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调查报告(精选5篇)

  • 课题调查报告(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是全国课程改革的前沿问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甚至还没有起步(敖世翠,2005)。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探讨过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课题调查报告(精选5篇)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问题 调查报告

一、前言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是全国课程改革的前沿问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甚至还没有起步(敖世翠,2005)。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不少教育工作者也探讨过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问题,如黄映秋(2006)、何恩(2009)等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作过调查与分析,谢济光(2003)、黄兵(2009)等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需求方面作过调查,敖世翠(2005)论证了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出的“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和“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和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同时,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很多高校的学生在提前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就没有继续英语学习,很多学校也没有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课程,致使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大纲》要求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我校尝试开设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本文旨在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发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从而完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

二、调查设计

1.调查内容与方法

要对我校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中的学生评价、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四个方面展开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尽量争取到第一手真实资料。

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10名英语老师,以及选修了后续课程的125名学生。我院共10名英语老师参加了开设英语后续课程的尝试,我们分别对这10名老师进行了访谈。121名学生中包括已经提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33名大二学生、92名大三和大四学生,他们均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调查样本

共发放问卷125份,有效问卷121份,由任课教师随堂发放和收回,保证学生能有效回答问题,尽量使资料真实可靠。

4.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认知态度与实际态度的矛盾性

对于提前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和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展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有无必要,在回答问题的121人中,有102人认为实施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十分必要,占84.29%,只有16人认为实施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必要性不大,占13.22%,认为没有必要的只有3人,占2.5%。大多数学生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学校必须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尹曼芬、李红梅(2003)及黄映秋(2006)等人的调查也证明了以上论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其毕业后工作的需要,是今后专业发展的需要。但根据我校参与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10位老师的授课日志显示却与学生的认知存在着矛盾。下表是10位老师学期末的后续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的授课日志对学生考勤与作业记录的对比。

根据上表数据,后续课程平均出勤率为77.33%,后续课程足额也完成情况为53.19%,然而大学英语课的出勤率为97.15%,大学英语作业完成情况为91.54%。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后续课程出勤率平均比大学英语课出勤率低19.82个百分点,而后续课程作业完成率比大学英语作业完成率竟然低37.3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并没有把英语后续课程放到与大学英语并重的地位。在与10位老师的访谈中,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是很高,学生经常旷课、迟到、不交作业,唯一一次绝大部分学生都交的作业为作为期中考试成绩的一次随堂作业。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后续课程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任课教师做大量探索,确保后续课程的顺利建设。

(2)课程设置的不系统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纲》强调,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等背景知识,尤其是有关这些国家的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基本文化事实和文化现象,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识别力、理解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和成功的沟通。《大纲》还明确规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黄映秋(2006)、何恩(2009)等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作过调查与分析,根据《大纲》精神,何恩提出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应包括下面三种课程体系:社会与文化系列课程、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系列课程、专业英语系列课程。社会与文化系列课程要比较系统地介绍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通过外交学、外交文化、外交礼仪、跨文化交际、外报外刊、中国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社会与文化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系列课程包括口译、笔译、翻译理论、时文翻译等,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文化转换能力等。何恩(2009)同时指出,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突出专业特点,为不同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文秘英语、会议英语、网络英语、机械英语、医药英语、生化英语、广告英语、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课程,保证学生学有所长。

根据与10位老师的访谈,开设的后续课程包括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美文化概况、英美报刊选读、希腊神话故事、大学英语词汇、高级英语听力、商务英语、翻译理论、英语实用文写作。根据课程设置来看,我校的后续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包括文化、翻译、专业英语等的系列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简单,课程类型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以及专业化的英语学习。黄兵(2009)提出了大学英语后续选修课程可实行模块化教学,每个课程模块下又包括几个子课程模块。根据以上讨论,后续课程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文化类模块、英语技能类模块和专业英语模块。在这三个模块下,可以开设与每个模块相关的子模块课程,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开设专业英语模块的课程时要考虑到本学校的专业划分,尽量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能选到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

