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舞蹈教学(精选5篇)

  • 老年舞蹈教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在舞蹈发展的过程中,富于创造的民众自发地创作出老年舞蹈这一新兴的民间艺术样式,大大丰富了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并成为城市的社区、广场、公园、河畔等区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种自发生长的群众性舞蹈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及认可。本文通过探讨老年舞蹈的…

老年舞蹈教学(精选5篇)

老年舞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舞蹈;社会特性;实践活动;社会互动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24-01

在舞蹈发展的过程中,富于创造的民众自发地创作出老年舞蹈这一新兴的民间艺术样式,大大丰富了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并成为城市的社区、广场、公园、河畔等区域的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种自发生长的群众性舞蹈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及认可。本文通过探讨老年舞蹈的实践教学活动,希望对老年舞蹈的推广有所帮助。

一、老年舞蹈的理论定位

(一)老年舞蹈的特征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平安富足的人们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为老年群体服务的舞蹈产生了。这种舞蹈实用性大于观赏性,自娱性大于表演性,民间性大于舞台性,具有巨大的活力和特殊的存在形式,值得研究和重视。

(二)老年舞蹈的独特性

老年舞蹈的参与者决定了其广泛的民间性。老年舞蹈不问参与者的职业,收入,家庭状况,只要有意愿,就可以报名参与其中。它不是小众化的庙堂舞蹈,而是大众化的群体舞蹈,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老年舞蹈产生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是民间舞蹈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老年舞蹈的兼容性

在老年舞蹈的表演场地,可以看到多样化的舞蹈:交谊舞、探戈、民族舞、少数民族舞、扇舞、秧歌、剑舞等各个类别的舞蹈;上至宫廷舞蹈,下至民间舞蹈,都是可以选择的。可以说老年舞蹈融合了古往今来、中西合璧的舞蹈品种,攫取各个舞蹈种类的精华为其所用。这种拿来主义的方式,大大丰富了老年舞蹈的内容,使之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参与的群众性舞蹈活动。

(四)老年舞蹈的创造性

既然是为老年群体而存在的舞蹈,它必然会有相应的舞蹈特点。老年舞蹈群体由退休市民组成,其身体状况正在走向老年化,身体的灵活性、耐久力都已经赶不上青年人,使用的舞蹈自然会考虑节奏要舒缓一些,动作的柔美大于刚劲,舍去腾跃的动作,每一曲的时间也不宜过长,配乐的曲子一般不选取摇滚而选取民乐和轻音乐。这样加工出来的老年舞蹈,缓慢的的节奏,柔美的动作,轻松的音乐,结构出来一种新的舞蹈形式,于是,新的民间轻歌曼舞诞生了。这是来自民间的创作,生长在社会的大海之中,极具生命活力。

(五)老年舞蹈的生活性

老年舞蹈起源于休闲的生活方式,从民间走上社会生活的舞台,舞蹈与生活融汇,舞蹈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生长在社会的沃土中,也力图再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老年舞蹈群体中,几乎没有专业舞蹈家,完全是一群爱好舞蹈的“菜鸟”,彼此把舞场当成社交场合。跳舞的目的在于健身,在于休闲,在于娱乐,在于交往,因此,老年舞蹈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种生活化的舞蹈。

二、老年舞蹈的教学实践

老年舞蹈的教学安排来源于实践,应该重视理论学习,强调基础训练,鼓励舞蹈参与,提高自创能力,尊重个性施教。

(一)重视理论学习

对于老年舞蹈的教学,由于教育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国舞蹈家协会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规范,因此,各学校教学走的是一条相互观摩、取长补短的道路,老师也多由舞蹈教师担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进行舞蹈理论教学十分必要。让学员在课堂中了解舞蹈的起源、演变、发展,舞蹈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产生对舞蹈的尊重和理解,产生进一步的热爱。如果仅仅把形体动作当成老年舞蹈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就会走上简单的教学模仿的道路,辜负了舞蹈这一优美艺术的丰富内涵。

(二)强调基础训练

然而老年舞蹈毕竟是一种舞蹈形式,不是中学的体操,也不是武术,更不是广场的游戏,它需要优美的形体动作,随乐曲而起的节奏,比较整齐的集体表演,因此,舞蹈基础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老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授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群体的差异与个体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掌握循序渐进的教学节奏,不能操之过急,要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开展基础训练;适当地给予老年舞蹈群体讲解一些生理知识,以配合肢体的训练;把教学者与受教者的耐心,转化为对于舞蹈的积极参与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鼓励舞蹈参与

