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精选5篇)

  •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在新政下继续以抓成绩为核心,继续不断渗透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文科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扎扎实实抓平时,一心一意谋成绩;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抓好抓细常规管理,使学生继续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使常规管理正常有序,给学生学习创造一个…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精选5篇)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范文第1篇

这学期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如下:

(1)梳理班级管理网络,明确班干、科代表、小组长和值日生的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在新政下继续以抓成绩为核心,继续不断渗透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文科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扎扎实实抓平时,一心一意谋成绩;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抓好抓细常规管理,使学生继续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使常规管理正常有序,给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常规促成绩;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家长会、运动会、学习竞赛等,增强班级的活力和凝聚力,这些活动安排在学期中间穿插,也可以抓住学校的大型集会和活动以凝心聚力,提升士气;

(5)班级学习成绩全班均分在年级领跑,争取在年级前100中竞争;

(6)抓好几次大的考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学生不断努力向上的动力;

(7)取得家长的支持,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信得过学校和老师;

(8)让每个学生愉快的学习、愉快的成长,建设一个和谐团结优秀向上的高二(3)班。

活动内容安排

周 次

主 题 内 容

第一周

梳理管理网络、健全各种表格

第二周

明确各种规章制度和要求

第三周

放飞理想的翅膀

第四周

学习方法介绍

第五周

月考和总结

第六周

主题班会:超越自我

第七周

感恩教育

第八周

高二我怎么度过

第九周

总结半学期情况

第十周

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复习和考试

第十二、三周

考试分析与总结,抓必修学科

第十四周

细节决定成败,进行细节教育

第十五周

学习方法指导

第十六周

耐挫折、励志教育

第十七周

时事政治评析

第十八周

法制教育:中学生与法制

第十九周

期终复习动员

第二十周

期终复习和考纪考风教育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率;古典型周期;增长型周期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01-02

经济的周期性运动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在中国六十年经济建设的历程中,经济发展有时发展得十分顺利,有时又会出现比较大的滑坡。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市场机制逐渐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受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影响日益加深。研究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认清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规律,对于我们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经济周期的描述

经济周期来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的研究。在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的经济危机,自那时起,类似的危机大约每隔十年就会爆发一次,这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1977年,卢卡斯在《对经济周期的理解》一文中对经济周期作了如下描述:“经济周期是经济变量对长期平稳增长趋势的偏离”。

在二战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经济周期主要体现的是国民经济总产量绝对值的变动过程,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强调的是经济总量绝对值的扩张与收缩。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总产量绝对值下降的情况已经较少出现,现代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的描述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一般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总量对长期均衡值偏离情况的周期性变化,对经济周期的考察主要体现为对年度经济增长率周期变化的研究。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其中,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构成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而经济的衰退和萧条阶段则构成了经济周期中的收缩期。

根据经济周期中波谷经济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可以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古典型周期的波谷时,会出现国民生产总值绝对量的下降,表现为经济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增长型周期的波谷时,国民生产总值仅出现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率虽然减少但仍大于零,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并没有下降。

二、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阶段划分

中国的经济运行了六十年,中间跨越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据此将中国的经济周期运行划分了三个阶段,包括八个周期。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主要是根据依据形态的标准。按照经济增长率的波峰与波谷交替变化的情况,每个周期均以经济增长率的波谷回升点为周期的起点,经过逐步提高达到高峰点之后,回落到波谷,每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图形都呈现明显的上凸形态,波谷值与波峰值有明显的差别。

其中,从1953―1976年为第一个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阶段的经济运行包括三个比较明显的周期;从1977―1990年为第二个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严格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转变,经济运行表现为明显的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波谷经济增长率均大于零,属于增长性周期,说明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体制刚刚确立的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波动幅度开始减小,经济增长质量逐渐提高;从1991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是中国深化改革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经济运行可以明显划分为两个周期。

进入新的世纪,中国经济运行在了第八个周期中,这轮周期已经运行在了第十个年头,周期的扩张期大幅延长,经济增长率连续八年处于8%~13%的上升通道内。同时,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2000年以后,中国和美国以及世界范围的经济周期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同步性。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危机使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和调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又迅速演变为世界范围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开始进入调整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中国的经济运行也开始进入收缩期,2008年中国GDP增长率下降至9.6%,比上一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在中国1990年以后的经济运行中还是第一次出现。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8.7%,仍然处于这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内。从目前情况看,经济已经有转好的迹象,但能否结束本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并进入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扩张期,还需要我们更长时期内的观察。

