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精选5篇)

  • 商贸流通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第四条提高商贸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积极构建“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落脚点”的城乡市场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规模效益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2…

商贸流通业(精选5篇)

商贸流通业范文第1篇

第二条《实施方案》中所指的商贸流通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会展业。

第三条提升商贸服务业发展定位。按照“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总体思路,以完善功能、扩大消费、科学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我市商贸流通业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商贸设施建设,完善城乡服务网络,发展新型营销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全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陇东南乃至全省商贸物流中心。

第四条提高商贸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积极构建“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落脚点”的城乡市场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规模效益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5亿元,2015年达到180亿元,2020年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GDP比重的50%。

第五条优化商业服务业网点布局。根据《xx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要求,对秦州区大众路、麦积区商埠路两个核心商业区,继续提高集聚程度,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设施品位,形成传统特色和现代信息相结合的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对城区原有街道商业网点,要引进多元投资主体,通过直营、加盟、特许、入股、租赁和重组等方式,对街头巷尾的杂货店、小百货、食品店全面进行改造,重点进行配套设施改善,丰富网点类型,提高网点档次。

第六条加快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秦州西十里、麦积甘泉物流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力争2009年使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把园区建设成集仓储、配送、货物托运、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作为联系生产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同时,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改造传统运输和仓储企业,细化专业分工,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到2015年做大做强3—5家区域范围内占绝对优势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集团。

第七条振兴批发商业集聚幅射能力。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集散、价格形成、引导生产等方面的作用,使批发市场成为xx商贸业的重要增长点,以促进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甘谷冀城商场、秦安小商品市场、秦州瀛池果菜批发市场、武山洛门蔬菜批发市场、麦积东部果品蔬菜批发市场等现有批发市场采取改造、整合、迁移的方式进行布局优化和改造升级。鼓励批发市场群内的同类市场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把受用地、交通等因素制约,但有较好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的批发市场迁移到城市交通便利区,重点建设一批粮食、果蔬、中药材、水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条发展商贸服务业新型业态。进一步提升xx零售商业实力与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区都市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建设,优先发展大型百货店,鼓励发展专业店、专卖店。在中心商业区,要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对传统百货店加强改造升级和功能更新。在区域商业中心,着重发展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专业店和专卖店,突出品牌经营,发展品牌和特色消费。进一步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的营销方式,重点发展以经营生活日用品和副食品为主的连锁便民店、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和服务业连锁店。

第九条不断增强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实施“5强20户”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利用5年时间,培育5户销售过5亿元,20户年销售过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从鼓励开办、方便注册的角度出发,简化设立审批程序,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合作、连锁等方式,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服务品牌、多元投资主体的优势中小流通企业。第十条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消费流通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建设改造覆盖面,2009年、2010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保证质量,建设一户,成功一户;每个县区建设2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不断加大商品配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服务功能。推进“万村千乡”网络与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的结合,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在重点销区和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农贸综合市场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和检测系统改造与建设,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继续实施县乡集贸市场“退市还路”工程项目,积极引导马路市场、街边市场向“方块”市场转移,力争2至3年内在一些重要交通枢纽、重点乡镇和繁华生活区基本解决占路为市、交通堵塞、交易混乱的问题,方便消费者购买,扩大农产品流通规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工程。从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确保下乡家电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严厉打击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切实把家电下乡工作抓实抓好,扩大农民家电产品消费。认真落实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结合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健全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强化信息引导和产销衔接,利用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着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促进农民增收。

第十一条加快推进商务电子信息化发展。鼓励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促进居民消费。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大型超市逐步建立网络管理、网上交易、结算、价格指导、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商业门户网站。加快实施国家发改委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国债项目。对商贸流通企业电子管理、交易信息系统,其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投资较大的,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第十二条积极培育做大做强会展业经济。加快启动xx商务会展中心设施建设,鼓励和动员有实力的企业或投资主体,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办好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会展。至2015年培育出一批品牌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辐射力强的品牌展会,充分发挥会()展业的拉动效应,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拓展xx会展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旅游度假业,围绕“吃、住、行、游、娱”等生活要素引导假日旅游消费,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发展xx旅游商务经济。

