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技论文(精选5篇)

  • 中医药科技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第三,用药物取代癌细胞所特需的某种物质,破坏增殖细胞的分子结构,使之无法再形成新的增殖细胞,而原有的增殖 细胞,则因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而“饿死”,我们提炼出某种中药,其分子结构与癌细胞特需某种物质相似而又非常活跃。这,可以不采取“杀”而是采…

中医药科技论文(精选5篇)

中医药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因为癌瘤是人体细胞的一种基因突变,所以不能单纯认为是以点向面扩散问题。在病人的血液里,淋巴及某些脏器内都 已经有变异的细胞存在。所以癌瘤的形成,只是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目前在中医和西医治疗癌症方面,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都存在某些片面性、局限性和矛盾性。如西医的放疗、化疗, 中医的以毒攻毒,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大量杀死正常细胞,造成了“祛邪正变衰”的局面。而活血化淤、攻坚散结,如使 用不当则更促使癌细胞加速繁殖和转移。如给癌症患者输入各种营养,同时也给癌细胞提供了营养基础,更加速癌细胞繁殖。 因为癌细胞繁殖能力为正常细胞的80倍以上,于是就形成“扶正邪更盛”的局面。怎样才能解决“扶正邪更盛,祛邪正亦衰” 的矛盾?通过四年来对数千名各类型的癌症患者的治疗,我采用以下几点:

第一,采用恒定的遗传基因物质,防止和控制细胞基因的突变。动物或植物的形态和分子结构的改变,取决于遗传基因 大稳定情况。我认为在稳定的遗传基因物质中,必然存在着一种恒定的遗传因子,在控制或限制细胞的变异。如果人体中能 增加这种恒定的遗传因子,就能从根本上防止癌瘤的发生或控癌细胞的生长扩散。试验证明,一份正常细胞48小时自然死 亡率为10-15%,加入我院研制的含有恒定遗传因子的中药液后死亡率小于5%。

第二,使用药物切断或干扰增殖细胞和静止细胞的信息源。 癌细胞中的增殖细胞的破坏性极强,而静止细胞是癌症复发和转移的直接根源,因为它处于静止,分散和半休眠状态,对药 物敏感性极低。实验发现,当增殖细胞大量死亡时通过一种ynx物质将信息传递给静止细胞,使静止细胞大量转化为增殖细胞 并高速繁殖,这就是手术后容易“转移”和“复发”的原因。所以采用药物切断或干扰两者间的信息源,使静止细胞永远处 于休眠状态,就能从根本上控制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第三,用药物取代癌细胞所特需的某种物质,破坏增殖细胞的分子结构,使之无法再形成新的增殖细胞,而原有的增殖 细胞,则因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而“饿死”,我们提炼出某种中药,其分子结构与癌细胞特需某种物质相似而又非常活跃。这,可以不采取“杀”而是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彻底铲除癌瘤形成的条件,其道理正如人体一氧化碳中毒一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采用科学的方法提炼出系列抗癌药-“傅山神”。在河北省医学科学院作的毒理实验中,用38只小鼠,均给服用常人剂量的28倍药物,结果38只小白鼠饮食、粪便、毛色、活动等均无异常发现,更无死亡发生。在体外培试验的彩色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正常细胞无任何变异,而癌细胞在24小时内有80%已经死亡。在临床治疗中,对肺癌、 肝癌、乳腺癌、直肠癌、食道癌等十二种癌症患者服用傅山神系列抗癌药物后,均无不良反应,有 95%的患者疼痛减轻,食 欲增加,很快退烧,精神状态明显变好,有些患者体重增加,有20-30%患者经拍片证实癌瘤缩小,有6-10%的患者癌瘤消失,药已日益显示出目前医学上治疗癌症中所追求的“靶向药物”

中医药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把中医药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的战略目标,把中医药科技创新作为富省兴民的区域首位产业,全力推进其持续、稳定发展,促使甘肃省中医药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综合指数法和AHP法作为评价研究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方法,其确定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的指标方案权值与实际情况符合度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能准确地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一)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也称综合评判法,其将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分解成若干不同的更低一级的子系统,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各子系统评价指标,再划分其表现程度的不同等级。归一化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之后,将各评价因子的指标数值进行权重叠加,获得各子系统的评价总指标数值。最后,将每个子系统评价总指标数值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各不同单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指数数值。综合分析各不同单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指数数值后,才能科技创的评价。

综合评判法模型,主要表现形式为:

式中:iW为第i单元评价指数数值;j为评价指数;ia为第j单元评价指数在第i评价单元的赋值;jb为第j个评价指数的权重;m为评价单元数;p为评价指数数值。

其权重确定均采用AHP法。

(二)AHP法

AHP法即层次分析法,一般应用于管理、社会等较为复杂系统的分析决策。

运用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确定权重的比较好的方法,它是一种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由于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复杂多样。首先把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层次化,分解成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等五个方面,将问题层次化,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估结构模型:

式中:U={1u2 u∧mu }是u价因素集。

若比较判断因素iu与j u得iju,则ji u =1/iju。

依据矩阵,应用线性代数相关知识,计算得到T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然后将其归一化处理,可得权数分配。

二、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筛选评价因子,本文立足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根据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特征,以研究研究中医药科技发展创新为目标层,以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分布率、中医药核心期刊的论文数、中药发明专利授权数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为方案层,建立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布、中医药核心期刊发表率、中医药发明专利授权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

从以上5个评价指标共同构成影响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因素。

三、实证研究

(一)AHP法确定甘肃中医药科技发展创新体系因素权重

(二)综合指数法对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综合评价

图1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评价因子数值情况

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由于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的多元性,本文主要对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从中医药科研机构的从业率等五个方面组成: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业率(权重0.6414)、中医药科研实验室分布率(权重0.0711)、中医药核心期刊发表率(权重0.2756)、中医药发明专利授权率(权重0.032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率(权重0.0215)。

四、结论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进行评价能较好的反映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的现实状况,综合研究影响甘肃中医药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性评价因子。

从评价结论中得出,若要推进甘肃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则应丰富、发展传统中医相关理论,发挥甘肃中医药在国民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治未病技术和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甘肃民族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甘肃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当地民族医药的临床医疗服务规范化,推动甘肃中药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甘肃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增强甘肃中药保护、发展,将甘肃中医药人才作为该领域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加快甘肃中医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中医药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技术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综观各国学者的观点,对技术创新可做如下定义: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为了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重新组织生产要素,从而生产新的产品或提供新的服务,推出或引入新的生产工艺或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来源,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过程。

从技术创新的定义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是一种以技术为主体和导向的活动,是一个从技术设想到市场实现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商业化。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来保证企业自身的顺利发展。

二、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的地位之争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中医药学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从西医传入中国开始,就一直有 废除中医药 的风波。这一问题让我们感到有必要将中西医药的优劣做一区别,然后寻其原因。

(一)西方医药学

西方的医学一般是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的,互不隶属。因为西方的医学既包括理论,又充满技术因素,而且很多是只需要经验看病治病的,哪一类科学和技术都是不能包含它的。所以西医学被看成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混合体,在严格分类上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西药是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合成的化学制品。有让人服用方便,疗效高,见效快等优点。其相对于祖国传统医药学来看,确实有一些可以看的见的优点。但西医药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副作用大,扰乱人体内正常菌群,有抗药性等。当前我国提倡慎用抗生素就是基于以上诸种原因。

(二)中国的传统医药学

取材于大自然的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有许多自身优势。是西方医药无可取代的。比如中医药取材于大自然,副作用小,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疗养,非耐药性等方面都是优于西方医药学的。自古至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医药新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也显露了一些问题,面临着挑战。例如在中医药理论层面上不断创新,至今仍在研究古人的专著,单单拿先贤的高明来证明中医的伟大,是不易说服人的;中医药学在精确量化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中医药在采集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我们在利用现代化医学方法来创新和发展中医药方面不够重视等等。由于以上的诸种原因导致了部分人提出了 废除中医药 的口号。

三、天士力药业集团的发展 技术创新

中医药要发展,就要加快现代步伐,用现代医学方法来研究。然而对于中医学的发展,自古以来强调的是要继成这笔古老的文化,而没有很好的利用现代的医学方法来进行创新和发展。就像牛顿评价他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我国的中医药学也应是在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研发和创新,力求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在现实的生活中,正当一部分人责备中医药是不科学的,应 废除中医药 时,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并没有因为非议而退却,而是用他们的努力来证明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宝贵价值。其中天士力药业集团的发展创新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天士力集团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中药现代化,不断推动高技术产业化,开发现代中药,全力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链,构造先进技术制造平台,推动中医药由粗放型传统产业向精益型集约型现代产业转化。天力士集团一直奉行的一个原则是 创则变,变则新,新则胜 的信念。为本企业的进步不断的注入活力,在创新求实中取得了巨大的跨越发展。