(3)教学模式单一化

根据与10位老师的访谈与听课,发现授课重点放在了传授知识上,而不是技能的培养上;教师在课堂中依然占有主体地位而不是指导者,学生主要还是知识的吸收者,而不是意义的建构者。同时,10位老师的授课没有一人是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的。黄兵(2009)关于教学模式的重新定位指出,首先,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教学互动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其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掌握到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过渡,它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又不是单纯的专业课,而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同时,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有的老师还不会做电子课件,后续课程的教学理念还比较传统等,这是造成教学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教师要不断改变教育理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4)管理方式不健全

与教师的访谈中还发现,10位老师所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行编制的材料,还称不上是教材,有的教师即使是让学生统一定了教材,也只是作为参考。在整个学期的教学中,教学督导没有去听过一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课,最后的考核方式都是“考查”,没有一门课程是“闭卷考试”。老师们普遍担心如果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学生可能不会去选这门课程,因为他们认为“太难了,只要能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即可,没有必要付出全部努力”。10位老师都没有根据教学大纲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讲义,授课内容比较随意。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应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管理、测试、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学校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重要性,对后续教学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应有长远规划,统一要求。

三、结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在我校仍然处于初步尝试阶段,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发现问题,要积极地面对和解决。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我们要不断完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让它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平台,从而真正履行《大纲》精神,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映秋.关于广西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调查与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5).

[2]何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初探[J].高教论坛,2009,(2):81-82.

[3]谢济光,田穗文,黄廷慧,朱晓媚.理工科学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育的调查[J].高教论坛,2003,(2):96-98.

[4]黄兵.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264-267.

[5]敖世翠.论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J].台声・新视角,2005,(8):213-214.

[6]尹曼芬,李红梅.我院大学英语后续教学需求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3,(7).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教W 困难问题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275;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182-03

引言

虽然多年来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高度重视,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深度还不够。大量的研究文章,一方面重复党和政府有关的文件精神和词句,以此确立文章的理论高度和依据;另一方面又反复研究常规教学方法的得失,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深度越是不够,就越依赖党和政府关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作为理论依据,而党和政府关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和政策反过来也只能依据这样的研究成果,这近乎行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空洞的理论说教导致思想政治课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本课题采取了调查问卷的形式,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诸多困难,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困难的因素有国家、社会背景、教师以及学生各个方面,因此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对策建议主要从教师因素谈起,与国家、社会背景以及学生方面相互配合,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本次调查对象为福建省部分高校2014、2015、2016级在校学生,为了保证本次调研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理性,此次调查问卷我们均采取网络问卷,采取抽样调查即选取2014、2015、2016级部分学生进行问卷作答。我们项目组老师联合其他学校合作老师要求学生务必用手机点击链接,并以此次回答问卷作为平常考核的加分项目,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配合。本次有效问卷1500份,有效性达100%。

一、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很有必要,因为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很有必要

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开设思想政治课很有必要。在回答“思想政治课开设是否有必要”时,回答“非常有必要的”占44.28%,回答“有必要”的占35.01%,二者相加的比例达到了89.29;回答“如果思想政治课是选修课,你是否会选”,回答“绝大多数同学会选”的比例为14.84%,认为“大部分同学会选”的比例为41.85%,二者相加的比例达到了56.69%。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绝大多数还是认同思想政治课开设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合格的大学生,除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高的能力素质外,思想政治素质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因为大学生成才之前先要学会成长,而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发挥起导向作用,而这恰恰是高校思想政治课开设的必要意义之所在。

(二)大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让大学生以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回答“你为什么来上思想政治课”,回答“可以提高理论素质的”人数比例为55.72%,占了绝大多数。回答“您认为思想政治课对您未来有什么影响”时,选择“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比例为47.69%,“使自己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比例为37.96%。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还是会普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使自己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能让自己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大学生是建设未来中国的主体力量,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才能更好地理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才能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会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整体上评价为满意居多

