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论文(精选5篇)

  • 先进文化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先进文化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 同志明确指出,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他又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任何阶级的政党,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就必须既是这个社会上占统治…

先进文化论文(精选5篇)

先进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先进文化思想理论建设大学生党员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先进文化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高校是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承地,继承先进文化是对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一先进文化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

同志明确指出,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他又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任何阶级的政党,要巩固其执政地位,就必须既是这个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也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即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化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和精神力量,按照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去改造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都是活跃在文化战线上的积极分子。因此,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自己的追求、作为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法宝。从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到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和“二为”方针的确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的制定,都是我们党领导和组织的。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的强烈回应,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在党的思想基础方面的时代内涵。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就像一面旗帜,鲜明地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外在形象,关系着一个政党的素质、能力和兴衰。不同性质的政党坚持不同性质的思想文化,在世界和人民面前也就树立起不同的形象。先进的政党,必然也是在思想文化上进步的政党。在先进的思想文化指导下,这个政党就能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进步作用,在世界和人民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先进文化也是一个政党形成强大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理论根基。文化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旗帜,是一个政党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底蕴。是否拥有内化为全党精神动力的先进文化,不仅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数,是一个政党先进性的显著标志,而且是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文化也是其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主导其前进方向,决定着我们党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决定着我们党的前途与未来。所以,提出的我们党一定要高举先进文化的伟大旗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以先进文化武装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从文化上建党的思想。它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本质和关键,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有效性。同时,它也是对从思想上建党思想和邓小平从制度上建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的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么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像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韶因为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其所信仰、坚持的文化都具有内外两种功能。对外树立形象、反映形象,对内则具有很强的政治号召力和价值凝聚力,对其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不可抗拒的统摄力,规范着成员的信仰内容和行为取向。也正是这种信仰内容和价值取向的团结凝聚作用,使一个政党及其所领导的集体产生强大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夺取胜利。因此,一个政党是否以先进文化主导其前进方向,对于这个政党来说至关重要。历史是一面镜子,凡是不能顺应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向,不能以先进文化作为其前进旗帜的政党,它最终都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厄运。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以来,一贯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努力创造中国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的精神动力。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思想基础。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这是为大量历史事实所证明了的一条科学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指针。

先进性是一个政党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特征。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确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但集中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核心内容的是党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之前的各种类型的工人政党,它们的阶级基础也是产业工人,当今世界各类政党一旦大选获胜上台执政,它也号称具有合法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无产阶级政党和一般的工人政党、社会及资产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深刻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坨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是一个政党实现其阶级使命、政治任务、政治理想的精神基础和实践指南。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思想理论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用什么样的理论作指导,决定着党的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决定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决定着党的先进性。

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共产党执政80多年几度起伏的历史,究其根源,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政党是否能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马克思恩格斯以毕生的精力倾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建设,他们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从而使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然而由于第二国际后期领导人伯恩斯坦、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此关键时刻列宁挺身而出,他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鼓吹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作了坚决斗争,抵制了俄国国内的经济派崇拜自发性、竭力否认革命理论作用的影响,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出了著名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论断。在其指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共产党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再次掀起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但后来在很长一段时期,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由于放松甚至放弃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使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各国党内泛滥。理论指导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多党制,再加之经济工作的失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丢掉政权也就不足为怪了。历史以惨痛的代价证明了以下的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政治上出问题,往往是从思想上发生混乱开始的。而思想混乱又是由理论上的混乱引起的。列宁的预见十分深刻:“在我们看来,没有理论,革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不可避免地迟早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产。

