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精选5篇)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为保证高三学子在历史这一学科不退后退,在此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精选5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1

 

为保证高三学子在历史这一学科不退后退,在此制定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励志网/,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五、总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后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能力。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2

 

暑假尚未过完,我们已经开始进入高三紧张的复习工作中来了。已带过几轮高三,深知高三复习计划在高三复习推进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做好新学期一轮复习的各项安排,现制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1、2班的历史教学工作。

 

高三1班为文科实验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扎实,学习习惯也比普通班学生要好,但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较弱,知识框架体系尚未建立,且解题思路仍相对混乱,整体得分能力尚有待提高。高三2班为文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有些差强人意,学科思维及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就更差了,但该班学生相对1班而言更加活跃,参与课堂与老师同学互动的积极性更好。因此,如何根据两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知识基础情况合理安排复xxx度和复习要求就成为了高三一轮复习能否做好的关键。

 

二、目标要求

 

1、对普通班而言,首先要注意狠抓历史基础知识, 突出主体、强化主干、落实笔记 ,在学生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基础上,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并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认知,培养学生学科的思维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课堂上的限时训练,逐步转变学生的原有不良作业和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再次,在答题规范方面,还要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课文,并有意识储备基础知识。

 

2、对实验班而言,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首先仍需注意 突出主体、强化主干 ,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需大胆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进行课堂改革,努力发挥优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学科思维能力。 再次,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适当补充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较新的研究视角,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来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加强对海南高考考试说明和海南高考试题的研究,让学生熟悉海南高考的走向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在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基础上精选精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能力。

 

3、对教师自身而言,首先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特别是对于考试说明要花大气力来研究,究竟要掌握哪些,掌握到哪种程度,要把近几年的高考题目作为导向,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对于高考试卷更要花气力研究,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分析研究试题命制的意图,要考察的知识点、要掌握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再次,要注意精选相关试题,大胆舍弃一些重复低效的题目。既减轻学生的负担,由可达到重点突破的效果。 试题讲评时也要有针对性,不能单纯地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还有,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多关注那些中档乃至暂时落后的学生,经常给与他们鼓励与督促。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 章结 , 单元过关 和 月清 .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详细计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xxx度,对每一阶段的教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计划的盲目性,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行详细研究.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详细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当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知识讲知识,缺乏深层分析,只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对主干知识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表面上;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历史基本线索,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基础,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来统领知识.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研究,很多学校给学生发了很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能力,只是单讲课本上的知识,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知识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结构网络,在记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理解.

 

第二轮复习主要以主干知识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知识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知识简单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示,提升学生纵横比较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行,并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

 

3、要认真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该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考查对基本知识的分解,另一部分考查较为深层次的能力.前者与教材关系较紧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部分内容,后者基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知识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加工整理知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基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知识落实要做到 四清 ,把课本知识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一定要注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一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愉快的做题,效果更好些.注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知识,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养成基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五、时间安排

 

1、第一轮单元复习(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

 

20xx年2月-3月中旬选修一、选修三

 

2、二轮专题复习(20xx年3月下旬-4月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制定复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如何在一百多天的有限时间里,实现“学以致用”,把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解题能力的目标这几个环节全部做好,就要制定非常详尽合理的计划,抢时间,抢进度,环环相扣,尤其是夯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两个环节,一定要做实,做到位。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详细具体、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坚持每天落实完成。制定计划时采取任务分割法,将总任务按时间分割,确定自己一周复习任务,再细化到每一天要完成什么内容,保证每一天都有收获,基本做到胸有成竹,临考前就能比较从容。在进行通史复习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历史阶段的划分,通史阶段的划分必须科学清晰合理,在进行通史复习前让学生一目了然,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即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同时根据考纲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

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精心组织协调课堂复习环节与活动

首先巩固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由于第一轮复习学生基本上都做到了对历史课本逐章逐节的过关,到边到角的落实。所以第二轮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这一关时,为避免“炒冷饭”的现象出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学生自主型的课堂教学,其基本特征是“看、读+讲、练”。