在课堂上表现认真的同学占大多数,但也认为思想政治课堂气氛稍显压抑,学生积极性不强,部分同学会逃课旷课。回答“你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总体印象是什么”,回答“非常满意”比例为19.46%,回答“你在思想政治课课堂的表现如何时”,回答“认真听讲做笔记”比例为42.43%,“只听不做笔记”比例为52.38%,二者相加比例为94.81%。在回答“您觉得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气氛怎样时”,回答“学生在课堂没有什么积极性,气氛压抑“比例为43.55%,回答”请假旷课逃课”学生比例为2.68%,回答“学生自做自己的事情的”比例为4.62%。三者相加比例为50.85%,超过了一半。调查数据说明大学生整体还是满意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上课认真的学生也还是占大多数,但同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能算很高,旷课逃课的现象不容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形式有待优化和提高。好的课堂教学通常座无虚席,而成长中的大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都很高,学生都认同思想政治课开设有其必要性,也承认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对学生有积极的意义,但课堂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说明思想政治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存在不足,也警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要紧跟时代和学生思想与时俱进。

二、大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就是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但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而其根源在于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

(一)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教学课程的知识,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

但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你认为什么是教学效果时”选项时,选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教学课程的知识”的占23.84%,“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占31.39%。调查数据说明学生认为开设一门课就是能够通过上课让学生掌握教学课程的知识,并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才是教学效果好的标准。

(二)好的思想政治课课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不是因为是必修课程,要拿学分,被学校课堂纪律约束而不得不上

在“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选项时,“必修课必须上”占到了31.14%,“单纯应付考试拿学分占”4.14%,“受学校课堂纪律约束”占1.46%,三者相加比例达到了36.74%。调查数据说明很多学生上课并非出于对思想政治课的喜欢,而是学校的纪律和学分影响。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思想政治课还远未达到让大多数同学发自内心的喜欢。如果不能学到想学的东西,如果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思想政治课也就很难成为让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三)大学生上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之所以不够高,其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师教学素质能力的提高,它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选择社会环境问题”占25.55%,“选择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比例分别为15.09%、14.11%、16.79%。三者相加的比例达到了45.99%。上述调查数据说明,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不高的一个制约因素。社会大环境对思想政治课的忽视,而在高校环境中,是否为教师认真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激励机制,是否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提供了足够完善的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W方法都属于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范畴,它们的比例占到了45.88%,说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影响力,对于学生是否爱上思想政治课,是否是一堂高质量的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时效性,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抓好教师这一环节。

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是学生是否爱上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因素

好的教学效果必然是本门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吸引学生,因为它是关系到一门课是否受欢迎、评价是否高的主要参考标准。教师灵活有趣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关系到学生是否有上课听课的积极性;除教师素质外,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也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一)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课老师是学生是否爱上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因素

在“你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政治课老师”这一选项,这是多选题。从高到低依次是:理论素养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占77.62%、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占76.89%、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占50.61%、语言风趣幽默占74.45%,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感66.86%。调查数据显示学生遇到理论功底深厚、专业功底扎实的老师,还是会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如果老师对时事能有独到的见解、语言风趣幽默、能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这种老师也比较受学生欢迎,由此说明思想政治课上好的关键在老师,而这就需要老师认真研究,紧跟时代,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功底,通过多种方式形成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关心和了解学生,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二)好的教学效果必然是本门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吸引学生,因为它是关系到一门课是否受欢迎、评价是否高的主要参考标准

在“您所希望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怎么样的”选项中,对教学内容要求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教学内容取材于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或者贴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教学内容能够时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不要太抽象。它们的比例分别为83.45%、58.88%、53.53%、42.82%。在“您对当前上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有何感受时”的选项中,对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的感受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很感兴趣;理论知识过多,不贴近实际生活,枯燥无味;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内容深奥,难以理解。它们的比例分别为:55.72%、40.63%、26.76%、19.22%。调查数据说明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来上课并认真听课。他们喜欢那些大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引起学生共鸣和思考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内容他们不仅有兴趣,而且有共鸣,能够学到东西,也能让他们懂得如何才能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思想政治课是紧跟党和时代的,所以要时时更新,与时俱进,不要太深奥,不要太抽象,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疲惫,因为“政治的空谈往往能淹没一切。”{1}