老年舞蹈群体中的部分学员,由于年龄关系,产生了心理障碍,羞于在广庭大众面前表演舞蹈。有的由于年老,体形发生变化,亮丽不再;有的肢体僵硬,动作不协调;有的生怕遇见熟人,丢人现眼――种种的心理问题,给老年舞蹈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学者需要给学员积极的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勇敢地参加户外的表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老年舞蹈学员互动,完成心理的飞跃,成为老年舞蹈活动中的一员。

(四)提高自创能力

为了让老年舞蹈群体始终充满活力,不断扩大参与者,延伸其影响力,就有必要在自己创作舞蹈方面多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老师创作,而且鼓励学员参与创作,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体会到舞蹈的无穷魅力。对于基础好的作品,老师要寻找更高级的表演舞台,积极推荐,给予展示的机会。重视自创能力,也就是重视了老年舞蹈群体的活力。

(五)尊重个性施教

老年舞蹈群体的构成成分较为复杂,由于年龄的、职业的、知识的、性格的、体质的、性别的不同,个体差异很大,需要因人施教,进行差异化教学,既要有大课堂的组织教学,又要给头尾两种学员开“小灶”。学得快的,领悟力强的,课堂吃不饱,有必要给予安排课外更高深的作业;学得慢的,课堂的东西消化不良,有必要在课外给予辅导,让其跟上教学进度。理论短缺的,给予理论知识的补充;形体动作差的,给予更多的训练;身体差的,可以给予一些康复调养的建议。总之,摒弃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选择差异化教学,在个性化的教学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老年舞蹈教学与社会互动

在老年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互动,利用社会资源,激发其活力。

(一)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复盖社区

老年舞蹈教学关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老年舞蹈群体的社会活动中。由于其活动方式为广场性的群体舞蹈,参与人员众多,影响面广,给予社会积极健康的信号,因此,重视其广泛性,地域的延伸性,参与者的大众性,是教学组织者必须完成的任务。这就有必要设计网络般的活动场地,有效利用城市的公共空间,组建各种类型的老年舞蹈团队,复盖社区,让他们在统一指导下自主活动,舞出他们的精彩。这些老年舞蹈团队可以互动,可以交流,可以观摩学习新的舞蹈,或者共同创作新的作品,以常年保持老年舞蹈团队的旺盛活力。

(二)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获得资源

老年舞蹈教学的结果,是要达到创建良性的社会性群体舞蹈活动,是把课堂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的群众性决定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度。因此,教学组织者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运用社会力量去解决场地、资金、音响、服装等不足的问题,把老年舞蹈活动的“鱼”,放入社会生活的大江大海,吸收充分的养料,促进其日益健康成长。

(三)举办老年舞蹈比赛,激发活力

老年舞蹈活动也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一样,其表演者有着内在的荣誉需求,他们希望得到鼓掌和喝彩,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更加高级的场所表现自己。因此,教学组织者应该有计划地开展老年舞蹈的比赛活动,设计好比赛的方式,激励的措施;在舞蹈团队之间、各个社区之间、相邻城市之间组织比赛活动,运用荣誉的机制,去激发老年舞蹈活动的内在活力,从而让老年舞蹈这一新兴的民间艺术形式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舞蹈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满足了老年群众对于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并表现出老年群众对于生命质量的积极追求和期待。因此,政府及社会团体应重视老年舞蹈的发展,提供更多舞蹈的场地及设施,组织民间的舞蹈比赛活动,以进一步推广老年舞蹈。

参考文献:

老年舞蹈教学范文第2篇

掌握高难度的表演技能不是高校的舞蹈教育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舞蹈表演或欣赏表达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人们通过舞蹈表演或者舞蹈欣赏对整个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目前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对通俗舞蹈教学与艺术舞蹈教学结合起来,以一定比例安排课程和实践,注重实用性舞蹈的培养。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开设舞蹈选修课,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将舞蹈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把舞蹈的成绩纳入全面评价学生素质的体系。舞蹈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高校开设舞蹈课的原因。然后使学生明确舞蹈选修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舞蹈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学会鉴赏舞蹈,体会舞蹈之美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完成高校的舞蹈教学。

