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参与总结(精选5篇)

  •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选题方向 1、和谐社会建设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开展“和谐都市乡村、校园等建设方略研究”、“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态调研”、“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迁研究”、“居民居住情况调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 2、新农…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精选5篇)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围绕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学生培养方案的贯彻落实,以“聚焦时代主题、关心社会热点、结合行业发展、助推国家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现实、增强实践才能、传播科技文化、倡导科学发展,实现“长见识、增才干、强能力”的基本目的。

二、选题方向

1、和谐社会建设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开展“和谐都市乡村、校园等建设方略研究”、“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态调研”、“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迁研究”、“居民居住情况调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

2、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

3、科学发展观主题: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开发、能源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实践调研与研究。

4、助推奥运会、大运会建设主题:以志愿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服务为中心,开展相关知识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文明礼仪宣讲、奥运和大运会筹备建设状况调研等方面的活动。

5、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主题:以“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中心,对家乡及其他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发掘,通过文字、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记录。

6.志愿服务社会主题:以“志愿社会”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7.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主题:以“加强专业学习、增强就业能力”为中心,开展专业实习和就业见习等方面的活动,尝试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创新精神。

8.感恩教育主题:以“感恩责任”为主题,通过实际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进一步自身增强感恩意识,将孝心献给父母,将爱心撒向社会。

三、实践形式

1.调研、采风与访谈。围绕目标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归纳,以文字、影像、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表现。

2.参加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撰写活动总结和体会。

3.参加实习见习。结合专业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见习活动,并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四、组织方式与活动程序

1.实践范围

黑河学院全体学生(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实习为主)。

2.组织人员,拟定实践计划

各团总支将本实践通知认真传达到每一名同学,学生可以单独或者组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规模、人数、时间可自行决定,邀请一名教师做为活动指导。可以打破班级或者专业、年级的限制自主组团,不具备组团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单独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实践。

3.开展实践。

各团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根据计划自行奔赴实践地开展活动。实践活动中各团队要注意安全,把握好时间。

4.总结工作

1上交材料:开学后一周内,各团总支负责将各团队和每名学生的实践成果收集、汇总和归类,做好总结,然后将成绩突出的实践团队和个人的实践成果的相关材料和本单位的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总结上报团委。

2学生实践成果包括:实践团队整体完成的实践课题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总结等1份,团队指导教师和团队实际参加人员名单,团队个人小结或实践课题成果每人1份,至少10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照片,以及其他材料如自行拍摄的影像、多媒体材料,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接收单位评语……等。实践个人上报实践课题成果和其他辅佐支撑材料。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2篇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 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__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__年7月5日——7月9日

学生6—10人组成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每班至少4组),推选出组长自主选题,自己聘请1—2名指导教师(学校教师或家长),初步制定《小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20__年7月10日—8月23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__年9月5日前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lt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__年9月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3篇

积极探索和创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积极探索形成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课内第一课堂实践、课外第二课堂活动、校外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即“三结合立体实践教学”模式,并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来保证其实施,效果显著。

一、搞好 “三抓”

1抓准备组织

首先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然后规定学分,最后根据大纲制定学期实施计划。新学期一开始便将整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告知学生,各班确定实践活动总负责人,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一名小组长。在每次具体的实践课之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任课教师提前两周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以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参与实践的动员并作具体要求,同时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具体实施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抓过程实施

对整个实践活动过程的实施进行跟踪调控和指导是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保障。如开展社会公德调查活动,事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给每个班下发开展社会调查的通知及有关注意事项和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要求资料,任课教师再对每个班级进行动员做具体要求。在活动实施过程当中,要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针对学生调查提纲的拟定、调查采访的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全过程都要适时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和指导。

3抓考核评价

实践课的成绩由学生参与实践的表现和提交的实践报告或总结构成,两部分各占50%。学生的实践表现考核具体由各班的实践活动总负责人和各小组长负责,教师随时抽查。学生的实践表现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长评价来决定;实践报告或总结由任课教师批改。设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和“优秀实践报告或总结”两个奖项。通过以上措施来督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做好“五要”

