)负责,各有关单位配合。

5*能源发展规划。围绕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目标,提出加快我市能源行业的发展思路、重点、空间布局以及重大项目等。由市经委负责,市建委、规划局、市政园林局配合,市计委协调。

6*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科技兴市”战略,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制定我市“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规划。由市科技局、计委负责。

7*城市发展规划。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建设开发规模、重点功能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目标、思路、措施及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要做好城市空间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协调。由市计委牵头,市建委、规划局配合。

8*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生态城市建设任务、环境保护目标、园林绿化和生态小区建设规划。由市计委、环保局负责,市建委、规划局、市政园林局、林业局、农业局、环卫局配合。

9*文化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制定*现代化大都市文化发展战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负责,市计委协调。

10*人口、社会保障和就业规划。制定工作总体思路,提出对策措施等。由市计委负责,市劳动保障局、公安局、民政局、人事局、人口计生局等配合。

11*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实际,统筹协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整体发展战略和思路,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市计委负责,市文化局、卫生局、教育局、体育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人事局、人口计生局、旅游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等有关单位配合。

12*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针对*市建成区以外的广大地区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内容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农村城市化、中心镇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事业发展等。由市农业局负责,市建委、规划局、劳动保障局配合,市计委协调。

13*信息化发展规划。以构建*国际信息港和建设国际区域性信息中心为主要目标,制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规划。由市信息中心、计委负责。

14*“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安排及实施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分析政府可支配财力的增长情况以及国土资源情况,统筹安排“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资金来源、用地计划及实施方案等。同时,区分不同类型的投资项目,对于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要明确资金安排计划及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对引入社会资金的项目,也要初步明确项目的组织形式、招商计划以及政府需给予的配套措施。由市计委牵头,市财政局、建委、国土房管局、规划局等配合。

区域规划(2个):

1*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市计委协调。

2*南沙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由*南沙指挥部负责,市计委协调。

区及县级市规划(12个):

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全市10个区、2个县级市各自负责编制本区、县级市“十一五”规划,由市计委负责总体协调。

行业规划:

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各行业主管部门可在市计委的统一协调下自行编制本行业“十一五”规划。

(三)前期课题研究分工安排。

我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共26个,分由市有关部门承担的课题、公开招标的课题和直接委托的课题3类。

1由市有关部门承担的课题。

(1)*“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分析与预测。研究“十五”计划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总结“十五”计划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以及政府经济社会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该课题由市计委牵头,市社科院负责。

(2)主要城市“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和“十一五”发展思路对比分析。研究国内主要城市“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比较这些城市提出的“十一五”发展思路、对策和重大举措,以及对*“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影响及启示等。该课题由市计委牵头,市统计局负责,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市政府研究室等单位配合。

(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思路和对策。分析泛珠三角、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现状,对比*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结合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对于*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政府决策,进一步明确*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提出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思路、重点以及对策措施。该课题由市社科院负责。

(4)*“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及指标预测。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提出“十一五”主要规划指标预期或预测。同时,分析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并提出与“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衔接方案。该课题由市计委负责,市统计局、社科院、信息中心等配合。

(5)*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与建设研究。围绕加强我市空港、海港、铁路、市政路、高速公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各类运输系统的优化和整合,研究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思路、空间布局和对策措施。该课题由市规划局负责,市交委、计委参与。

(6)*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针对目前涉及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对我市政府机构、职能设置及整体运作效率进行研究,并提出改革思路。该课题由市政府研究室负责,市编委办、计委参与。

2公开招标的课题。

(1)新时期*内外部发展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

(2)*新时期总体发展思路研究。

(3)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

(4)*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研究。

(5)*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保障分析。

(6)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7)*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8)*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3直接委托的课题。

(1)*与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研究。

(2)“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与改革研究。

(3)“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分析。

(4)“十一五”期间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对策研究。

(5)当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的战略对策研究。

(6)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对策措施研究。

(7)*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8)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

(9)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10)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教育强市战略研究。

(11)*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研究。

(12)“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发展的对策研究。

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一)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

调查研究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必要前提。要通过调查研究抓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问题,摸清实际情况,为编制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深入研究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更开放的视野、从更高的角度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二)规范编制程序,科学民主决策。

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实施规划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协调,更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要妥善处理保密与提高透明度的关系,为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开辟畅通的渠道。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在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后,要公开征询意见,专项规划也要采取适当形式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要进一步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扩大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

(三)突出规划重点,搞好衔接协调。

一要找准方向,明确各类规划的功能定位。总体规划是以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指导性、纲领性的规划,是编制其他规划的依据;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具体领域发展,并决定具体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区域规划是特定区域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区特点制定的局部规划。

二要把握要点,体现各类规划的不同编制要求。总体规划要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政策性,同时要增强空间指导与约束功能;专项规划要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切实可行。各区和县级市规划是最贴近人民、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规划,要更多地阐述与本地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成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规划。

三要密切配合,加强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衔接的重点是部分领域的发展目标、政策目标与手段、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等。要重点加强与国家及省有关规划的协调和充分衔接,争取将我市重要发展战略和重大建设项目列入上级规划中。我市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由市计委负责,重大问题应报市政府审定。各规划草案在报请批准前,必须送市计委及相关单位进行衔接,各专项规划必须由市计委组织论证。各规划草案在报请批准时,应一并报送规划编制说明和规划论证报告。规划编制说明除应对有关内容进行说明外,还应说明履行编制程序的情况,并对征求意见和衔接情况做出专门说明,对未采纳的重要意见应当说明理由。

(四)提高规划战略性,增强可操作性。

在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战略眼光思路的同时,要增加操作性的内容,探索建立规划内容向实施任务转化的机制,着重要抓好4个环节:一是时序安排要合理。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上要兼顾近期、中期、远期,排出各个时期相对具体的建设重点。二是项目梳理要细致。

