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模式论文(精选5篇)

  •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2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机构现状 铁路管理机构的职能之一便是铁路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铁路安全管理的效能。在我国将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和地方铁路,之后还有合资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国家铁路在2013年大部制改革之前由政企合一的铁道部管理;大部制改革…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精选5篇)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1篇

1.1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法制建设现状

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同遵守的铁路安全管理相关法规为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对铁路行业的建设质量安全、专用设备质量安全、铁路线路安全、铁路运营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配套的《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维修进口许可办法》、《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办法》、《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和《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四个配套部门规章同步施行,与《中国铁路法》、《安全生产法》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法制体系。这样的法律体系是覆盖全国的,当然也覆盖京津冀全域。2014年12月1日生效的《河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代表了河北省在铁路安全管理方面的省内要求,除对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的25条内容进行细化外,还根据铁路发展与河北省实际情况,在横向上强调了公安、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10个政府部门的联防管理职责,在纵向上建立了省、市、县、乡、村逐级护路联防管理机制,同时对相关技术标准、权责划分做出了规定。北京、天津在铁路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而代表天津市铁路安全管理专门法规只有2004年修订的《天津市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办法》,对铁道口安全的管理。北京市的铁路安全专门法规则只有1998年的《北京市维护铁路道通安全暂行办法》。从法制建设方面,河北的铁路安全管理法规相对完善,而北京、天津则相对弱化。

1.2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机构现状

铁路管理机构的职能之一便是铁路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铁路安全管理的效能。在我国将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和地方铁路,之后还有合资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国家铁路在2013年大部制改革之前由政企合一的铁道部管理;大部制改革之后,产生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两个机构分别负责铁路管理的企业职能和政府职能。地方铁路主要是本省或者几个省地方财政出资建立的铁路,在管理方式上在之前主要由政企合一的地方铁路管理局来负责,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少地方铁路管理局转型将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剥离。合资铁路则主要由各个路局代管,企业专用线则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地方政府监管。目前河北省的地方铁路的政府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铁路管理局,同时河北省发改委下辖的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河北省安全生产管理局监管二处下辖的河北省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分别对河北省地方铁路的规划与安全行使一定的监管职能,因此总的来说河北省地方铁路的管理特征是政企分离、多头管理。天津市的地方铁路的规划、货物运输、施工建设主要由天津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是由天津市地方铁路管理局转型而来。在政府管理方面,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的轨道交通管理处主要负责地铁、轻轨的管理,而对天津市地方铁路的管理却很少涉及,体现出一定的政府管理职能缺失。北京市基本没有地方铁路,而主要有企业专用线,在管理上既无类似于天津铁路集团的投资建设主体,也没有类似于河北省铁路管理局的政府管理部门,是一种双重缺失的特征。

2发达国家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2.1美国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的铁路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通过法律来规范和引导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概括而言,美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是以“双层”法律规制为特征。美国的铁路安全法律体系,由美国国会颁布的国家层面法律和交通运输部及所属机构颁布的行业层面的规章和规则组成。美国的铁路安全管理立法主要管理:铁路安全、铁路风险、铁路设备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铁路事故应急处理、铁路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安全、道口安全和其他。我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及京津冀三地的铁路安全管理规定,基本涵盖了美国铁路安全管理立法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但是对于安全风险的管理却没有明显的涉及

2.2日本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日本铁路安全管理机构有两类: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按照企业守法、政府执法监察来实行铁路安全管理。在日本,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有负责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体制评价及监督的大臣官房、负责安全分析的综合政策局、负责事故原因分析和设备监督管理的铁道局、地方运输局和负责事故调查的运输安全委员会。日本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两个部分:主管安全工作的主管和安全推进委员会。日本的铁路安全管理实现了政府监督与企业管理的对接,政府不仅可以对企业的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安全主管的任免进行管理,同时还会对企业的现场派驻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监督。政府安全监督和企业安全管理相统一配合的制度值得借鉴。

