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经济论文(精选5篇)

  • 休闲经济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

休闲经济论文(精选5篇)

休闲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题】产业结构

【关键词】休闲产业/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一、假日消费与休闲产业的多元化

休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旅游、健身、服饰、娱乐、求智、消闲、居室装饰等休闲要求。由于它贴近生活,崇尚国际潮流,顺应大众风俗习惯,紧跟时代步伐,并紧密地依赖先进技术,有助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被人们称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休闲还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博等领域,如为自身发展而开办的各种业余电脑、外语及其他专业技能班,老年大学的各类休闲教育,科技馆的科普启蒙,文史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温故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文化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旅游服务业等休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最好去处。

1.旅游业魅力无穷。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们的喜爱。每逢节假日,三五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或去名胜古迹,或去名山大川,或游北国风光,或览南国风情,甚至远游异国他乡、原始森林、热带海滨……,游览、访古、享受、探险……。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1999年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市场几次出现“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曾预测,中国将成为21世纪初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

2.文体娱乐业。近年来,文化市场成了市民和游客在假日里光顾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因此常常以家庭亲人为单位,或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听音乐、跳跳舞蹈。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体育健身业。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大得不得了,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

4.商业街休闲好去处。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时下有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其构思巧妙,品位高雅,确让人流连忘返。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有的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一大片场地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不再使店堂里的商品与顾客争夺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觉是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餐饮业也在假日经济的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大餐、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不仅吸引了外国人,也吸引国人从家庭餐桌走向酒店、饭店。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进饭店、吃宵夜已经成了寻常的事,特别是像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具有团圆意义的聚餐已成为各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5.风格各异的“吧”文化。如今,都市里各式各样的“吧”已经非常流行,如“陶吧”、“玻璃吧”、“布吧”、“果吧”等。在繁忙的都市人生活中,这种新兴的“吧”文化确实成为一种休闲的新时尚,“吧”里面的那种艺术、文化或浓浓的个性化的氛围,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欣赏陶瓷艺术佳品和制作陶瓷作品是“陶吧”最诱人的主题。在昆明、贵州、上海都能见到“布吧”,是都市女孩儿聚会的最佳去处之一。前卫的女孩儿在这里能够体验到“男耕女织”的田园风情。“吧”与文化的融合,引导着都市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6.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新经济用语。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田去从事种地、除草、采摘等农活,可以亲自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还能获得休闲度假和精神享受的满足。

休闲农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习俗、舞蹈等。(2)品尝消费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如果实成熟时让城市居民亲自采摘、品尝,并且引导他们消费购买;另外还有珍禽烧烤、畜禽加工制品的品尝出售等活动。(3)耕作体验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4)主题教育型: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农作物的栽培、生长,畜禽饲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5)疗养修身型: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全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二、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使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旅游产业水平不高。外出旅游是假日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证。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个别鱼目混珠的旅行社以低报价吸引游客,设下“零团费”的旅游陷阱,在旅途中受导游引诱甚至胁迫购物,从中收取高额回扣。这些不规范的运作既“坑”了消费者,也“苦”了旅行社自己。

2.消费者消费不成熟。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休闲产业尚未开发。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在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里,在各种大学和社区所办的继续教育学院里,消费者或怀揣快餐,专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或携妻带子,在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娱乐中度过欢快的假期。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包括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每次造访,受益匪浅。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多大的负担。由此观之,我国的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三、对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占百姓生活可支配收入比重日益增大,可以预见,随着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假日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认真地去研究它,开发与之相关性的休闲产业,推动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1)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其实早就有相当的知名度。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单一,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吸引力,造成热线过于集中的现象。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量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2)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3)目前国内外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对游客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