(三)教师灵活有趣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关系到学生是否有上课听课的积极性

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着眼于唤醒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唯此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主动的行为。{2}在“按优先顺序选择您喜欢哪些教学方式”一题中,选项“纯理论性教学”的只占16.3%,“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比例为61.07%,“课堂材料分析和案例教学”占到了51.58%,“主题讨论式教学”比例为51.58%,“交流座谈”为37.23%。调查数据说明除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能否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重要影响手段。在这些手段中,开展课外及社会实践活动占的比例最高,说明相对于深奥枯燥的课堂教学,学生更渴望走出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理解运用理论。相比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一言堂,学生更喜欢老师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不管是主题式讨论还是交流座谈,学生都希望能有机会参与进来。能够谈出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启发,能够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四)好的社会宣传和教育能够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单纯政策性宣传的工具印象,而更多地关注思想政治课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除社会环境的因素和教师素质决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外,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在“您认为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选项中,“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占到了50.45%,”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占到了47.2%。在“您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选项中,答案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微电影”、“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它们的比例分别为56.45%、53.77%、51.58&、49.88%。调查数据说明,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学生成绩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认为更科学更合理的考核方式,比如理论考试加学生实践成绩,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深奥的理论只有应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体验,才能让他们有更好的体验和理解。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课和科技化,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采取微电影、志愿者服务、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手段,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和组织能力,又能在志愿者服务当中感受帮助人的喜悦。在社会考察中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比单纯上课听老师讲述社会现状和社会问题,会让学生更有同感,也让他们更接近社会的本质,以后更好的融入和适应社会。

四、综合调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存在的困难问题

总结上述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上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师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与整体素质在相当大程度上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具体表现:一是师资队伍的人员增加的缓慢,知识结构以及学历机构的不均衡。二是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对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要求,因为本身承担的教学任务量繁重,常年用一成不变的内容与方法授课,只为完成表面的工作量而忽视教学质量。三是部分教师不愿意花时间认真钻研党的文件和理论,认真学习各门学科的知识让自己变的博学,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现状与学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对提到思想政治课几个字就觉得反感,学生的漠视反过来打击教师上课的积极性,继而造成教学效果恶化的恶性循环。

2.学生方面。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就业压力使得学生更多关注在校期间专业课学得有多好,获得的奖有多少,取得的证书有多少,过分关注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对德与做人的认识,“思政课就是在垃圾的时间上垃圾的课”的流行就是鲜明写照。与成为一个有德的人相比,学生更关心是否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成功的人的标准就是实用意义上的能不能成为有钱人。对于思想政治课给予学生“三观”的培养,思想政治课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意义和价值学生认识不到,充其量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思想政治课只是让他们完成所修的学分就可以了。

3.高校管理层面。高校管理层面对思想政治课的相关配套措施也不尽如人意,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未能落到实处,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比如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时间的安排、授课班级的分配、多媒体设施的质量以及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经费,诸多限制导致教学手段只能单一化操作,再加上以课题文章作为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标准,必然导致教师以重课题为倾向从而轻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4.社会环境方面。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困境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引起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再加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多以实用主义为判断,结果就是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只对主科、专业课程感兴趣,对非专业课不感兴趣,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根本不想学习。

另一方面,W校不良环境和家庭不良环境也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教育的欠缺;社会上的少数领导干部以及个别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上在暴利驱使下的餐饮、网吧、歌舞厅等学校周边环境恶劣,都让学生的思想深受其害。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1.高校方面: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般都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对于刚刚有独立意识,对社会有批判思考的学生来说,他们并非天然地讨厌思想政治课单调的灌输,而是这方面缺少环境方面的有效引导。在这方面高校领导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建设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而不是上面强调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才重视一下,其他时间都把思想政治课教学抛之脑后。对于教师上课的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的师资建设和激励机制以及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教学所需要的配套措施等环节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加以落实。

2.教师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学术魅力、人格魅力以及教学魅力,因为这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首先要理解透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能够用接近社会现实与学生实际需要的语言,深入浅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三观”的培养以及对德和做人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这就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博览群书,要关注社会动态,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课上的生动、有趣并具有方向性。