三、中国经济周期运行的特征分析

中国的经济周期运行大致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经济周期的波峰高度理性下降。经济周期波峰时的经济增长率从第一个阶段的20%左右,回落到第二阶段的11%~15%的区间,阶段高峰经济增长率最高数值从第一阶段中1958年的21.3%下降到第二阶段中1984年的15.2%,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两个周期的波峰数值分别为1992年的14.2%和2007年的13%。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经济的扩张力度得到了控制,减少了盲目扩张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害。

2.经济周期的波谷位置在明显提高。各个经济周期波谷的经济增长率,在第一阶段的三个周期中均为负值,属于古典型周期。改革开放以后,每次经济周期调整时,波谷的经济增长率均为正值,没有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国民经济的绝对值没有下降。第二阶段的最低点为1990年的3.8%,第三阶段的最低点为2001年的8.3%,经济周期的波谷底部在逐渐提高。这种情况说明中国的经济周期类型已经由古典型周期转变为增长型周期,经济抗衰退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3.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趋于缩小。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三个周期中,经济增长率呈现典型的“大起大落”的特征,最大峰谷落差接近50个百分点,且经济上下波动频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大致表现为“高位平稳”的特征,峰谷落差保持在6~7个百分点左右,在第八个经济周期中,峰谷落差进一步缩小,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

4.经济周期的长度正在逐渐延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有延长的趋势。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三个周期长度都为四至五年。而第三阶段中第七个经济周期的长度为九年,目前正在运行的第八个周期,也已经运行在了第十个年头。说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周期正渐渐从短周期向中周期转变,经济周期运行的时间长度正在逐渐增加。同时,中国前七个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均只维持了二至三年,而从第八个周期开始,周期的上升阶段开始延长,一共持续了八年,这成为了中国经济周期运行中出现的一个新特点。

5.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在逐渐增强,中国的经济周期运行与世界经济周期运行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同步性。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步性日趋明显。2008年以来,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正处于收缩期之中,形成了与中国第八个经济周期收缩阶段叠加的状态,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止降转升拐点的时间相对延长,中国的经济周期运行具有了国际同步性的特点。

四、结论

通过对1953年以来,中国经济周期运行情况和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周期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古典型周期转变为改革开放以后的增长型周期,经济增长率波动呈现高位平稳的特点。同时,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不断延长,波动幅度缩小,波峰位置在逐渐下降,波谷位置在逐渐升高。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渐增强,抗衰退能力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了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与世界经济周期运行同步性增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呈现出有所延长的趋势,这对我们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通过合理的宏观政策搭配,使经济早日进入下一个周期扩张期的上升通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塞.中国经济波动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2]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3]王洛林.经济周期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贺强.中国经济周期、政策周期、股市周期互动关系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刘树成.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陈乐一.对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一般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1998,(4).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范文第3篇

开学值周总结(一):

新的学年,孕育着新的期望和憧憬,每一位老师与同学经过暑假短暂休息与调整之后,又满怀信心站在新学年的起跑线上,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初中一周值周工作总结。

一、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班级管理方面:开学第一周,各班都能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加强了学生的系列常规教育。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跟班及时,班级管理在开学第一天就很快进入正规,全校秩序有条不紊。

2、卫生方面:下午,全校进行了全面的、彻底的大扫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个学期。各班学生都把群众荣誉放在首位,每一天的室内外卫生清扫得十分干净,校园内公共场地的卫生干净整洁,很少发现纸屑杂物,这是同学们环境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全校师生辛勤工作的结果。

3、纪律方面:早读纪律比较好,各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一进到教室就能够自主有序地进入学习状态,自觉看书、读书,校园里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各班课堂纪律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听讲。

