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精选5篇)

  •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为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战略部署,2015年1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精选5篇)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5年底,广西有农村贫困人口452万人、贫困村5000个、贫困县54个。按照中央的要求,这些贫困人口、贫困地区要在2020年之前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为全面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战略部署,2015年1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行动”重要举措。其中,“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对广西全面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十三五”开局之年,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全力实施“转移就业扶持一批”“农民工培训创业行动”, 精准帮扶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创新实施“两后生”职业培训。组织48所技工院校结对帮扶54个贫困县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重点对参加为期1学年培训的“两后生”,给予每人1.2万元的补贴。2016年全区共有6350名学员入学。该计划实施期5年,将有约3万个贫困家庭受惠,3万名“两后生”得以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有望实现稳定就业带动家庭脱贫。此项工作被列为广西四项扶贫工作亮点之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此政策转发各省,并安排广西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精准组织转移就业。2016年共组织617场农民工招聘会,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就业人数10.34万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9.31万人。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拟定两广劳务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河池、百色两市拟定劳务合作协议。2017年初,举办深圳对口帮扶河池、百色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专场招聘会,组织35家优质企业,共提供2860个岗位,进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45人,现场签约人数超过700人。

加强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实现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政策实施等各项就业工作的全程信息化,推进信息共享和对接。全方位收集、扶贫就业供求信息,在广西就业网开设“精准扶贫、就业先行”就业岗位信息专区,2016年共收集区内外593家企业22905个岗位信息。加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构建连通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2016年提前实现全区1254个乡镇(街道)就业社保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

全面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免费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培训。2016年度,全区开展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贫困县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7.85万人,培训合格5.96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3.14万人。举办广西第三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现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6583本,带动10万多人次参加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2万多名农民工同台竞技,打破以往农民工要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传统方式,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技能提升”的目标。

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创新创业担保政策。依托现有各类工业开发园区、农业产业园,盘活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2015―2016年支持20个贫困县建设示范性农民工创业园,给予每个园区500万元资金补助和10-20公顷用地指标,扶持农民工创业项目与服务精准脱贫工作叠加。截至2016年底,第一批14个创业园累计入驻企业262家,其中,农民工创办企业176家,开工企业183家,提供就业岗位10996个,累计吸纳农民工就业8752人。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2016年全区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总量达到8.2亿元,支持超过10000人实现创业。

精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建立宣传发动、参保发放经办、信息数据更新和共享工作、考评奖励等4个创新机制,把60周岁以上城乡老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对城乡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等5类特殊困难群体,逐村逐户上门办理参保手续,做到应保尽保。2016年全区参保1770.91万人,其中,5类特殊困难群体参保112.33万人,领取待遇22万人。

二、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6年12月,副总理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对脱贫攻坚的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要实现新突破,必须正确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形势,才能找准工作的薄弱点和发力点。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乏力,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国内“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明显,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任务艰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社会风险积累。广西经济企稳向好基础不够牢固,下行压力仍然很大,制约发展的不可预见因素很多,就业和增收形势严峻。这些都直接影响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存在诸多风险与挑战。2016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指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面临五个方面的困难:数量多、越往后越难、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特困问题突出、易返贫。这既是全国扶贫工作的共性问题,也是广西扶贫工作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难点问题。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自身发展看,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2016年,广西16-59岁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量为267.84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07.68万人,未转移就业(含部分失去劳动能力)160.16万人,促进稳定就业、转移就业和技能提升任务艰巨。同时,还存在社会保险政策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贫困地区人才支撑政策不足、配套政策出台不够及时、分类指导不足、科学施策欠缺、人民群众获得感还不够强等问题。和“十二五”对比,“十三五”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任务更重,困难更大。