3.教育环境方面:第一,优化宏观教育环境,也就是国家和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公平、公正,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要构建良好有序的经济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物质基础;文化环境的优化,要倡导先进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优化微观教育环境,也就是校园环境。高校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环境就是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拥有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更容易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语

结合调查数据及分析结论可见,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但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其根源在于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是否爱上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与时俱进,才能把思想政治课上成大学生终身受益、终身喜爱的课程;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本门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吸引学生,因为它是关系到一门课是否受欢迎、评价是否高的主要参考标准。教师灵活有趣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关系到学生是否有上课听课的积极性;除教师素质外,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本文为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JAS151506)的课题成果。]

注释: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N]人民日报,1978-12-13

{2}林雪原.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5(1)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调查时间、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

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9日至2012年11月30日。

2.调查对象:高一年级12个班,共651人。

3.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各个班级开展“三四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学习小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与推动课堂模式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方法

利用信息课时间,采用网上问卷形式调查。网上答卷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的种种顾虑,也不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能更坦诚、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

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请参阅附件《小组教学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或网上查询,地址:http:///shuxue/Survey/ListReport.asp? SurveyID=3。

四、调查结果分析

1.从对待这种授课方式的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是喜欢的

调查显示:70.41%的学生认为座位分小组摆放好,42.45%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只有13.0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持中性态度的占44.46%,这样的比例在我们意料之中,和入学成绩相比,我们已经很满足了。89.13%的学生认为在这种课堂模式下,班里的学习风气有好转,对学习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从学习习惯上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具备“独学”能力

调查显示:44.46%的学生能完成预习,36.82%的能简单预习,很少预习的占18.71%。有82.69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对于导学案中的探究题,有46.68%的同学会先独立思考,36.61%的同学会粗略思考,很少思考的占16.70%。这样的结果还是令我们欣喜的。

3.从小组合作情况看,多数同学有表现的欲望,但竞争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36.82%的学生非常愿意参与交流,想成为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33.80%的学生愿意,但反应慢,总是被别人抢先一步,一般及不愿意的占到29.3%。在交流展示时有43.05%的学生会抢着回答,28.57%的学生害怕出错,总是很谨慎,不想展示的占8.45%。另外,对于现在的课堂,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中,28.88%的选“自信,敢于表达的能力”,25.79%的选“积极探究与创新能力”,18.06%的选“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学生是有强烈的参与愿望的,这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4.从教学效果上看,虽然还不够高效,但在改革的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调查显示:50.10%的同学认为现在的课堂更规范更活跃,认为跟以前差不多的占36.01%,认为不好的占13.88%。对于每堂课的检测,25.15%的学生能顺利完成,63.98%的学生能完成大部分,仍有10.85%的学生很少能或不能完成。和以往相比,前半部分数据明显提高。要想使课堂高效,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后面这10%左右的学生。

5.从教师角度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调查显示:43.2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堂老师讲的少了,自主探究展示的机会多了;58.55%的学生认为小组评价使小组的凝聚力增强,竞争意识提高,比较在乎老师的态度;28.57%的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害怕出错,总是很谨慎,他们需要老师的鼓励;24.08%的学生急需老师教给他们预习、学习的方法;24.8%的学生急需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的方法等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味”,需要教师用智慧去调和,用专业的知识去调控。

五、教学建议

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学校和教师都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作为学校要加强督促、评价、考核,打破“旧”的教学习惯,使课改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作为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不断创新。

2.积极培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从调查来看,多数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愿望,但只有愿望是不够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竞争意识需要积极地引导培植,需要精心地呵护,只有学生全方位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3.做好科研学习小组的后期培育工作。通过组长培训,组内合理分工,小组评价与奖励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习小组健康正常运行,成为课堂走向高效的真正推动力。

4.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组内分工与合作、组间合作与竞争的指导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市场信息的搜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技术的选择、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解模式,而应积极探讨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自身体会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设计

1.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配合课堂讲授进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外出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几个部分。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根据所选的市场调查题目,设计一份市场调查方案。具体包括:调查的背景和意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经费预算及来源等部分。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好市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调查主题内容。