其次是通过迁移去落实,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例如,在明清史的复习中,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笔者进行了纵横对比,通过纵向明清与近代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衰落―转折”时期,总的趋势是封建社会渐趋衰落。通过横向中外历史的联系,理解为什么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使学生理清了头绪,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并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一是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如在复习工业革命影响时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结合,探讨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为及时有效的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迁移使用,要做到:

首先,精心练。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并且要特别注意应该把握的是题量、题型和难度的搭配问题,一般情况下视教学内容而定,以主客观搭配为主。采用活动探究的形式;题型采用高考原题或者本年度各地新出现的模拟测试题,目的是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难度把握也是关键,以既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要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尽为原则,易与难题要适量搭配。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

其次,精心讲。讲题是关键一环。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学生在解题方法上存在着很大问题,平时训练后的讲评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可以分门别类地讲,也可以就题论题或借题发挥,达到由一题而多题的练习效果,要做到面向全体与个别帮扶相结合,讲练与补漏相结合。要做到方法技巧指导、点拨到位,能够举一反三。要克服机械讲评、简单对答案的现象。并且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主观题题目中所含有的概念大致有两类:一是历史学科中常用的社会科学概念;一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常用的限定解答内容和方式的概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解决;复习教学;环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75-01

进入高三后,复习课是我们日常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开展有效的复习教学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前几日,高三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本次活动旨在加强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探讨历史复习教学的有效模式,并为我市高中历史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研讨会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听课;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评课来探讨、交流复习的经验,方法。

在两节复习研讨课中,其中一位教师展示了“导学案教学复习模式”,另一位老师展示了“问题解决复习模式”,他们以轻松的课堂氛围和有效的课堂效益得到了参加活动的教研员和教师的好评,下面我以“问题解决复习模式”《美苏争锋》 这节复习课为例,介绍这种模式在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应用,以期有助于一轮复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问题解决”复习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将复习内容设置成问题,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复习历史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复习模式即注重发挥教师点拨、示范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个性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问题解决”的教学理论是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该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应当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该过程包括创设情景、设问启发研讨史料、思辩探索归纳评价、激励创新研析高考、迁移训练共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设问启发。

复习课的教学,需要我们依据考纲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多样教学资料如图片资料、历史诗歌、文字资料、实物资料等,创设教学需要的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考纲要求,本章节即《美苏争锋》的知识复习主要围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来展开。在复习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时,教师展示了这样几则材料:其中一则是一段斯大林关于美苏两国关系演变的论述: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斯大林

接着展示了三则有关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和二战后苏联和美国实力状况的史料,史料展示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调动,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材料积极思考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有哪些?

在复习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时,教师展示了有关两极格局形成过程的历史图片,四则史料: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图片和丘吉尔演说的一段材料、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和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的史料、苏联作出的相应反应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1)铁幕演说的实质?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2)美国是慈善家吗?(3)杜鲁门曾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针对美的冷战政策,苏联作出了怎样的反应?

第二个环节:研讨史料、思辩探索。

这是教学的高潮阶段,即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最活跃的阶段。学生通过对教材、材料的研读,对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看法、认识或观点。尤其是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美国是不是慈善家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的探讨,部分学生挖掘不到问题的实质,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这样他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通过思想观点的碰撞、思维得以提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

第三个环节:归纳评价、激励创新。

这是教学的提高阶段。当学生的交流、辩论到一定程度后,这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观点,尤其是争论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点拨、概括、归纳、评价学生的观点,给予激励。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学生从三个方面归纳:1、根本原因:1、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2、雅尔塔体系的确立。3、战后初期的形势:美苏实力均衡。教师对学生的归纳、概括史实的能力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如关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关系的探讨,多数学生仅知道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有位学生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初期政策的两条腿”一个形象描述,观点一提出引起大家的关注,他又对此做了具体阐述:杜鲁门主义是指导原则,即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原则;马歇尔计划是在欧洲对抗苏联的现实手段,即恢复欧洲实力,并将之置于美国控制下,以达成欧洲的势力均衡。当时教师对这位学生给予表扬,对他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的缜密性给予很高的评价。