面临挑战的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也迎来良好的机遇和条件。进入“十三五”,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广西发展的外部环境趋好,积极因素不断涌现,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可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2015年底以来,相继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东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制定配套文件10个,相关部委牵头出台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118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各地开展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有力推动脱贫攻坚进程。此外,中央也赋予广西“三大定位”的新使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倾斜性扶持政策为广西补齐短板、加快发展、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十届六次全会,讨论通过《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随后出台“1+20”系列扶贫文件及后续配套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和过硬的精准脱贫政策体系。《“十三五”全区脱贫攻坚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工作方案》规定:各级财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0%-20%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当年清理回收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资金的50%以上用于扶贫开发,行业部门每年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原则上50%以上投向贫困县。引导企业方面,中央要求,对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广西规定,贫困地区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企业为其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予以补贴。为加强组织保障,广西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公共服务、组织保障等7个专责小组,各专责小组均从成员单位抽调干部驻组办公,各市、县参照自治区成立相应的专责小组,形成各级各部门合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强化驻村帮扶和定点扶贫,实现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全覆盖。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广西举全区之力,通过“四合一识贫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十二五”期间,广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562万人,2016年超额完成12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和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任务,实现脱贫攻坚开局“首战告捷”。

面临挑战与机遇,2016年,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提出了“服务一个中心”“深化三项政策创新”“抓好三大建设”的“133”工作思路,即突出抓好服务精准扶贫工作,深化就业创业政策创新、深化社会保障政策创新、深化人才人事和收入分配政策创新,抓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三、做好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要在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更大贡献,必须紧扣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扶贫开发战略目标,压实责任,聚焦重点,创新政策,精准施策。

强化担当,压实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和政治担当,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部署,提高效能,顺民心,厚民生,真抓实干,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科学分解“十三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区、市、县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传导压力。树立科学扶贫观,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树立勤劳脱贫的光荣理念,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强自立实现稳定脱贫。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围绕促进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促进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两大核心任务,千方百计帮助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加速转移,使有岗位有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落实《“十三五”两广扶贫协作纲要》,加强两省区劳务合作,协调建立深圳各区(新区)与百色、河池两市17个国定贫困县结对关系,辐射带动全区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工作。有计划地引导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发达地区就业,实现务工脱贫。加快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推进技工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精准职业培训,确保培训率和就业率。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强化政策创新,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动员贫困群众积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动态跟踪和精准参保。确保60周岁以上城乡老人的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强化贫困地区人事人才支撑服务,引导各类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全面落实向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村一级就业社会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将便捷的就业和社保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

创新引领,打造品牌。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转变思维方式,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以创新促改革、提质量、出成果。鼓励创新,允许各级敢于尝试破冰,营造干事、创新、容错氛围。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结合广西实际,继续加强“两后生”职业培训、两广劳务合作、劳务品牌等特色工作,形成工作亮点,力争在全区、全国有一席之地。

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政策评估。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对现行政策进行跟踪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和出台新政策提供参考。研究出台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评估办法,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现行政策中落地难、未能真正发挥服务民生作用的政策作评估并提出调整完善建议。对待执行政策进行调研论证、分析评估,提出扩大正面影响、消除或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切实提高政策执行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提升执行力,推进业务协同。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自治区十二届人民政府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既要抓好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更要抓好执行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确保决策部署真正落实。要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整合资源和力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搞好服务,全力以赴配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果取信于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Z].北京: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2016.

[2]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组.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

[4]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2016.

[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

[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2016.

[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

[8]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5.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业脱贫;金融支持;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4)-0048-04

一、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

1.做实规划,找准产业脱贫主攻方向。为找准陕西省金融脱贫主攻方向,精准发力,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印发了《陕西省“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陕西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把支持产业脱贫作为金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明确各地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重点工作及任务。如要求宝鸡要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金融支持;铜川要做好工业优化升级的金融支持;榆林要做好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的金融支持;安康要做好生态循环产业、特色高效农业的金融支持。

2.优化政策,发挥产业脱贫合力。一是在政策设计上,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省金融办等部门制定了金融支持脱贫攻坚20条意见,印发全省执行。二是在扶贫再贷款使用上,推广“扶贫再贷款+”模式,推出了“扶贫再贷款+银行信贷+财政贴息”、“扶贫再贷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扶贫模式。三是产业金融融合上,把握陕西省深化供销社改革试点契机,引入银行信贷,搭建“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信贷”的投贷联动产业扶贫新模式。截至2016年末,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已通过股权形式向安康市10家企业股权投资2亿元。

