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精选5篇)

  • 主题式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形式化教学模式的缺陷。理论学界以及实践学界提出这样的口号: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在这一时代背景与现实背景之下,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思想,主要从五…

主题式教学(精选5篇)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主题;中学数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09-0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改革,对于数学教学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数学形式化教学模式的缺陷。理论学界以及实践学界提出这样的口号: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在这一时代背景与现实背景之下,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思想,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将教学主题现实生活化、将教学主题问题焦点化、将教学主题活动化、用演绎归纳的方式体现教学主题、对教学主题进行反馈矫正。还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教学主题模式的探究应当注重主体之间的交流,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组与学生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等。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实施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下,数学主题式的教学思想应运而生。要进行主题性教学的主要原因是,主题性教学体现的是实质性教学。称之为主题,是因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我们主要是讲述那些书本上的定理或者公式,很少将这些知识点引入生活之中,而在主题式教学中,我们将现实生活引入数学课堂,使它成为课堂的焦点,从而成为主题。

2 中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式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一般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首先,设计合适的主题场景,以便于引发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焦点,随后在师生以及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的互动,其次,运用数学知识对焦点问题进行验证或者矫正,最后进行相应的课外延伸。当然这一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不同的数学主题,我们可以对程序进行互换或者相应的缩减。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即将教授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分析,这样做是为了能够准确判断学生们在学习本章数学内容时需要的数学主题。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数学教学主题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下以内容为标准对数学主题式教学进行分类。

2.1 现实生活化主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目标。这些新的课程标准鼓励或者要求同学们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当中,将一些知识的重点内容深化在一定的生活场景当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即用生活化的眼光去看待数学教学。一般将数学教学进行现实生活化,主要的方式是构建一段生活场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进行一场充满趣味性的游戏,总之是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将数学思想、问题以及方法设置在故事结构当中,用引人入胜的描述手法吸引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或者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情境当定的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2.2 问题焦点式主题。

在进行问题焦点式主题教学之前,教师们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因为这一主题教学方式要求他们能够寻找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对教学内容事前进行扩展性的了解。同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寻找探究性的问题,并且以此来作为教学主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从抽象到符号的思维过程,再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数学知识。

2.3 数学活动式主题。

数学活动式主题不同于以往的数学教授模式,而是借用物理以及化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不事先告诉学生,教师所要展现的数学主题,而是给予一些象征性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数学实验当中,在自己的实验中,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自主的去认识教学主题。这种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4 归纳演绎式主题。

我们知道归纳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主要是从个别的情况出发,从而认识到特定事物的普遍性。演绎则刚好与归纳这一方法相反,它从事物的普遍性出发,去推定个别事物的特征。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归纳的逻辑方法演化而来的,如有理数的加法、角的概念等等,都是对个别事实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得到通用的数学公式或者数学定理。归纳演绎式主题,很多时候依赖的是教师,因为在这种主题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还原知识背景,让学生从这些知识背景中进行观察、操作等等,进而得到知识的一种形式。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我们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教学,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或者通过对生活中问题的研究从而引出数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上那些数学知识了,需要我们结合课外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以及全面的阐述,使得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

参考文献

[1] 刘云章,赵雄辉. 数学解题思维策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中职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一、主题式教学的解读

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教学文本的内涵为主题,在此基础上开展语言教学活动就是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实施效果的好坏主要看“主题的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在主题的选择和构建中必须充分体现出来。主题选择需要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对教学课堂重新开发。

二、中职化学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利者,学习上有挫败感,缺乏学习动力。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境:讲台上教师苦口婆心不停传授知识,讲台下学生心不在焉无所谓地听;教师针对教学重点挖空心思地问,学生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地答。最后,教师和学生相互抱怨。结果是教与学脱节,教学目的没达到。既耽搁了学生的成长,也造成了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误解。

三、主题式教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教师和学生是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能动主体,就是教师尝试“探究性地教”和学生摸索“探究性地学”,两者共同探究、共同求知的教学过程。

一直以来,中学化学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对科学知识照本宣科地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懂知识而忽视用知识,重视传统的重复积累知识的模式而忽视创新学习方法的掌握,重视被动灌输性的理解能力而轻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能力。针对以上现象,本文从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营造学习情境的教学方式之一是问题情境教学,设计好适应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前提。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先设置情境问话:“你们有观察到你母亲带的首饰是用什么做的吗?”学生就有不同的回答:金银、白金、铂金等。

我反问:“那钢铁做的首饰大家见过吗?”

