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精选5篇)

  • 探究式学习(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式教学提到了…

探究式学习(精选5篇)

探究式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氛围;教学评价;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式教学提到了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高度。现代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教师只能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或者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后勤保障者,而不是主宰着学生的一切,包办着学生的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就这个特点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了,必须有所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选择,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学习,它是一种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探究解决问题,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法,还要备好学法。教师在指导他们英语学习方法时,必须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已有学习知识能力的个体差异,启发创新,让学生学有所成。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最优化的学习方式从事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学习任务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在课堂中,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理顺他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英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才会逐步养成,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在活动中学习

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进程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提供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开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究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活动课着眼于行为养成和技能训练,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途径;忽视了活动课就谈不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活动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特长,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确认自己的价值。活动化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老师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帮助,更不是代替。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而是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探究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为满足学生精神和心灵的渴望,学生必须接受式地学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丰富他们的心智;而且,对于大多数学习内容来说,他们不可能自主发现式地进行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间接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就只能采取被动的、消极的听讲方式开展。实际上,学生围绕一定情境或问题开展的主动搜集资料的过程,虽然是接受式学习,但却是主动、积极地探究式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五、给予支持,重视探究过程

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引导、启发诱导作用,学生是探究者。所以,我们要一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各种条件,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激情、拓宽思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诱导他们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知识。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必要、有效地进行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管束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目标明确,在探究中有所收获。在此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1.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思维相互碰撞,才会不断地有所创新

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合作学习,探究质疑、解疑,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知识在探究中获得,思维在探究中发展,素质在探究中提高。

2.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评价

一个单元学完后,应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单元应知应会的知识点、重难点和考点。

评价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教育学生认识自我评价对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不断地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体验进步与成功。因此,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教学的实质是教学生会学,这才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精神。只有抓住了这个实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成果展示,享受探究的喜悦

探究式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的、和谐的、互动的、多元的、综合的学习环境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独特的理解,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理解,或相互交流探究的结果,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探究。

总之,教师应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潜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将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蒋树业.包天仁与四位一体教学法.国际文化出版社,2003-08.

探究式学习范文第2篇

白 玫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应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程也大力倡导在学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它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何影响?地理探究式学习有什么特点?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适宜范围和局限性怎样?以下本文将就这些内容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探究式学习的本质

“探究式学习”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探究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它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教育改革中较有影响的教学方式。在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强调科学探究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探究式学习虽然是在科学领域里首先提出来,实际上,它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是:

1、参与和过程:探究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2、平等与合作:探究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学习的成果是学生合作的结果。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因此,探究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不是竞争和对立的过程。

3、鼓励创新: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正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面对新世纪以科技创新和人才竞争为核心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使我国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要求,必须改变以往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

中学生学习方式是中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在学习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好比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呼唤改变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单纯地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

经验和诸多研究都表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但是,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探究式学习恰恰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这些要求。

多年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两者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是教的出发点,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双重目的。探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双重变革,在我国教育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行。

三、地理教学与探究式学习

地理教育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地理科学素养兼有自然科学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全面提高每一个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地理知识传播只是地理教学的一个方面,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一个过程。《地理教育国际》强调“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又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地理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地理知识及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地理教学改革,除了地理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等要发生变化以外,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有必要把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入到地理教学过程之中,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或者说使学生具备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将探究式学习引入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尝试与体会

1、观念是先导,引领教学方式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以新的教育观念武装广大中学地理教师,使他们的教育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是探究式教学引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变革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学习多学科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职业能力;要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可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的基本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学习中,情形就大不一样了。例如,本学期我区17中地理教师高淑惠在全市做的探究性学习观摩课《节水与洁水》一课,其具体步骤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中关于水的使用你看到什么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2.参与社区调查、收集事实依据,如马桶滴漏现象、洗车、学校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的跑水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这种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研究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很显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由此进一步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已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2、明确实施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的途径和设计要求

把探究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要明确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内容呈现的主要形式。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依托相应的地理课程载体,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大家所熟悉的途径来完成,但却对这些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仅以探究性提问和探究性讨论为例加以说明。