3.创建试点,发挥产业脱贫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创建安康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区内全面实施金融精准扶贫“865工程”1。二是创建“电商+金融”产业扶贫示范点,在皋县成立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由中国县域电商孵化联盟和县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基金,县农商行按照不超过1:10的比例向加入孵化中心的涉农科技型小微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企业签订认领带动扶贫协议作为贷款合同附件,以此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创建金融扶贫主办行,将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陕西省农村信用联社确定为扶贫开发主办银行,要求其创新产品、加大投入,确保扶贫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

4.加强创新,实现产业脱贫信贷政策产品化。省内金融机构按照“简便申贷程序、弱化担保要求、降低融资成本”的扶贫信贷产品创新三原则,分类施策,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实现金融扶贫政策落地,提高产业脱贫政策效果。针对贫困户资金需求小额高频的特点,推出了“精准脱贫贷”、“红色老区富民贷”等信贷产品,针对吸纳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特点,推出了“产业脱贫贷”、“企业吸纳就业脱贫贷”等信贷产品。自2016年以来,省内各家金融机构共推出50多种金融扶贫信贷产品。这些产品以通俗易懂的名字,简便高效的程序,统一规范的标准,受到了贫困户和企业的广泛欢迎,引导金融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主导产业流动。

5.信用重建,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一是在信用培植方面,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一些地区实现了农户信用建档全覆盖、信用评定全覆盖、贷款授信全覆w。二是在信用重建方面,针对不少贫困户因有不良信用记录,无法在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的情况,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信用普惠助推金融扶贫工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对贫困户的贷款流程再造制度,对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致富愿望,但因历史原因被隔离在金融服务之外的贫困户,适当实施豁免政策,进行信用重建和信用救济。

(二)典型案例: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延安模式”

为加快革命老区的脱贫步伐,2016年以来,延安市通过建立风险担保基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信贷产品等政策措施,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电商+农产品”等三大产业脱贫方式,打造了金融产业脱贫的“延安模式”。

1.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方式,形成农业产业扶贫“212”模式。“212”模式即建立2个体系(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和银政企对接体系),搭建1个平台(沟通合作平台),实施2项监测(金融支持贫困户台帐监测和金融支持贫困户效果监测)。人民银行延安中支积极向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法人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积极投放扶贫贷款,扶持林果、棚栽、草畜、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以市场拉动、再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2016年,共扶持72个农业企业,辐射带动4220个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支持68个专业合作社参与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覆盖贫困户2506户。

2.实施“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方式,形成文化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模式。延安各金融机构积极挖掘贫困村和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潜力,力推休闲观光农业、民俗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一是实施文化生态旅游扶贫模式。黄龙、黄陵、宜川、宝塔、延川等县区金融机构,依托当地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加大对生态绿色旅游产业的金融支持。延安128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累计发展52处特色生态旅游扶贫典型。二是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当地金融机构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产售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围绕“吃、住、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带动贫困户发展第三产业脱贫致富。

3.实施“电商+农产品”方式,形成互联网助推农产品销售扶贫模式。延安各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推动“互联网+”的扶贫方式,加大对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贫困地区电商人才培训和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各金融机构广泛推广宜川、洛川、子长、甘泉、富县等县电商扶贫经验,参与创建电子商务网点平台,带动贫困户经销苹果、核桃、花椒、土鸡蛋、蜂蜜、小杂粮等土特产。全市有10个县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设立淘宝、京东、邮乐网、苏宁易购等村级服务站点152个,创建电子商务平台7家、网店4000多家。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0亿元,覆盖带动贫困户2300户、6800人。

(三)“延安模式”的主要经验

从“延安模式”看,要使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取得较好的成效,需要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在风险防范、政策应用、产品创新等方面主动作为。

