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课程总结(精选5篇)

  • 大数据课程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单片机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考研专业课之一。该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

大数据课程总结(精选5篇)

大数据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效果;存在问题;改革总结

一、课程的重要性

《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单片机原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次,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考研专业课之一。该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系统地介绍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实现,并介绍常用的非数值计算方法,如数据插入、删除、排序、查找检索等,使学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和算法思想,并能结合具体应用,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但大部分高校《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影响课程学致有如下原因:

1.程序设计课程掌握较差,基础薄弱。

2.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

3.缺乏课外辅导,学生自学时障碍重重。

三、解决方法

鉴于以上几点,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加大对先行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加大C程序设计课程的课时。C程序设计课程是数据结构课程的直接先行课,因此,学好C语言,为后续若干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增加数学及线性代数课程的课时。学习算法离不开数学的思想,学习数组的存储结构也离不开线性代数的应用。最后,增加了32课时的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2.实际操作方面,计算机专业要求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技能,而我们的学生在长期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却养成了勤于动脑,懒于动手的学习特点,这样教出的学生却是不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的。因此,数据结构的实验教学要紧密配合理论教学,通过相关实验与课程设计,帮助和加深对数据结构的整体理解,所以在本课程结束前安排两周实践进行课程设计,不要求实现过多的项目,但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去做,亲身经历从需求分析到算法分析,最后的代码编写与调试这样的过程,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在某种具体的存储结构下的运算及其实现方法。

3.构建《数据结构》网络视频课程,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为了弥补课外辅导的缺陷,制作与《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相适应的视频,尤其是该课程中典型的算法及其实现过程,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遇到问题可随时登录校园网观看视频,进行查漏补缺,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另外,在网站上可以设置在线答疑或留言功能,从而实现师生互动。

四、改革成果

根据以上改革方法,经过实施,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颇见成效,简单做以总结:

1.加大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课时,教师能够在足够的课堂时间将课程内容系统化的进行讲解,尤其是数组、指针、结构体等重要知识。从而给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网络视频的构建,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参考资料。学生在课外复习时遇到不理解的算法,随时登录校园网观看视频,好像再一次回到了课堂,从而解决了疑难问题。另外,校园网上开通了该课程的在线答疑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功能随时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3.加强数据结构课内实践与课程设计的实施,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尤其是课程设计的开设,如:简单文本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科学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等,通过案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实用性,并从本质上理解该课程的内容。

五、结束语

《数据结构》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大多数院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必考课,因此,《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讨论将会持续下去,最终能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上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的若干改革方法,不足之处会继续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春葆.数据结构(C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大数据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05级课程实训的初步尝试我们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目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在05级进行人力资源岗位的课程实训时,每2人(一组)一份问卷、一名03级毕业生的联系方式,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访谈,要求05级的每名同学写出调查过程及感受,这个环节的考核方式是:上交填好的调查问卷、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每组在最后的实训总结课上用PPT的方式讲解调查访谈过程、问卷中的主要观点、调查的感受和启示等。经过调查获得了如下数据:目前(2006年12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3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4.21%。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16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6年3月起到目前(2006年12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7.89%。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34.21%。曾在1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50%。目前(2006年12月)没有工作的有6人,其中正在本科深造学习的3人,占总人数的7.89%,暂时没工作的3人,占总人数的7.89%。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0人,占总人数的0%。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计算机、统计学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等,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有计算机、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等。这些数据对我们制订08级的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之处。更重要的是,05级的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与师兄(姐)的联系与友谊,了解了师兄(姐)们的工作情况,间接熟悉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而且无形中上了一堂容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择业等多方面内容于一体的课外教育课,不仅达到了实训的目的,也获得了额外的收获,使得学生课程实训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相结合的尝试获得了双赢。