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项目建设超前研究、超前掌握、超前储备,纳入“十一五”规划。三是空间调控要有效。在总量调控、产业调控的同时要强化空间调控的内容,使各项措施、布局和建设项目在空间上得以落实。四是配套措施要可行。措施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配套性,具体、可行,真正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党委书记

主持局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党委全面工作,配合局长工作,完成区委交办的各项临时性工作。

局长

主持本局行政全面工作。负责抓好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工作、招商引资工作等行政全面工作,配合党委书记工作,完成政府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副局长

协助局长工作,具体分管国民经济发展科、社会事业发展科工作。

副局长

协助局长工作,具体分管经济协作办公室工作。

机构设置

综合办公室

协助局党政领导组织协调日常党务、政务工作。负责信息、人事、财务工作;负责档案管理、综合治理、会务、机要、保密、、新闻宣传、文印等工作。

(一)工作人员

综合办公室科员

综合办公室科员

综合办公室科员

(二)工作职责

1、负责局机关会计工作;

2、负责局后勤保障工作;

3、负责处理原企业遗留问题;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负责出纳工作;

2、负责行政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阅、管理、归档报刊杂志的征订等工作;

3、负责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的日常工作。

4、负责本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和人事劳资工作;

5、负责保密工作;

6、负责本单位的维稳工作和年终考核档案的整理;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负责党务日常工作,协助党委书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2、负责组织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3、负责党委会议记录、中心组学习记录;

4、负责党委文件的起草、收发、登记、归档;

5、组织党务类文件的收文、传阅、管理;

6、负责收集各业务科室信息,完成报送工作;

7、负责年终党建考核档案的整理;

8、年终向各承担实绩考核任务的科室收集考核档案,汇总完成情况,完成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任务;

9、负责党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党费收缴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国民经济发展科

组织拟定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监测全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全区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拟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统筹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衔接平衡;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和浩特国民经济动员政策、规划、计划的措施办法,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有关工作。监测分析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定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和落实措施;负责全区国内外经济技术协作与联合规划、计划执行情况和综合分析、检查考核工作;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

(一)工作人员

国民经济发展科科长

国民经济发展科科员

国民经济发展科科员

(二)工作职责

1、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中得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建筑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办法;撰写年度计划和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草案)的报告;

2、监测分析全区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涉及全区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提出经济调节的政策建议,协调经济运行中得有关重大问题。

3、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4、研究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及资金投向和投资办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的统计工作;

5、规划和安排国家、自治区、拨款经济建设项目和全区经济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利用外资项目、境外投资项目,监督检查经济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分析城镇化发展状况,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方针、政策,并提出在全区的实施意见和办法;

2、负责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管理,编制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上报项目月形象进度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3、参与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协调、督察、考评等管理工作;

4、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协助科长工作。

2、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商贸流通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撰写年度计划和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草案)的报告;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负责全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全区国防动员工作;

3、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

4、负责全区财政税收计划工作;

5、负责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月报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社会事业发展科

负责综合提出社会发展战略和措施,组织拟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计生、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民政、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等方面的政策及有关重大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办法和措施,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一)人员设置

(二)工作职责

1、研究提出社会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撰写年度计划和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草案)的报告;

2、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城区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办法和措施,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4、规划和安排国家、自治区、拨款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和全区社会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社会事业工程项目建设;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1、协助科长工作;

2、研究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综合性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工作;

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经济协作办公室

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有关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合作交流、统筹对外开放发展战略、方针和部署;组织研究提出对外开放工作的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国内外招商引资统筹规划和区域经济合作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指导、协调工作,制定年度目标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招商暨经济协作项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和项目库建设、;负责招商网络建设工作;组织规划论证全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分析研究全区招商引资情况,向区委区政府报送有关动态;负责国内外投资合作项目的洽谈、签约;负责组织、参与国内外各类项目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并提供协调服务;负责全区招商引资指导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综合分析和检查考核工作。

(一)人员设置

经济协作办公室科长

经济协作办公室科员

(二)工作职责

1、负责招商引资指标任务下达及运行中的统计、监控、政策咨询、协调服务等工作;

2、负责相关业务材料的起草、综合分析和检查考核工作;

3、负责组织、参加与国内外各类项目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经贸活动并提供协调服务;

4、负责全区招商暨经济协作项目的收集、整理、筛选和项目库建设、;负责招商网络建设工作;

5、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负责招商引资报表、信息报送及档案建立工作;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现将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和年以及“”计划后两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简要回顾

年,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市人口委的关心指导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优质服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今年1—9年,全区户籍人口出生3533人,出生率为5.10‰,自然增长率-0.02‰,计划生育率为99.4%。预计全年出生4850人,出生率为6.98‰,自然增长率0.43‰,计划生育率为99.4%。1—9月全区常住人口出生4463人,出生率为5.33‰,自然增长率为1.08‰,计划生育率97.07%,预计全年出生6052人,出生率7.43‰,自然增长率1.85‰,计划生育率为97.3%。根据预测,年我区能全面完成市政府和市人口委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各项指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委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拓展职能,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

计生委更名为人口委以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积极探索人口综合调控机制。年内,利用“五普”、人口计生工作年度统计等资料,开展对人口数据、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区人口情况简介》,供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从下半年起启动了区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此项课题由市人口委立项,与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进行。着重研究发展的基本人口环境、区位和功能定位下的适度人口规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与人口资源;人口发展的趋势性预测;人口发展战略性规划;人口发展的综合调控等。9月4日,举行了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开题仪式,听取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区委政研室同意该课题正式立项。目前,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拟在本年度完成研究的初稿。

(二)形式多样,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今年以来,全区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以避孕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为指导,突出宣传教育首位,加大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以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室)为载体,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心宣传日和节假日宣传,将全区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向一个个高潮。

1.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心宣传日活动。在冬春计划生育宣传月、“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10·28”男性健康日和“12·1”预防艾滋病宣传日等期间,全区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及时向广大市民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在冬春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中,全区共发放宣传品65000份,黑板报展评850块,文艺宣传演出90场次,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讲座95场次,志愿者为群众议诊5000多人次,受到群众的好评。

