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第四条工作联系必须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任务,根据全省发展计划部门工作业务实际,着力抓源头和治本工作。 第五条省发展计划委纪检组、监察室与各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联系坚持”调查研究,商讨对策,沟通信息,强化监…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精选5篇)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第二条省发展计划委纪检组、监察室同各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监察机构之间的关系为系统工作联系和一定的指导关系。

第三条系统工作联系坚持以属地管理为基础,系统与属地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工作联系必须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任务,根据全省发展计划部门工作业务实际,着力抓源头和治本工作。

第五条省发展计划委纪检组、监察室与各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联系坚持"调查研究,商讨对策,沟通信息,强化监督,协调行动,标本兼治"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分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商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二)协调党风廉政建设中有关规定的制定和实施。

(三)协调系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相关工作。

(四)交流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党风廉政教育的情况和经验。

(五)沟通来信来访涉及到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工作人员有关廉政的情况。

(六)了解省发展计划委机关工作人员到基层发展计划部门进行公务活动的廉政情况。

(七)提供查办案件工作支持和配合。

(八)其他需要协调解决的重要事项。

第六条省发展计划委纪检组、监察室与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开展工作联系的具体内容是:

(一)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各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组长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纪检监察工作的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

(二)适时召开座谈会或专题研讨会,研究全省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监察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中具有系统特点,有指导意义的问题。

(三)组织调研或会同各市、州、地发展计划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进行联合调研,对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带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四)加强信息交流,及时上报下发纪检监察工作年度总结,工作安排,推广好的做法及经验。

(五)组织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纪委和省纪委的业务培训。

(六)不定期收集省发展计划委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务活动中的勤政廉政情况。

第七条各级发展计划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工作联系中要做到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

(一)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同业务干部的联系与合作。

(二)坚持原则,模范遵守党纪政纪条规,自觉接受监督。

(三)注重调查研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问题。

(四)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检察财务技术装备科学创新机制

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是近些年才被认可的,有些检察机关设置了后勤服务中心,其实就是行使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检察后勤管理以前统称为检察行政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检察事务发展的日益成熟和检察机制建制的不断完善,源于军队的“后勤”学便引入检察机关并逐渐形成一种机制。从整体上看,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为检察业务服务,有些本身就有检察业务性质,如检察统计管理、档案管理等。笔者针对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提出几点个人认识。

一、分析检察后勤管理机制,就必须认识后勤管理的深刻内涵

“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它源于军队,是一个军事概念和军事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述:“是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也指机关、团体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①鉴于后勤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深入发展的需要,本着逻辑原则和人们的习惯给后勤下一个定义:后勤是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和技术方面保障军事需要的工作和组织。纵观世界军事后勤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后勤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表现;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后勤”一词的使用已从军队扩展到机关、学校、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此时的检察机关也不例外。为了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完成检察机关的工作任务,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这样,就产生了检察机关后勤工作。

管理(Management)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里,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结合后勤和管理我们可以得出,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不同的。后勤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研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的表现。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有益检察事业发展的运作过程。

二、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其与检察机关内部其他部门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检察后勤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工作。检察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内容繁杂,归纳起来主要有:统计管理、文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装备管理,生活服务管理等涉及达20余项管理及服务职责。②

2、检察后勤管理的服务性。后勤保障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保障。财务保障又包括检察干警工资福利保障和正常业务装备、办公用品经费保障。检察机关通过编制及其他方式取得政府财政支持,再通过合理发放和报销制度来保障经费正常开支。二是生活服务管理保障。检察机关后勤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检察人员及各单位的生活。三是统计、文秘信息等管理。检察统计是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汇总和综合分析,反映检察工作的真实情况。检察文秘信息是检察工作的社会宣传,是让群众对检察工作的了解和信任。可以说后勤管理是检察机关大厦的基石。是检察机关正常运行的保障和服务机构。

3、检察后勤管理复杂而琐碎。检察后勤工作复杂表现在事无头绪,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琐碎表现在其系统性不强,关系到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小到倒茶端杯,大到大件物资采购等。往往会因这些具体工作影响检察形象、检察业务甚至同事关系。

