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交流材料(精选5篇)

  • 幼儿园交流材料(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没有为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就没有把工作看成事业的热诚,那是无论也做不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 每天,幼儿园中第一个来园的一定是我们的保育组成员,最后离园的也当数他们。教室整理、打扫、消毒、准备幼儿午餐、毛巾……看似简单的活在他们做来就有着…

幼儿园交流材料(精选5篇)

幼儿园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团结就是力量!”一直以来,我们总是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业务、讲团结”的保育队伍严格要求着自己,以不为集体拖后腿、而尽所能添光彩,时刻鞭策着自己。我们始终相信:凭着自己执着的追求、凭着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凭着自己的奉献精神,聚集每个人的亮点,一定能使集体发光,一定能为幼儿园添光增彩。

一、努力工作、默默无闻

“没有为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就没有把工作看成事业的热诚,那是无论也做不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

每天,幼儿园中第一个来园的一定是我们的保育组成员,最后离园的也当数他们。教室整理、打扫、消毒、准备幼儿午餐、毛巾……看似简单的活在他们做来就有着诸多的要求,物品的“安全、合理”放置;地面的卫生、湿性、科学打扫;消毒液的合理配制,幼儿菜谱的科学制定等都一一地渗透在其中。同时,我们还要求保育员每天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帮助老师一起做好班级幼儿的生活护理工作。在体弱儿的管理上,我们更是特别注意,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象这学期,幼儿园中来了一位特殊幼儿,大小便在身情况特别多,不能说每天吧,但起码每周总不止一次,我们的扬夫珍保育员总是在第一时间为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有一天一连6、7次,有时还在刚刚午餐后,但是她总是毫无怨言的服务着……象这样的事在我们其他成员身上也时有发生。可是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心,从没有把这种情况当作是自己工作内容的附加,而成了应该,默默地奉献着。

二、勤于学习、不甘落后

“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永无止境的,同时它也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在我们的保育组中你就可以得到证实。以往只拿着保育工具做事的他们现在拿起了笔,写起了工作计划、小结;张开嘴,说起了普通话;伸出了手,做起了纸工、画起了图画……这看似小小的举动,但对我们组的成员来说是一次业务能力的飞跃。

就如上学期,我们结合幼儿园园务计划中的人人都说普通话活动,开展“人人都来当一回主持”的教研活动,通过她们自己选择材料、阅读、谈谈感想、主持业务学习、建立个人业务联系体弱儿童等环节,既锻炼了成员之间口头交流的胆量和能力,也使他们的普通话基础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幼儿园90%的教师都参加了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于是我们的保育组成员们也不甘落后参加了双休日大专班、中级保育员、中级厨师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你进步,就要带着集体一起进步”的活动,不管是谁学到了好的知识、经验就毫无保留的教给其他人。我们根据幼儿园工作中“每学期要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的要求开展的电脑初级知识学习、保育科研《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等活动现在也正有序地进行着。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已成为我们每个保育组成员的共识了。

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我们幼儿园从园长到教师、到我们的保育工作人员,个个有着一颗乐于助人的心,而且幼儿园的工作气氛宛如一个家庭。无论有什么事,我们总是一起去落实、去完成。就如上学期幼儿园在获得“绿化合格单位”基础上,又申报了“市花园单位”,这样对幼儿园绿化、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的保育组成员又毫无怨言挑起了拔草、护理的工作,不管双休日、假期;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寒冬腊月他们总是不忘挤出时间锄草,记得“花园单位”验收的前几天,天气特别冷,而且还下起了小雪,我们的保育组成员个个手持工具,为了幼儿园的荣誉工作着,让我感动的是没有一人有怨言,他们你帮我往,在寒风中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幼儿园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1.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领会“纲要”与“行动计划”精神,提高认识:

1.1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版权所有

3.体会

3.1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3.3重视成果管理

成果应作登记、评估计算工作量及与分层管理,组织推广和支持发表,并与园内奖励、职称评定挂钩,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努力提高工作质量。

幼儿园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物质和精神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活动空间设置与活动材料的设置