目前,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怨声载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不力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对市场的变化难以把握,游客的消费行为比较盲目,市场自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游客休闲行为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加强休闲学研究。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甚明确,对休闲消费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的初始阶段,商家对休闲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还缺乏远见性认识,从而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还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以指导,向人们宣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在国外,闲暇社会学是热门学科,但国内重视和研究休闲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迅猛发展的假日休闲产业是不相配套的。其次,是加强休闲信息指导。假日市场呼唤能指导休闲、推介市场、播报信息的休闲信息网络的产生。当前尤为急切的是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路线、交通状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购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假日休闲信息指导。

3.加强假日市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外出旅游,不是假日盛筵中的惟一佳肴,甚至也不是其中的惟一大菜,研究假日经济潜在的消费热点,能从整体上将假日经济引向更深的层次,扩大休闲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文化品位,把假日经济推向深入。据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人们在长假里不仅要达到休闲的目的,而且还要求在休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满足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假日市场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紧紧围绕休闲消费,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休闲产业。(1)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应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网吧、陶吧、赛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2)体育健身业。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引导这种休闲消费。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拥有61万个体育场馆,从绝对数量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3)餐饮零售业。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于一体,吃得潇洒,玩得开心,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龙舟竞赛、民间舞蹈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的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5)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业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0,(3).

[2]郭舒权.东明正.休闲消费浪潮与休闲产业的崛起[J].对外开放研究,2000,(4).

休闲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休闲经济;兰州;酒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50-03

休闲是将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产生的自由和快乐共存的状态,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休闲现象。自19世纪中叶休闲经济在欧美初露端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休闲需求增加,休闲产业诞生,休闲经济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具有浓厚酒文化的城市兰州,饮酒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休闲方式。基于饮酒行为本身的特点,酒文化也有了和其他休闲方式不一样的特点和特殊的问题。

一、“休闲”的经济学研究

对休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就是一种深思的状态。”这样的休闲状态必定不能受过多外界的干扰,“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亚里士多德对休闲的研究主要是哲学层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开始从经济意义上解释休闲,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此后,西方很多经济学家都对休闲进行了研究,如贝克尔(Becker,2000)将休闲看成是消费,建立了闲暇时间分配的一般理论,从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从休闲的角度得以统一。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闲暇问题进行研究。赵玲(2003)通过休闲活动影响因素模型对空闲、休闲活动、必须的工作与休息活动、有意休闲四种状态进行分析。马惠娣(2004)从生理与精神等方面界定休闲的功能。田松青(2005)认为,休闲经济是在休闲产业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李仲广(2010)运用经济学的模型和方法较完整地分析了闲暇经济现象,将休闲从哲学等其他学科中抽调出来,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学分析。吕丹丹(2013)通过分析人的基本需求,分析休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目前休闲经济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也有较多学者对休闲经济形成的原因和休闲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理论层面研究休闲经济学,或是从休闲的四大支柱产业入手分析休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目前从其他角度对某一地区或区域休闲经济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少,希望借助休闲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尝试分析兰州饮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兰州酒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兰州特殊酒文化的存在和延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面将从休闲经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一)消费者效用

休闲经济能够发展必然需要人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和中东部城市相比,兰州居民生活、工作节奏慢,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说大多是固定而且较短的。这样的工作时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可能。根据周觉“满足消费效用最大化的休闲消费选择分析”,把人们的时间分为工作和闲暇两部分,那么把时间花在工作上所获得的工资自然就成为了休闲的机会成本。根据最优化模型:

max u(x,l)

s.t..px=w(24-l)+m

(其中,m代表非劳动收入,l是闲暇时间,w是市场工资率)

得出结论:消费和闲暇的最优选择条件可表述为消费和闲暇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实际工资。只有当休闲时所获得的效用大于等于工资所带来的效用时人们才会选择休闲,而兰州工资水平整体较低的现实状况使得休闲的边际替代率较低,这样的状况为兰州人更多地选择休闲而不是工作提供了可能,这也是该地区加班这一现象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二)工资变动