我们党是一贯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我们党从成立初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到了我们党的旗帜上,表明了我们党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性质,指出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史上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入党的概念,把对党员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强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强调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正是这样,克服了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并且始终保持着先进性和坚强的战斗力。邓小平发展了的党建思想,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要求“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世纪之交,以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根据时代和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高度重视党员的理论学习,强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思想上的先进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共产党员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就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了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是理论建设,并且在全党实施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生命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三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党要永葆其先进性,关键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忠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党员,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他们的党性如何,他们的先进性保持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关系着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关系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前途命运。: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传承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与先进文化都有赖于高校来传承和创新。保持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高校学生党员是否能够保持先进性,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努力培养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建设一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大学生党员队伍,造就一大批具有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有利于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有利于进一步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战斗力。继承先进文化是对高校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最年轻的党员,最新鲜的血液,党未来的事业要靠他们来接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历史重任要由他们来担负。从我们党的历史看,很多在大学时代人党的学生,在后来的工作中,都成了我们党的领导骨干,成了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现在的大学生党员正年富力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各部门的负责人、各条战线的领导者都将在他们中产生。因此,他们政治觉悟的高低,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正确;坚持党的宗旨是否坚定;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否高超,都将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努力帮助他们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对于中国共产党永远坚持“三个代表”,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对于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能否全面推进,都是至关重要的。

先进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烟草不仅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融先导性、服务性、窗口性为一体的行业。烟草行业在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如何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加快发展烟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企版权所有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烟草行业的实际,谨对此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烟草行业应如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先进文化,应该是先进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推进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团结凝聚人民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发展我们烟草的先进文化,也必须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发展有利于先进烟草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发展有利于专卖管理体制下的文化,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文化。

1、烟草先进文化必须是服务于先进烟草生产力发展的文化。烟草行业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努力实现各个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作为动力,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烟草发展和行业进步,使烟草每隔几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处理好烟草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烟草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烟草这个社会的子系统保持可持续发展。

烟草文化要面向未来,就必须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世界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的主题。要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烟草行业走向未来、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需要我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烟草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铸就烟草人开拓创新的文化精神,使烟草行业在未来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烟草先进文化必须是服务于烟草机制改革的文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烟草行业无论是机构改革还是发展成效都是十分显著的。但勿庸讳言,烟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必须以烟草经济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推动行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切实推进烟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烟草全行业人员的自立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对专卖体制下行业改革的承受力,逐步打破行业垄断、“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倡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核心的新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从而对内使劲,规范管理,苦练内功,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抗震力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企业竞争的硬实力。

3、烟草先进文化必须是服务于“两个维护”的文化。烟草既是物质生产部门,又是“窗口”服务行业。烟草既要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烟草内部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对烟草文化的需要。有烟草特色的社会主义行业文化来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国家和广大消费者,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

服务于国家和消费者的文化,就必须发展先进的基础设施、发展先进的营销工具,满足客户和消费者对“烟”文化的广泛需求。服务于国家和消费者的文化,就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国家、客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努力改善烟草职工的生产、工作、生活条件,为广大烟草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烟草创造必要的前提。

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加强烟草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加入wto,烟草行业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努力抓好烟草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典型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扎实的思想工作温暖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烟草人,不断提高全体烟草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体的讲,加强烟草精神文明建设要注重三个问题:

1、重基础,全面抓好“四项教育”。一是政治理论教育。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武装广大烟草干部职工的头脑,使广大烟草干部职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二是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全行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科学文化教育。加强对广大烟草干部职工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和历史知识教育,加强烟草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烟草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民主法制教育。加强专卖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观念,树立民主法制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文明规范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讲方法,注意搞好“四个结合”。一是“虚”与“实”相结合。要紧扣本单位业务工作,着力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文明创建工作,促使广大烟草干部职工转变作风,提高素质,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树立文明、规范、诚信、高效的形象,规范行业行为,不断提高本职业务工作水平;二是“硬”与“软”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既体现在干净整洁、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现代化的办公设施等方面,又体现在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否很高、单位的社会形象是否良好等方面。因此,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做到硬件、软件一起抓;三是“扬”与“弃”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实践活动,必须摸准时代的脉搏,依据形势的变化,结合单位实际,与时俱进,保持精神文明建设鲜活的生命力;四是“创”与“管”相结合。要加强对烟草行业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形成科学、长效管理的创建工作机制,使文明创建工作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3、创特色,深入建设“四大工程”。一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以“两个维护”的行业价值观为引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结合各自实际,构筑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企业文化;二是烟草行政执法素质形象工程。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依法治烟为主题,以推行执法单位文明创建为载体,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为主要内容,以执法机制、执法体制创新为主要取向,全面提高烟草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文明、规范、高效的烟草行政执法队伍,树立烟草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三是烟草文明诚信服务工程。全面开展“青年文明号”、“微笑服务、用心沟通”等文明服务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延伸服务触角,创建文明示范岗,推行岗位首席制,开辟烟草文明优质服务的“绿色”通道;四是烟草企业安全效益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制度建设,抓好安全现场管理,努力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企业效益。版权所有