第十三条提升餐饮服务业规模和档次。按照经济型、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要求,通过连锁加盟、招商引资、集团经营等方式,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整合我市中低档饭店、旅馆资源,培育地方特色餐饮街区,扶持传统“老字号”创新发展,提升我市餐饮服务整体质量和档次。积极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倡导和组织若干个餐饮龙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开办早餐服务,发展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推进早餐经营规模化、规范化,为居民提供价廉物美、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的早餐服务。

第十四条增强城市商业网点便民服务功能。积极实施“以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加快建设和配置生活服务业网点,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选择一批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满足居民便利消费、放心消费需求。改造发展传统的洗染、维修、洗浴等生活服务业,重点培育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生活服务业网点。大力发展旧货市场,在市县区居民社区和城区结合部建立旧货收购点、慈善捐助站和旧货交易市场,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满足低收入家庭和贫困群体消费需要,促进城市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倡导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新旧汽车置换业务,建立二手车信息平台,促进汽车更新换代。整顿和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营、连锁、加盟、股份等经营形式,新建、改造、完善和规范一批居民社区生活废旧物资回收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进一步拓宽拍卖领域,扩大汽车、房屋、耐用生活资料的租赁业务,加强对典当准入资质的审核与监管,不断推进拍卖业、租赁业、典当业、旧货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业和二手车交易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第十五条加强流通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加快全市“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的监控,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体系,对现有中小型肉类生产企业进行机械化、标准化改造,切实提高肉品安全保障水平。以绿色食品、绿色生产、绿色营销为中心,加大市县区豆制品生产上规模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检疫检测体系,实行无害化管理,对技术改造投资的相关费用,由财政部门给予一定的补贴。对进出我市城乡市场的农业生产、生活资料和鲜活农产品,市交通、城管、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在政策和工作上给予配合与支持。

第十六条加大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监测力度。健全市场监测机构,制定科学监测制度,明确检测人员职责,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储存和预测预警系统。选择重点企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重要生活消费必需品的货源、购进、销售、库存、价格等情况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根据市场波动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控,并研究制定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保障市场供给平稳运行。

第十七条建立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对不同时期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市场稳定的重要商品建立公共储备和商业储备,建设xx大型储备肉基地,形成政府公共储备与民间商业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资金储备互补的新型商品储备体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十八条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将重点商业网点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资本、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推进重点商业网点项目发展。要健全招商引资网络,采取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招商。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对重点商业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和宣传工作,树立项目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品牌招商。要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形成一整套健全、完善、宽松、便捷、高效为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管理服务体系。

第十九条加大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投入,逐步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2009年起,由市财政设立100万元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采取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重点用于支持农村物流体系服务设施建设和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项目建设(资金实施细则由财政、商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各县区也要根据当地财政情况设立一定数量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基金。

第二十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促进商贸业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要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创新产品、服务和担保方式,制定差别化的授信条件,通过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方式,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贷款抵押问题。引导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支持商贸业发展,积极推荐新型商贸业项目,加大银行贷款支持力度。同时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以存量盘活、增资配股、上市募集、股权转让、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商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第二十一条扶持商贸服务业设施项目建设。对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商贸流通企业扩建、改造、易地新建大型商业网点设施的项目,涉及有关行政性费用按优惠政策执行。对符合商业网点规划,经批准重点建设物流设施项目、农产品仓储配送项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项目的用地,按工业仓储最低价标准实行招拍挂出让。落实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商业用水与工业用水同价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新建各类综合专业市场、城区社区市场、农产品市场、物流企业、会展中心、酒店、大型娱乐业和在符合规划的特色商业街内开店设场,按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第二十二条建立商贸流通企业激励机制。每三年对全市商贸流通企业按规模、效益、纳税、诚信等情况进行考核,评出全市重点骨干流通企业前五强,最佳商贸流通企业20户,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营造诚信商业交易环境。要建立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有序开展商业信用企业测评活动,引导企业和商户依法经()营、公平竞争,杜绝经销私宰肉、假酒、劣质奶粉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假冒伪劣商品,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欺行霸市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完善监管法规,促进安全消费。

第二十四条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履行好行政执法职能,加强对商贸行业协会指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商贸行业协会也要加强协会自律,不断开展行业调查、行业统计、行业协调、行业监管和行业服务等工作,积极发展壮大。对新筹建的商贸行业协会可适当给予组建工作经费;对已开展活动的各类商贸行业协会,工作成效明显的可给予奖励。