06级到09级课程实训的继续跟进有了05级的成功尝试,我们在以后年级(第三学期)的课程实训都加入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这一项内容,而且在05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用于调查和课程实训的课堂交流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更从容地完成任务及更好地分享其他同学在调查中的收获及感受。实训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与05级的基本一致,部分的改动有:06级是两个班,04级是一个班,调查的时候基本是两名06级的学生结组调查一名04级毕业生;07级、08级是一个班,05级、06级是两个班,调查的时候是07级、08级的一名学生调查05级、06级的两名毕业生。调查获得的数据如下:1.06级对04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08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3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7.18%。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17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7年月起到目前(2008年1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82%。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5.38%。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26人,占总人数的66.67%。目前(2008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5人,占总人数的12.82%。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0人,占总人数的0%。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计算机、统计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分析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人力资源规划等,比较喜欢的专业课程有计算机、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等。2.07级对05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09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59人,占总人数的77.63%。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21人,占从业总人数的35.59%。从08年7月起到目前(2009年1月)为止,曾在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5.26%。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26.31%。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42人,占总人数的55.26%。目前(2009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17人,占总人数的22.37%。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2.63%。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数据库应用、统计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沟通管理等,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3.08级对06级的调查数据目前(2010年1月)正在工作单位工作的有6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06%。其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岗位的有33人,占从业总人数的50%。从09年7月起到目前(2010年1月)为止,曾在3个以上(包含3个)单位工作过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8.82%。曾在2个单位工作过的有13人,占总人数的19.12%。一直在1个单位工作的人有45人,占总人数的66.18%。目前(2010年1月)没有工作的人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4%。毕业以来一直未就业的有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7%。与工作有较大关系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数据库应用、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障、招聘管理、培训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沟通管理等。

毕业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有组织行为学、招聘与录用、培训管理、人力资源概论、人力资源法律法规等。鉴于篇幅关系,2009级对2007级的调查数据,2010级对2008级的调查数据,2011级对2009级的调查数据就不在这里一一展示了。单从一届、几届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获得的数据可能还看不出太多的规律,但是如果一届届地做下来,这些数据将是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我们也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规律性内容,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建设都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的结合体现在2012级的教学计划中人力资源专业2012级的教学计划中对第三学期人力资源岗位模拟实训的主要目的、要求及内容描述见表2。上述两个表节选自2011级和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文字说明部分,表2中“与上届毕业生访谈”就是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即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鉴于以往学生实训时反映时间有点短的问题,2012级的计划对第三学期的实训在时间安排上由原来的3周调整为4周,增加的1周时间主要用于与毕业生访谈、写调查报告和准备课上交流的ppt等。

毕业生跟踪调查是对学生进行延伸管理的体现,是学校办学可持续性的需要。通过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趋向、就业率及合格率,了解毕业生走向社会后对课堂上所学课程的反馈,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反应评价等。根据上述信息反馈,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不断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因此,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常态,而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如何把它变为常态,人力资源专业几年来所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课程实训相结合的尝试,不愧为一种经济、实惠,学生、教师、学校几方面都达到共赢的模式。当然,本文中只做了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跟踪,所得的数据还有局限。下一步,需要做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跟踪,这样获得的数据就更有意义。人力资源的岗位实训是人力资源专业教学实践性的要求。如何做好这个环节?花钱买模拟软件、建校内实训室、专业负责人利用个人关系网与企业联络、建校外实训基地等都是很好的做法。但突破传统思维、“曲线进入”毕业生的所在单位与岗位,利用毕业生与学校的特殊关系,利用校友们的横向沟通,把学生的实训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相结合,把学生的实训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是教学、实训、科研良性发展的很好途径。

作者:于静慧

大数据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一、调查准备

 

1、问卷基本设计

 

根据查阅的相关满意度调查研究的文献和具体实例,针对医学类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并结合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设计。

 

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第二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主要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专业、区域、单位性质、参加目的等信息;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对医学类成人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需求、时间安排、授课方式、课程实用性、授课效果、服务支持和继续深造意愿等情况进行调查。

 

2、各个潜在因素的问题评价指标

 

(1)认知需求

 

Q1、您倾向于需要哪类课程的培训教育?

 

A.专业技术类 B.医院管理类 C.人文社科类

 

Q2、您倾向于哪种授课方式?

