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外附小(精选5篇)

  • 浦外附小(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浦外附小范文第1篇

上海市杨浦区共有29个小学,分别如下: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市同济小学、上海市二联小学、上海市杨教院实验小学、上海市控江二村小学、同济大学实验学校小学、上海市五角场小学、上海市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上海市建设小学、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上海市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上海市许昌路第五小学、上海民办沪东外国语学校、上海市中原路小学、上海市水丰路小学、复旦大学附属小学、复旦科技园小学、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小学部 、上海市翔殷路小学、上海市水丰路小学分校、上海市平凉路第三小学、政立路第二小学、上海市杨浦小学、上海市怀德路第一小学、上海市杭州路第一小学、上海平凉路第四小学、工农新村小学、上海市内江路小学、上海市杨浦区双阳路小学。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浦外附小范文第2篇

米芾曾任青龙镇监,而且开展了一些艺术活动。有一次,他来到镇北的隆平寺,偶然看见陈林撰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隆平寺经藏记》,也许是被文中对青龙镇的生动描述所感染,立刻挥毫书录之。他在青龙镇时,还绘过《沪南峦翠图》,细致反映当地自然风光。另外,他吟有《吴江舟中诗》,墨迹迄今犹可见。

梅尧臣在青龙镇住过一段时间,对这里的概貌作过考察。他所著的《青龙杂志》,可算第一部青龙镇志,其中称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时人比之杭州”。他曾兴致勃勃地在此观潮,并作有《青龙海上观潮》,惊叹道:“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州空怨泣。”另外,他还写了《回自青龙呈谢师直》。其中云:“起来整巾不称意,挂帆直走沧海边。便欲骑鲸去万里,列缺不借霹雳鞭。”

苏轼在青龙镇留下了足迹。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他曾为章粢建于青龙镇附近的宅第撰题记,《青浦地名小志》谓:“章庄敏公名粢……元丰时官华亭,曾浚青龙江,筑思堂,坡作有《思堂记》。”另外,隐居文人李行中在青龙江边筑醉眠亭,苏轼不仅为之书额,并赋《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绝》,其中一首云:“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从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除此之外,北宋的秦观、唐询、王安石、范仲淹、司马光等也曾往来于上海地区,他们理应也到过青龙镇。

随着海岸线不断向东推移,吴淞江在北宋中期已穿越今上海市区(大约为今北新泾、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连接虬江路经过江湾抵达虬江码头一线),从浦东高桥附近南跄浦口(今已成为陆地)出海。那时,太湖口筑起了长堤,故苏轼的《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谓:上游泄水“艰噎不快……海之泥沙随潮而上,日积不已,故海口湮灭,而吴中多水患”。为此,北宋嘉六年(1061年),为了加快流速、冲刷积沙,开挖吴淞江下游“白鹤汇”,把弯曲的拉直,使其主流甩开了青龙镇;而原先绕经青龙镇的故道则成为岔流,改称青龙江。到了南宋中期,吴淞江下游大致从今大约为今北新泾、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连接虬江路经过江湾抵达虬江码头,再沿今复兴岛以北段黄浦江出大跄浦口(后来改称吴淞口)入注长江;南宋后期,因吴淞江下游逐渐淤浅,海舶难以继续上溯青龙镇,遂就近集泊于新崛起的上海镇(今黄浦区小东门一带)。在元代,青龙镇完全失去港口的功能,街市已经一片萧条,赵孟的《谒青龙文庙》云:“镇市近东海,人烟迷远郊。前朝有胜迹,遗碣在荒茅。民识青龙舰,树倾黄鹤巢。祟台近仙路,拟寻王可交。”及至明初,吴淞江下游从昆山至上海县境130余里河道几成平陆,出海口段仅“广一百五十丈”,为此官府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导吴淞江水经过浏河、白茆出海,二是开通范家浜(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东的一段)引其支流黄浦(近代以后始称黄浦江)由吴淞口入注长江;吴淞江下游因来水减少加速壅塞,最终不得不改道并利用与黄浦相通的宋家浜(今吴淞江曹家渡附近至外白渡桥段)泄水,在这种情况下青龙镇彻底被人们遗忘。及至明代隆庆年间,嘉兴、吴江等地发大水,应天(今南京)巡抚海瑞巡历上海县,对河道进行实地考察,以下情况引起他的重视:黄浦上接淀泖及浙西诸水,下通浩瀚长江,变得十分宽阔,而吴淞江下游则进一步缩狭,宽度“旧迹只存三十丈”;面对“黄浦夺淞”的现实,海瑞决定将吴淞江作为支流治理,在他亲自主持下,从嘉定县黄渡至上海县宋家桥(今上海市区福建路桥附近)80里河道的疏浚两个月便告竣,从此吴淞江下游完全改入新河道,自今外白渡桥入注黄浦,成为其支流(目前吴淞江上海市区段河形,基本为当初海瑞主持疏浚时正式奠定)。在此期间,青龙镇沦为无声无息的乡村小集镇,因它曾作为青浦县城而被称为“旧青浦”;彭汝途经这里,目睹一片萧条的景象,忍不住吟出“旧时都会地,极目草青青”的诗句。在近代陆上交通工具尚未出现时,市镇的兴衰存废都与水道的畅通阻塞、流徙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青龙镇的变迁真可谓:盛也吴淞江,败也吴淞江!