商贸流通业范文第2篇

一、鼓励扶持商贸企业规模经营

1、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上规模。商贸流通企业(指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宾馆、餐饮、商品市场等)当年实际上缴税金首次达到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

2、鼓励商贸项目改造提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或备案或对现有商业网点设施进行扩建、改造的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达300万元以上且竣工投入营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且竣工投入营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人民币。

3、鼓励创办商品交易市场。凡符合规划设计条件要求、新建商品交易市场在规定建设期限内、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经竣工验收或考核并投入营业后,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二、鼓励发展新型业态

1、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物流企业引进信息管理系统、更新运输工具等技术改造中购置国产设备的投资,经省经贸委确认,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后,予以抵免企业所得税;物流企业将其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可按规定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占地较大的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后,给予减征或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2、鼓励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企业除药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实行一店一证外,文化、新闻、烟草等管理部门的证照,均由连锁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各分支机构无需单独申报,证照颁发管理部门应当在其批复或批准文件中列明取得相应许可的各分支机构名称。各分支机构凭该批复或批准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配送率达90%以上)、统一价格”,且在我县纳税的连锁企业,利用自身商号,在尚未设立连锁门店的行政村,新开连锁门店(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经营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0.2万元;连锁企业设立的配送中心,作为连锁企业内设机构,免交有关税费,其配送车免交县内公路车辆通行费和运管费。

3、鼓励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企业当年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认定,按项目投资额5%给予补助,最高限额5万元。

三、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创品牌

1、鼓励争创星级文明示范市场和星级宾馆。对首次被认定为三星级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达到四星级的奖励5万元,达到五星级的奖励10万元。

2、鼓励申请老字号和商业名牌。获国家有关部委授予“中华老字号”、“中国商业名牌”等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

3、扶持商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商业行业协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如建立行业信息中心、评估检测中心、开展培训活动等,根据投资额给予2-5万元的补助。

四、鼓励发展步行街。对于创办长度不低于150米步行街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3万元。

五、鼓励各乡镇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凡已实行生猪定点屠宰的乡镇,经县经贸局认定,定点屠宰率达到70%以上的(县城85%以上),给予定点屠宰企业奖励1万元。

六、加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1、设立县商贸流通业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指导、协调行业发展工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推介项目招商;定期商业网点建设项目指南;积极创造条件,筹建行业协会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

2、建立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联系制度。由县领导联系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3、着力改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七、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来源。

从20*年开始,由县财政从每年预算中统筹,用于本政策范围内的项目扶持和奖励。

八、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申请及审批程序

凡符合本办法确定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由企业向县经贸局、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县经贸局、财政局考核验收并报县政府审批后,由县财政局、经贸局联合下达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补助或奖励计划,按程序直接拨付到企业账户。

商贸流通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经济发展;动态计量;建议

一、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商贸流通业,近年来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销售总额为133689亿元,比1978年的505.2亿元增长了100多倍,年均增长率为10%以上,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6%-8%左右的年均增速。商贸流通登记在册的企业达到400多万家,形成以购物中心、连锁企业、专卖店为业态支撑的商贸流通体系。2015年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左右,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消费增长、扩大社会生产。商贸流通业包括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会展、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生活服务等行业,这些都是与居民生活有着直接、密切关联的行业。商贸流通业可以变潜在消费成为即期消费,从而促进消费增长。当商贸流通业促进消费增长后,就需要扩大生产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以使生产能力匹配消费能力。其次,商贸流通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共有7685万从业人员,就业贡献率13.91%,占社会总从业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住宿餐饮、零售批发行业从业人员最多,占社会总从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有很大的吸纳能力,接收劳动力越多,失业人数就越少,社会就越稳定,经济就越繁荣。最后,商贸流通业对三大产业的调整升级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三大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商贸流周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610)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面向企业服务的科技情报资源开发与利用方法研究”(编号2014A040401036)研究成果之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外贸代工”与“品牌经营”模式的分化趋势—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外贸代工工厂转型实践模式的探索(SK201522)研究成果之一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通业作为服务主导行业是连接三大产业的重要桥梁,成为三大产业的中间需求,为各大产业的生产发展提供支撑,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二、动态计量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计算方法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计量分析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经济增长指标与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如表1所示。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繁荣则就业率高,经济萧条则就业率低。就业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员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就业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从业人数/社会总从业人数。税收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所缴纳的总税额占商贸流通业总增加值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税收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纳税总额/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税收作用率越高,则说明商贸流通业缴税越多,高税收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资本作用率是指社会资产增加值在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中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资本作用率=社会资产增加值/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资本作用率越高,说明产业规模越大,对经济发展就越有利。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增加值在所属的第三产业总增加值中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流通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越高,说明商贸流通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规模和比重越大,引导作用就更强。城市化作用率是指在城市中的商贸流通企业的总从业人数在城市所有产业总从业人数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城市化作用率=城市商贸流通企业总从业人数/城市就业总人数。城市化作用率越高,说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有足够的劳动力支持。对外贸易作用率是指商贸流通产业外贸总额占所有产业外贸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外贸作用率=商贸流通产业外贸总额/所有产业外贸总额。对外贸易作用率越高,说明开放程度越高,高度开放的经济亦是反映经济繁荣程度的体现。