2.3欧盟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欧盟的共同运输政策旨在消除各种限制,协调各国的运输。欧盟的《铁路安全指令》为欧盟各国的铁路统一及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法律层次和组织层次的管理模式。铁路安全的法律层面主要以《铁路安全指令》为主,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约定了共同的安全目标、安全方法、安全指标和安全体系。并且实行了安全认证制度———分别对铁路基础设施企业和铁路运输企业颁发安全认证证书。安全证书的认证包含了成员国自身对企业的认证和他国对本国企业的认证。在组织层面,欧盟形成了以欧洲铁路机构为核心的包含众多其他机构的组织:欧盟颁布《铁路安全指令》指导欧盟各国;欧洲铁路机构安全工作组指导安全指令的贯彻执行,并且颁布配套指南和指导性文件;各个成员国颁布本国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引入《铁路安全指令》的核心内容;安全监管当局和事故调查机构各自履行安全管理框架内职责;独立的安全评估机构提供提供独立、专业的安全评估和审核;行业协会则引领欧洲铁路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欧盟的统一法规和完善组织值得借鉴。

3京津冀铁路协同管理模式设计

3.1构建职能集中且协调配合的京津冀铁路一体化组织机构

铁路安全一体化是为铁路一体化服务的,因此首先要理顺京津冀铁路一体化的组织机构。按照大部制改革中政企分离的要求,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地方铁路(包括合资铁路和企业专用线)的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明确、剥离,并按照中央政府关于政府职能转移、下放、整合、加强的要求对政府职能部分进行集中,明确管理主体、提高规制效率。基于1.2中分析的三省市的管理机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河北省合并相应机构及职能。在职能的优化整合方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了解决职责交叉、分散问题三条基本原则: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机构;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高效能。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及提升政府规制效率的需要,将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辖的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河北省安全生产管理局监管二处下辖的河北省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并于河北省铁路管理局统一管理,将河北省铁路管理局作为代表河北省铁路政府管理的主责部门。二是,建议京津设立对应机构及职能。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下设与河北省铁路管理局级别对等、职能相似的管理机构,可分别叫天津市铁路管理局和北京市铁路管理局。至于企业职能,天津市无需新增,北京市则按需求自由设定。可在有建设需求时,成立地方铁路投资公司。三是,建议构建协调京津冀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的政府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之后,铁道部政企分离,政府职能部分主要由国家铁路局负责,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区域的国家铁路由铁路总公司下设的北京铁路局负责企业运营管理,对应的政府职能由安全监察司下设的北京铁路督察处负责管理。那么企业层面则以北京铁路局为主,以各个地方铁路、企业为辅。

3.2建立评价与监督并重的京津冀铁路安全一体化法规体系

不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盟的铁路改革与安全管理,都是以立法作为基础,通过立法来保障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实施。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中,各个省份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京津冀三个省市以生效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为基本范本,结合三个省市的地方铁路的特点,制定涉及三个省市的地方铁路条例。在实施上,欧盟的铁路安全指令可以在各个国家顺利实施,那么中国的三个省市形成统一的地方铁路条例也并非不可操作。有了统一的安全管理条例,就可以为京津冀安全一体化奠定法律基础。国家铁路主要由国家铁路局来派驻监管。而地方铁路则依靠各省市铁路管理局来监管。通过借鉴美国强化风险管理、日本全面深度监管、欧盟同一法律基础等特征,在三省市立法上,建议对地方铁路的管理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一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并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主管应由企业副总经理级人员担任,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须报各省市铁路管理局审查并备案,安全主管人选须报铁路管理局备案,但铁路管理局对企业安全主管的人选没有干涉的权利。二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向注册地铁路管理局提交《企业铁路运输年度安全风险报告》,铁路管理局每年必须结合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及现场检查情况,对铁路企业的风险进行测评,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铁路管理局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对管辖地企业现场进行监察,对现场的设施、人员、车辆等情况进行监察。四是,事故处理以事故发生地的铁路管理局为主,以运输企业注册地的铁路管理局为辅。

3.3京津冀铁路安全协同管理模式

总结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一体化,以评价与监管并重的一体化法规为基础,以职能集中、协调配合的组织机构为实现形式,通过通过风险评价、制度建设监督、现场督察和事故的调查处理,从京津冀铁路一体化安全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进行监管,形成了闭环的京津冀安全管理一体化政府管理新模式,