2.开展对流动人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1月上旬,区人口委下发了《关于在本区开展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宣传活动的通知》,全区根据《通知》要求,对外来流动人员做到“三个一”,即:送上一份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宣传资料,一封《致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开信》、一份避孕药具。发放计划生育保健知识宣传品和《致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开信》各1万份,送避孕药具8000多份。

3.成功承办了市人口系统“三下乡”活动开幕仪式。1月23日,市人口系统在我区举行了以“关怀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的主题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仪式。并举办了主题报告会,进行青春健康师资培训、家长培训,南中“亲青服务室”揭牌和开通了中学校园生殖健康教育网站等一系列活动。杨晓度副市长及市有关委办的领导和区委书记陈策、区长万大宁、区委宣传部长朱响应、副区长赵雯参加了活动。为搞好这次活动,我委作了精心组织、认真筹备,使这一活动顺利进行,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4.开展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年初,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团区委、区人口委、区教育局、区妇联和区计生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生殖教育的实施意见》,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作为今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制定了《区青春健康教育的三年规划》,建立了青春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二是选择了中学、听潮中学、八一中学和惠南镇听南居委、大众涂装有限公司为试点单位并开展教育,在上述三所学校建立了“亲青服务室”,用PLA的方法,在试点年级普遍开展了青春健康知识、技能的教学;三是举办各种生殖健康讲座,全区各中学都开展了青春期教育讲座。中学、八一中学、新场中学还请市计生协会、市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办公室的专家为青少年讲授性科学、性卫生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四是编印宣传资料,将2万多份印有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婚前须知》宣传折页发送18—20周岁的青年手中;五是加强新闻媒介的合作,加大开展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力度。《报》开设了婚育新风进万家专栏,电视台开设“健康人生”专题节目,电台每周二次播出专题内容,加大了对青少年生殖保健知识的力度。

(三)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抓手,通过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全面提升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我委对创建目标的33项指标分解各科室、责任到人,各科室制定完成指标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创建活动的正常进行。

2、认真实施生殖保健服务新三年规划。今年以来,各有关单位认真实施《区人人享有优质生殖健康服务目标规划》,使规划落到实处。教育局、卫生局、团委、妇联、总工会等有关成员单位,结合行业优势,根据规划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3、认真实施市人口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和市发计委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实施办法》。各镇分别和中心医院、光明中医院和周浦医院签定了《关于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我区开展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实施办法》于年7月1日正式施行后,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检查,10月中旬,由区人口委牵头,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各镇人口计生办、医疗服务单位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实施办法》在我区的顺利施行,保障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切身利益。

4、为广大育龄妇女开展“B超”和“孕检”工作。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深入农村、企业,为育龄妇女进行孕情“B超”服务。同时,对“B超”检查中发现妇女病的,做好导医工作。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孕检”服务工作。针对外来流动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为方便群众,区“孕检服务中心”周一到周日均有医技人员为外来流动人员热情服务,认真孕检,受到外来流动人员的欢迎。

5、健全了避孕药具供应网络。坚持“免费为主、零售为辅”,发挥基层网点的作用,方便群众,保证渠道畅通。今年以来,加强了免费药具发放点的建设,提高免费药具发放点在群众中的知晓率,规范了药具基础资料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计划,保证药具供应。根据群众的需求,在惠南镇区安装50台安全套自动售货机,并加强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定时供货,大大方便了辖区群众的生活。

(四)依法行政,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

1.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区人口委多次举办培训班,组织各级人口干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人口计生干部法治化意识,把依法管理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规范法律文书。为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文书的制作,区人口委下发了法律文书的蓝本,并对基层人口干部进行法律文书规范性的培训,开展了法律文书的评选,各级出具的发律文书,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

3.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区人口委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赔偿法》、《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区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以及有关配套制度,加强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4.严格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对象征收社会抚养费是推行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有效措施。年内,对全区计划外二胎生育和未婚生育进行了清理和专项检查,做到征收及时,不随意“涨”和“跌”,保证了执法的严肃性。

(五)形成合力,深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随着“两港”建设,外来流动人口大量导入,人户分离不断增多,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是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重中之重。年内,继续贯彻落实区政府转发的区人口委、外口办等八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区实行以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实施办法》(南府办[2002]16号),在全区上下逐步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1、大加对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的力度。一是坚持平时执法查验证和突击查验证相结合,掌握外来人员计划生育情况。截止年9月底,全区共有外来育龄妇女26310人。1—9月,全区执法检查3次,共执法检查43066人次,验证率达99.8%;1—9月,外来人口出生932人,其中计划内出生821人,计划外出生111人,计划生育率88.1%。二是坚持双向管理,加强与外来人口流出地计生部门联系。年内,与流入我区人口较多的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十多个市(县)计划生育部门取得了联系,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协议》,落实了双向管理的具体措施。三是坚持与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发挥各自在外来人口管理上的优势,形成了合力。

2、强化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各镇对人户分离人员进行清理、登记造册,把人户分离人员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对象。做到对居住在本地1个月以上的育龄妇女进行登记,3个月以上的建立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卡,6个月以上的输入电脑,进入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育龄妇女流出地和流入地加强联系,及时通报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加强对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对出现计划外怀孕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方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3、进一步落实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一是层层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在区、镇两级政府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中,明确要落实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各镇政府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也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企事业单位的法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网络,确保人员、经费的落实。三是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得到兑现。全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能贯彻国家、市和区的有关规定,保障职工在计划生育方面的合法权益。

年,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发展是健康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从领导干部认识上,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不能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二是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推进的力度上,户籍人口的未婚生育和外来人口的计划外生育问题比较突出,成为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推进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三是从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上,表现在少数计生干部法制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业务水平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上述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纠正。

二、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拓宽工作领域;加强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推进全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主要指标。

