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精选5篇)

  •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精选5篇)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学素养 活动阶段 节奏 换位想象 创新

中华经典诗歌蕴藏着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润化心灵方面,都有建筑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诗歌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拓展研究提供资源,为语文课与专业课接轨提供桥梁。为此,我校于2014年6月将诗歌诵读作为语文课拓展的一项活动,至此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活动过程及诵读经验总结如下: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此次活动由校基础部康淑玲主任、李胜青副主任全面负责与其它部门协商等相关事宜,并以语文教研室及2014级各班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组。

(二)活动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在学校课改的形势下,转变教学思路,以基础部为单位,向14级新生发起此次活动倡议,初步构建、草拟《诗歌的力量》的方案,并制定诵读诗歌的方向。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任务:(1)启动语文原有诗歌诵读模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等因素灵活机动地为自己选定诗歌。(2)组织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或到图书馆搜集诗歌素材、下载优秀诗歌朗诵视频、查找诗歌背景音乐等工作,并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3)筛选出最好的15支班级代表队伍参加校诗歌诵读成果验收。(4)由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对此次诗歌诵读活动进行成果验收。

总结阶段:2015年6月

主要工作:(1)总结此次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经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

三.诗歌诵读的经验总结

(1).朗诵前的准备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材料。要求朗诵者通过体验诗人的情感,用自己的语音特点朗读出诗歌的艺术美感,让听众受到感情上的感染和陶冶,所以朗诵者不要着急确定朗读哪一首诗,首先进行自身嗓音、气质定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作品。比如:嗓音高亢有力的男生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为主题的诗歌,如战争诗、爱国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其次选取的诗歌内容必须是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我们的邓二为老师就紧跟时代潮流为学生创作诗歌,如《我不满》:“我却认为不满之中有反思,不满之中催盼着改革啊,不满之中孕育着创新的力量,一往无前!”“我们的不满腐败一上台就打老虎,撂倒了贪官污吏一大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在成果展示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并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这些能反映我们思想、顺应时代改革的新的诗歌作品更容易获得听众的喜欢和青睐。再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在准确把握诗人写作背景、作品内在含义基础上,揣摩作者心理,将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赋予在这首诗上,一首诗就不仅仅是字与字的罗列,而是情感的叠加。如岳飞的《满江红》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体现,所以确定了整首诗低沉但却雄壮的基调后,再确定自己的性格、嗓音特点是否适合朗读此诗歌作品。

(二)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情感的表达来判断语音节奏、轻重和语速,并加入丰富的换位想象使诗歌诵读完美化。

1.节奏:需要朗诵者先要将诗句内涵理解清楚,再将整首诗划分节奏,从字、句、段中把握整首诗,如食指《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许多同学都会把“手指”、“手掌”划分到一起,可是却总是读得不顺口,可是在细细品读和分析之后,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 “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2.轻重音:能够利用轻重音的变化来体现诗歌的情感变化。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但也要注意轻重音,或许有学生会问这么短的诗,只有这几个字重读,那读出来会好听吗?其实只需要我们在朗读时把语速放慢,声音拉长,语音稍重即可,否则朗读效果会适得其反。

3.语速:在一首诗歌中,语速的快慢会根据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有所变化,听众也才能听出你的情感变化。如:裴多菲《我的歌》、《民族之歌》诗歌内容较为欢快、 激昂,语速要快;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内容较为悲伤、低缓的,速度要适当放慢一些。

4.换位想象:朗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情感,换位想象,尝试将自己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我就是作者,我要大声地将作者心中的快乐、忧愁、苦闷、希望等情绪诵读出来。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可以想象自己就是狱中的戴望舒,正在饱受敌人的摧残和折磨,心中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对解放区的向往,所以朗读者的态度要坚定,语气要恳切。只要朗读者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到诗人的处境和心理,加上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就能让听众感动。

(三)朗诵时使用恰当的体态语

朗诵要求朗读者除运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听众外,还可以借助眼神、手势等辅的体态语来深化对作品的感情,引起听众共鸣。在整体的体态语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能传神,眼神中的情感已经在朗诵者上台的那一刻起就透露给观众,所以眼神要集中,不要东张西望。有的朗诵者可以为营造朗诵诗歌气氛,轻闭双眼,但由于紧张、害怕等心理不敢睁开眼睛,不愿和听众有眼神的交流就会让诗朗诵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朗诵时的体态语要自然,随着诗中情境来触发朗诵者的内在情绪,必须适合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否则让观众看来就会感觉矫揉造作,也会扭曲作品内容和主题。如装饰14-1班的诗朗诵《献给祖国的歌》时,朗诵者上台后通过敬礼给观众鞠躬表达敬意,在朗诵的结尾处“祖国,??我们定将令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朗诵者又将左手一致挥向国旗,这些动作加深了观众的印象,让观众也是感觉耳目一新。