 

A.集中班级授课 B.网络自学 C.专题讲座 D.课程进修班

 

(2)满意评价

 

Q3、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Q4、您对授课时间安排的满意程度;

 

Q5、您对任课教师授课效果的满意程度;

 

Q6、您对授课方式适应成人特点的满意程度;

 

Q7、您对学院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料的满意程度;

 

Q8、您对课程辅导答疑的满意程度;

 

Q9、您对使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程度;

 

Q10、您对教学实习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

 

Q11、您对专业课程对您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满意程度;

 

Q12、您对专业课程对您的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满意程度;

 

Q13、您对学院提供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满意程度;

 

Q14、您对学院设施整体情况的满意程度;

 

Q15、您对工作单位关于成人教育培训要求的满意程度。

 

(3)学生忠诚。

 

Q16、您是否会继续报读本院更高层次的成人教育进行学习?

 

Q17、您是否会推荐身边的亲友报读本院成人教育?

 

(4)意见建议

 

Q18、您对本院成人教育工作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主要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教学点为单位,分别在A医学院本部及各校外教学点中随机选取部分在读医学类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数据统计汇总

 

全部问卷回收后,将整理好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汇总。按照问卷编号顺序对应将问卷内的各项原始数据录入EXCEL数据汇总表中,最后将EXCEL数据汇总表导入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果分析研究。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数据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了Cronbach s Alpha系数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通过SPSS 18.0软件将汇总的问卷统计数据(Q1—Q17)进行可靠性检验,得到Cronbach s Alpha系数为0.953,整体数据可信度较高,适合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2、数据的效度分析

 

通过SPSS 18.0软件将汇总的问卷统计数据(Q1—Q17)进行“KMO and Bartlett s Test球形度检验(K)”,其中KMO值为0.97,显著性水平P(Sig值)为0,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极好,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对问卷中的“满意评价”(Q3—Q15)和“学生忠诚”(Q16—Q17)的统计数据进行一系列详细的因子分析,分别得出结果表1、表2、表3。

 

查表中分别显示“满意评价”和“学生忠诚”各主成分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其中“满意评价”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两个因子维度,其特征值均大于0.5,总共集中了原始变量的77.974%;“学生忠诚”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一个因子维度,其特征值大于1,总共集中了原始变量的82.909%。

 

3、统计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调查数据来看,参加医学类成人教育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27%:73%(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占大部分且从事护理的女生较多,因此女生比例较大),大多数集中在16—36岁(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尤其1—5年最多),且拥有初级职称和大专及以下的学历的层次。这部分人群属于社会新生代,处于刚毕业或工作几年急需借助成人教育培训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医学类成人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正是该群体市场。

 

因此A医学院可通过从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安排、教师授课效果、授课方式特点、课程学习资料、课程辅导答疑、网络平台使用、实习计划安排、咨询服务支持等方面全方位着手加强其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及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市场满意度,争取做到规模和效益双赢。

 

由于调查对象都是在读成人教育的学生(首次参加成人教育培训培训),因此其忠诚度层次应基本无大偏差。“学生忠诚”所对应的问题Q16和Q17,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肯定会”(36.2%)和“可能会”(49.4%)继续报读A医学院更高层次的成人教育进行学习;而对于是否会推荐身边的亲友报读A医学院成人教育,大部分学生也选择了“肯定会”(44.4%)和“可能会”(44.6%)。两者均说明了学生对于A医学院成人教育的品牌教学和服务质量均相对满意且较有信心,忠诚度比较高。“认知需求”和“满意评价”是前提因素变量,“学生忠诚”是结果因素变量,前提因素变量综合影响着结果因素变量。从上述一系列分析中不难看出,本次A医学院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调查的“认知需求”和“满意评价”的情况较为理想,直接导致“学生忠诚”的情况也相对较好。

 

五、结论

 

通过介绍A医学院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调查的目的、问卷设计、调查过程、数据整理等相关情况原则,对最终调查结果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统计比较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平均数分析,也基本对统计结果数据分布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分析检验结果也与实际统计结果相吻合,实际表明了大多数学生参加医学类成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新知识和业务技术的,医学类专业成人教育培训现阶段仍须遵循“课程面授为主,网络自学为辅”的原则,正确地缓解“工学矛盾”,也反映出绝大多数学生对A医学院成人教育的品牌教学和服务质量总体相对满意且有信心,忠诚度比较高,并对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的提升都有较高的要求和期望

大数据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Delphi;教学管理系统;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9-2186-0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YANG Ben-quan

(Zhangjiajie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Zhangjiajie 427000, China)

Abstract: Delphi is Borland the company releases of excellent plait distance the tool be doubly popular among the plait distance fanciers.It according to Windows operate system, have amity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terface, visual double of apply support toward the development mode, Data applied good support and efficiently of the procedure develop.This text introduction is used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process that the Delphi7 develops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new version teaching that this topic development set adoption develops according to the Windows Delphi7 manages system and adopt an all new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ans, raised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management, basic the effect for eradicating completely to manage a medium mistake, obtaining a very nice usage.

