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论文(精选5篇)

  • 儿童英语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小学外语教学具有双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养功能。工具功能:儿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的程序来学习外语。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语课和语言练习中都会出现。培养功能可以解释为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行为发展的促进。语言教育具有这样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对…

儿童英语论文(精选5篇)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笔者探索了儿童英语教育中目标语文化信息导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自己办的儿童英语培训班以成系统的卡片的方式加入目标语文化介绍,经历五年的实践得出目标语文化导入的目的应该有两个层面:1.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如果这两个层面得以实现,将对提高儿童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基础上来探寻

小学外语教学具有双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养功能。工具功能:儿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样的程序来学习外语。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语课和语言练习中都会出现。培养功能可以解释为对认知能力和语言行为发展的促进。语言教育具有这样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对性及在对待他人的态度选择上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能够成一种特定现实的体系。每个人在构成这一现实时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结构方式。这给了我们一种作为了解世界的语言教育新观念。外语有助于揭示语言文化的相对性,揭示语言本身的人际和社会习俗。也就是说语言的培养功能涉及文化内涵。外语的学习和实践是以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想和意识活动为依据的。所有这一切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或民俗这一类知识,而在于起到一种作为学生精神财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获得这种观念:宽容和尊重与己不同的东西。

在学龄时期,也即七八岁时,儿童会显露出一种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会相当明显地改变他的个人生活。改变其与他人及与整个外界的关系。对他周围比较接近的人而言,这种能力可以称为“中心偏移”。正由于这种中心偏移,儿童才能设身处地的像他人那样来观察事物、思考事物。这对他是一种重要的发现。他学到了社会文化的相异性,有人恰当的把这称为“另一个世界”。它发现了与他自己的及它所处的环境中的行为不一样的各种行为。通过别人的行为,他发现了与他自己的行为有联系的各种文化风俗习惯。

我们回顾沃尔夫·萨皮尔的著名论断:

1语言决定了一个语言团体的成员观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种语言以其独特、明确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

3.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一种世界观。

早在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讨论会上对早期外语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观点:外语教师不仅应立当解决实际交际任务,而且应当促进儿童整个个性的发展。语言对于儿童来询立当是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一种方式。语言是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说多学习一种语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丰富了知识,充实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即使处在低年级,也有必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国家的社会文化现实的专门知识。我们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教育目的:

1.信息传递。我们应传递那些有关一种陌生的或鲜为人知文化信息。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提供的信息很平淡,其提供的概况与操该语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远。以英国为例:英国就是伦敦雾都,莱茵河,伊丽莎白女王。像这类静止不动的图像与现实并不吻合。教师需要浏览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经济等材料,电视、报刊、广告来准备文化信息知识,以便让学生从语言、意识形态、生活风格、和集体生活的表现方面来瞥见内部的各种差异。

2.对一个国家内部差异的体会和辨别。这是对一个国家文化采取更新颖更现代的方式进行观察的结果。意在帮助学生辨认、确定有关国家和文化的内部差异。我们可借助外语或母语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其目的不在于语言训练,而在于理解操这一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正确选用报刊、电视图像、电影、诗歌、通讯报道、采访、招贴等真实材料也很重要,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这样的复杂现实。

二、教学体验

我的主要方式是使用卡片,因为卡片好制作整理,使用也方便灵活。每张卡片又附带一些图片。随着年级的升高卡片的内容也逐渐复杂,这些卡片按系列集中组合,其中六组的分类标题如下:

第一系列:介绍

我爱英国(美国)—您好!—根据想象画出一英美儿童,一张英美餐馆的菜单,一幢英国的房屋,一张美国的明信片—我是中国人

第二系列:地理概况

中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英国(美国)的形状是怎样的?轮敦、华盛顿、北京的位置—从北京联想到轮敦、华盛顿的情况一一美国(英国)我来了—‘英国(美国)著名建筑,佳肴一览