构建科学的评价系统,务求烟草精神文明建设实效

先进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先进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看,文化在总体上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其核心部分直接反映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先进文化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它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表现出某一时代所特有的审美要求、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是非标准等[1]。任何先进的文化都是科学的文化,都有其科学的内涵、科学的方法,能经受起历史的考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被人们认同。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个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按照自身的内在规律健康地向前滚动的,它是一个科学发展的流程。社会先进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与导向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前瞻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群众性与民主性、创新性与发展性等显著特点。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系统。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它有着许多区别于城市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的特定含义。按照社会学的观点,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校园文化是以高校校园为阵地,以大学生为主体,由校园内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建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活动的总和。从本质上看,高校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社会群体文化,是一定社会主导文化在高校的具体反映。从层次上分,高校校园文

化可分为深层文化和表层文化。深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软件部分,它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校风与校训、学风与教风、学校传统与习惯、校园文体活动等等;表层文化是指校园文化的硬件部分,它包括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文化、图书馆、学生社团、校园广播、校报校刊等等。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它是校园精神和校园意志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大学生接受教育成为传播知识与塑造灵魂的实践过程。校园文化对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健康成长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功能、社会化功能、协调发展功能。

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建设现代大学的内在要求。现代大学肩负着文化传播、文化创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现代大学所具有的学术性、教育性等各属性均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反映在师生的精神层面,反映在师生的学风与教风中,而先进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大学所具有的属性是一致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大学是先进文化的象征[3]。另一方面,现代大学也必须用先进文化来装备,着眼于国际科技飞速发展的趋势,树立以追逐国际科技前沿为方向的研究理念;着眼于世界人才竞争日趋综合的趋势,树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育才理念;着眼于当今科教与经济紧密结合,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培育和发展开放型的先进校园文化。没有先进校园文化的营造,便不可能有现代大学的崛起。

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4]

发展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高校校园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它是否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高校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通过向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成果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的基地,培养和输送人才的摇篮,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领域,其校园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在发展中相互影响和促进。

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时代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加剧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在校园的碰撞交融,使大学生面临的文化选择具有多元性。这一方面为大学生成才进步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大学生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因而如何在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选择中,引导青年学生趋利避害,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自觉地摒弃各种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贴近学生成才要求,反映当代青年特点的校园文化,显得十分重要。主动出击,抢占阵地,建设先进校园文化,侧重正面引导,满足学生成才的多样性需求,是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必然要求。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以至磨练和塑造人格,起着环境育人的作用。教职工员工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其熏陶、影响和激励,逐步升华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正是我们常说的“风以化人”[5]。

三、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国民素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具有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良好的人文素质、建设国家的真才实学、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软实力,办大学就是办文化氛围。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白菜的味道。高校的育人工作就是调整好这坛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引导人、激励人、鼓舞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6]。它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伦理规范、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培养他们具有高素质的品格起着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作用。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高校必须把这一重要思想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准确把握在新的历史时期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形式和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培育大学精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的思想内涵是科学精神、优良风气、深厚的人文低蕴和文明修养。高校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大学风气,最高表现是大学精神。在清华学校建校之初,梁启超先生就用“自强不息”来激励清华学子,铸就了清华一种博大的胸怀。北京大学建校时,蔡元培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中国大学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精神。因此,构建大学精神,在于凸显“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彰显民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根本。高校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树立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培养一种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大学的精神在于发扬人性之善、培养健全人格,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改良社会风气[7]。大学精神就是要凸显文化自觉精神,消除市场经济使人“物化”的危险,淳化师德,涵养师生心灵,使学校真正成为知识、思想、理性和道德的培养之地。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本校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建体现民族性、现代性、前瞻性的特色文化。如北京大学崇尚自由探讨、博采众长、追求真理的精神,清华大学治学严谨,上海交通大学则被称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他们都以自身特有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实施质量工程,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校园文化的思想、学术和科技含量,确立自己的标志性文化、主导性文化,重点建设一些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茅卫东.先进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4).

