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 纸本外文期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外文期刊是世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展动态的主要载体,是高校科研和教学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在高校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纸本外文期刊曾经作为主要外文文献类型,是采访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来自…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纸本外文期刊 馆藏调整

纸本外文期刊曾经是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重点之一,是外文文献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在电子资源迅猛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的共同压力下,却日渐变得边缘化。面对这一局面,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削减纸本外刊的数量和品种似乎是必要措施。然而,具体应该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最优结果?削减数量是否只是被动而无奈的选择,还可以做些什么?本文基于武汉大学图书馆纸本外刊削减案例,力图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1 纸本外文期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外文期刊是世界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发展动态的主要载体,是高校科研和教学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在高校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纸本外文期刊曾经作为主要外文文献类型,是采访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来自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共同压力使得纸本外文期刊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高校图书馆纸本外文期刊采访工作越来越陷入被动局面,不但难以增加新品种,而且初始订购规模都难以维持,被迫不断削减纸本外刊数量,订购品种逐年下降。2006年到2013年,武汉大学图书馆纸本外刊订购规模从1447种下降到1135种,削减了312种,削减比例为21.56%。

这一局面是出版业发展、图书馆变革、用户特征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纸本外文期刊供给方——出版业和需求方——用户两个方面来分析。

1.1 出版业迅猛发展,呈现新的发展特征

(1)文献出版形式的重心从纸本向电子转移。特别是学术期刊出版,呈现从纯纸本、纸本加电子向电子加纸本和纯电子转变的发展态势,比如著名科技期刊Nature。不仅原有纸本刊出现了电子版,一些新出版的期刊干脆以e-only形式出现。同时开放存取的期刊的数量也不断增长,客观上造成纸本期刊购买力下降。

(2)纸本外文期刊价格昂贵且不断上涨,使图书馆不堪重负。外文期刊的前沿性和用户的刚性需求决定了其难以被其他类型的文献所替代,因此外文期刊资源表现出显著的垄断性特征。外文期刊的平均价格是高校图书馆购置的所有类型文献中最高的。据Library Journal对2012年科学、技术和医学(Scientific、Technl and and Medical,简称STM)系列期刊的价格统计显示,化学类和物理类期刊的年平均价都在2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化学类期刊的价格是STM期刊中最贵的,价格相对较低的农学类期刊平均也达到8000多元人民币。并且,外刊价格不断上涨,出版商采取捆绑销售、分级定价等日益复杂化的销售模式,都对图书馆的外文期刊采访造成很大压力。

1.2 来自用户方面的变化使得纸本期刊沦为电子期刊的候补

从使用者来看,电子期刊的使用率猛增,而纸本期刊的使用率急剧降低。相比于中文期刊,外文期刊使用率本来就较低。再加上高校图书馆的外文期刊用户主要是研究生和老师,他们忙于授课和专业研究,时间紧张,很少有时间到馆阅览和使用纸本外刊。电子期刊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满足了高校老师和研究生方便和快捷地使用外文期刊的需求,外文纸本期刊的使用率进一步降低。用户的首选是电子期刊,往往是当网络出现问题无法浏览或下载全文时,读者才转向寻求使用纸本期刊,纸本外刊成为电子期刊的候补。比如,2009年吉林大学图书馆的读者调查显示,37.3%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馆藏外文纸本期刊,50.8%的受访者只是偶尔使用馆藏外文纸本期刊。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2008至2010年的复印数据表明,纸本外文期刊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从图书馆采访部门来看,由于经费局限,往往采取保书保电子刊而放弃纸本外刊的策略。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纸本外刊削减。清华大学图书馆2009年纸本外刊削减到120种左右,只保持100多万额度的订购;复旦大学2009年削减了纸本外刊200多种,削减金额约380万。四川大学图书馆在2008和2009年两年内主要削减了有电子全文的期刊,削减纸本外刊388种,金额285万,占现刊比例的31.7%。

总之,削减纸本外刊数量和品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选择。

2 武汉大学图书馆案例:纸本外刊馆藏调整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纸本外刊订购,除了CASHL专项经费的外刊是指定外,其他都采取招标方式完成。2006年至2011年的订购数据表明,近年来纸本外刊的价格涨幅较大。尤其是2011年9月对2012年外刊订购招标完成后,1322份外刊总金额达到873万,在外刊数量持平的情况下比2011年增长11%,达到相当大的涨幅。由于招标总额大大超过预算,采访部门被迫在招标完成后又减刊69种,金额60万元。为了防止再次陷入类似被动局面,2012年图书馆决定主动削减2013年的纸本外刊。

2012年5月份采访部门制定2013年纸本外刊削减方案和操作计划,然后经外刊采访人员、学科服务组与分馆阅览室、院系资料室反复沟通、共同努力,在9月份招标之前完成操作,形成最终订购清单。

2.1 准备工作:馆藏分析和专家论证

外刊削减涉及到方方面面,不能对用户使用、馆藏质量等产生负面影响,必须经充分论证、谨慎从事。因此在制定方案之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分析现有外文期刊馆藏,分类制定政策。二是与学科馆员沟通,广泛听取院系资料室的意见,分析意见之后初步制定削减计划。

