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精选5篇)

  • 课堂教学改革(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态度决定高度,有正确的态度才有正确的行动。对待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态度应该是虚心学习,为我所用,但不迷信,更不能照搬。既要学习他新颖的课改模式,更要学习他课改的精神,根据其精神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世界上没有最好的,…

课堂教学改革(精选5篇)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我校从2000年开始就进行了课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山东杜郎口中学是全国课改先进校,他们把课堂还给孩子,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中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这些成功的课改经验为我校进行第二轮课改指明了方向,理清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

一、正确的认识态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保障

态度决定高度,有正确的态度才有正确的行动。对待杜郎口中学课改的态度应该是虚心学习,为我所用,但不迷信,更不能照搬。既要学习他新颖的课改模式,更要学习他课改的精神,根据其精神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我们的课堂改革就是要找到这个最合适的模式和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才是不正常的。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的就是他们持之以恒、知难而上的精神。因此,对于课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以一颗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实施。要坚定信心,把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

二、清晰的工作思路,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前提

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清晰的工作思路,是我校做好课改工作的前提。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理清课改的具体思路,大体应该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是初步的学习培训阶段: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提升教师理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课改做好准备;第二是实践探索阶段:从2011年1月到7月,主要进行课堂改革实践,建立课改评价体系,针对预习课、新授课、反馈课进行专项研究,通过外出学习、学科研讨、教师论坛和开放日邀请专家到校指导等形式进行深入的课改探索,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7月份进行阶段总结和成果展示;第三是初步建模阶段:从2011年9月到12月,分类研究数学、语文、英语的不同课型,建立初步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改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座谈、家长问卷、教师上各种展示课和学生测评等形式对课改进行考核反馈,12月进行阶段总结和成果展示;第四是创造性地使用模式阶段:从2012年1月份开始,不断完善总结,最后探索出具有东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成果进行推广,取得课改的成功。

三、有效的培训形式,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

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它需要教师既要做到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也就是说,我们要求教师在勤奋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课改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信念坚定。上学期我们已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培训,使师生明确了课改的思路和基本模式,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接下来在培训形式上还要从单一走向多样,比如结合实际的探究式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专家、教研员互动的参与式培训;针对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发现问题的针对性培训,等等。同时采取集中培训、教研组学习研讨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教师培训和学生培训相结合;骨干教师帮扶薄弱教师相结合,形成学校培训制度,为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素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深入的实践研究,是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发展还给学生”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目标,他们就是在不断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也应该把这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断地进行实践研究,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出发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把教研组和备课组作为教研的立足点,大搞“内练兵”活动,对每一位教师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要通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磨炼,在实践中提高,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通过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进步教师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我们都知道最好的学校靠文化,中等学校靠制度,最差学校靠校长一个人。因此我们要把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我们的学校文化,这样才能提升我们的内涵,快速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五、不断的反思总结,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杜郎口中学对教师的反思十分重视,实施了“一二三四五”的反思工程。每周每位教师进行一次反思,每天两次反馈会(由值日校长主持,全体教师都有资格担任值日校长),每月三次整改会(学科主任主持),每天班主任对学生四次反馈小结,班主任每周五次对该班级的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量化。经过这样不断锤炼,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才取得了课改的成功。

伴随着课改,我们实验教师也要不断研究,不断反思,随时将每天的教学感受写在教案上,定期由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进行反思总结。每月还要由业务校长组织举行一次全校总结会,要抓“好”与“差”的典型,用事实说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定期开展业务论坛,给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学习的机会。学生每天也进行反思,写在导学案上,班主任带领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入木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谋发展”,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才能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与我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我们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

六、全新的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动力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尺子”来衡量它?这些都在呼唤着评价的改革。可以说,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如果旧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他们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分不开的。他们评价的核心是不只看教师,更要看学生,他们重点研究的是学生的学。我们学校也认识到了评价的重要性,“十一五”的主导课题是“小学生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学部依托主导课题制定了一至六年级多元评价细化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我们在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完善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力求使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达到评价促进课程改革的目的。