三、我国目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上级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分工较细,系统性较强,管理部门比较明确,而基层检察机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部门设置不合理。2001年基层检察院机构改革后,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政策研究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机构配置,使基层院办公室任务重,压力过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到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二是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有些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人员大多兼职,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一起抓,起不到服务的实质效果,也有些检察机关后勤人员轻松的太轻松,累的太累,不利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领导对后勤管理不重视。有些基层检察院后勤部门编制严重缺额,人员稀少。领导只重业务,不抓后勤等。而后勤工作涉及达20余项单项工作,这不免使很多后勤人员身兼数职,办事效率不高。四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机制不健全,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动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对检察业务服务就会难上加难。四、强化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几点认识

管理,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检察后勤管理与企业管理有着类似之处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用企业管理的眼光来进行检察后勤机制管理改革,加强检察后勤管理的科学统领。

1、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领导支持,确保后勤保障经费来源。企业内部管理,大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层,上层直接把握着下层的经济命脉,但高明的高层CEO们往往把权利下放,尤其是经济支配权下放,这不仅是一种业务经费保障,更是让下层发挥能动性的有利途径。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制约检察机关工作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编制、经费、装备等方面大力对检察院的支持力度。按照中发[2005]15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把检务保障、提高检察机关的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纳入发展规划。在基础建设同时,要勤俭办事。要积极贯彻落实高检院会同财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制定县级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做好经费保障③,不能让缺乏经费成为制约业务的“瓶颈”。

2、以人为本,完善检察后勤人事制度。多年来的人事制度告诉我们,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很多基层院的做法是把不会办案的干警调入后勤,这种做法较为偏见。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在选拔用人上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使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负责。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其次要加强后勤人员素质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复次我们要注重培养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确保检察干警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取得领导满意、大家满意的好效果。最后,我们要加强感情交流,使干警心理无负担,无跳槽思想而影响工作。

3、加强检察后勤机构科学设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地级检察院和有条件的县级检察院也要设立即划财务装备工作专门机构”。这对检察院设置后勤管理专门机构提供了依据。④因此,笔者认为,检察院应该设立科学、独立性的后勤管理部门。如设立财务装备科或后勤管理部或服务中心等用于后勤服务专项职能机构,同时要列入财政预算,最好是能把办公室文秘、档案、统计等管理进行分离。从而减轻“倒金字塔式”(一人兼有多项工作)的机构设置中一对多的工作压力。附随与检察业务同等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综合工作职业标准,这样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优化检察后勤服务职能。

4、检察后勤干警行使管理职责,要正确处理“管”与“理”。一是要有大胆管的意识。后勤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续,大至钱财管理、安全保卫,小至一张纸、一个信封的使用等等。因此,后勤部门领导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管理,狠抓规章制度落实,使每位后勤人员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有超前意识,做到自我管理,自觉管理,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二是科室人员要有认真理的意识。全科人员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为目标,克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处置、重使用轻保养,重占有轻管理”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⑤。

5、跟新服务理念,注重创新管理模式。现在的检察院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应改革服务体制,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做到从管理方法上,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从服务方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从服务范围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从经费来源上,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岗位意识;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工作要紧跟法治理念教育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6、加强后勤保障,注重检察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一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后勤工作。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后勤保障工作的开展,并加强管理,结合单位检察工作实际做出一定的规划。二是要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考核标准、惩罚机制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检务保障工作制度。三是要尽量做到财务公开,征求干警意见,尽量满足检察业务要求。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①克劳塞维茨:(1780-1830,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战争论》(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②周其华:《中国检察学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1996年第一次印刷第409页第四章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编写49页载贾春旺2006年1月5日《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强检;信息化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发展环境和人类生活方式。伴随着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金宏、金财、金税等“十二金”工程的不断深入,在《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纲领性文件指引下,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强检战略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

