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人具总结(精选5篇)

  •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下面介绍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体验数的组成的分合经验 对具有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分与合的动手操作,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可行的。因此,数的组成的教学,应通过幼儿的亲自操作,去感知和体验数的组成的分合经验。在操作之前,教师应向他们提出…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精选5篇)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1篇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教授,主要从事学前数学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

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和合成两部分,故又称作数的分合,它是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数的组成反映的是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对学前儿童来说,进行数的组成的教育,主要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感知和理解这些数量关系。10以内数的组成包含有丰富的学习内容,其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又可以找出其一般的规律性。

下面介绍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一般过程:

一、体验数的组成的分合经验

对具有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分与合的动手操作,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可行的。因此,数的组成的教学,应通过幼儿的亲自操作,去感知和体验数的组成的分合经验。在操作之前,教师应向他们提出简练而明确的操作要求。这些要求包括:物体的总数是几;把物体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把分成的两部分数合起来是多少。如学习2和3的组成前,教师向幼儿提出:“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总数是2 的玩具和总数是3的水果,你们把它们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方法?再把分好的两份合起来,看看是多少?”

在幼儿操作时,教师除了创设轻松、愉快的气氛,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外,还应有目的地进行指导。教师指导的主要内容应是:要求幼儿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确定每一部分各是多少?把分成的两部分合起来,看看是多少?与原来的数是否一样?同样数量的物体,有几种分法?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二、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对幼儿操作的情况应进行必要的评价,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操作以及结果是否正确。同时,通过交流和评价,让他们知道正确的应怎么分,应分几组,在幼儿汇报的同时,教师应把他们操作的结果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认识分合式,初步懂得可以用分合式来表示自己对数的组成的分合结果。分合式的认识一开始应借助于具体的实物,然后由实物转化为抽象的数字。如学习2的组成,在幼儿操作后,教师可以边问边出示玩具,“2个玩具(出示2个玩具)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幼儿回答后,教师在2个玩具的下面摆出1个玩具和另1个玩具。教师再问,“怎么表示分合呢?”这时,教师拿出分合号,告诉幼儿这是分合号,开口表示分开的意思,闭口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再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读出分合式。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把实物的分合式转化为数字的分合式。教师提问:“上面的2个玩具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下面的1个玩具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2个玩具分成1个玩具和1个玩具的分成用什么表示?这样就列出2的分合式,并带领幼儿完整地读出分合式。为了让幼儿理解2的分合式的抽象含义,教师可以进一步问幼儿,“2个玩具分成1个玩具和1个玩具,可以用这个2的分合式表示,还有哪些物体的分合也可以用这个分合式表示?”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只要是2个物体的分合,都可以用2的分合式表示。

三、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

理解总数和部分数的关系是学习数的组成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可以为他们接下来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作准备。但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不少幼儿教师往往漏掉了这一环节,这样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对幼儿以后学习加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可借助于具体的分合式,向幼儿提出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以让他们理解总数大于部分数,部分数小于总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如“学习3的组成”,教师可以提问,“我们知道3可以分成2和1,那么3分别与分出来的2和1比,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在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3比分出来的2和1都大,2和1都比原来的数3小。”教师再提问:“那么2和1合起来和3比,谁多谁少,或者是一样多?”教师再次小结:“2和1合起来和原来的数3是一样多。”

四、巩固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数的组成概念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和游戏才能建构起来,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前儿童有多次操作和游戏的机会。下面提供一些有效的操作和游戏形式,供幼儿园老师参考。

附:常见数的组成的游戏和操作

操作一:翻钱币

做法:幼儿人手一份钱币,先把钱币的一面一字排开,然后每次翻转其中几个,并用分合式记录正、反面的钱币数。

操作二:投瓶盖

做法:幼儿人手一份瓶盖和一个圈圈,把瓶盖投向圈圈,观察、记录几个在圈里,几个在圈外。

操作三:猜纽扣

做法:幼儿人手一份纽扣,把纽扣分放在左右手,其中一手的纽扣展开让另一幼儿看,要求其猜出另一手纽扣的数量。如果猜对了,换成自己出示纽扣,另一幼儿猜,如果猜错了,调整纽扣数,继续猜。

