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精选5篇)

  •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从2008年9月开始,全国各地的高校迎来了“90后”大学生,这标志着“90后”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在高校中,“90后”学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他们已然成为高校校园的“主旋律”。每一个时代的新…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精选5篇)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特点,对策研究

 

从2008年9月开始,全国各地的高校迎来了 90后 大学生,这标志着 90后 大学生时代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在高校中, 90后 学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他们已然成为高校校园的 主旋律 。每一个时代的新一代,都会受到社会不同程度的关注,当 80后 们磨尽锋芒,渐渐融入社会,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 90后 则开始成为人们的话题中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而如何让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适合新一代的学生,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特点剖析的必要性

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就是对教育对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从而为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 90后 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和 70后 、 80后 的大学生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如果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与时俱进,仍停留在旧的方式方法上,就很难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更甚的,还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对他们的学习、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同样的,环境的变化也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90后 大学生普遍深受网络的影响,个性鲜明,爱追求时尚,并且各种心理问题突出,这些特点都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为了更好的迎接这些挑战,高校就必须未雨绸缪,把握学生的特点,剖析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背后的深层原因,做到时刻 以学生为本 ,为今后更有效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准备。为此,我们在此稍作探索。

二、普遍特点

早在2008年,当第一批 90后 大学新生入校的时候,武汉大学曾对这批 90后 新生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心理、消费、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并形成了我国首份 90后 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这些学生 经济上富裕,关心天下大事,兴趣爱好广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责任观念比较明确 , 经济独立意识差,价值观念模糊,心理抗挫能力弱 。结合笔者本校学生的特点,总结出 90后 大学生具有如下几大特点:

1.行为方面

90后们出生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信息爆炸、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具有成熟但又盲目、理性但又轻狂、强调个性但又急需认可的特点。

90后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压力、挣脱了家长束缚之后,一进入大学就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渴望独立的同时,却又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感。这种矛盾的行为特征,与他们的生长环境有着很大关系。很多 90后 是从小在家长的希望和禁锢中长大的,这种希望的压力,产生了很大反弹。他们渴望独立,具有很强的叛逆意识,但是从小过度的宠溺,又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独立生存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的依赖,这种矛盾也让他们很困惑,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另外,很多 90后 属于独生子女,可能各个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会有不同,但是整体经济条件较好,这使得他们从小衣食无忧,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并且爱追求特殊,张扬个性,特立独行,整体缺乏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这一点,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在2010年笔者分别送走了2007级毕业生,迎来了2010级新生,这两届学生虽然年龄上相差不大,但是在集体荣誉感方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2010级新生中尽快建立集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相对2007级学生难度还是很大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

2.思想心理特点

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90后 大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获得的知识也更为丰富,正是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事物和现象都有自己看法和认识。这样, 90后 大学生就更加自信,更加强调自我意识。但是 90后 学生往往是在家庭和社会的认可教育、鼓励教育下成长的,他们很少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砺,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一旦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就会心灰意冷,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发厌世情绪。另外 90后 学生过于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弱,这就造成了他们面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焦虑和矛盾情绪,一方面希望得到集体的认可,另一方面又会忽视集体意识的培养。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感,当他们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同感的时候,往往会在网络世界中寻求精神慰藉或释放来自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但是,一旦回到现实,他们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感,产生失落情绪。所以,在以后的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和挫折,帮助他们更加顺利的走向社会,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3.价值取向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压力和利益冲突变得复杂多变。这让 90后 学生更加追求事物的物质性,他们普遍认为人生的价值应该取向于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理论;人生应该更关注个性的发展,而不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90后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定位是跟现在市场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的,与以前的大学生比,他们显得更加务实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并且在校园中就已经表现出很强烈的功利意识。比如,很多学生积极参加党课培训,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能给就业增加一个砝码。也有很多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本身并不感兴趣,但是为了能在活动中获得加分,提高综合评定的排名,怀着功利的目的去参加活动。这种功利色彩的思想,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

三、对策研究

90后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特点对今后管理工作的改进进行简单的研究。

1.坚持 以学生为本

高校的学生管理一般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坚持 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自身的特点,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一切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 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出发,有助于满足不同的精神需求,提高大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的文化环境会对学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我们要把 90后 大学生所思所想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起点,重视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拓展教育空间,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发挥它的正面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邀请学校内外的优秀教师、知名人士等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体现为一种灌输模式,学生的主动地位没有被重视,其主动性、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发挥。虽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学到不少理论知识,但是能够真正为学生所消化吸收并转化为知识能力的却是很少。而 90后 大学生一般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发展、又很强的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面对这些学生时,简单的灌输式教育已经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