第三系列:语言与文化

谁讲英语?—英语在全世界—英语的兴盛—英国的莱茵河—美国的硅谷—英美名人录

第四系列:英国(美国)的小学

小学简介—英国(美国)小学生的一周——假期——小学生的一天

第五系列:重大节日

new years day新年,元旦

st.valentine’s day圣瓦伦t节(情人节)

all fools’s day or april fools’s day愚人节

easter复活节mother’s day母亲节

independence day美国独立念日

hallowmas万圣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

christmas day圣诞节

英国国庆日:国王的正式生日为国庆日

—去哪度假?—英国(美国)的体育

第六系列:烹调

英国(美国)的美食—菜谱卡片—英国的“开胃酒”,“饭中酒”,“餐后酒”。美国人的朗姆酒,威士忌。

卡片内容涉及英美社会文化与生活的大部分特有的风貌,这些卡片除了引导学生了解英美文化以外,对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促进学习动机还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些卡片无论是在提供信息或是观察思考方面都提出一些有趣的概念。关于信息,涉及地理、历史、语言、社会等各方面。对于七至十二岁的孩子确实提供了大量信息材料。观察与思考方面则经历了感知、想象、比较、评估、择优几个阶段。以观察和思考为目的的卡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话、提问、对比来转变成新的概念。例如在给六年级的学生讲traffic(交通)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看交通系列的中国公交车和英国公交车图片,然后组织对话:

t: try to find out differeces between british bus and chinese bus.

(对比一下中英公交车的不同)

which one is better?why?(哪个设计的好?为什么?)

s;the british is better .i can find the place putting bag-gages and baby carriages

游国的好,有放行李和婴儿车的地方)

t: please pay your attention to red push button in pole.what does the british do with it?

(注意扶杆上那个红按钮,它是干什么用的?)

s:how to speak“紧急”?用英语怎么说“紧急,’?

t: emmergencyo

s:emmergency button。紧急按钮

t: passenger informs the driver with it to get out。 britain does not have bus stop。

是乘客用来通知司机在哪下车的。英国没有公交车站。 让儿童尽可能早接触外国文化好处很多。我在给学生提供英美文化的卡片时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得出的效果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确认我们是正确的:

1.激发学生就步及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学生对介绍的情况会作出各自反应,并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

3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

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儿童在课堂上体会到:要了解别人庆国人,美国勾,则意味着从他们的个性及社会的表现来更好的理解他们。而在更好弟熟悉和理解他们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各种不同场合尊重他们。

给五年级学生讲nature(性格)时,我给学生展示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相识的图片,英国人介少自己时加了一长串的祖宗姓名和头衔,美国人只说:i am the bestseller author(我是这部畅销书的作者).

t:whick one do you like ?why?

你喜欢那国人?为什么?

s:i like the amenrica, he is成功的by his hard working,the british only has a good family.

我喜欢美国人,他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而这个英国人只是有个好家庭。

由此让学生了解到英国人的出身往往决定了他的命运,美国人是靠自己的成功出人头地的。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英语;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给予详细规定,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实施途径。以往“哑巴英语”教学现象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但是忽视了听说能力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此,改革中尝试以阅读英语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儿童阅读兴趣[1],并且对英语教学者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一发展趋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必须重视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明白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主动提高英语儿童文学教学能力。