操作四:你说我举

做法:教师指定一个数,如“5”,然后,教师说出一个数,要求幼儿举起的数卡必须和教师说出的数字合起来是5。

操作五:玩占圈

做法:场地上画有几个圈圈,每个圈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幼儿任选一张数字卡片,站在圈外。游戏开始后,幼儿边绕圈边念儿歌:“小朋友,在一起,大家都来做游戏。你占圈,我占圈,看看谁先占圈里?”说到“占圈里”时,幼儿要赶紧站在圈里。要求圈里的数字和手中的数字卡上的数字合起来应是教师指定的数字。

操作六:找朋友

做法:幼儿带上胸卡,随音乐〈找朋友〉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俩俩找朋友。要求两个朋友带的胸卡上的数字合起来必须是教师指定的数字。

操作七:盖房子

做法:人手一张房子图,房顶写有让幼儿分合的总数(数字或圆点等),要求幼儿根据房顶的总数,在房子的每一层(有两格)分别盖章或盖上点子。

操作八:碰球

做法:教师指定一个数,如“7”,然后教师念:“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回答:“嘿,嘿,你的1球碰6球。”教师改变数字,游戏反复进行。游戏也可以在幼儿之间进行。

操作九:打保龄球

做法:三个小朋友一组,一人打球,一人记录,一个捡球(可轮流)。保龄球的数量可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幼儿根据保龄球被打倒和站立的数量进行记录。

五、思考和发现数的组成的规律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是数学本身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反映。数量关系又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大班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蕴涵的一些简单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和“数越大,分出来的组数就越多”“一个数分出来的组数比它本身小1”等规律。因此,在对幼儿进行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时,应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要求,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探索,当然,这一做法应根据具体数的组成的教学要求来安排,并不是每一次数的组成教学都有这一要求。

下面介绍互换关系这一数的组成规律的引导方法。

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可以在学习4和5的组成时引导幼儿发现。在幼儿探索出4和5的各种组成形式后,教师可以先选择其中的两组,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选择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3和1这两组,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4的这两组分合形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幼儿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师幼一起小结:相同的都有1、3和4这三个数字;总数都是4;不同的是1和3的位置不同。接着,教师进一步向幼儿提出思考问题:“1和3、3和1,它们的位置是否可以对调?”在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可以对调。因为它们合起来总数都是4。然后,再引导幼儿发现其他分合式,进一步感知互换关系。最后,教师就可以向幼儿说明:以后学习数的组成时,把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后,另一组就不用再分了,只要把它们的位置对调就行了。

六、教会书写数字的技能

数字的书写是大班数学教育的内容,这一内容不能单独用专门的一个活动来开展。因为数字的书写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的,让幼儿通过专门的一个活动来书写数字,对于他们来说是单调的,而会超过他们有意注意所能坚持的范围,与幼儿数学教育所倡导的“让幼儿体验数学的快乐和有趣”是不相符的。让幼儿学习书写数字一般应分散地安排在各个数的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即在学习各数的组成的结束环节进行。这样,幼儿书写的时间不会太长,也就不会感到单调。

书写规范的数字是数字书写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规范,是技能学习的一个最根本的要求。数字书写技能的培养也应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只有从一开始把握好每一个数字的笔法、笔顺,才能为幼儿入小学更多的数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一关没有把握好,以后入小学再纠正,就会是“事倍功半”的事了。数字书写要做到规范,一是要求教师本身书写要规范。二是要求幼儿书写要规范,这是最主要的。书写规范的数字主要在幼儿书写数字的过程中形成。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2篇

一、成长型的教师

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信息化的发展,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传统的幼儿教师教育存在着知识片面化、专业狭窄化等不足,这已不能满足信息爆炸的社会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应提高个人的修养与行为,应该勤于学习,不断进取;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应树立成长型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生涯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改进教学技能,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秉持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革新。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对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原有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重组。由此,幼儿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告别传统知识权威的形象,树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了解幼儿的基本需求下,采用适宜的方式方法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提供引导。