Key words: Delphi;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教学管理工作,涉及排课、成绩、课时、教材管理等很多方面,是教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早期教学管理效率低、错误多的问题,教学管理系统课题开发组,采用基于Windows的可视化编制工具Delphi,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以达到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增强教学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目的。同时开发完成的教学管理系统的具有界面亲切、运行速度快、错误检测措施完备等优点。

1 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

教学管理系统由排课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

排课系统功能分析如下:

1)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排课的依据,为了完成排课任务,先必须将当年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输入到电脑中,再由程序从教学计划中提取数据,生成对应学期的排课任务表。这个任务表指的是全校任何一个班,在当前学期的课程有哪些,分别开设周几的课,这个表是自动生成的,将该表发放到各系,再由各系确定课程的任课教师,排课操作人员再将教师姓名输入到任务表中,下一步就可以排课了。

2) 课表项排入:在屏幕上形成一个课表框架,操作员指定当前待排的任务项,点击排入按钮后,当前任务项就在课表上形成一个课表项,当然这只是一堂课,所以我们必须在任务表中标记,每排一堂课,将已排课时数加2,当已排课时数和周课时数相等时,自动转入下一课表项。课表项的排入,实际上就是在总课表数据表文件中生成一条记录,每条记录代表一个课表项,排入课表就是填充相关的信息,如课表项的上课时间,我们准备采用代码来表示,如210,其中第一位2表示星期二,第二位1表示1、2节,第三位0表示无单双,若是1表示单周上,2表示双周上。填入大课信息,教室设置信息等,其中教室设置是值得注意的,因为任何一堂课的教室在不同时间段可单独设置,所以这一栏的宽度应该可以容纳约五个时间段,即周10的宽度,每一段都是4位代码,代表相应的教室。

3) 课表项位置的调整:在课表项输入完后,应该比较方便的调整其位置,即课表项可在课表框架中任意移动,我们设计的方案是用鼠标先点击待移课表项,再点击目的位置,目的位置应该是空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冲突检测,需要作的冲突检测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冲突,即交换位置的课表项中对应的教师在目的课表位置是否有课,二是教室冲突检测,即移动完成后,课表项对应的教室是否存在重复的现象。以上调整过程也可采用鼠标的拖曳方式完成。这个过程还包括两个课表项的对调,这种情况就是两个非空课表项之间的位置互换。

4) 单双课表项的排入:对于周课时数为奇数的课表项,就涉及到单双排课的问题,作为排课程序来说,就是当课表项为奇数时,只要还剩下周一的课时未排,就进入了单双课表项的排入过程,若当前课表项中未排其它单双课程,则将课程排在单周,双周排成自习,若有其它单双课程,则检测其它课程的单双后,再将当前课表项以单双的形式排入。当然这也涉及到系统能轻松调换单双的问题。

5) 大课的编排:为了充分利用教室和教师资源,上大课是在所难免的,大课的排入是另一个难点,因为课表框架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在显示上,我们设计的是大课和普通课一样,只是在课表项的左下角设置一个大课标志,只要当前课表项是大课,则大课标志(红色方块)亮,当鼠标移到红色方块上时,用Hint(提示)的方式显示该堂大课包含的所有班级。从程序完成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排入大课时,先检测对应班级是否符合排大课的条件,一是课程的检测,要是同一门课程,再就是将要排入的班级和以前排入的班级是否具有相同的层次,即都是三年高职、五年高职,在检测通过后,将第一堂大课对应的课表信息拷贝到当前课表项中,并在所有这些课表项的大课标志中标记y。打印课表时为了清楚,我们给班级位置预留了三行,即可以打印出最多有三个班组成的大课课表项对应的班级。

