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创新(精选5篇)

  • 设备管理创新(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形成了三级设备管理机构网络。一是公司成立设备管理委员会,下设设立资产设备处和专业设备处室。二是各生产单位也都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和生产(设备)科。三是基层单位都设有设备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员及设备管理网络,…

设备管理创新(精选5篇)

设备管理创新范文第1篇

一、在基础管理上精耕细作,打造设备精细管理的牢固基石

1.实行设备组织机构网络化,纵横有机结合,人人齐抓共管

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形成了三级设备管理机构网络。一是公司成立设备管理委员会,下设设立资产设备处和专业设备处室。二是各生产单位也都成立了设备管理委员会和生产(设备)科。三是基层单位都设有设备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员及设备管理网络,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设备管理网络。各级都有一名分管领导主抓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为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机构保证。

2.完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石化管道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

管道公司不断强化设备管理制度化。建立了统一、规范、标准化的设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制订了《设备管理办法》和《设备检查细则》,并结合石化管道实际和ISO9000、HSE管理体系,编制了29项设备管理制度,并不断修订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3.推行设备年度工作目标化,明确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到位

我们在设备管理中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设备综合管理合格率”这一关键指标,将其直接纳入二级单位的年度经营承包任务书,与工资总额、双文明单位总结评比相挂钩,严考硬兑,强化设备管理考核的刚性。各二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综合管理合格率考核指标加以量化,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到基层单位、班组和岗位。每年年初,制定管道设备管理年度工作要点、重点工作运行大表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文件,使设备管理做到工作有目标、安排有依据、实施有重点。

4.开展常态化、标准化的设备大检查,全面提升了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检查是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公司自2005年起,每年上半年开展全公司设备大检查,已成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常态化工作。2007年公司制订了《中国石化设备检查细则(管道储运分册)》,统一了检查标准,提高了检查工作水平。

设备检查广泛动员全员参与,自查和专业检查、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通过对基层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整改,强化了设备管理基础,改善了设备技术状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督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发现并整改大量隐患,夯实了设备管理的基础,五年来二级单位自查和公司抽查分别发现问题和隐患4242项和1139项,实际整改率达到98.6%。三是总结提炼了基层单位先进管理经验,并逐步在公司内推广。四是为基层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相互间交流学习,缩小管理差距。五是促进设备档案管理规范化,实现一台一档。

5.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经常化,选树先进典型,处处营造氛围

我们在管道公司范围内一直注重形成设备管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公司专门设立了设备管理评优专项奖励基金,每年都召开设备管理工作会和现场经验交流会,搭造比学平台,推动赶超竞赛,二级单位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性循环。利用“锅炉房评比”、“交通安全百日赛”、“五项劳动竞赛”、“达标创优”工作等载体,推动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在优化运行上精抓细管,形成设备精细管理的可靠支撑

设备运行管理是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也是设备综合管理的重中之重,管道的科学有效发展离不开设备安全高效运行的强有力支撑。为此,围绕着设备的优化运行,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强化岗位培训,在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

为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培养“知识丰富型、操作智能型、能力突出型、素质全面型”高技能人才,公司上下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每年都要制定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培训计划,分层次进行培训。新工人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重点及特种设备全部实行持证上岗;新设备投产,都要进行专项培训和考核。

2.严格制度执行,在设备的巡检回检上下功夫

我们建立健全了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八项制度,坚持设备挂牌,定人定机,责任到人。设备“三规程一图表”制订率达到100%。通过实行岗位定期巡查、班组交接巡查、队站干部每班抽查,对于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整改、检查、再整改、再检查的层层签字认可程序,使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的工况下运行。各二级单位都实现了计划、检查、整改、复查和考核的闭环管理,并已经成为设备和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确保了设备始终处于优良运行状态。

3.优化运行措施,在提高工效减少消耗上下功夫

我们在优化传统的设备运行模式和运用现代技术对生产方式进行科学调整上积极探索,寻求设备优化运行的途径,在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针对性地优化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

三、在现场管理上精益求精,形成设备精细管理的坚实脊梁

在现场管理上,我们精到每一个环节,细在每一道工序,重点是做到“六化”:

1.使用操作标准化

我们近年先后组织编制或审定了100多个主要设备的操作保养、巡回检查规范,通过生动、实用、有效的多种形式,严格落实设备的操作规程,强化定人定机、持证上岗、挂牌操作,积极推进使用操作的标准化。

2.维护保养规范化

我们严格按照设备保养规程进行设备的分级维护保养工作。鲁宁处每年以春、秋两季由处统一安排设备的换季保养工作并进行抽检与考核。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采取承包承诺制,层层落实,定量考核。

3.设备本质安全化

一是抓“源头”,保证新增设备“零缺陷”。我们在更新设备时就注重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新增设备的本质安全。在设备监造工作中,在抓好设备设计、制造质量的同时,突出安全装置、部件的把关,确保新增设备的“零缺陷”。二是抓“监测”,保证设备使用过程“零故障”。我们运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先进设备和手段,加强对在用设备的监测。三是抓“鉴定”,保证逾龄使用设备“零事故”。

4.基础资料信息化

我们积极推进设备信息网络化建设,把管道公司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向基层单位延伸,不断充实设备管理资料,各二级单位、基层队都能通过公司设备技术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和信息录取,实现了管道设备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录入采取一人输入、一人校核的做法,保证了原始数据准确无误。

5.状态监测科学化

我们在新增大型关键设备和仪器时,尽可能选择故障自诊断和故障报警较完善的设备和仪器。在大型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应用上,充分利用设备综合诊断仪、光谱仪、铁谱仪、振动仪等,对输油泵等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测分析。

6.单机核算数据化

我们一直坚持单机(车)核算制度,严格配件、易损件更换把关,同时把一个垫片、一团棉纱都纳入核算考核,精打细算设备运行费用,定期分析设备的整体技术状况与运行费用,并进行严格考核。如客运处实行“车辆单机核算对标法”,研究历史数据,制定标杆费用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成本性支出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别进行统计,重点开展轮胎、油料、易损件统计公布,定期分析车辆技术状况与成本消耗情况,有效控制了单台设备的成本支出。

四、在修理维护上精打细算,推动设备精细管理的良性循环

我们在设备的修理维护过程中坚持 “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依据价值工程原理,加强设备维修集中统一管理,每年编制的年度设备大修理、设备维修费用计划,都以公司文件形式下达,并纳入各单位的检查考核指标,和双文明考核直接挂钩,从而有效保障了设备维修费用的投入。同时,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操作者的工作责任感,打造精益求精的企业设备文化,用心用情用力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努力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1.推行承包商资质认证制度,建立竞争机制降本保质

我们在全公司严格推行设备承包商资质认证制度,预先对承包商从技术能力、修理质量、现场服务等方面进行资质认证,并根据其修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在资质复审时加以取舍,形成竞争机制,从而切实提高了修理质量,有效降低了成本支出。

2.严格落实设备内控管理流程, 通过规范管理强化费用监督

公司依据内控要求,制定了设备维修及内控文件,从制度和运行方式上规范了全公司的设备维修工作。按照设备使用及保养的要求,下达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对重点设备的保养采取组织验收与考核挂钩的措施,确保了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落实。

3.坚持老旧设备定期技术鉴定制度,推动设备管理良性循环

针对公司老旧设备较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更新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我们坚持老旧设备定期技术鉴定制度。各单位组织抓好每年一次的老旧设备技术鉴定工作,并对鉴定出的问题进行恢复性修理,严格把好质量验收和复检关,对影响安全生产的老旧设备坚决进行资产报废,禁止使用,提高了设备安全可靠性。

五、在更新改造上精雕细刻,实现设备精细管理的深度拓展

设备更新改造是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在管理中,我们本着“先进、实用、安全、节能、环保”的原则,对每一个设备更新改造项目都要反复进行调研和技术配置方案论证,并征求使用单位和操作人员的意见,优选最佳方案后组织实施,确保设备更新改造取得成效。

1.加快设备技术改造升级,实现节能降耗和性能提升

我们重视并积极推进设备技术改造升级,将设备技改与建设节约型管道、石油工程提速、提质、提效紧密结合。我们把设备技术改造的着力点放在节能、降耗、减排、安全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和评估,制定详实的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如加热炉换烧等改造。