我们的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要改变我校目前的教育教学局面,使我校的办学层次得到提升,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否则,就只能在激烈的教育教学竞争中淘汰出局。尽管我们现在认识有一定深度,但课程改革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说我们认识到位了,问题就会马上得到解决。不是说我们开始行动了,我们就一定知道怎么做了。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次充满无限艰难险阻的万里长征,不能幻想有非常具体、非常现成的模式供我们模仿,不能幻想一蹴而就。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思想不断碰撞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思考,需要交流,需要阵痛,需要蜕变。教学改革不是某个人或者某种教学思想的落实,而是全体教师不断完善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在改革进程中,由于地域不同,教师资源层次丰富,学科特点差异,势必造成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所以改革还要注意包容性。如“三、二、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五个环节“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拓展”,学校明确各学科根据不同的特点、课型进行调整。以语文为例,反馈拓展环节可以是练笔,也可以是阅读、也可以是演讲等。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向是以课程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但是在改革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平衡性。陶西平教授在《把握教学改革的平衡点》一文中提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以单一的教育模式应对不同的学生;既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又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既把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又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二、要有稳步推进教改实施的策略

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比较容易接受,但在现实中,只要涉及到课堂行为的改变,第一反应往往是拒绝,所以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能够成功的学校凤毛麟角,学校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一)整体策划,培训到位

加强机构建设。确保教学改革的强力推进,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并建立与改革目标相对应的若干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推进行事历、检查评价制度、问责制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学校层面强力推进,所有管理干部要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改革方案和重要的工作计划经教代会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案研制和编写的实施方案》、《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实施办法》等。加强培训。培训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培训,如我校分批次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学校学习,部分骨干教师到山东、北京、上海、香港学习。邀请专家到校讲学,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研究员、北京十一学校张素兰老师、北师大教授安文铸、首都师大附中教师张文娣,佛山教研室各位教研员等。二是学生培训,引入引桥课程,培养小组长,制定了《学生学习十大能力培训方案》等,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规定和要求。

(二)低点起步,掌握节奏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不仅影响教学理念的理解,更决定着教学改革的结果。从近十多年的情况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较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到位。如果在教学改革中起点太高,首先在专业素养上跟不上,势必造成更多的质疑与徘徊,弓没拉开就已回头。因此,必须找到容易突破的环节切入,同时在推进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困惑,在一定阶段提供必要的帮助,有事要借助外力解决。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特性,要想改革走向成功,还要掌握一定的节奏,不然会陷入沼泽中。因此,我校提倡小步子、快节奏的策略,也就是在一定时间集中解决某一个问题,能感觉在改革路上前行,有愿景更有信心。

(三)定科定人,以点带面

实践中任何改革都会出现一部分人干、一部分人看、一部分在热潮冷讽的现象。改革需要的是带动,有时只有看到改革成绩时才学着做。这都要了解学校科组文化、学科内教师的担当精神和创新意识如何。我校的做法是,先全校总动员,按照改革整体策略全面铺开。在一个月后,教师的基本情况就已显现出来。当然,学校改革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课堂,全面了解,跟踪交流。改革小组要不定期地进行反馈,让校长或主管教学的校长有较真实的材料,以便在下一步推进改革中找到应对策略。特别是让一部分老师先做起来。要讲究艺术,找到愿意改革、有能力改革的教师进行先行先试。同时,要防止其他教师制造无端是非,形成改革的阻力。首先按照学科组分别进行再动员,说明先行先试的保障措施和培训福利,再深入动员有不同意见的教师,避免不愿意做的教师给予口实。同样更重要的是,在有了一定的阶段性改革成效时,不断鼓励其他教师参与,逐步扩大改革队伍。同时对改革中成功的案例和教师创造平台,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信心。如召开区级、市级、校际联盟展示活动,提供展示成绩的舞台,同时给予奖励。

(四)制度保障,福利跟上

改革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不可能全让改革者承担。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有共识,在制度上有一定的保障。改革过程中压力较大,在工作量上如何体现,在绩效考核上如何保障等问题要提前做好界定。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在目前办学体制情况下,不可能在工资、奖教奖学方案中有所体现,只能把培训、学习、考察作为最大的福利给先行改革者予以倾斜。这些都须经过学校改革小组讨论并报学校行政会议讨论方可实施。

