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专业(精选5篇)

  • 社会学专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来源:文章屋网 )

社会学专业(精选5篇)

社会学专业范文第1篇

1、社会学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

2、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

3、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受到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社会学专业范文第2篇

主干基础课程社会学原理、中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社区行政与管理、社会发展现状研究、社会政策与法规,西方社会学理论、城市社会学、市场调研、社会工作实务与技巧等。毕业后将有较广阔的就业领域,可以从事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事务管理、社区事务管理、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福利和服务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也将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欢迎。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社会学专业范文第3篇

中职教育会计专业社会适应性中职会计专业是一种面向社会的技术性专业,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塑造良好人格,建立起基本的职业道德与基础知识文化体系,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能力。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金融行业会计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同时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发展要求也给会计专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面前站稳脚跟,应当找准自身定位,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现状与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行业逐渐显露出多层次、多元化等特点,这就增加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投身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难度。要想在多层次的会计教育活动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就应当找准自身定位,锐意进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依然存在着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具体表现在人才综合素养普遍不高,个人经验不足,而社会需求又与日俱增,迫在眉睫。因而切实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自身实践经验,是当前中职会计教育的重点与核心。在新的形式与矛盾面前,中职会计教育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着力进行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财务核算、经济审核等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在实践经验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智囊型人才。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1.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标准,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授课方式。很多老师授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推进教学进度,这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完全无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转变教学理念是加强会计专业教学社会适应性的前提和基础。转变教学理念,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会计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力图在不断总结相关经验教训的基础中推陈出新,完善会计教学实践理论。以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项目教学法为例,该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具体细化为一个个项目,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对项目进行研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2.深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

转变教学理念是针对中职学校与中职教师而言,而要想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转变与发展,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多为青少年,他们对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自己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另外,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这就导致他们学习很被动,缺乏未来目标与职业规划。因而,深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中职学生自身发展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介绍会计行业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介绍会计行业在社会上的具体应用价值与目前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规划建立起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具体来说,中职学生可以将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自身奋斗的短期目标,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该资格证的意义价值与考试难度,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规律地备考,从而为学习活动提供持续动力,切实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在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的教学重点多放在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改变。除去必要的专业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帮助学生多从企业的角度重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会计违法案例分析课程活动为例,在该课程活动中,学生需要密切接触大量的钱物,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起自身强烈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树立起健康稳固的价值观,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同时,在财务会计的审核、处理活动中,学生还应当及时发现一些常见的错账和坏账等情况,切实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才能在实际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切实地掌握技能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选取合适的社会实践项目,据此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主选择,自主行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会计模拟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对模拟工作中的凭证、出纳、材料、成本费用等环节的反思回馈,严格依照职业标准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

三、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就业压力面前,中职会计专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中职学校及教师只有坚持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挑战[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69-70.

[2]张静.如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贯穿诚信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22):32-33.

社会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社会医学;教学改革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是人文教学中难度较大、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医学从开始的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扩展成为所有医学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程[1]。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如构建了社会医学网络课程、循证医学思想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等。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举措,但非预防医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停留于表面,对社会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无法比较准确地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加之社会实践环节的脱钩和对医疗体系本质的模糊认识,更不能提出改善卫生状况的“社会处方”。有必要探索出新的适合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社会医学的思维和视角分析和处理健康与卫生问题,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近年来,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新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一、社会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国家卫生部于1980年发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研工作[2]。此后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社会医学教研室,并把社会医学纳入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这是我国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并未在“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开设社会医学课程。或仅作为学年学分制医学院校有名而无实的任意选修课,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的社会医学教研室,无专任教师,以理论灌输为主,没有实习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远远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3]。课程教学存在偏差,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较少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学生方面:教学中发现部分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可能是由于《社会医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未引起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足够的重视,多数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只重视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感觉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有关,出现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现象。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忙于讲,学生疲于记,学生无暇思考,比较被动。

二、明确学习社会医学的任务,构建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大会发表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为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方向,即要求医学生必须获得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因此,医学生必须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和健康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具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及预防医学的知识[2],[4]。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学生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思考解决医学问题,社会医学正是促进医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学科。各项社会卫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掌握社会医学知识,注重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运用多种医学手段加强防治工作。我国已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意味着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强社会医学教育的新要求[5]。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组织学生8~10人一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1.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开始一周之前,将即将要进行的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观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案例讨论小结。再分组讨论归纳意见,写出分析报告,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2.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知识点领域文献,分小组,然后制作PPT并请3-5名同学做评委全班答辩打分。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讲稿,自己讲课,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同学和老师打分点评,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形成适度竞争的学习状态,这样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社会医学的兴趣[6]。3.微课和QQ平台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1)微课的建设。目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是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别无选择的、被逼无奈的甚至痛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远没有得到发展。为此,应当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使其能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这是学生踏入社会后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说,学生听,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而弱化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8—2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资源多样等优势,易于与现代的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现在线自学和教师讲授,正在逐渐被普遍认可,符合微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实时、互动、高效的需求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的特征。(2)基于QQ空间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所谓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尤其是将面对面的课上教育方式与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方式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一种多人系统,QQ空间具有极其强大的合作、互动与共享性。包括:日志、相册、留言板、主页等部分,可以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等。4.建立“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组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实践小组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帮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和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将课程教学从有限的课堂内的理论讲授延展到课外无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7]。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课程成绩综合考核体系

在教学考核方式上,改革终结式教学考核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考核,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卷面考试确定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突出和强调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强化过程性考核。改革只注重机械记忆的卷面考试形式,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增加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学生案例讨论、小组学习、课堂互动的考核比重。课程成绩的构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方法如下: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堂互动:占10%。总之,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由单纯的知识记忆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思考与探索问题的主动学习,以社会医学的大卫生观和新医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和探讨社会卫生问题,能够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动态,提高医学人文素养,成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尤华,彭志行,陆慧.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74-75.