2.发挥职工聪明才智,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见成效

设备管理创新范文第2篇

1.1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管理的重点

油田基层队内部管理主要包括HSE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等。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油田基层队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油田基层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是油田基层队装备水平的物质标志,也是HSE管理和ISO9000管理的物质基础。因此,设备管理是基层队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1.2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生产的保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油田“走出去”战略中,优良的装备基础是油田基层队抢占市场份额完成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优质高效完成生产经营的保证。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安全生产的保证。根据有关安全事故调查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油田特殊行业中的一些特殊装备,管理不好就是事故的隐患。

1.3设备管理是油田基层队提高效益的基础

1)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发挥装备优势,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就是创收。发挥新设备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盘活旧设备,改善其装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也能创造效益。

2)提高设备生产效率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之一。油田基层队生产经营都是围绕设备开展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益,前提还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益,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3)降低设备管理消耗实际就是创收。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良会增大原材料的消耗。

2当前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

2.1设备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原有的管理体制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基础上,虽然近些年,油田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和实践,但仍然是二级管理体系。作为油田基层队基本上只是设备的使用者,他们的目标是缩短工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设备管理只是一次性管理的性质,随着工程项目开始而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结束而结束。因此,部分基层队设备管理意识不强,短期使用设备而对设备维护不够尤为严重,有些单位对基本的“三基”工作都无法落实,基层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促进。

2.2设备管理水平没有一个明确经济价值的体现

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属于分级管理,重视的是设备的实物管理,没有纳入价值形态管理。当前,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仍停留在设备使用上,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调配,设备集中维修,整个设备管理体系无法体现设备经营效益。

2.3设备管理走向市场化信息化的步伐太慢

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工作仅仅限于服务企业内部施工,没有把设备管理市场化、信息化,设备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部分设备走向市场,由于没有一个独立的设备经济实体,或多或少存在行政干预现象,直接制约了设备管理市场化发展。

3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创新与实践

3.1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实现设备由单一二级调配管理向设备租赁市场化管理转变

当前油田企业设备走向租赁形式步伐太慢,没有建立完善的租赁体制。如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勘探仪器统一管理,但不能以经济行为来表现仪器的使用;车辆、钻机统一维修,但基层队和使用单位对这些设备的维修验收跟踪不到位,从而使有些设备维修状态差,直接影响了油田基层队的使用。实际上,这里暴露的是内部设备责权利不清,维修单位和使用单位员工在实现劳动价值上又不一致,从而直接影响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因此,结合多年来设备管理实践,创新设备管理体制,实施项目制度,建立设备租赁市场,使设备经营管理,责任权利明确,才能保证油田基层队设备使用市场化经济化,用的是维修合格的设备,交付租赁资金的设备。

3.2分清设备管理责任,实现设备管理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

企业如果将设备实行租赁经营管理,那么作为油田基层队就要注重设备管理,盘活设备,以获得最大效益,这样油田基层队设备管理水平就有了一个经济杠杆。地球物理公司江汉分公司风钻设备和可控震源是使用、维修和保养一体化,基本由纯管理向管理经营转变,效果明显。

3.3规范设备租赁行为,实现专用设备由内部使用向市场资源共享转变

油田设备具有价值大,周期性短等特点,如物探仪器上千万,使用周期5-8年,如果一味追求装备力量,花大钱购买,一是资金短缺,二是有的设备使用率不高,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租赁市场。油田就是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式,走向市场,完成设备的管理经营任务。地球物理公司装备专业化重组,完善公司内部租赁管理制度,各分公司内部设备租赁格局已初步形成,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经营效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4拓宽设备管理视野,实现传统设备管理规范化向现代设备管理信息化转变

多年来,油田设备管理注重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将“三基”工作作为传家宝不断发扬光大,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设备管理规范化。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创新的基本方式,是加强企业监督,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在设备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设备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设备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可以解决资源的有效配制,更好地发现市场,抢占市场,这是当前设备管理创新的现实途径,势在必行。

