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4.社科 自科图书阅览区架位调整工作。初步方案是对部分零借阅率图书下架到密集书库,实行闭架借阅。 5.完成2018级新生证件注册工作。(已完成2018级乡村医生注册工作)还有,借此机会,说一下图书超期问题,现采用超期停借方法。具体:前3天为免罚期。每册…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勤工助学学生工招聘工作。还需招聘10人。

3.继续完成密集书库过刊下架打包工作。

4.社科 自科图书阅览区架位调整工作。初步方案是对部分零借阅率图书下架到密集书库,实行闭架借阅。

5.完成2018级新生证件注册工作。(已完成2018级乡村医生注册工作)还有,借此机会,说一下图书超期问题,现采用超期停借方法。具体:前3天为免罚期。每册图书每超一天停借0.3天。

6.2018年上半年期刊下架整理工作。定期更换咖啡吧、电子阅览室、漂流处期刊。

7.日常查架工作。

8.日常巡视报修工作。希望引进占座管理系统完善对占座行为管理。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美学;用户体验

图书馆起源于文化,致力于文化。现代图书馆就像一部立体、富有魅力的无声教科书,它以开放、潜移默化的方式对来访读者进行审美的熏陶和塑造,将知识文化内化于人的所思所想,促进人类继承和发展知识。作为公共建筑,空间规划利用对图书馆是否能够充分发扬文化特质、表现艺术审美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图书馆空间规划的艺术意境与文化品位,能够更好地将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展现出来,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的职能。

一、图书馆空间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诸多探讨空间先进理念的推动,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被重新发现,国内图书馆界针对空间这一主题的探索也日益深入。颇受关注的图书馆空间研究涉及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IC空间)、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Commons,LC空间)、第三空间(TheThirdPlace)以及公共空间(PublicSpace),研究的主题方向扩展到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阅览空间、共享空间、空间布局等。从空间理论的研究层面来看,图书馆界对空间主题的探究从最初的建筑空间、空间布局等物理空间,发展、延伸至对图书馆价值理念层面上公共空间和第三空间等的研究。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美学理论为指导,旨在从艺术审美及用户体验的角度把握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表现,探讨设计美学视域下的空间规划办法。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美学的关系

(一)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美学要素

现代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是集馆舍环境建设、知识信息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用户需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是通过风格定位、功能划分、空间布局、动态流向、光照设计、色彩装饰、材料运用等环境艺术手法,创造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起到积极作用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者基于使用功能和设计美学的要求,综合考虑绿色生态、陈设艺术、空间色彩、声环境、空间采光、通用设计、家具形式、视听环境和通风系统等,将图书馆总体空间艺术和建筑之美深度融合,利用局部空间的特定环境,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年龄、性格、职业读者的多元化的艺术场所。设计优良的图书馆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雕琢,使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丰富为美学展示和价值引导,将美的内涵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图书馆在知识收集与资源保存的基础上,其空间功能也融合了立体的美学拼贴,在无形中创造着一种综合效果。

(二)图书馆空间规划引入设计美学的必要性

文化育人与文化传承是图书馆区别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特征。现代图书馆不仅要呈现出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纵深,更应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思想碰撞、创新知识的集合地。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通过美学引导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转变读者对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获得吸引读者到图书馆的持续动力,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借助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实现对受教育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健全、完善的品格,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和价值导向的树立。因此,设计者应当综合考虑图书馆自身、读者、美学、使用体验等多种因素,打造功能设计、审美情趣和使用体验都让人满意的图书馆空间。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凸显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而且应该充分实现图书馆空间审美的文化传播功能。

三、燕山大学新图书馆空间规划中利用设计美学的实践

燕山大学新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通过理性的空间组织和造型手法表达了简洁有力的现代感。主体建筑由若干个类似盒子的形体组成,设计概念取自古代线装书,建筑外观体现了中国线装书书函的雅致结构,自然地围合出内庭院──内含中国传统书院中的园林精神理念。竖向排列的玻璃幕墙与石墙形似书架,规则地排列着,体现出韵律感,象征理工院校的严谨学风。外观界面的透明玻璃使读者在室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室内的空间开阔、自由、流畅,也为读者与行人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性,流动性的空间设计将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和接纳性充分地展现出来。

(一)以燕大文库表现文化传承

大学文库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藏阅空间,建立大学文库是高校图书馆对学校智力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收藏、保存、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中国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大学文库,有研究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文库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校文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则处于实体文库与虚拟平台共建阶段,也有少数一流高校的文库已经达到根深叶茂、资源与服务日臻完善的阶段。燕山大学图书馆于新馆规划设计燕大文库,在收集燕山大学名师、学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学名师与优秀校友的学术著作、教案、讲义、笔记、手稿、手绘图纸等进行收集、陈展。名师是有着深刻思想、业界公认的专家、学者,是能够感染学生的教师,他们一生中产生的大量著作、手稿,使用过的教学教案,批注过的学生论文等文献资料,能从不同侧面彰显学校的教育科研、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与成就。燕大文库秉承“弘扬学术精神,传承燕大文化”的设计理念,承担了燕山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除收藏和展示区外,燕大文库还设立了接待区和阅读区。设计师将文库功能与建筑美学相结合,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元素,延展文库藏、展的功能至交流和阅读,通过室内设计实现文库收藏与展示、阅览与交流的功能,吸引读者驻足与利用。