1、社交舞蹈,当今社会交往频繁,为了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联络朋友之间的感情,交际舞蹈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拉丁舞(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时而激情昂扬,时而缠绵性感,时而动作柔美、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气势轩昂,时而威武雄壮。

2、体育舞蹈,社会生活工作压力极大,释放巨大的压力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美是越来越多人们的美好追求,将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例如:肚皮舞、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的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

3、教育舞蹈,为了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们团结友爱、加强礼仪,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

弥补高校舞蹈教育不足,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由于高校的各种形式的舞蹈教育还没有大规模普及,高校的学生对这种不属于自己的专业的课外艺术形式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对其态度上不存在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当前高校舞蹈课程主要有四点不足:

1、老师主要是以以前的老教材为主进行教学,没有什么新意,固步自封,新老师、年轻老师主要是以个人的观点以及个人经验进行教学,继而常常出现专业性很强的舞蹈动作和组合,使学生很难理解。

2、高校的舞蹈教材很少,新教材较少、创新和统一性都不足,更没有一致的教学衡量。

3、高校的舞蹈老师没有什么教学实践,要么太专业,要么照本照抄。

4、现有的舞蹈设施很少,目前还有许多的高校没有自己专门的舞蹈教室。

针对目前高校对舞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结合这些观点,笔者认为:

1、在教师的培训中,学校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定期的组织学校的舞蹈老师外出考察,把其他高校包括社会团体搞的出色的东西和地方学习过来,同时把新老教师结合起来一起培训,让老教师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新老师,从而达到互惠惠利的效果。

2、大量的引进新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引进一些与时俱进的教材。同时学校在组织专门的舞蹈人才把这些教材从新组合,从中整理出统一的教学衡量再组织老师们统一学习,形成统一的教学度量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解决老师们缺乏实际教学实践的问题,可以把老师们组织起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进行一些演出进而真正了解观众们的需求,例如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球队中的泉州队的篮球宝贝就是泉州某高校的舞蹈队,她们在比赛中的热辣舞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其实她们也就是一群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临时的差不多三到四年一换,但是她们一直没有解散,每年都有许多新鲜的血液注射进来,她们之所以能保持这种能量的源泉就是因为符合了观众们的需求,在紧张激烈的比赛间歇给观众们一种放松的享受。其实泉州篮球宝贝们的这种做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4、针对教学器材的解决上应该也是以投入为主,加大针对性的投入,购置一些对自己有所帮助的教学器材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舞蹈教学。5、现在社会上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并不是只限于老套传统的舞蹈,新式的各种舞蹈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增加一些新式舞蹈的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丰富高校的舞蹈活动组织形式,激发舞蹈学习热情

舞蹈本来是一种活泼灵动的表现艺术,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创造力。高校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与舞蹈有关的活动中和实践中,可以放松心情,解放心灵,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舞蹈的创造潜能。高校的舞蹈教育中丰富舞蹈活动的组织形式,激发舞蹈学习的热情也是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舞蹈课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提升学生舞蹈技术储备的主要平台。在高校教育构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高校对于舞蹈教育的普及不够完善,尚处于探索时期,为此高校舞蹈教育应该在原有的教学状况、教学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校园的舞蹈活动。

1、开展校园集体舞比赛。通过集体舞比赛活动能够吸引众多大学生参加和观看,使大学生在参加和创作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与个性化思维;在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还能展现青春风采活力四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2、举办大学生舞蹈节。大学生舞蹈节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加强全校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更好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体现舞蹈节的艺术宗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娱乐平台。

老年舞蹈教学范文第3篇

近20年,学术界逐渐有了“社会舞蹈”的正式提法及其相关研究,迈出了社会舞蹈研究的第一步,其中包括社会舞蹈与社会经济、变革的关系,社会舞蹈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社会舞蹈与职业舞蹈(包括学院派舞蹈、部队舞蹈、地方舞蹈等)的对比,社会舞蹈的创作,社会舞蹈的教育等方方面面,但较少引入科学方法论及缺乏理论分析的深度。一年前,笔者曾利用在英国访学的机会,考察并研究了英国的社会舞蹈生态。对于社会舞蹈的观察我们可以与公民文化理论联系起来。群众的参与性是识别“社会舞蹈”开展的深度与广度的标尺,亦即群众的参与性和参与对象的社会性。90年代以来,随着群艺馆等机构自身机制的转换,随着民众参与的新兴舞蹈模式和民营舞蹈机构的诞生,随着中国舞蹈家协会的职能转型,“社会舞蹈”成为一种与当代中国公共文化建构有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反映中国公民社会建设进程的指标之一。