针对2012年所订全部外刊,查找其电子版情况。为防止出错,采取由采访馆员初查、学科馆员复查后再经采访馆员核查的方式。最后将外刊馆藏结构确定为5个部分:①数据库捆绑刊:是指数据库采购捆绑的纸本外刊,在数据库合同期内不能停订;②P+E刊(印刷版+网络版):是指订购纸本后免费开通电子版的外刊;③可获得电子全文的纸本刊,并且电子全文是即时更新无延迟的,一般由出版社直接出版或集成商同步更新;④可获得电子全文,但延迟6个月以上的纸本刊,其电子版一般由集成商数据库提供;⑤无电子版的纸本外刊。构成情况具体见表1:

2.2 执行过程:分类制定政策

与外刊类型相对应,操作计划也包含几个部分:①数据库捆绑刊不能停订,在操作中不能误删;②P+E刊和无电子版的纸本外刊需要根据利用率和专家意见做出进一步论证;③对电子版滞后半年以上的针对性地征求专家意见后再作决定;④有电子全文现刊的部分,原则上作删订处理。由于馆藏地在院系资料室的外文纸本期刊(708种,占全部外刊种数比例为56.5%)采取图书馆与院系共同出资的共建模式,其中文科院系出资30%,理科院系出资20%。总的来看,院系外刊自筹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6%左右。因此,如果院系不同意删订这类期刊,则由共建模式改为院系全额出资。

经过与学科馆员和院系资料室沟通,为慎重起见,对电子版滞后半年以上的外刊全部予以保留,P+E刊和无电子版纸本外刊也不作删订,留待以后进一步调查论证。本次删订着重于315种有电子全文的现刊这一类,这一决定使得本次计划更具操作性。

2.3 计划操作结果

这次纸本外刊削减计划的最终结果是,315种有电子全文无延迟的外文期刊中,共对231种做出了处理。其中停订139种,占现刊比例为11.09%,停订金额68.11万元,涉及多个学科;此外由共建模式改为院系全额出资的92种,金额15.01万元,涉及经济学、法学、新闻、哲学等学科,集中于社科类院系。两项共为图书馆节约经费78.61万元,占订购总额的9.67%。

再看本次削减纸本外刊的学科分布情况(见表2),饼状图(图1)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本次削减外刊的学科特征。

此次停订的人文社科类和理科类外刊均为48种,各占全部停订外刊1/3,但理科类金额占到全部停订金额的一半之多。工科类和医学类种数占比和金额占比基本一致,表明工科类和医学类外刊价格处于平均水平。这与武汉大学图书馆全部纸本外刊的学科分布情况一致(见表3)。人文社科类外刊种数虽然占到全部外刊种数近一半,但金额仅占全部订购金额的1/5。而占全部外刊种数1/5的理科类外刊,占用经费几乎为全部订购金额的一半。这说明人文社科类外刊总体上单刊金额较低,理科类外刊价格非常高。显然,削减理科类纸本外刊更有效率。

3 经验和启示

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纸本外刊削减实例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参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信息:

第一,高校图书馆与院系共同出资的共建模式是外刊订购较有效的方式,既方便院系师生查阅,提高了外刊利用率,又为外刊馆藏调整提供了空间。一些经费充足的院系可以增加自筹比例。既能保持外刊订购的连续性,又减轻了图书馆经费压力。

第二,外刊删减计划应根据反馈灵活修改。比如,原则上删减全部有电子全文的刊,但经过进一步调查和仔细核查后,决定对电子全文延迟1个月至半年之间的纸本刊予以保留;对一些经典外刊比如Science,虽然可获得无延迟电子版,但考虑此刊本馆已连续订购几十年,为保持完整性予以保留;对征询专家意见后建议保留的核心刊予以保留。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文期刊采访 研究型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

1 外刊采访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1 信息技术和出版技术的冲击

由于信息技术和出版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期刊不断涌现,同时开放存取(OA)期刊的数量也迅速增长,学术期刊的出版呈现从p-onlyp-firstp+ee+pe-firste-only的发展态势,纸本期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且有被电子期刊逐步取代的趋势。出版商的销售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完全捆绑销售模式,到目前捆绑与e-only模式的并存以及完全e-only销售模式,无论哪一种都对外文纸本期刊的订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纸本期刊的地位随之发生动摇,以前电子期刊被作为纸本期刊的复本看待,而现在纸本期刊已演变为电子期刊的复本而被削减,两者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对调。

