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工作思路(精选5篇)

  •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997]95号文印发《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思路》针对水利系统水电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融资能力、投资能力、竞争能力不强,水利国有资产 出资人长期缺位等问题,提出:要理清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从宏观…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精选5篇)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11.《思路》的提出

  1997年初,水利部水电司分批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深入研究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问题。水利部103次党组会议,在听取了水电司关于“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的汇报后,水利部以办水电

[1997]95号文印发《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思路》针对水利系统水电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企业融资能力、投资能力、竞争能力不强,水利国有资产

出资人长期缺位等问题,提出:要理清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从宏观、整体、战略的高度,研究水利系统水电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逐步从单纯技术专业管理向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转变;

要确立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法律地位,建立出资人制度,加强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水利系统水电行业管理体系;要实行股份制、集团化改革,实施“百龙工程”

,把水电、供水和水利综合利用结合起来,通过资产优化重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把资源优势转变成资产优势,资产优势转变成资本优势,促进水利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水利部水电司分三批召开座谈会向各地传达部党组会议精神。并组织考察组对重庆市水利系统水电改革发展进行考察,提出组建水利电力产业集团的建议。同时在听取四川省对国有地方电力企业实行股

份制、集团化改革的汇报后,指出组建全省性水利电力产业集团, 实行资产重组 、结构调整、职能转换、制度创新, 具有全局性意义,给予支持、指导。紧接着水利部以水经济[1997]218号文件通知各地

申报实施“百龙工程”。

12.《思路》的落实

1997年8月水利部水电司召开全国中小水电投资计划改革研讨会,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29讲话》,紧密结合实际落实《思路》,进行中小水电投资改革。会议对水利系统水电作了进一步分析, 对

其规模、总量、成就作了充分肯定;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观念和认识滞后,政府职能转变差距大,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长期缺位,中小水电电源电网不配套, 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

度低;提出落实《思路》,一要强化方针政策、规划统筹、监督服务等政府职能; 二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三要走股份制、集团化道路。水利部水电司司长程回洲在会议总结报告中重

点讲了关于百龙工程、关于出资人、关于供电营业区、关于水电与电气化建设、关于股份制企业上市五个问题。

  1997年8月底水电司委托全国水利地电企协召开全国水利系统供电营业区核定划分研讨会, 形成了会议纪要并由水电司转发。《纪要》强调各级水利部门是《电力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行政执法主体之

一,应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水利系统供电营业区的核定划分和供用电监管工作; 强调解决好水利系统供电区的供需矛盾,要认贯彻《思路》,解决企业规模小、水利国有资产出

资人缺位、市场竞争观念和实力薄弱等问题。水电司司长程回洲到会讲话,强调新形势下行业协会工作十分重要。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5.29讲话》,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大力实施以产权为纽带的管

理,加强以协会为中介的政策调研和指导、服务工作; 提出要认真抓好电气化建设工作,并委托全国水利地电企协专家组及时开展跨世纪中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战略研究。

1997年9月水利部水电司以电规[1997]2号文件转发《吉林省临江市关于建立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通知。《通知》说:确立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法律地位,经政府授权,明确水利部门行使水利

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是建立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落实《思路》的重要内容。

1997年11月水利部水电司召开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座谈会,突出强调当前工作重点是: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施行《思路》;二要从政治高度抓紧电气化县建设;三

要依法行政抓好供电营业区核定划分。

1997年10月底全国水利地电企协专家组根据水利部水电司的工作部署, 提出了《关于水利电业推行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的研究报告》。11月底水电司委托全国水利地电企协召开全国水利电业推行现代

企业制度研讨会,形成了会议纪要并由水电司转发。《纪要》对水利电业作了定义,即指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三定”方案已明确规定的水利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电站电网,包括电网经营企业、发电企业

、供电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水利工程综合利用发电厂(站)等,是水利系统电力事业或企业、行业的简称。《纪要》提出,各地水利电业要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落实施行《思路

》,一要变革管理制度,由传统行政管理走向依法行政、产权纽带、协会中介的行业管理;二要认真贯彻“抓大放小” 方针,“抓大” 包容“放小” ,“放小” 促进“抓大”;三要紧密结合水利电

业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组建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水利电力产业集团、流域水电集团、区域电网集团、小企业联合体,分别形成“航空母舰”(单个大企业)、“联合舰队” (母子

公司体系)和“麦当劳” (出资者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的小企业群体)。

13.落实施行《思路》,当即见效

1997年落实施行《思路》,启动“百龙工程”,至年底,全国即有120多家水利水电企业规范改制,建设“百龙工程”。在水利部的支持下,自1993年全国电力行业首家股份制公众公司----四川“乐山电