一、社会舞蹈与身心健康

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并广受欢迎的艺术,舞蹈凭借其丰富的种类和优美的肢体语言,辅以多彩的文化内涵,不但能作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而且更可以将积极、阳光、愉悦的情绪传达给每一个参与舞蹈的人。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就曾经说过:“舞蹈有四健,健脑、健心、健体、健美。”孩子们喜欢舞蹈,青年人爱好舞蹈,中老年人钟情舞蹈,在少年宫,健身房,公园,广场,甚至街头,遍布着各个年龄段的群众舞动的身影和绽放的笑容,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加入、融入到舞蹈的队伍中,尽情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我国现有少年儿童三亿,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不少少年儿童和家长也将注意力透射到了舞蹈美育上。只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孩子入学后,舞蹈的学习不仅不会对孩子们平时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反过来它还会促进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舞协舞蹈考级并驾齐驱的儿童舞蹈培训项目是不以“考试”为目的的“快乐小舞星”。不同于考级的“校外教育”,这套专门为“校内教育”设计的舞蹈教材以展现孩子们自我风采为目的,把枯燥、紧张的考试变为大家热衷参与的表演活动,更加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按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来看,我国舞蹈教育的普及程度大致情况是:幼儿园高于小学,小学低年级高于高年级,中学阶段是舞蹈普及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应试教育的现状,以及我国中学普遍的美育课程设置未能纳入舞蹈这一事实,我国的青少年参与舞蹈的人数比儿童参与舞蹈的比例要小很多。既然我国的中学生很少参与社会的舞蹈培训,因此我国中学的舞蹈教育目前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实施:一是在课外时间开展,针对舞蹈特长生的准专业甚至专业舞蹈教育,这类教育目前大多处于“错位”阶段:学习舞蹈的孩子大多带着某种功利性,比如能够作为艺术特长生考上更好的学校,迈上更好的学习台阶,而忽视了舞蹈的美育功能,因此表现出将舞蹈艺术等同于“技术技巧”的荒唐观念,只有极少数的中学做到了“用心、用思想来舞蹈”,让中学生们认识到不仅有舞蹈特征很鲜明、风格性强的舞蹈,同时也有融入生活中的舞蹈。二是将舞蹈课列在正式课表内,作为必修课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这类教育目前大多处于“缺位”阶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关注。尤其针对女性来说,塑身和减肥日益流行,近十年,一些健身会所、舞蹈俱乐部等如雨后春笋开办起来,但是一直以来都处于“管理真空”的状态,良莠不齐。近年,中国舞蹈家协会培训学校也开办了“成人芭蕾”、“形体瑜伽”、“萨尔萨舞”、“爵士舞”、“踢踏舞”、“街舞”、“肚皮舞”等相关培训,力争大力发展各类成人培训,旨在规范和引领成人舞蹈培训市场的作用。相比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和芭蕾舞,在接受程度上,拉丁舞、爵士舞、街舞、肚皮舞、钢管舞等这些外来时尚舞蹈类型成为新宠。参与这些热门舞蹈培训的人群主要是都市中收入稳定的年轻白领。在国内一些发达城市,舞蹈健身已经成为白领们下班后另一项有益的生活方式,与来自不同社会职业的人群一起跳一起玩,成为了一种疏解压力的有效方式。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老年健身舞蹈活动,已经具有了20余年的历史,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广泛、巨大的社会影响。“中老年健身舞蹈活动”,是以中老年为参与主体的群众性舞蹈活动,集中在45-80岁这一广泛的人群。“纵观当代城市中老年健身舞的表现形式,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单一到多样,由健身到身心共健,由自娱到自娱与娱人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其表现形式从当初的迪斯科健身舞发展成为各具风格特色、呈现多元化格局的中老年健身舞蹈运动”*。目前中老年舞蹈的存在几种形式:1、自发型的广场舞蹈,多数是在晨练和晚饭之后的娱乐。2、组织型的中老年舞蹈队,多是由小区、家属院、社区文化站组织的舞蹈队。3、表演型的中老年舞蹈训练班,多由一些以前从事过舞蹈工作或舞蹈表演的退休者主办。从对当代中老年健身舞蹈活动时代特征的分析中,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发展的多样化、艺术化的方向和趋势。但是由于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权威性的服务机构,以及“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存在状态,且大多都是自发的缺乏专业素养的中老年群体,因此目前群众自发性舞蹈活动大多呈现组织松散无序、舞蹈内容杂乱无章、授课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正如专家指出,就整体而言尚有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健身目标与艺术追求之间的矛盾;生理条件与舞蹈艺术素质要求上的矛盾;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独具时代特色的审美需求的矛盾等。