1领导要到位

实践课的开展涉及到许多人和事,领导的态度与行动直接影响到实践课开展的广度、深度与效果。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党委和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组织实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资金到场地都有适当的保障。我部部长对每次实践活动从计划制定到过程实施再到总结评奖都亲自过问、把关和指导。这是我部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

2组织要健全

组织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严格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并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形成了由“部长总指挥、任课教师总负责、其他非任课专职教师打配合”的实践教学组织实施队伍。这为我们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人员保障。

3主题要突出

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必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避免实践活动随意性大、主题不突出、教育性不强、娱乐性有余的缺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弘扬时代主旋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融政治性、科学性、教育性、感染性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如在《基础课》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人生理想”“社会公德”“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教学活动,拓展、深化了《基础课》的理论教学效果。

4方式要灵活

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实现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把校内与校外,平时与假期,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小范围开展与大面积实施;集体组织与个人实践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模拟法庭、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又切实能收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养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当前,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不足。

(一)活动覆盖面广,参与度高,但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体系

据统计,每年有2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94.2%的大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4]。社会实践是教学课堂之外学生开展的实践项目,活动的组织实施主要由高校团学系统完成。同时,因为参与度高、项目团队数多等诸多因素,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指导体系较难跟上。少部分由学校组织的优秀项目虽然获得专业教师指导,但对其他团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较小。多数由学生自主设计开展的实践活动,在选题、报告撰写、行程安排、成果总结、课题深化等方面存在困难。社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展学习的要求,更需要相关部门用专业思维来指导。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提高专业教师的参与程度与有效投入度,是提高实践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二)活动项目丰富,贴近青年需求,但缺乏系统性的资源保障

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学生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青年学子以理论宣讲、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不同形式,围绕国际热点、国内民生等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提升能力的同时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但在社会实践的资源保障方面,如基地建设、实践课题、校外合作等,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推广性强的做法和工作体系。目前,团中央在每年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挖掘各地资源设立了专题类项目,并倡导设立了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实践专项,获得进入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的机会。但由于全国参与社会实践高校数、学生人数众多,绝大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仍然需要自己寻找社会资源。深入企业、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公益组织的走访调研、志愿服务项目,缺乏系统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的专业性、针对性和持续性的发展。

(三)目标明确,问题导向强,但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机制

各高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从人才培养全局角度,通过建立实践基地、拓展实践渠道,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但是,当前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还未夯实,科学、规范、完整的评估体系尚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作为实践学分来计入成绩,但对于具体的实践效果、成果质量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教学效果、后续支持等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很多学校以项目评优方式代替评估,学生通过提交实践报告、现场答辩的模式参与其中,但最终获得评估的只是少部分学生的实践成果。绝大部分成果难以获得一对一的评估及反馈,因此,也未能形成有效提升和项目的深化发展。

(四)进行了系统的工作研究,但运行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相关学者、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主要涉及社会实践的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对于改进工作模式的建议对策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6];学习性、成长性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本质规定的抽象和概括[7]。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的各项文件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题性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理论普及宣讲、科技支农、志愿服务、红色之旅、军民共建等。在社会实践运行方面,要形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即协调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建设以培育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培育载体[8]。在实践环境方面,构建就近、就地与社会支持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是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必由之路[9]。这些研究成果虽然相对丰富,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与国外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个人多方参与模式相比,我国尚处在探索协同开展实践育人模式的进程中,尚未形成全员参与的制度安排和做法。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功能研究有待深化、工作的运行模式还有待完善。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维度解析

坚持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方针。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对实践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概括:第一步是对事物的感性认知;第二步是通过推理、判断形成概念;第三步是将已形成的法则性的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变为事实;第四步是通过不断试错调整方案到达预期的实践效果,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10]。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11]基于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规律,要构建契合育人目标的社会实践工作维度,就要做到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将高校社会实践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科学构建实践育人工作维度[12]。

(一)构建社会实践的理论学习维度,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要重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以扎实的专业基础为根基的社会实践理念。要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训练专业思维,帮助他们掌握认知世界的工具。要以课堂知识为出发点,积极设计与专业知识相对接的社会实践项目。要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文献并深入思考,运用专业的思维逻辑,寻找与个人兴趣相契合的观察视角。要设计好实践规划,形成科学性和可行性强的实践行动计划,这是开展高质量社会实践的基础。课堂教学也要不断适应青年成长的社会需要,开展系列特色课程,使之与学科前沿、时展相匹配,为青年学生成长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模式。