大家面面相觑,有学生说:“我在小摊上见过,也戴过用铁做的耳钉。”于是我追问:“那戴过之后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容易生锈,没有光泽。”

“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不同的金属其化学性质是不同的,金银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光泽度好。”

(二)实验教学,培养探索能力

有效的化学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实验动手的实践优势,设计出独特的实验情境,在创造好的氛围中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盐类水解”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分析NaCl、Na2CO3、NH4Cl、KNO3四种物质的分类,再逐步加入蒸馏水,在这样设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先让学生猜想上述所有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做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其实,整个教学过程中结论已经无足轻重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这种对于未知知识的主动探究精神值得发扬,如果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另外,还可以布置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我曾经布置过一次焰色反应的家庭实验。我先把操作步骤给每个学生,然后让学生回家自己做实验,第二天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上交,现在手机功能全面,为防止学生抄袭,我要求学生两个一组,用手机全程记录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动手,在娱乐的心态中完成家庭实验。

(三)把化学复习变成探究的乐园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过知识的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以前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加强所学知识要点的融会贯通,从而开启学生对所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传统的化学复习课就是不断对知识点的重复,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性思考。

比如,在上“氯气复习课”的时候,我拿出提前写好化学名称和化学方程式的标签,当着学生的面把标签贴在瓶子上,然后向学生提问:

1.标签上的信息告诉我们什么?

2.标签信息以外的信息,我们能想到多少?

这样,学生的大脑被迅速激活,开始踊跃的回答上面的问题:

1.氯气是一种氯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

氯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且溶于水。

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直接化合。

氯气可与氢气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就是盐酸。

氯气溶于水形成盐酸和次盐酸,具有漂白作用。

……

在问题1的基础上,我乘胜追击马上展开第2个问题,有了问题1众多答案后,相关知识点的积累已经完成,这样就自然推进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的形成,问题2的结果自然

出来了:

2.怎么样去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氯气还能跟哪些物质反应,产生什么结果?有什么用途?

如何鉴别一种气体是氯气?

人体里是否也存在氯元素?

氯气在大自然中以什么状态存在?

……

学生在积极完成问题2后教师继续引导出问题3:你们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相关的知识点?最后的答案如下:

3.氯气的有关化学式。

氯气与其他物质的相关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其他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通过主题式的探究复习方法,学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主动探究学习过的知识点加强了对氯气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身就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对于中职化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方法的积极尝试,学生首先习惯了这种以自己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兴趣提升后能通过自己主动探究解决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跟着提高,于是自主探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习惯主动去探究化学中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也能轻松融入班集体,在自己的努力和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达到主题式教学的目的。

主题式教学不仅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今天整个中职教育尤其重要,教师只要善于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路,把“教书育人,育人成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遵循主题式教学的科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就会不断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方法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顶国.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EB/OL]http:///n782c7.aspx,2008-3-25.

[2]刘华.不侵犯学生的创造空间[J].教育科学研究,2010(4):51.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叙事法 主题教学法 口语教学模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了解到部分高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英语思维障碍、表达不流畅、没有达到要求等问题。究其原因,是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口语能力普遍较弱,在真实的情景中部分学生不能自由运用英语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一项必须而紧迫的任务。如何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构建有效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高师英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的思路或理念,是熊沐清教授、邓达教授结合认知科学与文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认知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尽量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境之中,充分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熊沐清,邓达,2010)。

(二)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的策略和方式,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主题教学法是首先提出主题框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的含义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模式,而叙事式教学法则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所以,本研究想把叙事教学法的理念与主题教学法的模式相结合,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出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这种口语教学模式以叙事教学法为理论指导,以主题教学法为操作方式。每节口语课前,先确定主题,然后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布置与主题相关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想象力,组织故事,叙述故事。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英语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也得到训练。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对运河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班)两个班的学生使用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口语训练。以高师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为突破点,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说、会说,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1.通过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动机。