1.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是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根本保证。延安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风险缓释机制建设,每个县均筹措300-500万元作为贫困户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财政连续贴息三年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贷款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发放免抵押扶贫小额到户贴息贷款。截至2016年底,全市全部县区均建立了风险担保基金,共筹资4200万元向银行提供担保,可贷款规模扩大到4.2亿元。按照每户投放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已投放贷款2.8亿元,扶持1.9万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47个互助力资金协会规范运行,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52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是金融支持产业的重要手段。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能够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产业扶贫提供资金支持是“延安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有力地满足了产业脱贫的资金需求。

3.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是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有效抓手。为助推产业脱贫,延安金融机构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如延川县推出了五类信贷产品,即推出“企业帮扶贷”,助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推出“惠农贷”,助力打造产业脱贫带头人;推出“创业贷”,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产业富农贷”,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推出“文化旅游产业贷”,助力旅游扶贫出成效。

二、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中仍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陕西省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在金融业层面、金融扶贫协作层面及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层面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制约了金融助推产业脱贫的进程和效果。

(一)金融业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直接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企业和合作社的资金占比不大;直接面对贫困户的金融组织较少,村镇银行的扶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金融创新程度不够。目前各金融机构推出的扶贫信贷产品主要是上级行设计的产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缺乏自主研发信贷产品的能力,产品创新与现代科技结合不多,与国家相关惠农政策匹配不够,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三是金融服务水平相对较低。部分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市场规模以及投资项目研究还不够,过于强调有效担保和抵押,且贷款手续过于繁琐。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将扶贫成效与工作绩效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二)金融扶贫协作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金融扶贫合作机制的作用有待发挥。目前,扶贫部门与金融部门还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精准,不利于金融部门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金融扶贫的精准到位。如扶贫贴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题,如贴息政策不统一、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等。二是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力度有待加强。金融机构获取政府扶贫项目资金来源与使用渠道信息不畅,财政扶贫与银行信贷资金没有形成协作效应。

(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层面存在的不足

一是贫困地区融资渠道体较为狭窄。贫困地区信贷产品创新总量仍然较少,而且主要是依托财政资金设立基金提供担保手段,直接融资发展滞后。二是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较难满足银行贷款条件。贫困地区企业和农户多是“三农”和小微企业,由于涉农企业风险高、公司治理不规范、有效担保不足等原因,较难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并存的困局。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脱贫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当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产业大多是现代农业或与农业观光相关的旅游业等,这些产业多处于成长阶段,积累少,实力弱,抵押担保不足,小、弱、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扶贫带动效应弱。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产业脱贫工作的建议

(一)实现财政脱贫与金融脱贫有机结合

财政和金融是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二者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金融支持产业脱贫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建议通过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弥补弱势群体贷款担保不足,通过财政贴息减轻贷款主体的成本负担,通过财政奖励与风险补偿,加大金融机构支持涉农、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以引导更多的资源流向贫困地区。

(二)完善扶贫贴息政策

一是统一扶贫资金划拨政策,减少贴息资金划拨不及时带来的扶贫贷款违约风险,尤其在贴息指标计划执行中,要考虑农业生产周期,避免贴息指标或资金不及时对金融扶贫的影响。二是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或分担机制,由政府按年度建立扶贫基金补偿账户,对扶贫贷款投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金融机构适当给予奖励;对形成的扶贫贷款风险实施省级、市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比例承担,对发生的贷款损失允许在规定比例内实行风险代偿。三是加强对扶贫资金账户的管理,既要发挥账户资金的作用,利用账户资金杠杆作用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又要防范账户资金扣划为金融机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用好扶贫再贷款和支农再贷款政策

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将扶贫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贫困地区涉农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农村合作社,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非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优先支持当地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合理确定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加点水平。

(四)金融机构要持续加大产业扶贫的信贷支持

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对有脱贫发展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和无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要简化手续,充分利用创业促就业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额度适当、期限灵活、利率优惠的贷款,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特色,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效果。

(五)加快拓展贫困县(区)多元融资渠道

一是金融机构采用整村推进、依托“链、圈、会”等进行信贷业务批量营销,加大对贫困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二是发挥财政补贴、奖励的正向作用,对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信贷投放达到一定标准的,按比例予以财政奖励,对贫困地区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给予优惠措施,对支持贫困地区运用直接融资工具的金融机构,按发行收益一定比例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三是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中专设贫困地区债务专项规模,专门用于贫困地区发展,在地方债务治理、规范、置换过程中,优先考虑贫困地区。