第四个环节:研析高考、迁移训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中考复习提质增效高质量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中考的考试方式和考试重点也随之变化。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的学习质量,成为学校和老师关注的重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回归课本,因地制宜地开展复习工作,才能实现学校的预定复习目标。

一、拓宽广度,增强深度

在中考备考的时间段,要做好纵向的时间节点的安排,也要做好校内横向的不同学科之间的备考计划协调。以历史这门学科为例,研究这门学科内部知识的联系。我们要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来整合知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纵向是指不同的历史时期,横向是指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在复习时,我们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阻隔,首先纵向分析,按照章节分析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然后根据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分成历史单元,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建立联系,理解记忆,将单一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并且,要研究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加强复习深度,这样有助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目标和复习计划

复习目标和计划在提高复习效率中十分重要。只有制定实际可行的复习目标,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也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让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复习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通过课堂测验和定期考试来检测是否达成,长期目标可以通过综合一段时间的教学成果来进行检验。检验成果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对薄弱的知识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在制定复习计划方面,老师应该根据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要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帮落后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保证其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成绩。

三、复习内容要保证代表性,整合知识要点

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要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整合,给学生梳理出一个整体的框架,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考试大纲,总结出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往年考试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学生掌握好的知识点,就可以一带而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保证学生复习的全面性。可以将系统学理论运用到知识点的整合中。老师可以将自己负责的科目看做一个大的系统,根据课本的知识要点,将每个知识专题看做其中一个子系统,将知识点整合成子系统,形成知识脉络。我们可以以历史这门学科为例,分析此复习过程的方法。

历史知识多而杂乱,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并不能达到效果,因此要总结历史知识的共同点,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在复习题的选择上,要做到难易适度,过难会让学生产生心理恐惧,过易会遗漏知识点,因此在例题的选择上把握好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例题。

运用系统学理论,我们可以将历史这个学科看成一个整体的大系统,将每个历史时期看成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可以根据这个原理对历史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使学生更系统更完整地掌握知识。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为例,将其看做一个大系统,此系统按照历史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继续发展期和衰落期。再把这5个子系统中,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这五个方面,将重要历史事件罗列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中国封建社会大系统让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史事,还能把握各个事件之间的纵横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结构网络。

四、组织专题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专题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知识点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复习要点。针对复习专题,集中提高学生在该方面的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掌握该方面的知识。

整合知识可以让学习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历史专题进行复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水平。这轮复习中,老师要侧重于单元复习,给学生梳理每个单元中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为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打好基础。将表面上看起来零散复杂的知识点联系成一个整体,理清线索。这个环节,对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它要求老师超越书本,打破教材体系,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和梳理,并且形成一个整体。专题的设计也要求老师要深入教材,用心思考,构建完整合理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复习效率。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轻松复习和记忆。

五、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本轮复习时,不仅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要将专题知识体系进行巩固,综合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建立知识体系。这轮复习要紧扣教材,查漏补缺,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压力大,任务重,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复习心理,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老师可以采取抽查提问、随堂测验、课后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复习质量。

六、设置科学合理的模拟考试

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让学生熟悉中考题型,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此轮复习,老师可以多举行模拟考试,模拟试卷的题型、分值、题量、难易程度都要与中考试题相似,让学生能真正感受中考。在考试过后,也要给学生重点讲解试卷,针对每个题目发散知识点,串讲知识点,从试卷中再重新掌握一些遗漏的知识点。

七、结语

在复习中,老师一定要针对课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习题,抓好反馈,采用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提高复习效果和能力素质。学生也要认真思考,善于总结,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老师做引导,学生做配合,力争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在中考中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翔.将黄金时间激活起来――中考复习阶段提升英语早读有效性的案例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3):48-5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尤其是初三的历史。面对初中日益灵活的历史会考,备课是一定要深度挖掘教材,全面吃透教材,灵活传授教材,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认真设计好课堂的没一个环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