1、年区户籍人口总量控制在69.5万左右,人口出生数在47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在6.76‰,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0.22‰;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91.5万左右,人口出生数为62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9‰,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1.9‰。

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6%以上。

3、区、镇、村(居委)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网络体系,人工流产率比年有所下降。

4、人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增幅20%以上。

(二)重点工作

1、加强人口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探索人口综合调控机制。继续开展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从年下半年起,由市人口委立项,与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进行《市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区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2001—2020年)。加强人口预测工作,建立区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引导市民适时生育,共同参与人口调控。加强人口综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南府办[2002]16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区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探索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自治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重点加强外来流动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把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查验证工作纳入“一门式”服务范围;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执法力度,把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执法列入综合执法的范围;推行镇人民政府与房屋出租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加强外来人员孕产妇管理;主动与流入本区人口较多的外省市区、县(市)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联系,落实双向管理的措施。同时,对外来流动人口做到与户籍人口一样同宣传、同管理和同服务,降低计划外生育。加强人户分离人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切实做好人户分离对象的信息收集和跟踪管理,将人户分离对象列为重点随访对象,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指导服务工作。村(居)人口计生干部对辖区内人户分离对象生育、节育情况知晓率达98%以上。

3、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镇(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室)的规范化建设。年,我区的镇(村)区域调整已全面完成,镇(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室)的建设要从站(室)选址、硬件配备、人员资格等方面,均要按规范化标准进行。要与卫生部门积极合作,把镇(村)综合服务站(室)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同步建设,实现计卫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镇、村(居)三级服务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高质量地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人工流产率。同时,加强与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合作,发挥行业优势,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增强法治意识,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认真贯彻“一法三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及将出台的《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市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对各级人口计生干部的法制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务的水平。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依法行政的责任。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口计生干部整体素质。随着镇、村(居委)区域调整,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镇、村(居)的人口计生干部配备,充实力量。加强人口计生干部的岗位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法治化和信息化意识,提高依法行政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计划后两年工作思路

“”计划后两年,我区经济社会将飞跃发展,随着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二、三期和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使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新一轮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目标

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计划后两年期间,全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出生性别比合理,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综合调控体系,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体制以及融宣传、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人口综合调控力度。从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人口综合调控工作。一是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正确分析和把握人口中长期发展走势;二是根据新一轮发展要求,完善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口综合调控措施,完善“”人口发展规划;三是加强人口预测工作,探索建立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引导市民参与人口调控;四是加强区域人口规模和分布的研究,加强人口综合调控。

2、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的要求,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综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强化政府的人口战略研究和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综合调控、依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实施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救助机制;三是构建与现代化服务相适应的新型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四是总结和推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村(居)自治经验,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纳入、村(居)的自治范围。

3、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以创建国家和市两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工作。普及避孕节育科学知识,加强对育龄人群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指导。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网络优势,为育龄人群提供优质服务。进行社区家庭计划指导,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和服务。推广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经验,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保护。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免费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

4、进一步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治化进程。根据“以法治国”的方略,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化建设。一是认真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继续深化计划生育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管理;三是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责任,提高执法水平。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管理趋势;城市管理规划;城市管理规划背景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8057

一、我国城市管理趋势分析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政府管理和人民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和载体。

城市管理以城市市政、市容提升等为工作目标,通过目标设定、行为规范、法制约束和日常监督等,体现城市管理者的意志和导向。

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使得我国面临的公共治理问题更加复杂多变。在我国各地城市管理过程中,创新了一些好的模式和实践,正在改变和服务着人们工作居住的城市。但是,也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乱拆乱建、公平缺失等问题和缺陷,城市管理的理念、机制等也存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环节,有待改进和提升。

从城市管理的趋势看,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建设和保护人类居民点环境。1989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引导和鼓励各国建立宜居环境优美的城市。1996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人类环境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适宜居住的人类社区概念,明确指出了城市的宜居性概念,是指空间、社会、环境的特点与质量。宜居城市观念得到了国际共识。

2001年巴黎提出将城市生活质量作为巴黎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和居民的社会融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社会文化和环境。2003年《大温哥华地区长期规划》要求城市规划能满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居民自身发展。2004年《伦敦规划》将“宜人城市”作为核心内容,即宜人、繁荣、公平、可达、绿色,宜居城市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管理者竞相追逐的目标。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国际公园协会主办的“国际宜居城市与社区”评比,提出了 “世界宜居城市”评选的11条基本准则:①必须拥有设计良好、有国际长程航班的国际机场;②低犯罪率;③国家提供优质的教育;④高素质的保健医疗服务;⑤气候宜人;⑥通讯系统良好;⑦社会容忍度高,能容忍同性恋、不同种族,并让妇女平等就业;⑧凌晨1时仍能买到酒;⑨公共交通收费合理且服务佳;⑩当地媒体及国际报刊的有无、多寡及其素质;城市规划可让市民接触到大自然,并尽量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2008年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总决赛共评出自15个国家的27个城市,代表了世界城市建设的最高水平。

我国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从2004年开始,随后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府开始关注宜居城市建设。自2004年北京市总体规划出现“宜居城市”概念以来,我国在内涵、标准和建设措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有研究认为,宜居城市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条件,要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间、人们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设施;二是人文条件,即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满人情味、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居民有归属感的城市。

笔者认为,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实现产程融合是全球城市管理的高级目标。

从全球城市管理,包括市政市容管理来看,正在向人文管理、科技管理、民主法制管理等方向演变。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管理的基本需求,初步判断,我国市政市容管理将逐步由粗放、零散、割裂的管制与罚款,向精细、综合、多方参与的城市治理转变,进而向系统、智慧、协同、动态、更高层次的城市管理方向转变。

未来的城市管理,不仅是管理,不仅是“管控”与“处罚”,更应该是基于“现代”理念的“发展”与“融合”,包括:规划、运营、管理、服务、融合等基本要素与核心功能。

鉴于此,“十三五”城市管理规划,可以重点体现“城市”“管理”“发展”“融合”等基因和运作机制,以推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质性改革与实践创新。

