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精选5篇)

  • 建筑学专业(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中图分类号:G42307;TU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4803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工程中最基本的力学问题,如房屋结构中的梁、柱等构件的受力,以及在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变形等。此类问…

建筑学专业(精选5篇)

建筑学专业范文第1篇

针对目前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从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运用、学生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学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改革思路,并从“教”和“学”两方面提出了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教学;建筑力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7;TU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4803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所研究的问题都是工程中最基本的力学问题,如房屋结构中的梁、柱等构件的受力,以及在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承载能力及变形等。此类问题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在专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力学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

一、学习建筑力学的必要性

建筑力学是专门为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理论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教材一般都将这三部分内容加以删减、精简、浓缩和改写,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力学基本原理在结构中的实际应用为重点,围绕数值分析、计算组织教学。

学习建筑力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力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建筑结构、构件的传力途径,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而且能够应用相关原理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建筑学专业的自身特点出发,建筑力学教学内容为后续的建筑结构选型作了准备和铺垫,使复杂的力学原理和工程问题变得简单,可以

用浅显的、容易懂的经验和常识进行阐述和解释。

二、教学现状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工程知识和工程结构概念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后,才可能往工程方向发展,因此,建筑力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能力、学科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建筑力学教学现状及问题:首先,教材选择较为局限,大多数教材都以三大力学部分内容为主,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课时不够内容取舍难;教材内容与

实际工程存在一定差距,

结合工程实践的例子少,教与学脱节。其次,建筑力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及相关专业术语还不甚了解, 导致上课没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最后,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有诸多计算问题,如微积分应用等,这对部分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有难度;课时量的压缩使课程学习进度加快,学生在课外需花大量时间加以巩固。

为此,探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习建筑力学十分必要。

三、如何学习建筑力学

(一)调整教学内容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选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力学》(周国瑾等编著)作为教材,该教材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等专业多年教学改革实践,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内容加以综合、归类编写而成。教材内容以掌握概念为基础,突出了建筑物设计、施工安全方面的考虑,如雨篷、塔吊、烟囱等的受力分析,强化力学在结构中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的展开以解析分析和计算为手段,从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出发,对建筑力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建筑力学教学重心转移到为后续建筑结构选型和相关建筑模型制作作准备和铺垫[1]。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际工程与理论知识的对应关系,确定建筑力学的理论教学重点内容。考虑建筑力学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行为,重新确定建筑力学理论的知识学习领域,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划分,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具系统性和合理性。课程内容调整思路如下:(1)在绪论部分介绍与建筑结构有关的术语及荷载的传递等,强化结构计算,特别是支座、杆件的简化,

使学生在正式学习之初对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以及与工程实际构件计算的关系,正确认识课程重要性。(2)将空间力系的计算与平面力系结合,作为平面力系的延伸,不单独讲解,并将物体的重心相关内容合并到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进行学习。(3)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压缩定理和公理的推导

课时,增加受力图分析和相关计算课学时,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4)将结构力学中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放入静力学部分约束与约束反力的计算中,通过了解静定结构的组成规则,理解约束的种类和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约束反力,便于分析结构支座平衡问题,从而可对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静定结构支座反力计算和杆系结构体系的计算讲解更为深入和透彻。(5)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由单跨到多跨,再到刚架,逐层深入,由易到难。把梁的变形和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放在一起,可以将挠曲线方程计算位移和用图乘法计算结构的位移联系在一起,前后衔接,精简内容。

(二)改变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学习激情,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头脑风暴法,模块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施工现场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等[2-3]。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翻阅与教材有关的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教学道具,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讲授中,如何引出要讲解的知识点,如何与前面所学内容相关联,

让学生掌握什么,如何

应用。这都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力学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4]。如讲空间一力对坐标轴之矩时,用开窗户或开门来举例,就能很好地说明力矩的计算。对于平面图形的几何特性中惯性矩的讲解,可以结合实际工程中柱的截面惯性矩,对于矩形截面,对x轴和y轴的惯性矩分别为Ix和Iy,让学生判断对于矩形柱截面,在柱网中如何摆放柱子,以增强学生对不同轴的截面惯性矩的认识,并用惯性矩的概念去解释一些结构构件受力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基本理论和工程实践融为一体。建筑力学中的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杆件的轴向拉伸和压缩时,内力分布及单元体的受力比较抽象,通过