二、社会舞蹈与全民教育

社会舞蹈具有广阔的社会空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社会发展繁荣群众舞蹈,而群众舞蹈又促进了社会发展,日益感受到舞蹈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国民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所思考的是一种多元化选择的健康普及,多层次、分对象,让社会舞蹈“贴近”群众,与过去有性质上的不同,更多的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群众积极响应的政治激情,而是一份“关怀”与“期待”,更像是一种平等“交流”和“对话”。在公民社会,公民文化权利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一样,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在英国舞蹈教育方面,我体会最为深刻的一点,就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非职业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调发展。英国的职业舞蹈机构无论大小,都会开展各类针对不同对象的非职业舞蹈培训。英国不少大型舞团旗下都有一些为各个年龄段人群提供广泛参与机会的舞蹈教育和社区项目。负责该项目的团队有着与其他机构合作的丰富经验,并致力于实现该部门所有项目的包容性、趣味性和启发性。这些项目甚至有可能会延展至出国演出后在异地展开培训。

关注农村的群众舞蹈。在我国广大农村有着非常丰厚的民间歌舞文化传统,民间歌舞存在于民族的生活中,是生活的文化、百姓的文化、俗世的文化,是一方水土独特的产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和底层,饱含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但是,原有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瓦解降低了农民参与的热情,原已发展起来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歌舞等农村班社随着集体经济生活方式的瓦解也逐渐解散,民间歌舞也很难吸引年轻人参与。可见,丰富和发展农村的群众文化生活还是一项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极大关注的文化工程。在农村,除了一些沿袭下来的民间艺人外,普通农村人的艺术素质、配套设施与城市人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007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承办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在全国启动并实施,这是舞蹈人参与社会的一件“实事”,它不仅配合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更为重要的是从该项目的酝酿、构想、策划、实施都体现出一种实干精神,而这种“素质教育应倾斜广大农村”的精神正源自于“缩小城乡孩子差距”,“平等社会权利”的理念。“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 的美育教材是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生活特点而编创的,就是要让农村的孩子、边疆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舞蹈的快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将富于时代性的新农村少儿舞蹈和少数民族舞蹈、地方特点相结合是各地开展“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的亮点,也是“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得以发展拓展的新空间。项目至今,已普及全国近29个省市,举办了数百个教师培训班,培养农村教师近5000人,在4000多所农村小学开展了少儿舞蹈美育素质教育,工程惠及数千万的农村少年儿童。大家评价说,舞蹈美育素质教育从农村娃娃抓起,这真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的好项目,功载千秋,泽被万代。

搭建并连接城市社区舞蹈展演的平台,这是一个符合群众舞蹈特点的、人人均可参与的“百姓健康舞”展演平台,为广大社区百姓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 “百姓健康舞”是中国舞蹈家协会面向全国社区打造的舞蹈普及活动,形成团队、社区、城区、城市、省区乃至全国的多层次、多级别展演模式,负责组织社区舞蹈的编创、人员调配、举办展演等各项事务,促进群众舞蹈事业的发展。委员会人员由各地市县舞协、群众文化艺术馆、文化站、社区委员会、街道办事处、舞蹈团队骨干、教师等组成。

城市时尚舞蹈俱乐部。“俱乐部”是一群有着相同爱好的人以某种名义聚集在一起的非官方的团体或组织,俱乐部文化不是必须到某个特定的场所才能接触到,而是渗透到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在目前的北京跳舞俱乐部还是一种小众的娱乐,但却已成为北京最时尚的夜生活方式。以萨尔萨俱乐部为例:90年代末至今萨尔萨舞作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拉丁舞之一,以其热情、奔放的气质折服了世人。近年,萨尔萨舞迅速在都市的白领圈中风靡开来;一批以萨尔萨舞为主题的拉丁风情酒吧、俱乐部悄然火爆于都市夜间的七彩霓虹灯中。作为萨尔萨舞的传播媒介,这些俱乐部除了教授萨尔萨,还会带领学员到酒吧表演、组织一系列与萨尔萨有关的活动。