幼儿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学习新信息。而是不是一味地被动接收信息,不是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就可以了,这种学习要求幼儿教师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外部信息的输入、提取,将这些信息进行重新整合,调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从而输出新的信息,获得新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建构,不仅会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经验,获得“自己的”知识,这一过程会对个人心性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一种“学习意义的获得”。通过这样的学习,幼儿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才能得到成长。

(二)持开放心态,海纳百川

在《标准》的引领下,幼儿教师要树立一种开放的W习观。幼儿教师应该以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本,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通过有效渠道获得当前最新的教育理论、前沿研究以及关注其他国家的教育动态,并用新理论,新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不仅对自我知识的获取要持开放的心态,对幼儿的教学也要持开放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适当改变教学计划也是可行的。幼儿教师应该站在幼儿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幼儿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出幼儿的主体性。把幼儿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独立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究,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氛围。让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积累一定的知识,也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让身心和健康人格得到发展。

(三)终身学习,永不满足

幼儿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需要通过对各种类别、形式、内容的学习,发展幼儿教师的个人潜能。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幼儿教师要实现其教师职业专业化,就必然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以终身学习作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基点。

活到老,学到老是时展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幼儿教师应秉持终身教育的理念,让终身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生涯中,通过自主学习各种科学与人文知识,提高个人专业知识,不断拓宽视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培养相关的通识知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理论等素养,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在成长中克服不利影响,培养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在学习从中感受成长的幸福,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反思型的教师

《标准》对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收集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情境,通过行动展开解题活动,而每一次的这种行动都需要教师将知识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重新编码,在解题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认知结构和情绪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一)理性思维是反思的前提

幼儿教师应该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以理性思维为着眼点,将教学行为和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其中隐含的教学观念和教育原理来认识其中的不足,实现“自己与自己对话”,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幼儿教师应打破思维定势,联系多种理论知识和教育思想,将自己的行为放在理性思维的监督之下,在应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正确理念来指导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多视角地对问题进行清晰且透彻的分析。

(二)通过多元合作、对话,提高反思能力

与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幼儿教师是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关系的桥梁,在家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幼儿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与社区、家长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与家长共同协商,倾听家长的需求和建议,从中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适宜性,针对不同的幼儿制定适应个体的教育方案。

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幼儿教师应向同事分享和交流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客观评价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通过合作对话共同协商制定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种交流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内化、梳理和提升的过程,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反思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与幼儿进行交流与对话。幼儿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主动走进幼儿。在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反思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阶段;反思教学是否兼顾了幼儿的整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教学方式与策略是否合理;反思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为幼儿创建一个适宜的教W环境。

(三)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反思型教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出现了突况或幼儿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教师不能寻找外部原因去推卸责任,而是应该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思路是否正确,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点,了解幼儿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反思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反思,获取新的体检,学到更多的新知识,不断完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最终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型的教师

《标准》指出,幼儿教师应该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研究教学内容与目标,确立适宜的活动主题,使教学既具有教育价值又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研究活动区域和材料,让每一个区域和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总之,幼儿教师应该参与到研究者的队伍中去,善于用批评性的思维反思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一)先进的教育观念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应该拥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在日常幼儿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教学的行为和态度。因此,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观、课程观和儿童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相互学习和师幼互动,共同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从中得到新的发现、启示与发展;学前课程不是固态的,完美的,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去不断对其研究和发展,完善原有学前课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实现学前课程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爱学生,关注幼儿个体发展差异,提供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幼儿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扎实的教学能力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实践反思能力、教学探究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通过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探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将其培养成一位研究型的教师;通过对教学的监控,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反馈调节,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制定计划、检查、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的探究,教师用敏锐的眼光发现教学活动中的潜在问题,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