近几年,兰州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有所增加(见下表)。

居民收入来源很多,工资最具有代表性,此处采用工资率变化代表城镇居民收入变化。由于受通胀现象等多种因素影响,工资的上涨幅度并不能使其高于休闲的边际替代率,于是在工资上涨的同时,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延长,对闲暇的消费则有所上升(如下图所示)。

假设通胀等因素不影响休闲消费或影响极其小。其中w1、w2为市场工资率,且w1

结合兰州具有的消费能力,从上表可见,虽然工资有所上涨,但大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并没有达到可以进行“炫耀性消费”的程度,在预算约束线向右倾斜上升的情况下,人们对酒有了更强的消费能力,在兰州浓厚的酒文化氛围中,人们会选择提高酒类消费档次,或适当增加酒类消费量。

由此可见,工资在一定幅度内上涨对兰州居民休闲方式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有一小部分居民因工资上涨具备“炫耀性消费”的能力并放弃一直热衷的饮酒消费,大部分居民依然乐意继续这一消费方式,这使得兰州酒文化能够作为休闲方式长时间延续。

休闲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休闲经济学;旅游教育;课程改革

2013年2月,国务院颁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需要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在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这不仅为我国旅游休闲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也为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大力加强休闲经济学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休闲经济学的基本构建与重要作用

所谓休闲经济学,即是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模型和方法来分析闲暇经济现象,其内容体系主要围绕闲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构建。该课程与传统的旅游经济学有明显的区分,应该作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以及硕士研究生教学的重要方向课程进行设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旅游专业专门开设此课程的并不多,缺少专门的教材和教学科研成果,还有部分高校不分学生的专业类别,以“通识类选修课”的方式编制教学计划,压缩学分和课时,严重削弱了休闲经济学的作用。

在我国高校的旅游专业,作为重要课程的休闲经济学,其基本构建应包括:明确新时期休闲经济的研究对象;遴选科学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休闲经济的运行管理方式以及附带的经济现象;解决休闲经济中的瓶颈问题,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该课程的重要作用在于:以国民教育高等学历培养为目标,通过系统研究学习休闲经济的对象、内容、方式等,为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应用型指导,打造一批专门的管理与技术开发人才。从本质上讲,休闲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并不是旅游经济学、假日经济学等课程的简单重复或细化,研究范围更加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因此,经过该课程系统学习的大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产业的工作中将更具市场竞争优势。尤其是面向我国社会经济的未来需求,国家旅游休闲产业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等院校内部设置的专门类别课程培养则必不可少。

二、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建立与优化的方向

我们必须认识到,休闲经济学应该成为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优先建设与发展的课程,而不是传统旅游经济学体系中无足轻重的分支。因此,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休闲经济学的全新内涵、性质特征以及形成发展历程;旅游休闲产品的构成、特点、类型及开发策略;旅游休闲需求与供给的特点和规律,休闲产业供求弹性、矛盾与平衡;休闲市场的分类、竞争及开拓,休闲产业的目标、原则、方法和策略;休闲消费的特点、方式、消费效果及其评价;旅游休闲产业的投资构成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等。目前首要的问题是立即着手编撰适用于高校旅游专业的专用《休闲经济学》教材,尤其是要站在2013年以后考量理论框架设计,不能沿用承袭了大量旅游经济学主体内容的陈旧性通用文献作为教材。否则,休闲经济学将失去设置的意义。

关于该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议应以规范的课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开展研讨式理论教学和实地踏勘教学,为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和将来从事休闲产业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与地方服务实践活动中,达到互动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时,科学安排教学与课程考核,千方百计使学生掌握休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旅游休闲经济活动运行中各个主要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对新兴的休闲产业有较全面的了解。为了做好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实施“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战略,紧密结合地方人才培养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鼓励有地方服务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休闲经济学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实现“政、产、学、研”多方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以预先订单式人才培养促进课程体系持续创新