1.活动空间的设置

活动空间是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发生交往,相互作用最多、最频繁的地方,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教师在把活动空间布置得美观、安全、卫生的同时应注意活动空间的分隔,考虑到方便幼儿的交往和幼儿与教师的交流、接触。因此,我们采用了分区活动,例如:益智区、积木区、艺术区等。但这种分区活动教师往往规定区与区之间不能随意往来,而且每个区严格限定了人数。这样的分区活动,就成了限制幼儿在活动中自由交往的障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社会往,我们对上述的分区活动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我们将以往桌面上的活动上墙,消除了桌椅对幼儿自由跑动、交流的障碍,同时,还要求幼儿根据活动空间的大小自由调配活动人数,并可以经过相互商量后交换活动区域。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2.活动材料的设置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音乐类、美工类、游戏类和操作类等。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使用率较高的是美工类和音乐类的活动材料,对游戏类、操作类的活动材料使用率较低。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较大作用的却是游戏类和操作类的活动材料。因为在运用游戏类、操作类材料活动时,幼儿易开展模仿、协商、指导、互学等交往活动。在充分认识到游戏类、操作类活动材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后。我对幼儿的游戏类、操作类材料进行了增加和调配。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游戏和操作材料,保证人手一份,但又使幼儿仅靠自己的活动材料又无法很好的进行游戏和操作。这样,既消除了幼儿因为无活动材料而产生的侵犯性、破坏,又给幼儿创造了积极交往和交流的机会,良好的社会和情感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和一般的心理气氛。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则与行为标准。创设人际环境主要是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具体包括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同伴间的关系。它虽然是无形的,但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甚为密切。

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首先,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相互安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做到了,那么幼儿通过模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反之,教师间漠不关心、人情冷淡,那么教师不管怎样强调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都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的相互关心,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气氛。容易激发幼儿积极的社会,学会适宜的行为方式。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仍停留在婴儿水平。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不会和同伴合作,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后,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与集体格格不入。根据幼儿这些实际存在问题,主要注意积极环境气氛的创设,鼓励幼儿交流思想和感情,提供社会往的活动机会。因幼儿的观察能力差,在同伴委屈、伤心,需要帮助时,不能主动地做出安慰、关心等反应。为了能让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对某件事或物的感受;运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加上教师适当夸张的表情来感染幼儿,使之了解他人的情感情绪表现,学会正确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还应在日常的每个小细节中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游戏时,幼儿需要帮助,教师不必急于求成去帮助解决问题,可让幼儿自己去寻求同伴的帮助或带领他去寻求帮助,教给幼儿寻求帮助的方法。

3.教师与幼儿的交往

幼儿园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学 生活化 语言环境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指以集体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在组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传统的语言活动在组织过程中都是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提问时却有很多孩子不感兴趣,以致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讲一遍故事——提一些问题——作一次小结”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顺利地控制教学纪律,幼儿不会过于兴奋,课堂气氛“安静”,但是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提问偏于故事重复内容,以致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新课程将语言教学活动渗透到了主题活动中,贴近了幼儿的生活,注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让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的语言生活化,使“生活即教育”,使语言教学真正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一、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与幼儿的生活过程、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也都不可避免地与语言打交道。向幼儿进行初步的语言教育既是其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认识事物的需求。既然语言教学来自生活,自然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学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从幼儿的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如果语言教学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则必将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个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关联的语言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育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二、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用词,使幼儿的词语符合语法,能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说话自然大方,不做多余的动作,是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还要在游戏中提供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生活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语言化解决。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语言教学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动力,要让幼儿开口讲,就要让幼儿愿意“讲”。

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入“玩”的环节,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在幼儿园中避免不了语言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中能得到语言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不喜欢,不参加。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不会拒绝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在语言活动中加入“玩”环节,孩子都不会拒绝。

2.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新教材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个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和主题活动开展有机地结合,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情境,寓语言教学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开展一系列语言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大声地说。

3.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利用材料开展语言活动。

新课程强调环境的创设。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情境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开展“交流”的平台和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摆弄材料,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创造“娃娃家”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发碗筷,在整理物品等游戏情节中与游戏者交流,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表达。在大班的“理发店”中,教师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如洗发、剪发、做头饰等游戏工具,让幼儿有材料摆弄,并在材料摆弄和幼儿游戏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游戏间的对话,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对话的平台,让幼儿“讲”,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能得到提高。