二、我国地方城市规划框架设计

基于全球城市管理的趋势判断,研究设计地方城市规划的框架体系。

(一)规划技术路线图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的规划技术路线包括:技术路线: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解释选择的规划指标,说明应该规划什么,如为什么选择特定指标、为什么选择基本指标等。一般采用定性情景分析等方法。

二是针对每个规划指标(对象),分析在规划期末应该达到的目标值(任务)及达到该目标值应采取的手段。以定量分析趋势为主。

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与管理,一般包括:前期调研、规划委托、规划调研、原有规划评估、规划编制、征求意见、规划修订、规划论证、规划审批、规划颁布、规划评估、修订废止等步骤和技术路线。

(二)技术路线图

地方政府区“十三五”城市管理规划,可以采取如下的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具体如下所示。

(三)城市管理规划步骤

一般来说,城市管理规划的编制步骤是:一是,与委托单位签订委托编制合同;二是,针对规划的核心要求和专业性,组建规划编制课题组;三是,制订具体的规划编制计划,交流与确认调研提纲和访谈计划;四是,组织安排调研与访谈;五是,开展规划研究和报告编写。并且,一般遵循如下的规划编制“五步法”。

城市管理规划报告的编制说明:各种规划报告编写与规范有不同的各自特点、具体要求和侧重点各有差异。

(1)各种规划报告编写必须符合规定范式,如环境影响规划报告的编排结构符合《建设项目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颁布)的要求,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靠。基础数据是评价的基础,基础数据不能有错误,需要对不同的数据进行核实。

(3)预测数据及评价标准的选择合理。各类规划报告指标预测和规划定位要符合国家政策、产业趋势和法律法规等。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规划报告必须对研究对象有明确的观点和思路,对重要问题必须做出明确的、预判性的系统回答。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综合性、结论性的图表放到报告书的正文中,对有参考价值的图放到报告书中,减少篇幅。图1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技术路线

图2城市管理规划编制“五步法”

(四)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解释

一是,前期调研:制订规划编制工作计划,进行前期调研,确立重点项目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规划立项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是,进行规划立项:结合地方政府区、市政市容委的职能定位和实际要求,在不同发展阶段,履行特定的审批程序,确立相应的规划编制任务,进行规划编制机构和人员的筛选与确定,进行规划立项。

三是,组织编制团队:按照规划工作的需要,确立编制思路和组织研究团队,制订工作计划,进行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必要时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编制。

四是,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规划委托单位的要求,制订调研和资料收集计划,列出时间表,系统收集有关社会、经济、市政市容等方面的资料,访谈行业专家和部委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等。

五是,评估原有规划:对国家战略、北京市、地方政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市容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供热供电规划、管网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地方政府区“十二五”期间的市政市容相关规划进行评估,确定未来可能的规划定位与跨规衔接。

六是,编制规划初稿:这是规划工作的核心。组织调研和行业研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进行规划报告撰写,开展重要观点交流与修订,形成规划初稿。

七是,规划紧密衔接: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京市市政市容规划、北京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与本规划的紧密衔接,确定地方政府区城市发展规划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点等。

八是,适当征求意见:将编制的规划方案在一定范围内,包括政府和利益相关方等,采取一定的交流与论证模式,组织专家交流、讨论,吸收各类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等的反馈意见,予以修改、完善和优化。

九是,组织规划修改:根据各方的意见和信息反馈,对初稿进行必要的优化、修改和适度调整。

十是,规划论证:进行专家论证,提出修改意见,监督规划修改和定稿。

十一是,规划报送审批:由规划编制单位提出规划草案,经市政市容委组织审核,上报本级政府审核。

十二是,对外规划:由授权的职能部门批准、。

十三是,开展规划评估: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组织评估,将评估结果报有关部门。

十四是,规划修订与废止:经中期评估或其他原因需要对原有规划进行修订和废止时,规划编制单位应提出规划修订和废止方案,按规划的程序报批。

三、城市管理规划背景分析

研究和分析城市管理现状与改革环境,是确立未来城市管理大部制改革思路和规划目标,进而确定规划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的基础,本文重点研究和分析各地方的城市管理现状、城市管理外部环境等情况与规划框架体系。

城市管理规划报告的背景和现状分析思路如下。

(一)规划背景分析的基本内容

规划背景分析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策环境分析

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的政策环境与产业背景等。包括:全球形势和政策、国家和各地区政策和城市环境等。

其中,分析研究全球政策与形势,可以重点跟踪分析全球城市管理特点和模式,以及未来可能趋势。初步研究发现,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和实现产程融合是城市管理的高级目标。初步分析发现,全球城市管理呈现以人为本、科技管理、民主法制管理等特征,日本实行市长、议会制模式,英国实行议会委员制模式,加拿大实行经理制,韩国实行市行政长制。

研究新加坡的城市管理,一般有五个特征。①规划、建设与管理分离:各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②城市管理法制化:严格执法、监控网络;③重视宣传教育:加大宣传;④城市管理单位与居民有效沟通;⑤官员以身作则:城市重建局、建屋发展局、公园及康乐局、市镇理事会的工作人员每天巡视公园、绿地、街道等,政治违规行为,新加坡总理经常亲自上街巡视,亲自检查。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借鉴,主要有:①管理理念先进:以人为本,服务优先,法制保障。②城市管理体系科学。职责明确,职责通过法律固定,授权设立;成立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拟定政策、综合协调。考评制度严格,考评项目体系化,指标评分标准具体。自治程度高,公众监督,将城市化为5个社区,设立社区理事会。③法制环境健全。制定了操作性强,执行标准明确,立法严密,执法严正。

国家和北京政策、法律的研究,主要分析环保法、垃圾处理、城市环境、餐余处理、广告管理、热点供应、管网建设等。

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分析,主要描述社会发展对城市管理的要求;如:生态、环保、绿色、宜居、安全、交通便利等。