一方面,教育者应该转变传统看法,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于学生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在交流中,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将体验式、引导式、互动式的方式相结合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根据 90后 学生的特点,制定教育计划,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通过自身体验,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

4.搭建网络平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 90后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极大的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渠道,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一些调查显示,在QQ聊天、电话、聚会、邮寄书信等交友方式中,QQ几乎成为所有 90后 大学生的首选,甚至是唯一选择。这些现象都表明,若想在教育上获得预想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尽量减少其消极影响,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比如,可以建立班级群、BBS,通过QQ、博客等进行网络工具开展专题讨论、话题互动等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以便及时的加以沟通引导。在网络的虚拟社会中,这种互动是相对平等和私密的,这有利于学生反映真实的状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对于长期沉湎于网络的学生,要多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多与同学老师交流,让他们能渐渐走出虚拟世界的自我满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信息化的今天,网络、电视、广告等媒介正在成为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途径,在良莠不齐的各种信息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辨别、选择,成为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流,学生如何取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需要着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在面对各种信息传播渠道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时,能够有一定的选择、辨别的能力。还可以开展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网民。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加强网络监管,弱化 90后 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降低网络的消极影响。

5.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开篇就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那么我们培养大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论文教育论文,在走向社会之前,尤其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和灵魂的。针对 90后 大学生团队意识淡薄、耐受挫折能力差、生活无目标等特点,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这些方面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集体观念,团队协作意识,还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阻力,引导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目标引导,让每一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奋斗目标,并去努力实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都要通过刻苦努力,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在笔者看来,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将来能用到工作生活中是很有限的,只有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学习,才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90后 大学生,经历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的多渠道传输,其本身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90后 大学生的特点也会更加丰富多彩,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有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我们的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参考文献:

[1]新华网联合武汉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08新生的问卷调查结果。xinhuanet.com/chinanews/2008-10/11content_14609805.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3]孙贺,辛德麟,韩磊. 90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讨[J].科技与社会,2010(9).

[4]高桂云,孙义兰.注重人文关怀 90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J].社科纵横,2008(12).

[5]王晓艳.90后大学新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09).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述评

学术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许多有效探索,尽管目前还没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借鉴项目管理进行专题研究,但对相关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为深化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一、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后逐渐发展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直至20世纪90年,项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体系,逐渐成为了一个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的现代管理学领域。

二、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都有所认识,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观点。中国古代很多学者就提出“以身示教”、 “熏陶化育”、“笃行隆礼”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观点;也衍生出来近代学者“以情化德”、“美育育德”的隐性教育理念。国外,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种天生的倾向都可以由训练和锻炼而使之在刚毅方面有所长进。”佩斯泰洛奇提出:“不要忘记基本的原则,即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等。

目前,国外的研究侧重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能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内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应用“视觉文化”的知识,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塑造价值观(Baker,2008);还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研究者应用“体验教育”的理论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评价(Raji,2007)。还有一些论文(Thiedke,2004、Roholt,2002)希望通过寻找不同教育载体中所蕴藏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教育理念和内容使受教育者接受。这些都是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探索。

国内很多学者也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做了大量探索,从他们的专著和论文中可以窥见:龚志宏在他的专著《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详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白显良在《隐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提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国内学者在他们的论文中,大致作从以下方面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讨论:一是,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的研究。如田淑青的论文《论当前我国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入手,分析了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二是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李铭在其论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能充分满足学生主体自主的需要。三是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的思考。周俊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初探》中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各类载体来实现其隐性育人、幽雅环境育人和文化氛围育人的作用。

三、关于将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活动的研究

学生活动管理大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研究内容。例如,田慧生在专著《活动教育引论》、但武刚在论文《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活动教育论》探讨了活动的内涵,同时探讨了活动教学、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傅进军等在《大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课外教育》一书中研究了了大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资源配置与评价相关问题。

1.高校学生活动项目管理的模型。如张超等在《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出高校学生活动的管理, 应以项目化管理理念, 优化学生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提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王建武的论文《基于项目管理的学生活动研究》对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从项目管理理论的角度尝试建构高校学生活动的理论模型。

2.从结合实际工作提出高校中某些学生活动应该进行项目化管理。如彭程在《论项目管理视角下高校基层团学活动的开展》、徐纯赤在《项目管理在校外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应用》中指出,作为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可以适应高校团学活动的特点,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从而提高高校团学活动的效果和资源使用效率。

3.将项目管理应用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可行性分析。傅丽华在《以项目管理模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了、蒋旭在《项目管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的新抓手》、姚荣斌在《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论文中提出,把项目管理模式引进到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促进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提高。

4.项目管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管理的作用研究。例如,张波的《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浅析》、叶彬强、黄介彬、、胡新宇的《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管理程序的研究》等论文指出素质教育活动与项目管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项目管理应用于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素质教育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层级进行了研究, 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特征、意义等等初始阶段, 理论深入不够,联系实际的效果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李臣之.活动教育引论[M]. 潘洪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 张波.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水运.2007(5).