6) 课表的打印:课表的打印是排课系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参照以前的课表进行了部分的改动,设计出功能更完美的课表,如基本课表,以前只设计了六节课,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排课和课表都设计成八节课,其中7、8节在下午或晚上完成,另外还有教室、班级总课表的打印等。

排课系统编程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常规的问题需要解决。如系统登录口令的检测问题,我们在教学管理系统总目录下建立了一个基本信息子目录,系统第一次被使用时就自动建立相关的所有目录,并在基本信息子目录中建立一个口令表,在这个表中记录用户的口令信息,当然这个表的数据已经经过了加密处理,也就是说在表中所看到的数据和实际口令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但看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加密手段比较简单,采用前后填充,逐位加密的方法,就是说口令表中所见到的口令数据的前面和后面若干位是随机数,口令放在这个数据的中间若干位。而且这几位的每一位都是按不同的规律在ASCII码上加或减了一定的数值。在口令检测时,再按这个规律复原。

成绩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如下:

1) 教学计划:这一部分共享使用排课系统的教学计划管理模块。

2) 班级成绩表的生成:成绩表是根据班号中所含的专业和年份信息,对照当前的日期信息和班级学生的花名册,再通过教学计划生成一个每学期都独立的成绩总表,这个表的结构是:XH(学号)、XM(姓名)、科目字段1(以P开头,表示平时成绩)、科目字段2(以K开头,表示期末考试成绩)、ZF(总分)、PJF(平均分)、MC(名次),这个表罗列了学期学生成绩的所有必要信息。在用户按翻阅班级按钮的时候,就根据当前教学计划生成所翻阅班级的学期成绩总表,这个表是一个后台表,即在成绩管理系统运行时,这个表虽然打开,用户编辑的表并不是这个表,而是通过这个表生成的临时表,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主要是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即用户修改的数据,只要没有最后确认,其结果是不会计入到成绩总表中,以免产生误操作,同时因为在编辑数据过程中,需要的表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只一个表,如考查课成绩、考试课成绩表、汇总成绩表等,而实际信息只需要一个总表就足够了。

3) 期末成绩录入:录入界面包含四个标签页,考查科目成绩录入页、考试科目成绩录入页、汇总成绩页和补考及其它页。考查科目的特点是只有考试分,没有平时分,不需要计算最终结果,录入的就是最后成绩。考试科目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而且当期末考试成绩为缺考时,不管平时成绩是多少,都作缺考处理。只要用户翻到汇总成绩页,则系统自动汇总该班成绩,如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名次等统计出来,不过以上三个表都是临时表,用户看到的也是临时数据,只有在确认后,录入结果才会记入到班级成绩总表中。

4) 成绩报表打印:成绩管理系统报表打印在成绩处理部分是比较简单的功能,只包含班级成绩表、毕业学生成绩汇总表和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名单。但其格式比较复杂,首先是一个课程名竖放的表头,表体是各门课程的汇总成绩及总分、平均分、名次等数据,表尾汇总了任一门课的分数段分布、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并在表的下方有参考人数、补考率、总评分、实践环节优良率等统计数据。毕业学生成绩汇总表是针对某一个学生的综合数据表,系统将这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所有学期的成绩数据汇总到一个表中。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名单即将所有班级的学生过滤一遍,根据设置的毕业条件,统计出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名单。

5) 补考管理:补考管理是成绩管理系统的一个大的模块,在所有班级成绩录入完成后,就可统计出所有不及格人数,并生成当前学期的学生补考表,这个表中包含所有不及格、缺考或舞弊学生,但其中舞弊学生是不能参加学期补考的,只能参加学年补考。在此基础上,操作人员就可在补考页中输入补考编排所必须的基本信息,如补考场次、补考考场、补考费用等,设定好这些信息后,系统就可根据这些信息编排补考,编排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一、编排的速度,因为编排时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如同类卷应编排到一起,同一学生的几门补考不能出现在同一补考场次,检查此次编排不考虑的课程(如某些实践课采用单独补考)以及不考虑的班级等,所以在编程时,应采用最优算法,以使程序运行速度最快。二、在编排过程中也要注意补考表数据的安全性,即当补考安排未能完成时,不能使原表的数据受损,因此我们采用临时表的方法,即编排过程是在临时表中完成,若编排能顺利完成,再将数据填充到原补考表中,若编排出错,不影响原补考表。