(二)以主题书斋展现人文情怀

现代图书馆的设计理念之一是把图书馆作为多种目的使用者长时间停留的空间,图书馆正走向高度的空间复合化。长时间处于开敞的大环境容易让读者产生疲劳感,设计者应根据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打破单一的藏阅空间界限,将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演变为容纳学习、科研、交往等多样化、多功能需求的复合型学习场所。新馆于开敞的传统阅读区域以书斋的方式规划设置了6个特色主题阅读厅,借助建筑结构,打破单调、机械的开敞式阅读环境,根据所处区域藏书的内容定位书斋的设计风格和主题意向,例如,社会科学藏书区设计了红色文化与馆史典藏两个文学主题;自然科学藏书区展示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科普类主题;样本藏书区规划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史学主题。6个主题阅读厅的装修设计及家具选购与所在大区的室内设计风格相互呼应,形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体系,既可以单独使用,成为开敞阅读环境中的点缀元素,又可以巧妙地成为共享空间中的衔接空间,将公共开敞的藏阅区域通过设计美学合理地配置,构成良好的空间序列体系。同时,利用角落空间和边缘空间围合出的半透明环境,可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研究和交往互动需求,实现领域感和独立空间体验。通透的玻璃隔断使读者在书斋之外就能够感受到内部的阅览氛围,书斋内的包容、自由、流畅也为读者创造了联系交流的可能。书斋的设计不仅使图书馆的公共性与阅览空间的开放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增加了过渡空间的阅读氛围,凸显了空间的艺术审美与人文情怀,是充分发挥设计美学指导意义与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的实践之一。

(三)以创意梦工厂实现多样化文化服务

图书馆空间的多样性表现在兼具个人与协作、开放与封闭、安静与嘈杂等多种属性,随着读者学习行为、阅读习惯和研究目标的改变,更多的研讨、交流、协作、创新、展示空间横空出世。保持公众兴趣是现代图书馆设计的目的之一,趣味性的空间体验让阅览环境不再乏味单调,通过空间的层次性打破实体边界,同时延伸心理空间。图书馆的开放交流场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新馆利用大厅上空的连廊开放讨论区域设计沙龙性质的创意梦工厂,借鉴奥地利设计公司BeneGmbH的BOX概念,以盒子为基础模块,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灵活地组合为桌子、长凳、案台、阶梯等,轻松改造家具结构和空间形态,为团队工作和沙龙文化注入新维度,激发团队活力和创造力。创意梦工厂创造的自由、灵动的空间特质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催化了服务创新与空间融合的化学反应。燕山大学是理工科类高校,燕山大学图书馆在努力营造科学、严谨的学术氛围的同时,竭力为广大师生提升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文化支撑。新馆通过布置开放的交流空间,努力为读者营造集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创新体验、社交体验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为图书馆多样的文化服务提供更多可能。

四、设计美学视域下图书馆空间规划利用的思考

(一)融合时代文明特质,展现文化育人内涵

图书馆建筑是典型的文化建筑,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刻写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明轨迹的重任。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与文化背景良好地融合,将当下时代的文化底蕴充分地体现出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群体主要为高校的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结合本校历史底蕴,立足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区级、市级或省级的公共图书馆则应当结合当地的文脉,有效地挖掘地域文化,将图书馆与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习俗与空间艺术设计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一步入图书馆就能感受到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善用科学规划理念,提升空间美育价值

良好的空间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化的探索与交流,现代图书馆的空间规划设计应放眼于图书馆整体环境构架,合理地布设多样化的功能分区,设计流畅的交通动线,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和装饰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室内导向系统,同时对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研究,充分权衡暂时与永久、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期之间的利弊关系以及计划与实施的差别控制等问题,最大限度、最为合理地利用图书馆人文及现有的景观资源,创造出集生态美学、环境效益于一身,适合读者学习行为和满足读者精神需求的环境。

(三)发挥设计美学优势,提升文化服务质量

艺术性是图书馆空间规划的灵魂。环境艺术是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和对话艺术。设计师应以审美的视角规划图书馆空间,提升空间的意境与品位,根据馆舍建筑风格及文化定位,将环境艺术设计应用于图书馆内部大环境中,使空间的环境氛围协调统一,通过满足读者深层次的心理追求,达成读者追求美和感受美的强烈愿望。总之,设计师应将图书馆建筑之美与艺术之美高度融合,努力让每一个室内区域的设计都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开放化、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魅力,从而打造出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

