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1体育场馆快速增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场馆增长迅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使体育场馆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体育场馆的这一变化,从全国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就可清晰地看出。 1…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精选5篇)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体育建筑与管理的现状分析

体育建筑与管理,主要是指体育场馆的建设与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两大领域,包括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以及建成后的设备管理、经营管理等。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加快了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专业的人才匮乏,致使该领域的问题愈加明显与突出。

1.1体育场馆快速增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场馆增长迅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使体育场馆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体育场馆的这一变化,从全国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就可清晰地看出。

1.2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的基础是体育场馆设施,因此国家要求到2025年实现人均2m2的体育运动面积。这一要求,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的不断更新与扩建提出了更加明确和更高的要求,对体育场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将使体育场地面积会有一个明显的增加,体育场馆作为惠民工程定会与日俱增。

1.3体育建筑企业剧增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体育建筑的发展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大型公共体育中心、全民建身中心及大、中、小学呈现出持续不断地体育场馆建设高潮。为体育建筑企业,尤其是体育场地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创建的环境与快速发展的机遇。

1.4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已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不仅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结构不尽合理,而且现有的专业管理人员极度缺乏且专业化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导致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效率不高是显而易见的。

1.4.2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建筑策划以及体育建筑规划设计人才,无论是大型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还是学校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还是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设计,屡屡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4.3在快速发展的体育建筑企业中,极度缺乏体育建筑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既懂建筑又懂体育工艺的体育建筑监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缺乏专业的体育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才,造成了体育场馆建设的质量不高。

1.4.4多年来我国众多的大型体育场馆高标准的建造使得赛后经营十分艰难,主要表现在一旦大型赛事结束,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很低,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投入巨额的维护费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体育场馆的运营缺少专业的人才管理,使得大型场馆运营管理困难重重,从而直接影响到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不仅需要复合型的体育建筑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体育建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必须科学合理。这些因素无不要求我国必须要加快速度,培养体育建筑与管理的新型专业人才。

2体育建筑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人才是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培养的,主要培养体育竞技人才、体育教育人才、体育科技人才以及体育行政管理人才等。由于体育人才培养链的相对封闭性,造成体育工程与体育工程管理类的人才大量缺失,使体育场馆设施的增长与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比例严重失调。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专业的融合,才能符合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1体育建筑与管理人才

一个优秀的体育建筑管理人才,必须掌握体育学、建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要了解国内外的体育建筑与管理,还要熟知体育建筑领域的各类规范和技术指标。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体育建筑管理人才是既懂体育又知建筑还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2体育建筑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具备体育建筑与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体育建筑管理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体育建筑管理领域前沿学术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较高的体育建筑与管理能力,在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进行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2.3体育建筑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体育建筑与管理的人才培养方向。体育建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向。

2.3.1体育建筑与管理研究方向这一方向主要培养具有体育建筑策划与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适应体育建筑与管理高层次研究的专业人才需求。

2.3.2体育建筑规划与设计方向这一方向主要培养具有体育建筑规划与设计、体育建筑工艺的专门人才,以满足、适应体育建筑规划与设计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

2.3.3体育建筑施工管理方向这一方向主要培养体育建筑施工企业在体育建筑施工领域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以及体育建筑施工工艺的专业技术人才。

2.3.4体育场馆运行管理方向这一方向主要培养适应各级各类体育场馆经营与运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2.4体育建筑与管理人才培养类型

2.4.1教育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型人才,主要是指对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的师资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的人才培养,关系到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体育建筑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的师资非常短缺,因此,必须加强加快教育型人才的培养,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应以研究生培养为主。

2.4.2研究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的是体育建筑与管理的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主要是对体育建筑与管理的发展、规划与设计、建筑与施工、体育建筑工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领域,进行的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应以研究生培养为主。

2.4.3技术管理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的是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的规划与设计、建筑与施工、体育建筑工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应以研究生、本科生培养为主。

2.4.4技能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的是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生产与管理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是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主要应以本科生、专科生培养为主。

2.4.5继续教育的培训是指对已进入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深造与培训,主要包括高层管理、专业技术以及普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发展需求。体育建筑与管理的人才培养不是朝夕可以实现的,培养的途径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出体育建筑与管理领域的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3结论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自1952年6月10《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起,群众体育工作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法规。自1985年以来,全国已有9亿多人次“达标”,已命名先进县388个(我省已有19个“达标”,今年又申报了3个,到本世纪末,全国将有1/3县(700个)“达标”(我省将有30—35个)。1986年,建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并于1988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农运会,1996年10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全国农运会(我省同年4月已举办了首届省农运会),此外,近年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学校和职工体育活动也非常活跃。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指出“中国的体育,社会主义中国的体育,本质上或者说主要方面是群众体育,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世纪之交,我省和我国一样,城乡逐步奔向小康,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相应达到新的高度。“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活动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起重要作用,在实现群众体育活动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时,要深化改革,使其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化,由一家办到大家办,从行政型向社会型,从人治向法治,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过渡,责任重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群众体育的软件、硬件和活件建设,是创建活动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体育先进县的创建可概括为软件、硬件和活件三件的建设

1、软件

“软件”,指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是各级领导实现体育从“人治”向“法治”转化的运作规程,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起就颁布逾3000多件法规,现摘有关目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

(4)《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1985)

(5)《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12.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二一工程,1993)

(7)《全国省(区、市)群众体育工作评定办法》及细则(1989)

(8)《湖南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1994.8.26)

(9)《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4.16)

(11)《湖南省城市规划化》实施办法(1992.10.27)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5.16)

(13)《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建委、省物价局,1995)

(1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祛》(1992)

(16)《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9)

(17)《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86.11.2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

(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4.1)

(20)《上海市体育场地管理办法》及条例(1986.12.28)

(21)《天津市体育场地管理暂行办法》(1988.10.25)