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主阵地,课堂是研究英语口语交际的主阵地。将在课堂上如何应用主题―叙事式教学模式作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3.语言环境的创设:通过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同时积极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确定主题,努力探求课外资源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价值。

四、研究过程及结论

(一)实验对象、时间、教材及步骤

实验对象:以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大一(2012级)英语专业两个班95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采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历时一学年。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和试验后口语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论证。

试验时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期一学年。

实验教材:Practical Oral English

实验步骤:

1.前测:对2012级英语专业2个班进行语音语调、口语水平进行测试。据此确定实验班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口语无显著差异。

2.在教学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策略培训,主要是叙事法、主题确定等策略的使用,而常规班仍用传统的口语教学方式。

3.学期中间测试两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变化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整理学生的反馈。

4.后测,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口语水平进行测试,包括学习兴趣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5.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问卷调查,对比培训前后口语成绩,验证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口语水平。

(二)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叙事―主题式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先学。每节口语课前,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主题,然后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环节,课堂导入后,教师布置与主题相关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问题为线索,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故事。

第三环节,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叙述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在听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同时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评价、质疑、拓展。在本环节中,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其他小组叙述故事后,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顾关于本话题,汇报组使用了哪些句型?同时思考有哪些表达不够完美?还可以用哪些单词、短语或句型进行多种表达?如果是你的话,请充分发挥想象,改编不同的故事结尾等。

在每一小组汇报展示后,其他小组给出评价,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故事结尾,老师即时给出评价,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们所运用的词汇、句型、表达方式,并适当做出补充。

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材料,组织、编写、叙述、修改故事,促进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同时,这种口语教学模式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班和常规班在语速、停顿时间、内容的连贯性及修改次数方面口语前后测成绩对比:

实验班(一班):

常规班(二班):

2.SR-语速;ALP-停顿时间;RNE-内容的连贯性;RRR-修改次数

(四)实验结论

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由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语速明显有提高,停顿时间减少,内容的连贯性明显增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主题的设计符合现实生活,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话题,通过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说的兴趣,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想象力,组织语言,叙述故事,改编故事,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间的合作,组际间的交流展示,强化团队意识,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外,主题的确定,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宽,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结语

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促进高师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强调教学朝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向发展,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体现英语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W模式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有待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黄慧.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外国语文,2014(4).

[2]刘嘉.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1(03).

[3]刘秋成.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4]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主体探究式 主体性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 七个教学环节

1前沿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及学校教育的期盼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时代的来临,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更多的是关注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性。当今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也主要体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上,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基础教育,即基础教育是人才大厦的建设基石。因此,为了加快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的步伐,加大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我们就必须回过头来好好审视现在基础教育。现在的基础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弱化;片面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发展,导致了教育功能受损,使多数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获得有效的维持和提高;片面的重视学科知识教育,缺乏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指导,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庸化;片面强调全体学生的整齐划一,使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以更好的发挥,使学校铸造出了一批千人一面缺乏而创造性的铸件人。凡此种种,使得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种种的裂痕,再也难以通过简单的修修补补而获得新生。

1.1.2 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般说来,模式泛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是可以照着作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各个基本要素定型化的特定操作程序,它是某种教学理论的简化表达形式,既概括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过程,其复杂则在多因素相互作用这一方面得以充分体现。对某种特定的教学任务(如物理概念教学,物理规律教学,物理实验教学以及物理情感教学等)而言,教学活动的多因素(如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和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教学的条件等)相互作用关系是较明确的。我们可以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通过对物理课堂教学构成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归纳基本特征(结构)对物理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做成简要的概括,从而形成“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具体与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只有从改革教学模式这一基础环节入手,才能逐步形成新型的学校育人模式,并进而从根本上改革陈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受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而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统一。同时随着我国课程综合化的改革的进程步步深入,以及综合课程教学模式的出现,不少教师仍以“拼盘式”讲授模式为主,无法形成并发展科学特有思想、方法、素质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北京师范大学的裴娣娜老师运用主体教学思想展开了较长时间的主体性教育,发展个性教学实验,总结了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却不多见。

主体性教育是人的教育,人的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承认是对人的存在价值的一种保护和升华,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教育。主体教学是引导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主体性教学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在课堂上实施的一种教学。它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要求,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为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为教学原则,注重培养成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