浦外附小范文第3篇

恩智浦公司一直是ARM技术的领先者。十年前该公司(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部)协助创建了ARM公司,并且是最早拥有ARM技术授权的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拥有80多个ARM7、ARM9和cortex产品可供选择,这包括业界最快的Cortex-M3微控制器和带有高速USB 2.0 OTG、成本最低的ARM9。

目前,32位微控制器是大多数应用的首选,设计师用它们实现更多功能,创建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节省功耗并延长电池寿命。ARM架构以高性能、低功耗、实时性和高性价比著称。是嵌入式应用系统中最广泛使用的32位RISC架构,并且在未来几年内有望主宰嵌入式市场。ARM还拥有着数量众多并且发展迅速的设计师和开发者社区。

而恩智浦的32位ARM微控制器产品,在这个应用发展趋势中,以先进的技术成为嵌入式应用领域的最佳选择。恩智浦提供业界最广泛使用的ARM微控制器,并集成了关键技术,增强了各种各样的嵌入式应用。

嵌入式接口增强ARM架构

为了提高性能和降低功耗,恩智浦公司提供多种配备USB接口的ARM微控制器,超过50多种可选器件;使用了具有24-bpp色彩和高达1024 x 768像素的先进LCD控制器模块;并利用10/100 Ethernet MAC提供最佳性能:此外,还提供高能效的电机控制功能。因此,用户可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为系统添加其他功能。

1 恩智浦ARM+USB,提供最多USB选项

恩智浦支持最新的技术,包括device host、主机和OTG,甚至支持同步传输,这是音频流的关键要素。其USB技术建立在连接领域多年领先的基础上,并增加了额外的功能,如专用DMA、softconnect和G00dLink,集成收发器以及多个端口。

为了确保最佳可靠性和即插即用操作,该公司把配备usB接口的ARM微控制器提交USB-IF组织认证,该组织为USB标准的维护者。

2 恩智浦ARM+Ethernet,最高带宽以太网

恩智浦Ethernet模块是一个全功能10/100M Ethernet MAC,它使用DMA硬件加速来提高吞吐量。即使以太网和USB接口同时使用,该模块也能提供最佳性能。它能实现IEEE802.3标准中规定的所有功能,其中包括几个能提高效率的附加功能。

而且软件工具简化了设计,减少用于执行以太网通讯的复杂协议所需的时间。

3 恩智浦ARM+LCD,独特的低成本LCD集成

恩智浦基于LCD的微控制器支持高带宽和持续刷新,减少了CPU操作,提高了功效。其附加功能,如专用DMA控制器和较大的缓存,可在省电的同时提高性能。集成的触摸屏接口使得增加触摸屏容易且成本合算。

此外,由于在ARM系列中使用了相同的LCD架构,所以,用户不必重新设计LCD元件即可将自己的系统移植到下一代ARM。

4 恩智浦ARM+电机控制,提升性能的电机控制

浦外附小范文第4篇

2019年上海青浦区中考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末名同分投档优先顺序依次为:

①未享受降分优惠的军人后代优先;

②录取总分中市统一学业考试(文化成绩+体育成绩)总分高者优先;

③大三科(语、数、外)考分合计高者优先;

④大三科考分合计相同时,数学考分高者优先;

⑤数学相同时,语文考分高者优先;

⑥当语、数、外考分都相同时,物理考分高者优先;