值得一提的是,法规(1)是母法,其它有关体育法规内容要受到它的约制,

2、硬件

“硬件”指体育场、馆、池等各种体育设施的建设,它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先进县的前提(外部)条件。具体讲,就是按照达标条件,按照“两场”(田径场和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训练房)标准规划(简称“四大件”)、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它不包括《全国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标准》和随着“晨练”、“晚活动”而兴起的城镇小区体育场地)。争创前全国仅11县达标,至1985年,已达532个,全国有55.6%县有田径场,49.1%有灯光球场,30.2%有一池,27.4%有一房,15.1%有—馆。

体育法规(软件)中对场地建设的要求(摘录)

(1)法规(6)规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对“一二一”工程关于场地内容解释:

A.对社区:“提供一处以上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B.对全民:“每人每天一次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使身方法,每年一次体质测定”。

C.对家庭:“一件以上的健身器材,每季两次户外活动,一册以上健身书刊”

D.对学生:“每人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两次远足野营,每年一次体检”。

(2)法规(3)的九条标准中,有“建好场地设施”“推进体育社会化”和“发展体育产业”内容。

法规(3)规定“乡、镇、街都要有场地设施”、“县老年人体协要有固定体育活动场所”,“县、乡组织场地建设投入,应以县、乡财政投入为主,同时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对硬件摊派,增加农民负担者,将“取消评选资格或称号”。

在法规(3)细则中规定“县体委依法对全县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监督、规范、管理……检查、总结”,“县财政能够保障本县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党政领导要重视和解决诸如场地建设、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等问题”。

(3)法规对四大件具体要求

法规(3)规定“县要建有两场:田径场指有六条以上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场,尺寸不小于90米×45米(以下单位均为米,略而不提)(国际标准为109×72)的标准室外场地;(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尺寸为28×15县有2000座以上;一池指游泳池,室外比赛池为50×21。8泳道,室内短池不小于25×11,水深不小于1.2×2米,泳道宽不小于2米,比赛池可兼作水球比赛用——男子30×20,女子25×17)、一房指室内综合训练房,长×宽×高不小于32×18×7.以上设施应直属县体委,不能以学校场所充数或代替。

(4)目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开展活动的传统项目。

(5)对四大件要求的变通

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作如下变通:

草皮足球场(不小于90×45,400米田径场内草皮单列),风雨跑道(长120米,6道以上),室内游泳池(25×11),射击场(50米,20个靶位),人工冰球场(不小于60×30),人工滑冰场(33.32—400米),轮滑场(25×50),乒乓球房(不小于400平方米,灯距不小于4米,摔跤房(26×14),以上可代替泳池(但造价要相当)。综合体育馆可代训练房和灯光篮球场。

四项场地必须有一项带有固定看台(标准400米田径场须有5000座以上,其它三项须2000座以上),提倡有条件地方综合体育馆(2000座以上比赛厅47×26×6),可替代训练房和灯光球场两项。1986年以前建成的室内场地不小于26×14×6者,可抵作一房。

乡镇要有一篮球场(建制镇和小康乡乡要有灯光或水泥地面或不小于200米跑道田径场及一室(不小于40平方米乒乓球室),学校至少要有体育教学场地。厂矿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要有简易球地。灯光篮球场(28×15)可兼作排球(18×9)、毽球(12×6)、羽毛球(13.4×6.1)、地掷球(26.5×4.5)、舞龙(20×20)、体操(30×18)、武术(14×8)、技巧(12×12)、健美操(16×16)、广播操和适当文娱演出、(舞台18×14)、趣味体育比赛用。

靶场有300、50、25、10米不等。

田径场尺寸除满足对跑道要求外,应力求兼顾跳远(54×5)、跳高(19×35),而铅球(27.5×20)、铁饼(90×65)、标枪(130×60)、手榴弹(125×12)应考虑其相应器械落地扇形区(分别为24×20×83×65,100×60×95×12)。

3、活件“活件”指提高各级体育骨干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对主管单位领导而言应包括熟悉与本身主管项目的“软件”内容,“硬件”规定、技术标准、资料文献、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程序和方法。

三、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

1、项目建设程序

(1)项目的含义及立项条件

项目泛指各类事物的款项,它包括工业项目、科教项目、工程项目和体育项目等。一个体育项目可以是个单体(如泳池),也可以是个群体(如体育中心,含馆、场及附属设施)。只有符合下述六个条件才能称为项目:

A、建设目的明确(如为何要投资建综合体育馆)。

B、任务量明确(如场馆服务性质及容量)。

C、投资条件清楚(总投资每年投资及来源),进度(工期)目标明确。

D、各工程项目之间关系明确(如县体育馆不能与县委职工宿舍为一项)。

E、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没有两个体育项目是一模一样的,要分别设计)*

(2)体育项目的建设程序(过程颇长)56即所谓“基建程序”,它以时间先后有以下各阶段:

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批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技术、施工图设计施工(动工前准备)验收交付使用保修期结束。

(3)若干专业名词解释

A、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近郊区及其行政区域内因市政建设和发展所须规划区域(水源地、风景名胜、交通、电力、邮电、防洪、市政等),规划区内建制镇不另定镇的规划区。一般分总体和详细规划两阶段。由县政府规划报上一级批准。

B、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十万者。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C、甲方:指项目建设的业主(投资人或他的发包方)。

乙方:与甲方签方约的法人(如供贷方、设计方、施工方)。

D、法人:指具有独立民事行为的有一定资信能力,依法成立的机构。

E、容积率:指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绿地(化)率:指绿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

F、体育综合楼:集体育、文娱、商贸、办公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建筑。

G、低层(不大于10米,一般为1——3层)、多层(10—24米、4—8层),高层(不小于24米,8层以上)。

H、设计、施工级别:按照体育场馆的投资,选择相应级别的设计、施工单位。

I、建筑兰线:规划征地线(建筑基地归属线)。建筑红线:受相邻建筑、交通、消防、供水、供电、防汛等约束,从兰线后退的实施建设允许线。

J、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世乒赛天津体育馆)工程。

2、体育项目的报建程序

(1)按“基建程序”运作;

(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一书二证)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来保证城市土地充分利用,科学统——安排,珍惜——合理——节约——保证用地,检查处理各种违章行为,可概括为“四定”。