从国家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态势预判,未来我国将需要大批具有高等教育本科学历的专门型休闲产业人才,并非传统意义上“下大包围”的旅游管理人才,课程体系就必须长期保持创新。目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等高校正在开展积极的探索,以“文化创意”大专业平台建设推动休闲产业人才培养的聚集效应,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以及地方政府的关注。今后一个时期,以“休闲经济学”教学运行为例,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强化“预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意图,可以按照四川省暨成都市建设西部旅游休闲经济发展高地、休闲产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将休闲经济学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反过来而言,这种预先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促进休闲经济学课程体系持续创新,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而不会落入理论陈旧僵化的怪圈。(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Z],国务院办公厅,2013.

[2]李仲广,休闲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10.

休闲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休闲;休闲产业;休闲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6)04―0040―07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现在,休闲产业经济学已经成了西方学界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都有了很大的增加,加之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休闲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于光远先生就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后来他又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休闲产业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要加强对休闲学的研究[2] 他对休闲产业研究的提倡,开启了中国休闲产业研究的先河 不过,休闲产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是在1999国家宣布增加公众节假日的天数后,此后休闲的消费效应开始显现,在这种情况下,报刊舆论开始广泛讨论休闲产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加入到休闲产业研究的行列,并产生了一批严肃的学术成果

一 休闲产业研究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目前国内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如何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在研究休闲产业时所遇到的最难以达成一致的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对休闲产业的经济统计(如休闲产业的产值和就业等的统计)以及人们对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认识,而且它也是建立休闲产业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它规定了休闲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事实上,即使是在对休闲产业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至今也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如美国 英国和澳大利亚,它们所统计的休闲产业就不完全相同

于光远先生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2] 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间接的休闲需要?如果是前者,那么一些本应归入休闲产业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之外,如为游乐场提供大型游乐设施的企业,由于这些大型游乐设施并不是人们直接的休闲需要(人们去游乐场游玩时直接的休闲需要是游乐企业提供的休闲服务而非这些休闲设施),因此这些企业就不能被计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然而,根据产业的关联性,很多为人们的休闲需要提供间接产品的行业都可以被归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这样的话,国民经济中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可以一部分或全部归入休闲产业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虽然她的研究重点一直限于休闲哲学,但她关于休闲产业的观点至今仍为学术界所广泛引用 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 休闲行为 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 娱乐业 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 博物馆 体育(运动项目 设施 设备 维修等) 影视 交通 旅行社 导游 纪念品 餐饮业 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 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 但与于光远先生的定义一样,她的“密切相关”也是不明确的 而且,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 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 ”[3]49可见,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以及将旅游业 娱乐业与服务业并列,这显然让人难以苟同 因为第三产业与休闲产业只存在交叉关系,它既包括了一部分服务性行业,又包括了一部分非服务性行业,而旅游业与娱乐业均属服务业的细分行业,将它们并列,犯了定义上种属不分的逻辑错误

李再永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 感 游 创”等心理需求,主要包括旅游业 美容业 文化娱乐业 居民服务业 体育产业 教育产业等[4] 这一定义将休闲产业看作是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的函数,但将教育产业也列入休闲产业,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 宋成立则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等同,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 生活服务业 社区服务业 娱乐及旅游业 文化 体育 继续教育等产业[5] 这一定义将休闲物品业完全排除在了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理解过于狭隘

那么,休闲产业的范围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其实,由于“休闲”更多地被看作是“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因此凡是生产供人们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物品和服务的行业都应归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 我们将这类物品或服务称为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它包括了消费者的全部直接休闲需要和一部分间接休闲需要,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 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根据“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休闲产业应被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 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行业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 我们可以将存在于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 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其中休闲第一产业和休闲第二产业可以统称为休闲物品业,休闲第三产业也称为休闲服务业 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 休闲产业所包含的主要行业范围如图1

