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精选5篇)

  •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Discussion of discoverable problems and adjusted program in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CHEN Qiongxia1,2 DENG Hao1,2 1.Jiang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Wuhan 430056, China; 2.Jiangda …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精选5篇)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病理学;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41-02

Discussion of discoverable problems and adjusted program in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CHEN Qiongxia1,2 DENG Hao1,2

1.Jiang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Wuhan 430056, China; 2.Jiangda Pathdogy Institute,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is paper reviewed innovativ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our department,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Key words]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在常规的实验教学基础上,以科学问题为引导、科学研究为载体、开展的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实验教学活动。创新性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过程,力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2006~2008年,我室逐步在传统的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新性实验教学,按照将创新性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思路,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安排学习内容,并将创新性实验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基本实验,第二阶段是提高型实验,第三阶段是研究创新型实验。创新性实验教学不记学习成绩,不以实验完成情况为评价指标,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其间完成创新性实验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共计18人,并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四篇[2]。本文拟对本室在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发现影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过程的问题以及后续的改进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本室在2006~2008年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中,本室1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以自愿的形式参加创新性实验,实验完成率达100%;能对三阶段实验进行总结的学生5人,占27.8%;能针对实验总结、完成学术论文并发表的学生4人,占22.2%。虽然该实验完成情况与该阶段本室制定的教学思路是相符的,但是,实验总结率以及率偏低。总结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问题对临床医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验总结率以及率产生影响。

1.1 教学过程时间长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病理学创新性实验从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三阶段的教学需2学年完成,其间有大量其它课程开设,第三阶段的教学完成时,学生多处于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阶段,研究的总结和论文的完成将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实验的总结及论文的完成产生影响。

1.2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

在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由新奇到疲倦的学习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决定其学习过程,并对其实验总结及论文完成的情况以及心理诉求产生影响。

1.3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教师有无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数量、责任心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实验总结及论文完成的情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教学思路的调整

根据以上总结的情况,我们在创新性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教学思路调整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的调整

基于教学思路的调整,在本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首先对创新性实验的设立进行了调整,由教师、学生自行开展创新性实验调整,教师在现有科研课题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本科生的为期1个月的研究计划,由实验中心专家组进行审批。学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研究小组,每组不超过5名学生;其次,本室对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三个教学阶段的目的,并结合教学目的规定了教学时间以及考核内容。

3.1 基本实验阶段

3.1.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接触科学研究,了解研究背景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1.2 教学内容 由各小组指导教师组成导师组,以讲座的形式对文献的查找、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理论及操作进行讲授与讨论,并由各研究小组对研究过程进行研讨并分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综述写作。其中,集中讲授环节1周,指导学生完成综述1个月。

3.1.3 考核内容 教师讲座课件及教案,科研小组学习记录,学生讲座笔记和学生综述。

3.2 提高型实验阶段

3.2.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了解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3.2.2 教学内容 在各小组指导教师指导下,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研究计划制定的科学研究,教学时间1个月。

3.2.3 考核内容 教师相关研究记录,科研小组研究记录和学生研究笔记。

3.3 研究创新型实验阶段

3.3.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总结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敏感性,并进一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科学研究。

3.3.2 教学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汇报及讲座的形式,由各小组指导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创新性实验的总结,讨论实验得失,完成结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学生根据其研究过程及兴趣提出研究方案,由指导教师及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专家组进行审阅、评估、指导并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经费由教学部门及指导老师提供,要求学生完成研究后总结并成文。其中,第一阶段教学时间1周,第二阶段时间1学期~1学年。

3.3.3 考核内容 第一阶段为教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第二阶段为教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科研论文。

4 取得的成绩

(1)2009~2010年度我教研室完成创新性实验学生共计18人,其在学校及临床教学点的学习和工作表现获得广泛好评;(2)2009~2010年度根据我教研室创新性实验开展情况,申请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3)2009~2010年度15名参加创新性实验学生均已完成创新性实验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三阶段学习结果有待进一步地观察。