A、定性分析(能否建设及其合理性)

分析体育项目是否符合法规和基建程序,各方条件是否满足项目要求(如泳池供水)。

B、定向比较(何处可建其及可能性)方案比较。

C、定点(确定地址,综合协调)考察用地与周边环境关系。

D、定量实施

选址后,城建局发出选址定点规划意见通知书(一书),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和用地(实测)兰线图,甲方委托设计单位作总平面规划设计,经城规部门审查后,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面积,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一证),之后再向国土局办理用地手续,即土地使用证(二证)。

3、审比程序

各地有所不同,以长沙市为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报建员窗口服务)。

(1)建设用地选址、定点审批(报市规划局)必备材料

A、用地申请报告,体育项目简要说明和选址要求。

B、若与某房地产开发部门合办,须提交当年营业执照,资质审批单。

C、可行性研究报告(大、中型一般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D、计委批准立项文件。

E、转让土地双方协议书或合同书(须公证)。

F、选址1/500—1/2000地形图2份。

(2)审批规划总平面图根据初审同意的“选址定点及规划要点通知”、“规划调查兰线图”、“建设用地勘测放线通知单”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比较3份),要求总图包括位置、道路红线、相邻建筑关系、形状、尺寸、层数、标高、道路走向、环境、绿化、管网、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和配套设施位置。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此向国土局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供设计、施工单位用)。

4、体育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的市场经济机制运作技巧

(1)投资来源《体育法》中明确要求各县级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基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建投资计划”,此外,还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体制”、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体”。

(2)体育投资控制

A.税收优惠

据不完全统计,场地建议中,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税费占总造价的30%左右,法规(10)之附件第10项“文化、卫生、广播、体育、新闻出版”一栏中规定:“小型体育场(馆)及运动员训练用房的建设投资税率为0%”;对税率为5%、30%的项目未规定。由此可见,决策者可合理地利用现行法规降低造价。又如与他人合办时,报告书中宜尽量对“赢利”、“商业”字眼慎用,尽量降低投资税率。

B.土地征用尽量纳入本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土地转性附加费,征地用费开支减少。

C.按照“基建程序”办事,避免做无用功(欲速则不达)。

B.优化规划、设计、施工,实行投资控制。投资总目标,是投资控制的根本目的。如某体体育馆总投资为300万,可分解为若干个子项,层层实现项目功能,造价和质量的优化(并非越省越好),使总投资不大于计划投资,即动态投资应满足下达条件:

决算(竣工、营运)不大于预算(初设阶段)不大于概算(可行性阶段)。

在上述过程中,要注意全安过程控制,特别是前期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下图是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不同阶段对工程经济性影响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投资费用变化之影响度(%)。由图可见对总投资的影响度:

设计准备阶段:95——100%;

初步设计阶段:75——95%;

技术设计阶段:35——75%;

施工详图阶段:12——35%;

施工补充阶段:<12%

可见决策者在当初“定盘子”时“拍扳”极为重要,要瞻前顾后,考虑市场经济规律。既要卓有远见,留有发展余地,又要立足实际进行限额设计(当前投资能力),分期分区实施。而半拉子工程,拆拆迁迁工程是不乏先例的,如有的体育场馆到了施工图阶段或开工后,再反过来做初设时方案比较(如设综合体育馆还地若干单个功能房),无疑会延误工期,造成巨大的浪费。

(3)设计收费和设计投标

遴选有较高资信的设计单位,使体育场所成为本县(市)人人称道的公共设施,又有利收费一改过去按每平方米综合估价方法,而是采用以工程概算为基数的费率标准(小型按施工图预算为标准),即300万以下一至五级分别为2——1.2%;301——1000万对应为1.9—1.1%,级差为0.2%。

(4)、施工单位招标:

在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时,对较大体育项目施工逐步由“内定”向公开招标转化,这有利于全成质量管理。值得一提是必须依法选用有一定级别的建筑企业施工,而由私人介绍的农建队虽报价低,但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外地工程队须持进入该地区的准许证方可承揽业务。

5、体育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1)投资框算所依据的规划、设计深度不够——仓促上马,来不及研究。

(2)投资(概预决算)计算方法(单价、定额、台班)不科学。

(3)计算数据水分太大——如开挖工程量乱框,附属设施随意圈定,为了争立项,故意“钓鱼”,把造价压低,以后再向上级要(如上级仅补助几万元,无其它资金来源)。

(4)各设计阶段未作限额设计(如将原水泥地板改为木地板,一般室内装修改为豪华装修,自然通风改为中央空调……)。

(5)价格上涨过快(未作动态概预算)。

(6)规划大变动(如将原来体育馆改为体育中心)。

(7)施工中不可预见事件(如地下文物、爆炸物、水灾等)。

(8)设计、施工中费用失控(一般弊病是仅对质量注重,而花钱则为“实报实销”)。

(9)领导机关瞎指挥,盲目拍板(首长工程、立碑工程,可能出现发点好而效益差的现象)。

(10)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互相扯皮,内耗大——可通过体制改革、一体化、总承包来解决。目前常见的是建设单位既是业主又是管理部门,这种不规范的“双重”角色将使“下属”单位无所适从。

1、投资控制措施

(1)可行性报告阶段

A.组织措施

包括体育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落实人员、任务及分工、编制工作流程图(工作顺序、组合、重点、难点网络图),组织设计方案竞赛和招标。

B、经济措施

包括编制投资规划(目的、总额、可行性),风险分析,收集有关数据、费用支出计划。

C.技术措施

包括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技术问题分析、审核,设计方案评选。

D.合同措施

包括承发包可能模式(平行承发包、总分包、施工联合体、施工合作体、项目总承包及管理等),合同条款应入投资控制和违约处理内容,以法律形式约束之。

(2)设计阶段(重点)

A.组织措施

包括编制工作流程详图(顺序、组合、人员安排及任务、分工等),落实设计跟踪人员(任务是设计审核、挖潜、概预算审核。设计费用复核、报表数据处理等),聘请专家作技术经济比较和设计挖潜。