(二)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探讨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内休闲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马惠娣和王国政通过对国内外休闲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推断出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6] 邓志阳从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作用[7];李再永详细讨论了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4];孙天厌认为发展休闲产业主要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双拉动效应[8];楼嘉军认为休闲产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经济的驱动作用 调节作用和导向作用三个方面[9] 归纳起来,国内学者认为休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经济增长 许多有关经济增长的文献都表明,在经济增长达到较高阶段时,休闲消费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力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休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凸现 我国学者马惠娣和王国政曾观察到,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依赖制造加工业的繁荣,但现在各类休闲活动的开展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经济生活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各种休闲要求的实现[6]

2.增加就业 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来扩大就业,是现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 因为休闲产业中的休闲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所需投入的资本不大,但创造的就业机会却多 另外,休闲产业一般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以旅游休闲业为例,因其涉及衣 食 住 行 娱 购等多方面的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业 旅馆餐饮业 娱乐业 旅游商品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根据我国学者李江帆等对广东省旅游业的一项估计,旅游业每增加1人就业,大约能给三大产业提供约6.2个就业机会[10]

3.促进公平分配 相对于现在的经济水平来说,休闲是富人的消费活动,通过发展休闲产业从而鼓励富人的休闲消费,能给一部分相对较为贫困的人创造就业的机会,给一些贫困但旅游和娱乐资源丰富的地区带来致富的机遇,从而实现财富从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的合理转移,有利于降低贫富分化 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三)休闲消费

持续的休闲消费需求是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休闲消费一直是我国休闲产业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国内对休闲消费的理解一般是在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遵从新古典的分析思路,将闲暇时间本身看成是一种边际效用为正的“正常品”,因此休闲消费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对闲暇时间的消费 二是将休闲消费理解成消费者在进行休闲活动时所发生的对休闲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从第一种含义上对休闲消费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分析消费者对闲暇的需求,这方面的讨论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工作―闲暇”模型展开的,其中宋瑞主要讨论了消费者的闲暇需求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以及闲暇需求的收入弹性,发现闲暇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11];何崇仁和胡适耕在“劳动―休闲”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休闲因素的更一般性的内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模型,并对模型在一般意义下进行了均衡分析和动态分析[12] 郭鲁芳也基于传统的“工作―闲暇”模型对休闲消费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引入家庭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休闲消费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消费者最大化效用的条件,并分析了其他收入 工资率变化对休闲消费的影响 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传统的工作闲暇中,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最优条件是消费和休闲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实际工资率,而当将家庭生产函数引入休闲消费模型后,家庭工作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物品和消费时间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而且收入变化 工资率都会对休闲消费产生影响[13] 新构建的模型由于考虑了休闲本身的价值,因而更有助于理解消费者的休闲消费决策 米辉 刘先忠则把休闲引入“宇泽―卢卡斯”模型,通过动态最优化方法,得出了在休闲外生的情况下休闲与均衡经济增长率负相关,在休闲内生的情况下在均衡状态下不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的结论[14]

更多关于休闲消费的讨论则是针对其第二种含义进行的,而且主要集中在休闲消费的特点 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方面,其中有:马惠娣曾讨论了休闲时代的消费特征,认为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传统的“先生产,后生活(消费)”的概念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将使得休闲消费成为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6] 李新家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休闲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文化正成为大众的文化,休闲消费正在向多元化 高层次发展 在休闲消费时代,休闲消费有四大特点,即以充足的消费时间为前提,以较高的收入水平为基础,以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要内容,以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和风格为主要特征 休闲消费的扩大,将使得休闲产业大有发展空间[15] 邓崇清讨论了休闲消费的分类 特点及其重大的社会经济意义,认为休闲消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休闲消费一般是高品位的精神消费,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休闲消费的兴起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推动生产率的提高 拉动消费需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16],等等