本文主要研究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主体性教育的研究和学科教学的现实,我将以物理课堂教学为例,以主体性教育的应用为主题,在提出“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研究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该模式后对学生的学习情意、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

2. “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2.1 “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是以探索、质疑、讨论、自主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它是以主体性教育为理论基础,依照中学开展主体性教育实验的发展情况,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验学校的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而构建起来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感受和体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探索和解决物理问题和特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有七个主要环节:探索式预习(含阅读)――反馈式质疑(含实验)――参与式讨论――分层次指导――自主式训练――点播式精讲――激励式评价。

“主体探究式”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体现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授受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参与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将教师的作用由灌输知识转化为积极引导科学指导,优化过程和系统控制方向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中心,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者对教学活动的管理,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利于学生发展。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一个基础,是获得另一种知识的阶梯,而把让学生终生收益的能力培养和态度养成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2.2 “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2.2.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把“教学过程”首先看作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师生两个积极性统一起来。一般教师在提出课题后引导学生思考:“我认为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同时,学生提出在预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点,这样就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2)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在参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3)参与重、难点的确定。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学习活动过程,是培养锻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学生找出了学习的重、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由学生自己确定的重、难点,既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使他们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

(4)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学法。良好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中,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

2.2.2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强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分组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编组或自愿结合编组,一般以座位前后4人为一组。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这一形式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实施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增加信息交流量。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它不但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了均等的发表见解的条件,还把每位学生在45分钟内发言的机会由1/50提高到1/4。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讨论、交流,扩大了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了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2)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越个体的力一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互助的成功体验也常常产生在这里。在这无任何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得到成功体验的机会。

2.2.3 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精神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1)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就是强调别致新颖,推陈出新,如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对学生新颖别致的解法加分,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独特性。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解法提出质疑,表扬学生的解题方法超过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成功,增强其自强不息,勇于创造的进取精神。鼓励学生不仅会想而且会动手,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手是人脑的窗口。对少数学生在实验中的奇思怪想要热情回答,尽可能提供实验仪器进行验证。对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的标新立异做法不要轻易斥之为“乱动”而予以“扼杀”。应该认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决不能扼杀学生宝贵的创新、探索精神。

(2)启发学生勇于想象。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比如可以假设没有摩擦、人变成强磁体、地球突然作自由落体运动、重力消失等等,让学生充分想象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情景,让学生想得开心,开心地想。也可以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条件、理想体系。还可以在解题训练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化复杂为简洁,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浅显。让学生猜想在实验中增加一些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减少一些条件又会发生什么结果。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做探索性实验、多做设计小实验、多做小制作等等。

3. “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1 教学实践

经过对前一部分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利用在如皋市白蒲初中教学的机会,将“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物理教学实践当中去。主要操作程序如下:

由于初三(五)(50人)和初三(六)(48人)的物理是由同一个任课老师任教,因此将初三(五)班作为实验班级采用“主体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初三(六)班作为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由于本模式主要适合于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教学,同时由于时间不是十分充足等现实性问题的存在,因此,选取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作为实验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结束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单元测验,通过对学生测验成绩的对比分析以检验该教学模式所起之效果。

3.2 教学效果的检验

实践前后,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对比分析

(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

通过两个班在实验前后预习情况的对比,很明显实验前两个班对新课预习的情况首先在人数上就不是很乐观,也就谈不上预习的质量了。而实验后五班的情况明显比六班有所好转,五班对新课预习的人数超过全班人数的2/3,仅有少数人没对新课进行预习。由此可见,“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体会出学习的快乐,对学习产生了一定兴趣。因而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良好发挥。

课堂气氛活跃情况分析:实验前,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则在下面昏昏欲睡的听,有的学生甚至趴下来睡着了。而实验后,课堂上气氛明显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回答、提问。通过比较实验前后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有了明显的区别,当然,这也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变。

(2)对考试成绩及订正情况的分析:

考试成绩的分析:在《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学完以后,分别对两个班同时进行了单元测验对照前一章单元测验考试成绩两个班的情况分别如表(二)所示