(四)勇于创新

诗歌朗诵形式需要不断更新、创造和改变。在这次诗歌诵读比赛中,也有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如《献给祖国的歌》的朗诵者在上台后先是唱了一节《五星红旗》渲染气氛;还有《满江红》诗朗诵结束后朗诵者以庄严宣誓进行结尾;《致橡树》的朗诵中,加入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舞蹈表演,这些都很有新意,所以在诗歌诵读中我们不必只是拘泥于呆板的朗诵形式,也需要融进更新的思想,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喜爱诵读诗歌。这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去创作出更新、更好的诗歌朗诵样式。

通过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我们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有朝气,更加积极向上;我们这些教师也收获了喜悦,看到了希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诗歌诵读这样的活动搞下去,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相信在中华诗歌力量的感召之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会为它的博大精深、文化精髓所折服,相信我们的中国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将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深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姚为洲.中华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M].上海: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第1版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朗诵;群众文化;诗歌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99-02

一、体面而经济的活动方式

与其它活动方式相比较,朗诵活动几乎不用任凭投资,不用购买乐器、不用较大的排练场、不用购置演出服、不用编曲配器、不用音棚贴声等,抚顺的诗歌朗诵爱好者甚至拒绝手持红色文件夹在台上照读,认为那样不敬业、不认真、不能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影响了与观众互动与交流,这样又除去了购文件夹的款项。无论什么表演形式,人民群众的认知度是非常重要的,相互辉映,才能达到繁荣热烈的局面,抚顺的朗诵爱好者说“朗诵诗歌就如同走进星级酒店,我们品味的是大餐,吃大餐的时候从气质到仪表,从服饰到风度都要展现一种教养”。喜欢诗歌的听众说:“诗歌离我们很近,很亲切,你融入了,热爱了,有什么可远的,说白了,诗歌的语言就是不直接说,文学着说,含蓄着说,优美着说,朦胧着说,凝炼着说…”他们觉得体面而有趣、对心灵又是不间断的陶冶,朗诵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鉴赏的水平,传播中获得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诗在一个城市中的印迹

古诗中描绘的每一个城市或景点,那里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向外地的朋友自豪的讲起某某大诗人来过此地,哪一首著名的篇章是写此地的。那么抚顺的老百姓都会背诵几句《煤者颂》――“煤都之夜呵/安祥而又不平静/煤都的夜色呢/黑黑透红……”这是诗人郭小川在抚顺体验生活时写下的。同样诗人贺敬之的《雷锋之歌》就流传更广,因为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每当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总有人用不同的方式朗诵,或群体、或双人、或单人,让一个在平凡的生命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普通士兵,常驻人们的心里,让钉子精神、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在一个三线城市当中,有1900多个群众文化团队,虽然朗诵团队的占有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一段雷锋日记的搞抄,人们从中发现,年轻的雷锋是一个文学青年,是一位诗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无论是郭小川、贺敬之还是雷锋,他们的激情与诗作都为这座城市扩大了影响,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那么朗诵活动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印迹守护好并不停的传播。

三、朗诵活动的可行性

抚顺市群众艺术馆曾把诗的舞台搭在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把数百个诗歌题目像谜语的谜面一样写在彩条上,沿街悬挂,让爱好诗歌朗诵的路人选题之后走上台来,即兴朗诵,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想上台者络绎不绝,朗诵者深情投入,路上驻足倾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天应该是这座城市诗的节日。“创作与朗诵共进,青春与诗歌同飞”―一位大学生的留言,表达了他的热爱和感慨。在各企事业年会、机关联欢会、学生班会上都能听到朗诵的声音,抚顺还定期举办五月诗会、十月诗会、诗歌创作朗诵大赛等,让更多的人有登台表现的机会,有的作者的作品没有机会在报刊上发表,朗诵也是对作品的一次立体的表现,他们有找朗诵者朗诵的积极性,反过来朗诵者对作品质量的要求,又促进了作者的创作,在这种良性的循环中,也促进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新的思考,该怎样把创作团队和朗诵团队组织起来,协调的向前发展。《抚顺晚报》上曾设了一个专栏《朗诵诗坛》,选了三十五首适合朗诵的著名诗篇,每期一首,均请专家讲解诗歌并指导在朗诵中的要点,很多人认真收藏,如获至宝,出现了一个办公室通过复印人手一份的场面。想着老百姓所需,把诗歌艺术放在一个没有门坎的广场,让老百姓信步而来。放声朗诵是一项可行、可持续、可推广的群众文化工作。阅读诗歌当然是一种优美,朗诵诗歌自然是一种豪迈,聆听诗歌必然是一种幸福。