4京津冀铁路安全协同管理模式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确定评价指标铁路安全政府管理新模式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社会公平。政府的安全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对企业的规制。安全管理模式能否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能否对不同地区的企业一视同仁,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二是,规制效率。安全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过于繁杂的程序与规章约束反而限制了铁路行业的发展,因此能否保证规制效率是新模式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三是,安全提升。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能够切实的使铁路的安全得到切实的提升,因此安全提升是最根本的目标。四是,还需要考虑实施难度的问题,能够顺利实施是方案可行的最基本目标。

5结论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2篇

“双班主任”管理模式是顺应新时期煤矿安全培训发展需要,实施个性化、人性化培训手段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说来,“双班主任”管理模式就是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员全程参与培训班的日常管理,担任委派班主任,并和具体培训单位的专职班主任共同进行协作管理。即一个培训班里设置两位班主任:专职班主任负责日常培训教学工作和安全资格证班里所需资料收集、审核工作;委派班主任负责培训过程的学员考勤,学员餐饮监管、思想引导和教师授课情况反馈等工作。两个班主任之间互有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同时又互相制约,形成合力,在培训期间共同完成对班级的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班主任管理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双班主任”可以全方位服务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更好地为学员服务

设置“双班主任”协作工作的目的是为学员服务,为了学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目标是一样的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二)“双班主任”在管理上相互协作、支持和配合

“双班主任”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具体培训单位的专职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的协调管理,省安监局委派的班主任以每个学员为单位,与其深入沟通、交流,引导学员顺利完成培训学习。

(三)“双班主任”在管理上有所侧重、相互补充

具体培训单位的专职班主任由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直接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和指导;省安监局委派班主任工作必须固定在校区,培训期间与学员生活在一起,主要负责学员的思想引导、纪律监管、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四)“双班主任”在培训期间每天相互交流,发挥合力

具体培训单位的专职班主任与省安监局委派的班主任每天及时交流班级情况,就教学与学员情况加强交流,以便对每个学员有更全面的了解,便于对班级学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政策依据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

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事故多发,事故总量仍居高位。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尤其是煤矿企业领导人员的安全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2013年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2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工作的决定》(安委〔2012〕10号)的规定,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了《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和“五职”矿长任职资格证管理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办﹝2013﹞13号)。该文明确规定:“培训期间省局派专人对培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监察……”该通知为安全培训进行“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具体做法

1.明确各自职责在“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下

委派班主任和专职班主任的工作相辅相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明确各自职责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制定专门规定,明确双方班主任职责。专职班主任认真做好后勤工作,为学员提供培训所需的各项服务,做好培训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考勤工作,并深入学员中间,参与听课并记录,组织好学员的研讨活动,组织学员认真评教,适当开展文体活动,及时反馈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优秀学员的评选工作;委派班主任则直接深入学员中间,与他们同吃同住,了解学员的思想、学习各方面情况,听取他们对培训授课与管理的看法,监管教学活动,及时与培训中心联系沟通,并对违规学员进行惩处,对优秀学员进行奖励。

2.加强中途交流反馈探索实践“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

需要两个班主任及时交流沟通,保持信息通畅,有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及时解决。在制定班主任职责的时候应考虑到这一因素,要求班主任之间要及时沟通,每天要交流培训班情况,两个班主任要共同努力,发挥合力,保证质量来完成培训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双方班主任也切实做到了交流与反馈,每天对培训班的情况进行总结,对第二天需要做的工作进行提前安排布置,认真填写班主任日志,确保信息渠道通畅。3.及时总结经验对一个新的管理模式的探索过程,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试行与探索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时,要收集与注意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推进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班主任报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处理,重要事项并报安培中心负责人协商处理。

(三)实施成效实施该协作管理模式以后

学员出勤率和课堂纪律较以前明显好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委派班主任与学员同吃同住,关心学员生活,解决学员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广大学员能够安心学习培训。在新的管理机制下,班主任轮流全程跟班听课,授课教师更加认真备课、授课,为学员答疑解惑,课程结束,学员当场对 培训教师进行评教,然后教学管理部把评教结果反馈给授课教师。班主任的主动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提高了广大学员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学习能力。班主任组织带领学员参与文体活动,如开展拓展训练、练习太极拳等,健全学员体魄,扩展学员兴趣,开阔学员视野。通过这些新颖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培训效果。在“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学习,避免了把培训中心教学局限于一种大会战的培训方式,而采用了比较灵活且有效的培训方式,学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得到强化和提升,试点的全省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培训班的培训成效与学员满意度都有了大幅提升。“双班主任”协作模式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如表。

