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考察报告(精选5篇)

  •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城区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区(参照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标准)。已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所辖城区不再申报国家园林城区。 二、申报条件 (一)已制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并实…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精选5篇)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申报范围

国家园林城市实行申报制。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城区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区(参照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标准)。已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所辖城区不再申报国家园林城区。

二、申报条件

(一)已制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二)对照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组织自检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三)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必须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四)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

三、申报时间

国家园林城市的评审每两年开展一次,建设部受理申报时间为该评审年的五月底前。

四、申报程序

(一)由申报城市人民政府向建设部提出申请,并抄报省级建设主管部门;

(二)由所在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组织资格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向建设部提出初评意见;

(三)直辖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建设部;

(四)申报国家园林城区的,先报经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提出上报意见。

五、申报材料(同时进行网上申报)

(一)省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报告及初审意见;

(二)申报城市人民政府的申请报告;

(三)申报城市需提供的有关材料:

1、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技术报告(文本和多媒体音像)

2、城市概况、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环境状况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城市绿线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说明;

4、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逐项说明材料;

5、城市园林绿化机构设置与行业管理情况说明;

6、创建工作影像资料、城市绿化现状图等。

六、评审程序

(一)建设部统一组织对申报城市(城区)进行遥感测试;

(二)经过遥感测试合格的城市,将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并由专家组提出书面考察评估意见;

(三)建设部组成评审委员会,观看申报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技术报告音像资料,并听取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对申报城市进行综合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四)对通过综合评审的城市进行公示(10)天;

(五)公示结束后,对申报城市进行审定,对审定通过的城市进行命名,并表彰授牌。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一、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管委会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好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5月20日、25日,**先后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专题学习了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把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真正学出信仰、学出忠诚、学出担当、学出本领、学出成效,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管委会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带头学、深入学,园区还采取干部职工大会、“三会一课”、园区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抓好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明确专题,组织学习研讨,确保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干部职工学习全覆盖。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及时更新宣传栏,制作宣传横幅标语,推动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积极利用园区网站平台大力宣传报道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通过QQ、微信群方式及时向干部职工推送党报党刊等权威媒体报道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社评重要文章。

(三)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要求全体干部认真按照县委统一部署要求,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学习与理论研讨相结合,以支部、部室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用讲话精神鼓舞自己,扎实做好招商引资、争取资金、项目谋划、脱贫攻坚等中心工作。要结合园区工作实际,把学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抓好新型材料、军民融合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真正把各项指示要求落实到工作中、落实到发展里、落实到岗位上,为园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二、结合园区实际,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一)认真做好相关规划修订编制工作。严格按照“布局集中、主业突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原则,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绘制发展蓝图。积极衔接跟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按照政府批复精神,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思路和目标,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积极委托编制单位完成凤州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标准化厂房三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6000平米,将建设标准化钢构厂房15栋,综合服务中心一栋,配套建设路网、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将重点引进轨道交通设备及配件、中药材深加工、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

(二)强化项目谋划申报。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在壮大产业集群、完善项目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和技术改造提升上下功夫。以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申报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县域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项目,以宝鸡市凤县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申报2020年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中小企业孵化区标准化厂房三期项目和植物提取产业园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积极谋划储备“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此外积极谋划专项债储备项目10个,加大专项债券对接争取力度。

(三)狠抓总部经济和招商引资。用好用活市、县支持总部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瞄准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对接,积极引进总部企业落户。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大胆尝试基金合作模式招商引资、发展产业。积极对接洽谈跟进,吸引陕西鼎川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平方米无纺布生产线建设项目入驻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区。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创新管理体制,构建干部科学发展平台。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机制保障。

一是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坚持优势优先,着力打造灌河经济带,将园区由乡镇管理体制改为全县共建共享,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使园区成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力军,形成带动发展机制。**经济开发区、陈家港化工集中区、陈家港沿海经济区“三驾马车”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竞相发展,占全县经济总量70%以上,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搞好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委会集体领导作用,实行乡镇党委与人大、政府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党委委员分工负责。优化机关机构设置和事业单位职能配置,重新整合乡镇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通过改革,精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34名、精简事业编制数51%,理顺了政事、政企、事企关系,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奠定了科学发展基础。