四、作品通过朗诵产生的效应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女:83年前的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女:我们感谢党,拥护党。

男:为了庆祝建党83周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广大青年团员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合:今天我们即将在这里举行第一届“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会。

女: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评委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有林芝一中伍校长;

男:林芝一中拉巴校长;

女:德育处刘主任;

男:总务处司主任;

女:党支部陈委员;

男:教务处巩主任;

女:团委刘书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光临表示欢迎。

男:接下来有请德育处刘主任就诗歌朗诵会活动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女:为了公平合理的进行朗诵比赛,我们提出了以下竞赛办法。

1、选手上场次序由场下抽签决定。

男:2、采用10分制,分数按选手现场表现由评委即时打分。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得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女:3、允许配乐朗诵,配乐所需磁带等自备。

男:4、比赛将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若干名。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共五项)

1、朗诵诗歌能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充分应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来讴歌我党,内容生动感人,诗歌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3分

女:2、朗诵者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富于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朗诵的内容。——2分

男:3、朗诵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诗歌的理解。——2分

女:4、朗诵者着装朴素大方,举止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表现力。——1分

男:5、朗诵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能较好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演讲效果。——2分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师生阅读诗歌的兴趣,陶冶其艺术情操,使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学校决定以迎新年诗歌朗诵会为载体,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促进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师生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让师生过一个欢乐、文雅的节日。

二、活动主题:

元旦诗歌朗诵会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1月--12月

四、诵读内容

经典诗文。诗歌与散文、传统与现代、教材与版本不限,可节选片段。

五、活动地点:待定

六、活动对象:全体老师、学生、家长

七、比赛规则 :

1、全班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

2、内容切合主题,适合小学生朗诵

3、朗诵形式多元化,可以结合领诵、对诵等进行

4、参赛班级可以用普通话、白话等朗诵,发音准确,感情充沛,声音富有表现力,达到一定朗诵效果

5、参赛班级必须仪表大方,着装整齐,符合诗歌表现内容

八、奖项设置

原则上按20%、35%、45%的比列设一、二、三等奖。

九、评分事项及评委

1、评分采用十分制

2、分数汇总,然后取总分进行评比

3、评委:行政、老师、家长代表

九、评比标准:

评 分 标 准

分值

内容、

参与程度 2

1、内容健康、普通话标准 1分

2、有老师和家长参与 1分

语言表达 (4分)

1、脱稿。1分

2、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1分

3、精神饱满,感情处理得当,感染力强。1分

4、手势、动作、表情等朗诵技巧运用得当。1分

仪表神态(3分)

1、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符合学生特征。1分

2、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1分

3、上下场敬礼致意,答谢。1分

朗诵时间 (1分)

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超过5分钟扣0.5分。(1分)

十、组织保障:

1、现场总指挥:计琳丽

2、会场布置负责人:少先队

3、拍照、音乐播放、录像负责人:高德辉老师

4、主持人选拔、训练负责人:高梅、黄启秀老师

5、进退场秩序及现场秩序负责人:谢磊老

6、演出现场时会场秩序和表演秩序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诗歌朗诵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朗读诗歌可以促进学生动口,而且诗歌精妙的用语、精练的表达、深远的涵义和奇妙的想象都能促使学生感悟、吸收、内化人文精神。由此通过古诗词诵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现在,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教学中,笔者对朗读和背诵尝试作如下指导。

朗读指导

歌诵读又叫吟哦,吟哦好了能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反观现在的学生读诗少有感情变化,少有感情介入,这与老师没有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注意这些方面:

首先,读出诗歌的节奏

要读出节奏感,首先要懂得划分层次。划分层次一般按照内容来划,现代诗歌层次没有固定模式,律诗和绝句则有相对固定的读法。正常情况下,五言诗一般是三顿,有二一二的,有二二一的,第一顿时间较长。七言诗有二二二一的,有二二一二的,一般是四顿,第二顿时间较长。具体到每一首怎样停顿要看诗歌的内容,也就是说划分节拍必须要照顾词义的完整,读出自然节奏,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整齐划一而割裂了诗句的意思。