(二)计量分析本文将整个经济区域简要划分为东部区域和中西部区域。东部区域包括沪、苏、浙、鲁等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区域包括川、青、甘等地区。商贸流通业选取住宿、餐饮、零售、物流等主要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在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方面,2014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为19.21,比中西部地区(12.6)高,如表2所示。而且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一直呈稳定增长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呈心电图增长趋势,甚至有下降趋势,反映出其作用率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好,而且东部地区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排头兵”,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下,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商贸流通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其作用率也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在就业作用率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就业作用率略低于东部地区,但在2014年,中西部地区就业作用率实现反超,比东部地区的9.21高出0.16个百分点。2010-2014年,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就业贡献率虽然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但从表3可见其增速比东部地区快,至2014年实现了超越。这说明中西部地区这几年来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较好发展,新增了大量就业岗位,而东部地区特别是上海市因出台了一些限制人员流动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进入,商贸流通业正是低层次劳动力的吸纳大户,这些政策影响了商贸流通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而影响了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作用率(见表3)。在税收作用率方面,2010-2014年,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税收作用率都一直稳定提升。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税收作用率提升很快,甚至超过了东部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为了更好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商贸流通企业很多优惠,也因此减少了税收收入。但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很多是国企,在整体发展水平不如东部地区的情况下,国企仍然要承担较重的纳税责任(见表4)。在资本作用率方面,整体来说,不管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其资本作用率都不稳定,特别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更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2010年资本作用率为1.61,2012年又骤升至8.78,可见其资产增加量极其不稳定。东部地区也是如此,但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稍为稳定。总体来说,商贸流通业资本作用率比较低而且不稳定,与商贸流通业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不相符(见表5)。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分析。在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方面,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都比较稳定,东部地区稍高于中西部地区,基本上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都保持在30%-40%的水平,这说明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最主要主导产业,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在城市化作用率方面,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化作用率都不高,说明商贸流通业对城市化发展作用不大。此外,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依然存在较多剩余劳动力,商贸流通业吸纳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见表7)。在对外贸易作用率方面,2009年以前中西部地区外贸作用率一直很低,但是到了2013年以后开始直线上升,东部地区的外贸作用率保持稳定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带一路”发展策略实施后,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良好发展,从而提高了外贸作用率。东部地区向来是我国开放前沿,对外开放程度也一直比内陆地区高,因此其商贸流通业的外贸作用率也比较高(见表8)。

(三)结果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因而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就业作用率、纳税作用率、资本作用率、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城市化作用率、对外贸易作用率等各项指标计算和分析结果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具体来看,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国内生产总值作用率、税收作用率、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率比较明显;资本作用率、城市化作用率以及外贸作用率不太明显;就业作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反映了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从增加税收、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提升第三产业作用和地位来体现。

三、商贸流通业优化发展建议

(一)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并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一方面,在完善的行业法律、法规指导下,建立起由政府主管、行业协会具体指导、管理有章有序的商贸流通业管理体系;在制度保障、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商贸流通业,规划要以服务商贸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典范,不断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商贸综合体,推进业态变革和创新,使商贸流通产业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产业要改变生产效率过慢和质量过差的状况,需要建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企业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模式,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进行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售前售后服务等活动,顺应网络购物发展趋势,扩大企业销售范围和发展模式。