三、要处理好几对关涉改革的主要矛盾关系

新一轮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仅从教育理念上更清晰,而且更需要制度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这势必会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同时延伸到不同层面的矛盾产生。对于影响改革的因素也要进行必要的预设与预防,以减少改革阻力。

(一)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学科的关系

学校顶层设计往往更多的是学校课堂教学文化整体价值取向,课堂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学科教学设计又有其个性特色,而且不同的课型也有自身的规律。所以,在学科教学改革中既要遵循学校整体改革的理念,也不局限于一定的范式教学。例如,语文教学中的展示课、阅读课、写作课要体现不同课型的教学特色,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既可以是小练笔,也可以是阅读训练。但必须清楚学校改革的总要求,应毫无折扣地去落实。如学生学习策略、教师问题导学策略、结构化预习策略、表达交流策略等,都应落实在平常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小学到初中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学生可能产生厌学、畏惧心理的过程。如果出现不默契也可能出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学生的情绪反过来影响教师改革的热情。处理好这种关系,最好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引桥课程,指导学生适应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二是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多地是对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学方面的培训。

(三)处理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牵扯到家长的神经,家长关心的是改革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中考的成绩。家长基本上是经过应试教育走过来的,不让孩子过度进行巩固性练习,转为自学为主的前置性预习,语文减少重复练习为海量阅读等,家长是否适应?有时会经常看到家长在网上评论。如果引起曲解,就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学校在改革初期,通过多次家长学校的方式进行沟通,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另外,学校改革需要在资源配备方面要家长自行购置,又会引起误会,出现不符合事实的投诉。如学生需要海量阅读,自行购置书籍;学校进行“翻转课堂”实验,有愿意试验和不愿意试验的,家长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学校不得不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调节。

(四)处理好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关系

学校改革最大的支持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内部问题,但引发的效应又是社会问题。学校要稳步推进改革,必须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至少在出现问题时,他们的资源要比学校更为厚实,他们的声音比学校更为坚实。

(五)处理好学校和社会媒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课堂教学采用探究式要回答如下四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问题二:为什么要选用探究式

问题三:探究什么

问题四:怎么探究

问题一: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什么是探究式;第二层什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离,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一个个探究实践活动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新的理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创新活动,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问题二:为什么要选用探究式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为什么探究式就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摘要: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学校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本文即试图通过对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趋势和动态的分析,来梳理和明晰课堂教学改革的国际发展动向,同时结合我国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一些有益的分析和比较,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主体性,过程互动

一、国际教学理念的变革动向

(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比如,英国在教育基本法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公民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同时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贯穿教育性原则。澳大利亚也同样不设专门的道德或公民教育的课程,所有的公民教育内容都穿插在政治或法律等的课程中进行。法国的历届政府亦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们的做法则是把一些道德原则贯穿于各项班级活动及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选拔教师时首先注重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小班化与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关注。由于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学习兴趣的不同,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上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理论归理论,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真要面对几十位个性迥异的学生,还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此西方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

(三)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老师正襟危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已经是绝少见到了。相反,执教者都会倾其心血和智慧力图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并力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让学生“发现”知识,与此同时这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也成了理论工作者的又一关注焦点。

在英国,教师非常注重趣味性。如何使课堂生动有趣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是教师们备课的重点之所在。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先体验、先理解而后再从中找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把答案或权威的观点直接告诉学生,这种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理念在英国课堂十分多见。

二、国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启示

综上所述,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向凸显了如下特点:注重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促进课堂的空间开放;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气息与生命活力。简而言之,它始终围绕如何促进课堂内儿童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同时并将其核心价值定位于儿童主动发展这一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之中。

通过对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介绍与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而以此更好地推进我国课堂教学的改革。

第一、重新定位学校中的道德教育,融入公民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思想品德课中盛行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却没有给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以主动的意识。因此,在现今的德育内容中除了强调爱国主义、政治思想以外,还应有关于人权意识、宪法意识、规则意识、生态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与平等意识等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也应突破原来单纯设置专门课程来进行强制教学的模式,而注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中国式的课堂传统强调教师的灌输,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从而背离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景。而在国外,课堂教学较多采取的是“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这对实现双向交流、教学互动及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顿悟力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简言之,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创造精神,这应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