读出节奏还要注意读音的轻重,要分清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根据速度的变化和结构特点灵活处理。慢读时,音顿比较明显,快读时,音节之间衔接比较紧凑,音顿不明显。结构关系密切的,也要读得连贯些。

读诗歌要注意断句,不能读破,该连在一起读的要连在一起读。另外,还有注意停顿的长短,在需要长停顿的地方不做短停顿,在该短停顿的地方不做长停顿。还要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这样才能使诵读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总之,读出诗歌的节奏主要是注意诗歌的停顿、轻重和缓急。

其次,读出诗歌的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说:“一切好诗都是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作为诗人感情的结晶,诗歌都是在诗人感情的海里浸泡过的,因此,我们读诗时不能不饱含感情。

就中国古典诗歌来说,不同内容的诗歌表达的感情不同。古典诗歌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以抒发离情为主;②怀古,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③思乡怀人,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⑤闲适,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⑥借景抒情,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⑦托物言志,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⑧民生,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不同类型的诗歌要用不同的感情来读,朗诵前,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要读出诗歌的感情,必须注意语调的轻重缓急,用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例如,《将进酒》,开头两联均用“君不见”领起,“君”指岑夫子、丹丘生,要读得从容、亲切。“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还”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需重读,“悲白发”极言人生易老,叹意浓,“悲”字应该重读。以后节奏逐渐加快。“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歌”“倾耳听”上,“钟鼓”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尽显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诗歌讲究音律和谐,读的时候声情并茂才能读出诗歌里面蕴含的深情厚意,想读得声情并茂必须深入理解诗歌,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感同身受,把自己融入诗歌。

第三,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并不意味着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朗读方式。

1.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是一个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益于学生产生独立见解。自由朗读可以在课下进行,也可以在课上,它的适用范围较广。自由朗读诗歌时就是学生独立思考时,此时,学生可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可以品味感情的浓烈沉郁,可以想象景色的优美恬静。学生可以先轻声朗读,再入情入境地自由朗读,然后在揣摩品赏这些情景交融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意境情感和韵味。

2.齐声朗读。齐声朗读是我们在诗歌教学时常用的朗读方式,这种朗读方法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书声朗朗,气势雄伟,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同时齐读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个别学生读错的字词无法得到及时纠正;学生缺乏思考,只随着大家读;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作者的创作感情。

3.配乐朗诵。诗歌具有音乐美,配乐朗诵是把诗歌和音乐结合起来,互相配合。音乐能够以特有的旋律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把人们带入特有的意境中,唤起人们的感情,这种情感和诗歌表达的情感一致时就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配乐朗诵重要的一点是要找准适合的音乐,最适合的音乐能够根据诗歌的特点,或缓慢易于接受,或轻盈婉转,或豪情万丈,让听诗歌朗诵的师生深陷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4.范读。范读是示范朗读的简称。范读是非常重要的,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对范读的重要性,很多先贤有很多论述,最著名的当属于朱自清先生。朱自清先生在《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一文中说:“如果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注重诵读,教师时常范读,学生时常练习,习惯自然,就会觉得白话文并不难上口。”朱先生是就白话文

说的,其实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诗歌。

根据范读的对象,我们可以分为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录音范读等。老师范读最常见,如果老师朗读水平不是很高,可以采取录音范读。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各种朗读视频很多,老师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如果班内有学生在朗读方面有专长,可以让这些同学范读,这既能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又能让个别W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背诵指导

诗歌背诵很重要,要注意对学生背诵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以下背诵方法: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在背诵之前先理清诗歌的思路,背诵时想着诗歌的思路,按诗歌的思路来背。把词句含义、中心思想、难点、重点都搞清楚,背诵起来才会快,不理解就背诵效率低而且容易忘。

2. 尝试背诵。

不要读得非常熟了再去背,要及时尝试背诵,因为尝试背诵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过程。闷着头一遍接一遍地往下读,效率非常低,因为这样没有难度,思维处于闲置的状态。在运用尝试背诵法时,有的内容实在回忆不起来了,下次重复的时候就会格外注意,印象也就会加深。运用尝试背诵法的时候,要注意记忆材料的准确性。

3. 分散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材料的记忆要受前面记忆的材料和后来记忆的材料的影响,分别加前摄记忆和后摄记忆。开头只受后摄记忆的影响,结尾只受后摄记忆的影响,所以开头和结尾记忆的较牢固。分散记忆就多了几个开头和结尾,所以记忆效果较好。

4. 联想想象记忆。

诗歌往往有鲜明的意象,我们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对诗歌描绘的画面进行再现这可以加深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