应该说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也很少提问。即使在教师的提问中,大多数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地理事实只须用“是”与“否”来回答,较少是探究性的问题。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改变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活动才能回答。因此我在深入基层指导教学时非常注意问题的探究性质量。比如在学习“两半球分界线”的问题时,一位老师的提问是:“请读书找到两半球分界线的位置在哪里?”而另一位老师的提问却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把180度和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两个半球的分界线,你认为合适吗?”显然前一个提问属于常规性的记忆提问,而后一个提问就属于探究性提问,在教科书中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答案,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两个半球分界线的位置,并真正理解了划分的含义,通过发散思维才能正确回答这个提问。

所以将教学内容激活井转化为一系列“问题”,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提问,是非常必要的。这里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有:

(1)问题起之于有疑之处。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期望教学的重要结果是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地理问题,并对地理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

(2)问题难易适度。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孤立进行,而要符合他们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提问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地理知识来解答。

(3)问题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地理能力。

(4)充分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例如:澳大利亚大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两个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的探究活动将既有趣又有益。

探究性讨论与一般课堂讨论相比较,探究性讨论具有什么主要特点呢?

(1)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里所谓的开放性是指允许对讨论的问题做出多种可能解释或结论具有开改性的探究讨论主题,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的创造性思维及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2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利用探究性讨论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时,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答案,教师通过提问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起学生提出种种问题和推测,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最后有所发现,得出自己探究的结论。参与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知识、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探究性讨论主要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教师或他人已有的结沦。参加讨论的人,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是否恰当,讨论不由教师支配,也不是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要考虑并欣赏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学会从分歧中尊重别人。

(4)提问贯彻讨论全过程。教师在恰当的时候以递进式的、前后衔接的、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可以对讨论起到提示和调节作用,否则讨论达不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收集相关资料或证实某种观点上。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那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判断讨论内容是否恰当,一是看学生是否其备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二是看这个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或在科学上是否巳成定论,如果某个问题学生已理解或已成定论,而且学生对此确信无疑,那就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三是看所选问题是否有利于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

3、要明确适宜探究式学习的地理内容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

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有些知识内容,用探究的方式效率太低,效果不一定很好。那么,哪些类型的地理知识内容适合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来学习呢?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考察,可以把地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这类地理知识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为学生掌握和记忆,不适合也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或发现,如“我国的疆域和面积、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等等内容。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它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主要涉及对地理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后两类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掌握,只能通过学习者亲身的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如“月相变化的规律”,这类知识是内隐的个人化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获得亲身体验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地理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这类地理知识更适合通过探究式学习这种方式来学习。

适宜地理探究性课程类型的特点大概有以下几点:1、强调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建构地理课程内容,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2、课程的主要目的也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3、强调在地理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主动地搜集信息、加工处理地理信息,并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4、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性实践,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中具有重要地位。

4、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制约性

探究性学习虽有许多优点,但由于这种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需要许多相应的条件,而且目前的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其优点得以发展的条件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这种方式更适于小班授课和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

(2)探究式学习不能用于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

(3)探究式学习耗费的时间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那么多规定的知识内容;

(4)探究式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

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进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因此,我们认为在地理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倡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从地理教学实际出发,积极的适当的选用这种学习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和利用它所固有的优越性。

探究式学习范文第3篇

一、对探究式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主体参与、互动探索为显性标志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探究性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教师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探究、发现和创新中建构知识、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运用小组合作互动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合作,逐步认识自我,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从小学会自己在实践中去主动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我们将信息课作为校本课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们系统传授有关搜集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和方法,使他们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识别能力、信息检索技能等逐步得到提高。

(2)把搜集信息教育整合到教学中去,这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同学们课前搜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

(3)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的特点,变被动为主动,拓宽学科信息来源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搜集,运用信息的机会,而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门学科都有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广阔天地。

2、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组织形式贯穿学习过程始终。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不仅如此,探究性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同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中,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别人请教等等,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地运用社会交往技能去争取成功。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3、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探究性学习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它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历经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合作小组中担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所以,对于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

三、探究式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1、探究式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式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欲。

2、探究式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探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再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3、探究式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

4、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组织学生触摸角的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释放他们创造的潜能。有的同学边触摸就情不自禁地说出来了:“我摸到两条直线!”、“这个角尖尖的,刺着手有点痛!”

