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精选5篇)

  •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核定收支,就是要科学测算和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认定其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计算补偿的基本依据。 绩效考核,就是要建立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基本医疗任务完成情况、公…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精选5篇)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工作要求,结合取消药品价格加成的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体制,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的目标,本着“科学、公平、效率、节约、规范”的原则,建立“推进综合改革、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多头补偿”的预决算补偿机制。

推进综合改革,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一要根据服务对象和服务任务,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我区暂按全区总人口的1‰确定编制内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临时人员控制在全区总人口的0.2‰以内,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并作为计算经常性支出的基础参数(人口很少的建制乡镇,每个最少不低于8名)。二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内部用人机制,鞭策和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三要结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兼顾公平与效率,健全内部考核,适当拉开分配差距(最高不得超过全员职工绩效工资的1倍)。

核定收支,就是要科学测算和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经常性收入和经常性支出,认定其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计算补偿的基本依据。

绩效考核,就是要建立健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基本医疗任务完成情况、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和人民群众满意程度等,与补偿水平结合起来,实行弹性补助,奖勤罚懒。

多头补偿,就是在加强内部管理节约运转开支和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消化一部分减收的基础上,对核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通过财政预算和医疗保险基金给予弥补。

二、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加价销售后,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按以下办法核定。

(一)核定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包括:医疗服务收入、公共卫生项目收入、基本药物外的药品销售收入、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医疗服务收入按前三年平均收入加35%(含调价因素)测算核定。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收入主要根据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和财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标准,合理测算核定。药品销售收入主要根据基本药物外采购价格、常年性用药数量及其变化趋势,合理测算核定。财政现有经常性补助收入按照年财政安排的经常性补助支出预算(扣除基本建设及其他一次性因素)核定。其他收入主要根据常年性其他收入水平(扣除特殊因素和一次性因素),合理测算核定。

(二)核定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支出、药品成本支出、其他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按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定员是指人事部门核定的编制或按比例计算的全部人员标准配备数量,定员未到位前按实有人员计算。定额是指人事部门批准的工资标准,暂无工资标准的按我区事业单位全员平均工资标准计算,人员经费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和在职人员参加社保的支出等)。按照国家有关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规定,核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我区绩效工资水平暂按人平1.4万元/年计算)。业务支出包括消耗性支出和运转性支出。消耗性支出主要根据常年性基本医疗服务消耗性支出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成本等,结合节约要求,合理测算核定;运转性支出主要根据常年性公用开支(水电费、燃修费、差旅费、办公用品、人员培训及其他各项公用开支)水平,结合节约要求,合理测算核定,药品成本支出按核定的药品销售收入加上药品正常损耗的成本后等额核定。

(三)确定经常性收支差额。经常性收入减去经常性支出后的差额为负数的,即为经常性收支差额,差额通过财政预算和医保基金全额弥补;为正数的,即经常性收支盈余,作为医院发展基金,以后年度安排使用。

(四)收支核定工作的具体操作。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核定工作,由区级财政部门会同区级卫生部门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核定办法,把保证基本运转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单位需求与财力可能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核定每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差额。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

按照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程度、健全内部机制等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绩效考评工作由区级财政、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考核结果除进行定性评价外,还要确定量化指标,作为“弹性补助”的依据。弹性补助的具体办法在全区财政补助总额内,根据考核结果的量化得分,按0.8-1.2的补助系数计算每个机构的财政补助额,奖优罚劣。

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转,财政补助采取“当年预拨,次年考核结算,多退少补”的方式拨付。

四、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确定的经常性收支差额和中、省、市补助后的差额,由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和医保基金各补助50%的比例进行补偿到位。

(一)财政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中央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省级按常住人口每人每年补助2元,市级补助1-3元的原则补助,其余差额由区级财政预算和医保基金全额补助。

(二)医疗保险基金补偿

根据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在财政补助的同时,发挥三项医保基金(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

根据国务院医改办“安徽会议”精神和省、市要求,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三项医保基金的补偿主要通过向定点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同时,围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转换机制,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增设药事服务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我区目前具体付费方式,暂按核定收支差额的50%从三项基金中拨付,待上级将来出台新的文件规定后,按新的规定执行。三项基金承担的补偿额按三项医保基金年收入总额进行分摊。