一、儿童文学素养概述

儿童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概念:一是专门作为一门学科的儿童文学研究;二是作为一个门类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一概念的界定考虑到儿童理解力的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和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生理特征及成长规律的阅读等多个方面,暗示了主体读者是儿童,并且能够为儿童带来乐趣的文学作品。因此基于儿童不同年龄特征和理解创作力,儿童文学的标准及分类各有不同,包括了童谣、童诗、图画故事、寓言、儿童小说等多种体裁[2]。根据儿童文学延伸出儿童文学素养的含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角度认为儿童文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阅读和研修儿童文学作品,从而全面认识儿童文学并且准确理解和把握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主要涉及儿童文学理论素养和阅读素养两方面,但是对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这两方面远远不够,同时还要具备借鉴儿童文学作品组织教学的能力,掌握阅读技巧,运用儿童文学作品提升自我阅读能力,这些综合的、全面的组成才是儿童文学素养的总内涵。因此,儿童文学素养培养要求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能够全面把握作品表现与内涵,利用儿童文学作品组织高效教学设计,顺利开展教学。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英语儿童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一)架构与儿童交往的桥梁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儿童学生,身处交往的两端学生对儿童世界了解不多,但是学生想要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必须加强对儿童的了解,这时就需要儿童文学素养发挥作用。首先儿童文学面对的是儿童,其中文学作品中包含大量儿童日常行为活动和生理成长特点,教学活动中借鉴作品描述加强对儿童的观察,利用儿童文学来了解儿童,并且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儿童文学的创作对象是儿童,其内心世界往往不被成人所理解和重视,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儿童文学逐渐引起重视,并且纳入到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儿童文学作品主题大都涉及母爱、大自然等[3],作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理解儿童淘气顽皮行为来领悟到内心世界,在交往中充分表现出承认和尊重,加深对儿童的理解和包容,让儿童自然成长,释放出童真和天性,为师生交往架构起中间桥梁。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先生强调在儿童文学中必须注重儿童本位的文学地位,不以成人世界的法则和观点来约束儿童,而是发现儿童的长处,将开启儿童文学大门的钥匙交到儿童手中,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因此英语专业学生要站在儿童独特的思维角度和理解能力上感受儿童文学,接受儿童的感受,并尝试去理解。

(二)加深对儿童思维特点的了解皮亚杰提出了教育中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四个阶段,而儿童文学的创作也是针对不同阶段儿童主体进行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要掌握并且熟练认识四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现状,在第一阶段(0~2岁)儿童感知运动阶段中,培养儿童初步认识世界的方法,让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两者的关系来获得动作体验,在脑海中形成低层次的图式;在第二阶段(2~7岁)儿童前运算阶段中,逐步扩大儿童的认知活动范围,发展其表象和思维,开始利用语言和抽象方式理解事物,但是无法对认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形成概念,抽象运算活动不能开展;在第三阶段(7~11岁)儿童具体运算阶段中,儿童已经获得了抽象概念能力,能够进行简单逻辑运算推理,并且凭借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但是无法进行独立抽象运算;在第四阶段(12岁以上)儿童形式运算阶段中,儿童思维渐趋成熟,其智力水平逐渐和成人接近,对于抽象逻辑运算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4]。这四个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必经过程,其顺序必然不可颠倒,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拓展,儿童在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的思维特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培养儿童文学素养,加深了对儿童思维特点的了解,明确在不同阶段利用不同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更快地发展抽象思维,通过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更能直观感受不同阶段儿童成长规律,从而形成敏锐的鉴赏力。

(三)适应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而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阅读能力不被重视,因此对儿童开展英语语言课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儿童文学阅读,让儿童获得更好地阅读体验,从认知阶段便开始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必须要求其指导者具备丰富的文学阅读经验,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文学阅读经验。朱自强先生曾说:“文学作品研究先于语文教材研究,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5]。文学作品阅读是培养个人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最大化发挥出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传授给儿童限定的文化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影响儿童的文学情感和阅读情操,让儿童深刻感受当今世界。