1.2 读者需求的变化

电子期刊被引进图书馆后,由于其获取方便而且时效性强,读者显示出了对它无法抑制的强烈需求,使电子期刊的使用率猛增,而纸本期刊的使用则急剧走低,从而导致纸本期刊的订购成为“夕阳产业”,而电子期刊的订购成为“朝阳产业”。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进行的“电子资源建设和使用读者调查”表明,读者利用电子期刊的比例为77.5%,大大高于纸本期刊的25.3%。使用率的统计可以直接反映读者的需求情况,如CALIS在2006年集团引进电子期刊数据35个,浏览或下载量为7 789万次,比2005年上升了15.85%;四川大学图书馆Elsevier和John Wiley两大数据库2008年全文下载量分别为1 262 046篇和167 256篇,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83.3%和39.83%。与电子期刊使用率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纸本刊的利用减少了许多,如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经过严密的使用统计分析,证实随着电子期刊的增加,到馆读者和印本使用减少,而且发现在一段时期中大部分印本刊根本就没有人使用。这些都说明了读者需求取向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向图书馆管理者们提供了从纸本期刊向电子期刊转化的重要依据,在复合图书馆时期纸本期刊的退让和电子期刊的猛进正是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结果。

1.3 经费的局限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图书馆的核心敏感问题,传统图书馆时期是保刊弃书,而复合图书馆时期由于电子期刊的不断引进则演变为保书和电子刊而弃纸本外刊,其具体表现就是目前许多研究型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纸本外刊的削减工作。造成经费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期刊的涨价,据美国ARL的统计,从1986—2006年的21年间,其成员馆单种期刊均价平均年涨幅为5.3%,增速远高于同期通货膨胀率(见图1)。从学科来看(以国会图书馆学科分类为准),2005—2009年平均年涨幅超过8%的学科有25个,占31个学科的81%,其中政治学、动物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等涨幅名列前茅。

同内引进的电子期刊数据库涨价也非常厉害,其典型代表就是Elsevier数据库,因其2008年涨幅太大,CALLS无法接受与其谈判破裂,而订购了该数据库的用户有很多,为了不影响科研和教学工作,很多图书馆被迫接受涨价,平均每种刊的涨幅达16.7%之多。还有ACS数据库,从2009年开始实行e-only销售模式,新的价格模式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国民收入情况划分的级别、原用户多年的使用情况、科研水平、纸本订购情况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将国内用户重新划分为12个等级进行收费,这样有不少图书馆2009年涨幅超过了50%以上;四川大学图书馆2008年ACS的P+E订购总经费约5万美元,由于被列为6b级(ACS在中国设定的最高级别),2009年涨幅达20%,2009~2011年的订购价格分别为$60 532、$66 585、$73 244,合同期平均年涨幅为10%。

2 外刊采访工作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上述情况表明,外文期刊采访工作的内容同传统图书馆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刊资源的格局需要重新建立,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挑战,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新的馆藏发展策略。

2.1 调整馆藏发展规划

传统图书馆时期的馆藏发展规划已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调整。研究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同其他相关组织一起共同参与、支持和实现所属机构的科研或教育使命,因此确定馆藏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所属机构的科研或教育目标就成为研究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一个核心就是,其所收藏的所有馆藏资源都必须服务于所有相关的用户,必须服务于科研或教育目标的实现。而目前Google等搜索引擎对图书馆职能的冲击,更有必要重申图书馆的使命,有了明确的使命,才能有明确的馆藏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传承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馆藏发展规划与政策。

如中国科学院为了实现有效支撑科技自主创新,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文献情报服务能力的新目标,通过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了以数字资源为主的全院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了从以各个文献机构各自采购印本资源为主,到以全院统筹规划、集团采购的网络版数字资源为主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基本形成了基于网络的全院集成服务与联合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基于用户环境的、情景敏感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和战略情报服务模式。

2.2 协调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发展

复合图书馆时期,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协调发展是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这一时期馆藏发展的重要特征。两者协调发展时,需要遵循目标性、满足需求、互补性、重点保障和成本效益等原则,并在纸本外刊向电子期刊转化的同时,注重两者的优化配置。

2.2.1 纸本外刊向电子期刊的转化 纸本外刊向电子期刊的转化过程实际就是对纸本外刊的削减过程。削减纸本刊并转为电子刊的意义所在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并且减少验收、流通、阅览和催缺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成本,对促进减员增效、优化管理和人事改革有着积极意义。从实际情况看,起初很多馆都是比较被动地进行调整,即由于经费不足而对纸本外刊进行削减,削减出来的经费用于购买电子期刊数据库。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发展成熟,这种调整越来越具有计划性与战略性,由被动转为了主动。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2009年纸本外刊削减到只有120种左右,经费只剩下100多万;复旦大学2009年削减了200多种刊,削减金额约380万;四川大学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对纸本外刊进行了大幅调整,主要对有电子全文的期刊进行削减,两年来共削减外刊429种,占所订购外刊的35.3%,削减经费约392万,几乎占整个纸本外刊订购经费的一半,如表1所示:

通过进一步对该馆削减期刊的学科进行分析,发现削减最多的是医学类刊,有170种,占削减总量的39.63%;工科次之,理科再次之,文科最少(见表2)。医学类期刊对时效性要求很高,所以很多电子期刊数据库都收录了医学刊,而且对医学院读者调查反馈显示他们更希望订购电子期刊,因为获取方便而快捷。