4结束语

设备管理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创新;涂装

1外高桥海工涂装部基本情况

外高桥海工成立于2007年10月15日,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有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FPSO船体及上部模块、海洋工程船舶、船舶上层建筑、特种分段等。外高桥海工涂装部主要负责公司各类型产品的二次表面处理及油漆施工、特种涂装施工。部门下设管理室、支持作业区、内场作业区、外场作业区。在科研管理创新、技能人才培育及合作交流方面,部门设有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平台。团队核心成员由一批高学历、高技术技能以及持有NACEI/II防腐蚀资格证书的专业技能人才、专业管理人才组成,平均从业10年以上。部门集体多次被评为公司“文明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内场作业区、涂装部为单位先后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价为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五星级”,在国内船舶涂装行业均为首次。

2主要做法上的“三聚焦”

2.1聚焦涂装设备设施有效管理,把创造无尘化作业环境落到实处

(1)抓源头布局,实施工位分区封闭管理。为创造涂装无尘化作业环境,外高桥海工涂装部首先从源头抓起,结合涂装作业特点从环境保护、防火防爆、无尘化管理的要求出发,结合各生产区域性质特点及产生的粉尘量不同,对于厂房内各工位进行了立体化分区封闭管理。首先进行作业区域隔离,为实施区域化管控、网格化管理创造条件;其次是相互封闭隔离区域;第三是进行管理分区,使每个作业现场在第一时间都能够找到管理责任人,为创造涂装工场无尘化作业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2)抓过程控制,实现粉尘有序流动。创造无尘化作业环境,必须发动全员,关注冲砂粉尘传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持续改善。如,现场作业中发现,传统的喷砂机设计中存在磨料回收至储丸箱时会形成粉尘气流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外高桥海工涂装部一线员工在储丸箱本体上设计加装了除尘管。这一技术创新虽然原理简单,但是成本低廉,应用方便,除尘效果显著。此外,围绕对涂装作业过程的有效管控,外高桥海工涂装部还获得了“便于拆卸的涂装车间滤网”和“一种气动收砂装置”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抓末端治理,做到溢出粉尘及时清理。常规冲砂作业中,由于粉尘产生频繁、粉尘产生量多,极易形成作业环境恶劣、清扫维持困难的局面。外高桥海工通过跟踪工业地坪的应用情况,综合分析了混凝土地坪面层专业涂装保护的各种工艺及施工方案,比较了工业地坪的施工要求和综合性能,在厂房土建接近尾声、设备调试即将完成的时段,全面实施地坪的面层涂装,为涂装生产创造了无尘化作业环境。这一举措在国内船舶涂装业内也属于首批试点实施。

2.2聚焦能源管理系统有效管理,把节能降耗落到实处

(1)注重能源管理系统开发,深化用能监控。根据涂装作业耗能大的特点,部门管理者和社会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在原集控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总结先前精细化能源管理的理念和经验,利用信息化集成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成功开发并实践应用了涂装工场设备能源管理系统。为了使数据发挥最大效果,涂装部还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定期分析能源数据报表并开展能源改善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涂装工场单位冲砂面积能耗水平从4.04kWh/㎡降到了2.88kWh/㎡,树立了涂装生产全行业比较先进的管理标杆。(2)注重生产计划管理,推进错峰用能。涂装工场冲砂作业所需能源主要是电能。冲砂作业施工周期跨度大的特点为错峰用电提供了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涂装部运用能源管理系统,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和基础数据分析,专门针对冲砂作业形成了生产计划执行标准。即,单间冲砂间分段冲砂面积低于4000㎡,安排在夜间21:00以后冲砂;低于3000㎡,安排在夜间22:00以后冲砂,4000㎡以上安排在19:00以后冲砂。这样执行后,根据冲砂时冲砂间所开设备与空压站空压机的功耗,按照冲砂时平均有功功率3000kW计算,每小时至少可节约电费2000元。(3)注重设备升级,稳步推进节能设备更新改造。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环保政策修订和实施力度,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节能设备升级改造。外高桥涂装部结合公司战略和自身生产实际,积极稳步推进节能设备更新改造。如,冲砂间LED照明灯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后,原来39只金卤灯壁灯替换为26只LED壁灯,每只LED壁灯的功率为120W,LED顶灯功率为180W,2间冲砂间总功率仅为9.84kWh,较改造前总功率下降50%,每年节约6.8万kWh,不到5年即可收回投资。同时,车间照明效果得到了改善。