(三)良好的科研素养

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与创造力的教师。”这一描述性定义显示出教师应该在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还要具有高深层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理论来指导实践,用敏锐的洞察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分析问题,通过行动研究解决问题。

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和倾听者,教师善于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一言一行,在充分地了解、体察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码。在日常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时,融入自己的价值倾向并整合一定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并提高行动的质量。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又将所得到的总结在行动中进一步予以验证。这是一个不断在验证中总结,探索,再付之实践的循环的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作为研究型的教师,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科研素养才能在行动中有效地实施研究。幼儿教师应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用科学的眼光指导教育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就要“秉承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以避免盲目的实践和不必要的错误, 进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行动研究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创新型的教师

《标准》指出,教师应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体现了对幼儿教师创新能力的要求。总理也曾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进一步体现出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任务有了新的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实施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师,没有创新型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所以,这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创新性的人才,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对此,幼儿教师应抛弃传统知识复制者的旧形象,树立起符合时代需求的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

(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创新的意识勇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养成创造性地生活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推动教师让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内驱力,从而让教师具有强烈的创造意图、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出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应成为幼儿教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活动领域中求新、求异、求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以创造为己任,视创新为生命的人。教师应该每天都反思:幼儿园中有哪些东西需要改进?怎样改进?怎样组织幼儿教育活动才有新意?怎样才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意识?通过不断反思与创新,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内化为教师的人格特征,以创新性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幼儿,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受到榜样力量的感召。意识决定行动,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创造性行动的前提条件,它是创造性活动的直接推动力。

(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如果说,幼儿教师有了创造的意图、动机和欲望,但却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那么这种创造就是毫无根据、天马行空的创造。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创造活动的基础,那么创造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更不能实现。这并不是说有了知识就一定有了创造力,就知识本身而言,其本身并不具有创新的特性。一个具有广泛知识的人并不一定具有创造性的特质。但是,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必然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广泛的文化知识。对此,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走向创造性教学的核心关键,它支配着幼儿教师创造活动的构思和理论来源。幼儿教师应将知识视为动态的、开放的,并将其灵活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将其作为创新的材料,从而创造出既满足幼儿需要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创造性活动。

(三)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这两个重要条件,才可能拥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未来教师具有的核心品质之一。在未来教育中,各个要素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为适应这一变化,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应用新的知识与技术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教师的创新能力是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克服自身的思维定势,学会用多种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幼儿教师的思维模式不应是僵化的、单一的,而应该是批判性的、发散性的、类比的。对此,幼儿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创设活动条件,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材料,开设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场景中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获得知识经验。

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活动,幼儿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还应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开发游戏活动的能力。通过各种有益的教学活动,创造丰富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创设适宜的游戏活动,让教学与实践真正有效结合,将创新融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学 游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45-01

所谓幼儿教育,就是对3-6岁阶段幼儿进行的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开始,在一个人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心理学家指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对待他们的教育”,指出应该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做好启发引导工作,也就是以发展幼儿的兴趣为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来讲,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游戏,对此他们都怀着强烈的好奇和兴趣。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游戏”。幼儿的学习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游戏当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可以开发幼儿的认知能力

常识性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进行此类内容的教育时,要结合幼儿的教材进行,也就是要将幼儿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尝试作为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应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则会严重挫败幼儿的积极性,假如教师长期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如果应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就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更加追求开放式游戏,对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如,教师在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工具时,这时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工具展现在幼儿面前,设置为游戏中的用品,让幼儿在亲自使用中感受到这些工具的用途。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鼓励了幼儿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

2.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常常结合童话故事等教学手段,这种教学内容可以应用扮演类游戏,并且这种游戏方式也能得到幼儿的普遍认可,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可以扮演童话中的各种角色,幼儿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模仿人物的各种对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游戏当中,因为结合教学情境,幼儿的语言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3.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需要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注意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利,如身体素质、良好性格、学习能力等。在开展教学游戏时,必须设定规范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种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幼儿的纪律性,幼儿在游戏中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进行必要的思考活动,从而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发展了幼儿的智力,培养了幼儿严密的思维能力,对幼儿后面的学习活动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幼儿园加强游戏教学的实施策略