2.2.2 纸本外刊和电子期刊的优化配置 馆藏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做好学科分析和经费的配置,这是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在协调纸本外刊和电子期刊的订购时尤为重要。传统图书馆时期,在纸本文献的学科配置上做了很多工作,而在复合图书馆时期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加强对读者及其需求的深入研究,与读者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对每一个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都要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特点分析和研究,包括学科主题范围、学科用户群范围及其需求和行为模式等等,针对不同学科来量身订做纸本外刊和电子期刊的订购比例,以实现两者的最优化配置。

一直以来采选纸本外刊的重要依据是影响因子,因为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因子同期刊的影响力呈正相关,而在对纸本外刊进行调整削减时,还应考虑H指数和G指数,以使选择的指标更完善。H指数和G指数是用于评价科学家成就的,后来布劳恩等人将其引入期刊评价中,成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新指标。在对纸本外刊进行调整时,尽量保留某一学科中影响因子、H指数和G指数同时都很高的外刊,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兼顾某一学科纸本刊的保障和电子刊的利用。

2.3 整合开放存取期刊

2008年Springer达成收购BioMed Central Group的协议,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拥有180多种生物医学类同行评议期刊的开放存取出版商,这一举措证明开放存取出版已成为学术出版持久而稳固的组成部分。同时,随着OA期刊的不断涌现,其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高,2006年《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的1996种OA期刊中有604种分别被SCI、SSCI等权威检索工具收录,比例达30%。因此可以把OA期刊纳入到外刊资源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同订购期刊进行协调整合,把其作为外刊订购的组成部分。为此需要建立一个收集、整理和加工OA期刊资源的长效机制,使OA期刊成为馆藏外刊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参加全国和地区性的集团采购

与纸本外刊单本订购不同的是,电子期刊通常是以“库”的形式销售,其订购流程包括前期评估、试用、二次评估、谈判、采购、签订合同、组织培训等多个环节,因此参加集团采购即可以节约各参团图书馆的人力、物力等采购成本,同时还可以使各成员馆享受到优惠价格,并得到优质售后服务。这从CALIS集团采购实行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可以得到明证,在“九·五”期间CALIS共引进了国外19个出版商或商的90个数据库,各数据库获得的优惠从25%-65%不等,为各大学图书馆节约了大量经费,集团采购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可见这是应对期刊涨价、经费不足的重要手段之一。

2.5 建立联合馆藏,走共建共享之路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开展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外刊资源在科研和教学的创新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文献经费始终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加强合作,共建共享,以本馆资源为立足点,建立地区、全国和全球间的联合区域馆藏,从而极大地扩展馆藏外刊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CASHL就是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全国性联合馆藏,并开展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实现了保障和利用的双重目的,对外文期刊的订购也很有启发意义。如Elsevier数据库,全国有131个高校图书馆订购了该数据库,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整协调,各馆所购买的Elsevier捆绑纸本刊互不重复,就可实现对所有Elsevier期刊的长期拥有。2008年,几个大型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对Elsevier数据库采用e-only模式,说明这些大馆更倾向于获取,而且打破了捆绑刊制约馆藏发展的~个瓶颈;而原来订购捆绑刊的经费可以选择订购一些永久电子刊,如果各馆相互协调,选择不重复电子刊,仍然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联合馆藏,从而实现对Elsevier数据库中所有电子刊的永久保存和获取。

此外,中国科学院的NSTL作为国家科技文献平台的核心和外文科技文献保障体系,通过共建共享,订购纸本外刊1.5万种,外文会议录3 000余种,全国开通网络版外文期刊已达215种,面向全国提供公益性的文献检索和文献传递服务,使资源的利用发挥了最大的效益。

2.6 转换外刊采访馆员的角色

人始终是任何变革中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外刊采访馆员来说,进行角色的转换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外刊采访馆员要逐渐具备参考咨询馆员或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成为精通采访和参考咨询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①信息能力,即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极强的信息意识。由于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外刊采访馆员除了常规的订购工作外,还应对网上的信息资源特别是OA期刊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②创新能力,对常规工作进行创造性思维,要善于思考,创造出新颖独到的方法,在工作中勇于开拓进取。要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不要按部就班,局限于已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应多思索如何拓展自己的工作,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重新设计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③科研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对学科知识信息的整合能力。外刊采访馆员除了熟悉学科发展动态外,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学科情报研究分析工作,甚至参与某些院系的科研活动,对获得的所有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各学科订购最符合其需要的外文期刊资源,并提供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相结合的很有针对性的专题服务。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过刊资源 影响因素 对策 方案

过刊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之一,通常拥有比现刊更大的信息量,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信息资源。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馆舍保存过刊文献,许多高校图书馆面临馆藏过刊陈旧、管理落后、馆藏量少、读者少、利用率低、库房庞杂、刊满为患的压力。如何开发利用过刊信息资源,提高过刊管理和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过刊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因

(一)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原因。

1.过刊阅览室管理方式滞后。

许多高校图书馆的过刊不能外借,作息时间死板不灵活,加上没有复印设备或不完善,给读者复印过刊资料带来许多不便。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自动化登记方式尚未使用,手工登记非常繁琐,个别师生没有耐心。登记信息不够完善,刊本丢失时有发生。