国内学者在讨论休闲消费时所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闲暇时间对消费者的休闲需求是有严格制约性的 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即使对某些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既有需求能力又有需求欲望,但由于缺乏闲暇时间,因此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并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但传统的需求定义并没有考虑到消费时间对消费需求的这一约束,也就是说传统的需求定义隐含了消费时间无限性的假设,这一假设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无疑是成立的,但在生产力已高度发达的今天,时间已变得比货币更为稀缺,那么这一假设显然已不再总是成立 也就是说,若存在闲暇时间即消费时间的不足,那么当将闲暇时间约束引入需求分析时,我们会发现消费者对休闲物品或服务的实际有效需求,会由于闲暇时间约束的存在而小于我们根据传统的需求定义而求解到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量与闲暇时间成正比的休闲服务如欣赏歌剧和晚会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如何深入地研究闲暇时间对休闲需求的制约,对制定正确的休闲产业发展政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展休闲产业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产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有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其中主要有:

马惠娣认为,我国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已成为发展休闲产业的“瓶颈”,她因此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发展休闲产业的七大建议,即:在适当的时候成立专事国家休闲规划的部门和研究机构;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着手进行每周4天工作制的调研和论证准备;迅速普及科学 合理 健康以及可持续的休闲观,加强休闲教育;加强社区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西部开发要打好“休闲产业”这张牌,要注重创造新的旅游模式;加强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工作,如政策 立法 制度建设 社会保障等[6] 王国新也认为,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此政府要迟早完善休闲产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策系统 政府管理系统 产业系统 教育与科研系统等[17]

郑胜华认为,目前我国休闲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产业体系不完备 政府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 休闲企业规模小且创新能力弱 社会观念对休闲业存在错误认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将休闲产业作为一正式产业列入GDP计算中,并出台有关政策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18]

曹认为,目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 休闲产业规模不足 休闲产品结构和休闲消费结构不合理 休闲支持系统发展不完善 休闲观念陈旧等,提出要对休闲产业进行合理规划 增加居民闲暇时间 扩充休闲内容 调整休闲消费结构 加强休闲教育和休闲文化建设,从而大力促进休闲产业发展[19]

王慧和杨坚争认为,制约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低所导致的需求不足 缺乏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宏观规划水平低 休闲设施落后 休闲服务管理水平低,提出要加强社会宏观管理,建立相关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理论研究 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20]

总地看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收入水平低 闲暇时间缺乏 休闲观念陈旧 休闲技能低 政府规划落后 社会条件支持系统不完善是当前影响我国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过这些讨论大多着眼于宏观,且比较表面,而对休闲产业发展的微观机制和推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仍显得探讨不够 事实上,从产业史本身来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果脱离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而过分关注外部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本末倒置 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结论和建议都不是建立在对假设前提进行严格计量检验的基础上的,更多的只是一种经验观察

二 未来休闲产业研究的主要方向展望

总地来看,目前国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仅有的研究也大多是表面的和零散的,有些研究还停留在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争论上,加之目前经济统计中缺乏专门的休闲产业统计分类,因而将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的成果严重缺乏,因此今后在研究方法上应从定性研究为主转向以定量研究为主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加入到这一新兴领域,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 笔者认为,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进行科学而明确的界定,从而逐步建立起我国休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 正确的产业统计是进一步研究休闲产业的基础,如果缺乏一个达成共识的产业框架,不同的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理解不同,那么必将导致理论上的混乱 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其中尤以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英国为代表,如英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澳大利亚则建立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文化和休闲分类体系(ACLC),亚洲地区的韩国也有相应的统计① 但是,由于对休闲的理解带有较强的价值判断,不同特点的国家对休闲的理解也有不同,因此哪些产业活动应归入休闲产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统计框架,各国休闲产业统计体系之间的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 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特点建立起我国自己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是我们以后在休闲产业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不过,郑胜华提出要将休闲产业作为正式产业列入GDP中计算的提法却是有待商榷的,因为目前世界通行的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统计法已经穷尽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经济活动,因此休闲产业实际上已经被计入了GDP中,只不过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被计入而已 但如果将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体系纳入目前的国民经济分类体系中,又会由于休闲产业散布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而破坏目前的三次产业分类体系,这显然存在可行性问题 因此我们今后的重点应是如何建立一个单独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将休闲产业从目前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剥离出来