(二)构建商贸流通业交通体系我国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生产效率,也阻碍了东部商贸流通企业与中西部企业的合作。对此,政府要统筹规划,建设连接各省市、各地区的交通大网,包括航空建设、高铁建设、公路建设和水路建设等,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商贸流通业发达地区为轴心的“12310”交通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北、上、广、深周边城市,2小时可以到达北、上、广、深所在或所近省市,3小时可以到达北、上、广、深附近的省市,10小时可以到达国内其它主要城市,连接全国各地区成一张大网,提高商贸流通生产效率。

(三)统筹发展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当前我国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落后,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因此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业也有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就能得到更大发展空间。(四)加大对外开放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目前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外贸作用率均不明显,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打破地区贸易壁垒,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利用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招商引资,让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另一方面,东部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寻求与国际企业合作和交流,引进资本和人才,输出商品和科技,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条件。(五)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我国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很多,就业作用率相对较高。但从业人员很多都是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较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努力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对人才也有更高要求,因此,要全面提高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其技能水平,使其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以人才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

MercantileTheory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修订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家顺良,杨凡.全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李骏阳,李钰.我国流通经济研究方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商贸流通业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和改革,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把商贸流通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05〕62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意义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现代流通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火车头。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发展生产,促进消费,服务“三农”的助推器,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县商品市场建设初具规模,流通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仍未根本转变,流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农村市场开拓不力,流通现代化水平较低,消费环境有待改善,聚合辐射能力尚需增强。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发展商贸流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建设有形市场与发展无形市场相结合,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相结合;加快市场法制监管体系、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商业信用体系等三大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市场繁荣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相结合,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增强区域聚合辐射能力。

(二)目标任务。到2010年,把我县建成立足成渝,联动西部,统一开放,众商云集,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商贸中心之一。

——发挥区域性物流基地、购物消费乐园、商贸信息中心三大商贸流通功能。到20l0年,全县仓储面积达25万平方米,货物运输量达到1300万吨,基本建立起现代物流所需的配套性、系统性、标准化、专业化的硬件设施,形成联接渝西、辐射周边的物流配送基地;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县的50%以上,形成舒适、安全、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购物消费环境。

——重点完善三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和完善城区、各中心镇和乡村(社区)三个层次商业服务网络。到20l0年,基本形成以社区为基础,乡镇为载体,城区为核心的消费市场体系。

——扩大商贸流通规模。到2010年,社零总额、商业增加值、商品购销总额、连锁经营销售额、商品市场成交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应保持较高的两位数增长,增强消费对大足经济的拉动作用。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35亿元;商业增加值2010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3%以上,占三产比重70%以上。

三、稳步推进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开放

(一)推进国有商贸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增强国有资本集中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行质量。鼓励民营、外资等非公经济发展商贸,鼓励其参与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规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要妥善安置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二)鼓励组建商贸流通公司和集团。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以资本和品牌为纽带,通过控股、参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有效扩张。鼓励组建培育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大公司、大集团,使之成为我县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主导流通市场的新格局。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的物流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集团)6—7家。

(三)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是流通企业的主体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鼓励全民创业兴办一批、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扶持现有流通企业做强一批、积极培育载体(县重点市场)集聚一批,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吸纳就业人员多的商贸流通企业。引导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推进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四)扩大商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引导外资投向农村市场和流通现代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县设立连锁店和物资采购配送中心。打破地区封锁、内外贸分割和行业分割,促进各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加强与渝西地区的经济合作,联手周边地区打造区域性市场平台,繁荣边贸。鼓励县内优势商贸企业“走出去”到县外、市外开店设场,扩展市场空间,发展营销网络,将大足品牌推向国内外。

四、积极引导传统商贸向现代流通转变

(一)完善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先导,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商贸流通发展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农业、工业、旅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相促进。编制完善商业网点布局、现代物流发展、加油(气)站(点)定点布局等专项规划。商贸主管部门要建立大型商贸设施建设项目监测系统,对建设网点数量、布局、结构及市场需求实施动态分析并进行合理调控,真正起到指导商贸流通发展和建设的作用。