五、结语与启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在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多数图书馆开始意识到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且针对空间规划带来的环境美化、服务延伸和管理探索等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活动。目前,国内图书馆的空间环境构建已经呈现出艺术氛围营造与理性空间构建相结合的趋势,功能空间设置也从为单纯阅览、单纯体验、单纯艺术表现而设置的直接单义空间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发展。但是大部分图书馆的规划设计仍以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和业务服务为主,较少丰富空间内涵,更不用说融入空间美感。加上受经费投入、服务主旨、治馆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图书馆在全方位考虑和融入用户价值感官、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有所不足,设计中仍然存在不能与功能充分融合,无法与区域、校园和图书馆文化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将设计美学融入图书馆空间规划,将美学和文化要素场景化,通过空间功能的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元素的高度融合提升图书馆服务动能,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学术文化公共空间,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著,廖薇.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空间演化及再造的驱动机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2):22-28,41.

[2]B-architecten.合成美学布鲁塞尔Muntpunt图书馆[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3):112-117.

[3]程妹芳.基于LC服务的图书馆空间整合与重组──以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4,36(12):68-70.

[4]彭悦莹.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当代旅游,2019(2):235.

[5]兰小媛,潘卫,郭晶,等.大学图书馆文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9):70-74.

[6]胡惠琴.日本图书馆设计的时代性[J].建筑学报,2003(9):66-69.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战略规划 战略目标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图书馆界开始将战略规划引入图书馆,并进行初步研究,到了70年代,各大学图书馆普遍积极开展战略研究与长期规划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财政支持紧缩、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以及图书馆自身管理与转型等多方面的挑战,大学图书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战略规划的指导。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是面向未来确定大学图书馆的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是大学图书馆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图书馆管理规范化与现代化的标志。与国外相比,我国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借鉴与学习国外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经验,是提高我国大学图书馆制定与实施战略规划能力的捷径。

我们选取“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的2015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50名大学的图书馆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从规划文本的形态特征与内容特征两个维度多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些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特色。

2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形态特征

2.1关于拥有情况的调查

笔者通过逐一访问50所大学图书馆的主页,调查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拥有度、链接目录层次、在网站中隶属的板块及其文本表现形式,了解与战略规划相关的内容。其中,文本拥有度是指在图书馆主页能否检索到战略规划文本;链接目录层次是指战略规划在图书馆网站中的深度,规划文本往往不会直接呈现在网站主页面上,而是依据图书馆的设计理念被放置于不同的深度与板块,链接层次可以反映大学图书馆对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隶属板块是指战略规划相关类目的上级目录名称;文本表现形式是指战略规划文本呈现给用户的形式,包括网页全文浏览、提供PDF格式文本下载、浏览且能下载等。调查结果见表1。

(1)关于文本拥有情况。

由表1可知,有2个图书馆因网站的英文网页暂不完善而无法调查,在其余48所大学图书馆中,有34所图书馆(70.83%)都在网站上提供了与战略规划相关的文本,且大多向用户免费开放(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图书馆战略规划页面无法打开,伦敦大学学院战略规划中具体的实施计划仅限馆员访问);

(2)关于链接目录层次。

笔者l现战略规划在图书馆网站中往往被设置为2级(16所)或3级(16所)目录,有1所处于4级目录,还有一所图书馆的规划文本是利用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直接下载获取的,没有在各级板块中找到相关类目;

(3)关于隶属板块。

除耶鲁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一级目录为“使命”外,其余均为“关于”,二级目录则较为分散,涉及“使命”“管理”“行政”“出版物”“组织”等多个栏目,说明各图书馆对战略规划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并不十分一致;

(4)关于文本表现形式。

多数图书馆(24所,72.73%)提供PDF版本供用户下载阅读,7所图书馆既提供PDF版本以供下载,也允许用户直接在网页浏览全文。有的图书馆在网页上比在PDF版本中提供了更多关于战略规划的信息,如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图书馆、墨尔本大学图书馆。此外,马里兰大学大学城分校的规划文本以刊物的形式呈现,供用户在线播放阅读,具体情况如图工所示。

2.2关于制定情况的调查

剔除2015年前失效的战略规划,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于2010年,且未注明适用年限,作剔除处理,最终剩余29个规划样本(见表2)。我们从规划名称、制定主体和规划时长3方面调查了这29个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情况。从规划名称来看,一般由“战略规划”字样与规划实施年份两部分组成,一些名称中含有战略规划所起到的目的与作用,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筹款”、曼彻斯特大学图书馆的“领导、挑战与连接计划”,此外,有的图书馆还使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或概括总结、或表达希望、或阐明重点,如“传递成功”“传递一流的用户体验”“支持研究、教学、服务计划”等等。

