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精选5篇)

  •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精选5篇)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执教。领导班子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那一世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时事资源;思想品德;复习课

作为初三思想品德复习的重要补充,时事资源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时事资源的运用,方法是多样的,而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的课型也是多样的,要实现时事资源与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有效整合需要不断努力尝试。

一、学生自主命题实现时事资源与初三思想品德题型复习有效整合课堂实施

笔者的课程实施主要有三大部分,五大环节。每一个环节由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一)搜集时事材料,自主命题

第一部分为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先设计教学学案,学生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练习感悟:教师会在课前利用时事材料设置一道做法类的题目,让学生完成,并以此题目为例子,让学生出题提供参照。

2、题型预习:教师列举近年来中考关于做法类题型的设问,学生自主分析设问的不同点,在学案上对设问特点进行归类。

3、资料搜集:通过阅读报刊、上网查询等方式,搜集目前我国面临的具体的资源、环境问题(如雾霾天气等)的具体材料。

4、小组交流:

(1)小组长组织小组汇总同学的归类,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完善小组答案,明确做法类题型的设问特点。

(2)小组对所搜集的时事材料进行筛选,删减,选出1-3则时事材料,根据小组归类的设问特点,设计做法类题目的设问并自主组织答案。

此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开拓思维,通过自主搜集时事材料,对时事材料进一步分析归纳,寻找时事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系,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在实施的过程中,资源环境这个范畴学生较为熟悉,因此搜集的材料基本都符合主题。但这是属于课前预习部分,小组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时事材料筛选、删减、题目设计的主导者,对小组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小组由于小组长的组织不当,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最终只由小组长完成任务,出现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的情况。

(二)展示命题,小组互评

第二部分为课堂展示,主要有预习展示、考题回顾、即时训练、练习巩固三方面。课堂上要充分利用40分钟的时间,讲练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预习展示部分,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设问的特点,明确审题的注意点。课前,教师挑选预习作业完成较好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小组对设问特点的归类,其他同学负责质疑补充,在质疑和补充中,明确该类题型必须审清楚题目的主题和主体,明确答题思路。

考题回顾部分,主要有讲解――质疑――补充――点评总结四方面。小老师会在课前把练习题的答案板演在黑板上,课上给同学讲解自己的答题思路,同学对小老师的思路进行提问并质疑,弄清答案。质疑过后,教师板书参考答案,让学生对照答案寻找自己在答题过程中的误区。最后,教师通过学案展示典型答案,全班同学根据学案上的典型答案,指出答案的得分点与失分点,灵活运用课前预习的成果明确该类题型的注意点。

明确了答题思路,学生就要活学活用,进行即时训练。课前,学生已经搜集了较多的时事材料,并筛选出较好的时事材料进行自主命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组织了答案。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问答,一小组负责出题,另一小组抢答该设问指向的主题和主体。出题小组再对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教师加以总结。在问答的过程中,学生再深化对所选择的时事材料的分析,再一次明确出题的注意点,为做题作铺垫。

最后,教师课前对各组所搜集时事材料编写的题目进行筛选,选出较好的题目让学生当堂限时10分钟进行限时训练,巩固知识。限时训练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答题意识,让学生及时运用堂上所归纳总结的方法答题。期间,教师挑选了两位同学上黑板板书答案,一位是出题小组的成员,一位是其他小组的成员。练习完毕,先请其他小组的讲解自己的答题思路,台下同学质疑。再请出题小组的成员分析材料,讲解自己的答题方法,台下的学生点评质疑。最后,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并提出评分标准,同学交换答案互相批改。

课堂展示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也是学生掌握巩固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课堂的实效。纵观这一课,以讲解――质疑――补充――点评为主线,着力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面,以学生的讲解激发同学的思考,及时进行补充,在质疑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路。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点评环节,在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无法解决或讲解的同学表述有误时,进行及时的补充说明。

课堂展示环节,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分析时事材料,明确做法类题型答题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在讲评题目、自主出题、当堂练习中充分明确做法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在分析利用时事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对时事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于做法类题型相对较简单,学生只需要找出主体和主题就能较好地回答问题。而时事材料,就是学生找出主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学生自主搜集材料,理解主题,到自主利用时事材料出题,预设主题,到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寻找主题,学生通过自主命题,不但熟悉了时事材料的主题,而且能较好地完成做法类题型寻找主题的审题步骤,提升自身能力。从理论的角度,这是时事资源与题型复习课较好的结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一是本课是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课前预习的质量会直接影响课堂的质量;其二是小组对时事资料的阅读往往会以偏概全,导致对答案的组织存在较多问题,这既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但同时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其三,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明确如何审清题目,自主命题学生接触较少,新鲜感较强,不少学生会把关注度放在如何用题目难道其他同学而忽略在这过程中如何掌握答题机考,本末倒置。其四,对于如何命题,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疑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命题,是本课必须解决的问题;最后,如何发挥时事材料的功能,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本课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

(三)拓展命题,巩固提升

第三部分是作业的布置,教师挑选出题较好的组别,对题目进行进一步修改,提升难度,通过作业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本部分是在学生已有的题目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使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同时也可以对做法类题型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提高。这部分主要考察教师的命题能力,要求教师既能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又要在学生所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且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必须适中,符合学生的水平。

二、学生自主命题实现时事资源与初三思想品德题型复习有效整合的策略反思

通过对《中考做法类题型专题复习课》的反思,笔者总结归纳了时事资源与初三思想品德题型复习有效整合的策略,为时事资源与题型复习的有效整合提供更多思考的方向。

一、注重小组长的培训,强化对材料的筛选运用能力训练,提升课前预习的质量;