1、科技强检的提出与发展

从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1月做出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的决定,至今已经过了整整十一年的时间。全国检察机关通过努力实践,不断对科技强检战略发展的定位、目标、策略进行充实和调整,丰富了科技强检的内涵,使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检察各环节应用覆盖面逐步扩大,应用层次逐渐加深。回顾十一年来的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1以“213”工程为重点的科技强检发展阶段(2000年-2002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在2000年1月通过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的决定》,提出:到2002年底,大中城市检察院要紧紧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以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检察工作中的含量,提高办案水平和工作效率,初步实现办案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同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213”工程目标,即:200个大中城市检察院联入检察专线网,并建成计算机局域网,1000个检察院联通专线网或建成局域网,3000名检察干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科技强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通过大中城市检察院在科技强检方面先行一步,建立较高水平的检察科技体系,同时带动全国检察机关的科技强检工作;全国检察机关深化了对信息化的认识,选准信息化作为科技强检工作的突破口;检察信息化由零散建设转入到整体推进阶段,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检察机关办公层面。高新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文证审查、检验鉴定中,多媒体示证系统开始在公诉工作中发挥作用。

1.2“三位一体”思路指导下的科技强检发展阶段(2003年-2007年)。

2003年,贾春旺检察长到高检院工作后就提出,全国检察机关要建立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管理机制,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检察业务、队伍工作创新发展。2004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工作会议做出了“1521工程”部署,即:全国检察机关要建成一个由各级检察机关专线网和计算机局域网组成的具有专线电话、电视会议、数据传输功能的检察综合信息网络(“一网”);要建成“职务犯罪信息库”、“诉讼监督信息库”、“队伍管理信息库”、“电子学习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数据库”五大基础数据库(“五库”);开展“检察专网和计算机数据应用”(“两类应用”);建设检察机关互联网门户网站(“一个门户”)。2006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国检察信息化工作重点要从建设向应用转移,要全面推进在检察业务、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四个方面的信息化应用。科技强检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建设摆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信息化作为科技强检的首要任务和着力点的地位越发明确;全国检察信息化也从由重点建设阶段进入到重点应用、以应用引导建设阶段;信息化应用由办公层面向业务层面深化,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方面的应用有效展开;先进的科技手段逐步应用到侦查、批捕、、监督、预防等检察工作中。

1.3以“四统一”为基本原则的科技强检战略发展阶段(2008年以后)。

2008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针对全国检察机关应用系统特别业务系统分散建设、重复开发、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提出检察信息化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来开展,并多次阐述和强调了“四统一”原则的重要性。201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软件统一实施方案》,以业务软件统一为重点推动全国检察应用软件的统一进程。2011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先后出台了《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基础平台建设标准(试行)》、《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软件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标准(试行)》,为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应用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提供了建设依据。目前,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已如期完成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软件实现、系统测试等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正在广东、湖北、甘肃等三个省份进行软件试用工作,将于明年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始推广应用。2011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十二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科技强检规划纲要》,为全国科技强检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强检战略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明确了统一是检察信息化工作乃至全国信息化工作最基本、最主要的原则;以全国检察机关推广应用统一业务软件为主线,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应用方面和基础网络建设目标更加明确,信息共建、资源共享的步伐明显加快;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实验室认可工作健康发展。

2、科技强检的定义

科技强检是指检察机关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信息、视听等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增强履行检察职能、行使检察权的能力,提高执法办案、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活动。

就科技强检的各种手段而言,检察信息化是国家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特征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均有主体,且其身份地位明确; 所借助的手段都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所使用的工作平台都是信息网络平台;目的都是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无论是实施政务还是检务都是依法进行的,并有时限要求。其区别是:实施的主体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是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实施科技强检的主体是各级检察机关; 实施的内容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内容是国家管理活动和对社会的公共服务活动,实施科技强检的内容是辅助检察工作;实施的功能目标不同,实施电子政务的功能目标是在网上实现国家党政机关的内部办公、对社会的行政管理及对公众服务,实施科技强检的功能目标是在网上实现检察办案、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等。

3、科技强检的需求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加强检察业务和队伍建设、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如何乘势而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科技强检战略步伐,检察机关应明确以下几方面需求,并开展好相应建设工作。