2.缺少专业的期刊管理人员。

近年来,许多学校对图书馆期刊尤其是过刊资源管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没有机会出外进修,受过专业培训的很少。多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临时编制”人员逐年增加,导致管理水平低下,业务素质不高,从而严重影响“过刊整理―装订―著录―上架-阅览”工作链条。

3.过刊资源面临计算机信息化的挑战。

在信息化时代,读者获取信息方式已发生根本变化,通过传统纸质过刊文献获取信息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为网络环境下便捷的获取信息方式所替代。读者不再受时空与地域的限制,通过因特网随时随地访问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图书馆的网站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些现代化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便捷的网络信息检索方式,过刊资料与网络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

4.馆藏期刊量少,不能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由于受学校经费限制,许多高校图书馆每年订购的期刊较少,如何利用有限经费科学合理地采购教学和科研所必需的期刊,这是搞好过刊工作的重要前提。

5.过刊读者少。

许多高校图书馆过刊阅览室开放时间只有头天更短,读者来馆查阅过刊资料时间受到限制。过刊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师生并不了解过刊阅览的开放时间。由于传统的旧观念,许多师生认为过刊是陈旧书刊,既过时又脏,查阅不方便,因而从未想过查阅纸质过刊。以上原因造成大量过刊文献无人问津,过刊馆藏利用率低下,造成过刊资源的极大浪费。

6.过刊资源利用率较低。

(1)过刊装订时间较长。装订期拖延,现刊下架装订为过刊,进入过刊管理模式。过刊装订周期为一学期到一学年不等,而每逢期刊装订期,适逢现刊资讯最佳时段,是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最紧迫最需查阅文献时刻,也是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急需查阅文献阶段;年底的现刊虽然到刊时间不长,一旦跨年度就归属过刊。半年到一年以后过刊返馆,信息价值便大打折扣了。

(2)“闭架管理”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的过刊是由现刊经过半年到一年时间阅览后再下架装订成册的,容易破损和丢失;某些图书馆的部分现刊尚没有复本,丢失后无法弥补。长期以来,某些高校图书馆仅允许师生在过刊阅览室查阅过刊文献,大大限制过刊信息流通,大量过刊闲置阅览室,导致过刊资源浪费和利用率降低。

7.馆藏规划不合理,馆藏质量偏低。

期刊乃时效性文献,随着馆藏年限延长,其利用价值随之降低。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不同期刊的性质、时效和发展特点,科学地对过刊进行剔旧处理,使过刊资源的可用性、适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最大化。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图书馆由于评估等工作需要,扩充馆藏量,片面追求期刊收藏的规模与数量,不愿剔除学术价值低、利用率低的过刊,导致过刊质量整体下滑,管理成本逐年上升。

(二)读者的原因。

1.对过刊的科学价值认识不足。

高校部分师生对过刊存在偏见,对其科学价值和时效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过刊上内容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了,眼前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才更具利用价值。事实上,有资料表明科技文献半衰期大约为5~10年,某些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科学原理、理论依据、技术工艺等原始资料对当今教学和科研工作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2.文献检索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撰写毕业论文需要检索过刊文献,但不知如何检索所需文献,仅局限于查阅有限的几种专业性期刊。造成检索文献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与文献检索课程设置有关。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为例,一般院系的大二下学期才开设文献检索课,每周1课时,共16~18课时。在大二下学期以前,学生没有经过系统文献检索知识学习,导致检索文献的能力较差。

二、提高过刊利用率之对策

(一)加强过刊文献资源科学管理。

变以往的手工操作为计算机操作,简化借阅手续。将过刊数据库和图书流通集成系统安装在同一计算机上运行,用计算机来管理过刊各项业务工作,实现过刊自动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益。如在过刊装订本加上磁条或条形码,借书时通过扫描磁条或条形码输入过刊与读者图书证的信息,另外配备复印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以便广大读者能在查找到所需要的文献后复印,亦可减少破损、丢失等情况发生。

(二)科学调整馆藏规划,充分利用馆藏过刊资源。

期刊馆藏规划直接影响过刊馆藏种类、质量及服务质量,因此在订购期刊时,首先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确定期刊的收集范围。其次要根据期刊的学科范畴、读者对象、经费预算综合确定其订购期刊品种、类型、文献及其结构比例和数量。近年来,随着电子期刊的快速发展,电子期刊具有不需装订、节约馆藏空间、检索能力强大、使用和管理方便等优点,因此馆藏期刊要订购一定数量的电子期刊。

(三)优化馆藏结构,按需剔除不适用过刊。

高校图书馆过刊馆藏的建设只有在增补下架现刊的同时,剔除那些年代久远的和破损严重过刊,才能使过刊资源更具时效性和实用价值。一般来说,消遣娱乐类和自然科学中关于计算机和信息化类的期刊信息老化速度快,3~5年后就没有多大利用价值,这类期刊组织专家鉴定后,已经过时的过刊可以立即剔除;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偏理论方向的期刊半衰期比较长,在5~10年内都有使用价值,剔除时需谨慎。

