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学(精选5篇)

  • 技术经济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

技术经济学(精选5篇)

技术经济学范文第1篇

高职教育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推动力,社会是一个有机体,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密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的产品技术要先进、价格要合理、服务要周到;要求企业的员工知识结构中应当具备技术经济的知识。因此,技术经济学的社会作用日益明显,企业越来越注重产品开发的技术经济性,也越来越注重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究技术经济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要求员工掌握技术经济的知识,经济合理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技术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技术和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使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和节约。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课程安排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对高职学生技术经济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技术经济的内涵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经济分析与技术引进的论证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项目评价;企业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等。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结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关系问题;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转移问题;投资方向、项目选择问题;能源的开源与节流、生产与供应、开发与运输的最优选择问题;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外资的利用与偿还,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技术政策的论证、物资流通方式与渠道的选择问题。技术经济学也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以及生产运行各个阶段的技术经济问题[2],等等。

2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工程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教育是相互分离的,学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不学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学工程技术,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只懂技术不懂经济,或只懂经济不懂工程技术。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头脑,在生产流程和工艺制作过程中不考虑成本,或者不会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在技术投资和技术转化方面更是缺乏必备的技术经济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要精通专业技术,同时还要有经济头脑。因而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凸显[3]。首先,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形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企业进步,愈加讲究经济效益,也就要求员工必须具有技术经济意识,只有企业员工头脑中有了技术经济意识,才会千方百计以有限的人、财、物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次,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是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在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技术经济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学会全面考虑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还有,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教学内容与过程和现实生活及社会发展更加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到更加亲近,学有所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4]。因此,应当将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渗透于高职教育之中。

3对高职学生进行技术经济意识培养的措施与途径

3 1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培养技术经济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技术经济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讲到极值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懂得各种产品的成本如何计算,如何增收节支以提高经济效益,树立总成本及综合效益的观念。懂得产品(或工程)的经济性是指产品从设计、制造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大小,具体表现为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等。作为企业员工,一方面在开发生产某个产品时,不能仅考虑自己的设计、制造成本,而不顾用户的使用成本与效益,或是只顾自己的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社会效益等;另一方面,在购买某项产品时,也不能光图眼前的便宜,而不顾使用过程中的成本与效益。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使用价值工程管理技术。价值工程是既能保障产品功能,又能降低产品费用的一种管理技术。运用价值工程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基础上,排除产品的不必要功能,事先确定必要功能的最低费用和设计的目标成本,然后再进行策划。可以在生产制造、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在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价值工程运用了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把提高产品必要功能和降低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既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经济意识。

3 2增加与技术经济相关的内容与课程,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

在编写教材和选择教学素材时,可以多选一些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素材,增加一些与技术经济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或者增加一些技术经济,工程经济之类的课程,让学生学习技术经济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如,可以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课程,使学生学会企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是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的前提条件,是现代化大生产中分工合作的技术依据,是保证国家各部门、各企业在技术上互相联系和衔接的基础。标准化的结果可以简化企业生产程序,优化生产环节,从而为组织专业化生产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高职学生应懂得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产中实行和加强标准化管理。#p#分页标题#e#

3 3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技术经济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003-02

20世纪以来,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生物学四大理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和以原子能技术、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四大技术群为标志的现代技术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例如,推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中国的城乡关系,但不可否认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资源环境危机,人文精神缺失,信息科技革命的忧患。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可使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极大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城乡关系进一步改善。

(一)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对劳动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延长了劳动者参加劳动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脑力劳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的功能、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劳动资料的巨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再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劳动对象的领域,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向各大领域深入,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现代科学技术促使中国传统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改造中国传统产业部门的同时,也推动了开发型产业、知识型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部门的产生,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大发展,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在市场经济中也取得了一席之地,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使中国的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需求多样化,对非日常生活必需品等选择性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享受消费占得比重越来越大。