2.3聚焦员工培训和机制完善,把员工安全和职业健康落到实处

(1)开展员工培训,增强安全和职业健康意识。外高桥海工有比较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新员工在入职后首先接受的培训就是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从事涂装作业的员工在上岗后还要接受涂装作业专业培训。涂装部目前已形成一套自上而下比较健全的培训管理机制,包括岗前安全培训、等级工技能培训、岗中素质教育培训、质量培训、各类专项技能培训等。近两年来,涂装部累计开展注册备案的培训项目68项,合计培训1100人次。作为日常管理的培训学习主要安排在以作业安全分析(JSA)为主要内容的班前会。(2)强化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强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激励和考核是促进管理的有效手段。营造正向激励的氛围,鼓励一线员工主动发现隐患,主动解决问题,实现本质安全,对于切实加强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如,在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舱口盖建造涂装作业中,舱口盖顶部冲砂部位离地面高度4m多,舱口盖周围无任何栏杆,也无处挂安全带,加之平面上冲砂有很大的反作用力,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针对这一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尝试在冲砂间左右两侧墙壁上安装吊环,离舱盖上平面1.6m处拉设钢丝绳,将钢丝绳一分为二,中间用拉紧装置连接,使用时用拉紧装置使钢丝绳处于紧绷状态。经过现场反复试验和不断改善,最后将这样的钢丝绳平行拉设间距为4m至舱口盖两端,用于挂安全带挂钩,工人作业可安全灵活走动,便于冲砂作业,同时还起到安全带的限位作用。这样的实招从本质上解决了安全隐患,把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落到了实处。

3管理特点上的“三突出”

3.1突出“以上率下”,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导。发挥党员干部“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外高桥海工涂装部一个十分突出的管理特点。在持续推进的管理改善中,涂装部党员干部深入生产一线,“以上率下”指导现场工作,通过现场安全、质量、5S巡检等检查活动,带头排查现场管理的短板,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结果,稳步提升部门及区域整体形象。如,在涂装厂房内地坪油漆完工初期,由于还没有实现设备无尘化环境管理,员工素养尚有差距,部门党员干部为了创造无尘化作业环境,针对现场的“脏、乱、差”,带头用自来水和抹布一平方一平方地擦过去,引导全体员工参与到创造无尘化作业环境的工作氛围之中。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党员干部“以上率下”也发挥着突出作用。在党员干部主动学习、主动帮带的带动下,涂装部师徒带教成果斐然,不仅建立了涂装部技师工作室,而且还先后培养出2名浦东新区首席技师,创建了马俊生工匠室。围绕技师工作室和工匠室所开展的师徒带教,使得广大年轻员工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的指导下,“三好四会”基本素养得到迅速提升。

3.2突出“细节致胜”,落实好务实管用的好点子好创意

外高桥海工涂装部以技师工作室为核心技术班底,以马俊生工匠室为平台,十分注重从细节入手,在鼓励员工多出好点子、好创意的同时,更加重视这些好点子、好创意的具体落实,为“细节致胜”发挥出了显著的成效。如,去湿机制冷系统散热装置的改造,就是员工突破习惯性思维,从细节出发提出的一个好点子。起因是,去湿机在使用时经常会发生制冷系统散热报警,设备厂家多次处理均没有解决。部门员工通过耐心分析,认真排查,最终发现原设计是通过烟囱来完成散热,而烟囱将军帽离烟囱管口的距离太近,导致散热效果不好。在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员工大胆试验,经过反复比较论证,最终把将军帽提高30厘米后,故障报警彻底解除,确保了去湿机正常运转。三年来,部门累计实施改善300多项,获公司提案管理表扬238项,1项课题获得公司特级合理化建议奖励,部门2次荣获公司“优秀合理化建议部门”称号。