5 讨论

创新性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创新性实验,使学生接触科研实际,并在与教师共同完成的科研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客观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性实验的各个教学环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教学设备使用,均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但是如何组织创新性实验、如何对实验过程进行管理并在规范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当前报告较少[3-6]。

本室自2006年以来开始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和调整,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改进。2006~2008年,我们结合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教学形式,主要在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验室的管理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培训。已初步组成了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通、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了实验室建设,已初步建成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为一体的分子病理教学平台,并逐步完善了该平台所属实验室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的开放能有序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满足了创新性实验教学多样化的需求。

2008年至今,我们在前一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会创新性实验的本质,在原有的常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引入创新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去。并通过明确教学目的、理顺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等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以保证教学过程合理、有效地进行。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在创新性实验的早期能帮助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在相应时间内接触科学研究并亲历科学研究过程,保证学生在该阶段明确自身学习目的及学习诉求并决定自身的学习方向;而在创新性实验后期,在前期的培训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方面提供了保障。创新性实验教学中该规范化教学过程的实施,将使创新性实验真正做到由验证型向提高型、研究创新型过渡,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通过对教师和教学过程的要求,使个性化学习在严谨、求实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保障。

综上所述,经过五年的实践,我室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我们将针对这些调整及其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博,陈胜秋,马飞,等.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1):13-16.

[2] 邓昊. 病理学创新性实验初步探讨[J]. 考试周刊,2009,3(4):207.

[3] 高治平,胡弼,李波平,等. 浅论开放式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35-36.

[4] 代红燕,南瑛,田为真,等. 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1):95-96.

[5] 陈洁,周增恒,曾志嵘.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2):274-275.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子长县芽坪小学 高永峰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高年级,根源却在中年级,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出现过用“破烂”给“飞机”注音的情况,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阶段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会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会学生拼读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单词“音”、“形”之间对应关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寻找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理解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

3)通过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保证措施

1、师资力量优化配备: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师资配置,全部是专业专职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得市、县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2、基础条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屏幕、多功能讲台等,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小学各阶段,各层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用分段,分层次,小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寻,从而找到适合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用于中期实施阶段)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收集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经验,尤其是英语英标教学有效方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搜集相关文献。

2、拟定问卷测试题,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统计结果,并进行原因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堂实施,课堂观察,并作好记录。(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2)研究第二阶段

1、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应的词汇学习比拼机制;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

3、收集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的初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

(3)研究第三阶段

1、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实践并修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课堂实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收集学生词汇学习竞赛;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实施阶段进行情况总结、反思与改进,进行阶段小结

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组织

组长:高永峰

做好课题申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议,反馈信息,积累资料,阶段总结,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组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折丽丽:负责各项课题研究任务的按计划执行

李艳玲: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优秀案例设计》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教书育人;教学风格

什么是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教学艺术精湛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与其他教师所不同的教育教学特征,是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语言、教学风度、教学艺术等在教师身上的综合表现。对一名新的年青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其教学风格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模仿阶段

博采众长,模仿他人的阶段,作为一名刚人职的年青教师来说,主要对所教授学科的特点,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的年龄特点,纪律的调控,和课程的进度等进行了解并全面把握,而此时模仿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关键之一。在高等院校中,经常举行听评、观摩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优质课的机会,在听课的同时要认真研究老教授或优秀教师的教课方法并吸收归纳,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用之于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模仿阶段一定要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刻苦钻研教材及教法,深人研究课程特点及学科规律,苦练教学语言特别是普通话要标准及表达清晰,同时黑板板书要工整,教学时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要自然得体。

二、第二阶段:提高阶段

提高阶段主要是进一步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管怎么模仿,都是他们的教学方式,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对教学工作经验不断积累,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摆脱模仿的束缚,开始加人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只要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效果都不错的话,则证明自己的教学形式是有效而且值得推广的。大凡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一般都是在提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的,具体要做的:

(一)实践出真知—尊重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实践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日积月累的最为真实最感性的材料,是教师聪明才智和心血的结晶,是符合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的。只有尊重实践经验,才能总结出教学的科学规律。因此不同的教学实践经验,造就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二)总结出成果—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要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如坚持写教学日记,课堂随笔,听课感想,学期和学年总结,教学论文等,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成熟。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因此教学水平也会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提升。