[2]陈世国.弘扬中国先进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4).

[3]方东荔.以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6).

[4]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先进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事文化;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07-02

人民军队要充分认清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自觉的行动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一、先进军事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人民军队先进军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一代代革命军人在艰苦卓绝的军事实践中拼搏奉献共同浇铸的结果,也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长期培育的结果。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与东方传统军事文化熔铸为一体,践行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辩证掌握战争本质的军事观念文化;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制度文化;以机动灵活的人民战争为主要特色的军事谋略文化等,从理论层面上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体系。 从“”的漩涡中走出来的邓小平,大刀阔斧地对军队进行整顿,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传统,对军事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新情况,提出恢复和发扬了我党我军注重军事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拔正了新时期军事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出并初步解决了新时期军事文化建设的新问题,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坚持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这两大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先进成果,针对世界军事革命带来的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从战略全局上对新阶段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提出思想政治建设“首位论”,使军队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社会的前列;提出科技强军战略,提升军事科技文化在军事文化中的地位等,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大背景下如何发展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军事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不断发展的实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先进军事文化的建设方向;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对官兵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强化部队战斗精神,进一步彰显了军事文化的价值。关于先进军事文化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关于军事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形势下我军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结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新的形势下,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国梦,对军队来说是强军梦”,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革命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并且强调指出,要围绕强军目标,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要坚持我军重视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坚持走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文化发展路子,坚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任务,坚持把保持我军高度团结统一作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紧贴时代要求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军事文化建设的领导,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繁荣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历史责任,努力提高军事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先进军事文化是新形势下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综观世界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共同的精神家园。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军事文化与一般社会文化相比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由于军事文化以“兵”为主体、以军事实践为中心,军人的生活方式和规范实践活动与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实践活动明显不同,军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公众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这必然导致军人和公众的文化理念体系、文化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军人价值观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军人理想信念,为一个民族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军事思维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得以补充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军事发展战略反映了人们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仅对指导战争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政治、经济、外交等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军事科技则常常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先导。军事文化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概括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经验,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进步。

先进军事文化,对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激励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崭新的军事文化,如: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以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为主要内容的长征精神;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 等,这些精神,既是一种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崭新的军事文化,孕育和形成了堪称中华民族“文明地标”和“精神星座”的伟大精神,也使广大人民从其崇高、阳刚、壮美的品格中,从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风骨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品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全体中华儿女产生了强大的人格垂范、道德净化、精神激励作用,成为磨砺民族品格的最富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精神利剑。

三、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的能否独立、经济能否自主、领土能否完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防力量的强大与否。而构成国防实力的诸要素中,人口数量、经济实力都是必备的硬实力,而精神、文化等则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国防硬实力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文化软实力则以其超越时空的稳定性和持久力,成为国防诸要素中最具稳定性的战略要素。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防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发展既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更实力,也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软实力,先进军事文化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加强我军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提供有力支撑。

先进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践活动,应当而且也越来越需要系统理论来指导。文章阐述了运用系统理论来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一、企业文化的系统构成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各种要素按一定的规则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般认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就可看成系统。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所构成。 

(一)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精神成果。它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目标、企业理想、企业精神等要素。其中,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内核,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支配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纽带。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华,是基于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升华与提炼,它规定和支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向,是企业发展、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制度规范,它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大要素。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其中,在企业制度文化体系中,企业领导体制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制约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制度文化的核心。 

(三)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及生活中产生的行为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如果从人员结构的角度来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其中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它们的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也是体现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因素。 

(四)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创造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种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表层文化,是其它文化的外显。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技术设备、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等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内容。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与凝结,技术、设备是企业形成物质文化的保证,企业环境是企业精神风貌的忠实写照。独特的企业文化特征与企业风貌需要通过物质文化来展现出来,以产生对外界目光的吸引力;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自身精神状况需要通过企业物质文化来激发,以产生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如何应用系统理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科学的系统理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是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的一个新理论武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践活动,应当而且也越来越需要系统理论来指导。 