[2]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

[3]靳曙光,王月霞.关于地方高校医学类专业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96-2097.

[4]耿庆茹,吴小桃,薛秦春,等.浅析社会医学与初级卫生保健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00,13(1):27-28.

[5]李小菊,秦江梅,唐景霞,毛璐.对改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9-30.

[6]吉华萍,尤华,陆慧,樊宏,梁宪明,风尔翠.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37-239.

社会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学习 对策

[作者简介]杨英(1971-),女,湖南零陵人,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秦一楠(1959-),男,四川雅安人,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四川 雅安 6250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85-02

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211”综合性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学生486人,现有毕业学生4届。文章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国家等级过级率情况、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与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2003级、2004级和2005级、2006级毕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和检索与社会体育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2)问卷调查法。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率为97%。(3)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用表格和图形直观地反应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以“树立理念,立足创新,育人强己,与时俱进”为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国家和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诸多方面加以探索与改革,目前有在校学生486名,四届毕业学生183人。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 体育专业的学习态度调查。态度决定行为。在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中发现,31.54%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属主动勤奋的,偶尔才会偷偷懒,68.46%的同学认为学习不重要,考试混过关就可以了,反正学与不学差不多。课余时间选择在图书馆和教室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自习的同学为11.27%,偶尔上自习的为70.4%,还有7.04%的同学选择从来不自习,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对待CET及计算机考试的态度上,10.22%的人表示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27.8%表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39.76的人表示是为了拿到学位证,22.22%的人表示是其他原因需要通过这些考试。从体育专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况调查,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缺乏恒心和毅力。

2 体育专业学生过级率情况调查。对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要求达到国家三级和一级水平的情况统计,2003级,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学生的英语过级率分别为15.09%、21.95%、15.28%,5.40%;计算机过级率分别为92.45%、82.5%、100%、100%。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呈上升趋势,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过级率都达到100%,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完全没有问题;但英语三级过级率却很低,特别是2006级只有5.40%,这必须引起我们反思和采取有效措施。分析学生英语过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有很强的惧怕心理,同时体育专业学生中英语学习氛围差,学生学习以学校的授位英语为目标,对英语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刻苦性严重欠缺,这是影响体育专业学生英语过级率低的重要因素。

3 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要求很高的专业,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充分利用学校与成都、大邑、眉山、双流、都江堰、雅安。乐山等地区建立的校地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实践基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目前我校社体专业已经与雅安市体育局、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成都阳光体育城、双流永安镇、成都韦德伍斯、乐山市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十几个单位建立了体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训练和裁判等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10~15次的达35%,15次以上的达40%以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实践、考核合格。都获得相关专业的等级裁判员证书和国家体育指导员证书,具备从事体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即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组织沟通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4 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调查。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性格外向直率,积极好动,体育项目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使他们具有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特点,青春的年龄让他们冲动缺乏一定理性。从2003年招生以来,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受处分情况的调查发现,因为打架和考试违纪受到处分人数分别为8人和3人,占受处分学生人数的68.75%,其中男生15人,女生1人,可见男生是违纪的主体。受处分中勒令退学2人,还有6人未拿到学位,占违纪学生的53.33%,这也是影响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有效降低违纪率和提高毕业率和授位率就必须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育引导和监管,强化教育的重点群体,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5 学生毕业率、授位率情况调查。对毕业学生的毕业率和授位率情况统计,社体2003级、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学生的毕业率分别为96.23%、92.5%、92.5%、100%;授位率分别为83.02%、80.0%、88.7%、100%。从毕业率和授位率的情况看出整体情况较好,逐年呈上升趋势,影响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是2003级4人受处分,7人英语未达标;2004级是1人受处分,7人计算机未达标;2005级是1人受处分,5人英语未达标;2006级毕业生情况最好,毕业率和授位率均为100%。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是英语、计算机的过级率和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情况。

6 学生毕业情况调查。从社会体育专业四届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来看,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0.57%、95.00%、100%、100%,高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就业地域以省内为主(以成都为主),这与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组织能力比较强有密切联

系。从毕业四届学生的就业单位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流动性强、跨专业就业比例高,毕业后从事与体育相关单位平均为15%左右,教育部门的约14%,考上公务员的占25%,在公安、警察等职业中,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能上优势明显,就业率较高,另外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为主,考研率逐渐上升,这与我们办专业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有关,在今后的专业教育里,还要继续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毕业质量。而60%左右的跨专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专业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素质要求、就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方向感和自觉性。新生进校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大二、大三跟进监督和提高,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全过程。强化学风建设,完善奖励先进和鼓励后进学生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划拨专门资金,设立学院单项奖学金、学年进步最快奖、全勤奖、学生工作贡献奖等奖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积极主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 克服英语学习瓶颈。英语学习是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一个部分,也是影响他们授位、考研的主要因素。新生进校对英语、计算机的学习予以现代社会的必备工具教育,在思想上接受并制定明确目标。通过实施班级英语晚自习制度、组织基础好的同学成立英语兴趣小组、与英语专业学生的“帮、护”制、外聘专业教师辅导等多种方法,排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营造学习氛围,同时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对提高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的给予一定物质和行政性奖励。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克服英语学习瓶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