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精选5篇)

  •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距离创新发展工作的启动已两个月。总结起来,紫竹院公园做到了全面落实创新发展工作责任,强化各级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动员全园参加创新发展模式调查研究,提高全园整体创新工作水平和能力,普及创新工作知识,加强了创新文化建设。公园创新发展…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精选5篇)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2012年下半年,一个新的理念、一种新的工作方法让紫竹院看到了免票公园发展方向和希望的曙光。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决定,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开展了“创新发展工作模式”的调查和研究。7月至9月,紫竹院公园领导班子及工作组成员陆续参加了关于公园创新发展的各项工作会议,积极开展学习创新发展138号及相关文件的全部精神和内容,并通过公园管理中心郑主任和调研组组长李树林的讲话对相关调研方案有了更加深刻解读与认识。

公园行业创新发展是一个知识的推进运动,要体验知识的成果和知识的发展。紫竹院公园动员全园职工参加创新发展调研,把调研与总结改革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与制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经验提升、问题试点、战略给力”三个基本点;紫竹院公园全面系统地总结六年来公园的管理思想、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发展方面的经验,通过对经验的科学分析来指导公园未来的发展;紫竹院公园通过创新试点,挖掘和整合公园的文化资源,推动公园从过去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文化创新型的转变,以文化建设为中心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把公园文化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及新的增长点。

距离创新发展工作的启动已两个月。总结起来,紫竹院公园做到了全面落实创新发展工作责任,强化各级领导和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动员全园参加创新发展模式调查研究,提高全园整体创新工作水平和能力,普及创新工作知识,加强了创新文化建设。公园创新发展工作小组先后进入基层听取了广大职工对于此项工作的想法和体会。大家对郑主任总结的“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有序推动北京历史名园的蓬勃发展”的想法都表示了理解和认同,认为公园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紫竹院公园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公园要推动创新发展工作,一定要最大限度的让职工参与进来。因为工作小组人员有限,大家的想法也有限,特别是对园子的调查,更是要发动全员特别是老员工的支持,让他们都知道公园在做创新管理的事,使创新管理成为全园大家都知道和关心了解的事。与此同时,职工也是一个检查,不发动群众,搞少数主义肯定不行。公园领导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因为知识时代是多元的。

总结以往感受颇深:1.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不同于企业,照搬方法行不通;2.此次创新工作“多元创新机制是方法,由此引发知识创新;创新工作是旗帜,最终实现国家资源的保值增值。”;3.要在体制内进行机制的创新,创新工作要从调研开始;4.要抓住非门票经济,增强公园的软文化,明确服务定位,实现从景点到品牌的转换;5.切实增强与国际竹藤组织的合作,借助这一平台为公园培养人才,提升公园综合实力。6.管理升级。而这点也是公园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所在。管理体制高效,顺畅与否,是决定一个单位功能强弱和经济效益高低的根本和关键。公园作为国有资产要想实现三个效益统一,不但实现中心四个服务理念,还要保持本园职工队伍的稳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参与公园的管理与服务建设,必须建立高效、顺畅、富有活力的公园经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管理效益,创造经济效益,而且必须确保改革成果与利益职工共享。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抓好自身科学发展 服务社会科学发展——xx法院电视访谈材料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与法院工作实际联系。首先必须要在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解决突出问题。法院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是人少案多和工作人员年轻、群众工作经验不足。为此,我们将继续做大特邀调解员这篇文章,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二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查找问题听取群众意见,整改情况组织群众评议,努力使活动成为群众关心、支持、满意的“民心工程”。三要建立完善机制。对过去实行的各项工作举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总结、审视、科学取舍,使之不断完善。四要提高能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全院干警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进一步提高。五要找准结合点。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坚持“ “三个至上”指导方针结合起来;与引深“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结合起来;与法院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活动当作促进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努力实现全国模范法院的跨越式发展。