从制定主体来看,绝大多数为图书馆主导并自行编制。虽然近五成的战略规划中并未注明制定主体,但可从图书馆网站或规划文本中了解到,战略规划往往是由多方力量、经由多次调查与咨询制定而成,体现出参与力量多样化的特征。如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图书馆组织高层对话,使学生、教职工和行政人员参与分析调研数据,以确定图书馆战略重点与方向,并对规划草案寻求反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也指出战略规划是在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调研中形成的。由表2可知,在标明制定主体的图书馆中,图书馆领导小组和专门的战略规划组是战略规划的主要负责者。其中,图书馆领导小组由馆长、各部门主任等多人组成,战略规划组作为图书馆的常设部门,负责战略规划的前期调研、制定、修改、评估等工作,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项目组就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能够有效保障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

战略规划作为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其时效性通过规划时长得以体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时长,是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发展愿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设定的特定时间段。在29个调查样本中,标明战略规划实施年度的有28个(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图书馆除外),时长从1年到10年不等,平均为4.4年。由图2还可以看出,57.14%的大学图书馆以4-5年作为战略规划适用与更新的周期。

3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内容特征分析

3.1战略规划的文本体例

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体例目前尚无固定统一的模式。柯平认为一份全面合理的战略规划,应当能够准确地表达组织的使命、愿景、战略制定过程、战略规划原则、战略目标等全部内容,并确定使命陈述、愿景展望、发展历程、环境分析、目标体系等2。项作为规划文本的构成要素;盛小平指出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框架至少应包含愿景、使命、价值观、目标体系、战略五部分。我们调查了29个样本馆的规划文本的内容,结果如图3所示,文本中涉及较多的要素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战略目标(29,100%)、使命(21.72。41%)、愿景(20,68.97%)、价值观(9,31.03%)、引言(7,24。14%)和指导原则(6,20.6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统计和论述的方便,我们对文本中含义一致而名称不一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如“使命”和“使命陈述”、“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战略方向”、“原则”与“指导原则”等。除此之外,各馆战略规划的体例也有各自特色,如,根据自身情况加入环境扫描、制定过程、制定背景、评估方式、概要、时间表、财务等要素。

3.1.1使命

使命是图书馆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它明确地揭示了图书馆存在的目的、信念及图书馆的自我定义,概括了图书馆要做什么和为谁而做。词频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代表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我们利用ROST词频统计软件和Word 2010词频统计功能对21份战略规划文本中的“使命”进行词频统计,剔除无实质意义的介词、连词、助词等词语,合并单复数、动名词等形式,结果见表3。根据我们对文本的阅读和对高频词的统计,发现样本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的“使命”主要有三:一是利用图书馆馆藏、服务、馆员、空间等资源为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学习、教学和研究支持,这是大学图书馆最基本的使命,如耶鲁大学图书馆的“通过员工、项目和服务为耶鲁和世界学术社区提供杰出的教学、学习和研究支持”;二是连接世界知识,促进知识的创造与发现,如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促进批评探究和有益于社会的知识创造”、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图书馆的“通过联结人与知识,促进知识发现和丰富人们的生活”;三是创新服务,如纽约大学图书馆的“为不同用户群发展有创意的服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的“设计可效仿的典范性信息服务”,等等。

3.1.2愿景

愿景是图书馆以使命为基础对未来发展的定位,也是对图书馆蓝图的描绘,它揭示了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是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未来目标。同样,根据我们对包含“愿景”的20份规划文本的阅读,和利用Word 2010的统计功能对“愿景”的词频的统计结果(见表4),发现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愿景”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研究型图书馆,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愿景是“我们是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图书馆,促进知识创造、探索和发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图书馆的愿景是“我们渴望成檠术研究型图书馆的领导者,能够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的需要”;二是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如伦敦帝国学院图书馆的“我们将提供一流的、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专长和空间,我们为研究者和学习者导航信息变化,以创新、主动和敏捷的方式工作”、耶鲁大学的“图书馆服务是直观的、无缝对接的,并且是由对用户研究实践和不同需求的实证理解所驱动的”。

3.1.3价值观

价值观是定位图书馆有用性的体例,它揭示了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是图书馆基于使命和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价值取向。战略规划中往往使用几个单词或几句话对图书馆的价值观加以概括陈述。例如,在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2016-2018年的战略规划中,价值观为“知识、开放、服务、合作、多样化”;伦敦大学学院图书馆则以“相互尊重、卓越服务、合作、激励、创新”作为其价值取向;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图书馆的价值观是“合作、用户中心、多样化、专业、创新、职业化”;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则将价值观定为“卓越服务;与学校和社会团体合作;馆藏管理和制度化;创新、敢于冒险;开放、包容、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通过组织获得领导力与个人成长;知识自由、追求知识”。