4、学风方面:开学第一周,全校普遍学风良好,学生学习用心性较高,能主动的进行早读、自习。中午学生普遍来校较早,秩序较好。

二、今后需要改善的方面

本周以来,全校普遍秩序较好,学风较浓,卫生打扫及时认真,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来校时光参差不齐,太早或者太晚,来校太早的学生不能及时进入早读或者自习状态,聚在一齐说话,甚至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这既打扰了清晨的大好学习时光,又违反了学校纪律。期望同学们来校以后能够自觉的进入学习状态,不要在校园或者教室里乱跑乱嚷,影响他人。

2、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在走廊和楼梯上奔跑、追逐打闹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还发现不少同学上下楼梯不靠右走的。同学们,“跑”是一项有益的健康的

运动,但是如果在走廊或楼梯上奔跑,就容易出现事故,期望同学们注意安全,做一个礼貌的好学生。

3、本周以来大多数班级环境卫生打扫及时彻底,但一些班级仍然存在卫生打扫不及时、不彻底,垃圾不及时清理等问题。期望以后各班生活委员能够做好督促工作。

4、校园保洁工作持续不够好:教学楼楼梯、走廊和校园的其他地方偶尔会发现食品包装袋或果皮纸屑等杂物。校园的整洁不但来自时常打扫,更来自善于持续。期望有随地丢垃圾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的同学及时改正过来。倒垃圾的同学也要细心点,不要让果皮纸屑等垃圾随风飘扬。

同学们: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期望在新的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其实,学校里多数是小事,比如:弯腰捡起校园内的一张纸屑,听到铃声立刻安静下来,整理好学习用品等,这都是小事,但小事不小,他关系到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大事。所以,新学期,期望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踏实认真,严格要求。期望同学们在下周能尽快弥补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开学值周总结(二):

本周,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地完成了值周工作,现将值周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重点加强对学生到校过早状况的整顿。

2、大队委着重抓学生红领巾佩戴的工作。

二、重点工作:

1、督查学生每一天早上、中午做到按时到校。本周一至周四,学生早到的现象较严重,好多学生一点半就到校了。我在来学校的路上经常碰到这类学生,问他为什么早来,那些学生说家里不好耍,还不如来学校耍。上周四,就有学生来早了,在教室外走廊上打闹,不留意摔在地上,脑袋上摔了条血缝。周五稍微好点,我想这与学校的重点整顿是分不开的。

2、督查学生不乱丢零食袋,爱护清洁卫生。

三、主要成绩。

1、值周班的小卫士值勤认真,对维护校园的整洁起到了相关大的作用。每次站岗完毕,都要清理大厅校门楼梯的垃圾。这是值得表扬的。

2、每一天放学时校门口的秩序井然。

3、学校清洁卫生打扫得十分干净,几乎没有扣分现象。值得表扬的是低年级的老师,他们亲自拿起扫把,以身示范,教学生学会扫地。

四、主要缺点。

1、上周学生来的过早是最主要的不足。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范文第4篇

做好总结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一学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一学期范文一不知不觉新的一学期又来临了,为了本班在新学期各方面再上一个台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思想教育,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努力建设“文明守纪,勤勉奋进”的班风和“乐学善思、争先创优”的学风。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特别要抓好学习困难生的辅导,不要让他们掉队。

2、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使他们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3、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4、参加学校与各教研组举行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5、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6、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常识的理论宣传,坚持日日讲时时讲警钟长鸣。

四、本学期工作措施:

1、德育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学生遵守其中的规章制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把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做。

3、形成竞争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有“大比拼”,大组与大组间比,男生女生比等。

五、本学期工作的具体做法: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队会课与学生交谈,通过召开中下生座谈会、召开班干部会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情况,增加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开展工作。

(2)、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学生出现较大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与表扬,当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退步时,要及时调查原因,扭转局势。

(3)、进行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学生父母的对话,了解小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长对工作的配合。

(4)、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管理。常写观察日记,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1)、组织好学生参加升旗和做操。组织学生参加每一周的升国旗,是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解放军的情感,进一步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间操,是保证小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重要措施。做课间操是班主任坚持跟班指导,要求学生做到精神饱满,姿势正确,动作符合节奏,做操完毕听口令整理好队伍,依次返回课室。

(2)、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班级日记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中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具有独生子女在性格上的弱点。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组织好放学。