(二)推进商业物流网络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体系完备的要求,重点建设以乡村(社区)为基础,乡镇(专业市场)为载体,城区、中心镇(商业特色街)为核心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

城区、中心镇等中心商圈要密切结合本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选准市场定位,整合物流资源网点,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商圈,影响和带动一定区域的需求升级。到2010年,主城区要力争完成全部市场的“农改超”、“农加超”,使之成为生鲜食品和蔬菜超市。要加快完善城区、中心镇商业配套设施,培育邮亭盐业、粮油、烟草等专业性物流基地,提高商务、运输、联运、仓储功能集中度,重点发展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和文化娱乐。优化商业结构,合理布局业态业种,提升消费档次,打造一批精品、专卖旗舰店,使之成为展示大足商贸流通繁荣繁华的重要窗口。

大力实施乡镇建超市、村社建商店的“双建”工程。重点发展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农家店”,提升“农家乐”档次,到2010年,力争建成100个乡镇连锁超市,1000个村社便民店。在社区要按照300米半径的标准建设便利店、折扣店。

(三)稳步发展新的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是未来流通服务业中的主体形式。围绕品牌、资产运作,通过直营、特许加盟等方式,重点培育烟草、石油、新世纪等10家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振兴金忠刀、宝顶冬菜尖等“老字号”企业,支持其运用品牌、管理技术等优势发展连锁网络。引导餐饮、家电、医药、维修、装饰材料、加油站、书籍报刊、服装等连锁经营业种向农村延伸。支持县内品牌连锁企业向市内外扩张,到2010年全县重点培育发展20户不同行业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中小流通企业共同发展。

稳步发展拍卖、竞买、直销、电子商务、邮购、自动售货等新的销售方式。建立健全相应的交易制度,逐步规范交易行为,扩大销售服务范围,充分满足和方便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四)加强市场环境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商贸流通法制监管建设。针对流通领域各种新情况,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依法治商。商贸、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卫生防疫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开展专项治理和综合执法,依法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公示有严重不良经营行为的企业,依法维护商品市场经营秩序,保障物流市场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市场监测调控体系。建立完善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提高监测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强重要生产资料和肉类、粮油、食盐、食糖、蔬菜、成品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定期市场景气指数和国内外市场行情,制定重要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建立生产生活必需品地方储备制度。重点流通企业要及时报送商品监测信息资料。

三是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商贸流通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兴“诚信经商”之风,严守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积极开展“渝商千店重诚信”和创建文明市场等活动。推进商贸流通企业信用分类试点,逐步实行信用分类监管。规范发展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

四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健全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成品油、民爆器材、液化石油气、危险化学品、报废汽车等特殊行业和特种商品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生猪定点屠宰,提倡一次性火锅底料,积极推行集中处理餐饮行业的废弃物。继续优化改善消费环境,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让老百姓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五、支持商贸流通加速发展的政策

(一)财政支持政策。贸易、计经委、财政等部门,要认真准备项目,积极争取市级商业结构调整资金,改造商业设施,提升城市商业整体形象。对入驻我县大足商城、宏声广场、五金旅游城、西部金属交易城、大足商贸中心、龙水金都广场、宝顶都康旅游文化广场、龙水建材综合市场(以下简称县重点市场)的流通企业或经营户,在市场培育期内一户购买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或5000平方米以上的,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10万元或40万元。

(二)税收支持政策。符合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商贸流通企业,在2010年内,企业所得税减按15%计征。商贸流通(物流)企业投资于建设和技术改选的进口设备,以及国产设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经审查批准,进口设备享受免关税、增值税,国产设备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流通企业购置的信息化系统设备,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缩短为2年。新办(批发业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500万元以上、餐饮业3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自经营之日起,税收县级留成部分,增值税前3年的25%,营业税前3年的25%,企业所得税前3年的40%,由县财政列支安排给企业扩大再生产;凡入驻我县重点市场的流通企业或经营户,征收的销售不动产营业税年终由县财政返还50%给业主。

(三)金融支持政策。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的银行授信额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支持作用。切实解决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再就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大力支持个体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信托、汽车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四)土地房管支持政策。凡经县政府批准的生产性物流项目,其用地可按工业用途出让。经县政府批准的服务性物流项目,其用地按经营性用途,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对列入“十一五”现代物流业规划的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业项目,包括物资储备、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设施应优先保障用地,其规划范围内用地和各种规费按照工业园区用地政策执行,免收其配套费。