(二)完善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维度,突出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社会实践是广泛的育人课堂。要紧密围绕育人目标,围绕各校人才培养特色,开展具有鲜明育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的参与、思辨,把关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指示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社会育人与高校育人相结合的优势,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也邀请社会人士加入指导队伍,建立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构成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地生根。

(三)把握社会实践的社会认知维度,突出实践的真理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近40年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理论和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都指出了实践的重要作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的育人成果终究要体现在服务我国社会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上来。研究表明,与实际生产、社会实践等应用行为紧密结合的过程,更有利于高等学校发挥知识生产和创造的功能[13]。大学生要在掌握理论知识和调研方法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认知。要将科学知识、方法论与劳动过程所获得的经验体悟相融合,进行再认知、再学习,发挥好社会实践的真理校检功能。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举措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4]这是总书记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对高校社会实践工作提出的要求。要落实讲话精神,就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等学校环节以及政府、社会的资源立体化供给出发,系统协调推进社会实践工作,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通过价值引领、制度保障,引导多方参与、协同育人,共同推进社会实践工作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突出与育人导向相契合、与校史校情相结合、与热心公益相融合。高校可以利用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类实践项目,传承红色基因;把握国家发展重点,开展国情类社会实践项目;聚焦家乡变迁,对家乡发展、农村变化等进行走访和调研,开展支持区域性发展的项目;设计爱校荣校、热心公益等志愿服务行动类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怀与责任。要围绕上述主题,充分运用实践育人这一有效平台,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确立务实、清晰的实践课题和行动方向,从而将个人实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夯实平台、打通渠道,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紧紧围绕学校、政府、社会三方需求,寻求最大公约数,有效进行社会实践大类指导、交叉组队、专题立项。同时,依托校企、校地、校校联合的高质量实习实践基地,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提升育人质量双丰收。学校应鼓励学生依托教师专业课题,申报实践项目。通过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双选的模式,鼓励学科交叉,发挥朋辈引领优势,扩大项目受益面。要积极与校院两级实践基地深化合作,围绕企业、政府部门所需现实问题,设立实践项目,形成实践立项的问题导向机制。此外,要探索校外单位在实践课题、资金支持、项目联合、成果孵化等方面多方合作机制,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实践模式,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潜能。

社会实践参与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理论体系 改革创新 结合实际

1.结合“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最新修订版,《概论》课程共有12章内容,实践教学有相应的课时安排和要求,因此,实践教学的具体展开应根据《概论》课程中具体的理论框架,章、节的重点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来安排和实施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这样既能保证不偏离课程的理论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此,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课程新编教材的内容要求,我们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设计方面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1.1总论部分

在这一模块中可设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做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加以分析、总结,同时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视频、纪录片传记、电影等,加深同学对课本中相关理论问题的感性认识。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大成果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及其相关关系等。

1.2中国革命与新中国建设探索

本模块的实践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为此,本模块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必须通过透过重大历史事件,反应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和伟人的风采。在近年的教学中,我们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设计中,尝试了让历史再现,模拟演绎的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自编自演革命大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连续两年由《概论》课主办的大型表演晚会――《东方红史诗演绎》,由学生自主选取内容,模仿《东方红》里表演,不同的班级分演不同部分,这场实践教学的演出,几乎做到本课程的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流了汗水而且投入了真感情。同学们通过这个实践教学活动,更加真切的体会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艰难历程和伟大功绩,也加深对理论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认识。

1.3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这一模块是本课程中最为鲜活、与现实联系最密切,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他们通过本课程了解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对现实中的方针政策接受与认同,以及对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问题的判断、把握的重要部分,因此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更有现实感与亲身感,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理论的真谛。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自己动手从图片、视频、家乡情况等寻找资料,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改革的发展前景;通过结合思想中大三大法宝中党的建设的现代启示和意义着手,对当前的反腐倡廉的典型进行调查和案例分析;通过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人大提案、重大民生问题的一些听证会等案例的分析等,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自身以及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认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学生利用寒暑假,回到自己的家乡,对“三农”问题的调查、农民工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生态环境问题等做调查研究等等,帮助学生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迫切性和作为当代中国大学生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