(四)缩短过刊装订时间。

要提高过刊装订过程中每一步骤的工作效率。可采用分期分批装订办法,一般期刊都是以季度、半年或一年为时段装订成合订本的,比如将第一季度或上半年的先装订,下半年或第4季度的期刊后装订。以此轮换装订过刊的办法,可有效提高过刊装订期的利用率。此外,还要协调好现刊阅览室、装订部门和过刊阅览室三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缩短装订周期。

(五)打破死板工作模式,提高过刊利用率。

如何解决现刊过刊新旧更替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每个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面临的课题。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建议不仅要增加过刊加工次数,缩短过刊上架时间,而且要变通过刊的管理方式,不因为过刊尚未编目装订而拒绝读者的需求。解决这个矛盾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期刊阅览室添置复印机,为需要的读者提供复印服务,这样既不耽误过刊装订整理,又能提高过刊的利用率。

(六)改变传统借阅方式,为读者提供方便服务。

为方便读者,过刊阅览室应向读者开架阅览和借阅,读者凭图书馆借阅证进入阅览室,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期刊。部分图书馆只在常规上班时间对外开放,但某些读者只能在课余时间到过刊阅览室查阅文献,另外有些读者在开馆时间内没有阅读完所需资料,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应实行双重服务方式,即在开馆时间内提供阅览、复印服务,在闭馆时间内提供借阅服务。

(七)加强对过刊的宣传工作,共建文明阅览局面。

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上班时间仔细查架,确保各种期刊架位排列准确;将错放、乱放的期刊及时复位。增加图书分类指引牌,每一架首设置本架书的分类号和架位号;指导读者认识过刊室的排架规律,节省索书时间。遇到刊名相仿时,易于混淆的过刊要用彩色笔在标签下面空白处涂上不同颜色以示区分,同时注明架位。指导读者用好书位牌,及时制止其撕页、错放、乱放书刊的不良行为,向读者宣传爱护过刊的重要性,共建文明阅览新局面。

(八)提高过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过刊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要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做好读者服务工作;要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精通计算机信息知识,提高外语水平;要全面提长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过刊工作在图书馆阅览室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挖掘、开发和利用好过刊文献资源,是每个阅览室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秦明,吴家玲.非正式条件下的图书馆过刊剔旧工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6).

[2]陈锦红.高校图书馆过刊的管理和开发利用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

[3]李艳明.高校过刊的管理现状及价值利用[J].硅谷,2009(5):181,136.

[4]李艳明.高校过刊的管理现状及价值利用[J].硅谷,2009(10):181.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在分管校长、教导处领导下,负责并主持图书馆各项工作。

2.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各阶段工作要求,制定并贯彻实施图书馆工作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

3.分工、协调馆员的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图书馆工作会议,开展馆内业务学习和馆际交流活动。

4.定期向分管校长、教导处汇报总结图书馆各项工作。

5.负责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制订采购计划,复审书、报刊订购事宜;根据学校规定,合理使用经费。

6.负责课本发放工作,复审课本的订购、清算。

7.负责图书馆各类财产管理,复审各类统计报表。

8.组织图书的注销、剔旧工作。

9.组织和管理好图书馆人员的出勤、值班和调休。

10.承担图书馆采编、流通、宣传等工作任务。

(二)采编岗位职责

1.熟悉馆藏及整体补充藏书计划,做好馆藏书目工作。

2.及时汇总借阅统计,了解书刊利用情况,了解师生需求,提出采购初步方案。

3.负责新到馆文献验收,做到文献、采购发票、记价清单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分编。

4.负责每年度学校各部门报刊订购及每学期师生个人报刊订购。各类书、报刊订购实行电子化管理,进入电脑管理系统。

5.负责文献编目,严格按照编目工作细则要求进行工作。严格遵循〈中图法〉(第四版)分类规则及机读目录著录规则,正确著录文献,建立准确完整的书目数据库。

6.负责编目系统数据维护,每周进行数目数据库备份。

7.对新书尽快的予以分类编目并分配到各室。

8.每周及时完成新刊到馆登录及加工。每学期及时进行期刊合订本分编。

9.负责个别财产帐、剔除帐务管理。

10.负责书库管理工作。

11.协助课本发放管理。

(三)流通岗位职责

1.熟悉本室藏书及排架分布,建立本室藏书电子化帐册。

2.负责验收到室的书、报刊,并及时、正确按类上架。

3.管理并整理好本室藏书,保持排架整齐,创设优美、卫生环境,做到“洁、齐、美”。

4.负责本室学生管理员的培训和管理,指导和带领学生管理员服务。

5.按时开放借阅,不擅自离岗,确保图书不流失。

6.期中、期末做好借阅统计,并报编目室汇总。

7.严格按流通程序操作,负责流通系统数据维护。

8.及时做好超期读者、毕业班学生、离校教职工借阅催还工作。

9.每学期期末清点本室书刊,列出遗失书单,分析原因并上报。

10.正确使用设备,做好设备保养,经常检查本室电脑等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修理。

11.经常进行图书消毒,做好放火、防盗工作,下班前关闭设备、门窗,切断电源。

(四)图书宣传、参考咨询岗位职责

1.负责学生读书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及专题活动,积极配合学生读书俱乐部及文学社团活动。