3.3突出“久久为功”,保持好设备管理持续改进的良好势头

管理改进,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外高桥海工涂装部主要通过两大抓手保持了设备管理持续改进的良好势头。一是实施全员设备维护,持续开展红旗设备评比。涂装部设备种类繁多,仅涂装部车间就有喷砂机组、磨料回收机组等10大系统、约120台套设备。为使设备能够满足生产连续性作业需求,部门实施全员设备维护,制定了严格的设备点检及日常维护制度,同时不断强化操作维修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定期参与并组织实施红旗设备评比,激发员工参与设备维护及管理改善的积极性。目前,涂装部累计已有35台设备被评为“红旗设备”。二是持续推进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外高桥海工涂装部自2012年起参加现场管理星级评价活动。通过建立卓越的绩效管理体系及持续推进现场管理改善,部门相继荣获:2012年内场作业区上海市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四星级现场”;2013年涂装部上海市现场管理星级评价“四星级现场”;2013年内场作业区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五星级现场”;2015年涂装部全国现场管理星级评价“五星级现场”。

4结语

设备管理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备 管理 创新 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U6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96-01

1 前言

建设现代化港口不仅需要的是现代化设备,更需要的是创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现代化设备不仅能满足生产作业的需要,还能对设备的使用状况通过电脑以信息反馈形式进行监控,在当前整个社会都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这些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机械设备的应用与我们港口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就需要我们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形成一套更精细、更优化的设备管理方法。

2 港口设备量化管理是在当前设备技术不断发展和对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条件下设备管理的创新

建设现代化港口不仅需要的是现代化设备,更需要的是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设备的量化管理对于降低设备使用维修费用及提高港口企业的装卸效率和效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现设备的量化管理首先要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和分析,同时对各种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找到提高设备作业效率和降低使用成本的关键点,然后出台管理制度设置设备管理的量化标准,将各种设备量化标准与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薪金结合起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才能真正实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标准化,最终实现企业的节能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2.1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化港口所需要的设备不仅要能高效的完成港口的装卸作业,还要能通过这些设备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设备在使用中能否在满足作业效率的条件下节能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该设备能否完整的记录该车是如何运转的,其中不仅包括司机的操作过程还应包括设备的维护管理过程。

2.2 燃油的信息化管理

燃油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运输行业的利润水平,其反映的不仅是企业的节能意识和防盗意识,更能从细节中体现企业的管理能力。

2.3 油的信息化管理

油的使用和管理是港口机械生产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很多企业在这方面技术及管理投入较少不仅造成油的使用成本上升,还会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2.4 设备保养的信息化管理

设备保养包括每250小时对车辆进行全车、检查、调整和清洁,还包括各种油及滤清器的定期更换和按质更换等。这些工作都属于周期性工作,一般按照工作小时来进行计算的,这就要求每台设备上的电脑系统能及时根据工作小时和保养内容对已经设定好的周期和现在的运行状况进行预警提示,提示信息不仅能通过车载电脑系统提供给司机,还能通过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提供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对工作内容和时间进行协调和安排。

2.5 设备维修及物资管理的信息化

设备的维修及物资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要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还要能反映出设备的运行成本和效益及备件库存信息等,能实现设备的单机成本核算,这样才能为上级领导在设备使用和购买提供重要的战略信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好规划,因此维修及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有着重大意义。

3 现代化港口设备的量化管理与节能降耗

3.1 实现燃油量化管理的意义

(1)完善燃油的管理。找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改善管理后能从燃油管理程序中体现出完善燃油管理的效果。

(2)通过使用燃油信息化管理程序结合司机的实际操作,找到作业中燃油消耗的原因,并可改善驾驶技术增加作业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同时找到节约燃油的技巧或措施,增加司机和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有利于操作人员责任心和素质的提高。

(3)能通过此程序,结合检察车辆,能发现机车是否有燃油泄漏,或者机车存在故障导致燃油高消耗,及时整改后可降低燃油消耗。

(4)可根据此程序反映出的问题调整节能管理的思路,使节能管理更有针对性,并把节能考核落实到每个车组和每名司机,最终使每位员工能切身体会到节能对个人和企业的重要性,把节能的理念灌输与企业运作的每个环节中。

(5)通过完善燃油管理可降低港口企业的燃油消耗,同时提高企业每个操作环节的合理性,为企业增加利润空间,保证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2 设备油的量化管理在设备管理中的创新作用