三、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儿童文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稳固儿童文学课程地位,培养儿童文学素养首先,注重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期间英语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准确定位英语儿童文学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儿童文学学科课程体系,让学生意识到儿童文学课程对日后走向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主动去学习英语儿童文学课程,课下阅读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学校应当保证课程学分和课时安排合理得当,鼓励学生开展儿童文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提升儿童英语教育教学队伍质量和专业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会自我反思,发现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其次,丰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儿童成长包括四个不同阶段,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类型包含多样,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内容中要考虑到英语课程本身特点和儿童文学作品的可鉴赏性[6],不仅要重视儿童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而且主动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掌握阅读技巧,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积累更多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培养儿童文学素养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儿童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首先,应当养成自身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积累更多儿童文学阅读经验,才能为指导儿童阅读做出努力,在阅读中养成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喜爱,从中找寻培养儿童文学鉴赏力的土壤,掌握儿童文学作品的欣赏技巧。其次,英语专业学生在初步阅读儿童文学时可能代入感困难,这是由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截然不同决定的,但是学生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体会儿童文学作品的美感,领悟纯真之美、欢乐之美和想象之美,理解儿童固有的纯真与稚拙天性。最后,扮演隐含读者,感受乐趣。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定的阅读主体是儿童,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扮演隐含读者,结合儿童的身份去体会文中描述的语言知识、幻想世界和文学知识,然后为利用儿童文学作品做好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实践,培养儿童文学素养首先,英语专业学生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作品,注意教学情境的不同引入不同阅读材料,为儿童展现出生动有趣的课堂。如在儿童教学导入阶段中合理运用图画、童谣、儿歌等,适应儿童发展天性,吸引儿童注意力,然后顺利引出所学的英语课程语言知识。其次,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开展英语阅读活动。新课程改革规定学生从听、说、读、写、玩、演等方面发展英语语言技能,其中对读的环节可利用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简短对话。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应当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为儿童分组阅读做好指导[7],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儿童教育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人员,应当主动阅读大量儿童文学作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认清教育教学对象,在儿童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基础上掌握阅读技能,提高专业能力,培养起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儿童 母语习得 空论元 非对称性 统一竞争模式

1、引言

在英语的空论元(Chomsky, 1981)习得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不对称现象:英语国家的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漏掉的主语多于宾语。

Hymes和Wexler (1993)把英语国家儿童在空论元(Chomsky, 1981)方面出现的不对称现象归因于话题化。本文认为这似乎不妥,因为话题化不仅与宾语有关,而且与主语同样有关。本研究尝试在统一竞争模式框架下来解释这个句法习得现象。

2、空论元

在许多语言中(包括汉语),由于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帮助,有些句子的主语可以省略。这被省略的主语叫空主语。如:在下列对话中:

A: 张三干什么去了?

B:(e)看电影去了。

第二句话就省略了主语“他”,但由于有第一个句子的“照顾”,并不影响理解这个“无主句”。

A:谁打的电话?

B:李四打的(e)。

在上面对话中的第二句省略的就是空宾语。

在语言(包括一语和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把句子的主语和宾语称为论元,空主语和空宾语则被称为空论元。

3、统一竞争模式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MacWhinney提出的统一竞争模式(the Unified Competition Model)(MacWhinney,2002)。MacWhinney提出竞争模式来解释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学习者进行信息处理时所运用的是何种知识。后来又提出统一竞争模式,把一语和二语习得纳入同一个认知系统来研究。MacWhinney认为,人类语言学习的能力与其他能力都同样依靠相同的认知体制,学习者对目标语语法的把握是语言输入与认知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的任务就是找出目标语中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匹配。语言输入给学习者提供了四个方面的线索,即语序、词汇、形态和语调,而每种线索是否有用由可靠性、可获得性和竞争效度来决定。

4、英语儿童空论元习得的非对称性分析

4.1独特的学习策略

儿童的较小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交际中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复杂的语言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儿童是意思中心(meaning-oriented)而不是形式中心(form-oriented)语言学习者。所以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很可能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不太注意语言的标准。英语的主语一般不能省略,即英语是“非空主语”语言。但对英语儿童来说,英语的“主语非空”性线索在他们的表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强化,这也就形成了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漏掉的主语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漏掉的宾语较少也和他们的以意义为中心的学习策略有关。他们不在意形式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口头交流。他们对于反复重复的内容(包括动宾词块)简直太熟悉了,所以英语儿童在用母语表达时漏掉的宾语较少。动词和它的宾语容易形成词块,和它的主语则不易形成词块。因为宾语从结构上说在动词短语的内部(温宾利,2002)。因此,宾语被叫做动词的内论元,而主语被叫做动词的外论元。