本期为九年级下学期,教材为《世界历史》下册,内容包括整个世界现代史部分,时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至20世纪末期。

(一)、基础知识部分包括: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了世界现代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在战后得到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德国先后法西斯化。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飞速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战后,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同时,文学艺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觉醒的亚非拉的文学艺术开始勃兴;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学艺术领域里,产生了各种流派,反映了社会的复杂面貌。

(二)、思想教育部分包括:

世界现代史教学,结合教材内容,注意向学生进行下列思想、观点和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社会发展的观点;改革奋进的精神;事物互相联系的观点;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

(三)、能力培养部分包括:

通过世界现代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下列能力:在阅读教科书

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编出提纲;简要记录教师讲课的内容要点;编出历史大事年表;在世界历史地图中,找出历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填出教材中叙述到的主要国家、重要城市和重大战役的地点;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教科书或课外历史读物所提供的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发表意见;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出简单的分析和评价;比较类似的中外历史事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作出简单的结论;联系当今世界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重大问题,运用所学的世界历史知识,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二)、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

(三)、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的霸权政策;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世界时局的新变化;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历史课程的学习经验,能基本掌

握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因此重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并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本学期还要进行初中毕业考试,怎样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也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历史教学的三项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补充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要适度,不加重学生负担。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以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还要注意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之间,中外历史之间,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要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图画、图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和考核,复习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弄清概念,活跃思路;考核要注重思想性和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六)、课堂教学要和课外教育相结合,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课外教育包括阅读通俗历史读物和参观、访问、调查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以我校整体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中考的应试能力。力争中考历史及格率达到65%以上,达优率在40%以上。

三、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个班,从上学期的教学情况分析,(1)班优生教多,但后进生也多,也就是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思路比较活跃,但是学困生厌学情绪严重,且基础知识不够扎实;(3)班整体较沉闷,只有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愿意动脑思考,其他学生遇到问题存在严重的等靠思想,自己解决问题比较困难;但(3)班整体素质还可以,只是达优率不高。目前这两个班整体的中考气氛都不浓,没有紧张感和学习的迫切感。

针对以上情况,本学期我将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训和教育,认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和迫在眉睫的紧张感,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上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多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强调,反复记忆及训练,再次基础上,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四、复习计划:

(一)复习要求:

1、认真研读《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切实把握中考历史的方向。

《历史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是供复习时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明确考试的范围要求、内容、要求,逐个单元、逐个知识点,逐条逐项地落实知识点。

2、仔细研究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

中考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体知识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它包括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线索等。基础和主干知识是载体,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是理解、思考问题的依托,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了更有效地记忆、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线索,教会学生全面系统地阅读教科书,熟练使用教科书中提供的目录和大事年表,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与对比等。

(二)具体工作:

(1)、备课:

针对九年级的复习课,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由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第二步,由讨论思考题组成。针对单元重点和近年来中考的试题,教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题目。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第三步:巩固练习。学生完成本单元的试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评,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梳理”、“探究”、“训练”三环节完成。第四步是课后反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相互交流,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2)、上课:

高质高效的上课,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命题思想的逐渐转变,中考改革的不断完善,对九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复习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3)、习题与试卷训练:

科学的布置作业,体现层次性、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力求做到举一反三。第二、要精选习题与试卷。强化训练主要体现以下原则:

①、适量性原则。事实证明,学生所做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做一定量的习题为。九年级阶段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为了在短时间内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要精选习题,让学生获得的学习效益。

②、整体性原则。本学期的复习阶段分为两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依据中考历史新评价按章节顺序进行知识梳理,指导学生完成每单元的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进行历史专题训练与综合卷测试。选题要突出热点、联系现实,以达到综合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

③、适应性原则。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注重学生在知识迁移、问题思考和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价值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④、梯度性原则。同一年级或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法、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梯度性原则。保证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做到激励尖子生让其吃饱,关注中等生让其吃好,兼顾学困生让其消化得了,充分落实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4)、研究典型试题及评析,把握命题方向。