(二)要注重揭示休闲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性 产业发展总是遵循一定发展轨迹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休闲产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正确把握休闲产业的发展规律对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政策来说非常重要 比如,从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休闲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而休闲服务业在整个休闲产业中的比重也是趋于上升的,这就是休闲产业比重上升律 这一规律在我国是否成立?要对此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为我国制定相应的休闲产业促进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

(三)要深入研究休闲产业的就业功能 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格外严峻,据国家发改委预测,在可能影响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十大因素中,就业问题排在第一位 有专家指出,要解决就业问题仅靠调控运行的战术性措施已无济于事,必须根据“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挖掘方向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那么,第三产业中哪些产业的就业功能最强?休闲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乘数到底有多高?根据国外的情况来看,休闲产业所吸纳的就业比重是趋于上升的,而休闲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休闲产业中又是趋于提高的,这就是西方休闲产业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比重上升律 如果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那么对于我国制定相应的就业战略无疑非常重要

(四)要加强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规律的研究 根据国外的情况,当收入水平提高后,休闲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和休闲服务消费支出占休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都是不断提高的,这就是消费结构变动中的“闲化”趋势,正是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这一规律在中国是否存在?要对此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寻求需求结构变动的依据,有利于我国根据需求结构变动规律制定相应的休闲产业发展长期规划

(五)要深入探讨发展休闲产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最终应当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的 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社会 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在不断获得休闲中实现的,而通过发展休闲产业尤其是公共休闲和大众休闲业,可以让普通大众获得更广泛的休闲权利与机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增进人们的相互接触和了解,缓解人们身心焦虑和工作压力 通过发展休闲产业,既可以增进社会较富裕阶层休闲消费的机会,又可以为社会较贫困阶层提供获得收入和工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公平分配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41-48.

[3]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 休闲产业 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48-52.

[4]李再永.增加就业的新途径──休闲产业[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1999,21(增刊):7-8

[5]宋成立.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产业[N].中国贸易报,2001-03-29(6).

[6]马惠娣,王国政.休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J].了望,2000,(34):40-41.

[7]邓志阳.休闲与休闲经济[J].南方经济,2001,(12):51-54.

[8]孙天厌.关注休闲:经济学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6):92-95.

[9]楼嘉军.休闲产业初探[J].旅游科学,2003,(2):13-16.

[10]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19-25.

[11]宋瑞.浅论休闲经济[J].消费经济,2001,(5):18-21.

[12]何崇仁,胡适耕.考虑休闲的技术进步模型[J].数学杂志,2003,23(2):241-246.

[13]郭鲁芳.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12-21.

[14]米辉,刘先忠.带休闲的Uzawa-Lucas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4):114-116.

[15]李新家.休闲消费时代已经来临[N].羊城晚报,2004-01-22(8).

[16]邓崇清.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J].改革与战略,2000(5):1-7.

[17]王国新.我国休闲产业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2):59-61.

[18]郑胜华.休闲业及其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2,(1):153-155.

休闲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休闲农村转型经济发展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乡村休闲尽管尚处于自发的萌芽状态,但其蕴涵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已展示出强劲的发展趋势。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本文选择从乡村休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重点阐述乡村休闲的方式、农村经济转型的方向以及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和着力点。以期能够丰富乡村休闲产业的理论体系,起到对乡村休闲发展的指导作用。

农村、乡村与休闲概念的释义

(一)农村与乡村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把“农村”和“乡村”视为城市的相对面,并不区分“农村”和“乡村”在用词上的差异。学者袁镜身先生在《中国乡村建设》一书中也把“农村”和“乡村”合二为一进行论述,认为“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包括村庄的集镇等各种规模不同的居民点的一个总的社会区域概念。由于它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又通称为农村”。