动画演示,抽象的内容简单化,针对性和趣味性更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课堂信息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筑力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必要建筑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具备处理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作为一名建筑师,要有力学的概念,能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处理基本的构件受力问题,避免给后续的结构设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对学生而言,有的概念较抽象,要调动学生对实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比如力偶矩的概念,让学生联想手持方向盘的感觉,以此解释、分析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力偶矩概念的理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公式和基本定律的推导要注意讲解分析思路,提出其内在规律。各章节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并展开横向、纵向比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达到正确应用公式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知识体系更系统化。

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启发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

创新能力。比如讲完拉压杆的轴力和轴力图后,让学生思考在相同受力条件下,杆件截面在有缺口和无缺口两种情况下的破坏情况,从而引出应力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四、结语

建筑力学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教学的预期目的和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一致的。在“教”和“学”两个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更好地找到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力学课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建筑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

[2] 严晓新.建筑力学教学新思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28(1): 175-177.

[3] 王智超. 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0,36(35): 204-205.

[4] 王凤波,曹朝雷,胡颖.建筑力学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J].山西建筑, 2011,37(36): 226-227.

Building mechanics cours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HAN Fengxia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chi 830047, P. R. China)

Abstract:

建筑学专业范文第2篇

黄山学院建筑学专业始建于2004年,依托浙江大学,挂靠数学系,成功申报了建筑学专业,并于2004年9月招生39名,始建时只有两名专任教师。2008年10月独立挂牌建筑系,2012年2月改名为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在册教职人员41人,其中行政人员8人,专职教师19人,专职实验员1人,外聘教师13人。现有建筑学(五年制,现每年招生60人)、土木工程(四年制,现每年招生100人)、城市规划(四年制,现每年招生60人)、工程造价(2013年开始招生)四个专业,在校学生数760人,16个教学班。设建筑学、土木工程与城市规划三个教研室、一个实验中心和实训部,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创办以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各类科技期刊上共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承担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黄山市及周边地区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百余项。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对口率96%。大多数毕业生在黄山市和安徽省,以及长三角就业,少数在华北和华南各省市。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尽快胜任设计单位工作,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好评。

二、建设中的问题与经验

学院从创办之初的1个专业到现在的4个专业,从两名教师到现在的41人,学生数从39人到现在的760人,已初具规模。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型培养为目标,以徽派建筑为特色教育,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实现自身发展。

(一)争取一切力量黄山学院地处皖南,为了促进皖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学校决定创办建筑学专业,从零开始,在无基础、无师资、无场地的三无条件下,创办了建筑学专业。没有基础,向兄弟院校求助,依托浙江大学,引入他们的理念和师资,成功创办了建筑学专业;没有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引进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一名,引入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士一名。与此同时,聘请黄山市建筑界的老专家和工程师来学院兼职授课,以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没有场地,就多次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为建筑学专业提供专业教室和专业绘图桌,为建筑设计课每班配备两名教师。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学校的领导下,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寻求学校、政府、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促使专业建设更加完备,更具规模。

(二)定位切合实际首先,创办建筑学专业符合地区发展实际。如前所述,老八校、新八校以及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院校,多分布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地方办学成为中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需要,也是大势所趋。学校地处皖南徽州,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创办建筑学专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其次,结合地区情况和建筑学专业性质,紧紧抓住建筑学专业应用型这一核心特征,强调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并贯穿建筑学5年教学始终。该理念与学校近年提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目标相统一,并走在了学校各专业建设的前列。再次,控制招生规模。清华、同济、东南、天大,在拥有雄厚师资的前提下,招生规模一般控制在60人左右。最初,学院建筑学专业招生人数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从2010年开始,扩招至60人。较小的招生规模尤其在专业建设初期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是合理稳妥的做法。最后,专业建设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来说,地方高校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高校与地方开展互动,也有利于专业建设取得地方支持,从而取得可持续发展。