力”股票发行上市后,1997-1998年重庆“三峡水利”和四川“ 明星电力”、“岷江水电”又相继上市。它们都是以中小水电为主体的发供一体的地方电力企业,加上已上市的新疆“汇通”水利企业,

这时,全国水利系统已有5家水利水电企业上市。在落实施行《思路》中,建立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迈出重要步伐,吉林、湖南、四川、浙江、新疆等省区一些州、市、县政府授权水行政主管部门行

使同级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责。

全国水利系统水电建设取得历史最好水平,全年新开工中小水电项目120万千瓦,水利电业在建规模达到1100万千瓦,完成投资160亿元,新增装机超过18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0万千瓦时。第三批农

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取得突破,1997年有14个县提前三年达标验收。依法行政,贯彻《电力法》,本着尊重历史、遵循规律、保持稳定、有利发展的原则,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做好水利系统供电营业区的核定划分工作,使1997年成为水利电业供电区相对稳定的一年;电价改革初见成效,全年小水电上网电价平均上调0.03元/千瓦时,年增收入24亿元;各地水利电业普遍开展以

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安全文明生产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创建“文明窗口” 活动,成效显著。

13.落实施行《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思路》的提出与落实施行,对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进农村水电改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特别适合以多元化产权制度为基础,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治水办电和管电管水的特点;

  第二,有利于水行政主管部门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三,有利于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解决资金短缺困难,促进企业增强实力、活力和后劲,推动水利水电事业加快发展;

  第四,有利于企业债务股权化,调整负债和资本结构,实行合理负债经营,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第五,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第六,有利于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直接结合,体现职工当家做主,更好地调动和发挥职工劳动积极性;

  第七,有利于协调大小电网关系,为水利电业开发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八,以产权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一可以产权为纽带实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二可从根本上克服水利电业在结构、规模、整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弱点,搞好搞活企业;三可搞好资产监管与

运营体系建设,保障水利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四可发挥集团母企业的主导作用、子企业的骨干作用和成员企业的群体优势,调动和发挥每个成员企业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五可促进资

源资产资本合理配置,形成互补、综合、扩张效应,提高集团整体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六可充分发挥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推进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协调发展,使农村

水电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电气化服务;七可促进行业、产业、企业三位一体的改革,适应电力体制配电端改革的要求。

  现在看来,《思路》的提出与落实施行,是从全国水利电业的历史、变化、现状、规律、走势出发的。落实施行《思路》中强调“建立在多元化产权制度基础上的治水办电和管电管水的特点”、“

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直接结合”、“电源电网不配套,依法行政抓好水利电业供电营业区核定划分”、“推进大小电网并举共存、协调发展”等理念,符合尽量减少改革成本、调动各级各方面积极性、共

同参与改革、依规透明改革、分享改革成果等要求。实践证明,这也是对1998年下半年以后出现的“上划、代管”、“不断扩大垄断”、“在一个并举共存的系统中,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他人消亡的基

础上”的“非和谐举措”的一种抵制和制约。这是后话,《之五》再说。 

  完全可以也应该这样讲,经过波折和困难的严峻磨炼,进入新世纪,以落实施行《水利系统水电改革与发展思路》为标志,我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已实现了由单站发电到联网运行“建设县电网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水利施工;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谐水利施工企业的构建,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为促进水利施工企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这需要我们适应新的变化,不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以收到好的效果,否则将适得其反。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人为本,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深入、在创新中提高。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以党建工作的优异成绩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从企业改革发展现状、行业特点和员工思想实际出发,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探索既富有现代感又契合企业实际的新路子。

加快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是构建和谐文明水利施工企业的根本依据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保证和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许多党派团体中的执政党,不仅是他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极为重要的因素是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能够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党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水利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团结文明的良好风气和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增强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同心同德为构建和谐企业作出贡献。

职工是水利施工企业的主人,是水利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在深化水利施工企业改革的特定时期,随着水利施工企业转机建制步伐的加快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水利施工企业的利益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的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要维护水利施工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惟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水利施工企业职工思想上的问题,才能保证水利施工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才能确保水利施工企业拓宽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是运用科学理论和高尚思想教育人、引导人,从而调动水利施工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操作技能和劳动效率。水利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更新内容,在水利施工企业干部员工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热爱企业发展事业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为构建和谐水利施工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取向上为构建和谐水利施工企业提供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和谐氛围形成;增强员工的时代意识,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