(1)油管理的信息化可提高油品消耗信息的共享和流转速度。

(2)为机车故障诊断提供了新途径。通过查询油添加管理程序,使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部工程师随时随地了解到车辆使用油的情况,并根据各种油使用超标反馈信息对超标车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车辆的各种故障。

(3)油信息化管理是油管理上的创新。通过油量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了对油品的流向控制,减少了油品的不正常流失,使我们的管理更加规范完善,更有针对性,同时把油的添加与车质车况相结合,让每名工程师了解到自己机车的车质车况。

3.3 设备维修的量化管理及物资管理系统的建立的重要作用

实现设备维修量化管理的重要步骤就是搭建设备维修管理及物资管理信息数据库。首先由具体的物资管理人员将采购的备件物资编码、数量和价格进行详细的入库记录。然后维修人员将每次维修的具体情况如维修日期、参与维修的人员、维修时长、使用材料的物资编码和数量作维修记录。最后由专人对每天的数据进行核实保证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库存情况统一。

通过这个数据库设备管理人员能及时查询每台车或每个车型具体的维修情况,维修质量等信息。这些基础信息真实的反映了车辆的运行管理情况,能为上级领导提供公司所有设备的运行概况,还能根据设备的维修费用及质量考核维修及管理人员,这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 设备操作人员薪金激励与设备量化管理

设备的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职业素质不仅包括驾驶技能还包括是否能认真的检查和使用设备。比如在司机的日常工作中检查车辆的油水位并及时添加非常重要,在驾驶过程中爱护设备也非常重要,这些因素都会严重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在目前操作人员的薪金分配制度下,驾驶人员只负责操作设备进行生产拿到操作吨,对于设备是否良好并不足够关心,甚至有些司机为了完成作业牺牲了设备的“健康”,正是这个因素才会导致设备成本的上大幅上升和寿命的缩短,因此在设备的操作人员薪金上应能有一部反映设备的健康状况,这样就能够起到让司机主动的去爱护设备的作用,虽然可能短时间会提高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看肯定能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同时还提高了员工的职业素质,相信有了这种高素质的司机一定会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备管理创新范文第5篇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更加强调 以人为本 的工作指导思想,建筑业管理已逐渐由粗放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安全管理观念也应由传统的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转变,树立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命、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强调人性化生产与服务的新观念。

2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

企业的安全不仅仅是靠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把安全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这有利于整体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比如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

3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探索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察、社会监督 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强调企业负责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但这远远不够,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1)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高效、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

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及地方垄断的影响,规避因人设置部门或岗位,导致职责不清、管理交叉、管理多头的不良现象。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非政府机构的作用,强化监理机构的作用。

当前,监理更多的是对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对安全管理基本流于形式,今后应将安全管理结果作为监理工程师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对发生的事故承担监理责任。

3)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两大问题

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 包工头 的问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问题即 农民工 问题。

4)完善保障制度,建筑行业是事故高发行业之一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转移,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既是对操作人员的有效保障也是对企业的有效保障,可与保险企业进行研究,探索出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的意外保险险种,让事故受害者或家属的后期生活有可靠保障。

5)实施安全员岗位津贴办法。

为吸引和鼓励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充实现场安全管理队伍,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如下激励措施:企业设置安全总监岗位,享受副总工程师级别待遇;实施安全工程师和安全管理员岗位津贴;对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的人员注册成功后一次性给予奖励,每月另行补贴,优先给予职位晋升和优先享受公司相关福利政策等;驻项目安全管理员给予岗位津贴,坚持以岗定补,人员离岗补贴取消。

6)推行安全违章、违纪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

建筑施工中除自然灾害事故外,绝大部分属于人为事故, 三违 行为是引发事故源头,从源头治理防范事故发生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利用亲属的力量治理违章是全员安全管理的进一步扩张和深入,可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对于首次违章、违纪的人员给予制止和纠正,对屡教不改的,将违章照片附在给亲属的通报信中,分析讲解其违章、违规的危险性,让亲属感觉到其行为的严重性,充分发挥亲属的作用,共同帮助违章、违纪人员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和改正,亲属的规劝和做思想工作效果往往要比其领导、同事做工作效果好得多。安全违章、违规人员信息通报亲属制度明确了施工人员在工作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分清了安全事故责任人。