1.精心策划,创设情境

在进行游戏教学的前期设计工作中,教师应该将幼儿放在游戏设计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制订必要的空间、材料、实践活动等,教师交给幼儿教学材料时,要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应用游戏进行教学时,时间设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游戏时间过长、或者时间过短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假如游戏时间过长,幼儿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选择小伙伴和自己的角色。假如游戏设计时间过短,幼儿在忙乱中选择各种角色,没有考虑时间和选择时间,会影响幼儿的思维,使其产生不适感觉,这种游戏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游戏设计中一定包含空间,不同空间结构和大小对游戏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2.认真观察,全面掌握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和行为,这样才能掌握幼儿的兴趣取向,发现游戏设计中存在的缺点。假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不利于教学目标达到的行为时,教师应该及时出面,做出材料、时间、空间的多种调整,要求教师要认真观察游戏中幼儿的各种表现,可以促进幼儿形成完善的经验体系,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游戏教学形式不同,教师则需应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需要观察全班幼儿的整体情况时,可以使用扫描观察法,如需要观察某一个体的表现情况时,可以使用定点观察法。

3.适时介入,控制过程

应用游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亲身参与游戏,做到合理控制游戏过程,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三种方法参与游戏:平行、垂直、交叉。平行的方法指的是,如果幼儿对游戏不感兴趣,或者长时间关注一种游戏时,那么教师就要在幼儿附近,玩材料类似的游戏,吸引幼儿前来参与。垂直的方式指的是,如果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或出现场面混乱的情况时,教师以实际身份参与其中,直接指导幼儿的行为, 这种方法最好少用,因为会影响到游戏的进行。交叉的方式指的是,在游戏当中,幼儿要求老师和他们一块做游戏,或者教师亲自扮演一种角色,或者教师与幼儿进行角色互动,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进行具体指导,达到帮助幼儿的目的。

4.恰当评价,加深体验

在游戏将要结束时,教师应该总结今天的游戏过程,如,可以要求大班的幼儿自己表述今天的游戏体会,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自己总结和整理游戏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感受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做好下一次游戏的准备工作。教师在对游戏开展评价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指出幼儿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而应该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做好总结。教师应该多询问幼儿“为什么”和“怎么做”,启发幼儿自己对游戏做出评价。

总之,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素质教育目标相符,可以使幼儿认识生活、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才能、强身健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给孩子更多自由时间和宽广空间,学会体验生活,适应生活,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的童年充满快乐。

参考文献:

[1]张利亚.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一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4篇

幼儿园教师要严格执行师德规范的要求,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喜欢模仿。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教师师德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教师师德总结透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明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是礼貌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构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教师应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园丁。作为21世纪的教师,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专业知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

这是我在学习师德师风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很感谢学校进行这个“师德师风”学习月,让我这个实习教师一下子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师德师风的知识。我必须会以师德师风继续加油、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

幼儿教师师德总结范文在忙碌的工作中,__年的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回顾这一年多和孩子们的相处,不单单是孩子们在学习,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深深的影响着我,带动着我。看着他们天真、单纯、清澈的眼神,看着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我总是觉得很欣慰。在师德方面,我努力以身作则。争取在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孩子们处在幼儿时期,分辨力差,他们乐意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对他们都有着深深的影响。因为爱幼儿,热爱教育事业,所以我用心努力,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潜力及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的要求,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幼儿。不能直接体罚幼儿或变相体罚幼儿。重视对每个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每一个幼儿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呵护、尊重每一个幼儿。爱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给予的温暖。

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把握时机做幼儿的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工作中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带好幼儿。在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用心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同时,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长的关系,在家园栏上相互探究幼儿发展的方法、措施。

在园内不断学习师德教育,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我意识到在教育岗位上要做到无私奉献,悉心育人,要用爱塑造爱,用心灵雕塑心灵。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学习,努力做一名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教师。