⑦当语、数、外、物理都相同时,化学考分高者优先;

浦外附小范文第5篇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沦陷后,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郊区民众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自发组织起了一些抗日武装,尽管比较分散,但当时中共还是非常重视上海郊区的抗日斗争。针对敌人在上海兵力不足,后方薄弱的情况,中共江苏省委专门成立了由沙文汉、林枫任正、副书记的外县工作委员会,帮助开展郊区的群众工作和武装斗争。并派遣一批党员干部秘密奔赴上海近郊各县,寻找、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关系,发动群众,集中力量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他们的努力下,浦东、青东、嘉定西乡和崇明中部四个抗日游击区先后开辟,“保卫二中”、“青东抗日自卫队”、“崇总”等多支有统一指挥的抗日游击队活跃于敌后。1939年2月25日的《申报》就报道了这些游击队频繁袭扰日军的状况:

大陆报云,本埠日军发言人,昨日(二十三日)证实上海近郊游击队活动之广泛程度,实出意外,渠承认驻守于距上海四周二十五里内之日军,在去年八月二十八日至本年二月十五日之期间,与华军游击队作战日二百八十一次,此项正式承认,似尚较确实在作战次数为少,但依此而计,每星期已冲突十二次之多点……

此后,根据形势的发展,上海郊区这些抗日武装的归属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至抗战胜利,崇明的部队由中共江北特委和中共苏中区党委领导,其他部队从这时起都划归新四军东路军政会和中共江南区党委领导,1942年下半年起又转归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

青东抗日自卫队火烧青沪路桥

青东抗日游击区是中共在浦西领导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核心区域,包括赵巷、七宝、黄渡、重固、徐泾等地,根据地中心是上海青浦东部观音堂(风溪镇)。1938年青东人民在青浦各支抗日武装的基础上组建了统一的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此后,中共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多次选派骨干来到青浦,加强党对青东抗日游击区和抗日自卫队的领导,并成立了中共青浦工作委员会,在青浦地区开展党建和民运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仅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建立了党组织,而且在青东游击区也成立了党总支和农村党支队,为进行抗日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8年8月正值纪念淞沪抗战一周年之际,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决定烧毁青沪公路上的桥梁,以破坏敌人交通的方式来狠击他们一下。

一天夜间,自卫队300多名常备队员在戈思浜集合,分水陆两路前往青沪公路。水路上,队员们把火油、稻草、花萁柴等引火物装运在15艘事先堵漏的木船上;陆路上,常备队切断了敌人东西两头的通讯联络,并且兵分三路:在西郊附近的一路负责警戒上海方面的来敌,驻守在赵巷八号桥的队员准备阻击青浦来的日军,还有一路佯攻徐泾伪军,吸引敌人兵力。烧桥的任务则分工给1000多名后备队员进行。从老宅附近的十八号桥起到赵巷的八号桥,共有桥梁11座,这些桥的桥墩是用水泥浇铸成的,桥面和桥拱都由粗大的松木铺架,桥头衔接处有铁钉紧固,十分坚固。据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领导人顾复生等回忆,当时自卫队为此采取了三种办法拆桥:一是靠近老宅附近的十八号桥由于离上海较近,不宜火烧,就用人工方法拆除,“后备队员们用锯子锯,用斧头劈,也有用铁棒撬,肩膀扛的,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这些从桥上拆下来的木头后来被用于建造小冬圩小学的校舍;二是像八号和九号桥等用铁丝扎在桥梁下方,铁丝上面装上稻草和花萁柴,再浇上火油,点燃烧桥;第三种是在堵漏的船上,堆上引火物,连船带桥一同烧。顷刻间,青沪公路就成了一条火龙,烈焰滚滚。驻扎在青浦城内的日军见状立即调集100多名日本兵和数辆汽车赶来阻止烧桥,但当他们到达崧泽村时,看到前面的桥已被烧断,又害怕中埋伏,不敢再前进,便只能胡乱放了一通枪就收兵了。

这次火烧青沪公路桥使日军的交通运输中断了整整七天,沉重打击了其侵略气焰。

南汇县保卫团血战汇角

以南汇为中心的浦东抗日游击区是中共江苏省委最早开辟的抗日游击区,包括川沙南部和奉贤东部。1938年初,中共江苏省委成立了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在其下又分设了军事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和敌伪军工作委员会三个委员会。在浦东工委的领导下,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和第四中队、奉贤县人民自卫团等几支抗日武装先后组建。