B.经济措施

包括详细的投资计划、限额设计、投资跟踪控制,详细费用于开支,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投资控制报表等。

C.技术措施(新工艺、新结构等)

D.合同措施

参与设计合同谈判、鼓励设计投资优化、设立专项次金奖励。

E.施工招标/施工阶段(略)

7、体育设施建设用地定额的规定[摘自法规(21),在法规(6)中也有规定]

备注:1、可不设;2、400米跑道,设于县城或建制镇;3、仅设于县城;4、用于篮球或城镇棋类等活动;5、县城、城镇。

规定说明:

1、人口含市郊,含下限不含上限。

2、“用地”指向公众开放、锻炼、观赏、训练设施及用地,不含学校、单位内部用地,为最基本项目,对有民族特色和有条件项目不受限制。

3、用地定额须另行安排停车用地。

4、用地定额计算。

由两部份构成:体育设施基本用地(赛场+看台训练场,安排一般性比赛)和其它用地[观众集散(0.3平方米/人)+联系道路+绿化(30%)+附属设施(30%),占总用地35—40%。

5、泳池用按水面面积4倍计算。

6、(1)体育场:400米跑道(中小含足球场)和固定道次,6跑道以上,有固定看台室外田径场。

(2)田径场:400米跑道(同上),不设固定看台或200米以上不足400米环形跑道室外田径场。

(3)体育馆:有固定看台可供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比赛、训练室内场地。

(4)游泳池:钢混或砖石结构,人工引水室内外泳池,室外有固定看台(室内无)。

(5)灯光球场:有固定灯光设备、有固定看台专供篮、排、手球训练比赛室外场地。

(6)射击场:建有靶沟、靶档、靶篷的室外场地。

四、县级体育场的管理

1、体育管理的定义

体育管理是广义的,而体育经营是其中一部分。同时与体育行政管理的相同之处是目标一致(高效),方法一致,但手段不同,行政管理是通过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起作用,而体育管理还包括用其它各种手段来实现。

在文献[4]中对体育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对全社会的体育工作实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服务),以取得最佳效果”。

①宏观管理。

国家体委在文件(22)中对县级体育机构的设置应“有利于《体育法》和《纲要》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有利于为我国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及更长远的战略目标服务,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并硬性要求“设立主管体育的行政机构,负责领导、协调、监督和管理体育工作”并在其之下设置业余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体育场馆管理等部门和单位,“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乡镇体育指导站(或依托乡镇文化站),配备专(兼)职干部”。这为体育设施的宏观管理,打下体制上的基础(目前胰级体育机构的编制受宏观调控影响)。

此外,在法规(6)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作: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提供便利条件”。

②体育管理体系(机构、人)。

③被管理体系[人、财、(场所、器材)、时间、信息]

④体育管理过程的特征。

(a)周期性

(b)目的性

(c)重复性

这是美国学者德明提出的动态循环图。

2、体育干部的管理

①现状:

原来管理人才较少,文化知识煽低,年龄编大,专业结构欠合理状态有了一定改进,尚有不尽人意之处。

②选拔:

委任制、选举制、考试制、招聘制、助理制。

③培训:

院校培训、短训班、基层实践、轮训。

④考核:

内容:德——能——勤——绩。

3、体育经费管理

①来源:国家拨款;各系统拨款;地方财力;社团企业赞助;其它收入(如、广告、门票、场地、器材、租凭等)。

②使用:指令性分配;各单位包干。

4、体育场地管理

①在建设过程中管理职责是:

a、确定场地规模和标准。

b、选占。

c、设施布局。

d、设计方案选定。

e、施工单位选定。

f、工程监理与验收。

②对体育场地的经营管理

县体委对所属场地管理,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和全面计划管理(上级任务与社会需求),实行定任务、定编制、定业务指标场/人/次),定经济补助(或上缴)。“政企分离”,扩大体育场地自,定期检查(使用率、满座率、经费自给率),奖罚兑现。

③体育场地自身管理(由场地负责人或承包人来实现)。

a.提高使用率(时间与空间两方面)

b.增收与节支

c.权责利结合

④体育场地服务性收费《法规9与县级有关部分》占总营业额1.596的有:健身健美、气功、武术、台球、保龄球、网球、信钨、、体育舞蹈、钓鱼、游泳、山地自行车、射击、漂流等,大奖赛、名人赛、邀请赛、擂台赛,对抗—友谊精英赛、培训、康复、医疗、休闲、娱乐等。有偿技术服务、展销、馆、场、池、房、厅营业,占2%的为饮料、服装、食品、器械、枪弹、广告、旅游、邮品、文物拍卖等。

5、体育器材管理

①掌握其生产、销售信息。

②按需购置。

③按固资产(单价100元,耐用时间1年以上),材料(价大量多和新运动服)、易耗品(如乒乓球、运动服等)分别管理,建立保管、领用制度。

6、体育场地使用计划管理

①上级指令和社会需求制定长(10年)、中(4—5年)、短期(年度、季)计划。

②县届以下主要是基层计划,具体安排人、财、物的使用。

③执行与管理。

7、县有体育场地的宣传管理

①宣传对精神文明建设,动员群众自觉锻炼,激发爱国热情,指导体育锻炼,提高人们鉴赏能力,提高竞技水平,提高场地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②手段与形式(思想性、趣味性)。

a.县广播与电视

b.报纸

c.广告与海报

d.宣传栏

8、场地管理与法制建设

①体育立法的作用和原则。

②法规在管理中的作用。

法规(6)中规定“县的体育场地要建立管理制度,面向基层,向群众开放,提高使用率”、“积极支持群众兴建体育场所,办体育俱乐部”、“县政府要积极支持县体委办好体育产业,在贷款、登记注册等方面优惠”、“体育产业要政企分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其“收益应主要用于发展体育事业”。

9、体育场所的专业管理

①体育场所的卫生管理。1987年4月1日国发《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据此于1988年8月13日颁发《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涉及体育场所有:

《体育馆卫生标准》

第1条适用于赛厅面积超过1千米2方体育馆,不足1千平方米场地可参照使用。

第2条标准值

第3条有关规定

禁烟、饮用水消毒,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恰当蹲位男女厕所(通风排气),湿式清扫垃圾及污物。

第4条采用《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检验方法》。

第5条由管理经营和设计单位执行,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检查。

②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第1条适用于一切人工或天然游泳场所。

第2条标准值水质卫生标准

第3条有关规定

A.新建泳场须结合城市远景规划,远离烟尘、有毒气工业区,不干扰居民。

B.泳池须有净水及消毒设备。

C.池底光洁不渗水,浅色,池外走道不滑,易冲刷,有排污沟入下水道。

D.室内泳池采光系数不低于1/4,照度大于等于80LX。

E.分设更衣室、淋浴室(1莲蓬头/30—40人),消毒浸脚池(长2米,深0.2米),厕所:男每60人一蹲位和二小便池,女每40人一蹲位。

F.池水中加CuSq40.25——0.5mg/L。童池不得与泳池连通,不时加入含余氯0.3—0。5M8儿新水。

G.水面面积:成大于等于4平方米,儿童大于等于3平方米,每场人员容纳:2.5平方米/人。

H.体检:肝炎、心脏病、皮癣及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眼、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性病、酗酒者严禁入内。

I.①禁止出租泳衣裤和穿着浅色、透明泳衣裤。

②体育场地灯光管理(略)。

③体育场地交通管理(略)。

四、附录: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体育场馆概况

1、体育场馆的建设

①场馆数量多,功能全,有与公园一体化发展趋势。无论大、中、小城市还是新老城市,无论大、中小学,还是社区、街道,均有馆场设施,且均有程度不同的卫生、保健、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与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结合,寓体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称为“体育场馆建设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命指功能多元化)。

②以中小型为主,社区为主,方便群众为主。格局合理,每城有一、二座大型馆,其它更多的则分散在社区(学校在社区上课),数量大、功能全、人数多,俱乐部挂靠在场馆。为了提高利用率和多用途,多数设施移动看台(训练与比赛协调)或升降式挂幕(分隔空间)。

③注重建筑风格,高科技化和文化色彩。

如意大利——古战船型(中世纪“海盗”精神)。

德国—新型顶篷材料,可代替电源采光。

意大利——用纤维白板代替水泥顶盖(轻、诤)。

淘汰塑胶跑道〔老化、异味),改用新型合成材料。

2、体育场馆的投资。

①首都公共场馆以政府投资为主,中央政府总体规划,地方政策分级投资(为辅),而各大区、州、市则正好相反。它主要用于比赛和训练。镇一级由它与上一级共同投资,国奥会负责设施标准。

②私有场馆由社区,私人投资,政府负责规划及资助或补偿(西班牙:20%,德、意,土地优惠或无偿使用)。规模一般较小,只解决俱乐部、社区锻炼而不作比赛用。

③公私并举。

3、体育场馆的管理

①原则:谁投资、谁管理。

②方式:

A.产权与经营权合一(市政府管,类似我国事业型,也有大锅饭现象)。

B.产权与经营权分离(产权由市政局管,经营权由市政局以契约形式(4—10年)委托给管理公司或社团管理。效益好,多用,上门票收入的5—10%。对维修、开放时间、价格规定较细,如西班牙要求每天14小时,上午9时前面向社区,9—13时为学校使用,13—17时面向社区,17时后为运动员训练用(免费),其它均收费。

4、体育场馆的经营

①经营者负责维修及管理。

②训练、比赛单位以契约方式租赁场地(以小时为计费单位),不养运动队。

③俱乐部演变成企业,把体育场馆变成以比赛为基础的买卖的场所,兼做广告、电视转播,收入提成。

④附属设施搞成快餐、咖啡、小买部。收场地费,商业文艺演出收入为比赛收入的4—5倍。

⑤职工那是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管理班子精干。

5、经验

①强调体育是公益事业,不单纯赢利(即使是足球,仅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两家略有盈利),一般靠政府优惠。

②政府对场馆总体规划、布局、技术标准调控。

③产权、经营权、使用权分离,责、权、利和义务关系确。

④以体为本,利用有形资产开发无形资源,在市场、广告、赞助体育专利产品上做文章。中型小场馆以建立各种俱乐部主。

⑤加强法制建设。人员不多却井井有条,关键是制度和法规。

(摘自《体育工作情况》1996年615期)一九九六年六月

参考文献

1、张汝东:体育设施建设指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2、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体育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4.

3、李恭慰:体育建筑照明设计手册,原子能出版社.1993.3.

4、体育管理学,武汉体育学院,1984.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群体

(1)大学生群体

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差异,锻炼与健身意识还不是很成熟,对于某些问题的和社会现象较为客观、全面。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都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社会阅历缺乏,在某种情况下带有消极的色彩面对对于社会的认知批判性和辩证性。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对违反管理制度的某些行为,大多数学生持认可态度,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教和严格管束。因此,当别人冒犯了他们的独立性时,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不管别人是否有理都不愿意接受,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有些“蛮不讲理”,“目中无人”,拒不接受管理人员的管束。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与他们原来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在进入大学后对体育的认识提高,积极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方式,因人而异,尽量做到“全面照顾”。

(2)教职员工群体

高校教职工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更需要锻炼来得到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与健身的体育意识,活动内容多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健身走和徒手操等。目前进入体育场馆参加球类项目运动的大部分青年人、中老年的偏少。因此,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要做好体育健身意义的宣传,提高服务意识,尊重和爱护全体教职员工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使他们体验到锻炼健身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从而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运动锻炼、健身的队伍中来。

(3)社区人员群体

由于高校的办学方向逐步趋于开放性,同时,大学生需要走进社会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周边社区人员群体更需要环境幽雅、条件较好的健身娱乐场所。所以,普通高校与周边社区应建立友好关系,高校体育场馆公休日、节假日可向周边社区人员群体开放,达到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共赢的新型关系。