3.1.4指导原则

由图3可以看出,这一要素是样本馆的战略规划中较少采用的。原则是确保图书馆始终与其使命、愿景和价值保持一致而给出的宏观性定位,它揭示了图书馆开展业务工作、制定战略规划的指导方针,是图书馆必须始终遵守的准则。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在其2014-2016年的战略规划中指出,为更好地实现使命和愿景,图书馆需要一套基本的原则作为指导,这些原则是图书馆规划与行动的基石,并确定了7条指导原则;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一香槟分校图书馆将其指导原则概括为“使命中心(Mis-sion-Focused)原则、行动导向(Action-Oriented)原则、用户中心(User-Focused)原则、基于实证(Evi-dence-Based)原则、包容性(Inclusive)原则、授权原则(Empowering)、主导性原则(Leading)”。

3.2战略目标的体系内容分析

战略目标是图书馆在未来几年着重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是战略规划中最核心的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战略意图。通过阅读29份规划文本中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向”等的具体内容,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涉及的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可分为13类,即:资源建设、空间、教与学、服务、研究、员工、管理、合作、财务、技术、营销、基础设施和评估。出现次数和比例较多的是:资源建设(27,93.10%)、空间(24,82.76%)、教与学(22,75.86%)、服务(20,68.97%)、研究(20,68.97%)、员工(19,65.52%)与管N(9,31.03%),这些是规划文本中比较关注和重视的内容(见图4)。

3.2.1重视资源建设

资源是图书馆存在、发展与开展服务的根基。从调查结果来看,几乎所有的样本馆都很重视资源建设。为适应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资源建设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扩展。阅读样本馆规划文本目标体系中与“资源建设”相关的陈述,发现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实馆藏。建立跨学科的实体馆藏和不同格式的虚拟馆藏;(2)强调存取。应当支持各种移动便携设备,使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上检索并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一些图书馆还明确提出优化发现与传递系统、图书馆网站和服务平台的性能,同时,多数图书馆也支持研究资源的开放存取;(3)重视资源的数字化与长期保存。如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致力于保存印刷本,包括善本书、档案、手稿和濒危视听数字资源等,康乃尔大学图书馆则指出“提供数字内容的长期存取是学校的学术使命,加大对包括研究数据,可视化资源、学科库、电子书、流媒体等资源的保存力度”;(4)资源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与其他机构合作是多数样本馆的选择;(5)建设机构知识库,收集、保存并促进对学校研究成果的利用。如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等均建有机构知识库。

3.2.2空间职能拓展

基于网络的资源和服务正在快速扩张,但并不表明师生对物理空间的使用有所减少,而且由于用户的研究行为、教学与学习模式等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空间越来越无法满足需要,对此,各馆纷纷审视、评估现有空间环境的利用状况,或与师生共同规划图书馆空间,主要改变体现在:(1)调整物理空间,各馆根据评估结果和需求调研,增设信息共享空间、个人和团体研究室、人文科学实验室、培训室等空间,或者扩建附属建筑;(2)打造虚拟图书馆,实施基于学科的数字学术中心计划,以适应用户日益复杂的需求,促进知识发现和知识创造;(3)升级配套设施,采购与研究、学习相关的技术设备,提供灵活、舒适的基础设施,提升用户体验;(4)举办各种活动,如讲座、展览等,促使用户参与,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

3.2.3支持教学

一直以来,为教学服务就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大多数样本馆的战略规划中均强调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支持师生的教授与学习,提供教学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馆藏资源、新技术设备、空间需求等;(2)强调信息素养教育,使用户学会有效地发现、评估、组织、管理、利用和创造信息,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大学图书馆普遍采用嵌入式教学的方法,通过与教师、各个院系的主任、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等多方面的合作,创造性地将图书馆教育服务整合到大学的课程体系结构中,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技能;一些图书馆也比较重视在线学习环境的构建,不断完善线上培训,如MOOC、数字化学术中心、在线指南等。

3.2.4注重服务

大学图书馆是为大学师生的研究、教学和学习活动提供服务而存在的。大多数图书馆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确定为战略重点,重视用户需求,聚焦于:(1)研究服务,为研究服务是样本馆规划文本中提及最多的服务行为,与研究人员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为研究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设计创新服务以加强各学科研究和跨学科之间的连接;(2)数字化服务,主要体现在数字化内容和数字化工具两个层面,图书馆鼓励维基、博客、社交媒体、数据可视化工具等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并将服务与专长嵌入到系统和工具中支持教学与科研;(3)基础服务,如根据用户需求调整图书馆开放时间,完善RFID、扫描、打印等自助设备等。