[3] 龚志宏. 润物细无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4]傅进军. 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课外教育[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5]张超, 杨军丽, 李洪霞. 高校学生活动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0(4).

[6] 李炎清,李太平. 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 2012(8).

[6]叶彬强,黄介彬, ,胡新宇. 素质教育活动项目管理程序的研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12).

作者简介: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MPA论文规范;公共管理;应用型研究生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我国MPA是2000年设立的第10个专业学位,国务院学位办在10年中先后批准了四批高等院校共100所大学作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院校。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1]这表明MPA专业学位的教育培养模式,与一般的学术型硕士培养的目标、特点和标准应该有所区别。MPA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导向应为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在公共管理应用型导向的教育培养中,MPA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高校培养水平的综合体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论文的相关要求是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这一要求为MPA学位论文规范指明了大方向,然而关于MPA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MPA学位论文从选题、研究、写作、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目前国内各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此关于应用型导向的MPA论文规范和论文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培养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MPA学位论文选题规范与管理

1.引导应用型选题。MPA学位论文选题更加强调其应用价值,应引导论文选题面向研究生任职的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解决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论文类型可以是管理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政策评估报告及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虽然一般不禁止写学术性论文,但为了避免空洞的理论堆砌、减少论文的重复率,保证MPA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没有第一手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学术型论文,要求必须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列明其理论创新点。

2.鼓励创新性研究。围绕MPA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应用型的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侧重于考察论文的理论创新深度,但是要考察论文是否能够提出工作实践中的新见解和新方法。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尽量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充分地展现作者的个人观点。

3.规范论文开题报告。MPA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向导师组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即设计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选题的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该项研究的条件、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论证的报告。通过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按论文的类型选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一般应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见解或新方法。选题和文献综述报告一般在3000字以上,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注重开题指引教导。在学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之后,导师组要为其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学生对论文的选题特色、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措施、基本观点和预期成果等做出说明,并附上论文的写作大纲。导师组要对开题报告作出评价和指导,并作出通过或不通过开题报告的结论。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开题报告后,学生方可撰写学位论文。对不合格的开题报告,要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并需延期半年后再次参加开题报告会;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导师组要提出选题方向性的修改建议和论文研究的具体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MPA学位论文写作类型规范与管理

专业学位授予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职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职业实践领域的知识有创造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反思实践的能力,对实践工作进行深度总结和提炼。因此,针对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领域的管理特点,结合以公务员为主的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特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本文将应用型导向的MPA论文写作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管理案例分析。围绕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已经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件,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求:①案例反映的内容必须真实,具有代表性;②论文具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③案例分析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将实践经验和教训概括、归纳、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分析层面;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引言、案例正文、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结论。

2.专题调研报告。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现存的某方面具体问题,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部门或机构运行现状与突出问题的描述,以及统计数据深入而系统地分析挖掘,剖析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归纳或推论出结论,提出具体对策。要求:①调研分析的对象是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②论文具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样本描述客观、科学、准确,资料数据翔实;③调研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在分析中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结论和对策要有科学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调研专题的背景与目的说明、国内外研究综述、调研方法和技术路线、调研样本的选取与描述、调研数据分析结果、相关对策建议。

3.政策评估报告。针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或实施后果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评价条件、代价和效果,并提出具体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求:①以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的某项政策或管理方案为研究背景;②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分析比较政策或管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提出一定新的观点和见解;③政策评估过程要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评估过程具有逻辑性,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有科学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政策或管理方案说明、政策或方案比较分析及选择、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结论。

4.公共管理对策研究。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设计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论证。要求:①研究目的是发现部门或机构现存问题、从而设计解决方案;②借鉴国内外理论模式和相关实践经验;③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辨析问题、分析成因、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描述、成因分析、备选方案的提出及筛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策建议。