天士力的现代中药研究所主要是利用现代化提取和制剂技术,提高生物利用度,使中药效量化,它首次实现了中药复方制剂定性,定量,有效性可控,填补了药典空白,并且在国内建立了三个符合gap标准的药源地与国际标准接轨。巨大的科技投入,同时也保障了天士力现代中药的品质与心脑血管系列药品飞速发展,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制成的一种纯中药滴丸制剂,具有溶出速度快,可直接经粘膜吸收入血,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复合剂量小,毒副作用小,速效,高效等现代药剂学的要求。它是我国率先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临床用药申请,取得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证的中成药品。

天士力集团将中国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只有以技术创新求发展才能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才能让中医药在世界上站有一席之地,最终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同时, 天士力 药业集团对中医药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也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我们面对的是如何拯救中医药,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来创新中医药,而不是取消中医药。

四、对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针对目前中医药学发展所面临的争议,我们应有所创新的继承与发展祖国的传统医药学。下面是对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提出的几点小建议:

(一)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做好继承和创新工作。由于中医药自古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总体内容是先进的,不过时的,但是也会有个别的理论概念和方法不太适用于现代。因此我们要有所选择的继承。同时在我们选择要坚定不移的继承我国传统医学的时候,应把现代的高新技术和中医药理论相结合以此起来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二)将先进的高科技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相结合

中医药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已被广大人民所认同,但由于中医药研制服用具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炮制复杂,服用麻烦等等。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采用创新的方法将21世纪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中医药理论相结合,摸索出一套先进的中国式的科技方法与科学规范,让中医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贡献。

(三)用高科技的方法来发掘和整理中医药典籍

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首先要重视中医药典籍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来收集整理中医典籍,也可以组织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造诣很深的知名老中医,整理有代表性的中医典籍,并将他们对中医理论提出的认识及其临床宝贵经验利用高科技的方法进行整理和推广,比如将他们所整理的知识制作成软件和课件等等。不仅使医务工作者更全面的认识中医药学和及时的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的动态,而且也方便了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中医药学知识的普及。

(四)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做好继承与创新

转贴于

中医是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中医理论和治疗技术都是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中药新药往往是从临床处方,院内制剂的基础上研究的,这是中医药的一个特殊规律。目前中药在研发方面存在着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对中医药学的发展都存在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对中医药学有所继承的创新时,要保证把临床实践作为核心要素。

(五)传统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并用

中医药科研要想有所创新的发展,既要采用传统研究方法,又要积极的运用现带化科技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水平的跨越和突破,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才能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和推广。

(六)推广高新技术在中成药生产中的应用

传统的中医药制作比较麻烦,要解决中成药生产过程自动化,集成化相关的一系列关键工程技术问题,是中成药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制高点。通过在中成药的生产中运用高新技术来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中赢得更好的竞争力。

(七)全方位运用高科技推进中医药的研究

中医药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1.1中医基础研究现状与问题客观来讲,尽管30多年的改革发展使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数量、科研队伍、人才与体制结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但由于中医药体制机制在整体上存在着配套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等方面的不足,管理分散、行业分割、重复建设,碎片化倾向不断加剧;缺乏清晰明确的科研目标,也没有切实可行、坚定正确的技术路径,以至于某些中医药科研机构在改革发展中迷失了方向,阻碍了中医药自主能动地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支撑、临床医疗实践诊病疗伤、解惑答疑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和作用,使一批原本在国际医学界具有知名度的中医药独特优势逐渐失去竞争地位。事实上,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中间过程非常复杂,自主创新异常艰巨,仅仅依靠中医学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远远不够,如何才能使之复兴以及怎样去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首先,要清晰认识到:任何一个当代科学前沿技术产品,都无法单独孤立地表现。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疾病变化和本质的整体认知;任何一个科学技术产品或药品,既无法替代中医临床实践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也无法有效根本解决疾病伤痛对患者危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用[1]。1.2现代信息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基础和起点然而,当今对复杂系统的科学研究及其技术,开辟了对复杂巨系统研究和应用的认识通道,为破解中医基础理论认知的人体生长与疾病发生发展运动过程,这一复杂巨系统难题开辟了道路。而长期大量的实验实证研究进展,也为中医基础理论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足以告诉我们,针对目前整个中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功能缺失的现状,要特别聚集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共性技术以及产业链、服务链缺失环节、关键环节的技术需求,建设中医自主创新平台,构建多层次创新网络,促进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使中医药临床和产业共性技术形态多样化、客观化、标准化。在中医基础理论引领下,以纯属中医自己的理解、领会,会聚当代科技前沿,协同创新、驱动发展,也许会产生更接近临床实践患者需求、突出中医优势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对中医药行业具有支撑引导作用的中医药自主创新成果,并在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中,加快中医药创新价值的实现。而实现这些观念的基础和起点,正是要靠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认知之间的紧密结合[2]。