2、特邀调解员制度的实行,不是偶然的。开发区法院建院之初,受理案件的数量每年以81.4%的速度递增,审判力量和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工作人员虽然有所增加,但年轻同志,实践经验不足,尤其是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更为贫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学习和借鉴,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文明和谐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实行了特邀调解员制度。这个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对接问题。我们认为,它不但使法院的“和谐案”增多了,而且形成了收案数在全国法院普遍猛增中反降31%良好局面,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累。仅去年一年为群众节省诉讼成本近200万元,惠及百姓1000多人。特邀调解员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物。

3、前面已经谈到,我们推行并不断完善的特邀调解员制度,是我们谋划科学发展的一个创造性举措。这是其一,第二我们在刑事审判中尝试了拟判处缓刑案件听证制度,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效果良好。第三在执行工作中实行“执行日志”“五方联动”及执行联络员制度,使我院执行结案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居全区法院前列。第四,我们始终把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扩大到全体法院工作人员,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强势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第五,进一步狠抓了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总之,我们认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好自身的科学发展问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建设和谐xxx增砖添瓦,作出应有的贡献。

问题:

1、 院长您好,3月份以来我们第二批参学单位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这无疑是对我们xxx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新定位、新促进,具体到xxx法院,您认为如何才能联系实际,深入实践?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工作实绩

在履行分管业务庭审判管理、队伍管理、政务管理和党组、审委会等职责外,拓展性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1、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取得全国空前的成效,进而带动全院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年,昌邑法院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为“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司法成本与效率试点法院”和“司法公开试点法院”。

年月日——日,我和立案庭马学彦庭长在最高院参加了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论证会和写作分工会,并被确定为八名作者之一。

以上这些,都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昌邑经验给予的充分肯定。

经过对其他地区多元调解先进法院的考察、比较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多元化调解工作在理论和实效方面,仍然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法院。

2、持续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

首先,通过多元调解和繁简分流,使审判业务庭的案件难度增大,促使民商事法官的自然优化。今年年初以来,8名民商事法官陆续被其他机关和上级机关“遴选”,占一线审判法官的25%。但是,由于法院的结构优化和诉讼案件对职业化的要求,我院的法院专业水准没有降低,依然坚持“少数精英法官审判少数疑难案件”的法官职业化道路。在艰难困苦的司法环境背景下,民商事法官依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

我分管的民一庭,在和去年同期相比:收案件上升28.2%,人员减少(最少时仅有两名法官办案)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案数上升9.8%,发改案件减少29.2%的喜人的工作成绩。

其次,继续坚持由主管院长、庭长列席的正规合议制度,案件庭前研讨制度、当庭宣判制度、判后答疑制度,并加强裁判论理的公开审判制度。在制度基础上,营造职业法官平台。

特别是我院开展司法公开大讨论活动,为推进法官落实司法公开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第三,继续发挥审判学会作用,《昌邑审判》会刊(双月刊)的发刊工作、法官论坛和不定期召开审判学会等学术活动。不仅解决了部分疑难案件和一些法律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及良好的风气。

第四,加强管理。首先是审判管理。今年深化了合议制度创新、实行庭前会议、审判学会研讨、当庭宣判、判后答疑和加强裁判论理等“阳光审判”制度。

第二是队伍管理。一年来,干警无一人违法违纪。

第三是政务管理。在协调相关庭室业务配合及后勤保障的同时,严格要求分管庭室的政务管理工作。明令禁止分管庭室拉赞助、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3、自主优化创新审判环境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通过我院法院工作网站,进行宣传、建立沟通和工作的平台。

其次,以审判学会为主体,和北华大学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包括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派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实现法律资源优势互补。

第三,打造法律人共同体。首先,和北华大学联手,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互邀讲座、共同研发科研课题和以审判学会为平台的学术交流活动。其次,邀请上级法院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企业法律顾问等,到院里参观交流,彼此加强沟通理解,特别是对多元调解改革中,司法资源重新配置和故意利益平衡的打破带来的各种新问题,获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组织法院部分法官在审判工作之余进企业、军营、社区、乡镇村等,通过巡回审判等方式进行法律和改革的宣传活动。