关于居民和技术变化的支撑分析,主要研究和确定居民和技术的影响:生态化、便利化、信息化、人性化等。

2经济环境分析

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城市管理规划实施的经济环境、城市定位、适应性分析等。

3规划编制依据分析

规划背景的编制依据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各类政府规划、产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供热规划、城市电力规划、城市管网规划、城市垃圾处理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的基本依据和主要信息来源。

(二)规划背景分析的框架思路

在规划编制之前,首先要确定规划协议和团队,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规划的沟通和交流,按照特定规划编制的要求和专业领域,组建规划编制团队;与规划委托单位协商,确立调研计划和时间安排,组织项目调研项目组,按照既定的调研计划和规划编制程序,有计划地开始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家政策、市场布局、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类规划文本、地域性文件、年度报告、经济数据、统计报表等。组织行业访谈、政府座谈与交流、抽调部分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开展居民与社区走访,以及发放问卷、网上调研等方式,进行地方政府或高新区、开发区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现状等研究与分析。

1研究全球城市管理实践和趋势

基本分析思路是,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海外城市管理的趋势。人文管理、科技管理、民主法治、严字当头等。如:研究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趋势,可以发现,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实现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是城市管理与管理的高级目标。

图3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系统生态示意

由上图可知,地方政府区要做好城市管理,构建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城市,需要科学处理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的关系,统筹规划,有序布局,通过一系列的重点工程和城市管理、运营工作,实现预期的较高管理目标。

(1) 研究我国城市管理政策与发展趋势

一般来说,我国各地市政、市容等有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与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城市公厕管理办法》(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游乐园管理规定》《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城市道路照明实施管理规定》《城市车辆清洗管理规定》《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北京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北京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等。

其他方面的政策文件,参照此思路进行整理和分析。

2研究我国和各地城市管理趋势

一般分析思路:分析我国各地城市管理、市政市容管理的经验、趋势和案例等。如:国家发改委推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美丽乡村等,为地方政府区现代城市管理和发展提供了行动的方向。

3研究我国和特定省市或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基本分析思路:重点研究国家战略、北京市经济定位和城市总体定位等。如: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市确定的经济社会定位和规划目标,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将随着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定位调整而修订、调整。将会凸现地方政府区的核心经济和社会定位,以生态、低碳、宜居、产城融合等作为城市发展和城市市容建设等的优先方向,这将给地方政府市政市容管理与改革提出新的课题与挑战。

4研究企业居民对城市管理的需求

一般分析思路是,研究企业、机关、居民对城市管理的需求和建议等。如:从地方政府区居民和办公机构的一般诉求看,消除雾霾,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产业的和谐是其重要的理想目标和期望。还可以研究城市核心功能和城市基本需求等。

总体来说,地方政府区构建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大功能。

一是,调节功能。包括生态系统的气体调节、水调节、生物化学调节以及物质循环调节。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这些调节功能还能为居民和机关、企业等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如净化空气、提供饮用水、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生物控制服务等。

二是,栖息功能。为动植物和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对保存生物和基因及其进化过程贡献力量。

三是,生产功能。即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自生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营养物质,然后将能量、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糖类,这些糖类又被次级生产者所利用,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生物物质。这些多样化的糖类又提供可供人类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食品、原材料、能源资源、基因物质等。

四是,信息功能。信息是现实世界的符号表示,生态系统能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的机会,信息功能只有通过人类活动才能实现。

研究技术变化对城市管理的支撑。一般分析思路是,研究信息技术和科技研发对于城市管理的应用和促进等。如:互联网技术对于地方政府区建立指挥地方政府提供了信息系统应用可行性。国家大力推动的大数据计划和经济及协同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实现产业调整和生态建设等提供了产业优化的方向和技术支撑。

(三)城市管理的发展基础分析

该部分的研究分析,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产业、企业、市场、社会生活、市政市容现状等,分析研究对象的模式与机制,对比标杆单位等,分析经验、问题和缺陷,分析变革的机遇、优势与挑战等。

1分析地方政府经济社会现状和未来五年规划

一般分析思路:对地方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回顾。如:对地方政府“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定位进行解读,研究确定城市管理与发展的依据和基本思路。如:某城市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管理基础信息不全;多头管理;管理执行中协调困难;等等。

2分析地方政府城市管理现状

如,分析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市管理的基本现状,如下。落实北京市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部署,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建立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管控机制,启动国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加强拆违督办调度,形成拆违控违的联动机制和强大声势。落实《地方政府区治污三年行动方案》,编制全区水系连通及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排除等专项规划。结合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启动城北水网建设。加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实施京哈高速周边环境达标提升工程。完成八通轻轨沿线、芙蓉路市级达标大街和北苑、中仓区域2平方千米环境提升整治,完成36批脏乱点治理。

3分析地方政府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和问题

如,北京市地方政府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公交运营组织体系不科学,注重线路的增长,不注重结构的调整,导致公交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地方政府新城与中心城联系的道路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北京市城市管理工作,对照郭金龙书记提出的“发展搞上去、人口降下来、生态好起来”的工作目标,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还需在顶层设计和措施方法上加强统筹,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分析地方城市管理的基础条件

一般分析思路是,研究地方政府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政策、区位、机制、人才、环境等基本条件。

5分析地方政府“十三五”城市管理机遇和挑战

一般分析思路是,分析主要机遇,可能挑战,为下一步规划定位提供支撑等。

通过上述城市管理规划框架设计和城市管理现状分析,为下一步的具体规划目标、规划思路、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改革重点、规划保障等奠定了决策基础,进而为形成特定城市管理规划报告提供了翔实和系统的规划方向与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

[2]杨洁经营城市中政府作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5(1)

[3]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杨全山,任立兵城市经营管理及其基础理论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

[5]谢汉忠珠海市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分析[J].长春:吉林大学,2010

[6]李雪苑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特点和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0(7)

[7]仇保兴智慧地进行城市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0)