组织放学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小学生在经过半天或全天的紧张学习,离校时情绪变得激动,行为举止也容易失控,在返家的途中会相互追逐,不遵守交通规则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必须重视抓好放学这一环节的教育。打了放学铃后,班主任进教教室整理好学生队伍,向学生提出放学返家时的纪律。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

六、做好家访工作

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与社会、家庭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才能育人成才。所以计划本学期对本班三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一次家访,特别是对学困生要进行多次家访,取得家长的联系、沟通,达到共同教育、共同辅导,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使每个学生积极向上,不要掉队。对弱智生应多和家长联系,多家访,找方法、开智力,千方百计想方法,让她学到一定的知识。

七、本学期工作活动安排

第一周:1、做好开学报名,动员流失生返校。

2、检查暑期复习巩固学习情况。

3、选出班干部,召开班干部会议。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学校建筑工地的安全问题。

第二周:完善清洁卫生制度,搞好教室、清洁区的环境卫生。

第三周:开展庆祝教师节的活动。

第四周:布置教室环境。

第五周: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周:四年级庆国庆的篮球比赛。

第七周:召开班干部及学生会议,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第八周:结束前段课程教学,做好期中检测动员。

第九周:全员复习,准备期中检测工作。

第十周:复习并进行期中检测工作。

第十一周:1、进行试卷分析,测后反思工作。

2、组织班里的评先选优活动,并加以奖励。

3、召开家长会。

第十二周:参加学校教研组活动。。

第十三周: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创先争优小先锋”主题班会。

第十四周:参加学校教研组活动。

第十五周:班级作文竞赛。

第十六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第十七周:召开家长会,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督促学生刻苦学习。

第十八周:结束本学期教学工作,准备复习。

第十九周: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做好期末复习检测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周:1、举行庆祝“元旦”活动。

2、进行期末检测工作。

3、阅卷、分析、反思工作。

第二十一周:1、制定安排寒假复习巩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做好本学期工作总结。

3、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工作。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一学期范文二本学期,我担任的仍是三年二班的班主任工作。带这个班整整四年了,回顾与学生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年来,我们哭过,笑过,成功过,失败过……但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师生能在这段旅途中携手互助,同舟共济,茁壮的成长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宝贵的人生财富!一提起班主任的工作,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琐碎复杂”这个词,尤其是身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活泼调皮的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成为一个耐心、细心、认真的人。若谈起班主任的工作,恐怕几天几夜也赘述不完,现仅从几个方面来概述我的班主任工作:

一、亲近学生,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池塘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同样,教育没有爱也不能称之为教育”。由此可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与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真谛。其实,一个教师要做到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能做到真心的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包括那些成绩差,纪律差,资质差的学生。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在工作中,我耐心地教育违反纪律的同学,用心的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真心的鼓励有进步的同学。 拿张震来说吧,他从小父母离异,跟父亲奶奶生活,父亲整天喝酒,对他非打即骂,奶奶年纪大没文化,照顾他的生活都很吃力,妈妈从没回来看过他一眼。他经常迟到.旷课.打仗骂人更是家常便饭。课内课外的作业从不按时完成。是个降级生。但他也有优点,他很聪明,上课爱发言,而且总能答到点子上。于是,我抓住他的优点,并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经常与他父亲沟通,交流教育方法,劝他父亲多关心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父亲对他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同时,我号召全般同学都来关心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渐渐的,他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各方面都有进步,至今没有掉队。细细想来,在班里许多孩子之中,最孤独无助、最需要别人关注的不就是那些“学困生”“问题生”吗?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远远大于其他的学生,每天面对的是父母的指责,同学的奚落,老师的冷眼,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又有谁能了解呢?如果此时老师送给他们一束温暖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他们会倍受感动,并铭记在心。这也是我们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严于律己,严格管理

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著名教育家加里宁也说过:“教师仿佛每天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监视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我们班以前存在一个卫生问题是学生不能很好的保持地面的清洁。每天值日生辛苦清扫完教室后不久地面就会出现碎纸片、铅笔屑等杂物。在班会课上我苦口婆心的强调过,也想过多种方法制止这种现象。比如:每人准备一个塑料袋装垃圾,甚至让值日生监督发现谁地下有纸就罚做值日等,但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我有意无意的在他们面前顺手捡拾起来扔进垃圾袋里。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喜的发现班里的碎纸片少了。不仅如此,连在走廊、校园里看到垃圾