三、MPA学位论文研究流程指导与管理

自19世纪以来传统大学所固守的一切为了科学和学术的洪堡理念[3],在20世纪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学服务社会的理念日渐成熟,并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专业学位教育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学生至上的理念。

MPA研究生虽然主要是由公共管理人员这个群体构成,但是学生的学科背景、职业技能、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尽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研究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研究训练,加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本身存在着诸如工学矛盾、与同学的沟通少、与导师见面机会少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完成论文研究,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所以,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相比,MPA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需要加强指导与服务。而研究生指导老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应该加强与在职研究生的沟通,了解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可靠性[4],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渗透到学生的论文之中,从而提高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深度。为了加强学生与导师的沟通,需要通过制定MPA选择指导教师的流程、MPA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流程,通过制度督促学生与导师的联系,加强导师对论文研究的指导与管理。同时,导师按照学术规范要求对MPA论文的内容结构及格式等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从而帮助在职学生更好地提高论文质量。

四、MPA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管理

MPA的学位论文从开题至论文答辩的全过程有几个重要的审查环节,即论文开题评审、论文中期评审、论文预答辩评审和论文答辩的最终评审,从而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错误,确保论文质量。其中MPA学位论文过程监督与管理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论文中期检查。在MPA学位论文研究的中期,要求MPA研究生对个人论文的调研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尚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案、对学位论文预期目标的基本估价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形成文字报告,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科研态度和进取精神、调研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开展的研究工作是否达到开题报告中提出的预期要求提出具体意见。论文中期检查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 在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各个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下发了众多管理性的文件,但由于研究生规模增加过快和文件执行中存在的过渡性等问题,使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1],本文将从研究生课程管理、日常管理、毕业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1.关于研究生课程管理

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研究生课程是对其进一步的提升。多数高校对其规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需修满14个学位课学分和13个非学位课学分。但通过调研多个高校,研究生在选课的阶段存在着以下问题:

1)选课比较盲目

虽然研究生在网上选课前经过了导师的审核,但所涉及到的课程仍局限在导师所熟悉的课程。同时,所选课程和后来所做的课题往往相关联不大,就其原因主要是在选课时研究生的毕业课题没有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生所选的课题往往是熟悉、“容易得高分”、“结课形式是交大作业的”等等。

2)研究生结课形式多样

有些研究生课程,尤其是非学位课,由于学术型或应用型的特殊要求,需以提交论文或大作业(应用型)的形式结课。但在现有评分体系下,未对其有明确的规定。授课教师在对其评分时往往流于形式,对学生论文的重复性、学术型或准确性缺乏甄别。

3)研究生一级学科实验评分体系不完善

研究生一级学科实验是培养研究生的动手实验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多数学校在开设这一课程时无法做到评分体系的一致。一级学科实验分为多个项目,学生自主选修。但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研究生的一级学科成绩仍挂在某一个实验老师系统下,但成绩是由其所修实验课程的老师共同提供,这个授课老师和学院带来很大的困惑。有些学校为了解决这一困惑,规定研究生必须修完几个一个学科实验项目,再分别对研究生的实验报告和分数进行甄别,统一判断该生的课程成绩,然后由学院科研秘书统一登陆成绩。这一手段暂时解决了实验评分体系缺失的问题,但仍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人为因素过大,给学院带了很大的工作量[2]。

2.关于研究生日常管理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应以研究生自我管理为主,尤其是生活方面。通过调研,本文只针对学生的学业方面进行讨论:

1)研究生日常出勤的管理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应对研究生的出勤给于约束,主要是通过建立研究生点到制度和奖惩体系对其进行管理。在研究生课程、学术讲座以及其他活动期间,对研究生进行点到。点到制度是个被动的制度,但现阶段它仍有存在的必要。通过它,可为学院提供评判研究生课程成绩、学术报告、奖学金等的资料。

2)研究生授课教室的管理

研究生授课教室,尤其是学院自主授课阶段的专业课教室,多与其他部门混用。这类教室一般为学校公共教室,且为多媒体教室,可用于研究生上课、学术报告、会议、学生活动等。由于没有独立的教室,这给研究生课程带来了不确定性,时常停课,严重时造成有些课程不能按期结课的现象。

3)研究生课程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针对研究生课程的完整程度,尤其是课时的保障,需要加强管理。通过调研,多数高校对研究生课程的监督管理主要由研究生所在学院的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负责。在管理过程中,经常是科研秘书一边做规定一边监督,不能保证监管的分开,无法做到严格管理。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职责不清等现象。

3.关于研究生毕业管理

为了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毕业需满足学校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主要体现在学位论文的质量、创新学分等方面。研究生学位论文需经过所在学院内部审核、学校抽检、外审、学位论文答辩等程序,每一阶段都存在着淘汰机制。经过调研,研究生在毕业阶段存在着论文检索比例超过30%、小论文未按期见刊、答辩不能通过、材料不全、材料不能提交等问题[3]。

4.结论

针对硕士研究生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各个高校都在加强管理,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但同时应在源头上进行管理,即对研究生加强“学业、生活、毕业”等方面的教育,从思想源头上对其进行教育,进而以学生催进老师,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存在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郭俊,曾伟.中国研究生管理研究现状与反思:2000~2010[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04),3:58~63.