4,以人为本,建立服务设施

在立案大厅和多元调解大厅,我们设立了法律援助窗口(和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远程义务法律咨询等服务)、诉讼流程咨询窗口、多元调解咨询窗口、设立诉讼导引服务,并设触摸屏、诉前提示栏、报刊阅览、休息席等等服务项目。

5、自身建设

(1)被省高院评委吉林省专家法官。

(2)参与最高院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司法效率改革的有效途径探索》和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提高司法效率工作指南》的写作工作

二、问题和未来打算

首先,法官职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很多措施的落实还有部分仍然没有到位。原因是:一方面,有些措施本来在设计中就是先务虚后务实的;另一方面,新的法官理论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都很高,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经验的积累等方面,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诸如当庭宣判等制度不能马上全面落实到位。

其次,对多元调解的总结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主要是总结经验的亲历性,导致搞总结的人必须了解改革、理解改革的精髓,而目前尚没有组织成立这样的写作团队。

再次,在对外衔接的很多方面,没有落实到位。一方面原因是个人精力有限、法院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是我本人对务虚性的工作重视不够。

第四、司法公开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日常落实。

第五、司法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法律援助窗口的建设问题。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狠抓落实,工作做到虚实结合。

首先对多元调解组织具体指导和调研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在院内民事审判工作走上正轨后,把便民诉讼和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同时,审判工作向延伸审判服务提高审判工作质量、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扩大审判的社会效果方面有所转移。

其次,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总结探讨应当抓紧进行。

再次,探索新的法官管理模式,如法官的集约化管理机制。阳光审判的落实,需要管理设施及机制的创新。集约化管理应当是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审判质量的有益尝试。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点将,下令,李聚奎出任后勤学院首任院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部队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相继组建了一批高等军事院校。1952年5月16日,根据总后勤部的报告,批准成立后勤学院,并于6月22日命令,任命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为后勤学院首任院长。军委的命令规定:后勤学院的任务是,遵照军事思想,总结人民多年来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特别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经验,训练全军团以上的后勤领导干部。

虽然6月22日就下达了李聚奎出任后勤学院院长的命令,但一直未传达到李聚奎本人。8月上旬,正在北京观摩全军运动会的李聚奎,突然接到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的电话,说要来他住的北京饭店看他。

见面寒喧后,徐立清告诉李聚奎:“李部长,你的工作有变动,军委已批准成立后勤学院,这个后勤学院的院长决定由你来当。”

李聚奎“腾”一下站了起来,说:“徐副部长,你不是开玩笑吧!”

徐立清说:“命令都下了,我怎么能开玩笑?”

李聚奎又摇头又摆手:“不,不!这个不了。不要说我没办过学,就是上学,我也从未进过正规学校的门啊!”

徐立清告诉他:“这可是彭老总推荐、批准的啊!你不干,别人想干还不行呢!”

为什么要提议李聚奎任后勤学院院长呢?

首先,后勤学院是一所军事院校,院长必须是懂军事、带过兵、打过仗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懂得战场上需要什么样的后勤保障,才能明白后勤与打胜仗的关系,才能体会到“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道理。在长征中,李聚奎是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一师师长,领导和指挥了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及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等战斗;抗战时期他以旅长、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等身份,战斗在华北前线: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冀热辽军区、西满军区参谋长的身份,参与指挥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许多战役,不愧是一员能打仗的虎将。

其次,后勤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中级以上后勤领导干部为主的最高后勤学府,院长必须了解和精通后勤工作。李聚奎曾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参与领导和组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四野南下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保障部队从自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岛,有着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

再次,后勤学院还是一所培养现代后勤干部的院校,其教学必须有前瞻性,要传授现代作战的后勤支援保障知识,院长必须有这方面的素质和理念。而李聚奎在这方面也有其独到的经历――即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经验。抗美援朝作战开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组建自己的后勤部,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东北军区统一负责。这样,作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的李聚奎就全面担负起了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保障志愿军胜利进行了5次战役,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1951年5月,志愿军后勤部成立以后,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交由志愿军后勤部管理,而国内的后勤支援仍由东北军区负责,这让李聚奎积累了许多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