(五)规费优惠政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实施内部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资产、股权变动的,免缴有关收费;未涉及产权变动的,内部收益转移不重复缴纳规费。符合规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按规范化标准进行改造,经县贸易局、县工商局验收合格的,减半收取市场管理费。逐步实现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水、电、气同价。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鲜活农产品超市建设免套费。有关管理部门要对出入城区的生鲜食品和大型连锁超市商品配送车辆发放临时通行、停靠特许证。对入驻县重点市场内的流通企业或经营户在市场培育期内办理各种证照,只收取工本费,涉及《**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收费,属市级部门收费的减半征收,属县级部门收费的免收(不含垃圾处置费)。

六、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务必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商贸流通面临的新形势,把商贸流通发展和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贸易局。把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相应成立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工作机构,高度重视商贸流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改善行业管理。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依法行政,创造发展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尽快从管理企业转向管理行业,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建立专家咨询和市民评议商贸流通工作制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互动机制、日常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对商贸流通的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

商贸流通业范文第5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的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国家和中央支农惠农的政策支持也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如2004-2014年连续通过出台11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农村商贸“千万”工程等,这些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然而农村的发展与城市发展速度和层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如在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上,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改善、农村流通的顺畅。通过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农业发展,解决“三农”的基础性问题、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这个课题成为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重点,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新时期下农业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及其问题,并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方式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和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关系,找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期能够提出对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有所裨益的理论和建议。由于我国长期存在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处于发展失衡过程中弱势一侧的“三农”(亦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更加尖锐。我国已经越过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刘易斯拐点”,进入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正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农业经济和农村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选取199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模型,通过实证的方法统计分析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因素,结果表明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最后文章还从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连锁经营、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带动农业经济增长的措施与方法。

农业经济和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进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地稳进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这些都表明农业经济在不断增长,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长期粗放式的农业经营使我国农村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耕地变得越来越少,2008年末“三农”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13年底全国耕地面积共20.3亿亩,人均可耕地面积仅为1.4亩。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肉、蛋、奶等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出现大幅度增加,我国粮、棉、油、糖等农产品需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求缺口,随着进口玉米成为常态,我国许多农产品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如2014年我国进口大豆5800万吨,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80%;白糖进口量达200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达14.8%;棉花进口量约200万吨,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20%。虽然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11连增”,农民收入实现了“十一连快”,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出现了难题,如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全面超过国际价格,但是农产品成本如化肥、农药等投入却在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需要格外关注和警惕。

(二)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农村商贸流通是指农产品以及农村商品通过空间上的土地、信息、技术等资源共享的点、线、面的流通网络,迅速快捷地实现商品的贸易与流通。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有助于节约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有效提升农产品流通速度。我国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关注,2015年5月商务部制定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计划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并且确定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不低30%。同时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是各大电商瞄准转向的一大关键区域,如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将其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三分之一强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并于当年11月在淘宝网开设“农村淘宝”的二级频道;2015年京东开展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的“3F战略”。但是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农村物流网点的建设缺乏,亟待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业的发展也欠缺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服务人员。毋庸置疑,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与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增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下文将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探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代商贸流通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一)建立实证分析模型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现代商贸流通发展是否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及产生影响为正面或负面影响,因此本文选取C-D生产函数,即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进行计算和比较。