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是浦东最早建立、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一支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队长周大根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参加过南昌起义,他要求部队进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当时,战士们流传着“一天三操两讲堂,吃的咸菜汤,睡的没脚床”的顺口溜。“三操”就是三次军事训练,“两讲堂”指一堂政治课和一堂军事课。虽然环境很艰苦,但是保卫二中的干部和战士待遇一律平等,纪律严明。有一次保卫二中的一名战士因天气炎热摘了一户人家种的葡萄解渴,周大根队长得知后,当众批评了他,并亲自向这户人家致歉赔钱。另外,保卫二中还颁发过浦东地区减租减息的第一张布告,在贫苦农民中间产生了热烈的反响。由于高举抗日旗帜,又关心民众疾苦,保卫二中的声望与日俱增,部队迅速发展到几百人枪,令日寇极为惊恐,他们特别在地图上把保卫二中的活动区域标上了红圈,表示必须将其置于死地。

1938年12月初,日军调集1000多兵力向南汇东南大举“扫荡”,还出动飞机侦察,目标直指保卫二中。二中的战士们在驻地的房子上面放了竹枝和树枝作伪装,周大根决定向东南沿海撤离。16日,日军在地面和空中对保卫二中活动地区进行搜查的同时,又在海面上派出了汽艇巡逻,欲堵住保卫二中的海上退路,形势十分严峻。保卫二中指战员虽知敌我力量悬殊,但他们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周大根率部埋伏在汇角海滩的芦苇丛中,当日军逼近时,便奋起杀敌。一番激战后,日军佯装撤退,实际上他们已在四周设下埋伏。到了下午,二中战士误以为敌军已经离开,就从隐蔽的芦苇丛中走了出来,暴露了目标,日军从正面和两侧包围上来,而后面就是大海。这时,周大根临危不惧,指挥大家英勇抗击,毙伤日军几十人,但由于寡不敌众,保卫二中又被迫退入芦苇丛中。日军不断缩小包围圈,攻势很猛,周大根一面在海滩上鼓舞战士们继续顽强抗敌,一面策划到天黑时突围,但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部队没有了指挥。最后,二中共27名战士在此役中壮烈牺牲,仅一人负伤后获救。

汇角之战虽然失利,但保卫二中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却极大地激励了浦东军民的抗日斗志。此后,他们机智地运用避实击虚、夜袭、伏击等各种游击战术,取得了潘家泓之战、李家桥围歼战等许多令人称道的战斗的胜利。

外冈游击队八字桥战斗突围

1938年至1939年,中共江苏省委派代表到嘉定民众抗日武装――外冈游击队开展工作,使这支部队在斗争中逐渐接受了党的领导。随后又成立了中共嘉定支部,在它的组织下,外冈游击队的规模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外冈乡为中心,包括昆山东部、娄塘西部和太仓南部部分地区的嘉定西乡抗日游击区。

1939年执行“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战略方针的新四军“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部队挺进上海郊区,与嘉定外冈游击队、青浦三支队等地方游击队会师,随后,他们配合作战,推动了青嘉游击区抗日运动的发展。这年8月,江抗部队、外冈游击队进驻嘉定东北门外八字桥附近时,被伪军发现报告给驻城区的日寇,日军守备队联络南翔、太仓等地的日军前来合围并且马上出动,来到江抗部队驻地旁的一个小村子,企图偷袭,但被我哨兵发现后,鸣枪示警。偷袭不成的日军就用机关枪、掷弹筒等发动正面攻击,并分兵从村子后面包抄。已改番号为江抗三路三支队的外冈游击队立即支援,用机枪封堵住了敌人的去路,粉碎了日军包围的阴谋。

令敌丧胆的“崇总”和“边抗四大”

1938年,中共江苏省委向崇明抗日义勇军指派了党代表。不久,由崇明各地抗日武装统一而成的“崇总”(崇明县民众抗日自卫总队)正式成立,崇总在与敌人的交战中还建立了崇明地区临时性的抗日民主政权――崇明县行政公署。

“崇总”的领导人瞿犊原是一位中学校长,抗战爆发后,他变卖家产,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在崇明群众中有极高的威信。崇总成立后,在他和党代表王进率领下多次袭扰日军,令敌人非常惧怕。