[8]吴岩竣“加强城市治理管理,塑造国际化精品城市”[J].聚焦城市管理,2015(6)

社区调研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和2021年工作安排

 

20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下,在市发改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区发改委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 五区 建设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努力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努力开创了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1、强化服务,促进机关效能提升。我委不断巩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突出做好 四型服务 进一步提高本委机关效能,优化我区发展环境。一是做好 预测型 服务,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及时把握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脉搏, 主动收集整理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供预测、预警。二是做好 需求型 服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主动分析预测,力求在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地提供各项服务,当好参谋。三是做好 监督型 服务。及时追踪经济运行的走势,监督项目建设,查找问题,分析根源,提出思路和方法建议。四是做好 成果型 服务。积极提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调查成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资金安排、项目招投标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使机关作风得到明显改进。

2、认真做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区发改委作为区政府的经济综合部门,认真做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调区直相关部门努力抓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按照区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 ,始终坚定 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 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 的发展定位,建设魅力昌江、做靓瓷都门户,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重点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示范区、生态文明样板区、文化旅游拓展区和幸福都市生活区。预计到年底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能圆满完成,为我区建设魅力昌江,做靓瓷都门户,在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中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3、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委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牢记为民服务初心,主动践行使命担当,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全力支持和有序引导受疫情影响的各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复工复产,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 两手抓、两不误 。一是牵头制定了《昌江区积极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30条政策措施》,并经区政府同意,于2月20日印发至相关单位。在全面贯彻落实省 20条 、市 26条 的同时,对区 30条 进行了政策解读,及时分解任务,制定操作性、时效性强的兑现细则及操作流程。同时,广泛向辖区内企业做好政策宣传。二是严格执行国家、省、市价格监测报告制度,针对疫情防控用品、生活必需品等主要商品,进行实时监控,安排专班人员每天定点定时对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药店等进行实地巡查,积极向上级有关单位协调,加大对蔬菜、肉类、粮油等生活物资的调拨和储备,确保疫情期间居民生活物资不缺货、不断档。同时,定期《昌江区疫情防控期间商品市场价格监测工作简报》,确保市场价格稳定。目前已累计34期工作简报。三是疫情间,我委成立了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推进小组,采取走访、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积极调度、协调全区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对项目复工开工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如:帮助项目建设单位采购防疫物资、协调施工人员返工返岗等;对暂时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到区委、区政府。目前,我区受疫情影响的重点项目均已全面复工开工。四是扎实做好 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 六保 任务。研究制定了《昌江区 六保 六稳 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对 六保 六稳 工作进行调度,协调解决 六保 六稳 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圆满完成 十三五 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夺取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4、认真组织谋划,做好区 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编制好 十四五 规划,使之成为引领和指导我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我委牵头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一是根据省、市 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我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召开了昌江区 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明确了规划纲要和专项、单项规划编制相关任务及时间节点要求,正式启动我区 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为提升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借助智库机构力量,我委积极与省内外各大院校、专业机构接洽,经多方面比较,确定省发改委下属单位--江西省工程咨询中心为我区 十四五 规划编制合作单位,目前,我区 十四五 规划基本思路已形成,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按计划正在有序推进中。三是积极参加省、市 十四五 规划座谈会及培训会,严格对照省、市层面工作流程及规划方向推动我区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初步梳理了纳入国家、全省和全市 十四五 规划的 三个重大 意见建议6项,重大项目38个。

5、认真组织调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加快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初在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我区初步确定了45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82.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51亿元。全区上下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 理念,以 项目建设提速年 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 主抓手 ,坚持项目化理念、创新化思维、协同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切实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中、干在实处,在我区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热潮。截止到目前,全区45个重点项目已有富祥生物科技园、宁封创意工坊、陶青台文创园等38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1.05亿元。 其中:脱硫脱硝环保综合、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心、检察院 两房 及专门用房等15个项目竣工或即将竣工,其它已开工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中。按照《昌江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督查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督查,促进全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积极协助市发改委重点办做好辖区内20个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调度工作。同时,区发改委着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服务力度,协助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批、项目立项等工作。区发改委2020年1-11月份审批、备案项目共计289个。

6、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力保投资稳定增长。学习研究国家和省、市相关投资政策,认真组织全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编制、审批、上报,努力争取上级对我区发展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今年以来,我委组织申报项目达100多项,为我区社会事业发展打下基础。组织申报了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项目、农林水基础投资等项目。1--11月份,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争取上级补助及项目在115个左右,项目资金在32485万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农业、水利、民政、教育、文化、交通等部门。其中,我委共争取资金16630万元,共计32个项目。

 7、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位推动下,我委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 一把手 工程来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主动收集适合我区产业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信息,强化跟踪对接,进行 零距离 接触,力促投资信息转化为新的投资项目,为我区今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推进各项改革,优化发展环境。改革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的动力之源。当前,我们要敢于破除各种思想障碍,克服阻碍发展的职能缺失,敢于突破,勇于担当,积极探索,深化改革。一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要求,立足昌江实际,明确 六个一 工作部署,以打造 一带四片七线 为主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辅助,着力提升全区城乡品位和生态文明程度,全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目标。2018年我区被评为江西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区。二是推进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随着审批事项的下放,区发改委在市发改委指导下,继续做好审批事项下放后的相关工作。该审批的项目及时审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再造流程,积极构建起 科学合理、公开便捷、规范长效 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三是认真开展减税降费工作。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降成本各项工作,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负担,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保障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截止2月底,协助全区21家企业提交了疫情期间基本电费减免申请,合计减免55.95万元。自2月1日起,对我区非高耗能行业实行了电费九五折优惠措施,2-10月累计优惠电费1076.97万元。

9、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中有升。今年以来,我委会同区统计局每月定期组织各乡镇、街道召开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调度会,认真梳理项目,进一步挖掘潜力,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月份,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