在课程预习环节,小组长的主导作用发挥是关键,因此,对小组长长期有效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小组长的培养,并不是成为小组讨论的主导,而是发挥组织功能,在小组中形成互相讨论、分享的氛围。只有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发挥到位,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其次就是课前对事实材料筛选的培训。时事材料的应用,学生自主出题,不应只局限于一节课,而应该在复习课中经常有效运用。在课程开始之时,教师要明确时事材料筛选的标准,让学生缩小才材料搜集的范围,防止材料过多及过于空泛。小组长充分组织课前讨论,学生明确筛选材料的标准,课前预习的效果才能更加明显。

二、小组互动问答环节,强化小组评价,在小组评价发现学生的审题缺陷;

自主出题小组评价应该紧密结合,在一个小组出题考察另一个小组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评价中。无论是出题小组还是答题小组,教师都必须在课前给予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对出题小组,需要评价其所出设问与时事材料的关联度,设问的主体和内容是否明确、所设问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及对答案的组织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答题小组,主要是考察其审清题目主体和主题的能力,审时事材料的能力以及答案的组织能力各方面。在互问互答中,把每一个问题细化,赋予相应的评分范围,如1-5分为限等,让学生能有效地实现互相评价,提高审题答题能力。

三、充分利用时事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于复习课而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由于复习课强调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查漏补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被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作为题型复习课,教师更多地强调在题型的突破,要同时兼顾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于老师而言,难度是较大的。但是,利用时事材料,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我国环境、资源的资料,不少学生在搜集过程中就会被我国的环境、资源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所震撼,有所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学生展示材料的时候要适当加以点拨,提醒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所启发,从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注:本研究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课题《时事资源与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有效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美术教育;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33-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与日趋优化,教育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但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德育教学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更应该渗透到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本文主要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通过网络媒体,积极挖掘小学美术课的德育内容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通过绘画、描述和基本的创作,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渗入德育内容。但现在的小学美术教材都有自己一整套培养学生绘画技能的体系,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挖掘其中蕴含着的德育因子,特别是借助于计算机媒体和网络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绘画基本功训练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些名人名作,详细介绍他们的绘画特色,介绍这些绘画大师的品格和绘画成就,通过潜默移化的教育,让小学生理解做人和绘画之间的关系,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小学生了解到要学好美术首先要学会做人。

在学完每个单元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该单元重点作品的出处、内涵、作者的品质及创作缘由。当然也可以让小学生自己上网去查这些内容,让小学生自己去看、去想,想象作者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以及他们是如何进行基本功训练、如何把自己的内在情感融入到简单的线条组合中去的。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情感,教会他们如可学习、如何做人,怎样做才能成为―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成才。

二、借助网络媒体,实施德育教育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口头说教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方面有所收获和创新。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方法的创新带来了生机,多媒体集精美动态的图片、优美动人的声音、漂亮的文字于一身,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媒体的教学,把德育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做到美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双丰收,效果很好。

比如: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内容制成课件,课件简单明了,可以放大、缩小、暂停等,小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在模仿中慢慢就能创作出作品。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教师还可以穿插上一些小故事,比如好人好事、名人创作典故等。总之,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沉浸于一种健康向上的、求善求美的创作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另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将网络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中。现在有很多优秀的绘画技能讲解及小学生学习教育视频,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比如儿童学习的要求、绘画基本功讲座、少年儿童的习性要求等。教师可以边进行美术教学,边进行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很好。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课堂上有形的教育会发挥无形的力量,小学生回到家后就会为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素质教育、道德教育从理想的课堂深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创作美术特有素材,对学生进行综合德育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很多让少年儿童学习操作技能的电教片,这是对小学生进行学科教育、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既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又能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一举两得。

比如在每次进行美术教学前,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先动手制作一些学习用的材料,特别是可以利用一些旧的材料,通过加工、制作、改造进行再利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和动手能力,还节约了材料。更重要的是,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通过这种教育,可以让小学生受到课堂以外的道德教育。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二、工作目标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本期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自练、观看录像、研讨交流的方法进行。

1.师德培训。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专题讲座内容为: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重在引导教师树立理想,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有思想的教师。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厚实知识背景。

3.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着或教学杂志,完成xx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加紧对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争取在教师专业技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主要将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分类梳理,分类讲解,重在引导教师掌握各类内容在各个年级教学时的度。

5.观看录像主要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做到在观看之后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四、培训组织与实施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出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五、青华镇第四中心小学暑期教师培训安排表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说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应重视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以生为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有,但并不明显。这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拓展开去,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教学中。

1.适当拓展阅读材料,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材里都安排了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各个方面,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园地。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先从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说起,然后介绍祖冲之,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合理利用知识栏目,贯彻德育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其中有些知识,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很好的课本资源。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有一段小知识:“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在西方,小数出现的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合理利用这个小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既可让学生学到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使学生产生为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而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二、以师为镜,发挥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过程既是直接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间接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体现出的精神形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1.以身作则,从细节做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做好这个榜样。例如升国旗时,我端端正正站在队伍前面,严肃认真,学生自然照样守纪律了。小学生可塑性强,所以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2.严于律己,从教学抓起。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上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以教为主,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设身处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会过于抽象,起不到多大作用。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学生互动学习,又便于德育渗透。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既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一举两得。

四、以践为途,开展数学活动的德育教育

任何学科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离不开实践,数学也是。可以说,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知识的学习和德育教育的互惠双赢。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回家调查自己家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最后,让同学设想全国、全球每年所用垃圾袋的数量,那可是个天文数字。这时,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认识。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