2.负责图书馆宣传窗口的定期宣传展示工作,及时向读者宣传推荐图书馆新书和有关信息。

3.定期编制图书苑小报,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

4.配合语文阅读教学及各科的教学要求,定期开设阅读辅导课,推荐名人名言、优秀散文、优秀名著,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5.宣传图书馆知识,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

6.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组织开展各类文献信息加工及各类咨询服务工作。

(五)电子阅览室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图书馆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维护。

2.负责电子阅览室的各项管理,参与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开放服务、用户管理、收费管理,作好资源宣传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和资源使用咨询服务。

3.严格电阅室制度管理,及时处理读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4.严格图书馆网络、系统数据制度管理,指导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电脑。

图书馆期刊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文图书 藏书结构 层次分析法 一致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 G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3-0115-0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服务的模式和格局正经历巨大变化,数字化图书馆和信息资源的建设必然导致高校对其图书馆的作用、功能、结构和服务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各种文献无限激增, 读者需求量也急剧的加大,高校对图书馆经费的投入增加却是有限的。这就迫切要求图书馆以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的藏书体系。“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而这一宗旨的实现需要科学合理的馆藏作保证[1]。肖自力先生是我国藏书结构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撰写的《试论藏书结构》、《再论藏书结构》和《三论藏书结构》奠定了国内藏书结构理论的基调[2-3]。

1 图书馆外文图书建立馆藏结构模型的意义

加强图书馆的藏书建设, 完善合理的藏书结构, 是有效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深化图书馆改革的有效措施, 也是图书情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图书馆,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越来越重视馆藏资源建设,合理优化的藏书结构,这不仅体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还直接影响到读者服务层次和信息咨询的服务质量。包括外国教材中心在内的外文原版图书库藏书结构是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科的整合和发展,与国际学术前沿的接轨,外国教材的引进及双语教学的兴起使得外文图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采购量也随之逐年递增。其二、外文图书成本高,耗资大,随着知识产权法的日益完善,对外文影印版的限制更加严格,其经费占整个图书馆经费的大部分,如何充分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选购合适的外文图书,优化藏书结构,是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三、外文图书的读者群绝大部分是处于研究水平高端的学者,更需要密切联系各个专业的专家导师,及时掌握各专业动态、学术国际前沿,对外文图书进行合理布局和精心采购。藏书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其能否正常发挥教育职能与情报职能[4-5]。关于优化馆藏结构,传统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图书外借情况和藏书学科结构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采取重视调研工作,提高采访人员素质,注重藏书剔旧等方面的措施。这对馆藏结构合理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无法在全面客观的角度量化结果。

2 图书馆外文藏书结构现状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使得图书查找变得十分便利,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仍有大量的外文图书尘封多年而无人利用,值得深思。作为研究型院校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的主要阅读对象是院士、博导、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都有各自的专业领域,各个学院也都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如何均衡他们各自的需求以及如何加强优势专业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优势地位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发现,图书馆的外文馆藏结构是否合理,采购质量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和高端研究型读者对外文图书的利用率。高校图书馆的外文图书必须在本校专业特色、教学任务、科研进展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点面结合、长期与近期相结合的合理藏书规划,同时还应关注社会需求和新专业的发展动态,不断调节其藏书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中,包括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在内的外文图书库,据统计有131398书册,75810书种;外文期刊有127222书册,3565书种。外文图书约占外文馆藏的50.81%,而外文期刊约占49.19%。细分如下:外文研究水平图书占6.23%,外文基础水平图书占44.58%,外文研究水平期刊占8.16%,外文基础水平期刊占41.03%。

3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据隶属关系把各因素排成从高至低的若干层次,最高层(第一层)是目标层,最低层是方案或措施层,并建立相邻两层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决策者的判断、选择的偏好对同一层中的与上层某因素有关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通过技术上的处理和计算,得到相对的重要性,再按照各层次之间的递阶逻辑关系,最后求出最低层各因素(方案或措施)对目标层(一般是单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次序, 以此作为决策和评价判断的数量依据[6-7]。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如下:(1)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各层次元素的比较矩阵。(2)计算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3)计算组合权向量及组合一致性检验。

4 层次分析法建立外文图书藏书结构模型

4.1 我校图书馆外文图书库藏书结构三层次

本校外文图书库的主要读者群是教师、科研人员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比例相对较小。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图书馆外文图书库的具体情况确定三个准则:一、满足教师、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任务需要;二、满足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习各专业及开展研究的需要; 三、满足本科生学习各种专业及拓展知识的需要。其次,根据目前图书馆对外文文献收集、整理加工的实际情况,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外文研究水平期刊、外文研究水平图书、外文基础水平期刊、外文基础水平图书。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将外文藏书的合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建立结构示意图如下。