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的不多,李聚奎是其中之一,所以由他担任后勤学院院长,正当其位。

无校舍,无设备,缺教员,缺教材,李聚奎白手起家开始了艰苦创业

1952年8月下旬,李聚奎在沈阳交代完手头的工作后,到北京走马上任了。

他来到位于北京西郊万寿路的总后勤部,见到了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杨立三告诉他,在我们人民军队的发展过程中,后勤建设始终是个薄弱环节。现在我们军队的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后勤领导人以加强后勤建设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已决定在本月底召开全军后勤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研究后勤院校教育与在职教育问题。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需要尽快把后勤学院建起来。我们已经成立了后勤学院筹建小组,并根据有关决定,从西北军区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和总后高级后勤学校选调了部分干部,搭起了学院的筹建班子。但目前,后勤学院还是一个无校舍、无设备、缺教员、缺教材的摊子,需要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使学院尽早开课。

李聚奎走出总后勤部南门,向未来的后勤学院营区望去,只见眼前是一片荒芜的沙地(旁边就是沙窝村),南面长着半人高的野草,仅在靠近北面的地方,矗立着4栋房子,先到的一部分同志就挤在里面。其他设施一律没有,连吃饭都蹲在露天里。

在这样的地方,要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军事院校,并马上投入使用,李聚奎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根据军委命令,后勤学院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行使大军区级权限。学院机关初步设政治部、干部管理部、训练部、科学研究部、物资保障部等5部,一个队列处,一个财务科,一个保密室。学院还设后勤组织系、军需系、财务系、运输系、油料系等5个系,11个教授会,学员定额为1100名。

由于原定于8月1日开学,所以一部分学员已经到校了。李聚奎来到教员和学员中了解情况,他们纷纷问道:

“院长,我们是来学什么的?”

“这里什么都没有,怎么学呀?”

“后勤院校,到底能学到什么新的知识呀?”

……

李聚奎想,看来大家的想法还真不少,我们必须教学、育人一起抓。

9月1日,他召开了全院大会,这既是一个就职见面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在会上,李聚奎首先向大家表示了决心,要团结全院同志,以抗大的精神,共同办好这所最高后勤学府。接着,他讲了开办后勤学院的重要意义,讲了目前的困难,号召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边教学、边建设,早成才,早毕业,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李聚奎召开了临时党委会,研究确定了几项工作;一是抓紧落实调人计划,按编制把干部、特别是各系统的教员调齐;二是突击编写教材,科学研究部目前要把编写教材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三是制订教学计划和各系的教学大纲;四是千方百计搞好各项后勤保障,特别是要抓好校舍和设施建设,争取半年内达到开学的要求。对于已到校的学员,要安排好他们的吃住。

这几项工作,领导进行了分工,同时展开。但作为一把手,

李聚奎对各项工作都要管。

对校舍问题,李聚奎多法并举,把临时需要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考虑。他看到大家吃饭无食堂,连喝开水都无着落,就找总后勤部要了两个工棚,简单收拾了一下,作为学院的临时食堂,解决了吃饭和喝水的问题。

接着,李聚奎领导后勤学院对接收的总后勤部高级后勤学校的1万多平方米房舍,按需要进行了整修,又向总后机关借用了5000多平方米的营房,使大家有了住宿的地方。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上课需要教室,备课需要办公室,这些都要自己动手建。于是,李聚奎去找总后营房部部长钟赤兵要营建经费。曾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部长的钟赤兵与李聚奎是熟人,很理解他的困难,就给他拨了一笔经费,李聚奎用这些钱征购了76亩土地,新建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2.1万平方米,并购置各种营具3000多件,总算把学院的基础打起来了。