上述考试分别是对应苏科版第十一章的知识内容的试卷,且由同一位老师(非两个班的任课教师)所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学生考试成绩满足研究要求。而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五班在实验后成绩较六班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试卷订正情况的分析

实验前,两个班的学生每次考完试后都要等到老师将试卷评讲完了才去订正试卷,当然有些学生根本就不订正,订正的大多数也仅是将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正确答案抄下来,然后便什么事也没有了。因此每当学生第二次再遇到这些题目时,他们还是会错。而实验后,五班的学生在试卷发下来后会先主动的去订正,不会的,同学之间先相互讨论。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生考试试卷思考题完成情况

两次单元测验中均有两道思考题作为附加题,对于学生完成的情况参见表(三)

由上表数据可知,实验之前两个班学生对于思考题的完成情况都不理想,而实验后五班完成思考题的人数明显增多,六班学生情况基本没什么变化。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逐步提高。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效果表明:“主体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主体性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反映了物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规律,有效地发挥和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本实验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有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第一,本实验研究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所选择的学生成绩是某一小段时间内的单元测验。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效果不太明显。只有长时间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实践检验。

第二,本实验中,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由一人任教,难免存在相互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在以后阶段的实验过程中,计划采用轮换对比实验研究,以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检验实验效果。

第三,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师应在一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的特点,以及教师本身的特点创造更适合于教师本人应用和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模式,即“教学有模(式),但无定模(式),贵在得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基础教育新概念-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

[2] 李庚南.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J].课程?教材?教法,2 002 (9);3l-33

[3] 肖川.论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深化 [J].人大复印资料,1999 (4);71

[4] 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 [J]1.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3

[5] 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6] 李月华.主体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11);60-61

[7] 王金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物理教师.1999 (3); 5-7

主题式教学范文第5篇

一、树立主题学习的理念

在主题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树立“主题引领、海量阅读,学生主体、自主体验”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强调“主题”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围绕教材的某一章节或某一主题,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和整合性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变零散阅读为系统阅读;另一方面,强调“主体”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J知特点和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适用性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例如,在学习《背影》的时候,教师以“父爱如山”为主题,为学生推荐《父与子》《父亲的世界》《聆听父亲》三本书。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一本进行阅读,并定期上交阅读心得。使学生的阅读既不偏离主题,又有选择空间,充分体现了主题学习的新理念。

二、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加强读法训练,为学生的主题学习奠定基础:一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主动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小组讨论、师生问答、情境表演、知识竞猜等多种教学新方法和新形式,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乐于思考、善于探究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能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例如,在学习《骆驼寻宝记》的时候,教师以连环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本篇课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写作顺序又是什么?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以问代答”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会质疑,更学会释疑。在接下来的主题学习中,教师围绕“童话”这一主题,给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二本书,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阅读。都说“功夫在诗外”,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课讲出来的,是学生读书读出来的,只有实现“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才能落实新课标课外阅读量,只有优化课内外阅读整合、优化读写结合的目的,就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或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启发,不断从书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边阅读边思考;二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巧。要想提高主题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渗透和阅读技巧的锻炼,使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和文本材料,灵活运用整体阅读、快速阅读、三步阅读、未读先思、掩卷凝思、三抓背诵等多种阅读方法,进行个性阅读。例如,在学习《风筝》的时候,教师采用了三步阅读法开展教学。在接下来的主题学习中,教师围绕“鲁迅”这一主题,给学生推荐了《鲁迅短篇小说选》,并建议学生运用三步阅读法进行阅读。使学生不仅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的文风特点,也帮助学生巩固三步阅读法的学习成果。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良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主题学习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打造“书香班级”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以阅读为乐、以阅读为荣。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书香班级”:一是开辟班级“阅读角”,为学生的主题阅读提供丰富阅读材料;二是组织阅读兴趣小组,使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召开主题阅读班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畅谈阅读成果;四是组织主题阅读活动,将阅读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五是检查主题阅读成果,通过上交阅读笔记、检查阅读进度、制定阅读计划等方式,督促学生自觉阅读;六是创建阅读主题板报,对学生在阅读中的困惑、成果、进展等随时“更新”。例如,教师可以创建“阅读园地”,将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佳句、提出的问题、抒发的感想等随时出来,供大家鉴赏、交流和学习,从而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