五、统筹协调,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利实施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调查法 采集庆元县区域内卫生行政管理系统统计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万方数据据和中国知网等国内知名网站进行相关文献检索。

1.2现场调查法 采用抽样判断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间分别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左溪中心卫生院、荷地中心卫生院、贤良中心卫生院、张村乡卫生院等共2所县级医院和17所卫生院进行调查。根据区域卫生行政管理系统统计资料进行现场查看医院/卫生院的实际工作、医生执业、医技人力资源等情况;同时与单位负责人和(或)医生进行座谈,了解双向转诊的实践与看法。

1.3监测项目 对参合农民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就医倾向、卫生院/站的卫生资源及医师状况、双向转诊履行情况、卫生院/站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师制度实施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

2 结 果

2.1本县范围内新农合参与情况调配结果 到2014年末,区域内19个镇(街道),337个行政村,其中农村331个行政村,新农合制度覆盖率为100%。参合人口数17.29万人,参合率为99.76%。本调查研究范围内新农合的初级政策执行到位,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积极性较高。

2.2 参合农民各级医疗机构就医情况 区域内参合农民各级医疗机构就医情况住院人次占7.9%。首次就诊在基层卫生院的仅占33.5%,流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占66.5%,其中县人民医院首次就诊的占65.28(见表1),到更高层次医疗单位就诊的患者占1.2%。

2.3 双向转诊的履行情况分析 2014年本调查区域内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为19万人次,上级医院向下转诊538人次,仅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的0.3%;向上级医院转诊5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为26%,区域内双向转诊的履行情况差。

2.4 域内2014年乡镇卫生院的总诊疗人次为19万人次,出院人次仅为0.01万人。区域内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等工作量有关指标均低于其它发达县乡镇卫生院的平均水平。调查范围内共计住院人次4.337万人,住院费用合计为1.675亿元。足见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技术资源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情况明显,医疗单位门诊人次与门诊费用对比分析体见表(1);医疗单位住院人次与住院费用对比分析见表(2)。

表1 医疗单位门诊人次与门诊费用对比分析(%)

表2 医疗单位住院人次与住院费用对比分析(%)

2.5研究区域内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基本构成情况 2014年区域内乡镇卫生院共17所,床位数12张,卫生人员总数178名,卫生技术人员177名(占卫生人员总数的99.44%),执业(助理)医师141名(占卫生人员总数的85.3%),注册护士17名,药师(士)15名,技师(士)4名。区域内除县级医院外主要服务参合农民的乡镇医院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仅177名,实际服务参合人数达200454万人,平均约1132名参合农民需要1名执业(助理)医师。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的学历(大学占2.8%)、职称(高、中级技术职务者仅占0.11%)。考取有执业证书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仅162人(占91%)。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乡村医生为个体户转岗而来,且绝大部分医生没有在三级医院进修经历,治疗经验及医疗水平相对低下。另有44个乡村卫生站都只能开展简易门诊,没有设置留观室,乡村医生也没有留观患者的经验,主要功能是简易门诊和简易药房,详见表3。

表3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基本情况(n=178,%)

3 讨 论

区域内乡镇卫生院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要经过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双向转诊指征和指南编制,乃至双向转诊的基本流程的建立,使之成为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守门人”仍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本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具备开展多发病、常见病诊疗的能力,但是执业医师的学历和职称偏低,参合农民对乡镇卫生院缺乏信任感,因缺乏人才医疗实施无法正常运转。调查结果还显示17所乡镇卫生院中17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条件参差不齐,大学学历人员仅占2.8%,初级职称人员占84.83%,而高级职称人员空无1人。最终导致患者自己直接到上级医院就诊,卫生院出现没有病人可转和卫生资源闲置的现象。由于上述众多问题存在,区域内无法开展政策性引导的双向转诊,转诊处于不信任的状态。然而,域内新农合双向转诊守门人体制建设,需要区域性政策力量推动和外部技术力量支持的双向转诊守门人的过渡模式。结果导致区域内乡镇卫生院新农合双向转诊“守门人”没有充当“守门人”这一要职。