4.在区角游戏中创设表达的情境。

结合不同活动区的特点,指导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但与环境和材料互动,还与同伴互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会与人合作,区角有利于幼儿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交往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活动区的优势和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游戏。

(二)在生活环节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生活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一日生活,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语言,创造幼儿学习、运用和构建语言的条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来园和离园,如厕,喝水,起床,进餐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渗透语言教育。如来园的时候,注重与幼儿个体交流,我们每周都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谈话内容,多运用引导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三)提供“才艺展示会”环境,促进幼儿表达语言。

2012年我带的是大班,发现大班的孩子的表达表现能力不尽如人意,常常出现揪衣服、伸舌头、双臂夹紧、身体僵硬等焦虑、紧张的体态,于是我想从故事入手,帮助孩子培养自信,提高表达表现能力。有了想法后,我就立即引导孩子进入积极的准备状态,先让孩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待孩子熟悉故事内容后在小组内讲述,再逐步过渡到在全班故事会上讲述。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少孩子不够自信,有抵触情绪。有的孩子不管我怎么鼓励、怎么引导就是不肯开口讲故事。于是我调整方案,把“故事会”改成“才艺展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最拿手的才艺,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认同。为了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我与孩子商讨,与家长沟通,以发掘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特长,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来。孩子在表演中得到了自信,愿意张开嘴和同伴交流,在展示的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藏族服饰资源 幼儿园 区域活动 材料 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园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由于历史上民族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藏族服饰。如夏河藏族妇女腰带上系镶有银饰和珊瑚的革带,藏语叫“恰玛”,腰带的侧旁佩挂各式奶勾;男子皮袄领部镶豹皮。另外,藏族服饰还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等佩饰,使得穿着者更显华贵。为了让孩子们认识、了解甘南藏族服饰特点,我们将藏族服饰资源运用到区域中,充分挖掘、利用藏族服饰中可运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素材,在环境创设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园实际的区域活动方法。

一、收集藏族服饰资源中适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了解甘南藏族服饰文化的特点,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有针对性地提炼出藏族服饰资源中适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我们选择甘南农区和牧区具有代表性的服饰资源,即卓尼服饰、舟曲服饰和夏河服饰,根据各年龄班特点,在不同区域投放材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细化各年龄段区域材料的多样性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家乡藏族服饰的美,了解其特点,并通过不同方式(欣赏、绘画、手工、表演等)进行表现。

二、利用藏族服饰资源创设有利于开展区域活动的环境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让幼儿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形成同伴间和谐融洽的气氛,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

(一)利用废旧材料,与幼儿共同参与制作,营造出优美的具有藏族特色的环境。如在走廊上、大厅里悬挂藏族服饰中的耳环、项链等配饰,张贴藏族服饰图片、藏族幼儿照片、幼儿作品等,充分体现家乡民俗文化,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家乡气息。

(二)班级设置特色活动区。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利用藏族服饰资源设置班级活动区,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如在大班设置“美工区”,幼儿制作藏式礼帽、卓尼“三格毛”等;在中班设置“表演区”,幼儿进行藏族服饰表演等活动;在小班设置“美工区”,幼儿制作“邦丹”等。

三、藏族服饰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为了发挥材料所隐含的教育作用,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一)材料投放的层次性。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如在中班“美工区”制作藏式项链时,投放彩笔、珠子、橡皮泥、毛线等,材料投放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二)材料投放的探究性。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藏族服饰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区域活动

(一)在幼儿进区活动时,教师进行观察,并把握时机,适时给予指导。如幼儿在“美工区”制作藏式礼帽的过程中,不知用什么材料制作帽檐时,教师可以引导用废旧挂历等制作。

(二)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教师对幼儿的创造应及时发现并给予鼓励。如幼儿在“表演区”游戏时,对藏服的穿着进行混搭,教师对此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其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教师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为了激励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积极互动,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

(四)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活动结束时,组织幼儿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回忆总结、交流分享,使幼儿在与同伴的经验碰撞中,相互启发,从而提升个体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