(二)实证描述与分析

在具体变量的选择上,本文选取的Z(农村经济值)为1990-2014年的农业生产总值,包括农、林、渔、牧等的产业增加值,单位为亿元;T则针对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主要选取批发、零售两个方面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单位为亿元;K则采用农业生产的物质消耗来表示,单位为亿元,L采用从事从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表示,单位为万人;R则采用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来表示;S则采用农村机械装备总动力数表示,单位为10MW。本文借用Eviews5.0计量软件进行5个指标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对模型(2)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参数估计结果1,然后去掉R和S的不显著控制变量,得出参数估计结果2,具体结果见表1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根据表1可知,决定系数R2=0.9932,DW统计量为1.9231,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总体显著性水平较高,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根据分析和参数估量结果,我们发现现代商贸流通、农业资本投入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三个变量与农业生产总值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农村劳动力投入量、农村人力资源投入这两个变量则与农业生产总值之间并未显示出正向相关关系。其中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变量与农业经济增长变量之间存在5%的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样的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且现代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前进和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数据也表明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仅仅靠一味地增加务农的人员,只有通过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开展提供更为强大、充足的农业资本投入,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才能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全面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才能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现代商贸流通在农村的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交易市场建设、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建立与发展、农产品运输设施建设、农产品存储仓库建设等,现代商贸流通业要参与到农业经济增长中、为农业经济增长助力则需要提升农产品在现代流通中的市场交易能力。首先,涉及到农产品运输问题,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通公路或铁路,农产品的输出问题较为严重;农村运输设施的建设和优化共享,能够快速打通农产品的运输渠道,扩大农产品的消费。其次,农产品的交易设施也是影响现代商贸流通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主要以批发和零售为主,农产品的流通需要良好的交易市场,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同时,农产品的存贮设施建设也是影响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农产品通常易消耗、不易储存,难以长时间保存良好,容易腐烂变质,尤其是一些鲜活农产品,因此良好的贮存环境和储藏技术是农业经济发展中亟需的。

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与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加大对农业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首先,如减少相关的行政审批,减少服务性收费,实行目录清单管理;放开经济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和规范的机制作用,并逐渐建立和完善良好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其次,促进农村现代商贸流通发展的企业提供税收的优惠政策,减轻税费负担。再次,国家和政府应关注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为农村流通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法制化经营环境长效化的建设。农村存在许多假冒伪劣的产品,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应对农村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督,如完善农村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的行政法规和制度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和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政府应加大市场整治力度,通过区域性协调和资源共享,不断加强对农村市场以及农产品网上交易的监管,如不断建立和完善网络商品的抽查、监测制度,推动建立农产品网络消费信用评价,切实保障农民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农产品网上商贸流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资源共享,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再者,应增加和优化农村流通网络的网点。如通过市场、便利店和配送站的联合,发展农村商业网点,还可以通过实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完善农产品信息、宣传方式,不断探究农商结合的商贸流通发展渠道。通过不断优化商贸流通服务设施的业态配置,以点带面,不断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实现集零售、餐饮、文化、生活、配送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在农村、乡镇社区的建立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如建立配送点和联合仓储,实现配送的点线结合。

(三)推广连锁经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或线下实体店,不断推广农村产品信息化和现代化物流配送,推动农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营销,建立和扩大农产品连锁经营。这种农产品连锁直营的方式,能够直接让农产品从直采基地快速消费,大大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环节,同时农产品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最优化的实现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共同配送,节约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和时间,减少农产品储存的场地和时间,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减少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本和损耗,并且能够大大促进鲜活农产品的消费,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推进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全国和区域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网络进行跨区域流通,实现最优化的产销衔接。

(四)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

拓展网络消费领域向农村延伸,支持电子商务企业转向农村市场。现代农产品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农产品流通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因此推进农村商务大数据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实现农产品信息化、实时化。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和推行,如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进行网上订货,而从线下实体店进行取送,这样则有助于推进农产品的消费,实现农产品的产销实时对接。同时,实施商贸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销对接,可以实现“农超、农校、农企、农商”对接,通过组织生产和零售销售两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在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资源优势共享,进一步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问题。这种“农商”体系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农产品的品牌,发挥农产品的优势,走出一条属于农业的精品路线、特色路线。

(五)培育农村消费文化,扩大农村内需

消费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总数为13.39亿,农村居民为6.74亿,农村人口占50.32%,我国的农村市场十分广阔,然而农村由于长期的贫困和生活艰难,大多数的农村居民习惯节衣缩食。同时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与城市距离较远,而且文化程度较城市居民比较低,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如对网络消费和购物、网络商品交易存在抵触,小农意识比较强烈,不利于发展农村商贸。因此需要转变广大的农村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观念、思维,打开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内需,加强农村与城市的交流,促进农村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可以通过农村现代流通网的建设,转变原有农村商贸的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培育农村消费文化,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现代商贸流通的方便、快捷和实惠,促使他们萌生和支持农产品流通的新渠道和新方式,这样可以为农村商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大大促进农业经济新增长。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