(三)师资最为重要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专业的发展,师资最为重要,一方面是数量,一方面是层次。师资建设关系到学科建设、学生培养质量、科研实力,最终影响专业建设和发展。对于建筑学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层次来说都极为欠缺。为此,也切不可盲目引进教师,可通过社会招聘兼职教师的办法缓解燃眉之急。引进专业理论精通、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内人士作为专业带头人极为重要,带头人不仅保证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转,还将推动专业顺利向前发展。从数量来说,可按照本科评估师生比1∶20或建筑学专业评估1∶8~1∶12的目标进行建设,充实教师队伍。从层次来说,以硕士为主,博士为辅;以副教授讲师助教为主,教授为辅;以中青年为主,老教师为辅,新进教师要重点考察其本科是否为建筑学专业。要把建筑学专业办好,需要花大力气提升师资建设。对引进和在职教师,不仅要从待遇、科研、职称晋升上给予倾斜,还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参加专业实践,取得专业执业资格,提升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

(四)抓住教学根本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取决于教学体系的合理和稳定。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教学文件的制定,这些文件不仅要符合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内容,还要尽可能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专业建设初期,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通过广泛调研,横向比较,聘请专家等一系列措施来构建教学体系。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引入其他院校的成功做法以推动专业建设。无论是哪种情况,在以后的建设中,需要针对实际运行情况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使之逐步完善趋于合理、稳定。建筑学专业教学应坚持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这也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理论够用即可,重在实践应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应用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完成设计生产任务;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主要完成建筑概论、美术、画法几何、建筑初步、建筑力学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入门、识图、绘图和初步设计等基础能力;三四年级主要完成建筑历史、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建筑理论素养以及多种建筑类型的设计等专业实践能力;五年级主要安排半年毕业实习,半年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到实习单位参与实际项目的锻炼,并以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此外,在一至五年级还安排了一系列集中性实践环节,如美术写生、城市认知、古建测绘、设计竞赛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五)坚持特色发展每个地区和学校的情况都不同,寻求特色,挖掘内涵是保证专业建设在同类院校中取得优势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黄山学院徽派建筑特色鲜明,学校以此构建了以徽派建筑文化为特色内容的课程体系,计划循序渐进地将徽派建筑文化系统地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徽派建筑理论与实践模块,将徽派建筑理论与实践系统地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分步设置徽派建筑概论(或徽派建筑解析)、徽州明清建筑、徽州村落、徽州风水、徽派建筑保护与利用等课程。学院建筑学专业采取的模块化、选择性、分层教学模式以培养特色人才,提高了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贡献度。

三、结语

建筑学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改革

1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设计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建筑学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经验完成课程设计活动,并不注重建筑构造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学设计方法一成不变,最终导致教学设计目标在短时间内不能实现。与此同时,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不是十分关注科目间的联系,即已传授的理论知识起不到铺垫作用。由于教材内容不断变化、补充,教学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但教师作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注重学生在课题选择中提出的意见,长此以往,专业学生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即师生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大部分建筑专业教师习惯应用项目教学法于理论知识传授,相对来讲,教学设计期间这一方法的适用性相对较低,进而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优化。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时,学生只能在其中扮演聆听者的角色,即学生的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从中能够看出,建筑构造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一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学专业教学效果。因此,建筑构造课程改革创新工作势在必行[1]。

2建筑构造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2.1教材更新的需要

现如今,建筑市场不断变化,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建筑任务,以此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务必及时更新教材,对于陈旧的教材知识全面更新,引进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这不仅能开阔建筑构造专业学生视野,且还能为专业学生在这一方面奠定良好基础,这对新工艺应用有促进作用,这对我国建筑设计工作有效推进,建筑设计效果优化有促进作用。从中能够看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务必做好教材更新工作,这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适应性。

2.2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

建筑构造课程不同于其他建筑专业课程,该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实施,又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并且学生的建筑思维应不断开拓。只有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才能提升建筑设计质量,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探索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主动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学改革深化有引导作用。

2.3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由于建筑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支持,即专业人才是建筑构造专业有序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深化建筑构造课程改革完成人才培养这项基本工作,能够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这对我国建筑事业良性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大大提升建筑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设计工作持续进行。此外,高校招生数量会大大增多,高校形象能够良好树立。

3建筑构造课程改革基本措施

3.1创新课堂内容

建筑构造课程主要以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基本目标,及时创新课堂内容,即针对不适合教学需要的知识点有效删除,将其替换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能够掌握适合时展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积极表现,避免出现岗位适应时间长、适应效果差等现象。适时创新课堂内容,有利于提升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效率,即高效课堂会及时打造。除此之外,专业学生还能提升实践技能,学生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借助理论知识为其提供可靠支持,这一过程就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技能的基本表现,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的建筑思维也会全面拓展,建筑设计作品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建筑设计自信心增强有重要影响。