2.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

(1)体育教师兼职的管理人员

体育场馆的运营大多数是有偿服务,体育教师以教学为主,兼职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但大多是季节性的场馆开放创收工作。因此,从时间、经历、管理质量方面多少还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这种现象从工作角度看,易造成教师分心教学。从管理角度看,易影响管理质量。

(2)专业技术人员

体育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有体育专业的相关学历,有体育场馆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可以胜任场馆工作,但他们缺少大型比赛的接待经验,没有定期学习机会,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要有计划的进行学习,补充不足,否则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3)全民技术工人

全民技术工人是普通高校体育场馆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他们是体育场馆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每个人都具有相应的职业技术,工作态度认真,热情服务,但先进体育设备、应用能力方面,需要定期组织学习。

(4)临时招收农民工

临时招收的农民工,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能吃苦耐劳,他们主要承担体育场馆的卫生等繁重工作,对他们的采用咋一定程度上要适当、合理,一旦采用,要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培养他们遵守馆纪、校纪的良好作风,如不注意很容易使其养成好逸恶劳的作风。

高校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所以说“体”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方面.体育场馆是体育教学、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的实验基地,所以,高校体育工作者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只有体育场馆的“软件”工作做好了,才能为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群体提高优质的服务,才能真正地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功能。

二、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目标

高校体育场馆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机制,有效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尽可能使其成为校内师生体育活动中心和社区体育活动中心,从而推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蓬勃发展。

1.校内教学训练与社会服务相兼顾

高校体育场馆不仅应该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等,也应兼顾服务社会。由于这些场馆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投资,动用的是公共财政,理应面向社会开放,况且服务社会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所以如何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活动安排,在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及活动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使体育场馆得以充分利用,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达到校内教学训练与社会服务的平衡。

2.社会公共利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使两者和谐统一,既遵循市场经济的利益补偿机制,又体现服务社会的公益特征,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途径,这是高校体育场馆科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关于“公共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的原则性意见。

3.成本控制与完善支持服务的平衡

在开放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整体预算机制,遵循“整体控制、分类运作、全面均衡”的原则,做到成本控制与完善支持服务的平衡。在场馆建设与维护方面,应在成本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尽力提高支持服务质量,如在场馆分类维护管理方面,不能出现因为部分场馆经济效益差而疏于维护、经济效益好的部分场馆装备设施过于奢华等现象,要实现学校室内与室外、小球类与大球类等各类体育场所之间的均衡;在收费方面,面向不同群体可采取无偿、有偿或两者结合的分类收费模式,但要遵循平等原则,在不同群体之间实现服务质量的均衡,不能怠干服务那些无偿或低费用使用的校内师生、小孩或老人等群体,而面向高消费群体或权势人员过于迁就。

三、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

1.明确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需要有明确的管理模式,以满足体育消费群体的精神追求。在新时期,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学校的体育氛围、学生的积极性来制定明确清晰地管理模式。可以是以旧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为依托,不断完善实施新的管理体制;也可以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群体需求条件下,灵活的采取管理模式;也可以采取承包制的管理模式,是承包者在经营中有明确的经济责任,这样会使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加强经营管理,在管理方面由于承包者与学校签订了契约合同,避免了管理经营过程中的行政干预,使经营管理更具有自主性。

2.加强管理经营者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场馆经营管理者面对要求越来越高的不同群体,首先,完善组织结构,合理人员配备。其次,可以通过月月培训、函授学习、季季考核、年年评比等方式不断来提高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素质素养,另外,可以与其他学校通过交流合作,探讨有效地运营方式,取长补短,争取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扩大开放快空间。

3.规范管理制度

规范的制度是发展的前提和基本保证。首先,高校场馆管理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的特点,制定其符合各个项目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综合制定整体的管理制度。以改变管理权限不清,笼统无章法的管理制度。其次,在对外开放或承办学校某些院系的活动时,不能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学校运动队的正常训练,在这点上一要明确规定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另外,凡是场馆内有体育教学任务时,坚决不允许讲“关系”,以“老师的权限”与学生一起“训练”,以免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锻炼。

4.场馆开放多元化

高校体育场馆如果仅仅是用于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活动,都不符合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利益的经济规律。因此,有必要开发场馆的新用途,使场馆开放方式多元化,提高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挖掘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这都必须保证在不影响体育教学、训练的正常秩序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比如可以在场内搭建临时舞台,举行晚会、舞会,也可将新生报到地点安排在体育馆内,还可进行毕业典礼和大型招聘会能活动。另外还可有偿利用本校的体育教师,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较高的体育锻炼指导等;体育教师也可以在假期开设像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等培训班。这样多元的开放方式和服务形式,发挥高校专业人才多、学科面广的优势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兴趣和消费欲望,避免服务项目的单一化。

四、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体育场馆资源是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全面健身活动中充分发挥着作用,高校体育场馆不但要满足于高校自身的需要,还要相应地对企业事业单位、社区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任务等有一定的承担。

1.物业管理方式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无业管理,不仅可以改善高校体育场馆的整体环境质量,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延长,实现体育场馆的保值增值。物业管理是一种观念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方式,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优质的服务、精心的维修养护,对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备设施、等实行全方位统一的管理。在另一个角度来说物业管理与体育部门相配合的管理模式比较适合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而产生的。两者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协调工作,由物业管理体系对高校体育场馆的设施设备维护、场馆服务、环境维护等实行系统管理,依法行使物业管理职责,制定场馆管理条例,制定可量化的岗位职责。体育部门负责承接校外大型比赛,并设置专门财务管理人员,按劳取酬服务承诺,从而更合理地发挥职能部门的效力,最终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营平台,合理运用学校场馆资源。