3.2.5支持科学研究

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吸引更多更好的研究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这些大学的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之一。图书馆对研究的推动是多渠道与多方位的,在上述资源、空间和服务层面也有一定体现,除此之外,还表现在:(1)支持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中的思维碰撞、跨机构或跨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学术创新;(2)支持研究全过程,延伸数据管理服务,贯穿研究人员的整个研究周期;(3)支持学术出版与开放存取,与学校出版社或学术项目合作,为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成果提供多种出版形式,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提高学者研究成果的影响力;(4)设立研究项目,如牛津大学图书馆的IT基金资源发现项目、杜克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图书馆环境项目等。另外,也有一些图书馆从设施、政策、图书馆研究文化等方面进行努力,促进学术研究进步。

3.2.6强调员工发展

图书馆员工是联结图书馆资源和用户之间的桥梁,是战略执行的关键环节之一。样本馆的战略规划中涉及员工的内容可慨括为以下四点:(1)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员要熟悉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并鼓励T工采用新方法、跨部门协作,根据员工专长安排工作内容,把员工意见作为决策参考;(2)培训,图书馆鼓励员工参加培训项目,学习新技术、新工具、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促进馆员的职业发展;(3)招募,制定相应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招募多样化、具有不同专长的员工;(4)组织文化,培育积极、高效、相互尊重、充满活力的、创造性的组织文化,使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与氛围中更好地工作与成长。

3.2.7用户参与及管理

大学图书馆的用户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行政人员、图书馆员等,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与兴趣点有所不同,吸纳不同身份的人群参与战略规划的拟定、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无疑会对图书馆的良性发展起推动作用。有8所图书馆将“公众参与”写进战略规划中,主要运用在:把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情况作为评估资源与服务的标准,通过用户调研完善资源、空间和图书馆的服务,不断创造机会使用户积极参与学术信息环境的管理等。此外,一些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提到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附属馆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图书编目 图书采访 业务外包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基础建设三大支柱之一,扮演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角色。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具有全馆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的重要职能。笔者结合多年图书馆工作的实践,立足于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发现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图书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采访。

在图书馆采编工作中,图书采访是第一步,也是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1.1文献信息量及其价格剧增与经费短缺的矛盾。

图书馆藏书的质量,关键在于图书采购。有目的、有计划地采购图书,对于提高馆藏质量,满足读者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馆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以馆藏数量作为衡量标准,原因在于那时文献形式单一,并且由于地域、时间限制,读者要获取远方信息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各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都遵循“小而全”、“大而全”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兴学科的涌现,新的知识和信息剧增,同时也出现了图书资料价格飞涨的局面,使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的增长率远远小于文献信息量及其价格的增长率,导致图书馆馆藏文献“小而全”、“大而全”的理想格局被打破。

1.1.2盲目采购图书且质量无法保证,没有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

一些图书馆为了增加藏书量而大量采购图书。有的选购了大量的“特价”图书,而这些图书的内容和质量是难以保证的;有的甚至是盲目采购,盲目追求图书总量,一次订购数十万册图书而不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将图书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图书不分种类和专业全部采购。盲目采购也使得一些非主流图书流入图书馆中,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在采购过程中采购手段单一,针对性不强,没有进行合理的馆藏规划,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些都使得图书馆无法建立合理的馆藏结构。盲目采购,或者是采购“特价书”这种行为,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危害极大。因为盲目采购没有考虑学校的学科专业,而高校读者恰好对图书的专业性是最需求的。例如,有些馆为了迎接本科教学评估,达到生均册数指标而购买回来的特价书,不仅图书本身质量不佳,里面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根本无法满足读者所需。

1.1.3大量图书短时间内到馆,无法及时加工,造成资源浪费。

目前高校图书馆采取政府统一招标的采购模式,短时间内一次性地采购图书,致使图书到馆率过高,超过了图书馆采编加工的最大能力,使图书大量堆积而无法进行及时的加工处理,个别馆图书堆积量达到数万册,几乎将仓库占满,使读者无法及时借阅到自己所需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使图书流通利用率降低。

1.2业务外包问题影响分编工作质量。

图书馆分编业务外包,指图书馆和图书供应商之间,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通过网上数据传输,异地(或到馆)帮助图书馆完成图书分类、编目、加工任务的一项业务活动。时下很多高校图书馆实行了业务外包。[1]毋庸讳言,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编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其压力,其优点显而易见,但是随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由于书商对各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和服务宗旨,以及藏书原则和编目细则等缺乏深入的研究与了解,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很难达到各馆要求,加上书商编目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加工出来的数据千差万别,需要采编人员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不合格的数据进行修正,甚至是重复加工。例如:再版书的确定,细节项的著录错误,丛编项著录不规范,问题,一书多号,同书异号,异书同号,等等,这无形中加大了采编工作的工作量,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给图书到馆后的流通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1.3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人员的因素是提高采编效率的第一要素,所以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图书馆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的人员编制一般侧重于教学,图书馆编制往往较少,致使采编工作人员相对较少,而精通图书馆学的专业人才则更少。采编人员由于其专业、文化程度、知识面、工作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综合素质差别也较大。而高效率的采编工作需要高素质的采编人员。