三、结语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创建应用分析

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体系里,普遍将企业安全管理作为一项制度化、体系化的系统工程。随着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日益复杂,就更需要我们构建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安全管理模式。而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就需要我们从整体角度来考虑安全问题和安全管理办法。在对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选择的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为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通过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合理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及时规避这一系列问题和存在的风险。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应该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和发展理论,毕竟单独的安全意识增强或安全技能的提高离不开整个范围的构建,同时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特殊的一点就是能够提供体系化、系统化思考方法,帮我们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并在这一系列基础之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一、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理论要求分析

(1)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内涵简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就是助推现代社会和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安全管理是整个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最重要、最先进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具体而言,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主要涉及系统论、控制论、协调学原理以及安全目标、安全隐患预防等一系列内容,无论是对危险进行有效分析,还是对潜在隐患进行合理分析,都能够帮助现代企业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从而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

(2)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概念分析。而对现代企业来说,要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现状,就需要充分重视企业建设和发展理论的构建和体系支撑。学习不仅是个人的任务,更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要求。构建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就需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结合、吸收,实现更高发展。只有构建学习型组织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也只有会学习、善学习的现代企业才能适应不断竞争发展的现代社会,才能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丰富自身建设和发展。

(3)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定义概述。实施安全管理的基本对象和载体是人,整个安全管理工作是依据人开展的。因此,构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制就需要在充分调动和结合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不仅要创造利益,更要重视社会责任的发挥和履行。

现代企业学习型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涉及三部分内容:首先,针对安全事故,要对已发生事故做好事件的调查、材料的汇集与处理、从而研究事故产生的规律等,要紧密结合统计学等科学理论对事故发生充分做好总结和分析。其次,针对安全危险和隐患,要设置构造估量型、预期型安全管理模式,采用危险分析、管理控制的等方法不断推行安全预评价工作,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形成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最后,针对安全系统,要充分结合其他公司管理发展的先进经验,在充分结合自身发展建设理论和实际的基础上,加快推行企业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故障分析、构建完善的安全评价体系,结合安全事故判断技术,最终实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目标。

二、构建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分析

(1)安全管理模式建设要求分析。安全管理这一问题是随着现代工业生产不断发展之后的结果,随着现代工业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就需要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技术和理论。安全管理工程通过充分运用系统原理,研究事物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客观联系。而实现安全管理科学的更好发展,就需要人们充分结合事故潜在危险和发生规律,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实现安全发展,降低事故发生隐患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致共识。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展要求,只有创新和突破才能够发展企业。随着企业经营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就需要重视与企业发展和效益紧密相关的安全问题,就需要针对企业发展背景和需求,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模式。

(2)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创新要求分析。研究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理论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理论创新,实现本质安全,构建安全管理模式是整个安全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巨大进步,现代企业通过运用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内部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统一和良性结合。实现从传统的“要求安全”到今天的“自身不存在隐患”,达到整个安全管理的本质突破和科学发展。对整个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来说,要实现的是事故零发生率,尽最大限度避免各种事故发生。而各管理模块都要对自身工作负责,在确保管理人员本质安全的同时,完善本质安全管理措施,同时也必须为企业实现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想要实现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就需要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严格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和隐患,在整个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安全和权益,正确使用生产流程。同时,要想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吸收和采纳其他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思路,通过融合,最终实现新的发展。

三、构建现代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实践应用措施分析

建设现代企业,其核心和关键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而企业安全运转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为企业带来发展利益的重要措施。在现代企业实施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确保人的责任意识和生产意识。而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的本质是要以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为承载体,通过提倡实施安全管理理念,最终建设多元、复杂化的安全管理系统。

(1)构建企业安全检查体系建设、细化考核指标。对火电企业来说,要想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构建切实适合企业发展的安全检查体系。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制定了相关检查体系,然而体系内涵盖的多项要素在实践过程中都不能很好履行,以原有考核要素所收集的资料根本无法满足安全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更无法实现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预防和把控。因此,新构建的安全检查体系就需要在做好数据收集、综合分析后,能够对本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更加正确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安全检查体系,细化各项考核指标,最终实现企业安全建设的既定目标和方针。