6) 补考数据打印:补考管理中需要打印的数据比较多,有按各种索引(按学号、课程、场次)打印的补考表、学生补考交费名单、补考安排表、补考登分表、学生升留级情况统计表等。

2 小结

教学管理系统的成功开发,大大减轻了教务处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可靠性,弥补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史嘉权.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亚. Delphi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方案精解[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6.

大数据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20-02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属于必修课程。数据结构的研究既涉及计算机硬件,也涉及计算机软件,是很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比如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MFC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均直接或者间接用到该课程的很多知识。显然,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为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内容

课程的内容重点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授课时既要讲授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也要注重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作者认为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的并且是重要的数据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线性结构主要包括线性表、栈、队列等。非线性结构主要包括树和图,还有文件。从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三个方面介绍这些数据结构的知识点。然后介绍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常用的查找和排序算法。同时,各种运算和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也是要重点介绍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上述内容,还必须安排合理合适的实验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一次讲课是课程的前言,是很重要也是最难讲的一次课。第一次课程授课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喜爱程度,更是严重影响到后续授课的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把第一次课程讲好,使得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认识,并喜欢上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第一次课程的授课内容显然很重要。作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认为第一次课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①数据结构的概念,发展史,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②数据结构课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③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和作用。④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⑤参考文献和考核方式。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合适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是费力不讨好。作者认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会显著提高。

1.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有效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使得讲授内容更加清晰、教学效率更高。虽然有些课程,比如数学类课程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数据结构这门课的课件可以做得很漂亮、很生动,比黑板的效果要好很多。在教学中可以使用PPT幻灯片展现基础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对比较复杂的算法,可以采用动态方式演示讲解,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算法的设计思想和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图的深度遍历时候,可以通过PPT幻灯片讲解遍历的过程。由于遍历的过程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许多学生开始学习起来有些困难。如果配以动画来模拟遍历的全过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充分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可以充分采取启发式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设计高质量的、创新的启发式教学内容,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理解算法改进的过程,启发学生在了解原算法的不足之处后,设计改进算法,实现从旧算法到相关的新算法的跳跃。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改革评分标准。让学生参与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能较好完成的学生,给予奖励。对平时敢于提出新见解、有创意的学生采取特殊鼓励政策,无论是课后提问、作业还是上机实验,只要有思想火花或闪光点,或找到教材上或教师讲课中的不足或者错误,都给予奖励。

3.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课程的教学网站。网站可以对课堂授课起到很好地补充作用。作者认为,网站内容主要应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优秀的教学视频、生动的教学动画、作业习题、题库、参考试卷、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下载学习。另外,网站上要增设论坛、留言板,这样学生之间、学生老师之间,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师生关系将非常融洽,将会有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4.注重上机实践。数据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一定要重视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在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薄弱,就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学生完成上机实验练习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地输入数据,结构体概念陌生,函数的传址调用概念不清,指针与链表有的没有学过。因此在上机实验之前,应该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实验内容的设计要合适。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要以综合实验为主、以验证性实验为辅,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通过设置综合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和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程序设计能力。同时也要加大上机实验的趣味性,用“熊猫烧香”、“迷宫”等趣味题目作为上机内容。在做实验时,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只是重视实验环节,对于编写程序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往往容易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总结,这是不对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是实验必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能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通过实验总结,能提升自己对实验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并能为后续实验提供经验教训,提高后续实验的效果和效率。因此,作者认为学生拿到一个实验题目之后,应该按照步骤做实验,具体步骤应包括:问题分析与系统结构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上机准备、上机调试程序和整理实验报告。

最后,应大力加强学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数据结构的实验编程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指导和管理不力,可能导致少部分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学生通过拷贝别人的程序来应付检查。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实验的管理,有效地监督学生完成相应的上机实验,逐个验收实验程序,防止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赵晓,孙连山,王晓霞.《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