学生也能主动捡拾。我抓住机会,对他们进行大力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典范。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再有针对我们班男生多、纪律乱的特点,我发动全班同学进行监督,发现违纪的学生就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如:看课外书、画画、我还经常抽时间带他们到操场跳绳做游戏。对屡教不改、自制力差的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发现他们的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这样一来,课间即使老师不在,大家都能自觉遵守纪律了。纪律、卫生工作有了一定眉目后,我就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虽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他们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早自习的晨读上,尽管在三年级学生已有了一些学习意识,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平时养成的好习惯也没有了。早晨到校后下地乱走、大吵大叫、或是坐着发呆就是不愿意学习。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眼看着早晨的大好时光被白白浪费掉,而学生们却毫不在乎。我真是又急又气。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我决定分阶段抓早自习的学习质量。第一阶段,我每天早早到校跟班,带着学生上自习。过一段时间后,我就放手让班长组织上自习,有了前面的基础,大部分同学能比较投入地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同学还是溜号,我及时对其进行教育,令其改正。带全班都能在班长的带领下认真上自习后,我并没有满足,而是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每天到校后,在无人看管下自觉上自习。刚开始,学生主动性差,只有几个孩子自觉上自习,于是,我在班上郑重其事地对他们点名表扬,并评选他们为班级的“学习之星”。这件事对其他学生的 触动很大,在以后的自习中,大家纷纷效仿这几个榜样。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并保持下来。班上的学习风气也日渐浓厚。

三、善于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教育时机,正确引导。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靠师生共同创建的。由于我们班是后组建起来的。同学们的具体意识比较淡泊,班级缺少凝聚力。于是,我留心抓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对大家进行教育如:要求值日生要尽职尽责为大家服务,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再有,本学期学校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我组织他们积极参加 ,我在班上对他们那种为集体拼搏奉献的 精神进行赞扬。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树立竞争意识与年组其他班在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比一比,由此,树立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我还抓住每一次主题队会、主题班会、每月一期的墙报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本着“多表扬、少批评、树正气、压歪风”的宗旨,努力打造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总体看来,在这半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收获也存在不足。比如:放学的秩序,间操的秩序不规范,对后进生的辅导不到位。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切地领会到班主任工作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它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不可小看这项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下功夫,深入细致地研究这门学问,争取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第一学期范文三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开展班级工作?怎样当好班主任?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班主任工作除了需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克已奉公的奉献精神,还需要确立科学的班级观、班主任观,运用正确合理的工作方法。现将班主任工作小结如下:

一班集体建设。

这学期,我主要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着重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的意识。学生知道自己身处在集体之中,应该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在集体中出现比较重大的事情时,大家利用晨会、队会共同讨论、商量怎样处理。让学生有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我想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以利形成凝聚的班集体。

二班干部培养。

班干部是班集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本学期,我在班干部产生上采用了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竞选,不但选出了班级学生喜爱的小干部,更主要地培养了学生积极竞争,为班级、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我想后者是更为积极重要的。我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手把手地教他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我深知干部队伍建设好了,班集体才坚强,班风才会正。