(2)构建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对现代企业建设和发展来说,构建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持续、循序的过程。在现代火电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安全管理,不仅需要构建客观公正全面的考核指标,也需要系统化、体系化看待这一问题,要不被传统法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陷所困扰。要从系统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出发,通过发挥企业安全检查体系的作用,最终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所以需要通过完善体系内各要素,丰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环境,通过以集体学习为基础,最终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安全发展的发展氛围。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运转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安全运转和安全经营,就需要实施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是健康合理的安全管理理念,通过及早预防,能够最大限度防止事故发生,将事故发生概率控制在可以预见范围之内。实现高效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而具体到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来说,就需要对诱发企业安全事故的因素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从而选择最佳预防方案,实现科学预防、合理预防。最后,要会学习、善于学习,通过不断借鉴其他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最终确保自身发展建设的安全。从长远发展来看,构建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和潮流。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原理安全立法管理模式

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

LuoYun

(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

Abstract:Prospectsofsafetymanagementscienceinthe21stCenturywerediscussedinvolving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andmethodandmodeof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SafetyprinciplesSafetylegislationMethodofsafetymanagementModeofsafetymanagement

1引言

21世纪将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时代,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矛盾、环境与技术冲突、人类与自然牵制的时代。由此,不仅人类文明史要揭开一个新的百年,更应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如果不引起高度的警惕,21世纪将会是灾害、事故、环境公害更为恶化的时期。其实,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笔者已深切地体验到这一点:人炸、资源枯竭、环境危害、重大事故与灾害频发……。还清楚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科学、欠文明的落后文化习俗,形成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人类的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地区或国家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顾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将仍是不少人的主导追求;企业经营人员的短视与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盛行;……。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仍是21世纪人类社会活动的主旋律。显然,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平安、健康、少灾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生产与生存的方式将会得以普及的时代。新技术、高技术首先将给人们带来发展与进步、效率与效益、舒适与文明,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技术的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与灾难。

面对上述的现实与背景,正视未来的挑战和忧患,为了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世界,需要创建安全的生产方式和康乐幸福的生活方式。为此,人类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有效地预防各种意外事故和灾难的发生。

安全管理作为预防事故三大对策之一,将为21世纪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和安全生存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2安全原理-安全管理实践的基石

安全管理方法与对策的绩效,需要安全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有战略和方向的指导。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研究安全的科学理论,揭示安全科学的规律,搞清安全管理的科学原理。

安全原理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是安全科学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是人类预防事故的重要理论核心。21世纪,人们将会不断探求如下的安全科学原理。

1)安全哲学原理。即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安全的哲学理论和原则。人类历史进程证明:古代人的安全哲学是宿命论的安全认识论,被动承受型的安全方法论;近代人有了经验论的安全认识论,事后型的安全方法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人类进入了系统论的安全认识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21世纪,未来的人类安全哲学必然朝着本质论和超前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发。有了正确的安全哲学思想的指导,未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安全才能获得高水平的保障。

2)安全系统论原理。深入研究和探索安全系统论原理、安全控制论原理、安全信息论原理、安全协同学、事故突变论等安全系统结构、机制、规律和优化。不仅应研究清楚事故系统的规律,更要探讨各种技术安全系统的规律、特点和控制。认识事故系统,对指导人们从控制事故来保障人类的安全具有实际的意义,但这种认识带有事后型的色彩,是被动、滞后的。而从安全系统的角度出发,则具有超前和预防的意义。因此,从建设安全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安全原理更为理性,更符合科学性原则。

3)安全经济学原理。阐述清楚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研究事故损失的规律与评价技术,安全的效益理论和投入产出规律;研究与事故相关的非价值因素的价值化技术。研究不同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时期,事故保险(伤亡保险、财产保险、意外事故保险等)的运行机制及其与事故预防,实现本质安全的关系和动作机制等。

4)安全管理学原理。研究从法理出发的安全法学原理、安全监察与监督的原理;论证清楚安全组织学原理、人员优化的原理;阐明合理的安全投资保障机制;揭示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体系等基本的理论。