当前在我国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制度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之前,必须利用我国卫生事业行政主导的政策优势,在非强制首诊基础上,构建区域性双向转诊守门人的过渡模式,如采用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担任双向转诊责任医师机制的过渡模式,来推动新农合双向转诊守门人的体制建设。据调查我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已在推动全科医学建设工作,但正式投入市场并起效需要漫长的时间。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是非强制首诊,患者拥有自主首诊选择权,而采用双向转诊责任医师机制推动区域新农合双向转诊守门人体制建设双向转诊守门人制度意味着强制首诊。就乡镇卫生院引入常态化外源性医疗技术资源的顾问医师机制来推动双向转诊守门人体制建设就现状而言,守门人的合适人选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但由于学历、技术职务偏低,缺乏参合农民对其的信任,为乡镇卫生院引入常态化外源性医疗技术资源的支持,基层医疗单位人员结构、技能、设施及设备与大型医院差距很大[3]。从上述问题分析,今后双向转诊工作是否可以引入上级医院医师技术支持,提高双向转诊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增进参合农民对其的信任感,以解相关问题。

庆元县地处浙西南,由于地貌关系各乡镇离县城均有较远的距离,乡镇卫生院与各个村落间又想距很长的路程,近年来交通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患者动身出门就要1天时间,就诊时常常面临到乡镇看病还是到县城就诊选择的问题。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置乡下的家村人口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很多农村户籍的人口虽存在,但基本都已进城务工,双向转诊工作最终面临的是没有患者而无法实现的可能。

以双向转诊制度为纽带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连续性和经济性的医疗服务。实现的途径是理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利益关系,加强两者的联系,促进两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这符合医改的方向,也顺应了居民的需求[4]。国内研究认为,大型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双向转诊制度,有助于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卫生服务供求关系趋于平衡[5]。而偏远地区或乡村,这些地方交通不便,经济相比落后,人口流动性大,区域性差异大,人门文化及保健意识低等多种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县级以下乡镇卫生院需要实行好双向转制度,需要从多方面解决目当前困扰双向转诊实施的各种因素,建立起高效流畅的双向转诊机制。在开展双向转诊工作中要正确区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与县乡级以下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所面临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建立不同的转诊流程与工作方案。要进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站一体化管理,有效推行乡村医生优胜劣汰的岗位培训,提高卫生服务人员的基本水平。相关影响因素的解决办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宝玉,张启瑜,潘景业,等.城乡对口支援医院双向转诊的路径探讨及实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28-1029.

[2].关昕.基于区域性医疗集团下的双向转诊模式探讨-以“北京复兴模式”与“大庆模式”为例[J].中国社会医学,2009,5(25):303-305.

[3].赵光斌,杜光会,林敏.制约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疗,2013,16(9A):2930-2932.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生工作转正自我鉴定,希望大家喜欢。

 

 

医学生工作转正自我鉴定一

到xx人民医院工作已满一年时间,这一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教导和培养下,在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本人工作以来的情况做简要的自我鉴定。

一、思想上,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思想上,我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通过以上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政治素质有了长足进步。

二、业务上,努力夯实医学专业知识,强化 三基 ,力求更优秀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有五年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但仍缺乏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辨证处理能力,在上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入病房,刻苦钻研,关爱病人,加强医患沟通,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应对各种医疗事务时都能做到以人为本,精益求精。

回首这一年,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是积极探索,逐步成长的一年。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也深知在业务上存在不足,但我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集众所长,克服不足,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竭尽全力去完成医师所承担的 帮助病患,救死扶伤 的神圣使命!

医学生工作转正自我鉴定二

转眼间,在xx医院三个月的实习就要结束了,这几个月来,在医院领导及上级医生的精心培育和领导下,在思想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在思想上,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各项法规。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时刻以一名真正的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

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关心病人、不迟到、不矿工、塌实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服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在学习上,自从毕业到至今,我从没有放弃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用理论知识来联系实践,不断求知进取,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当然,我还存在着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缺点,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不足;我将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尽自己的所能为医院作出贡献。

医学生工作转正自我鉴定三

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眼已经结束,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们将理论转化为能力,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终生受用,我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实习的自我鉴定:

今年7月份我到桂林市人民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和规定,我分别到了急诊、骨伤、内、妇、儿、外、五官等7个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律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及擅离工作岗位。