参考文献

[1]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1-4。

[2]刘平.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扶贫开发模式研究――昭平茶产业案例[J].区域金融研究,2013(12):48-52。

[3]马九杰,罗兴,吴本健.精准化金融产业扶贫帆制创新探究[J].当代农村财金,2016(9):26-30。

[4]许尔忠,齐欣.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庆阳模式”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09-115。

[5]文良旭.构建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研究――以甘肃省合水县为例[J].西部金融,2016(8):58-62。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国务院扶贫办:提高脱贫质量,健全

脱贫长效机制,强化监管和考评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2017年,将瞄准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区域、群体和环节,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要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严格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

2017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相应增加。要提高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开发集农业保险、大病保险、其他涉贫保险等的“一揽子”保险产品;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求,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立贫困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强化组织动员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

2017年,要完成约3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努力做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举措,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从学前到高校的各阶段教育,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技能脱贫千校行动;降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医疗支出负担;对已经核准的553万因病致贫返贫户、734万贫困患者,按照大病、慢性病等分类施策;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选聘工作,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80%安排到贫困县,优先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探索在荒漠化、石漠化等地区开展生态农业扶贫试点。

开展核查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人口纳入建档立卡,推进政策衔接、对象衔接、管理衔接。同时,继续推进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科技扶贫、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构树扶贫等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十项工程等。

云南:建设生态文明脱贫示范,渎职者

就地免职

2017年脱贫目标:确保100万贫困人口脱贫,1100个贫困村出列,29个贫困县摘帽。

云南将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深入推进“五个一批”工程,在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上取得新突破,在少数民族团结进步脱贫、生态文明脱贫、固边睦边脱贫方面做出示范,总结脱贫攻坚的“云南经验”。

云南将严格督查考核问责,对脱贫攻坚计划脱离实际、扶贫措施不精准、行业扶贫责任不落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展开巡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监管力度,紧盯资金直接扶持到贫困户、统筹整合情况、年度项目资金结转结余率等三个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县级资金监控制度,对两年以上还未使用完的资金,由省级收回调整安排到资金使用绩效好的县。对挪用及呆账、坏账等造成的资金浪费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一方面收回资金,一方面严查追责。

云南将对扶贫实绩突出的县委书记、县长优先提拔使用,继续兼任现职务,直到完成脱贫任务;对不称职不胜任的,坚决撤换“下课”;对完不成任务、影响全省考核结果,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摘帽”,渎职失职和不作为的县委书记、县长,就地免职。

贵州: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建设美丽乡村

2017年脱贫目标: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实现20个贫困县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90个贫困乡(镇)按省定标准摘帽,66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2017年,贵州省计划实施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0万整村同步搬迁人口共75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自然村寨整体搬迁的任务全部完成,要全部实行城镇化搬迁,以搬迁到县城为主,到重点集镇为辅,不能从农村搬到农村。

为确保2017年产业扶贫实现重大突破,贵州将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提质创新,用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子基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通过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实施“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并新增省级扶贫产业园区10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万个以上,带动60万贫困群众脱贫;深入实施职业教育脱贫富民计划,对40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规范化技能培训,向对口帮扶城市有组织地输出护工、家政等紧缺劳务人员1万名。

继续加大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力争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加快实施整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0+N”计划,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幼儿园、学校、医院及厕所,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2.98万套,“1+7”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214亿元。

用好3000亿元脱贫攻坚基金,积极争取农发行1000亿元专项贷款支持,并新增扶贫小额贷款100亿元,力争累计投放额达到280亿元。同时,以“保险助推脱贫攻坚”创建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创新保险扶贫模式,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精准发力,实现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县全覆盖。

大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启动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加强54个东部经济强县与66个贫困县的结对帮扶工作,推动帮扶层次向乡村延伸;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干部挂职、人才交流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批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示范园区、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和农特产品营销基地,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劳动密集型、农文旅一体型企业。