一是统一业务软件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全国检察机关已基本建成覆盖所有检察院、集数据、视频、语音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检察基础网络平台,为各项检察信息化应用特别是推广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的提供了有效支撑。在此基础上,全国检察机关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检察信息化基础网络平台建设,优化网络布局和设备性能,提高网络交换处理能力和数据支撑能力,实现各级检察院检察专线网和局域网全覆盖,并实现互联互通。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保密工作的部署,以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建设和非信息等级保护建设为主线,重点建设符合国家安全保密要求、满足检察信息化需要的安全保密平台,积极构建主动防御、综合防范的安全保密防护体系。建立数据存储备份系统,逐步建设灾难恢复系统,实现异地远程备份。制定并完善安全保密制度和策略,健全安全保密管理机制,形成统一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数据交换平台建设。以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包括较大的市人民检察院)为单位建设数据中心,为各项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承担信息集中存放、数据交换共享的任务,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应依托数据中心,规划设计检察信息资源库,重点建设检察业务、综合办公、队伍管理和检务保障等基础数据库,形成“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检察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为检察信息的存储、处理、传输、交换、共享与支撑业务系统运行提供保障。各级人民检察院要积极推进与同级司法机关、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三是网络化办案系统建设。网络化办案的目的在于提升案件办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全国统一检察业务软件为检察办案提供了高效的网络化办案平台。全国检察机关在推动网络化办案的同时,应同步开展政法机关网络互联、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网络共建和信息共享等对外联网工作,开展以网上检务公开、网上便民服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上联系、阳光检验鉴定为主要内容的检察机关门户网站建设。在办案数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应加强以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智能管理为技术手段的数据利用和辅助决策工作,提高信息化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规模和层次。同时,实现职务犯罪信息情报体系、在线举报系统、审讯监控系统、监管改造场所应用系统与统一应用软件的联网。

四是侦察指挥系统建设。当前,多数检察院的职务犯罪侦查手段上仍处于人工办理阶段,在管理模式、情报共享、侦查机制、侦查模式等方面与现代化办案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引进科技手段进行辅助。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本地实际,按照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案件线索管理、侦查基础信息、公共信息查询、网上办案及侦查指挥、信息情报等五大系统。引入移动侦查指挥等系统,建立资源丰富、涵盖广泛的职务犯罪侦查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侦查工作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全面提升职务犯罪侦查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

五是领导决策辅助系统建设。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在全国统一业务软件基础上,可通过个性化程序开发,实现以下四个功能,以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辅助。一是实现案件全流程动态监控功能;二是实现案件超期办理、超期羁押等预警功能;三是办案情况分类统计功能;四是业务动态分析功能。在个性化开发过程中,除要实现以上几方面功能外,还需要注意应用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如:统计数据能实时更新,预警预测实现桌面信息、手机信息等多种发送方式。

六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是检察机关实施科技强检战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成功与否的重要侧面。各省检察机关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深刻的变革了传统的检察办公模式。下一步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应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办公规范化为重点,通过信息的实时、动态管理、多功能检索,进一步提高日常办公的质量和效率。

七是队伍管理系统建设。全国检察机关应以省为单位,加快开发利用网上绩效考核系统,围绕提高办案及业务工作质量的要求,科学记录检察人员实际工作成绩,形成工作和执法档案,逐步实现对检察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科学评价;应逐步建立纪检监察、检务督察等信息系统,推进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应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积极推行远程在线教育、考试、考核等应用,丰富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提升检察人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建立检察队伍信息数据库,为干部考核、任免提供决策支持。

八是检务保障系统建设。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可根据自身需要,开发检务保障系统,提高检察机关日常工作的效率与管理水平。

九是检务公开建设。检察机关互联网门户网站应具有检务信息公开、网上举报申诉、案件公开信息实时查询等功能,实现检察院与社会公众之间双向互动,便于公众了解检察机关职能,检察工作动态,查询案件公开信息,及时为公众提供法律服务。要加强互联网检察舆情搜集分析系统建设,引导检察舆论导向,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十是提高检察业务的科技含量。除以上信息化系统建设外,检察各业务环节对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也提出了明确需求。如:反贪环节需要借助公安机关的人口信息查询系统,建立职务犯罪信息查询系统;建设与当地纪检监察、工商、税务、房管、电信等部门联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案件情报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依法规范办案,保证办案质量。在控申环节,需要大力推进12309电话举报平台、互联网站和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等建设,为群众举报提供现代化平台;实现控申接待室音、视频监控,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控申窗口作用。在公诉环节,需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作示证系统的作用,为出庭公诉提供有力支持。在监所检察环节,需要以监管场所信息和视频联网为先导,提高监管检察工作的效率;发挥视频录像器材作用,震摄违反监管行为的发生。在司法鉴定环节,加大司法鉴定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应用深度,提高检察机关司法鉴定的权威性;引进数字技术设备,固定、分析、鉴定电子证据等。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基层 检察 计财装备