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所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急病人的紧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此外,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与实习医院的党支部保持联系,在离开了学校后,继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十个月的实习我踊跃参加了实习医院及各科室组织的政治活动努力使自己思想道德更好。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新一轮医改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控制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特别是对供方的引导制约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医疗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体系。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和利益调控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合理收治和转诊患者的内生动力,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医,支持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广大参保人员基本医疗权益和医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保障基本。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断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着力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筑牢保障底线。

二是建立机制。发挥医保第三方优势,健全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三是因地制宜。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医保管理服务能力、医疗服务特点、疾病谱分布等因素,积极探索创新,实行符合本地实际的医保支付方式。

四是统筹推进。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挥部门合力,多措并举,实现政策叠加效应。

(三)主要目标。

2017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各地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鼓励各地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到2020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二)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逐步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医保基金病种付费范围。建立健全谈判协商机制,以既往费用数据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为基础,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引导适宜技术使用,节约医疗费用。做好按病种收费、付费政策衔接,合理确定收费、付费标准,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共同分担。加快制定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实现全国范围内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和内涵的统一。逐步统一疾病分类编码(ICD10)、手术与操作编码系统,明确病历及病案首页书写规范,制定完善符合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等行业技术标准,为推行按病种付费打下良好基础。

(三)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探索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体系。按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和实际资源消耗水平等进行病种分组,坚持分组公开、分组逻辑公开、基础费率公开,结合实际确定和调整完善各组之间的相对比价关系。可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技术为支撑进行医疗机构诊疗成本与疗效测量评价,加强不同医疗机构同一病种组间的横向比较,利用评价结果完善医保付费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提升绩效、控制费用。加快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用于实际付费并扩大应用范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费、付费标准包括医保基金和个人付费在内的全部医疗费用。

(四)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支持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各统筹地区要明确按人头付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包范围,保障医保目录内药品、基本医疗服务费用和一般诊疗费的支付。逐步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开展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鼓励医疗机构做好健康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患者向医院转诊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的方式,同时加强对平均住院天数、日均费用以及治疗效果的考核评估。

(五)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完善医保服务协议管理,将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根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服务特点,分类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医保基金支付挂钩。中医医疗机构考核指标应包括中医药服务提供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一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医保经办机构要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工作,实现医保费用结算从部分审核向全面审核转变,从事后纠正向事前提示、事中监督转变,从单纯管制向监督、管理、服务相结合转变。不断完善医保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安全。积极探索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探索将监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促进医疗机构强化医务人员管理。

三、配套改革措施

(一)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加快推进医保基金收支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各统筹地区要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完善总额控制办法,提高总额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超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机构合理增加的工作量,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协议约定给予补偿,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商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集体协商。总额控制指标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医疗机构等适当倾斜,制定过程按规定向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社会公开。

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将点数法与预算总额管理、按病种付费等相结合,逐步使用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控制代替具体医疗机构总额控制。采取点数法的地区确定本区域(或一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控制指标后,不再细化明确各医疗机构的总额控制指标,而是将项目、病种、床日等各种医疗服务的价值以一定点数体现,年底根据各医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总点数以及地区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得出每个点的实际价值,按照各医疗机构实际点数付费,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有序竞争和资源合理配置。

(二)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措施。严格规范基本医保责任边界,基本医保重点保障符合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原则的药品、医疗服务和基本服务设施相关费用。公共卫生费用、与疾病治疗无直接关系的体育健身或养生保健消费等,不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各地要充分考虑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社会总体承受能力和参保人个人负担,坚持基本保障和责任分担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调整待遇政策。科学合理确定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的医保支付标准。

结合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合理引导双向转诊,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控费方面的守门人作用。鼓励定点零售药店做好慢性病用药供应保障,患者可凭处方自由选择在医疗机构或到医疗机构外购药。

(三)协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相关改革。建立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医疗费用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建立医疗机构效率和费用信息公开机制,将费用、患者负担水平等指标定期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为参保人就医选择提供参考。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建立以合理诊疗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规范和推动医务人员多点执业。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区、市)要高度认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在医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协调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及相关领域改革,妥善做好政策衔接,发挥政策合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财政、发展改革、中医药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协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做好规划和组织落实工作。

(二)切实抓好落实。各统筹地区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于2017年9月底前制定具体改革实施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成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工作组,2017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并加强技术指导。