10、积极策应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昌江区作为景德镇的 门户 和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主战场,按照关于 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的要求和刘奇书记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讲话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发展定位,解放思想,立足实际,依托昌江现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良好的地域区位优势、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逐步形成了 一轴两廊三区  ( 一轴 为昌江的空间发展主轴,依托206国道,形成贯穿南北的空间发展主轴; 两廊 指的是陶瓷文化长廊、山水生态长廊。陶瓷文化长廊贯穿沟通三闾庙古街、古窑景区、丽阳古窑遗址、陶青台文化创意园等陶瓷文化景区;山水生态廊道连接月亮湖、郭璞峰、荷塘小镇等重点景区; 三区 指的是陶瓷文化集聚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区、生态文旅休闲区)的陶瓷产业发展新格局。

1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管理和价格认证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力度,强化收费公示制度,建立收费清单;在 放、管、服 方面,根据《昌江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府字【2018】34 号)文件精神,开展了2020年度清理现行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的工作,清理有碍和限制竞争政策措施文件,加快了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通,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市场,促进了市场经济建设。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受理群众对价格和收费方面的来电、来访、来信工作,有效化解了价格矛盾。全力做好价格认定工作,服务于司法公正。完成价格认定42余起,认定标的200余万,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影响基本生活,兜底基本民生,重点关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及时启动价格联动机制,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我区2019年4月-2020年10月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435.1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6.22万人次。

12、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认真抓好政务信息中心工作和政务信息公开,确保政务网畅通和信息公开及时,同时协助区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确保行政服务中心网络的正常运转。做好 双拥 的各项工作和人大、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我委选派优秀干部进驻鱼山镇留阳村担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同时做好5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参与挂点包村及征地拆迁等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中心工作。

2020年在全委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够;二是做好做强项目,争取上级支持还要努力。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改进和提高。

二、2021年的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始之年,我委将以党的 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 建设魅力昌江,做靓瓷都门户,在实现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中实现新跨越 做出新的贡献。

1、认真做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执行。区发改委作为区政府的经济综合部门,认真做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调区直相关部门努力抓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

2、紧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放松。一是稳步推进我区新签约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实效;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储备和后劲;三是积极与市发改委联系沟通,争取在我区范围内的重大项目投资归我区申报固定资产投资;四是争取大型国企的投资为我区申报任务。

3、加大重点调度建设项目推进力度。一是着力调查研究,制定2021年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提出具体的重点调度建设项目;二是继续坚持调度会制度,注重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的服务力度,协助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批、项目立项等工作。目前,我区已上报2021年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140.5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18亿元。

4、加大力气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一是组织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工作;二是积极与省、市发改委进行沟通协调,争取项目到位;三是着力争取一批大项目,主要为水利防洪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工程、社区服务中心、交通公路建设、居家养老建设、社会福利院、校舍改造建设等。

5、积极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城市双创双修。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巩固成果,扎实推动城市 双创 双修 工作。二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发展 生态+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组建昌江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支持通过 惠农信贷通 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做强 生态+ 工业,加快实施陶瓷、化工等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化生产能力。三是强化工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加快鱼丽工业园区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园区环境监督管理和企业清理整顿,着力控制工业污染。四是加快秀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美丽徐湾,精心打造月亮小镇,形成集农业休闲、徽派古韵、健身运动、艺术鉴赏为一体的农村精品线路,促进城乡环境柔性衔接、自然过渡。

6、着力做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试验区建设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一是做好陶瓷文化保护。将陶瓷文化保护工作列入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重点做好丽阳古窑址和韭菜园陶瓷遗址保护。二是做好陶瓷产业集群。加速推进陶青台陶瓷文化创意园建设,抓好鱼丽工业区产业规划布局,依托即将规划建设的综合物流园平台,发挥红叶陶瓷、鹏飞陶瓷、卡地克陶瓷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着力引进知名企业和陶瓷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依托中国陶瓷城、锦绣昌南陶瓷城,重点打造 三河购 淘宝村,建设三河村为集生产、仓储、物流为一体,含线上线下销售的综合陶瓷村。三是做好陶瓷文化旅游。以航空小镇为依托,推动航空与陶瓷产业深度融合的配套,抢抓航空、陶瓷产业红利;以宁封窑国际陶艺村、陶青台文创园为依托,打造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新地标,打造一流的景德镇对外创作交流的研学旅游基地。以月亮湖、丽阳古窑为依托,围绕陶瓷特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施 古窑陶瓷文化+月亮湖生态+服务业 和 农业种养+深加工+大数据 战略,大力推进 互联网+民宿 、农家乐生态旅游等项目,进一步增强产业功能;借助月亮湖、古窑、古镇、古人等禀赋的自然风光及文化底蕴,打造独具山水田园特色的乡村旅游,构筑景德镇旅游圈独有的集乡村度假、养生休闲、艺术文化、智慧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四是做好陶瓷文化创新。以陶瓷文化资源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重点创建鹏飞建陶、嘉宝瓷业、卡地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基地,全面提升昌江区陶瓷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打造升级陶瓷文化创意园区,培育陶瓷文化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陶瓷文化创意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陶瓷文化衍生产品。

7、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紧跟全区招商步伐,充分利用一切招商平台和项目推介平台,广泛宣传我区政策、环境和资源优势,主动出击,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我区;二是做好已落户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工作,力争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

8、继续推进价格监督管理工作。围绕全区经济工作中心,进一步简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收费公示制度,建立收费清单。加强对涉及民生的垄断性服务行业价格行为的监管。继续加强保供稳价和市场价格监测,为政府决策实时掌握市场价格动态提供一手数据。积极推进价格公共服务,加大力度做好让消费者广泛地享有收费、价格知情权和参与权,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舆论宣传,继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配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价格行政影响力,增强社会效益。

9、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习,特别是学习党的 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不断增强机关干部依法行政和服务的能力;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把国家政策的转变有机地同谋划项目、争取资金相结合,有效提高谋划工作的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廉政勤政工作,推进作风转变,提高干部队伍自身素质。

10、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