三、社会舞蹈文化类型

社会舞蹈的文化类型至少与三种形态相关:民族文化、流行文化、公共文化等。

其一,社会舞蹈与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内容之一,社会舞蹈活动,尤其是青少年舞蹈活动以及中老年的舞蹈活动同时具有时代特征以及在文化历史传承上的意义。比如中老年舞蹈活动中就有以民族民间舞蹈为素材的广场舞蹈;有各种不同地域风格的秧歌舞大、小场;有腰鼓、大鼓、太平鼓;有舞武结合的木兰扇、木兰剑、太极拳、太极剑等……这些翩跹跳跃于晨风、晚霞之中的健美舞影,已经成为当代都市自然美景中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其二,社会舞蹈与都市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总是和社会大众娱乐艺术及其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流行文化不仅是“现在进行时”,而且也常常是昙花一现。对于社会舞蹈来说,从时代更替上,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流行舞蹈形式。中国对于国外流行舞蹈的引进与社会逐渐成长起来的流行意识是紧密相连的,流行舞蹈文化绝不会脱离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当邓丽君的歌声、迪斯科、牛仔裤在中国登陆的时候,那些唱惯了颂歌和进行曲、跳惯了忠字舞、扭惯了大秧歌、读惯了标语口号的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80年代中后期,有人模仿着电影中的美国人跳开了“霹雳”。霹雳舞突然间风靡了中学的校园,1987年后,霹雳舞就沦落为一种没落的状态。而“蹦迪”在90年代成为国内的流行语,迪斯科重新走红,不过衰败起来却比美国要快得多了。到了20世纪末,Hip Hop的风潮兴盛,“街舞”、“拉丁舞”才又再度引起了媒体的注意,如今的流行舞蹈更是丰富多样。

其三,社会舞蹈与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是由政府主导,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满足公民不同文化需求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社会舞蹈是指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舞蹈文化活动,以适应社会群众文化心理结构和生理结构为前提,以满足社会成员精神生活需要为依据,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职业背景的广泛人群,它包括社会上所有含舞蹈因素在内的一切文化现象,或是由广大民众参与实践的具有社会性的一切舞蹈活动,比如广场民间舞蹈、社区舞蹈、校园舞蹈、社交舞蹈、少儿舞蹈、成人舞蹈、中老年舞蹈等多种类别;以及舞蹈创作、展演、比赛、培训等各种活动方式;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操和民族意识。当代社会舞蹈表现为参与人员广泛性、表现形式多样性及自娱性等,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值得一提的是,“社会舞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创造主体和接受主体大都是非职业普通群众,不过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如今职业舞蹈从业者的介入也可以促进并引导社会舞蹈的发展,但必须遵循社会舞蹈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属性。以“百姓健康舞”为例,其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尚性,内容丰富多彩,歌曲大都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张弛有度,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太湖美”、“我和我的祖国”;有独具风格的地方民歌如“龙船调”、“吉祥谣”;有幽默诙谐的“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有朗朗上口的舞厅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前生缘”;还有激情振奋的军旅歌曲“军歌声声”、“鱼水情”……。歌舞,从古至今就是群众十分喜爱的娱乐形式,从古代的“踏歌起舞”到如今的“载歌载舞”,有着十分悠久的传统。广大群众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快乐舞蹈,达到心情舒畅,自娱自乐,健康体魄的效果,并培养起广大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同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普及型的舞蹈教育还只是刚刚起步。本文就是希望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舞蹈诸多方面的初步分析,尝试揭示出社会舞蹈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注释:

老年舞蹈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蹈;推广;学校开展

近年来,在广大少儿舞蹈教师的辛勤努力下,我国城市少儿舞蹈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在我国整体舞蹈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占全国少年儿童80%以上的农村小学校园时,就不能不感到遗憾。在这块理应充满朝气的少儿生活园地里,显得那么单调、那么清静。这和城市里少儿舞蹈如雨后春笋般升腾的情景比较起来显得那么不协调,这不能不说是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不足。也许有人认为舞蹈是城市少儿的专利,农村孩子有书读足矣。这话不对。