三是实施纪检监察重组。撤消派驻基层单位的纪检组、监察室,新组建5个基层纪检监察,在县纪委、监察局授权下,对所管辖的乡镇区、部门机关效能建设进行监察,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对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奖金使用等事项进行监督,营造规范高效的发展环境。

二、创新干部选用机制,激发干部科学发展动力

以“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为契机,注重在干部选拔任用链条上建立制度,让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脱颖而出,激发他们坚持科学发展、领导科学发展的动力。

一是建立“两推荐一征询”制度。建立《选拔任用乡科级干部“两推荐一征询”提名办法》,规定了乡科级正职和副职领导干部推荐提名办法,将提名权扩大到全县领导干部、县委全体委员和基层单位群众,明确无论是组织推荐、个人自荐,还是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的人选,都必须经过民主推荐程序。近三年来,全县提拔98名科级干部均按“两推荐一征询”程序产生。

二是建立“全程公告”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干部调整公告、提名结果反馈、考察预告、调整方案预告、任前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公告”制度,对调整干部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干部任用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统一,形成党内党外、上下结合、共同监督的网络。

三是建立“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制度。将群众满意放在首位,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实施办法》,扩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提任干部的评议主体,并重视评议结果的运用。今年2月份,“一报告两评议两反馈”结果显示,全县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率98%以上,对新提拔正科职干部满意率为100%。

三、创新考评机制,催生干部科学发展活力

探索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全面客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实行目标承诺,责任公示。每年初,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承诺制,并通过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各界进行公开承诺,自觉接受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评议。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08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08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 两型社会;

2、森林 城市 湿地;

3、城市森林 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 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组和材料组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媒体有关文章的发表。负责做好论坛新闻会,邀请落实省市新闻媒体,落实中央媒体记者在汉活动。市广电局负责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滚动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录制、播放创森专题片。

化工园区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区国土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区)活动的通知精神,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区”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为依据,把耕地保护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从我区实际出发,严格依法用地、依法管地,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规范国土资源执法行为。通过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区活动,切实增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国土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法制观念,进一步强化我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高国土资源执法水平,从而保证各项国土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创建内容

近年来,我区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推动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学习靖江工作经验,开展“三模联创”工作。

1.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区”以建立落实共同责任机制为重点。区、镇(街道、园区)均要建立国土资源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向同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报告、通报执法情况,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管理工作。区、镇(街道、园区)定期研究国土资源管理和执法工作,大力营造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氛围,为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街道、园区)以控制违法用地、协调解决矛盾为重点。实施包保责任,建立健全了执法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志愿者工作制度、违法举报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增强了创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创建“土地执法模范村”以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各镇(街道、园区)与所辖村分别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农户和地块。

三、工作步骤

1.组织实施阶段(10月31日前)

各镇(街道、园区)按照通知精神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街道、园区)”活动。

2.整改完善阶段(11月1日-11月15日)

对照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街道、园区)”标准自查、自检、自评,做好整改完善。

3.考核验收阶段(11月5日-11月30日)

区政府组织对各镇(街道、园区)创建工作组织考核验收。方法是:(1)听取各镇(街道、园区)创建工作汇报;(2)召开相关座谈会;(3)查看文件、资料、台帐等;(4)实地查看依法用地情况;(5)考核打分。

总结创建工作,形成创建工作报告,报市政府组织验收,迎接各级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区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强化国土资源执法,切实保护耕地,有效保障发展,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区、镇(街道、园区)、村三级创建组织机构,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二)认真落实,广泛宣传发动

要将创建活动的宣传工作纳入“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角度,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区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宣传土地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土地国情、省情、市情、区情,使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依法管地、依法批地、依法用地的自觉性,为开展创建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创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