从字面意思理解,“乡村”和“农村”的区别可能在于认识的角度不同。“乡村”是从生活和居住的角度来看,表明乡村中的聚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农村”可能更多地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认识,意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人群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未必是农民,而“农村”聚落的居民则一定是农民。很多城里人居住乡村,他的身份可能依然是城里人;而很多农村居民居住在城里,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可他们依然被视为农民。本文为了论述的方便,将不对乡村和农村的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

(二)休闲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休闲”,理论界已有许多界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 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受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于光远先生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对可以不劳动的时间的一种利用,它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自我做主的”。

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作,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本文更倾向于休闲是一种面对生活的状态与心态,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中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快、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真正的休闲不是消遣,不是打发时间,而是在休闲时间里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总之,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较高目标。

乡村休闲方式

乡村休闲产业。乡村休闲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产业,当然,这里所说的乡村休闲,并不一定是在村庄里休闲,也不仅是指已经发展起来的乡村景点景区,而是一个包罗范围较广的环都市乡村地带。这个地带与城市保持有一定的距离,环境主体是生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尚未或很少侵入,大体上保留着山水和田园生态面貌,交通条件一般较好。乡村休闲以其乡村性、平民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

乡村休闲方式。由于乡村消遣、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和其它“发生在乡下”的乡村休闲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生产活动,休闲消费者所获得的只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所指,“经历”和“体验”产品供给是相关厂商群的彼此相互协作、有机组合的“共同产品”。因此,乡村休闲产业至少包括乡村旅游产业、乡村娱乐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等。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乡村需求强力促进了乡村休闲的发展,目前乡村休闲的内容形式主要包括乡村旅游、采摘农园、农家乐、体验农园、乡村娱乐、农家美食等。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大城市附近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体验观光园;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古村落的开发,如江西安义的古村群、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乡村娱乐和休闲度假。

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乡村休闲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农村经济转型方向及问题

所谓经济转型指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再分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二是结构转型,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是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形态的变化。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也必须看到,农业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现在的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可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更大。要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使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而乡村休闲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最具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加强乡村休闲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整体的发展进程。

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和着力点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乡村休闲能促进一、三产业的紧密结合,在发展中具有立体式的乘数联动效应:可以使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扩大就业;能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跨越流通环节适时缓解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畅等诸多难题;能有力地推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环境等。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休闲是农村地区扶贫的重要突破口,而且可以推动广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乡村休闲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展乡村休闲能把农业的生态环境、农村民俗文化和空间环境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因此,顺应时展潮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开发模式,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发展乡村休闲,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另外,农业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而产供销一条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休闲的发展在促进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可打破产业界限,有助于形成产供销、服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购销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休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其基本的服务工作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或是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可以胜任。而且乡村休闲产业的关联度高,它与餐饮、娱乐、交通、建筑、食品、旅游工艺品等产业密切相关,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

乡村休闲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休闲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便利性,因此必须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道路交通、通讯、医院、商店等基础性设施。乡村休闲的开发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逐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乡村休闲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要维持乡村休闲市场的持久性,就必须注意并保持乡村生态系统的持久性。乡村休闲把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内涵结合起来,它的生产要素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环境,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通过乡村休闲的规范开发,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创建清洁、优美的乡村环境,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使整个农村成为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生产基地和生活乐园。

乡村休闲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展乡村休闲,可以将先进的文化和观念引进农村地区,有利于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态。在与外来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当地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视野逐渐开阔,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契机。乡村休闲产业是服务产业,又是文化产业。如果没有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立足于市场,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乡村休闲产业还可以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意识。

乡村休闲方式与农村经济转型之间的关联性可见图1所示。

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休闲的发展缘于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所形成的新的类型和休闲市场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休闲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乡村休闲,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书林.发展我国休闲产业的必然性研究[J].苏州工职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