幼儿教师师德总结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感到肩上的职责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而教师的灵魂在于是师德,强烈的危机感在鞭策着我,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已刻不容缓。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就是普通的公民也有公民基本道德,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因其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对其实施者――教师更是有特殊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简言之就是师德。幼儿教师又因其应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一群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更决定了幼儿教师师德要求的特殊性,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和精髓。而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应有必须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幼儿教师师德体现的灵魂所在。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多人疼爱的温馨家庭,正式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群体,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的倚赖对象的转换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十分突出,这时教师的爱对于幼儿新生活的适应起关键作用,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用心的情感与心理状态,易于将对父母的依恋,转化为对爱他的教师的信赖和依恋,因此师爱对于幼儿生活的适应,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爱可谓是幼儿生活有效的转化剂、滋润剂。所以爱是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

有爱心的教师能为幼儿身心发展带给精神营养。爱孩子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幼儿相对于学龄儿童,更需要用加倍的爱心滋润幼小的心灵。我们常见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出现"追人现象",总要跟着一位特定的教师。这是由于幼儿人园后,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迁移到幼儿园的教师身上,反映了年幼儿童对爱的需要和追求。这时如果教师能用自己的师爱感化、滋润幼儿,他们就很容易适应新生活,身心得以健康成长,相反,如果孩子感受不到教师的爱,就缺乏安全感,对身边的人缺乏信赖,以致对幼儿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在各种平时的言谈中也能够看出,幼儿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与教师的和蔼程度和对幼儿的喜爱程度呈高度的正相关,幼儿的回答一般是,"因为她喜欢我","因为她总是对我们笑"。事实证明,幼儿最喜欢有爱心的老师,而且越是年幼的孩子越突出。老师的爱使孩子感到欢快,满足了他们精神的需要。其次幼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能创设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精神环境,幼儿应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爱是最有效的形式。年幼的幼儿园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教师为他们创设的爱的环境,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对他们情感的给予,而体会不到知识和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这些的获得是以爱心为基础,以师爱为媒介获得的,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品质,因此借助师爱创设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实施教育十分重要。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幼儿产生安全、愉快、用心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

所谓师德认识,就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要从“德”中体会到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我从事幼教工作将近二十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对师德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经过各种学习,能够说在师德认识上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使我爱岗敬业有了具体资料和明确目标,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尤其作为从幼儿教师到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应具备哪些师德,心中基本上也有个底。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幼儿教育开始,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潜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幼儿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能够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塑造师德风范,潜心练功“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就应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在幼儿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靠的人,你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无私奉献,孜孜不倦追求精神,看到社会的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

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本人结合自己的状况,下决心就以下三方面提高修养。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充分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自己言行准则,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幼儿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就应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潜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持续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幼儿园就就应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就应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就应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就应朴素大方得体,贴合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重要的是塑造幼儿的内在修养,这样教师本人的学识和内在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1)注重积累、陶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祖国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2)音乐既能帮忙人们解除烦恼郁闷,又能使人振奋精神,因此增进自己的音乐修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平时教学工作中融音乐与教学为一体,让幼儿多感受乐曲中的美感,让其身心不断得到陶冶。

(3)为了调动各种教学要素及幼儿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构成最优化的教学系统,教师务必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使用方法,并适用于教学,由此,可拓宽幼儿的视野。

总而言之,透过师德学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幼儿教师的称号,为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幼儿教师人具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新疆喀什地区,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到总人口数的95%以上,所以喀什是“学习汉语,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的主要对象。疏附县中心幼儿园,维吾尔族幼儿占到总幼儿人数的90%以上,所以我园一直以来把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口语作为主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口语水平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环境;母语;倾听;个体差异

当今,“学习汉语,说好普通话”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特别是新疆喀什地区,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到总人口数的90%以上,所以喀什是“学习汉语,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的主要对象。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为了重视并满足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我园采取开设双语班,民汉混合编班的形式开展双语教育。