(3)外出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好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外出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学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建议几个部分。

2.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分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第一步是成立若干个市场调查小组。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平均5人/组左右。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便于小组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最好由学生自己组合,如果还有部分学生未落实到组或组成员人数偏多或偏少时,由班长和任课老师协调确定。

(2)选题。分组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结合本组成员的兴趣和特点,自行选定调查题目,要求班内选题不得重复,待调查题目初选后,任课老师加入小组的讨论,对所选调查题目涉及的问题,该调查题目的意义、可行性等进一步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小组的调查题目。

(3)分工。为保证实践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一般情况下,1人负责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2人负责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2人负责调查报告的撰写。并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环节的全面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组内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及讨论,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相对偏重一些。

(4)实施。根据选定题目,每组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各一份,由任课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待修改后以组为单位外出调查,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外出调查的安全及全面工作。 要求每个成员调查的问卷份数不低于10份,然后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由任课老师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课题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本次问卷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选择题24题,自主性问答题2题。参加调查的人员为部级示范高中的在校生,人数340人(涵盖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兼顾文理科),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内容统计如下: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从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高中生诗歌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一)课内诗歌学习状况:

1.你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的诗歌篇目的数量( )

A.太少 B.合适 C.太多

2.你是否喜欢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 )

A.喜欢 B.不喜欢

C.有一些有兴趣 D.无所谓

3.你更愿意学习哪一种诗歌( )

A.中国古代诗歌 B.中国现代诗歌

C.外国诗歌 D.都不想

4.你觉得旧体诗和新诗你更愿意朗诵哪一种( )

A.旧体诗 B.新诗 C.两者都适宜

5.你学习诗歌主要是为了什么( )

A.提升人文素养 B.增加日常谈资

C.提高考试分数 D.个人爱好

6.诗歌的哪个特征最让你喜爱( )

A.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

B.意境深远

C.内蕴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操

D.蕴含哲理

7.你读一首诗最先关注的是什么( )

A.语言 B.哲理 C.内容 D.手法

8.你记忆背诵的诗歌大概有多少首( )

A.60 B.100 C.150 D.200

9.你认为什么是诗歌品鉴( )

A.对诗歌情感内容等有一定的认识

B.得到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

C.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

10.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教授的阅读方法对你阅读诗歌是否有帮助( )

A.帮助很大,触类旁通,读懂其他类似作品

B.效果一般,一些诗歌还需要个人体验

C.只对诗歌鉴赏的考试有帮助

D.没有什么帮助

11.诗歌教学对你的情感体验有怎么样的影响( )

A.能够在特定场景下激发我的情感体验

B.使我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C.使我有更多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

D.没有什么影响

12.诗歌教学对情感价值的张扬是否让你对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

A.让我对发现生活、生命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帮助

B.我能够更多地关注生命

C.对待生命的态度看法有一些改变

D.没有体验感悟

13.通过对诗歌情感的关注,你体验诗歌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

A.很有帮助,体验诗歌情感更加准确

B.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诗歌情感体验较好

C.有一些提升

D.没有变化

14.你认为现阶段的诗歌题考查对你解读诗歌有什么作用( )

A.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

B.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

C.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D.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

15.课内诗歌学习后,你对诗歌的兴趣( )

A.增加了 B.没有变化 C.兴趣降低

(二)课外诗歌阅读状况

16.你课外读诗歌吗(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不读

17.你购买过诗人的诗集吗( )

A.购买过 B.没有

18.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动阅读诗歌作品(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从不主动阅读

19.你主动阅读诗歌时,一般选取什么类型( )

A.古典诗词 B.特定作者

C.现代诗歌 D.外国诗歌

20.你对诗歌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

A.课本 B.课外读物 C.网络 D.其他

21.在日常写作中,你是否引用诗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

A.经常 B.从没

C.不自觉引用 D.特意追求引用效果

22.当你有情感需要抒发时,能否用诗句表达你的情感意图

( )

A.能 B.不能 C.没有想过

23.你平常写诗歌吗( )