(三)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城乡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乡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推动了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农民市民化,大量农业劳动者转为工业劳动者。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学技术在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例如,现代科学技术导致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导致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科技革命的忧患。

(一)资源与环境问题严重

现代科学技术既为造福于人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导致了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首先,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与日俱增,导致各种资源极速消耗,许多资源正面临短缺或者耗竭;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许多工业化国家大量使用石油、煤等矿物燃料,带来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化学制品也被广泛使用,这在不同程度上污染、毒害了全球的生态环境,此外,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资源与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它们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环境,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人文精神的缺失

现代科学技术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现代科技社会里,人们只注重自身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视精神需求的满足,精神世界的空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迷茫感和失落感;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人信仰缺失,他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自身应当具有的崇高的理想信仰;再次,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出现了道德的滑落。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往往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对自身的良知和道义感的构建,道德滑坡与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

(三)信息科技革命带来的忧患

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交往途径与交往手段,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观念,许多人终日与虚拟的网络相伴,沉迷于网络中的交流,忽视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人与人间的感情疏远;其次,引发了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成瘾等社会问题。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这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同时,许多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通过多种渠道传播色情、诈骗等有害信息,这些不良的网络信息作为网络时代的精神腐蚀着人们的道德意识,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现代科学技术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抓住发展机遇,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现代教育是科技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在: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科技不是某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晶,是个不断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的历史过程。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产力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巧,也取决于它的工具完善程度。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教育是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经过有目的地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而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创新教育制度,培养科技人才。

(三)构建现代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为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最高体现,它引导人们以“真善美”为旨,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应当构建现代人文精神,发挥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和精神支撑,在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中发挥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让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互动协调发展。

(四)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管理体制

科学发展观要求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注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评价体系与评审机制,采用同行评议与量化评分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注重评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又要注重评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做到德才兼备。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方略,所以我们也应加强科技立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证现代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防范与化解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我们无法否认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我们也应采取积极的对策,降低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树恩,陈士俊.科学技术论与科学技术创新方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Z].1990.

技术经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

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其主要任务是从经济角度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强有力的工具。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预测性和定量性等特点。由于“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要在现有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案的改革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条件。教材建设的任务:一是要确保质量;二是要有新意、有创意,要瞄准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三是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国内有不少有关“技术经济学”的教材,但缺少反映有关林业方面的教材,而且也未能及时体现我国经济改革、会计改革、税制改革等方面的新内容、新变化。因此,编写(林业)技术经济学系列教材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借鉴国内外有关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经验,充分结合林业的实际,北京林业大学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层次学员的意见,结合学科的发展和各专业的需要,启动了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工作。预计形成《(林业)技术经济学》系列教材共3册,分别为:《技术经济理论(上册)》、《技术经济方法(中册)》和《林业技术经济案例研究(下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我校目前的教学计划,“技术经济学”内容体系分为两段:非专业本科阶段讲授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结合专业开设技术经济学应用方面的课程。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定,上述系列教材中的《技术经济理论(上册)》和《技术经济方法(中册)》仅适用于非工商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即适用于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学生使用;而对于工商管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3册教材均适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使用上述系列教材的同时还要指定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的原版教材作为指定教学参考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材系统的配套建设,在确保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同时,还应根据技术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形成规范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讲义、教学大纲。“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发展的观点,本着“强化基础与提高能力的宗旨”,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变化合理选择和组织新的教学内容,精简和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有体系、更完整、更新颖,实现教材、学习指导书、教学课件相结合的模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科研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探索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建立了“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加习题、案例分析、上机实验、课程设计”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师讲授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以外,积极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导学式、导创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基于PowerPoint软件平台研制与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相适应的“技术经济学”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如,为了满足学生参与教与学的意愿,在授课中精选章节,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表现,并由同学评析、老师总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并在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由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突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把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用好用活,充分发挥其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课堂讨论加习题