教员,是搞好教学的支柱,没有高水平的教员,就教不出有成绩的学生来,所以李聚奎很注重抓教员队伍的建设。在学院筹建过程中,已陆续选调来80多名教员,他们有的来自部队院校,有的来自地方院校,还有从各部队选调来的,其中有刚参军的青年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起义的军官。李聚奎了解到这些同志各有各的特点和想法。比如,从地方院校调来的教员,由于不熟悉部队工作,看到学院现在还不成形,所以多不安心在这里工作。从部队其他院校选来的教员,过去大多是教军事、政治课的,改教后勤课等于从头来,担心教不好。从部队调来的人,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理论上不去,怕不能胜任教员工作。而起义的军官,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好,能写也能讲,但有的人思想跟不上,讲课不得要领。

针对以上情况,李聚奎带领有关人员,分别与他们进行座谈,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尽快适应工作。他严格按照党对知识分子的有关政策,热情鼓励起义人员,尽快熟悉我军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尚未正式开课的时机,对所有教员进行一次集训,开办了各学科教员的讲习班,学习有关后勤业务和后勤知识,了解我军当前后勤状况,并就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切磋和交流。通过这些方法,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

为了编好教材,学院先后聘请了7名苏联专家当顾问,在总后机关各业务部和有关院校的支持下,先后搜集到有关教材和资料1400多种,然后进行筛选消化,用作参考,组织各系编写了各种后勤业务教材15种,军事政治教材22种。李聚奎说,这些教材只是个“毛坯”,今后要一边教一边修正。有了教材,就等于炊事员有了粮食,就能给大家做出各种营养的饭菜来。

对于已陆续报到的近400名学员,李聚奎经过摸底了解到,他们中间既有老红军、老八路,不少人爬过雪山,过过草地,打过日本鬼子:也有不少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青年干部,他们在原单位大小都是各级首长,现在要过学员生活,一时很不习惯。同时他们中间有52%的人原先都是各级军事和政工干部,现在改行学后勤,许多人思想上不愿意。他们认为后勤没啥学头,后勤干部见人矮三分,没有多少出路等。

李聚奎认为,当前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极为重要,只有热爱起来,才能学得好,学出成绩。他一方面发动各级领导继续作好学员工作,同时特别邀请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来学院,为大家作了一次《服从工作需要,安心学习,争做优秀学员》的报告,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逐渐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李聚奎还了解到,这批学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小学文化的占68%,其余只相当于初中文化,要学学课程相当吃力。为此,他们报经军委批准,拟用4个月时间对他们进行文化补习,也叫预科教育,为将来正式学习后勤专业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发来训词、题词,后勤学院隆重开学

1953年1月,学员们4个月的预科学习结束,干部、教员都先后到位,急用的教材也编写就绪,校舍建设也已取得初步成绩,后勤学院基本具备了开学的条件。

于是,1月18日,李聚奎代表后勤学院党委向中央军委写了后勤学院拟于2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的报告,并请和为后勤学院题词。

和欣然同意后勤学院的报告,并于1月31日分别为后勤学院题了词。

训词的内容如下:

后勤学院李院长和全体学员、教职员工同志们:

我祝贺你们在预科学习和教学上的成绩,并希望你们在今后圆满地完成军委所给予你们的学习和教学的任务。

对于现代的军队,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任何轻视后勤工作、以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的科学、不需要有系统的学习、不需要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学习苏联军队完整的后勤工作建设,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后勤学院全体教员、职员、学员,应当团结一致。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主席

一九五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的题词是: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立现代化的后勤工作,是巩固国防、保卫我们伟大祖国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月1日,后勤学院借用总后营房部的一个大仓库作为会场,隆重举行了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会堂门口悬挂着“培养后勤干部,建设强大国防”的横幅,会场内外挂满了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兄弟院校送来的数十面贺幛。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领导同志参加了典礼。李聚奎代表全院同志表示,一定要以的训词为指针,艰苦奋斗,边学边建,坚决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汇报。

学院开学以后,李聚奎在狠抓教学的同时,继续抓紧学院的组织、思想和设施三大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他专门召开全院干部大会,发出了“以教学为中心,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号召,要求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把自己的具体工作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事事、处处为教学创造方便条件。他规定领导干部至少要有1/3的时间在教学第一线活动,要钻进教学中去;要保证教员每周有5天时间进行教学活动;生活保障上要首先向教学第一线的人员倾斜。