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试卷讲评要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查漏补缺。引导学生关注命题意图,了解解题方法,找出解题规律。

(5)、加强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语言。

进行解题方法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构思、组织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测评,让学生了解试题类型、掌握解题方法、思路、技巧等。在练习和考试中都应注意审题、解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审题过程中,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答思路和答题方法,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化,要用规范的历史语言回答问题。

(6)、关注重大纪念、社会热点和时政。

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困生学得轻松。在课堂上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在设计习题时,注意分层次和梯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将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将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心,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五、教学进度安排

1、1—5周完成九年级下册新课教学。

2、6—9周结合中考历史新评价系统复习七、八、九年级的历史基础知识。

3、10—12周进行历史专题复习。

4、13—16周完成中考历史综合复习卷。

5、17周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自我调整,迎接中考。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贡献。

第一轮“夯实基础”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2月上旬—4月上旬教学时间约9周

2、复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4月中旬—5月中旬。

教学时间约5周

2、复习内容:专题一、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史。专题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和改革。专题四、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专题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专题八、时事热点。

通过训练学习、复习、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综合检测”复习

1、复习时间:20__年5月下旬—中考前。

教学时间约3—4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二、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后组织模拟考试。

2、月考

3、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

三、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

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备战20__年中考,使历史复习做到有章可循,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中考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拟定该复习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解题看,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历史的综合素质离中考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学生的阅读分析、灵活运用知识、文字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学生花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时间不多,有部分学生主观题是不愿意去做,交上来的是空白卷。

三、备考计划

教学进度

1、20__年2月—4月中下旬,完成第一轮复习;

2、20__年5月下旬前,完成第二轮复习;

3、20__年升学考试前,完成第三轮总复习。

四、复习计划及措施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题型训练,熟悉解题技巧,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用时4周,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在中考历史学科中题型有选择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其中选择题覆盖面广,能较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想品质,所占分值比重大(占了卷面40),从历年考试题目看,选择题难度值低,考的都是较为基础的知识,因此选择题力求学生不能丢分。学生在解题时要求学生抓住“题干”和关键字,理清题意后,运用正确方法进行解题,例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同样的,学生在做材料题与问答题时,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第三阶段:关注热点、小专题复习。用时4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全面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但知识相对会比较零碎和孤立。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还需结合教材,打破体系,比较对照,纵横联系,点面结合,进行一些小专题的复习,例如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专题;新中国的外交史、三次科技革命等小专题。同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最终是为了解决现实现世问题,在历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中均涉及时政热点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例如周年事件、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剩下的时间,就以学生复习,做一些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历史复习中注意事项

1、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

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时间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网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2、九年级下学期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尽量寻找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史为鉴,评论古今,提高能力。

3、增加考试次数,把握好时间和解题速度,练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我们要指导学生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五看三抓,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抓线索、抓网落、抓重点。

4、研究试题,提高作答技巧现在的历史试卷已经与时俱进了,人文语言的表述,时政热点的结合,图文并茂,让历史不再只是“古董”。

于是,我们设计出类似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愉悦读题,沉着思考,从容作答。作答时力求语言文字简洁,中肯、生动,而不是拖泥带水,更不能答非所问。同时,养成学生规范作答的习惯。

5、抓住有利时机,获取中考信息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上网并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本期我任教九年级历史课,加上是毕业班,所以更加不能放松了,要为同学们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生动的讲述,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9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讲授的《世界历史》下册,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

1.1917—1945年是十月革命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②“一战”后建立的凡-华体系,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1929—1933大危机的发生,又一次激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现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③德,意,日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而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终于导致二战的全面爆发;世界各国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二战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对战后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45年9月“二战”结束至今,是世界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两极格局形成—演变—解体,随之向多极化过渡。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

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这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各种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制作历史课件,辅助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历史教学活动。

5、认真搞好中考历史复习,确保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