在基本原理、重点和难点由教师课堂讲授的前提下,对于比较灵活的教学内容,教师事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自学、思考、准备,再到课堂上讨论。讨论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以分析、归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强,对学生理论层次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针对必须进一步强化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应进行课堂习题训练,形成《技术经济学习题集》,通过课堂作业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全面掌握,并在课堂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习题训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题案例实践。例如,在资金的时间价值、技术经济分析、财务评价等理论教学结束以后,以“折现率应如何确定”、“项目中设备如何折旧”、“项目赢利能力趋势”等为专题,分别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辅以启发和情景的综合教学法,即在分析、讨论案例时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利用案例本身的特有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案例教学方法不仅强化了理论教学,而且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的一一对应,大大增强感性认识,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同时,形成《技术经济学专题案例集》,并注意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的结合,保证案例的规范化与及时更新。通过一个一个的案例教学实践,使学生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学生们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得到运用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四)上机实验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对经济学、管理学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因此,需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设置了10个学时的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与项目有关的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验证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理论,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得到进 一步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业务流程,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实验的方法和技巧,熟悉用计算机软件Excel制作可研报告所需报表的程序。要求学生对每个案例进行详细计算、全面分析、论证和评价,撰写实验报告,主讲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细致的指导。通过具体的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具体业务的操作程序,掌握操作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理论、案例、实验等环节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理论教学、案例实践教学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各有侧重的教学环节,如何使不同的环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课题。应根据目前与技术经济学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设计出具体的项目经济评价内容,形成完善的《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以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设置项目经济评价的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按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深入研究一个案例,包括原始数据收集、计算方法的选择、财务报表的编制、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最终写出项目评价报告,以判断项目财务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掌握项目评价的分析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项目内容进行详细的项目设计,完成项目计划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形成《技术经济学习题集》、《技术经济学专题案例集》、《技术经济学实验手册》、《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以配合全新的教学方法;对方案拟定、技术经济计算、方案选优、综合评价等教学内容列出大量的习题与案例,以适应理论教学、专题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比较重视考试成绩,因为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综合测评的名次和奖学金的等级,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如何使考试成绩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与把握,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教师思考、探索的问题。“技术经济学”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现实结合紧密。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评判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的考试方式单一、题型固定,考查死记硬背的多,考查学生能力的少。为了克服这种不良现象,应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我们计划进行“题库测试、习题训练、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力求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充分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与素质,切实考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考核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建设测试题库,编写《技术经济学习题集》、《技术经济学实验手册》、《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形成“题库测试、习题训练、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每位学生期末的课程总成绩应涵盖“题库测试、习题训练、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四个方面,每个方面按不同比例计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

首先,根据每位学生对《技术经济学习题集》中作业的完成情况给出习题训练成绩,并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其次,根据《技术经济学实验手册》的规定,考察学生实验课程的表现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并以2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再次,按照《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规定,考核学生的课程设计,并作为开卷考核以30%的比例计人课程总成绩。最后,根据“题库测试”中提供的试题类型,结合学科的发展和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期末考试,以3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即每位学生最终的课程总成绩一习题训练成绩×20%+上机实验成绩×20%+课程设计×30%+期末测试×30%。

这种考核制度不仅有效地避免了闭卷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技术经济学范文第4篇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技术经济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汇合联盟的典范、技术与经济相互交叉继承的新兴学科。本文将通过回眸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不同问题,并对未来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前言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前沿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54-01

一、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范围

技术经济学科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1)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2)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3)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前两个领域的问题,而忽略了第三个领域,而第三个领域即“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才是技术经济学科的根本领域。比如,如果分不清“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产业技术创新、技术进化上我们就不能真正地搞清“技术领域中的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律”。

技术经济学科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工程项目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2)企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3)产业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4)国家层面的技术经济问题。而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2)技术经济的学科方法(3)技术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在现实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应用问题。