2经营的产业化、市场化

高校体育场馆的市场潜力很大,内部有源源不断的生源,外部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应加速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国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两大目标是体育的社会化与产业化。要加速培育、发展和规范各类体育市场、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和体育服务的商品化与市场化,在大学生和教职工中大力开展各种体育消费教育,积极引导和鼓励他们及周围社区居民个人进行体育消费,改变体育消费福利化的状况,提高体育商业化的程度,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统一规划并投资建设一些基本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择优举办一些具有示范性的重大体育竞赛活动,而将具有的娱乐性、体闲性、健身性特证的体育生产、经营和消费活动推向市场,实现部分的企业化、民营化、社会化与市场化。调整和规范学校与体育场馆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彻底改革高校与体育场馆运行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政事分开,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体育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大学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制度,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真正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3.场馆安排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化重要的标志,场馆安排信息化是场馆加强现代化管理,走合理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有效手段,加强场馆安排信息化,促进场馆内涵发展和全面建设的根本保证。为实现计划内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场馆的同步发展,对场馆使用计划的安排进行合理分割,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对体育场馆分时段安排,提高管理水平,这是管理工作能否建立有偿开放场馆机制的关键。信息化管理手段包括计划项管理和收费盈利项管理,制定合理收费标准,软件应用管理,资金管理等,实施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其开放时间的合理化,充分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让社会上更多体育消费者能够了解场馆对外开放的时间、要求、教学内容、消费价格。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在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真正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加体育场馆的创收,开展增收节支,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4.品牌战略

由于体育场馆建设需要耗费巨大资金,且有较长的收益期,在使用的过程中损耗较大,某种程度上折旧过快,走现代企业经营之路是高校大型体育场馆要想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制定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发展经营为前提,制定先进的经营理念要以为锻炼者着想的角度;其次,内部要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服务体系。从我国产业划分层次来看,体育属于第三产业,那么就决定了场馆运营的服务性,优质的服务能够激起消费者的二次消费欲望,固定消费者;最后,增加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宣传,提高大众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加大众的消费欲望。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居民的经济水平不能满足他们每天去商业性、较高档次的体育场馆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商业化的健身俱乐部都是单项健身器材和个人锻炼项目为主,满足不了居民想进行集体性娱乐健身活动的目的。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也存在许多的困难,主要为场馆的安全管理、器材损耗、经营模式等方面。

1.1高校体育场馆设计观念落后

高校体育场馆的规模数量、服务质量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其对外开放度,与室外体育场所相比,室内场馆在投入资金、健身设施质量及服务水平要好很多。采用经济学概念来分析,就是高校体育场馆的自身条件决定了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比如设备的质量、照明、健身项目种类等;从居民的消费心理来看,高标准的室内场馆更具有吸引力,所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设施的质量影响着其对外开放。目前,高校体育场馆主要作用是承担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及培养专业体育竞技人才,故大部分的场馆规划设计只满足了体育教学的目的,无法给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健身需求。高校体育场馆一般具有设计不合理、灵活度小及健身项目单一的特点,且一部分的体育场馆还存在功能结构、位置选址不当的问题,导致其服务时间不长就被拆除,无法满足居民娱乐健身的需求。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场所都是以传统的乒乓球、游泳、田径场等竞技项目为主旨进行规划设计,缺少配套的休闲健身、娱乐锻炼的设施,导致体育场馆健身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居民的消费要求。

1.2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不当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经济收入。但高校体育场所的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网络营销手段的重要程度,宣传推广能力不足。没有使用微博、电子产品、视屏广告等方式对体育场馆进行宣传,导致多数健身爱好者不能及时的了解高校体育场所是否对外开放、开放的时间段及收费项目、运动项目等,流失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很大程度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效果。

1.3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安全问题

相对于公共体育场所而言,高校处于比较封闭的场所,在体育场所对外开放之后,大量的社会人员会出入学校进行健身锻炼,给学校的财产及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造成隐患。尤其近些年来,高校和政府部门对高校伤人案件高度重视,体育场所对外开放时,无法对进出人员进行全面性的监管,很难维持高校对外开放期间绝对性的安全。另外,体育场馆的设施大幅度的使用会导致器材老化损坏的速度加快,高校要付出更多的维修费用;居民在进入高校体育场馆健身的会与学生体育课程产生冲突,甚至会引起矛盾,会侵害到学生的基本权利。

1.4高校体育场所开放时间冲突

高校体育场所对外开放时间很容易与大学生体育教学课程产生冲突,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进度,这是阻碍高校体育场所对外开放的最大问题。高校管理者应该对学生教学与居民健身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和锻炼的前提下,合理的对外开放健身资源,这是实行体育场所开放的重要前提。居民的健身思想和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发生冲突,如果全天候的开放会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放弃对外开放会无法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及减少高校收入,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开放时间段,利用学生和教师的空余时间进行对外开放,解决两者在时间上产生的冲突。今年五月份,有记者对全国超过百所高校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调查显示,学生举得学校体育场馆能充分满足学生课程需求的仅有19%,超过90%的学生说明自己大学的体育场馆实行了对外开放,其中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影响到本校体育教学计划。在体育场馆开放中冲突最严重应该是羽毛球馆、篮球馆和游泳场等室内场馆,70%的学生指出这些场馆资源满足不了自身的健身需求。55%学生表示,如果学校体育场馆被外来人员租用或者人数过多的情况下,会放弃进行体育锻炼。

1.5体育场馆管理制度不全

高校体育场馆往往需要一个高效管理制度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高校的体育场所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进行对外开放资源的过程中,管理者一般只列出了对外开放的时间段、健身项目的收费标准等,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我国高校体育场所一般都是采用学校管理、单位协作管理、体育部门统一管理、个人责任管理等;经营模式一般都是集体承包、个人承包、企业合作及租凭经营。一般的高校管理都会使用经营承包制度,实施租凭和有关部门的共同管理。但在进行体育场所制度的管理时,高校会选择自主定制一套管理方案,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失去了政府和相关法律的保护,使制度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在场馆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修方面,缺少专业性的人员进行管理导致了高校体育场所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了高校体育场所管理运营模式的落后,促使对外开放项目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状态。目前,我国还缺乏体育场馆的专业人才,高校体育场所管理者多为本校的教师、行政人员等,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进行体育场馆的管理工作,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管理质量,无法对体育场所进行有效的管理。

1.6高校体育场所收费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在提供给大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功能,在进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规格的场馆、体育设施的质量和项目选择不同的定价。比如露天的体育场馆可以免费对外开放,对资金投入量大、有较多项目的体育场所进行有偿开放(游泳池、健身基地、羽毛球馆等)。对学生和教师的收费标准要降低,对外来的消费者采用商业化的收费标准。