舞蹈对少儿的健康成长益处如此之多,我们就应该重视并推广。然而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在农村小学校园开展少儿舞蹈活动呢?针家村小学缺乏专业的少儿舞蹈教师的现状,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改校园游戏为舞蹈

校园中流行的游戏如“对脚”、“开火车”、“学木偶”、“搭桥”、“小兔跳”和传统性的校园游戏如“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拍皮球”等,它们都掺杂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稍做加工,就会突出游戏中的舞蹈成分,使之成为协调的、统一的而又具有普及性、易学的舞蹈。给出音乐,请现场教师根据农村小学生常玩的游戏现场互动,进行简单创编活动。

二、开展校园集体舞蹈活动

集体舞蹈是校园中的一种有组织的、广泛性的、群体性的舞蹈活动。其动作形式都比较简单,易教易学,易推广。如邀请舞《找朋友》,单圈集体舞《拍手歌》,双圈集体舞《我有朋友在这里》,队列舞《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祖国、祖国我爱你》等。这种舞蹈对于锻炼少年儿童的体魄,开发智力,增进团结,加深友谊,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均有益处。

(现场教授校园集体舞《找朋友》、《拍手歌》、)

三、歌编舞

歌编舞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它在操作上比较简单,只要有一架录音机、几盒磁带,老师只要选一些孩子们熟悉易懂的少儿歌曲,配上简单形象的舞蹈动作就行了。如《哇哈哈》、《种太阳》、《十分钟》、《采蘑菇的小姑娘》、《小螺号》、《小鸭子》、《金孔雀轻轻跳》、《我们的田野》等校园歌曲,只要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舞蹈。这种舞蹈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力的提高,还能使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得到较大的满足。

(给出《小鸭子》、《金孔雀轻轻跳》等校园歌曲,给出主体动作请现场教师即兴创编)

四、模盘子

这是从少儿舞蹈《跟我学跳民族舞》、《优秀少儿舞蹈集锦》等光盘中选择易教易学的成品舞进行排演和推广,这类光盘中的舞蹈从单一动作的分解示范到舞台调度、成品舞示范都比规范。因此,只要音乐教师的身体协调性比较好,有责任心,就可以将孩子们所喜爱的舞蹈在农村校园里开展起来。

在学校开展舞蹈活动,主要依靠老师。然而,目前农村小学的舞蹈老师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仅有的音乐教师,舞蹈造诣也不深。要解决舞蹈教师的不足问题,我认为可以利用以下几种形式:

1、选派中青年音乐教师或爱好舞蹈的青年教师到师范院校参加舞蹈培训。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校外舞蹈教师协同本校的音乐教师搞好学校的舞蹈活动。

老年舞蹈教学范文第5篇

提到这位可亲可敬的舞蹈教师,德艺双馨的文化新星还要从头说起。

鉴于她对舞蹈的热爱和她良好的舞蹈素质,1996年,二十二岁的被组织派送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研修编导专业。绝不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在学习期间他孜孜以求、勤奋努力,深得老师的器重,老师也格外的爱护她。学习期间她就为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春节文艺晚会创作了《中国大地》、《唱起来,跳起来》、《金色的田野》等舞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完成学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颁发的《中国舞分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当时杭州一家艺术学校以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和解决一套住房的优厚条件聘请她去任教,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老师也为她高兴,也为此激动的彻夜难眠。和她当时在工作的每月工资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那优厚的工资和楼房也确实令她动心。但在去回的抉择时刻,想到了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想到了上学时领导为自己送行那语重心长的嘱托和期望,她觉得自己为了个人利益走了对不起家乡父老和领导的信任。面对情感的纠葛,经过反复的思想磨合。最终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杭州任教的机会,选择回乡这一条让她今生无悔的道路。同学们不理解她的选择,老师也为她惋惜,但对来说回到这块让她眷恋的土地,开始她新的艺术追求,这才是她魅力人生的最好体现。

在学习舞蹈艺术过程中是幸运的,因为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期间,得到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编导专家的指导,她汲取了众家之长,融进了自己的创作设想,使她的艺术造诣得到迅速提高。她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贯通,为的舞蹈事业发展和培育更多的舞蹈新秀贡献着自己的艺术青春,因而使她成为市文艺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教授,也是学生最多,作品颇丰的副教授。