(三)做好交流评估。加强不同地区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各统筹地区要开展改革效果评估,既对改革前后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医保待遇水平、参保人员健康水平等进行纵向评估,又与周边地区、经济和医疗水平相似地区进行横向比较,通过评估为完善政策提供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

医务人员转正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医德医风

1 医方

1.1 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提高人文素养

现在很多医生,只重视患者的生物性特点,忽视患者的社会性特点。习惯的把患者当做机器一样,像对待机器故障一样处理人身体上发生的疾病,哪个部位、哪个零件有问题,就修一修,整个医疗过程变得冷冰冰。患者不仅是疾病的载体,更是一个有个性、感情的人,医务人员重视人应该胜于重视疾病,不要以疾病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因此,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整体的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并且以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调动患者的主动性,获得患者的支持,使患者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和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医患的密切合作提高治疗效果。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队伍中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德医风教育活动,把医德医风的教育贯彻到医院工作的始终,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弘扬正气,宣传典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另一方面,制定规范医德医风的规章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把医德医风与单位的评先受奖和个人的奖金挂钩,促使科室和个人从内部消除不正之风。

1.2 加强医患沟通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因此,医疗活动不但是治疗,还包括帮助和安慰,这就要求在医疗活动中,更多的进行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必修课。要做好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医务人员要有积极的心态。医务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医务人员会出现不良心态。但是医务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社会角色的要求,又必须摒除私心杂念,要以仁爱之心,平抑和化解自己的不良心态,保持和发扬积极心态,才能做到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第二,了解患者的就医心态。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容易引发急躁情绪,如果在就诊过程中不能受到重视,缺乏心理支持的话,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在医患交流和沟通时,医务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态,予以包容和关爱。第三,注意讲究医患沟通的技巧。医患沟通的技巧很重要,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敏锐的交谈,热情的鼓励,认真的解释等技巧在沟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患方

2.1 理性的预期

一个正常人因生病由正常人角色转变为病人角色,在疾病的折磨下,总想尽快改变病人角色,心理期望遇到一个医术高明的医务人员,很快把病治好。但由于条件所限,要求一旦达不到,这类病人就会失去心理平衡,对医方产生埋怨甚至愤恨。由于医务工作非常辛苦,风险高、压力大,患者应该理解和宽容医务工作者,学会“换位思考”,客观的看待医疗过程和医疗风险。政府和媒体应该正确的引导患方,对基本的医学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医疗结果误诊率的客观存在、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等等,帮助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患者对医疗结果形成一个比较理性的预期。

2.2 尊重和信任医生

医生的职业具有崇高的价值,承担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是生命的救护者。不可否认,近几年全社会对医生行业的整体评价有所下降,这其实只是个别医院和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造成的,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兢兢业业的奋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与此同时,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面临着职业的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乃至高赔偿。设想,患者若以不信任的心态处处以审视的目光看待医者,而医者则以谨小慎微的戒备心态对待患者,在这种不协调的氛围中是难以获得最佳诊治效果的。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尊重,医务人员设身处地的为患方着想的,患方也应该尊重医生的工作,充分的信任医生,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开展进行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医患双方将心比心才能有效的化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和谐,患方也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医疗服务。

3 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势在必行。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兼具公益性和福利性,要保证公平的为每个公民提供健康保护,这是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对医方也就是医疗机构的投入;二是,增加对患方的投入,即主要通过对医疗保障制度增加投入的方式来实现。

第一,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大医院往往病员拥挤,导致了医疗成本高,医疗费用上涨;小医院则病员稀少,设备闲置,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据调查,医疗成本较低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不到城市大医院总诊疗量的30%,而城市大医院却承担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任务,这就造成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转诊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病人首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在确诊不能进行有效治疗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转诊手续才能到大医院接受专科医疗服务。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再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样以来就可以对病人合理分流,有效的利用各级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目标。

第二,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制度追求公平性,为此应该不断的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互助共济的特点,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国还不能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的人口。因此,医疗保障体系必然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组合。尽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异,但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生疾病,尤其是身患重病时有所依靠和指望。

4 结论

总之,任何矛盾的产生都不可能是单方造成的,医患关系也是如此。对于目前我国医患紧张的现状,医患双方都存在相应的责任,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患两个主体共同的努力,仅靠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郑大喜.信息不对称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及对策: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