5)安全工程技术与卫生工程技术原理。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生产工艺与技术,研究相适应的安全工程技术原理,如防火原理、防爆原理、机电安全原理等,以及卫生工程技术原理,如防尘原理、防毒原理、辐射防护原理等。

同时,在20世纪尚未完善的风险控制理论、安全自组织理论、大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文化理论等将在21世纪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有了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人类实现了真正安全原理的掌握,才能改变自身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才能使今天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必然王国走向未来人类安全生存与发展的自由王国。

3安全立法-安全管理永恒的利器

从中世纪起,人类生产从畜牧农耕业向使用机械工具的矿业转移,从此开始发生人为事故。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陷、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发生。在早先安全技术比较落后的状况下,人们想到的是从立法的角度来控制日益严重的工业事故。

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1802年英国政府制订的最初工厂法——“保护学徒的身心健康法”。这些法规都是为劳动保护而设,制定了学徒的劳动时间,矿工的劳动保护,工厂的室温、照明、通风换气等工业卫生标准。针对世界范围的安全立法,人类进入20世纪才迈出了步伐,这就是1919年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制定的有关工时、妇女、儿童劳动保护的一系列国际公约。中国最早的劳动安全相关法规,要数1922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劳动大会提出的《劳动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资本家合理地规定工时、工资及劳动保护等。英国、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是劳动安全立法最早和较为完善的国度。除此,很多国家的安全立法一般起步于20世纪,包括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到1915年才正式实施《工厂法》,比英国晚了近百年。

未来的21世纪,人类的安全立法必将体现出如下趋势和特点:

1)安全法规从孤立走向整体,从分散发展为体系。

2)安全立法的任务突出预防,体现出超前性和预防性。

3)安全立法的目标体系更趋明确。立法的目标不但包含防止生产过程的人员死伤,还包括避免劳动过程的危害(职业病)以及财产损失、信誉的毁坏。

4)安全立法的层次体系更为全面。国际通用安全法规(ISO标准、ILO法规等)、各国的国家安全法规、世界范围及本国的行业安全法规(石油、核工业等)、地区安全法规(欧盟、亚太等)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5)安全立法的功能体系更为合理。建议性法规,如ISO国际标准;强制性法规,一般各国制定的国内安全法规都属此类;承担不同法律功能的法规,如法律、技术标准、行政法规、管理规章等,各尽其责,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在21世纪,我国的《职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重大工业事故控制法》、《减灾法》、《公共场所意外事故预防法》、《家庭事故预防法》等安全法规和条例,将会陆续颁布和实施。

4管理方法-事故预防对策之技巧

管理也是一种技术。安全管理的方法得当,是保证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显然仅仅围绕事故本身作文章,安全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强化了隐患的控制,消除危险,事故的预防才高效。因此,60年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21世纪,隐患管理将得到推行和普及。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早期是事故后管理,进展到60年代强化超前和预防型管理(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标志)。随着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人类预防事故的三大对策之一。科学的管理要协调安全系统中的人—机—环诸因素,管理不仅是技术的一种补充,更是对生产人员、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控制与协调。21世纪,要进一步理解和落实这种认识和过程。

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从建立在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的管理,发展到现代的科学管理。30年代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了1∶29∶300安全管理法则,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为近代工业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到了世纪后期,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有了全面的发展,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21世纪,安全管理科学园地将会更加百花争妍。

从管理方法的角度: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技巧与方法。21世纪,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安全评价、风险管理、预期型管理、目标管理、无隐患管理、行为抽样技术、重大危险源评估与监控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将会大显身手,安全文化的手段将成为主要的安全管理技术。

5管理模式-安全管理不断探索的命题

我国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和安全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21世纪将是安全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21世纪,如下安全管理模式将得到发展和完善:

1)企业HSE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意识,激励企业员工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工作热情,最终改进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能,实现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效益。

2)企业ISO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统一规范下,企业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是国际标准一体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随着ISO9000和ISO14000在各国逐步得到认可和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国际工业社会重视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这一体系的推行,将促进和改善人类社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和水平。