内蒙古:加大产业扶贫,2017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2017年脱贫目标:到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6个重点贫困旗(县)产业扶贫对象脱贫任务全部完成。

产业扶贫一定要抓住关键环节,补齐短板。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稳羊增牛扩猪禽”的发展思路,确定肉羊、生猪、肉牛、家禽、饲料饲草、蔬菜、马铃薯等七大扶贫产业;采取“首席专家+骨干农技人员+贫困村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方式,开展农牧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农牧配套、粮经复合、资源循环、农旅结合等发展模式研究,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培育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农牧业产业领军人。

2017年,产业扶贫需要25.06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12.75亿元,金融扶贫资金12.20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11亿元。为此,要进一步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旗县风险补偿”的小额信贷等,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本到贫困地区参与产业扶贫。

宁夏:完成8.2万移民住房,实施

教育和生态脱贫

2017年脱贫目标:脱贫销号4个县、300个村,19.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继续实施“四到”扶贫工程。在产业扶贫方面,探索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新路径;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计划完成4万人住房建设和4万人搬迁安置任务,力争2017年底基本完成8.2万移民住房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教育扶贫方面,将新建、改建或增设幼儿园220所,新增学位2.3万个,确保全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500人的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对全区幼儿园在园建档立卡经济困难适龄儿童免除保教费并补助伙食费;免除全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宁夏就读的宁夏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和农林、师范专业学生学费。

在生态脱贫方面,宁夏将实施“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完成新造林17.3万亩。同时,将开展农村低保人口、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查对比,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户实施政策性保障兜底。

重庆:破除发展瓶颈,强化巩固扶贫成果

2017年脱贫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区(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脱贫。

2017年,将狠抓产业就业扶贫、分类政策保障、破除发展瓶颈“三大重点”,打牢建档立卡、资金监管、队伍建设、督查考核“四个基础”,实现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群众参与、长效机制“五大突破”。

重庆计划投入421亿元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建卡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贫困人口和困难家庭医保救助等民生工程。对今年即将脱贫的,进一步加大资源统筹调度力度,精准落实“1+1+13”政策措施,因村因户深化实施“六个一批”;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实现社保兜底、临时救助、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深化资产收益扶贫,持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扎实推动“七大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延伸覆盖。

着力在巩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深化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课题研究,坚持城乡联动扶贫、制度保障与开发造血“两轮”驱动、区域发展与精准到人到户相结合、“三位一体”(政府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等统筹城乡扶贫开发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广西:完成脱贫大数据平台,深化

特色产业富民行动

2017年脱贫目标:110万贫困人口顺利脱贫,10个贫困县、1300个贫困村如期摘帽。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完成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年度建设任务。落实扶贫考核、督查巡查、成效评估和摘帽激励等四项机制。

深入开展特色产业富民行动,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推进旅游扶贫、构树扶贫、光伏扶贫;引导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创业,吸收就业,推进48所技工院校结Π锓鼋ǖ盗⒖ㄆ独Ъ彝ァ傲胶笊”中期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年度易地搬迁工作;实施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

协助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教育资助政策,配合实施普通高考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医疗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加大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力度,建立健全贫困户健康档案,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好低保兜底政策、边贸政策。做好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社会扶贫、雨露扶贫培训等36项具体工作。

安徽:基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

医疗保障体系

2017年健康脱贫目标:基本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医保体系。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思路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工作举措和成效

1、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争取扶贫项目

为全面实施我县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建设,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09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09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09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余万元。

2、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个扶贫重点村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500名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已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全力帮扶及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办特别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今年挂点礼陂镇洋陂村委会柿坑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多次实地勘察,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支持**万元用于该村至崇宜公路的水泥路建设。

4、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2009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两家,贴息额度**万元,他们将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务工问题,并为村里办点实事。

5、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2009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在六家桥、孙坊、航埠等乡镇重点村建立树莓、毛竹、麻鸡养殖等产业示范基地,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举办了两期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此次活动在**个重点乡镇开展,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科技书籍***余册,各种农业科技资料***余份,深受群众好评,效果良好。