2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建设

2.1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意义和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在经历了资料管理、信息管理之后,如今已进入知识管理阶段。无论是各个中医学科还是相关领域(方证、实证、疫病等),都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进行中医理论知识的积累、共享、交流,同时使中医理论知识在创造和使用的环节发挥作用。中医理论认知在中医领域和医学保健、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整理和重用中创造新的中医知识。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不仅需要统一入口,提供一致的中医知识访问方式,能够通过相对单一的平台,访问各种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资源,更需要能够提供操作方法一致的检索、收集和处理中医理论知识的平台,同时需要建立中医基础理论各个学科领域本体。中医是一个复杂的大学科、大产业、大行业。中医信息具有生命性、动态性、多样性、季节性、地域性、社会性等特点,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呈现复杂多维的网状结构,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进行组织管理的难度更高。在目前条件下,各种涉及中医理论知识信息资源建设表现为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忽略了信息之间,中医科、教、医、研、发诸体系之间和各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因此信息孤岛、信息鸿沟、多头投入、低水平重复、利用低效等现象比比皆是,基于关键词的信息检索的查全率、查准率两大问题难于解决,在中医理论科研领域尤甚,严重制约了中医基础理论研发和临床医疗实践需求相结合,信息化应用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因此,运用本体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展中医理论知识组织和提供各种中医理论知识服务,将会开启中医信息服务和中医理论知识服务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创新和采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理论及技术方法,解决临床面对的重大疾病问题拓宽更广大的空间,使中医整体的社会作用、社会价值,本位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得以提升。为此,开展基于本体论的中医理论信息化知识服务技术研究及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可以从国家层面促进中医创新发展,为全面展开本体论的中医理论知识服务研究和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认为,该研究项目将从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中医基础理论本体论的研究,争取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医本体论的定义、内涵和基于本体论的中医理论知识管理技术框架,为系统整合中医理论知识,在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创新发展,提供中医药知识组织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在中医知识管理领域,开创中医本体论研究的新方向,能使中医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重大需求有机地结合,能使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和临床医疗实践诊疗需求更好地结合,能使中医的知识和技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迫切需求紧密地结合,从而扎实有力地推动中医基础理论科研和中医知识管理学科的发展。2.2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内容通过中医理论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这个研究项目争取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基于传承的中医本体构建工具,包括OWL在线编辑系统、OWL快速生成工具、中医知识本体管理系统等,解决利用外国工具对中文,特别是对历史久远的海量中医经典方书文献支持不足和中医本体构建效率较低等问题,有利于基于中医海量存世资料数据的本体自动构建。初步构建中医基础理论领域知识本体库、搭建出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信息战略资源综合管理平台、重大疾病中医病证诊断推理平台、以及中医方证相应研究信息、实证研究信息统计平台等多个示范性应用系统,为使中医基础理论科研从文献整理、医家描述的信息服务,到中医理论认知为临床诊疗实际需求的知识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撑[3]。

3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中医药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在科技部办公厅的倡导与支持下,由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承办的“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于2005年4月17-18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蒋正华副委员长亲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医药发展需要四个平台的支持,一是资源保护平台,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三是标准保护平台,四是文化保护平台。国家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振吉副局长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尚勇副部长指出,中医药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为现代医学乃至现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根基。他强调,科技部始终重视和支持,并将继续支持中医药科技的发展,在科技公关、863、973等一系列科技项目中,都安排了中医药科技项目。在即将完成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给中医药科技更加特别的关注和支持,并将加大支持的力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校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教授等著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医药理论创新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国内科技界、中医药界、企业界以及国际组织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30多人做了大会发言。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景元主持,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马俊如致开幕词并作会议总结报告。

本届论坛的主旨是“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创建中国特色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与会各界代表对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政策、理论、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具体研讨内容包括中医药与13亿人的健康保障、中医药立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教育、科研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与会专家指出,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与特色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广。研究制定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必须以自主创新意识为主导,促进政府的管理创新,实行多部门多学科广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充分落实贯彻宪法精神,落实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做的“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示。国家在政策上应向中医药倾斜,把优先发展中医药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保障13亿人的健康。

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必将对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