第三、着眼发展、转变评价观

考试的意义究竟何在?在我国,高考、中考的功能更多地是为了选拔,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形成了以考试内容为主要教学依据及由此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弊端。近年来,我们从国外引进了大量新的评价模式,其目的即在于改变这种“唯试为教”的现状。在“以试促教”及“一试多法”(即不唯死记硬背的笔试为唯一的评价形式)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倾向和应试的弊端,而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本身的关注与促进。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它又确实是一门高深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创造生动活泼的氛围,而不应使其成为死水一潭。学习西方国家的课堂改革经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课堂环境的创建,而使学生人人能成为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在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健康成长。一言以蔽之,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个体驰骋的空间,以让他们更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领悟,而使课堂真正回归生命的本位。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09年第五期.

[2]李其龙,. “建构主义教学哲学探讨”, [J].《教育参考》2000 年第5 期.

[3]Friess , Peer , 1998. Das Bayerische Zulassungsverfahren fuer

课堂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潍坊市自2001年9月始就进行了“主体活动教学”的课题研究。“主体活动教学”以素质教育思想立论,它着重改变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一味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行为,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变化,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但新的矛盾开始突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落到实处?经过课题组成员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学习和实践,发现学案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案教学把重心放在“学”上,并根据学生、教材的特点进行诱导和辅导。把学生的动眼、动手、动脑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意义的是,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的老师形象地把学案教学称之为“名片理论”,即书写是最好的落实方式。

2.目前学案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

2003年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我们传统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句话,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课改的追求目标和具体体现。

随着课改的深入,尽管本市的课堂组织形式上有了一些变化,但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做法。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滞后:从内容上看,过多注重习得性知识;从形式上看,大都以简单填空的形式呈现;从组织形式上看,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做法――教学流程一般是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阅读教材,直接从教材中获取信息来理解掌握教材知识,然后教师进行强调规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更多地是个体自主学习,由于缺乏交流的平台,群体互助式学习无法在现有学案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更无从谈起。曾经是教学改革的推动者,却成为课改的桎梏。

笔者曾经在一些学校听过课,发现只要老师注意发动,学生都能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来看,学生也普遍对学案教学持肯定态度,但也对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倾向于希望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学案这一有效的形式如何才能与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呢?

3.让学案改革与课堂教堂改革同步

3.1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之所以有些课堂不活跃,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活动设计”处理方式简单,缺少有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以两位教师处理人教版必修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不同方式更直观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处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甲学案的设计为: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的能力。

①产生原因: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它包括抗灾害的自我恢复能力和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

②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这种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生态系统越单纯,________越简单,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

③举例: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的________能力。

①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________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________,反之亦然。

②举例:________

教师乙在处理相关内容时的学案设计为:

“资料分析”,科学家对某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发现:

材料一:气候干旱,对该生态系统中物种数量及营养结构影响不大;

材料二:森林中发生局部火灾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植株迅速生长,生物种类和数量迅速恢复正常;

材料三:森林某部分,由于大面积过度砍伐,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营养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恢复正常。

①从以上三个材料中,你能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②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气候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却非常大。为什么?

③你认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④试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

前者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读书、主动填写,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时脱离了自己的直接经验,不能把概念原理建立在他们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由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化,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难以提高;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后者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作了适当的变化,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提供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组”的方式呈现。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分组讨论,交流与展示。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整理,认识的深化大都在讨论中完成。在讨论中发生思维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讨论中,发现自我缺陷,进行自我完善;在讨论中,学会协作互助,养成合作精神。

现代合作教育学派认为,在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个体学习的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情境,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要体现出课改理念中的“合作与探究”,变个体学习为群体互助式学习,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3.2学案改革要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与优化

“创新是历史的延续”。强调学案的改革,不是对原有学案设计的全盘否定,而是理性地批判、继承与发展。生物科学作为由生物学事实和理论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就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来看,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接受学习,也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适合于探究学习;从教学方法比较,“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