6、全力推进“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功引进***创办***有限公司。2009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万元。

(二)、积极发挥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加强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为了做好综治工作,扶贫办坚持把维护稳定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履行扶贫部门基本职责统一起来,积极发挥扶贫部门在综治工作职能作用。今年以来,扶贫办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一起因执法不公引发群体上访、闹事事件,为确保扶贫系统一片净土,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我们在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落实了农村特困户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安排扶贫项目的工作。如在今年孙坊镇优先支持了计划生育贫困户**户发展生猪养殖等产业户;在安排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率超过**%以上。

三、政风行风情况

保险扶贫创新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全新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笔者以黑龙江为例:

日前,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省人大农林委员会提请审议《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案)》的议案,条例草案是在总结十余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方式、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的转变需求而重新制定,对我省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脱贫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从“扶”到“脱”精准处见功夫

笔者联系到省扶贫办法规处副处长王志文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在会场开会的他并没有要午休的打算。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已成了家常便饭。但得知我们要采访,多次参与立法调研工作的王志文还是放下了手头工作,耐心解答起来。“精准扶贫就是‘一村一法,一户一策’,我们管这叫‘滴管’扶贫,避免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在扶贫信息库中,每位扶贫对象除了家中人口和房屋面积等一些基本的信息外,外出打工地点、掌握何种技术等十余条具体信息都会一一记录,对贫困村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识别程序和帮扶方法。”

在本次常委会上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中,针对过去扶贫对象指向不明确、扶贫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明确规定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识别和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找到“贫根”,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扶贫攻坚战的“决胜方略”。由“输”变“造”“造血式”扶贫尤为重要

为提高扶贫精准度,保证脱贫后不返贫,“造血式”扶贫显得尤为重要。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是所有参与调研起草条例部门的共同心愿。条例草案对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金融保险扶贫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专项扶贫措施。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村组道路、危房改造,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成为整村推进的重点目标。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布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增收产业,在劳动力就业、利益分配等方面向贫困户倾斜。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加强对贫困地区金融保险服务,创新金融保险产品。建立风险补偿保障机制,为贫困村民减少后顾之忧。

有着12年扶贫工作经验的省扶贫办老区处处长刘航告诉笔者,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这样有参与感的“脱贫办法”点燃了许多贫困人民的生活热情,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正是大家想要的。佳木斯市汤原县的扶贫绿色木耳产业,从种植到维护,数百个大棚对劳动力的需求,吸引着全县村民参与。

创新扶贫方式“智”在才能必得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坚定脱贫的勇气和决心的同时,想要用对力气,关键要用“智”。采访中,省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在多年的调研经验中,“年年扶年年贫”的例子确实存在,手头的扶贫款花没了,脑子里也什么都没剩下。

条例草案在制定中,把智力扶贫作为根本之策,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和自主创业。支持贫困户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对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家庭成员实行扶贫助学补助。

根据国家脱贫规划进度,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全部脱贫,这背后会是王志文们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是刘航们在贫困村调研中止不住的脚步,是汤原县成百上千的扶贫绿色木耳大棚中忙碌的身影……而这部把握脱贫新时期脉搏的地方性法规,定会如暖阳一般照进我省211万贫困人民的心里。

“点对点”脱贫办法效果呈现

日前,按照黑龙江省扶贫开发工作要求,黑龙江省兰西县奋斗乡富强村被定点为帮扶村。定点帮扶村确定后,扶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起点谋划,超常规发力,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三个精准”。

精确识别扶贫对象。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了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内容。目前,已识别富强村共有贫困户248户991人,分别占该村的53.8%和45.3%;该村有五保户10户12人,低保户155户278人。摸清底数后,工作队先后召开了5次村“两委”干部会议,研究发展办法,并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一是到该村多名党员家中就其生产、生活、村组织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二是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户和养殖户家中就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三是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调查慰问,详细了解其致贫的原因,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四是设立意见箱,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通过走访、调查,了解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做好扶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