A.不写 B.偶尔 C.老师要求写才写

(三)课内外诗歌活动(以下写在问卷上)

24.你参加过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

A.诵读比赛 B.写作比赛 C.诗歌品读会

D.选修课 E.其他

25.参加这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比如:读诗时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触景生情,更愿意也更容易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个人情感体验等)

26.请写出一首或一句对你影响最深的诗歌。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三、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在分析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1.目前约九成的学生对课本中诗歌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表示肯定,认为目前中小学课文中的诗歌数量适中,有较高的学习兴趣。67.6%的学生更愿意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在诗歌学习目的方面,选择“提升人文素养”的占57.8%,选择“个人爱好”的占19.4%,均高于选择“提高考试分数”的16.4%。这说明学生在诗歌学习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在学生记忆背诵课内诗歌数量方面,能记忆背诵的篇目达60首的占24.4%,达100首的占40.0%,达150首的占19.7%,达200首的占15.9%。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收录诗歌85首,初中阶段收录诗歌89首,高中阶段必修课本收录诗歌27首,共计201首。可见,学生对已学习过的诗歌的识记有限,考试要求的必背篇目记忆清晰准确,除此之外的篇目主动记忆率不高。

2.在“诗歌最令人喜爱的特征”方面,“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与“意境深远”二者平分秋色,总占比达到84.7%。可见,在诗歌阅读体验中,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是决定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读一首诗时,42.2%的学生最先关注语言,36.2%的学生最先关注内容。这一数据说明,高中生在诗歌阅读体验中,诗歌外在语言形式与内容对学生喜爱诗歌的程度有很大影响。有六成的学生认为诗歌品鉴是指“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这同样说明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对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意义。

3.有33.5%的学生认为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老师传授的阅读方法对其阅读诗歌帮助很大,48.8%的学生认为作用有限。这个调查结果显示诗歌教学对学生诗歌阅读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局限性。具体而言,在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方面,诗歌教学有积极意义。此外,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对诗歌情感的关注能提高体验诗歌的能力。

4.针对现阶段诗歌文本的考查形式,负面评价的比率较高。选择“对自己解读诗歌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的比率为49.7%,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和“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的比率为50.3%。

5.在课内诗歌学习对学生诗歌读写兴趣的影响方面,37.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诗歌的兴趣,54.3%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还有8.7%的学生认为兴趣降低了。可见,现阶段诗歌教学有一定价值,但问题严重。

6.学生课外诗歌阅读情况好于预期,有58.9%的学生能在课外阅读诗歌,56.5%的学生曾购买过诗人的诗集,这项数据从高一到高三呈现上升趋势。32.9%的学生在小学主动阅读诗歌,38.7%的学生则从初中开始。这说明课外诗歌阅读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是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时,超过四成的学生倾向选择古典诗词,可见古典诗词对学生的影响力大。

7.学生主要通过课本与课外读物了解诗歌,这两种情况各占四成。学生对课外诗歌阅读有较强的意愿,有约八成的学生愿意引用诗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强化个人情感的抒发。有近七成的学生能够偶尔写诗歌,或在老师要求下创作诗歌。

8.通过对课内外诗歌实践活动的调查发现,大约有五成的学生曾参与与诗歌有关的活动,主要形式为参加诵读比赛和听讲座。诗歌创作、诗歌品读会活动的普及率则较低。90%以上参与过诗歌相关活动的学生都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对个人诗歌的情感体验有帮助,使他们能通过诗意的语言强化情感体验。在对“影响学生最深的诗歌或诗句”的调查中,有约五成的学生写出了课本之外的诗歌或诗句,其中,中外诗歌比例约为9:1,古今诗歌比例约为7:3。

四、高中生学习诗歌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数据采集,我们对高中生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语文诗歌教学对诗性重视不够,学生对诗歌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不高,但学生在诗歌阅读上的热情、对诗歌美的追求并未消退。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他们更渴望通过阅读诗歌丰富自我的情感经验,在想象和共鸣中感受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体验。可见,感性的“诗性”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内心,是人们共有的情感追求。这些使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