5、探究式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为学生只有在努力探究新知、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通过触摸、 交流感受,因兴趣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或者共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变式探究;课堂教学;方法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42-01

高中化学教学是高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高中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化学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在教授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变式探究学习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科学的运用变式探究学习模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让高中化学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什么是变式探究教学模式

所谓变式探究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的过程,教师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提升题目的可能性,而后让学生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尝试解决这些新问题。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变式探究教学模式是对同一知识点的不断探索和深入,这对于提升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举个例子来讲,酸和碱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学生普遍表示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运用变式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节省比较多的时间。比如教师可以先出一道内涵比较丰富、所含知识比较多的题目给学生,在学生除了好了这一道题以后,教师就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创新,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训练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原型题的时候,学生对重点内容已经开始有比较深入的掌握,而随着练习程度的加深,学生会对知识有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对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发展都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好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一些建议

1、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运用变式探究学习模式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变式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能力分化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特征,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运用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情况选择最科学的运用方法。比如同一道原型题,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其难度比较小,而对于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其难度甚至已经超出了学生本人的接受范围,因为在变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适当的提升和降低难度,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其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这样在运用变式探究教学模式的时候就可以更加的有针对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问题。

2、利用变式探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

在运用变式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科学的运用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对问题的讲解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着急快速告诉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是应该想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想,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努力。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要进行思路教学,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而不是进行具体的解决办法的教学。这样一来当学生引导不同的问题的时候,学生也有能力尝试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此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任何答案的得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的思考的结果。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马上就说出答案的话,学生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这样最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会受到比较大的消极的影响。所以变式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做好高中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科学的运用变式探究教学模式能够比较好的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具备更加强的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探究式学习范文第5篇

一、目标定位

明确的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具体到探究性综合性活动课的目标定位,便又侧重于质疑和探究,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制定出目标。如《探索月球奥秘》中就可把目标定位为1、初步了解月球的天文知识和月亮文化,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2、学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3、培养对信息的梳理整理和加工创造的能力;4、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科学现象;能据提供的条件说话和写作。

二、课前准备(活动准备)

由于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具体活动或搜集信息,因此,课前准备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不能上好这类课。一般来说,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需要教师准备的如:联系多媒体、投影仪、话筒等搜集图片、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学生有兴趣但又不容易知道的材料;帮助学生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还需要帮学生分组选派组长并根据活动小组的需要划分区域,让各小组分布相对集中。需要学生准备的是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任务并上网搜集材料。如在《探索月球奥秘》中教师就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包括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地质构造、月面、月相、月食、潮汐、开发月球、人类登月等,随时准备学生咨询。并把学生分成了月球知识组、月亮诗词组、月亮成语组、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月亮对联组、月亮故事组六个小组,选派了组长,分配了具体任务。然后分头查找资料,并帮助整理好资料,确定展示形式和主持人,指导课外训练好展示节目。

三、情景导入

本环节一般根据主题或影视视频导入或诗歌导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在《探索月球奥秘》中就可先播放“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录像,之后导入: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成功,人们加紧了对这个神秘星球探索的步伐,为进一步揭开蒙盖着的一层神秘的面纱。同学们,前面我们上网查阅大量有关月亮的知识的资料,后来又加工整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精彩展示。

四、活动展示

此环节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整个过程完全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探索月球奥秘》中课前分成的六个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作了展示。天文知识组以知识问答的形式作了展示;月亮诗词组展示了今古诗歌;月亮成语组展示了成语片段,成语故事;月亮谜语歇后语组展示了有趣的灯谜妙趣横生的歇后语及自己改编的相声;月亮故事组展示了《嫦娥奔月》《广寒宫起源》的故事;月亮对联组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对联。期间生成了许许多多异常精彩的闪光点。例如:展示的成语片段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月缺花残之夜,月儿温柔了许多。我走在湖边,望着皎洁的星空真心地祝福,。月光如水似玉,湖面折射着星斗的明辉,秋风萧瑟,水波荡漾,水中的月碎了;正如他乡游子的心——-碎了。这几年披星戴月的打拼如水中捞月,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都是惹得祸!哈哈,要是买中了,可得众星捧月,愿那花好月圆之夜早点来到。日新月异的故乡呀,我不再海中捞月,光风霁月是我的希望。多少次樽前月下对故乡的思念将托付今天的残月带回。

这样,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搭建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综合、有开放、有听说、有读写、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在质疑声中学会了创造。

五、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