可从未满足过,她说:“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舞蹈的语汇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表现时代的特色,我的舞蹈创作只有不断吸纳新的东西,我的艺术生命才会延续下去。”这些年尽管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她严于律己,从不自满,依然不断进取刻苦学习。多年来,她不惜花费重金,每年都抽出一定时间,自费到外省市和首都北京去学习观摩、进修。仅她在学习,进修等方面就花去了4万多元。有时看见对她构思舞蹈有用的书,哪怕里面只有几句话,她都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有的书一套就将近一千元,投入学习上的经费她毫不吝啬。她戏谑地说:“我需要不断的充电才有动力继续向前奔啊!”

如今从事舞蹈事业已经二十年了,她对舞蹈的热情达到痴迷的程度,对舞蹈的悟性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她的天赋和执着的努力,她的创作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为了舞蹈事业她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全部的爱。在挖掘、整理、演绎、弘扬、创作黑龙江少数民族舞蹈过程中,她呕心沥血倾力创作,有时为了一个舞蹈动作,她多次深入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虚心请教,细心揣摩。为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她不惜重金,不怕麻烦多次到民间去寻找线索,直到拿到可靠资料为止。她为了舞蹈艺术的需要,他费尽周折找到了一位早已退休的老编导、老艺术家拜师学艺,在三个星期的学艺中,她起早贪晚没睡一个囫囵觉,没吃一顿象样的饭,体重减了十多斤,所学的知识却让她受益匪浅。

舞蹈创作是需要灵感和酝酿的。为了编好一个舞蹈,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一遍地聆听舞蹈音乐,想象舞蹈动作的每个细节。在制作第一个全国参赛的舞蹈《渔船、鱼叉、小鱼娃》舞蹈音乐时,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5天,反复听遍了十几本乐曲。为了制作出自己需要的音乐结构,4分30秒的乐曲,她一小节、一小节地剪接制作,五天的时间里,她一天只睡5个小时觉,每天只吃一顿饭,音乐制作完成时,她累得晕了过去。这个舞蹈在全国参赛一举夺金。全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在作品点评会上说:“《渔船、鱼叉、小鱼娃》这个作品的音乐很有特点,舞蹈编排的洗练、干净、不拖沓、有生活、有劳动。”同时也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了创作出好的舞蹈,她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伏案思索,勾勒图案编写舞蹈脚本,进行舞蹈设计,激情迸发时,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为了把舞蹈展示得多姿多彩,演出时她把自己家里的窗帘、筷子以及装饰房间的花束都作为道具搬上了舞台;为了舞台设计的需要她根据舞蹈的创意自己设计舞蹈演出服装,裁剪缝制,她简直成了一名制衣高手。为了购买《兴安岭上的

鄂伦春》新编舞蹈的参赛服装,她一个人到省城去了10天,跑遍了哈尔滨的缝纫厂,联络呼和浩特的舞蹈服装加工厂,终于买到了理想的服装,保证了舞蹈的艺术效果;为了保持一个舞蹈演员的体型,她宁可少吃饭,舍弃自己爱吃的食物;为了延长一个女舞蹈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她每天都要坚持体能训练,从未间断过。她把舞蹈艺术看得高于自己的一切。对舞蹈的痴迷让她在梦中经常被自己设计动作惊醒,半夜里赶紧爬起来,伏案到书桌前把梦中的舞蹈创意记录下来……

1998年创建了市“迎春舞蹈学校”,作为优秀的园丁,在十五年的执教岁月里,她辛勤耕耘,用心血去浇灌那些幼苗,为市培养了近千名的舞蹈特长生,在这些舞蹈幼苗中,有5人考入了北京舞蹈学校,有3人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有3人考入了北京国际艺术学校,有3人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有10人考入了国家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她培养的学生一个一个地走了,步入了希望中的高等学府,他们在给写来的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中,述说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那感人肺腑的语言经常让热泪盈眶。在回复他们的信中说:“不要感谢老师的培养,是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收获,我只是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你们的明天比老师更好,你们将要登上的是北京的舞台,世界的舞台!”现在,的学生中,已有500多名学生通过了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全国舞蹈晋级考试,并获得考试证书。其中荣获全国舞蹈第十三级的学生达到50人,中国舞高级考生名次排在黑龙江省各地市舞蹈考级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