幼儿时期是语言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是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最佳时期。根据《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普通话。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其核心是发展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学前期的语言教育是以口语为基础的教育,对于少数民族幼儿来说学习汉语口语是他们学习汉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疏附县中心幼儿园,维吾尔族幼儿占到总幼儿人数的90%以上,所以我园一直以来把发展和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口语作为主要任务,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口语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因素。

我园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疏附县主要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塔吉克等1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9.755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14%;汉族4933人,占1.63%;其他民族693人,占0.23%,所以疏附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多民族团结聚居的地区。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幼儿没有一个良好的接触汉语和学说汉语的社会环境,其次就是很多幼儿的父母双方都不懂也不会说汉语,即使懂汉语的也说得不标准这就使幼儿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说汉语的家庭环境。

2.自身母语的因素。

维吾尔族有着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它和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如维吾尔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不同的,维吾尔语的主谓宾和汉语刚好相反,维吾尔语的谓语在主语的前面,这就使很多维族幼儿在说汉语时主谓颠倒,语序混乱。如把“我吃饭了”说成“饭吃了我”把“他打我”说成“他我打”。还有维语没有阴阳平仄之分而汉语讲究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因此很多维族幼儿在说汉语时把握声调是一个难点。其次就是维语和汉语的好多词语的说法相同但意思是完全不同的如维语中的“桌子”指的就是我们汉语中 “凳子”的意思,维语中所说的“沙子”在汉语中却是“簸箕”的意思等等,这样就给少数民族幼儿在理解汉语词语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其它方面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它的幼儿语言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以及幼儿掌握汉语的程度明显高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地方。我县属于四类地区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发展和科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2)教师素质的影响。①我园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幼儿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虽然具有HSK五级以上证书的教师占绝大部分,但口语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发音不准确现象严重。②我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到20%相当数量的教师的专业与幼儿教育毫无关系。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语言教学的要求;③教师的教授方法单一,与内容不相适应是困扰幼儿汉语学习的首要障碍;④教学方法应用不够广泛,采用传统的教辅工具较多,现代化的教辅工具较少。

(3)幼儿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对幼儿学汉语的重视程度。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作为幼儿习得语言的第一个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双语学习,有的学者指出,家庭中的客观因素,如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及汉语水平等, 在幼儿接受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客观环境势必为幼儿接受双语教学提供保障。我县的城镇人口只占到总人口数的8.37%,农村人口比例大,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结合上述影响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口语的因素,我园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园实行民汉幼儿混编制,这不仅能激发维族幼儿多说语,而且也让维族幼儿在课外通过与汉族幼儿彼此的玩耍和交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各班教师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布置班级,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使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对教师所教的东西有了一个直观的感觉。

2.注重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

根据学前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实践经验,将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划分为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早期阅读。倾听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幼儿会听才会说,幼儿倾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说的水平。

3.让幼儿掌握汉语的四种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意思。因此,在对幼儿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过程中,一开始就要让幼儿注意声调,认识并掌握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种声调。

4.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语。

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从发音、用词到掌握语法规则无不如此。教师的言语质量,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言语的发展水平。因此要求教师发音要正确,坚持讲普通话;在表达方法上要适于幼儿的接受水平;讲话的语调要使幼儿感到亲切;讲话的速度和声音的大小,以幼儿能听清为准。

5.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老师很重视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运用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而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的口语交往能力也要注重增加个别交流,只有在个别交流时,我们老师才能更好地注意到该幼儿的口语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教师如能重视日常生活中与每个幼儿谈话,就可以增加很多知道幼儿练习口语的机会,更可以加快幼儿掌握口语的速度。

6.加强家园联系。

教师利用家长接园、送园的机会,利用家长开放日来增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还利用幼儿来促进家长汉语水平的提高。如我园开办的“我是小小老师”的活动,要求幼儿把每天所学的儿歌、诗词回家后交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带动了家长一起学汉语。

综上所述,学前双语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双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学前双语教师要不断探索,努力寻求适合我园幼儿实际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勇于创新,使我园的双语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学前双语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祝士媛 著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