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功能,就是通过民主说服、教育、相互沟通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水利施工企业员工与社会、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家庭、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和实现员工的各种利益。水利施工企业在做出各项决定特别是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维护公平与正义,追求水利施工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在水利施工企业的民主决策、选举、评先、评优以及人员聘用、组织生产等各项工作中,要经常、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进一步营造煤炭企业公正民主的和谐氛围。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 干部职工 公共服务意识 公共事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迅速。高速公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干部职工的公共服务意识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许多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逐渐多元化。因此,提供公共服务意识是高速公路企业干部职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只有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企业公共服务的重要性,不断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干部职工的公共服务意识,才能为高速公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公共服务意识及其存在的价值阐述

公共服务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在享受社会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措施的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回馈给社会某种公益或创造某种公益性价值,并实施到其他社会成员身上使之受益。

由于高速公路企业具有公共性的特质,又普遍具有垄断性的特点,因此其不能单以盈利为目的,必须以给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大前提,在盈利与公共利益当中取得平衡。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公共服务意识,能够帮助高速公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在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效益。

二、努力增强干部职工公共服务意识的意义

(一)能够深化高速公路企业的文化建设

高速公路企业服务就是第一生命线,这是其社会公共职能决定的。高速公路企业自身发展必须以提供一流的服务为前提,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能,将其发展为一种企业文化。因此,高速公路企业必须使内部人人都具备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市民服务的水平,以对用户服务质量的好坏考核职工,以服务业绩的优劣考核管理人员,创造出一个人人重视服务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能够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高速公路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工作表现必然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如果干部职工不能做到“优质服务,诚信服务”,必然会受到人民群众的非议和责难。因此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意识,要求全体职工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实现高速公路企业的社会职能,做到“服务社会、回馈市民”,才能与人民群众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现时存在公共服务意识薄弱的几个方面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目前,高速公路企业干部职工的公共服务意识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公共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的重视。还存在的公共服务意识薄弱的环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业务接待方面

业务接待是高速公路企业与人民群众接触的“第一扇窗”,做好业务接待的工作,有利于给市民留下良好的公共形象。但目前在制作系统改造方案和收费窗口受理用户咨询、投诉的时候,前线的工作人员还不能百分百地规范服务和礼貌用语,还不够耐心地、详细地为用户解答。这些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公共服务形象。

(二)投诉与监督方面

在投诉与监督方面,高速公路企业目前存在用户的投诉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或无法在承诺时间内将投诉处理完毕的个别情况,投诉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以保证所有接收的投诉能够完善的处理好。可见,良好的监督机制也是公共服务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增强干部职工公共服务意识的具体做法

(一)突出主人翁精神,强调服务宗旨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高速公路企业的特殊性,很容易会对公共服务产生冷漠的态度。针对职工“保持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情绪,必须增强干部职工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创建意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突出主人翁精神,在职工中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自觉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把职工的思想凝聚起来,引导职工把国家、企业和自身的利益、命运融为一体,增强自身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人生观、是非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所承诺的服务。

(二)创新教育方式,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个人业务素质

通过座谈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为指导,分层次、分类别地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引导职工认识到不断深化承诺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和业务素质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引导职工摆正本职工作与文明行业建设的关系,找准自身定位,不断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

(三)增强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和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优质公共服务水平,是高速公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每个职工的职责。首先要结合不同公共服务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规划,做到内有可行的计划方案,外有检查验收、总结评比的监督机制。另外,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培养职工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形势 铁路企业文化 问题 策略 思考

铁路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之一,其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福祉。在当前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铁路企业其特有的管理,对员工整体素质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保持可持续的安全与稳定发展,在内部制度完善的同时,企业的文化建设,更有助于团队整体的思想凝固和精神引领,使员工从中找到归属感,明确行业价值取向,从而让所有员工更加致力于企业的兴衰发展而努力。提出的实现中国伟大复兴战略,从铁路企业上讲,就是要全力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要让企业文化行成一种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之形成企业的软实力,实现“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目标。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铁路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文化对于铁路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一、铁路企业文化

我国铁路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铁路企业文化,推动和促进了铁路企业职工自身内在动力,形成爱岗敬业氛围,积极奋进。铁路企业文化主要基于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发展历程等一系列的文化构成。铁路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可以说企业文化是整个铁路企业的灵魂支柱,没有企业文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的发展和未来。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制度、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环境、企业的优秀事迹、企业的仪式以及企业的文化网络。铁路各部门目前多在积极探寻企业创新发展方向,不断实现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文化宣传。铁路系统在”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理念下,各直属站段多形式切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有力的推进了铁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影响力和员工的精神面貌,促进了企业向安全、和谐、优质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实施铁路企业文化建设重要作用