4.2 四个比较矩阵

根据外文图书建立的藏书结构三层次,构造4个成对比较矩阵:B对A矩阵、C对B1矩阵、C对B2矩阵、C对B3矩阵。四个矩阵的元素是通过藏书结构三层次中各个因素两两相比较得出来的。如B在A对比较矩阵中, 可以确定在我校图书馆的外文图书库馆藏中,研究生学习所需的外文图书和本科生学习所需的外文图书都是同样重要的。在C对B1比较矩阵中, 元素c42 =C4 / C2=5, 考虑到我校是高水平科研型大学,师资的整体科研水平较高, 所以对教师和科研人员而言, 外文研究水平的图书比外文基础水平的图书重要得多。 在对比较矩阵中, 元素c13 =C1 / C3=1/5, 认为对本科生而言, 外文基础水平的期刊比外文研究水平的期刊重要得多,元素c23 =C2 / C3=1/3表示外文研究水平的图书比外文基础水平的文期刊明显重要。

4.3 计算各矩阵之间的权向量并对它们作一致性检验

1、 首先,计算关于构成的比较阵的特征向量

(1)把矩阵的各个列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

(2)对矩阵的各行分别求和可以得到W1=1.5975 ,W2=0.308,W3=0.883218,W4=1.2113,

(3)把向量Wi作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

W=(W1,W2,W3,W4)T=(0.3994,0.0770,0.2208,0.3028)

利用同样的计算方法,我们分别可以计算得到矩阵B关于矩阵A的近似的特征向量为W=(0.2611,0.4111,0.3278)T。

矩阵C关于矩阵B2的近似的特征向量为:

W=(0.0998,0.2188,0.2438,0.4376)T

矩阵C关于B3矩阵的近似的特征向量为:

W=(0.0629,0.1162,0.2991,0.5218)T

2、通过下面的计算式近似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的近似值

4.4 对各矩阵之间的结果作一致性检验

首先,我们考虑矩阵C和矩阵B2,我们计算C矩阵关于矩阵B1的一致性指标CI,可以得到CI=,然后再计算矩阵C关于矩阵B1的一致性比率,可以得到CR=CI/RI,其中RI表示矩阵C关于矩阵的成对比较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如果计算得到CR=CI/RI

利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分别可以计算得到矩阵B关于矩阵A、矩阵C关于矩阵B2、矩阵关于矩阵、矩阵关于矩阵的相应的成对比较阵的特征向量以及它们各自对应的最大特征根,并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按上面同样的方法作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应地一致性检验结果,一致性检验通过。

4.5 计算各个矩阵之间的组合权向量并对所得的组合权向量作相应地一致性检验

我们计算方案层次C关于目标层次A的矩阵之间的组合权向量,计算所得的结果见表2。

我们通过对层次C关于目标层次A的矩阵之间的组合权向量作一致性检验, 可以进一步得到层次C关于目标层次A的矩阵之间的组合权向量可以作为我们最终决策的依据。

5 结语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库的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可参照数据,做以下调整和划分。

(1)研究生所用教材、科研图书及参考书。此类藏书要有别于本科生用书的专深程度, 且能反映新的理论和科研成果,使研究生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领域, 更新知识,更好的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在这部分馆藏中, 外文期刊的权重达到了0.0998, 外文研究水平图书则达到了0.2188,占权重最大的是基础水平图书,达到0.4376。

(2)教师用参考书、科研书和资料等。该类藏书力求专业、深度、创新。在这部分馆藏中应以外文研究水平期刊为主,权重为0.3394。当然基础水平的期刊和图书也是很多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其作用也不容忽视。

(3)本科生用教材及学习参考书。这部分馆藏图书的总体权重为0.3276,比研究生的权重小许多。在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对研究水平的外文图书与期刊还没有特别大的需求,他们对外文文献的需求主要是外文基础图书。

总之,就目前的情况,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外文藏书结构不太合理,应从总体上改善结构,合理布局,提高馆藏利用率。

(1)华南理工大学是以科研为主的研究型大学,故图书馆的外文馆藏中, 针对研究生的用书和资料是重点部分, 应该约占馆藏总量的41.11%。而目前我馆这部分图书占的比例约22%,远远没有达标,应加大投入。

(2)在整个馆藏中, 外文研究水平期刊占16.59% , 外文研究水平图书占14.81%, 外文基础期刊占25.59% , 外文基础水平图书占42.91% 。外文研究期刊和基础性期刊的时效性使得需求量达到42%。①我馆外文书刊馆藏从整体看,图书与期刊的比例还算合理,只需略微加大图书的比例。②具体而言,研究水平的图书和期刊的比例均非常不合理,占的比例分别是应有馆藏的49.18%和42.07%,难以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形势,为了提高馆藏利用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应大大加强它们的比例。与此同时,需大幅度降低外文基础期刊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刘玉梅.高校图书馆流通统计分析及最佳藏书结构调整—以淮海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4).77-80.

[2]祝红艺, 曹臻.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10,(8).87-89.

[3]王耀文,刘永胜. 藏书结构研究15 年: 文献、著作、学术观[J].图书情报工作,1999,(2) : 5- 9.

[4]刘良璧.重点学科藏书结构优化与建设策略[J].图书馆.2011,(1). 68-69.

[5]王瑞玲.馆藏纲要与藏书结构理论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工作.2008,(11).139-142.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