3.2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专业教师根据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际实施任务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法,它以设计学习为主线,通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主要目标,进而学生能够在这一意识的引导下能动完成设计任务,在此期间,学生能够巧用理论知识,针对设计问题灵活解决,学生设计潜能会大大激发,设计信心能够大大增强。新型教学方法还能应用于实践设计项目,除了锻炼上述基本能力外,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练习能力;然后,应用实践考察法。建筑构造课程的知识点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现实生活,为了确保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实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现场实践的机会,提供广阔的展示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周边建筑物为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将实际建筑同已学理论知识相对应,进而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够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学习印象会大大加深;最后,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创新教学工具也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组成部分,借助多媒体音频功能、图片功能讲解相关建筑构造知识,能够大大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学生还会主动操作多媒体设备,以此模仿建筑图纸绘制,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会增加知识量。

3.3创新考试方法

建筑构造课程进行教学效果检验时,主要有如下方式:①考试法,教师在试卷中设置考察知识点,即学生一人一卷一桌的形式进行试卷答题,最终试卷成绩即代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情况,进而教师能够根据试卷成绩调整教学计划;②成绩评定法,即教师通过试卷成绩、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综合考察,进而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在建筑构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教师能够通过组间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组员间会互相帮助,这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建筑构造学科的专业成绩[2]。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了解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设计现状,以及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考试方法等措施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这不仅会优化教学设计效果,而且还能促进建筑构造课程活动有序进行。这对建筑学专业持续发展有促进意义,同时,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敏.学习迁移理论在《建筑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6):163-164.

建筑学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训多媒体模型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国家也明确提出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教学更应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无论从教学目标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包括教学方法都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所谓的实训就是模拟现场工作实际情景(设备、人员、环境、工作对象)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但由于体积庞大,不能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可搬到课堂,而教学上要求学生要深入施工现场,又难于在课堂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实践,从实训项目的确立到完成,其直观性、真实性、操作性、学习性是重要的环节,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得发展是实训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实训室的硬件环境建设。实训室的建设中,除了必要的实训项目,应重视环境的育人,培养学生的建筑企业员工意识。实训室空间划分为实训工位、教师示范讲解、讨论两个部份。车间内应张挂各种制度要求和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图解,有条件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教师采用模像直观教学模式,演示建筑现场拍摄的录像和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作业成果和操作准确性进行直观比较。同时应根据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配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用品,确保实训的安全进行,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到符合教学需要、符合学校发展需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二、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实训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训练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动手,以项目教学法展开。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不具备基本专业知识,没到过工地,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灌输理论或要求学生动手是非常难的。上课之前可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实验室、实训场,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也应购建各种建筑构造、结构构件实际模型,以便学生在教学中学。参观见习应由专业教师带队并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做好记录,对部份参观内容以图形予以表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前面已谈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讲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绘也是非难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制作的各种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现场施工环境,为专业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才能看到的操作过程更好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模式,使学习落到实处。在建筑专业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纸、详图,也可把一些施工操作过程拍摄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或者用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些构件的破坏过程,则在课堂讲解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学生也能在教学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应用,从而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3、模型制作。建筑是创造空间的专业,其产品是三维立体的,各种构件也是三维的,且有多种层次,结构构件或材料组成往往是被隐蔽的,在实际建筑成品是不能直接观察,学生在教学中接触的教学内容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现,这大多是二维平面形式,不容易形成立体形像,空间想象能力难于得到煅炼,模型制作恰可弥补这一缺陷。教师可把教学中的各种构件、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图纸,制成立体模型。材料可用硬纸板、铁丝、线、软木条、薄胶合板,经济且利用剪刀、美工刀、钢尺、大头针容易制作。如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基本形体、组合形体可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桁架用软木条制作,梁、板、柱用铁丝作钢筋、纸板作为模板,甚至整个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模型。施工技术、技能操作前要求学生用模型进行预演。在模型制过程中,学生通过材料预算、决算,构件合理选取、连接,充分理解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经济性。