7)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

由于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或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安全生产,不顾设计规范要求、不加强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控制,留下了诸多安全隐患。传统的监督方法主要依靠安全管理人员深入现场进行检查,因受安全管理人员经验及安全管理人员数量直接影响其安全管理最终的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方式已无法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需要。因此,安全管理除了在技术系统、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外,还应利用高科技设备来提升设备本质安全和辅助安全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整体水平。近几年来,各施工企业、科研单位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提升产品本质性安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下所列是科技产品与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有机的结合,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可靠性,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典型的成功案例。

4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的应用

从事建筑施工的人员应该还记得,几年前电梯口的人员通过喊话或敲打架子管等最原始的方式告知司机有人上或下需要电梯,如果楼层超过10层司机便无法判定或听不到,工人有时用钢筋头等敲打施工电梯平台钢管或伸头探望,若重心偏移稍不留神就会坠落,此类事故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施工电梯楼层呼叫器是在每一楼层安装呼叫器,驾驶室安装接收器,当某层有楼层呼叫时,楼层呼叫显示器上显示对应的楼层号码,并有语音播报楼层号,司机根据楼层显示及语音提示可以快速进行应答操作。无锡国金中心、广西帝王大厦等项目运用该产品既提高了施工电梯的工作效率,又从源头上减少了安全隐患,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电梯司机与各楼层拟乘坐人员的有效沟通,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了上述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

5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的应用

项目的施工电梯笼内外一般都挂设有限制人员数量的限载牌,但在上下班时工人总是争先恐后的往里面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没有专门管理者维持,为争抢电梯引发斗殴事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偶有电梯因超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其受害人数多、危害程度极大。安装单位法人代表、电梯安装人员,工程项目负责人等也被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升降机超员视频监控仪是采用在施工升降机轿厢内安装智能视频分析设备,当人员进入电梯轿厢内时,系统自动采集人员信息,并开始统计人数信息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当数量超过系统设定数值时,系统报警并联动控制施工升降机的运行;当数量恢复到设定值之内后系统解除报警,施工升降机运行。其智能化、可靠性高,易于安装,便于集成,适合任何光线环境使用。

6遥控控制系统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应用

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逐步取代传统落地式脚手架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采用遥控操作系统下达升(降)指令,该系统工作原理类似用电视遥控器站在远处实施换台一样,该技术的使用可规避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置身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进行操作,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长沙万达广场项目、沈阳乐天广场、北京燕翔饭店、南昌地铁大厦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b荷载重量保护系统重量传感器将该机位的重量信号传输至分控器,分控器将该信号进行处理显示,并判断是否过载或失载,出现过载或失载立即发出声光报警,并将报警信号传送至主控箱,控制主控箱发出相应的报警指示,并控制设备继续运转。荷载重量保护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的控制系统,在北京通州万达项目、上海世纪汇、南京浦东大厦项目、浙江舟山港航大厦项目、深圳万科水径项目、齐齐哈尔鑫海家园项目、新疆南湖纸业项目等数百个项目的投入使用,有效避免了超载或失载过大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人员观察不到的异常情况对升降过程的影响,将架体升降过程的异常情况由人员被动发现状态向主动检测设备异常并处理状态转变。规避完全依赖人工操作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切实保证安全。从而保护架体免受故障的损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8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近几十年来,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与工程设备、设施的有效结合提升了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并在安全监控、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安全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所列举的几个科技产品与特种设备有机结合提升了设备本质安全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科技对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的安全工程信息化进程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还存在安全管理信息在安全管理中尚未形成各层次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安全信息化人才缺乏、安全工程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等诸多因素,导致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不高的状况,与国外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相差较大。未来智能仪发展空间巨大,应向微型化、多功能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使其广泛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之外的其他各领域。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除完善制度、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等规范人员行为、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性、提高防控能力和预警信息外,还应根据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等方面因地制宜打破常规地进行创新发展,比如,从安全保险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寻找非常适合建筑施工行业特点的保险险种,有效地分散、转移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

9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