2.解决图书馆采编工作中所出现问题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采访和编目工作是采访人员按照订单圈定所需图书,编目人员则是关起门来自己进行分编图书。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文献信息量的猛增,这种分散的、封闭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要求,如何适应文献信息加工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2.1采访工作规范化,采用多元采访模式[2]。

馆藏方向的确定和目标的规划,都应紧密结合本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定位,力求统筹兼顾,突出本校特色,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应制订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学校年度图书专项经费情况,以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各专业的学生人数为参数,制订年度图书资料购置计划,馆藏资源覆盖已有学科专业和新开办的专业,合理分配图书购置经费。图书采访部门应明确本馆文献采集方针及原则、馆藏结构及经费分配、购书复本标准、文献采方式等,在图书采集的结构控制、复本控制、书源控制、验收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馆藏书采访以其性质、任务、读者需求和原有馆藏基础为依据,从实际出发,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分工地建设藏书体系。目前高校图书馆采取政府统一招标的采购模式,短时间内一次性地采购图书,大部分图书采访人员只对书商提供的书目与自身馆藏进行,因此是一种思维定势的选书,无法克服采访工作中的诸多弊端。因此,要提高图书采访质量,就必须扩大购书渠道,实现图书采访的多元化。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采取采访主渠道、辅渠道与特色补充渠道相结合的多元化采访模式。依照各采访模式的特点,建议将现场采购作为主渠道,将书目预订和采供合一作为辅渠道,将读者荐购和网上订购作为特色补充渠道,以期在满足读者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同时,优化馆藏结构。当然,不管采取哪种多元化方式,都要收集尽可能完整全面的书目信息,满足馆藏建设需要;同时,把读者的利益和读者的需要作为第一要务。

目前我馆采用的采访原则是充分考虑读者需求,参考各类图书的借阅率、流通率、两个校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献的副本量,不同类型的图书副本量不相同,同时对文献的出版年限,出版单位,对作者都有所规定。

2.2立足实际,建立规范的外包模式。

根据加工书商的装备水平、服务质量、技术实力和市场信誉,正确选择承包商。制定技术标准,持续监控管理,加强协作协调。严格控制书目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立图书馆技术管理标准和外包数据实施细则,向外包商明确本馆待编数据的质量要求和实施规则,并在合同中加以明示,严格遵循,以减少或杜绝工作中一系列不协调的问题。采取监控管理措施,保证外包数据能按时定量保质完成。对于在监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及其他细节问题,应及时沟通、反馈,针对具体问题及时修正、完善合约,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保证业务流程顺畅,保证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2.3加强采编人员自身建设,提高采编人员的素养[3]。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图书馆的资源结构、信息处理技术、服务项目和手段都已发生根本变化。这就要求采编人员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信息素养。首先,采编人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正确地了解各类文献的内涵与价值,编目人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典藏,使资源布局能反映读者的需求及查找习惯,达到方便读者和提高资源利用的目的。其次,不仅要做复杂的专业工作,还要了解整个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根据读者要求和本馆藏书特色,择优采购。再次,具有计算机操作、网络信息收集、数字信息加工处理及数据库管理等知识。只有忠诚于图书馆事业、知识覆盖面广、信息服务技能精深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新时期采编工作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对图书采编人员进行较高层次的培训,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引进具有专业素养的高学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图书馆图书采编工作的不足。

2.4优化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

采编工作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业务工作。面对传统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的种种弊端,面对现阶段高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寻找一种优化高效的方式提高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工作效率,降低图书馆采编成本。

2.4.1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软件。

传统的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还停留在物质资源的采编上,大部分都是人工进行统计和记录的。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图书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简化传统的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将各个环节用计算机系统联系起来,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实行联机合作编目,采访、编目工作变得更为简便,一些工序显得无关紧要。

2.4.2优化采编工作的内容和环节。

采用业务流程重组——BPR模式,进行采编流程的内部重组优化,减少部门之间功能的重叠,增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4]。将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和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都进行罗列,然后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但是这个对策要以图书馆整体利益为前提,以读者的需求为最先考量基准,对整个信息库进行整合利用优化,而不应该以局部利益为分析依据。通过对传统功能的合并、分离、新增来达到重组目标,做到工作设计整体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操作信息技术化。通过采编业务流程优化,在各类文献信息资源间建立一定的关联,实现分散管理中的相对集中,减少采编作业量,优化相关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3.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性的部门,是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在图书采访方面应该及时地对科研情况进行了解,避免其盲目性。在图书的编目上要采用联机编排,避免因重复而浪费资金。总之,在新兴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完善馆藏结构,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图书馆编目的规范化,适应高校未来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高源.编目业务外包条件下的图书分编工作——以原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6):64-66.

[2]刘斌,刘思辰.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10(1):30-34.