2.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决定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要使实践教学富有成效,关键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充分考虑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经过近年的教学探索,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富有创意,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参与,使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程序的安排上,可以涉及以下具体的实践教学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参观、案例、音像视频、社会调查)――驱动探究(写作调查报告、辩论赛、专题大讨论)――梳理整合(引导思考、辨析不同观点、澄清认识)。[1]

2.1形式一:模拟演绎,历史再现

本课程教学安排为以学年,而第一学期的教学理论主要以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为背景,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活动形式有观看革命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等,如《与中国》、《百年中国》、《改革开放20年》、《大国崛起》、《邓小平》、《亮剑》等;以学生为主导,自编自演,如文艺表演“光辉的历程,英雄的史诗 ――革命史诗演绎”、“东方红史诗演绎”、“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歌唱比赛等。

2.2形式二:主题图片展

以每学年国家重大事件纪念活动为主线,制作展出图片,如“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图片展”、“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图片展”,活动具体实施措施,包括活动宣传、图片资料收集及版面设计、展出期间组织学生参观,并由学生自任讲解员、会务员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明确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2.3形式三:参观实践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如黄埔军校、广州农讲所、广东科学馆、慰问南村敬老院老人、去正果镇下乡考查等,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在现场接受直观生动的教育,由于外出实践教学活动只能是部分同学之间参与,因此,每次这类活动后都安排主题班会,由参与活动的部分同学做汇报,分享参观的体会。此类活动材料比较丰富,而且真实直观,实效性强,但也存在人力物力的限制,不可难全员参与。

2.4形式四: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实践教学首先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如“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走访亲友,发现我们身边的历史”寒假社会调查、“中国农民工30年”寒假社会调查、“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寒假社会调查等。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活动准备、任务布置――由《概论》课任课老师负责;第二阶段:社会调查实施阶段――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调查,由指导老师负责跟踪指导;第三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开学第1、2周完成;第四阶段:社会调查报告的评改――开学第3周上交报告,由任课老师评改;第五阶段:学习汇报、总结――由任课老师评改出优秀调查报告后,在班上进行汇报,宣传、学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2.5形式五:课堂主题PPT演示

这一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寒假社会调查的成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汇报演示。学生把假期的社会调查内容制作成PPT,由学生边播放,边讲解,学生自行打分,进行评比,并作为实践教学成绩记录。

2.6形式六:网上论坛

创建《概论》课的教学网页,是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网络互动的便捷条件,教师可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如课前的思考题布置、课后的疑问解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认真去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新看法。这样的模式可提高学生课前预习、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及时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上,作分析讲解指引。

以上几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主题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学生既从了解了大量的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也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做相应的点评,从加深学生对相应的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近年的实践教学,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等在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研究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把握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再次,教师还必须“加强锻炼和培养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研究水平,加强独立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能力。”[2]

3.构建“概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想

“概论”课实践教学评价是对“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创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概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的指标应以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应尽可能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以该体系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3]

实践教学过程是实施“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它包括对实践教学的内容选取、形式设计安排、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指引、学生的参与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具体从以下项目进行评价:

一是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精心准备,包括确定主题,拟定具体活动方案;

二是实践方式的运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坚定信念,掌握科学的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勇于承担责任;

三是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相应的规范、流程和具体的要求;

四是在方案的实施中是否组织科学,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参与度如何;

五是对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师是否认真评阅和总结,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六是对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好的学生是否给予表扬和嘉奖;

七是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实践教学考核结果,占学生平时成绩(总评成绩中占50%)的50%,由学生的参与、任务的完成、实践作业等构成。

4.结语

以上内容既是评价学生实践教学意识和实效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概论”课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评价做到科学、客观、全面,从而推动“概论”课实践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完善“概论”课实践教学建设。[4]

参考文献:

[1]贝丽静.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J],理论前沿2009(5),理论网,2009.3.24.

[2]韦丽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