3)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在企业,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甚至是火灾或治安案件,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为人们所不期望的现象,无论从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人类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的对策和手段。因此,把企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21世纪,企业建立“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是大势所趋。

4)国家安全管理模式。一是建立国家-企业-职工三方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构建国家监察-行业协调-企业自律-工会监督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制;二是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等目标出发,建立国家的大安全管理模式(机构、组织、立法、管理体系等)。

通过这些努力,将实现全面防范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来自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和危害,防止和减少来自于社会因素的公共事故与危害、治安案件及“黄、赌、毒”等消除或控制其对人类身心和生命的危害与毒害。

作者简介:罗云教授

作者单位:罗云(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邮编:100083

参考文献:

[1]罗云.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方法、技巧.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1997.

[2]肖爱民、唐紫荣等.事故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1.

[3]董立斋、巩长春等.工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4]金磊、徐德蜀、罗云.中国现代安全管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安全管理模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石油石化企业 安全管理 特点 管理模式

石油石化企业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与国民生计紧密连接的工作部门,企业的任何生产问题都会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近年来,石油石化企业事故的频发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成为其工作的关键点。然而,石油石化企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其在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存在一些缺陷,企业继续一种适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对企业的安全保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相关特点,谈论了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几种形式。

一、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是实施特点

石油石化企业作为一个危险系数极高的企业,其生产工作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毒害腐蚀、连续性及生产线长等特点,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一些突发的灾害事故,从而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加强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企业工作的重点,而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建立了一种由国家、企业、行业、群众共同发挥作用的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曾经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当今时期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

以及管理要求的提升,探寻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就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其安全管理的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首先,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目标当作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根据不同的组织方式以及管理形式,将安全管理的目标落实到企业生产的施工采油质量、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安全生产和事故控制等方面,从而发挥安全管理目标的指引作用。但是,当前很多的石油企业厂长往往会为了赶生产任务而忽视掉安全目标,这就埋下了一些安全的隐患。

再者,石油石化企业还建立了一些实施安全管理的工作机构,比如安全与环保科、安全委员会等,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实施指导及控制。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这些企业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职能不清,对于管理事情的安排没有明确的规定;再如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众多,使得一些部门存在着对于工作的敷衍,从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缺陷。而且,石油石化企业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还各自有各自的管理方法及特点,或是岗位责任制,或是安全激励及约束机制,或是群众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的各环节工作都设立了一定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员。

二、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模式分析

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一直都非常重视,其安全管理模式大致与其他的国有企业类似,分为以管理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这样两种大的管理模式。而具体来讲,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形式来阐释:

1.安全管理模式以岗位责任制作为中心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时,大多数都设立了岗位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其中有很多企业都以此作为中心来构建安全管理模式。这种境岗位责任制度作为安全管理模式中心的管理模式,可以切实地把每一项安全质量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加入到质量及安全管理中来,从而保证企业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做到具体人员负责。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还没能做到有效地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的地位摆正,而是依然只看重产量,这就使得安全以及质量管理的任务很难实现。

2.安全管理模式以安全生产委员会为中心

通过安全生产委员会这样一个组织来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是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下,使企业的各单位及工作人员自觉的进行安全工作,它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在优化的领导及组织环境下得以顺利实施。但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虚拟的机构,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负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严重地缺乏实际的监督指导,这就导致了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出现。

3.专职部门及安全生产委员会合作的管理

石油石化企业采用专职部门与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合作的形式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委员会对企业的重大问题实施指导及监督,推动专职部门按照委员会的指导来安排具体的安全及质量管理活动,这样两者一为指导一为执行,可以有效地将促进工作的落实。这种模式更加适合组织化的安全管理的计划,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的程度,从而利于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实施。专职部门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合作进行管理的模式,在现代的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中是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

4.HSE的管理模式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HSE是当今时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它兼顾健康、安全、环境问题,应用控制理论和信息理论来实施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达到对于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目标,使石油石化企业的职业健康及安全、环境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标准化运作,对于企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国很多的石油石化企业都在积极地引进这种先进模式,试图通过这种先进模式实现安全管理与国际的接轨。

三、结语

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不仅与企业的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联系,还事关国家和人们的利益。因此,加强对于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当今时期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实现的一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吴进来.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借鉴杜邦安全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