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 采编 工作 内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4-0352-01

采编部向来是图书馆必不可少的部门之一, “采” 指的是图书采访, “编” 指的是图书编目,各馆对采编工作机构设置不尽相同。采编工作不像流通部门那样直接面对读者,始终处于后台工作状态,故而这方面的工作并不为读者了解和熟悉。 图书馆文献的搜集、 采购如何进行? 订购的图书是经过哪些程序最终进入读者阅览室

一、县级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机构设置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采和编两段业务衔接的紧密性,将二者统归一个部门,称为采编部,这是比较传统的部门设置称谓,也是当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采编工作机构设置模式。 有的图书馆因为采购量、 编目量及业务分工等原因,将采编工作分设两个部门,分别称为采访部和编目部,如清华大学就采取这种做法。 随着电子文献采购和建设的不断加强,有些图书馆把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采购和编目统归为一个部门,称为资源建设部。

二、采访、 编目的具体业务

如果将采编工作比作一个生产车间的话,第一部分的采访业务,相当于原材料采购,采访人员通过学校图书馆有关规则将图书购买到位;第二部分的编目业务是相关数据的整理录入,也就是对大量新购或部分旧图书的加工过程。 因为采访和编目遵循的工作规则不同,所以在具体业务环节上都有各自的要求和特点。

1、采访工作

采访工作一般由专业的图书采访员完成,采访员根据图书馆当年的经费额度与相应供书商搜访采购纸本文献,采访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图书采访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利用效率。

随着网络条件的成熟,采访员除了利用当年中标书商提供的信息、 出版社提供的书单外,更多的则通过 “走出去” 的采访渠道,在坚持保障重点、 兼顾一般和特色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建设原则下,为图书馆选购不同学科、 不同类别的图书。 此外,一些藏书量较大的图书馆还会针对特殊情况制定特殊的采访计划,如对因为不定期出版的多卷图书、 缺册年鉴、 具有收藏价值的独本、 孤本及其它具有收藏价值而没有收藏到的图书进行适当的补藏,或是对本馆的特色阅览室订购相应特色的文献,以求图书馆在文献馆藏量和特色方面不断得到充实、 系统。

2、编目工作

书目数据的编制、 录入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一项比较关键的业务,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编目员必须谨遵图书编目的各项章程,绝不能随心所欲的填写图书数据。 多年来,图书馆界前辈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结合国外经验和本国图书馆工作实际,编制了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 《中国图书分类法(第四版、 第五版)》 、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 《专著出版物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SBD)、 《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都是目前编目员在工作中参照的重要依据和标准;除此之外,CALIS中心的县级成员馆还必须遵照CALIS联机编目中心 依 据 国 际 标 准 制 定 的CNMARC格 式 和USMARC格式来录制中西文图书书目。 根据这些规则,一种书的题名、 载体形态、 页码、 出版社、 文种、 出版时间、 主题等客观形态必须在规定的字段、 子字段描述清楚。

3、 关于采编工作的具体操作

如何做好图书馆采编工作,使部门工作在质和量两个方面不断得到提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些许体会:

(1) 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分工。

图书馆每年会根据学校的图书采购经费完成一定数量的采编工作量,如何将这些工作合理、 有序的进行安排,以便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一个年度或一段时期内的采编任务,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阶段任务,部门负责人应该在深入了解整体工作的基础上发挥组织协调能力,与采编人员共同协商,共同修订工作计划。 同时,要区别采访和编目部门性质,明确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避免因分工不清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2) 要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升采编水平。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在当年学校经费配额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在坚持馆藏政策基础上,如何完成从现采、 网络查询、 书单搜访到本馆所需文献的确定,对于采访人员来说压力也是极大的;而编目,则可能要根据语种、出版社的非规则出版、 书源的不同以及馆内相关规定对每一本书都要在本馆数据库中给出足够的揭示书目的参考数据,这是一个琐碎而又需要绝对业务精良的工作。因此,为了不断提升采编工作的业务水平,就应该加强和重视采编培训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步骤、 有目的、 严要求的组织人员参加有关培训学习,为采编人员提供不断充电的机会,力求使采访人员在统筹把握、 数据整合、 网络搜索、 与师生互动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努力使编目人员在应用编目规则、 遵从标准化以及准确度等方面时刻进步。 除了向外部学习外,还应该定期组织部门内部的实践交流会,针对采编工作中遇到的工作困难、 业务难题以及心得体会开展内部交流,互相切磋,共同促进。

(3)要加强工作联系,促进协作。

任何部门的工作在本单位内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本部门不需要同其他部门之间协作配合。 工作实践中常常是越能够充分发挥协作能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工作的效果就越好。 由于采编工作从性质上讲是馆藏文献的收集、 加工阶段,这就不可避免的决定了本部门要与馆内其他部门产生协商工作、 沟通关系。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