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六步教学法范文第1篇
(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
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
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回到本文目录)
“学导式”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学导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1.学生略读课文、讲义,尝试练习,初步体验一下所要求的操作,发现新知识和疑难之处,反映给教师(这一步可以在上课之前的课前预习阶段完成。如果每节课以45分钟计算,也可以在这一堂课的、头3~5分钟进行;或者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5分钟进行这一步)。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初步操练的体验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出示范操作,供学生模仿。同时,可向学生提出简明扼要的有关这一学习单元或这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这些工作内容,可用3~5分钟进行,也可以在前一次课上利用下课之前的部分时间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去获取答案。
2.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第二次提出自己经过一定思考仍然不得要领的问题或疑难之处(这些也可以在课前预习时进行),向同学请教或反映给教师(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
3.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这时的疑难问题已为数甚少,确实是学生经过了一定努力仍然难以独立解决的重大难题或关键环节。
4.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重大难点和本课的教学重点,加以精讲,再把学生正在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与开发智能的进展情况加以讲评。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教师要讲清它的来源,说明它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应用。对并列的概念,可以只讲清一个,以便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避免“抱着学生走路”。同时,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这是教师在以45分钟为例的一节课中,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解除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示范演示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可用10~15分钟。如果加上在上课的开头阶段教师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或作示范操作,提出这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所用的3~5分钟。“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上面向全体学生所占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主要由教师或学生分别占用课堂时间的比例大体为四比五,也就是说,主要由学生进行独立活动的时间一定要多于主要由教师进行引导、讲授、示范的时间。同时,在教师进行引导,讲解和示范的时间里,也要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注意观察,认真思考,记忆,想象的智力活动和简易的模拟动作,教师也要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以尽量饱满的情绪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智能。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必然伴随情感、意志等相应能力的发展。
六步教学法范文第2篇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古诗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今天马老师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孙老师执教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八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七律诗”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今天的马老师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孙老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红军长征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其实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集体交流了解到了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境做好了准备。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马老师在让学生明诗意这一环节,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读懂前两句诗,再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紧接着就放手让自学第二句古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情适当的进行概括和提升。孙老师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六步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六步教学法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的兴趣显著提高,消除了厌学思想,自学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得到强化,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一、传统教学结构与六步的比较
1.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学习,教师讲解为主,一节课学生都在被动地接受,处于压抑状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那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何谈起。
2.课堂上传授重点知识,学生听懂了,就完成任务了,而重要的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忽略了。
3.教师照本宣科,无针对性,达不到因材施教,学生也没有及时反馈,这样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4.重复训练,当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吃透只能用课外作业弥补,造成学习负担过重。
5.部分学生陪读现象严重。在课堂听不会,听不懂的,学不会的就请家长或家教来陪读。
而六步教学法要求和主要特点是:
1.交流预习、练习巩固,教师用2分钟的时间通过不同方式交流课前预习收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自学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授《威尼斯小艇》时这一环节是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与信息。学生知道作者是大作家马克。吐温与写作背景及课文不知的相关常识,这不但体现了主动学生学习还拓展了知识,一举两得。
2.认准目标、指导自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当并有差异,要根据学生实际设立目标。出示目标后教师要简单讲解,抽象的目标要配有相对的思考题。进行自学前指导。还以《威尼斯小艇》为例,针对: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光,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这一目标,设计自学指导题有三:
(1)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
(2)“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上的汽车指的是什么?
(3)认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抓住小艇的特点来描绘的?