今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计财装备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强调,当前检察计财装备工作要深入学和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入开展“计财装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提高服务保障检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此,各级检察机关计财装备部门应该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得力措施,全力统筹各项保障资源,着力抓好经费保障、装备建设、两房建设等重点保障工作,大力加强计装队伍自身建设,努力为“十二五”检察工作规划实施提供优质高效的检务保障。

一、健全基层计财装备机构的建设,强化基层计财队伍管理

基层检察院普遍受现有编制制约,大多数基层检察院未设置专门的计财装备部门,多与办公室合并行使职能,常常顾此失彼,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无法做到严格、细致、规范化运行。以笔者所在基层院为例,全院编制128人,办公室集机关行政管理、计划财务、资产、车辆、枪支弹药、服装、保密、档案、保卫、绿化、食堂管理等职能于一身,职能庞杂。全院从事计装工作人员10名,其中:车辆管理人员6名,枪弹管理人员1名,余3人负责会计、出纳、赃款赃物管理、服装管理、基建、资产采购、办公用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人力捉襟见肘,工作负荷很重。再者大多基层院领导只注重法律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对计财装备工作和计财装备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无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进入计财部门,有些基层院计财部门甚至多年无专业人员进入,以致计财部门人才匮乏,计财装备工作水平偏低,制约计财工作的发展。三是计财装备工作繁琐复杂,涉及面广,工作成绩无法量化衡量,发展机会少,于是形成了干警争相去业务部门,不愿意从事计财装备工作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合乎目前及今后基层院计财装备工作模式的队伍管理机制。

根据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和全国检察经费保障会议关于“要尽快争取编制在60人以上的基层检察院都能设置计财装备机构,进一步加强计财装备部门机构建设”的要求,改变现在计财装备工作“小而全”的工作机制,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争取编制成立基层检察院计财装备机构,充实财务核算和管理人员,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现有计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计财装备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切实能解决检务保障问题能力和水平的计财队伍。计财装备队伍的构建,将有力地保障了政法经费保障改革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制度建设,逐步实现计财装备管理规范化

计财装备是检察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要提高计财装备工作的管理水平,制度是关键。今年是计财装备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年”,基层院应以此为契机,结合基层计财装备工作的特点,重点建立三项制度:

1.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根据新形势下计财装备工作的特点,制定规范化、标准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流程,统一规范日常业务行为,细化计财装备工作程序。健全财务管理、预算执行管理、经费报销、车辆管理、食堂管理和固定资产程序管理机制与工作流程管理机制等制度的建设,确保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章可循;认真履行财务工作程序和职责,紧紧围绕检察工作需要,经费运筹规划、靠前保障,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统筹经费安排。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日常运行公用经费,规范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把好审批关、使用关、操作关和效益关,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合法、有效使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立项预算、申请购置、采购验收、调配处置、报废审批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逐步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财,以制度管物的良好氛围。

2.岗位监督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计财岗位监督工作,把上级监督、内部监督、财政监督、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精湛、求真务实、廉洁奉公、善于谋划”的高素质计财队伍。同时,围绕“从源头防腐败,以制度控风险”工作思路,制订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拥有财、物等业务管理权的关键岗位,查找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从梳理计财装备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流程等重点环节入手,堵塞计财装备管理和业务工作中的漏洞。同时,要注意从政风行风评议、廉洁自律工作、群众来信来访、执法监察、巡视检查、经济审计等方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开展动态性预警,通过组织处理、党内监督、纪律处分等手段,及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把廉政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发挥引导、防范、纠偏三大功能的作用。

3.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实践中,基层院均按照上级院有关规范化建设的考核《办法》和《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规定进行年度绩效考核,这种绩效考核实际上是变相的“达标考核”,是把是否按规定完成任务且无差错作为日常工作评价的度量基点,考核重定量而轻定性,考核方法不科学,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对基层检察院做出评价,影响考核的目的和质量。因此,在考核指标设计上,不仅要重视规范化建设,绩效考核要激励基层院干警更好地发挥能动作用,更加深入做好为民服务,为大局服务的工作,在拓展检察职能上多出亮点,多出经验。基层院应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对计财装备人员进行考核评估,促进计财装备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之顺利完成计财装备部门的各项工作。