(一)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铁路企业属于国家的基础核心设施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企业的发展良性与否,与其核心竞争力密不可分,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主动力,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潜力的重要体现。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为企业获取更宽的客源渠道提供重要支持,因此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阶段应该积极打造企业的强核心竞争力,这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铁路企业长足发展、提高竞争力,提供更有利保障。

(二)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改革效果

近年来,我国铁路企业正面临各种层面的改革,改革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减少这些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已经成为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困难,更使得企业的改革路线得以有效落实和实施,通过构建铁路企业文化可以有效缩短企业的改革路程,提升改革效果。从本质上讲,铁路企业的改革发展其实就是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企业的思想和观念的改变。若铁路企业的发展改革中,仅仅引进新技术那么势必会造成思想意R等跟不上步伐。基层员工没有经过心理、思想、态度以及行为的洗礼,很多人都将无法接受新事物、新文化,企业的改革也将面临困境。铁路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改革的成功率,同时也是企业改革的必然之路。

(三)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软实力提升

铁路企业文化属于铁路企业的软实力,通过提升铁路企业的软实力有助于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的硬实力主要指企业基础建设、设备、技术以及企业的规模等实力,而铁路企业的软实力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内部文化氛围,铁路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铁路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形式,主要反映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行动、行为指南,可以让企业的员工思想发生改变,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提高铁路企业工作氛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现阶段内涵的延伸,和员工精神面貌的对内对外展现,既是理念的扩充,又是企业精神的凝炼,更是行为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缔造了铁路企业科学发展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源动力。通过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软实力,使得企业的发展在精神、思想等支持上永不落后。

(四)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行为

铁路企业线长点多,岗点分散,每天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和营运压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的员工在各自不同岗位积极努力工作,履行职责,但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一些思想、行为上的问题。表现突出的是日常思想和行为二者之间的不统一,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企业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心不在焉状态,岗位安全得不到保证,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因此铁路企业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而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正是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促进企业员工积极努力工作,提高员工企业荣誉意识,展现精神面貌和作为的最直接手段。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被企业员工思想认同和实践才能将企业文化中表现的价值观念深入到企业员工内心,使得企业员工行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为推动铁路实现安全和正常运输秩序提供重要推动力。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增强员工凝聚力,使之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发展,实现铁路企业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培养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文化在不断发展,铁路精神是铁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淀形成的职业态度、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它深刻地体现了铁路企业的特征,是铁路文化的基石。“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反映了铁路的本质属性,描绘了铁路的美好愿景,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铁路工作和铁路队伍的新要求,是200万铁路人团结奋进的精神相会追求。

具体做法:“安全第一”“安全大如天”“安全责任重如泰山”日常常态化“饭碗工程”教育。安全决定市场,决定效益,是铁路的生存之本,与铁路人的利益紧密相关,保安全就是保“饭碗”,安全始终是铁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安全是铁路企业文化永恒的主题和核心。

追求优质。优质是现代铁路人的职业追求,优质,就是要继续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竭诚为广大旅客货主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货主需求,在国家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形式不断丰富的形势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提供更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铁路发展空间。

历史传承。铁路企业文化有着长久历史,企业文化离不开历史,不同年代和不同阶段,铁路涌现出了大批英模和先进以及管理经验,这是铁路企业文化的人文基础,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命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关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培育和营造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员工不忘铁路精神文化的根源,找到情感认同,认清价值归属。使铁路企业文化不断传播下去,并赋与新的内容。

(二)铁路文化建设要与新时期铁路精神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要将新理念融入到发展历程之中。当前铁路提出“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既是新时期铁路发展目标,又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铁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铁路文化建设要融入其中,要使这一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在要求相互关联,形成内在的统一,具体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关系。基本价值取向关系,即:认识和处理员工自身与本职工作、服务对象、企业、国家的关系;安全价值取向关系,即:把危及安全视为坚决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对待服务的取向关系:即对待服务对象,必须坚持优质服务的价值取向,把维护路风路誉视为最基本的职责;敬业奉献价值取向关系,即:把铁路发展建功立业视为最大的荣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关系,即:把报效祖国振兴中华视为最崇高的荣誉。要在维护铁路企业员工自身利益和单位整体利益的同时,将企业和职工塑造成共同命运体,让企业的员工找到归属感,为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员工爱岗热情,忠实履行岗位责任,提供重要动力。

具体做法:加强对员工培训,不断提高铁路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要在不同层面培养企业人才,实行企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实现企业素质整体提升。加强企业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实施岗位培训的同时,增强员工政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打造团队荣誉意识,要不断弘扬铁路人的光荣传统和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质品质,以前瞻性的思路和视野,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各种挑战。