1938年10月,瞿、王率部围攻日军在崇明的主要基地堡镇。由王进带队利用熟悉的地形,奔袭富安纱厂、堡镇港口、杜少如宅三个敌人据点,瞿犊亲率主力埋伏在城堡公路一线,伺机伏击往堡镇的救援之敌。驻堡镇的日军没有料到游击队敢在白天发动袭击,而且攻势凶猛,摸不清对方底细的他们只能一面退缩在据点内顽抗,一面急忙拍电向县城日军求救,怎知电话也不通。自卫总队在这次战斗中不仅杀伤了不少敌人,而且还缴获了大批物资,部队的士气大受振奋。接着,崇总又在蚌壳镇、小竖河等战斗中伏击日军。1939年,瞿犊和王进被顽固派杀害后,他们的战友在中共的领导下重建了崇明抗日自卫总队,并成立了中共崇明县工作委员会,继续在海岛上从事抗日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在崇明,边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大队(简称“边抗四大”)是中共领导的另一支抗日武装,于1938年6月在川沙建立,后奉命至崇明抗战。1939年1月,在新安镇东北天主堂宿营的“边抗四大”突遇日伪军,“边抗四大”队员们便埋伏于有利地形:第一和第二班战士分别埋伏在天主堂北和东侧迎击敌人,第三班埋伏在第一班的西边作掩护。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边抗四大”的枪声就打响了。参加过此次战斗的战士为我们回顾了当时的激战情景:机杨保根同志对准来犯敌人猛烈扫射,这时跟在后面的日寇很快地冲了过来,二班在张班长和政训员陈健同志的指挥下,用机枪猛烈地扫射日伪军。第一班的机杨保根同志提着机枪对来犯日伪军,忽而平射,忽而俯射,打得敌人惊慌失措,前进不能、后退不得……此刻,陆平接过机枪带领一班和三班继续同日寇战斗,把手榴弹投向敌人阵地,当时战斗是非常激烈的,被陆平提着机枪击毙鬼子三人……这时中队长钱国仪同志以坚毅勇敢精神,沉着指挥,几个机立即翻上屋顶,向日伪军猛烈扫射,敌人被迫后退二十余米,经过反复突击约一小时,当场打死鬼子十余人。不幸我中队长钱国仪同志在组织反突击中光荣牺牲,军事教官周子坚同志臂部也中敌弹负伤……

最后,“边抗四大”战士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击退了敌人,胜利突围至他处。这次战斗击毙的日伪军中还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重挫了日寇的锐气。

淞沪支队救护美国飞行员

上海郊县游击队在同日寇作战的过程中,还坚持发扬国际反法西斯主义精神,救护过一些盟军的战友。浦东支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驰骋于浦东地区的抗日游击队,其前身是“抗卫二大”(即南汇县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曾打过朱家店伏击战等著名战斗,后来被正式命名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淞沪支队”。1944年至1945年初,一架正在执行对日军目标战略侦察任务的美国飞机被日炮火击中,飞行员跳伞降落在周浦附近的农村,被当地农民救下,地下党把他安置在一位老大娘家中。鬼子来搜查时,老大娘用手势比画着让美国飞行员躺在床铺上,再用破棉被盖起来,她自己坐到门口假装哭泣起来。鬼子的翻译问她为什么哭,老大娘说她儿子得了伤寒病,快要死了。鬼子一听说是传染病,怕得只向屋里望了一眼,就离开了。此后,得到地下党报告的淞沪支队派短枪队将这个名叫托勒特的飞行员接了过去。在托勒特随部队一起流动的日子里,支队不仅替他疗伤,还特地为他搞来巧克力、面包等食品。托勒特出于对支队的好奇,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士兵为什么可以不向长官敬礼?为什么长官和战士吃同样的饭菜?为什么支队与老百姓的关系那么好?等等。对此,支队指战员都一一解答,懂英语的同志还告诉他很多抗日的道理和共产党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事实。有一次,一队日本兵经过支队驻地,支队指战员立刻前去监视敌人。过了一会儿,他们回来对有些不安的托勒特说:“我们的目标并没有真正暴露,敌人不敢轻易进攻,已经走远了。我们也不打无准备之仗。”托勒特跷起大拇指称赞淞沪支队会打仗,是支好部队。后来,支队根据上级指示,把托勒特护送到浙东。临行前,托勒特还跟支队指战员互赠手枪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