三、加大政法经费保障工作力度

检察机关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们国家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以及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升华,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平台来服务检察工作,发展检察事业。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我们国家如何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以及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升华,是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当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充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平台来服务检察工作,发展检察事业。

为保证检察信息化建设能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检察机关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管理”的建设原则。在建设中要立足本院实际,以经济、实用、高效为原则:

一是组建小型实用的局域网。根据本院实际和信息化经费筹集的情况,确定本院局域网规模。对于服务器、交换机在投入上最大限度的做到高配置。从而保证局域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局域网建成后,就结束了单机办公的历史,搭建了网络化办公的平台,为局域网内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快速传递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是购置实用的检察业务办公系统软件,实现办公办案自动化。检察业务及办公系统软件基本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系统,以各项检察业务为中心,体现批捕、、法纪、监所、反贪、控申等办案业务流程,所有个案信息由办案人员输入后,按照职责权限自动流转给相应的负责人,由负责人做出相应的处理或决定。另一方面是办公系统,将各类办公公文处理、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情况均放在局域网上,通过浏览器进行网上公文写作、批示、阅读。从而实现办案、办公信息的流程化、信息化、无纸化、现代化。最后是专项功能的应用软件,提高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购置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实现法律法规的便捷查询;购置多媒体示证系统,强化公诉人出庭示证效果;购置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实现举报受理自动接听、自动应答、提供咨询、自动录音和24小时无人值守;购置建设审讯数字录像监控系统,实现审讯过程的实时录像、录像信息局域网内实时传送、监控微机实时显示,录像资料的数字化形式硬盘存储。

三是引进人才,加大检察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检察人员计算机普遍应用层次。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长期的工作实际使我们比较注重法律专业人才的引进,而技术人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技术才相对缺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把引进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列入计划,对引进的专门技术人员定期的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以跟上发展的步伐,同时还要对引进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检察业务培训使之在开展工作时切合实际,成为复合型人才。并要在本系统内经常性组织一些针对检察技术应用的专项培训,及时更新软件应用和网络知识,培养广大检察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培养一批自己的“土专家”,以更好的将网络技术与检察业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为科技强检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是在内部网络管理中,充分利用人员分级与网络加密技术,将检察机关各级人员按业务工作不同分类,并设立其对应的管理权限,通过网络加密系统,进行信息控制、管理和数据保护。如:将人员可以分为检察管理层、检察官、检察事务人员三个层级。其中检察管理层部分是核心,实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形成金字塔型管理架构,实现分级使用,各行其责。

五是检察信息的共享,一种是在安全状态下在Internet网上的信息公布,一种是在内部网的信息。在对外网络,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只要不涉及到国家秘密、案件机密和影响诉讼正常进行的,加强检务公开工作,把检察机关一个时期的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和各业务部门所办理的重大案件的情况予以公布,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能了解检察机关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成绩,并通过有效途径参与监督。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交互式流动,能够实现组织内部及组织外的监督机制。信息的交互式流动、执法公开、透明会消除公众与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干警与内部组织的信息结构壁垒,通过信息的反馈和汇集可以自发地产生互为监督的机制,这种机制时刻提醒决策者和案件承办人严格按照案件管理流程,运用最大的理性进行决策和依法办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检察机关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透明的“阳光服务”,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即提高了自身案件质量,又提高了为社会公众服务质量。

六是运用科技,加大检务公开力度。依托软硬件条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互联网上建设检察机关的因特网网站,扩大检务宣传。通过因特网进行检务宣传、在线法律咨询,设立电子信箱,接受群众举报等等,这些都是利用先进信息通讯手段开拓检察业务的新途径的做法,它必将扩大检察机关在社会上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这场社会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根本性变革中,检察机关应抓住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对检察机关整体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大检察信息化建设力度,牢牢把握信息化这个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弘:《计算机安全理论基础》,西安出版社,2000年版

[2]袁津生:《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