三、加强家校联系

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要管理好班级,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对事业、对学生有充分的爱心投入。要像父母爱子女那样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平时,我能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更是倾注了更多的爱和心血。一旦发现他们在学习上、身体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总是及时主动地和家长联系,向他们了解情况,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互相配合,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第十周值周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周恩来;周恩来精神;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品质。周恩来精神完美地实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原则性同高度灵活性的结合,这“三个结合”既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一般要求,同时又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品质和美德,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周恩来精神的当代道德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共产党人的这一特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被凝结为一种道德精神,即为党为民、鞠躬尽瘁、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周恩来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1949年12月,他就以政府总理身份郑重宣布:“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增加生产对于我们全体人民,对于我们国家,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只有生产不断地增加,不断地扩大,才能逐步地克服我们人民的贫困,才能巩固我们革命的胜利,才能有我们将来的幸福”。1954年9月在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更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是为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改善。”“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们的经常性和根本性的任务”。在26年3个月又7天的总理任职内,周恩来一直坚守这一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其突出表现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在这方面他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达到了一种最高境界——无我。据当年的卫士长成元功回忆,为了新中国走向世界,1955年“亚非会议的7天里,周总理总共只睡了13个小时的觉”。从现在公布的周恩来工作台历可知,他经常连续工作23小时、26小时,1967年他曾创下连续工作84小时的记录。由于他长期苦撑危局,积劳成疾,在1972年5月常规检查中,确诊为膀胱癌。但他没有住院治疗,一直带病工作到1974年5月31日。仅1974年1月1日到5月31日的五个月中,除了到医院检查病情和病重休息外,周恩来抱病工作共计139天。在这139天中,一天工作不足14小时的只有9天,工作14到18小时的有74天,工作18到24小时的共44天,有一次甚至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从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来在医院动过10次大手术,6次小手术,平均每40天就要动一次手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肉体上忍受着病魔缠身的巨大疼痛,精神上忍受着“四人帮”明枪对准邓小平、暗箭射向自己的莫大折磨,还得找同志谈话,接见外宾,处理日常工作。为了四届人大的顺利召开,为了国家权力掌握在党的健康力量手中,他置大手术后的身体极度虚弱于不顾,飞赴长沙,向毛泽东力荐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挫败了江青一伙的“组阁”图谋。在这一年半住院的日子里,他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其他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在接见外宾之间或之后与陪同人员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离开医院外出参加会议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1975年12月中旬,周恩来已经不能进食,只能靠输液和鼻饲维持生命。就在这生命的最后二十几天,他惦念的还是国家的统一大业。12月20日,他体温达38,7摄氏度,躺在病榻上,吊着输液瓶约见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青长谈台湾问题,嘱咐不要忘记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谈话中,周恩来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只好抱歉地说:“我实在太疲倦,让我休息10分钟再谈。”最后不得不终止谈话。

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评价周恩来说:“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邓小平在评价周恩来时也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工作的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为党为民、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是党对周恩来的准确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对周恩来作为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盖棺论定”,同时也是对周恩来背后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境界的挖掘。应该说,后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前者。胡锦涛在评价周恩来时说:“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周恩来精神彰显出一种强烈的道德价值力量。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是深刻地认识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道德生命线。

1990年3月,在东欧已经剧变、苏联即将解体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清醒地指出:“我们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条件。由于地位的变化,现在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权力,如果不能自觉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就会滋长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并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升到执政理念的高度。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了55年来党执政的六条经验,其中第四条就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升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涵和党的执政理念的高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周恩来精神道德价值的挖掘、继承和发展。

二、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政治价值

青年时代,周恩来就视人民“为国家之主人”,认为“共和国之主权在全体国民”。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民、亲民、爱民的理念一以贯之。他把人民的生命安危,温饱冷暖时时刻刻挂在心头,萦绕于怀。1963年5月29日,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要“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这是周恩来对党的干部的要求,他自己更是这方面的典范和化身。

周恩来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事迹不胜枚举。比如,“大跃进”期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而以粮食短缺最为严重,在安徽、甘肃等省的农村饿死了不少人。周恩来的心情十分沉重,为了筹措救命粮,他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在1960-1962年间周恩来的工作台历上,记载着他为当时困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辛勤操劳的情景:从1960年6月至1962年9月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他关于粮食问题的谈话就达115次,他及时审阅粮食报表,精心计算粮食安排。周恩来办公室退给粮食部办公厅的32张报表中,周恩来的笔迹竟有994处之多。仅在《1962年至1963年粮食生产产量和征购的估算》这张表上,周恩来用红蓝铅笔作标记145处,调整和修改数字40处,在表格边上计算6处,批注数字70处,批注文字7处。周恩来还多次出京调查粮食情况,解决粮食调拨问题,比如,他亲自找江西省委书记借粮说:你们已经对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还要你们再调出两亿斤。你们这两亿斤粮食要救活多少人啊!时任粮食部部长的陈国栋回忆说:“三年困难时期,总理直接抓粮食工作,为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付出了很多心血。”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方留碧专门研究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周恩来,他通过详尽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周恩来是全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总指挥。他了解实情,统筹全局,果断决策,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比较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第二天周恩来就赶到地震灾区。余震频繁,安全没有保障,地方和军队领导劝他不要去重灾区。周恩来态度非常坚决:我来干什么?那里太危险,群众住在那里,就不危险吗?执意要到重灾区,亲自察看群众受灾情况。为了尽快赶到重灾区,他取近道直奔隆尧县震中地带。他看到伤亡群众不少,许多群众没有得到安置,痛心地说: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哇!他不顾连续余震,冒着风雪,逐村逐队慰问。他发表讲话时,坚持让群众背风听,自己迎风讲,鼓励群众克服困难,互相帮助,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到临时搭建的简易病房看望受伤群众,一次又一次地俯身问候躺在地铺上的伤员,仔细察看伤情。他接连慰问了140多名伤病员,感动得在场的人无不热泪盈眶。