(三)因地制宜努力提高职工生产生活水平

职工群众是振兴铁路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是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利益,提升职工生活水平,既是铁路文化建设的要务,也是铁路文化的体现。要结合铁路线长点多,岗点分散,职工生活环境艰苦等的特点,不断推进“生活线”建设,着力解决职工就餐、吃水、住宿、洗澡难等问题;对偏远地区职工和近些年新开通铁路,做好职工生产生活的补充和完善工作,满足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对即将开工建设的,要实现职工生活服务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要推进“文化线”建设工作,配套完善沿线文体活动设施,因地制宜开展职工群众的文体活动,努力形成覆盖全路的文化阵地和服务网络,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卫生”线建设,落实职工体检和健康休养制度。要健全帮扶救助工作长效机制,丰富帮扶内容,尤其要在“造血”扶贫、源头防病、帮困助学等方面,取得实效,进一步扩大帮扶救助效果,让困难职工充分感受到铁路企业的温暖。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凡是企业重大措施出台,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市讨论,协商确定。要切实推进厂务公开,落实好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自豪感、归属感,提高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让铁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的召开后,铁路实现政企分离,铁路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以及政策的改变成为领导阶层必须关注的问题。现阶段,铁路企业要借鉴其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的成功经验,为铁路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变提供基础保障。

四、结语

企业文化内涵深远、涉及面广,它源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实践,从实践而来,到实践中去。怎样将企业文化转化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长远发展就只是一句空谈。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铁路企业创造佳绩,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从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着手,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于铁路企业的重要作用,然后再提出了三点加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和具体做法,希望提出的观念能够对于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有所裨益,为实现企业文化创新构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供水企业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本文由供水企业的社会公益性和市场经济独立运作的特性引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供水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据供水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新时期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以适应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新一轮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关键词】

供水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0 引言

城市供水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既具有现代企业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它在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的同时,又是按市场经济运作的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城市供水公司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城市供水公司为加快改革发展,对企业文化、经营服务理念进行了整合与创新,这对于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加速企业市场化发展、激励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供水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供水企业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被动改变、意识欠缺、人文基础脆弱等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 ]。然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像供水公司这样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1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奥莱利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理想,是带有企业个性的行为方式和信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通过对企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整合,对企业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运用使企业管理更加有人情味、时代性、人文性,使企业运作得更加科学、高效、富有创造力。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重新理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最大地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同时企业文化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还会通过不同的媒介向企业外部辐射,对消费者以及社会产生着不可忽视影响,从而对企业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促进了企业品牌的营销和推广,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因此,任何优秀企业的竞争力都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供水企业要实现让用户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工作快乐、为供水奉献的目的,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 供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缺陷

2.1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一项传统的工作,有人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二者之间划伤等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填补和促进作用,但二者在体系上、工作方法、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上又有所不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根本目标通过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联系,但不可相互替代相互归属,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2.2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的规划

多数供水企业没有一个完成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是由综合管理部门兼职负责,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停留在表面或局限在表层[ ]。而一些企业即便是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到精神层面,往往也是“一阵风”,缺乏持久性。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建设企业文化,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经过长期的沉淀才能巩固下来。

2.3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清晰

由于供水企业早期属于国有企业,存在将企业文化建与企业形象塑造等同的误区。导致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象工程建设,如提出响亮口号、设计大篇华丽空洞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等,而忽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4 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成立演艺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肤浅化。

3 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因此企业可以依靠这支队伍,将它变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部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开拓新路径。企业文化源起西方,本身就有着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因此我国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时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建设路径。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的传统工作之一,并在过去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运用这种优势开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加快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3.2 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推动和实现,关键在于全体职工的理解、认同和参与。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配合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会议和培训工作,并督促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多维度参与,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

3.3 建立学习型组织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学习能力的竞争,对企业来讲,人才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据统计,世界企业100强中,已有40家企业建立了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企业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竞争力,倒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以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

4 总结

随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日渐突显出来,特别是一些关乎国计民生国有企业,既要为新一轮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服务社会,又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供水企业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企业,因此必须不断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中的缺陷,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部门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助力文化建设工作,塑造企业之魂,更好的服务社会,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叶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2]李勇利.对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12-07(007).

[3]张晶红,张南,吴爽.浅谈供水企业文化的塑造[J].科技创业月刊,2011,03:93-94

[4]张建春.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新学术论坛,2010.

[5]周勇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6]赵玉莲.浅谈企业文化创新[J]. 商场现代化,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