为了取得领导教学的主动权,从一开始,李聚奎就要求院、部、系领导干部,或军事、或政治、或后勤,都要亲自备课,并带头上台讲课,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他有多年的后勤工作经验,讲起课来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深受大家欢迎。

在第一期本科学员入学一年后,1954年3月,后勤学院又招收了第二批本科学员362人;8月,随着教学设施的扩大和改善,又招收了第三批本科学员380人。至此,在校学员已达1100多人。

随着后勤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李聚奎敏锐地发现,一些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办学方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想法,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上求大求洋,在课程设置、学制班次及培养对象上,脱离我军后勤建设的实际,甚至出现与总后各部门要求相矛盾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党委书记的李聚奎首先组织党委成员进一步学习了的训词以及军委和总部首长对后勤学院建设的指示,统一了思想认识。接着,又于1954年9月10日至17日,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办学方针问题。李聚奎在会上回顾了建院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接着指出:我们办学必须紧密结合我军建设的实际,结合后勤需要的实际,那种脱离我军实际为办学而办学的路子是走不通的。苏联军队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苏军与我军在编制、装备、作风、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教学研究中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军的做法。我们必须研究我军的后勤工作经验,尤其是抗美援朝后勤保障的经验,这是我们无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通过教学进行总结、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教学更要紧跟总后勤部的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要把后勤学院的建设和教学放到军队后勤建设的总体之中去,要根据总后勤部的指示和后勤业务的需要安排课程,这样,才能解决好后勤学院为军队后勤建设服务的问题。

最后,李聚奎强调,我们后勤学院的办学方针就是:根据规定的建军总方针和总任务,吸取苏军先进经验和我军历史经验,以及朝鲜战争经验,紧密结合我军后勤建设实际,培养现代化的后勤干部,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和军队。

就这样,李聚奎牢牢地把握住了后勤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

法院调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实施方案2005年“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入了检查验收阶段。为确保实现“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市、区“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就我院“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要求,围绕创建和谐南票这个主题,全面客观地检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发展,推进我区依法治区进程。二、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原则。对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成绩要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寻找解决的办法,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坚持严格要求,保证质量的原则。要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要求,深入细致地检查,不缩小范围,不减少内容,不留死角,高质量完成总结验收工作任务。三、主要内容此次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为:“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执行情况;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制的运行情况;领导干部及一般干警的学法用法情况;“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的实现亲光,以及全员普法的落实情况;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推进我院依法治理工作情况。四、步骤和方法1、基本步骤我区“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到10月底结束。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按照区“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检查验收方案、办法和标准,成立检查验收两到小组领导小组,组织自检自查。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先开展自查。自查工作从5月至8月开始进行。院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从实际出发,对全院开展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认真进行整改。7月上旬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将对区直各部门进行检查验收。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根据检查验收情况,要对我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推荐先进典型,为“四五”普法表彰工作做好准备。总结验收工作原则上8月末完成,总结验收情况于9月上旬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将进行表彰。2、主要方法“四五”普法检查验收的方法。区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检查审阅档案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验收以百分制形式进行,另有10分的奖励分,总分未达到85分(不含85分)为检查验收不合格单位,不合格单位要认真进行查漏补缺,自行整改后申请复检。同时要按照事实意见的要求,准备好有关资料,形成汇报材料和评出自查分,上报检查验收小组。五、组织领导针对“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院成立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组成,组长由检察长担任。“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监督、指导我院“四五”普法依法治理总结验收工作。六、基本要求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总结验收工作是“四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四五”普法工作善始善终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环节。要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人大决议要求,组织好这次总结验收。2、加强领导,认真实施。要将“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纳入院党组工作日程,高度重视,组织好这项工作。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接受他们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根据区“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切实抓好落实。3、严格标准,确保质量。要结合总结验收,对“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认真的回顾,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验收标准之处,要认真改正。同时,在检查验收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培育和发现典型,为我区“四五”普法表彰工作奠定基础。    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