4、实践训练。模型只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论证,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须在实操中进行。教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和技能应设计成若干项目,由学生动手操作。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A、提出实训项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况设计一实训案例,例如《装饰工程》中墙面砖镶贴教学,可设计一卫生间墙面的磁砖的镶贴。提供本节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构造做法、施工用料、施工工具、班组配备、作业条件、工艺流程、操作要求、安全规程、质量标准等,资料可采用书面、图片、影像等形式展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并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教师同时介绍施工组织设计中本分部分项工程的编制内容、方法。

B、计划制定。学生在学习教师提供背景资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实训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写出施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实际的总体图形尺寸、材料形状规格、用料计划、施工操作要点、小组成员分工要求等。如卫生间墙面的磁砖的镶贴施工计划应括根据所给的条件,确定卫生平面图和四面墙面砖具体几何形状与尺寸并画出图纸,选定磁砖规格并进行材料用量预算、施工顺序、工艺要求,小组分工。

C、讨论计划,确定各小组施工计划。首先由各小组推荐一人介绍本组施工方案,要求以图表或板书形式展现方案,便于讨论。然后其他小组对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从方案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方法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评点或引伸相关专业知识。

D、模型制作演示论证。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操作能力较低,直接进行实际工程训练容易损坏工具、浪费材料,故可利用硬纸板、铁丝等材料制作模型进行论证施工方案。如上述卫生间贴面砖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施工图用纸板制作四个墙面,根据磁砖规格用不同颜色纸板裁出,用胶水粘上,确认所用材料与施工顺序是否正确,对施工成品有初步感性认识,完成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思维训练。若模型与方案存在不一致,则进行检查模型与方案,找出问题,分别进行修改,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E、实训操作。实训是中职学生技能培养的重点环节,只有通过一定课时训练学生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课堂中的实训以形成技能为主要目的,不能强调工程内容的复杂性、真实性,考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考虑到案例的可实践性,分解成若干阶段进行教学时,对于单构件、施工工序、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可利用模型和图纸、实物讲解,然后让学生采用看、画、算、练的方式进行,看即观察身边的建筑物或深入施工现场参观,画指利用制图技术对建筑细部进行设计,使学生掌握每一个细部构造,算为对建筑工程量进行计算,掌握诸如工期、材料清单、造价、内力、结构计算,对整个建筑工程可设计一个简化的、缩小的或小比例建筑物为例进行讲解练习,如以一间房间就可模拟完成一幢建筑物从设计、工程预算、招投标、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放样、建造全过程。在砌筑工程中采用粘土砂浆代替水泥砂浆,地板砖铺贴采用砂子代替水泥膏等粘结材料,竖立面用水平面模拟。选取一面墙在地面上进行实际训练。如卫生间内墙面贴磁砖采用在地面上用石灰膏代替水泥膏进行实训。其过程包括:1)、放样弹线;2)、切磁砖;3)、上浆4)铺磁砖;5)、场地清理;6)、计算实际用料;7)、小组自检。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实践练习,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实践操作能力。

F、评价、小结。实训成果的评价是对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小结可使学生认识、发现学习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训练中进行改进并不断提高水平。评价方式有各组互检、教师评定,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评定、纸模型制作评定、施工质量评定、材料消耗量与用工效率评定(经济性)。依据主要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根据验收结果填写相应的质量验收记录表。

G、报告。学生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后,应写出实训报告,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能。一个完整的实训报告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项目或任务要求。2)、小组成员分工。3)、施工方案或计划。4)、实施过程。5)、质量控制措施。6)、成果评定。7)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实训教学中应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为目标,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企业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出版社,2005年7月

2、新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建筑工程系列教材.[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建筑学专业范文第5篇

建筑学专业主要课程

建筑学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建筑构造、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等。(各校根据开设专业、培养年限不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具体可查询各校的专业设置情况。)

课程体系:《平面与立体构成》、《水彩》、《建筑设备工程》、《概念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初步》、《古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CAD绘图基础》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室内设计、注册建筑师、古建筑修缮与保护。

建筑学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高级技术人才

建筑学专业就业方向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97.3%。可就业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咨询部门,相关科研和教学部门及政府管理部门,也可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方向研究生。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广告;

4 其他行业;

5 家居/室内设计/装潢;

6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 金融/投资/证券;

8 学术/科研。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助理、设计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设计师;

2 建筑师;

3 助理建筑师;

4 建筑方案设计师;

5 建筑设计经理;

6 设计总监;

7 建筑施工图设计师;

8 方案设计师。

毕业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