1.7高校体育场馆经济负担重

高校体育场馆在进行对外开放后,水电费依旧按照商业标准进行缴纳,不会因为学校进行公益性的活动给予折扣,导致高校要支付大量的资金维持场馆的运行。场馆还需要支付大笔的服务管理费、治安费及维修费等,这些会给高校开放工作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学校陷入困难的处境。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维护方面的资金还处于缺乏的阶段,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和学校出资建设,在场馆维护工作投资的资金过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阶段。导致了高校体育场所在进行对外开放工作时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2.高校体育馆对外开放的政策

2.1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高校体育场所对外开放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高校管理者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制定相关的体育场馆管理制度。对体育场所的设施进行有效的规划及管理,采用专业的素质型人才进行对外开放管理工作。要制定对外开放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整个项目走向规范合理化(《居民进出校园的管理守则》、《场馆对外开放的策略》、《场馆项目收费标准》等)。为了确保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秩序,学校应该设置相关的指示牌,对场馆的开放项目、时间地点、收费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进行对外公布。

2.2加强对高校体育场所的宣传力度

高校体育场所要加大对外的宣传力度,要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可以使用广告牌、宣传手册进行推广传播,也可以使用学校的官方网站、校园网络平台、微博等现代化网络宣传方式对体育场所进行宣传,加强高校体育场所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场地的愉悦、建立一个健身人员数据库,通过他们健身喜好对其提供相对性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与媒体报社进行协商,将体育场所开放的时间及收费标准等向大众进行传播,加大高校体育场馆的知名度,推动其对外开放度。

2.3选择合理的收费标准

高校体育场所的收费标准要严格按照当地的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定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在本校大学生进行收费时,要实行最优惠的收费政策,满足大学生健身锻炼的需求;在教职工租用场馆时,采用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接待外来人员进行健身活动时,可以根据商业化的标准来进行收费。同时,高校体育场馆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

2.4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在进行对外开放项目时,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拥有较高的预见性,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预防处理,减小场馆开放过程中的风险性。要加强对场馆管理人员和健身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责任和义务的宣传工作,制定出一套相关的体育保险制度,通过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将高校体育场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转移。

2.5建设现代化的体育场馆

在进行高校体育场所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现代化的因素,合理的使用自身的特色来吸引居民进行健身消费。增加场馆内的娱乐项目,提高消费者的娱乐体验,对相关的服务内容进行完善(改善场所卫生间设施、增加食品服务内容等)。同时要加强体育场馆的环保理念,在体育场馆进行选址时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的影响。要选择建立一个多功能设施完善的体育场馆,避免出现单一重复性的设计。

3.结论

高校体育场所对外开放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必须要保证其不会影响到大学生体育教学课程,要优先满足体育教学目的。要处理好高校体育场馆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进其的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严格规范场馆对外工作,加大高校体育场所的利用率看,推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展开。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为我国高校体育场所对外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不仅满足了居民对锻炼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使高校从中获取大量的经济收入。

作者:李国辉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苏辉,王渤.高校素质拓展训练现状的实证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2]孟凡会,张伟东.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7).

[3]王德喜,杨磊,张凤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困惑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35(10):82-84.

体育场馆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体育中心项目概况

县体育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47.22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建筑面积为21326平方米,设计坐席数为1.5万座;体育馆及训练馆建筑面积为13564平方米,设计坐席数为3720座;游泳馆建筑面积为8546平方米,设计坐席数为1200座;体校综合楼建筑面积为5861平方米。

项目经公开招标确定北京城建二建公司为承建单位。该公司于今年6月底进场,为了迎接第十四届省运会部分赛事在我县承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建设体育馆及训练馆,计划于明年5月31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场、游泳馆、体校综合楼也将陆续开建。所有工程项目将在2015年2月17日前全面建成。

二、体育中心项目进展情况

截止9月中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施工方面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一是体育馆一段、三段、四段、七段框架柱钢筋、模板及砼浇筑已完成,二段、五段、六段、八段承台及基础梁钢筋绑扎、垫层砼浇筑施工已完成90%以上;二是训练馆十二、十三段房心土正将准备回填。

2、体育馆及训练馆桩基低应变检测除未开挖的13根桩外都已检测完毕。

3、项目范围内高压线迁移方案已完成,目前正在迁移电话线及闭路线。

4、体育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一。

5、体育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大门已安装完毕,现场道路正在施工中。

6、累计完成坟墓搬迁约145穴;完成总投资约3091万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在我县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县游泳馆纳入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协主席为牵头领导,成员单位由县国资公司、县体育局、县财政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发改委、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和县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八家单位组成,负责组织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或问题,确保了项目按计划有序组织实施。

2、完善机制,建立信息上报制度

一是每月5日前将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及下月工作计划及时上报贡江新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二是每日上午八点半坟墓搬迁工作小组将坟墓的搬迁情况进行汇总,并上报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三是每日下午四点半前向贡江新区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建设项目范围内房屋征收的进展情况。

3、明确责任,强化项目建设力度

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围绕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凡涉及多个部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由项目牵头领导组织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项目牵头领导经常督促检查项目责任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4、提升意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自施工队伍进场后,我县抽调了专门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常驻工地协调施工方与业主及其他部门关系,确保了工程按计划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在召开,我县需承办部分项目比赛,市政府下文明确2014年5月30日前体育中心的体育馆及训练馆必须投入使用,时间紧、任务重。

二是项目范围内房屋拆迁涉及的户数多,由于安置地建设进度缓慢,农户对房屋拆迁后过渡时期的生活安排有思想顾虑,导致拆迁工作阻力大。

三是项目范围内的舒氏祖山坟墓多,历史悠久,给清点、搬迁带来较大难度。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科学调度,加快进度。严格落实体育馆及训练馆施工月计划,每天督促施工队伍加快施工进度,务必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工期内工作,在讲科学的前提下,保证两个场馆建设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