二、前阶段技术经济学科关注的问题

(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技术经济学科关注的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整个过程中,技术经济学科在工程项目层面上主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是项目的财务、项目的技术选择和国民经济评价。在企业层面主要严重的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价值工程、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改造。在产业层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产业的技术经济预测、高新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国家技术政策、国家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技术进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至今技术经济学科关注的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我国的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在继承了原有的基础之上,又在各个层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项目层面上,技术经济学科重点研究的内容是技术型项目管理和项目的技术管理。在企业层面上,技术经济学科重点研究的内容是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管理、创新产权的有效配置、技术的创新管理和技术过程等等。在产业层面上,技术经济学科重点研究的内容是产业技术标准战略,产业技术升级战略、产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竞争前的技术选择等。在国家层面上,技术经济学科重点研究的的内容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机制和建设、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科技与信息安全、“跨越式发展”的国家技术战略和技术创新。

这些重点研究的内容在单位的项目管理、企业内部知识产权配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三、未来技术经济学科关注的问题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也开始渐渐地融入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这就为技术经济学了赋予了新世纪的任务,这就要求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能够承上启下,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技术经济学科的研究者能够深入研究技术原创的内在规律,掌握好技术进化的科学轨道,为我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在项目层面上,对于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前景的判断始终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所以首先要研究和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分析和判断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前景;其次,要能够准确地定量和预期某个项目“净现值”之外的“其他收入”,比如:投资主体技术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成长、知识的沉淀、企业价值网格的该井、无形资产的增加等等,并将其附加在“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之中。同时,我们还要密切关注企业创新的技术模式,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产业层面上,由于我国产业技术能力的落后,致使我国在一些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所以我们要努力探索产业技术提高的有效方法,找出非连续创新的内在规律,加强我国企业的产业技术创新,缩小我国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产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差距。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在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要加强对技术标准和技术壁垒分析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在国家层面上,政府要减少在推动科技发展、技术创新过场中所出现的过失,完善政府科技及技术创新政策的评估方法。另外,如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科技的安全性和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所以,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我国科技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保护。

结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技术经济学科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前阶段我国技术经济学科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吸取教训,矢志努力,加强研究,为未来我国技术经济学科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文泉.关于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与研究[J].技术经济,2004(3).

[2] 张文泉.技术经济学科发展再探[A].中国经济论坛文集,2006.

技术经济学范文第5篇

辽宁省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新型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把握黄金坪开发历史机遇推动丹东经济新发展

大连市瓦房店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主导产业优势部门选择研究——以西宁市为例

沈阳住宅市场对城市经济影响初探

谈统计学中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私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国际大型连锁超市盈利模式对于中国连锁超市的启示——基于家乐福与沃尔玛的比较分析

第十二届全运会旅游者特征分析和营销策略

中国邮轮旅游营销策略研究

浅议网络促销的策略

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调查分析

论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制度和措施

对铁路基层站段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

民办高校建立招标采购体系的思考

试论建党学说的当代价值

浅谈传统孝道的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

文化传播中的电视剧与城市意象

辽宁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报告(三)——关于农民工面临的若干突出问题

海湾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研究——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例

辽宁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减负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的问题与改善

发展民营银行拓宽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辽宁省高校就业信息网建设现状分析

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看改革的应对措施

“富士康事件”对我国当前民营企业管理的启示

人员甄选中评价中心技术的方法

关于网络招聘问题的探讨

“以人为本”思想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浅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创建分析

论高校内部审计与监察工作的关系

企业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问题研究

石油企业合同信息化管理研究

试论金融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典范,发酵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介绍

提高辽宁自主创新政治认同的理论分析

新形势下大连软件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重构

辽宁物流业发展趋势初探

浅议燃油税与养路费利弊

浅析越南金融危机的原因及警示

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综述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以“中国玉都”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配置机制问题研究

转变政府职能承接产业转移

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研究

企业集群衰退风险的监控体系研究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研究

刍议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培训质量的对策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小议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先秦儒学的义利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