把揭示教学目标与指导自学结合起来。
3.主动自学、了解学情,学生根据目标的要求,依据课本、课外辅助进行自学,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对学生要注意观察及时鼓励和督促,促进高效地完成任务,及时表扬效果好。对学生要做适当点拨,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几句悄悄话。教师讲话不宜过多,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个别点拨,淡化全面辅导,提倡学生互相讨论。发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做好准备。
4.自学反馈、互学互帮,教师针对自学中暴露的问题,一些共性的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精讲,讲解时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用一把钥匙开一类问题的锁,做到授之以渔,能举一反三。这一环节要与自学检测和讨论订正相结合。还以上文为例:《威尼斯小艇》小艇样子奇特试着用表格的方式或提纲的方式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驾驶技术好,这就要求同学们互相讨论研究达成共识。
5.精心点拨,引导发现,这一环节课本上的精彩部分要引导学生去挖掘,那些美丽的修辞,细节的描写,作者感情的摄入,朗读的指导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威尼斯小艇》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精彩在哪?(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亲切自然。
6.测评总结、完成作业,学生听懂了不一定学会,会了也不一定做到。做是最好的学,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做到真正掌握。训练时间要充分;训练内容是用刚学到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效果要达到学生掌握当堂内容,并略有拓展性的练习;训练后要适当布置延伸一些的作业。教学本节之后要有高度、概括性总结,阐述新思路,新观点,使其起到巩固当堂所学,提高的作用。
二、六步教学法的主要优点
1.六步教学法的预习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参与真正想学愿学。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为提高能力,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
2.目标环节,是学生心中有数,学有目标,使学生自己能根据目标与自己的基础结合完成相应的目标。增进学生的成就感,克服了厌学心理。
3.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节省了教师时间和精力,由于学生会的教师一律不讲,重点与难点的重心凸显,提供了充分时间保障,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六步教学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软笔 书法艺术 六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23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书法艺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而软笔书法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练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练习当中,我总结出了小学软笔书法艺术课堂的“六步教学法”。
一、画
软笔书法的学习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练习握笔的姿势以及坐姿。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大胆画字,笔画的粗细、字体的正斜都不用管它。因为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握笔的力量也较弱,所以一年级只能让学生去熟悉毛笔的特点,感知软笔的灵动。每天练习的内容为基本笔画或比较简单的独体字,时间最少10分钟,不要画得太多,每节课多数时间要用在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和练习后的整理过程上,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摹
二年级开始就可以让学生摹写字帖了。摹写实际上就是我们传统的习字法――描红。因为描红的例字形象直观,简单易学,特别适合低年级学生的书法入门。描红所选字帖一般为楷书,如从颜真卿的《多宝塔》中选字。字帖中所举的例字要能够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所学汉字同步,体现识字教学与书法教学的一致性。描红前要求学生先读帖,看准笔形,记住笔路,可用手指作“书空”练习,对运笔的轻重、快慢、起止等做到心中有数后再提笔写字。写字时要一气呵成,不可写一笔看一笔。描红要求笔画基本正确即可,不必苛求绝对吻合,只要黑色笔画不过粗、过细,就算完成任务。熟能生巧,学生只要多练习就可以把描红练习中所体验到的“手感”,潜移默化地迁移成自己的书写能力。
三、临
摹写了一年,学生到三年级就可以临帖了。所谓临,就是看着字帖上的字,在练习本上照着样子写,边看边写,边写边看。先是看一笔写一笔,练的时间长了也可以看一字写一字。临帖不仅要求笔画写得像,字的结构大小也要像,做到形似;接着就是领会字的笔意;最后达到神似就算是临的最高境界了。临和摹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练习书法的方法,一般要临摹结合。临摹前要多读帖,仔细琢磨例字的点画形状,字体结构,章法布局,做到每一次动笔都有收获。小学生主要以临摹中国古代四大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的作品为主。
四、背
四年级的学生要背字帖,争取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原模原样写出来,力求形神皆备。背帖,就是要背熟所要学习的碑帖,可以背中临、练中背,可以通背通记,也可以分页背、分页记。记其内容,记其势态,记字的大小比例,记字与字,行与行的揖让关系等。这样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写了此画,想到彼画,写完了上边的字便想到下边的字,为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赏
五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了。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颗明珠。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表意符号,把它用毛笔表现出来,就使得汉字的点画线条更具无限的表现力。好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名家名作更不用说。如“颜筋柳骨”就是对书法家作品特点最简洁的评价。小学生的书法知识十分有限,但也应该多去欣赏一些书法名作,去感受书法的魅力、书法的美。书法欣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是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前提条件。
六、创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书法常识,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创作了。初习创作,要心平气和,不能急,对作品质量的要求不宜太高。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更要善于把握和使用基本功。书法创作需要有灵感,这种灵感实际上源于创作时的心态。在中国书法史上,《兰亭序》与《丧乱帖》同样出于王羲之之手,但其风格特征却迥然不同。前者秀逸流畅、遒丽圆融;后者酣畅雄健、奔放跌宕。而这种风格各异的书法,就是由于书法家当时的创作心态有别引起的。因此,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就能挥洒自如。