(一)应用系统理论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的集合体。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确定建立系统的目的,和分析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系统所具有的功能。那么,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目的是什么?它所具有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理论工作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中,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既是建立系统的依据,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系统的目的不明确,必然降低系统可靠性。确定系统的目标首先要考虑整体的要求,即要有全局观念,不能把局部的某以单元的要求上升为对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目的还要有长远观念,否则事过境迁,为确定系统目的而进行的模型化、最优化等系统分析工作为实现系统功能而进行的系统规划与系统运行,都会前功尽弃;同时,确定系统目的应当分清主次。一个复杂的系统,往往有多种目的要求,但确定系统目的时,应当选一个最主要的要求作为系统的目的。一个系统通常只能有一个目的。如果有多个目的,必然在人、财、物、时间、信息和各方面相互干扰,而达不到优化。如果目的多样,主次不分,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不利于系统的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明确系统的目的,才能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一如既往地发挥巨大作用。如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直关注“创新”,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在这样的价值观和使命下,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使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应用系统理论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要素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它比企业生产调度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产品开发系统、市场营销系统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都要复杂的多。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内的凝聚能力和对外的竞争能力的文化聚合场,是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外层建设——建筑厂房、购置车辆、改善技术装备、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兴建生活福利设施等,又包括内层建设——改革领导体制、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等等,还包括深层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弘扬企业精神等。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不仅如此,四者内部的各构成要素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是系统的重要属性之一,正是由于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才使一部分要素的功能得到负增长,使一部分要素的功能得到抵消,从而最终使系统的功能比之要素的功能有过之无不及,不是得到正增长就是得到负增长,这就是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通过相关分析: 

1.考察系统中哪些要素完全相关,哪些要素完全不相关,哪些要素不完全相关; 

2.考察哪些要素是相关关系中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3.考察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质,哪些是正相关,哪些是负相关; 

4.考察相关关系中哪些是单相关,哪些是复相关。 

据此根据需要和可能,对相关要素进行处理,即予以协调和干预,为系统目的实现铺平道路。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相关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乎全部要素都有程度不等的相关关系。不仅众多的要素都能够作用于员工身上,而且员工对诸要素还具有能动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尤其需要做好人的工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提到做人的工作,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拿企业文化建设来说,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做人的工作——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强职工道德教育,培养职工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职工中倡导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实际上,这是用企业文化的狭义定义,把企业文化限定在企业精神文化上,提出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套做法来建设企业精神文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自我循环。建设企业文化,尤其需要做人的工作,但是做人的工作,绝不意味着仅仅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系统里,与许多要素相关。比如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知名度、工作和居住条件、人际关系状况、领导者的素质和人格、领导者对员工及其家属的态度等等,与员工相关的密切程度都是相当高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竞争,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形势,已经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做人的工作,单靠思想政治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上述相关要素加以协调和干预。 

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人的工作应当多管齐下,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充分利用非思想性、非政治性的相关要素的作用,巧妙地开展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促进系统目标的实现。 

 

(三)应用系统理论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时代精神、时代风尚等在企业这一特定社区的折射。把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它的功能就是面对环境给予它的不可选择的各种文化输入进行处理,从而输出令它满意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外界的传播,是对各种文化输入的反馈。如图所示: 

如果把职工队伍建设看作一个子系统,输入一端是企业文化现状,那么企业领导者就有条件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改善子系统的环境,以期获得丰厚的输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图所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无论是原系统还是子系统)的功能,就是把输入加工处理为输出,而系统功能的发挥,则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系统理论称之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即“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重视环境对系统的重要作用。如果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无力改善系统外部环境的话,那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为子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功能发挥的良好环境,则是能够办到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加强小环境、小气候建设。由于深层的企业文化——精神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所描述的行为规范大都是无形的、柔性的,因而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改善企业小环境,更要着力去营造一种健康的、活跃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暗示和熏陶来指导职工的言行。一系列反映社会价值观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发挥着认知标准和行为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地增进了群体内聚力,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