转贴于

周恩来心系人民健康,尤其关心工矿、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的健康。他强调:卫生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为大多数人服务。60年代中期,在他的关怀下,北京组织了一批去西北农村和流行病高发区服务的医疗队。他指示到河南林县食道癌高发区的小分队说:癌症的发病因素很多,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防止片面性和表面性。70年代初,全国防治气管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五次接见与会代表并发表讲话:慢性气管炎的防治工作要抓好,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的大事,要一抓到底。他赞成对肿瘤发病状况和地区分布进行详细调查,要求画一个分布图,作一个大沙盘以便有针对性的防治。1975年2月,在周恩来接受大手术前,偶然的话题使他听到了云南的个旧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率较高,在手术台上他把肿瘤医院院长叫到跟前,要求马上派人到矿区了解情况。就在他辞世前的11个小时,即1976年1月7日晚11时,弥留之际的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认出了主治大夫吴阶平,用极其微弱的声音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生前留下的最后三句话。

周恩来精神是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品质的具体表现,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首先,周恩来精神中的民本理论和实践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提了出来,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这样一种社会正是周恩来一生为之追求的,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周恩来精神的政治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凸显。其次,周恩来的民本风范为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了一根标杆,“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民、爱民的作风深得人民的爱戴,受到国际舆论的称赞。应当说,这是中央带头对周恩来精神的弘扬和践行。

三、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周恩来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周恩来精神内在的理论支撑和文化价值。

周恩来一生都注重实践、倡导开拓创新的精神。早在旅日期间的1918年2月11日,周恩来就在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最烦急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实行”,接着就写下了他在新的一年的奋斗目标和行事准则:“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新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对这三条的重要性他还在旁作注:“有如三宝。”1943年周恩来在《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的报告中强调“要有学习的精神”,“要估计环境及其变动,并找出此地此时的特点。”而要在工作中做到开拓创新,必须要立足于实事求是,“是则是,非则非”。正是由于长期重视实事求是,建国后面对“冒进”、“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曲折、偏差和全局性错误,周恩来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与之进行力所能及的斗争。1956年,为了保证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在反冒进问题上周恩来同毛泽东有了一次面对面的争执。4月下旬,毛泽东在颐年堂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追加1956年基本建设预算20个亿,受到与会者多数的反对。在会上周恩来发言最多,认为追加基建预算将造成物资供应紧张,增加城市人口,更会带来一系列困难。毛泽东坚持己见,宣布散会。会后,周恩来单独找毛泽东谈话,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为了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服毛泽东,周恩来赴鞍钢、太钢等大型企业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国民经济“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回京后主持出台了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更坚决的反冒进措施。1961年,在总结“大跃进”的教训时,周恩来尖锐地指出:“这几年来,我们调查研究较少,实事求是也差,因而‘五风’刮起来就不容易一下子得到纠正”。他特别具有启发性地要求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

胡锦涛在评价周恩来时指出:“周恩来同志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胡锦涛所说的这“三个坚持”鲜明地概括出了周恩来精神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反映出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作为周恩来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党的“十七大”郑重向全党指出:“要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险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辉。”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折射出了在新的历史和新的理论高度上对注重实践、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周恩来精神的承接,或者说体现出一种新时期的周恩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