各年级的书法教学内容虽有侧重,但也不能生搬硬套,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灵活安排。如临摹,学生可从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毕业,甚至终生都每天练习,有好多书法家就做到了这一点。中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调整或穿插,避免单一。
六步教学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静竞径尽镜进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一起参与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这一理想境界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六字方针──静、竞、径、尽、镜、进,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静──静心宁神,为有效的学习提供可能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心浮气躁,坐不住,往往打了预备铃,还在追赶嬉闹,上课很久都难以平静下来。这样的状态能接受多少知识都难说,更不要说自主学习了。所以,学生能否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地进入学习状态,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队列队形”的教学内容来改变这种现状:一是在新学期开学初的前一个月,利用每次体育课的准备部分进行“队列队形”的教学。例如:队形变换、三面走的步伐要求、齐步走、跑步走等等,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集中注意力,听讲动作要求和口令指挥,动作做到“快、静、齐”。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对治疗这帮好动的学生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在课前由小组长组织带领学生对上次课的新学内容进行复习操练。只要打了预备铃,所有学生必须马上站位,按照小组长的口令指挥开始练习。这样一来,为有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二、竞──竞争机制,激发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青少年共同的心理特征。而竞争机制的引入正是利用了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外在动机形成的最有效果的手段之一。好的竞赛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在动机,而且能够作为一种鼓励进取、鞭策落后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尚不成形的各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使其活跃起来,强烈起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我求成”的需要、积极向上的需要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不甘落后的精神和成功感等健康的思想品质。我们可以把所有学生按照优劣、动静等进行合理的搭配组成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竞赛,并且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进行评价,保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径──方法路径。教会学习的正确方法
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自主学习更强调教学活动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同样也要求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摸准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鼓励学生大胆地去选择,去发现、去感悟。例如,在以往学生觉得最为枯燥的田径课教学中,改变单一的一节课或几节课仅仅只学一种技术的教学安排,突出学生身体锻炼的实效和身心的愉悦,设置了障碍跑练习、负重奔跑练习、两人三足行、各种姿势的跳跃练习、追逐球练习等,课前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点组成练习小组并要求学生边练习边探讨哪一种动作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远、合作得更默契,最后在结课时由每个小组组长进行小结、评价。这样,培养了学生主动练习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教材中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思考、观察、练习和探讨的内容教师都可以放手,释放给学生一个独立的空间,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教学境界。
四、尽──各尽所能,完成各自层面的作业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设计有弹性的练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练习,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困难生吃不了”的问题,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镜──以人为镜,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反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实践证明,会总结归纳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学生,一般都是善于学习的人。只会努力学习,却从不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学,这样学有多少效果的学生,往往成绩平平,学习效果不突出。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定期地进行学习上的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别人好的学习方法要学习,自己好的方面要坚持。每周都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一周的学习情况,既要写收获,更要写不足之处。然后,再将这些反思拿出来共同分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以人为镜,及时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
六、进──共同进步.获得学习的自我成功感
成功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成功感的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联系。学习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成功感,较强的成功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成功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成功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如果学生有过失败的经历,应该让他们从小的、容易的、力所能及的目标着手,同时让学生自己记录一下自己每一步的成功,教师也应该为这些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这种良好的感觉又激励着他们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形成良好循环,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梅州教育》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