[2]胡剑波.刍议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嬗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150~151.

研究生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助教;工作模式;实践能力;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20-02

一、研究生助教工作现状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快实施研究生的“助教、助管、助研”工作,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培养制度和模式,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加强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缓解学校师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996年在校研究生只有3人,2008年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137人,从2007年开始尝试研究生的“助教”工作,设置指导实验和实验室管理岗位。目前我校已把研究生兼作“助教、助管、助研”作为实践环节纳入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但是存在岗位责任不明确、研究生待遇低和分散管理等低效率状态。研究生在二、三年级从事协助教学工作的模式,即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让研究生参与部分教学工作,培养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管理与协调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助教”工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助教”工作岗位设。随着本科生招生数量的扩大,由于实验室管理岗位师资不足,因此,设置的岗位有准备实验、指导实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室管理等。担任助教的工作量不少于16学时。研究生作为“助教”参与教学过程的课程有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综合实验、食品生物技术实验、食品毒理学实验、食品工艺综合实验、食品工艺开放实验、生物工艺综合实验、啤酒酿造开放实验等。2007级和2008级研究生中共有29人承担准备实验、指导实验的教学工作;参与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人数共35人;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的人数共17人。

2.聘任原则。试行公开竞聘,择优录用,定期考核,按劳付酬的原则。同等条件下,思想进步、学习刻苦、生活困难的研究生优先。在选用助教研究生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选择具有责任心强、表达能力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岗位的申请与聘任工作一般在开学后两周内完成。首先由学院公布助教岗位,研究生经导师同意填写申请单,学院组织选聘,用人岗位审核确定。

3.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规范教学环节要求,按照学校有关教学的文件规定执行,符合《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师工作规范》要求,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室规则》、《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修订)》、《山东轻工业学院实验中心(室)人员岗位职责》、《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环节培训内容主要是《山东轻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的职责执行。培训后经考核合格后上岗,并配备指导教师。

4.岗位工作模式与职责。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课前让研究生熟悉实验课的理论内容,工作内容包括采购原材料和试剂、配制试剂、做预备实验、讲解实验、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环节预先演练一遍,指导教师检查准备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实践效果表明,研究生协助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研究生拥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和工作热情,能够很好地完成布置给他们的实验教学任务。研究生与本科生都是青年人,年龄差距小,相互更容易交流和沟通,尤其对于开放性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引导启发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效果更好,对提高实验和教学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研究生来说,参与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过程也巩固了所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锻炼了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5.考核方法。受聘研究生的三助工作按学期考核,由学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根据受聘研究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指导教师严格管理,记录考勤,受聘研究生按时填写《工作考核表》,对不胜任教学工作的研究生随时解聘,并报学院备案。考核设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考核合格的,享受全额资助;考核不合格的,可扣减课时量5-10%的劳酬或停发。研究生对考核评定结果持有异议,可向学院提出申述。

三、研究生”助教”工作模式的总结与展望

1.研究生助教工作管理模式。各单位提出计划编制计划公布岗位学生申请导师审核学院审核聘用岗位审核培训岗考核评价。

2.展望。研究生要处理好自己学业与助教间的关系,以学业为主,助教为辅,做到学业和工作相互促进,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这种双重身份,平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实践证明,启用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实验课是一项很好的举措。要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方法,形成更加完善的制度,使硕士研究生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使研究生本人在这项工作中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研究生助教工作对于深化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保障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缓解了研究生待遇偏低和学校教师岗位、实验室管理岗位缺编问题。如何建立健全研究生资助体系,保障研究生助教工作的经费,强化职责,使研究生助教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是学校职能部门监管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刘常澍,梁冰,李志华.硕士生指导本科生实验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22-23,79.

[2]彭文华,苗增亮.地方性高校研究生“三助”工作现状与建议[J].文教资料,2010,(5):191-193.


语言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