(三)第三阶段:互学阶段

互相阶段是勤学教育理论的创造阶段。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且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实践能促进教学理论的完善发展。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完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大凡优秀的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都是非常刻苦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并刻意探索,勤奋积累教学经验。教师要学习的有现代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论和学科理论;不仅要向书本去学,也要向学生去学,向家长去学,向社会去学。才能不断充实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学习,不是只是“形”的学习,而是要学到“神”的学习。如果只是模仿教学,其效果甚微,因为“形”的教学而不是“神”的教学。

(四)第四阶段:创新阶段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一、选题阶段 

 研究性学习搞得好坏,或能否进行下去,关键是课题的选题是否恰当。课题应当具有典型性,难度要适中。课题难度小,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课题难度大,会使实习教学效果因不切实际而受到影响。同时,还要兼顾时间、设备仪表、材料、工具的配备等。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选课题,课题不要不着边际,离学生所学的知识很远,那样的研究性学习不会持久,也不会有多大效果。例如,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实习的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将自行设计电路图或电路故障点并确定有关技术要求的侧重点,作为实习训练课题。在学生选题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工艺分析,提出安装和训练的实施方案。当一个课题完成并达到一定效果后,再指导学生选择确定下一个课题进行训练。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师生双方面的学习和指导阶段,也是学生在努力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会发现许多问题,如选题是否适宜,电路安装排故步骤是否合理,工艺要领是否掌握等等。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不仅仅是及时对学生在操作规范上进行指导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深人细致的思考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运用理论知识研究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进一步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在充分体会实践乐趣的过程中,加深了理解,增强了印象,操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三、检查阶段

 检查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检查学生对设备仪表和工具正确使用的情况;二是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三是检查学生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四是检查材料消耗和设备的损坏情况。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某些项目就要引导学生自己来完成,以体现学生在实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直觉感知;思索探求;动手操作;串联总结;创造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12-002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分析学生对实验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特征,可以把学生对实验认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直觉感知阶段、思索探求阶段、动手操作阶段、串联总阶段、创造设计阶段。

现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为例,把五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目的综述如下:

第一阶段:直觉与启示――直觉感知阶段(启发实验)

教学开始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是:急于想了解本节知识的大概内容,特别想知道本节有哪些有趣的实验,表现出对各种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乐看,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变化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理极为迫切。根据这一特征设计第一阶段的具体做法:

在学习这一节的开始,由老师指导学生演示一系列实验:铜片与稀硫酸、锌片与稀硫酸等;这两个实验是从过去的已知实验入手,逐步向本章所涉及的未知实验过渡,把所要演示的实验分成若干组,同组实验相似,组与组间注意层次发展。演示实验的同时,根据学生想知道实验现象的原因,急于盼解惑的心情,及时提出若干思考题:哪个实验有明显的现象?有现象的实验,除了生成新物质外有无能量变化?……在一系列的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敦促下,促使学生有条理的思索问题。

本阶段的目的:

通过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及生活、生产中与本章有联系的知识,挖掘富有启发性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声、光、色、电、嗅等的感性刺激,使学生在每章知识的学习开始时,在感官上承受大量感性刺激,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在大量感性信息的刺激下,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索,产生形象思维。同时,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和矛盾,创设研究问题的情景,巧疑布阵,设置悬念,使学生在每一章的学习开始时,处于想知道、又不知道;想弄明白又糊涂的状态。学生为寻求解决悬而未决的实验带的疑问及若干思考题的答案,产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强烈要求。

第二阶段:读书与思考―思索探求阶段(准备实验)

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在第一程序中,通过观察实验,产生要求解惑的心理活动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如饥似渴地迫切要求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他们急切盼望老师能把有关实验加以解释而获得解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根据此阶段特征,设计了第二阶段的具体做法:

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中,老师应明确告诉学生,第一阶段所产生的疑问,在课本中均有解释,要求学生带着悬而未决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本。根据予先发放老师设计的提纲,由学生通读全章。在读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全节内容进行三读:一粗读(粗略了解全节主要内容)、二细读(细致地阅读本节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点、画、勾、批、摘、问、结,深入地学习钻研课本知识,仔细阅读课本中出现的有关实验,了解实验目、操作、现象、结论)、三精读(摘录重点、填写提纲、提出问题、文字积累)。在学生三读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检查、搜集问题。

本阶段的目的:

通过粗读细读精读,开阔学生的视野,考虑问题有新的角度和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学生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对问题的辩析能力,起到“启其思、广其视”的作用。

第三阶段:讨论与实验――动手操作阶段(操作实验)

此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想了解一下自己掌握的知识如何?理解的问题是否正确?在自学中又有许多新的疑问,为此,需要一种场合、创造一定条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研究、共同探讨一些问题。在启发实验的诱导、准备实验的激发下。学生已不满足去观察各种现象,他们企图通过自己的活动,对各个实验施加影响,希望能自己独立操作,按照一定的实验程序把课本规定的实验演示出来。

具体做法:

教师先设置实验程序提纲:①锌片与稀硫酸反应属于何种类型反应?这类反应的本质是什么?②如何证明锌片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有电子的转移?③将铜片和锌片不连接,同时放人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有何现象?④将铜片与锌片相连接后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与前一实验有无明显区别?⑤将铜片与锌片用电流计相连接后,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有何现象?……然后分别由不同的同学在讲台上做主旨发言,对发言的同学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炼、条理清楚、表态自然。同学发言之后,听者对发言的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或咨询,言者与听者相互讨论、明辩是非。在讨论中,可能出现四种情况:①讨论的问题是重、难点,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做出明确的答案,使知识落实,重点突出、难点突破;②边边角角的非重点内容,不宜引导讨论,注意提高课堂密集;③超越中学生应掌握的范围,不予引导讨论;④在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把争论的焦点告诉学生,使有志于化学研究的同学去探讨,不宜引导全班讨论。

凡是讨论中有演示实验时,一律由学生到讲台前独立进行演示。演示前,应向全班同学交待实验目的、所有仪器、药品、操作顺序;演示中及时向同学报告在实验中出现的正常及反常现象;实验完毕,得出结论,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在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时,老师应对仪器、药品给以充分的准备,实验中给以耐心的辅导。

本阶段的目的:

通过讨论,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固、能力得到培养、问题解决透彻、课堂气氛活跃。演示实验的独立操作能满足学生急切动手的心理要求,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大增、情感热烈,使化学学习的兴趣能坚持下去。

第四阶段:总结与练习――串联总结阶段(串联实验)

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已不满足掌握孤立的、单个的知识环,而想把知识环总结成知识链。形成系统知识;不满足于观察和动手操作实验,而是想通过观察和操作,去认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想了解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方面,想把各个单个实验进行总结配套,形成实验系列化。由于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对能否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心中无数,急需一些练习,做客观的检查。

具体做法是:

讨论完全节知识后,进行本节知识小结(采取图示、对比式、联系式),把本节出现的实验,用电子转移为串联线索,把孤立的、单个的实验串联起来,形成实验系列:Cu-Zn稀硫酸原电池、Cu-Zn硫酸铜原电池、C-Fe稀硫酸原电池等。每节后面,在程序提纲中均有配套练习,练习题按知识的层次、能力的梯度安排,有基本题、灵活题、综合题;按一学、二练、三提高加以安排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

本阶段目的:

使知识进一步落实,在使知识落实及系统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思维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起到“练其毅、增其知”的作用。

第五阶段:考核与创新――创造设计阶段(创新实验)

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是:不满足于了解局部的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企求亲自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想用已学到的一些知识,来发现一些未知的知识,萌发了设计新实验的意识。

具体做法:

本节学习完毕,要求学生根据本节知识的内容设计一个新实验,新实验既与本节内容有关,又不是本节内容的某个实验重复,而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如:水果电池、燃料电池等。在设计中。可以看参考书,编写出实验计划,经老师审阅、帮助修改、提供仪器药品,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写出小论文。

本阶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