4.2 欠发达的认知能力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推理、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弱。因此,英语祈使句的存在可能给英语儿童一个错觉:只要不影响理解,英语句子可以省略主语。本来谓语动词的曲折形式和主语形成一个线索,但欠发达的认知能力可能使英语儿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去注意这一线索。

4.3 特殊的习得环境

英语儿童在纯天然的习得环境中习得母语,很少有人会要求儿童注意语言形式。儿童周围的成人在他们的“照顾式”语言中可能省略一些主语。儿童之间的“无主句”也造成了互相强化。这些都是不利于英语“主语非空”线索获得性的因素。

在纯天然母语习得环境中,英语儿童主要接触的是口语素材,使得他们没有机会更好的注意有限的英语动词曲折语素,而动词曲折语素与英语主语非空线索的可获得性密切相关。

总之,英语儿童的以功能为中心的独特的学习策略、欠发达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特殊的学习环境导致了他们在习得母语主语方面的劣势,大量的练习有限的口头素材是动宾线索可获得性的强化剂。

5、结语

从统一竞争模式的角度去探索英语儿童母语空论元习得非对称性在中外语言习得研究中还是第一次,为论元习得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丰富了语言习得理论。

参考文献:

[1] Chomsky, N.(1981).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Dordrecht: Foris.

[2] Hyams, N., & Wexler, K. (1993). On the Grammatical Basis of Null Subjects in Child Language. Linguistic Inquiry 24, 421-59.

[3]MacWhinney, B. (2002). Extending the Competition Model. In R. Heredia & J. Altarriba (Eds.). Bilingual Sentence Processing. Armsteedam: Elsevier.

[4] 温宾利 《当代句法学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pp60-61.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一、学前儿童双语语言发展的研究

在这次研讨会上,共有三个报告涉及双语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Geva教授介绍了她对多伦多市12所学校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所作的六年追踪研究。研究表明,在词汇发展方面,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词汇发展的起点高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但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词汇发展的速度要比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快。在语音加工能力发展方面,两组儿童的发展水平均为逐年提高,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在词语阅读技能发展方面,在词语辨认能力和假词解码两个方面,两组儿童的发展水平也均为逐年提高,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拼写能力的发展方面,两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且口语的发展状况与拼写技能的增长不相关。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中,阅读困难儿童在整体情形上非常相似;在拼写和词语阅读方面有困难的儿童,在语音意识、快速认读、快速命名、记忆和流利阅读以及写作方面同样有困难。

Geva教授还从其关于双语儿童语言和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出发,对中国的双语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例如:汉语和英语是不同类型的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区别;英语的阅读与口语发展之间有许多相互关联的成分,因此英语学习需要同时考虑口语和阅读两方面能力的发展,但教给双语儿童口语和阅读技能应该适度,等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闫嵘副教授等人对半浸入式课程模式下的汉英双语儿童语音意识与词汇认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对双语儿童的语音意识和词汇认读能力进行了双向测查,以探究在汉语表意文字和英语表音文字之间是否存在独立的语音和词汇加工过程,两者是否具有跨语言的迁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语儿童在两种不同语言水平的语音意识和词汇认读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在对英语和汉语词汇认读能力的预测中,汉语音节辨认和英语音素识别成为重要的指标,表明语音意识对词汇认读能力具有跨语言的双向预测作用;双语儿童语音意识与词汇认读之间存在跨语言的多重相关。

香港浸会大学幼儿教育部的邱素娥、卢婉娴等对汉语幼儿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的研究也为我们了解汉语儿童的英语学习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获得了以下启示:(1)双语学习未必会阻碍儿童语言的发展。(2)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3)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儿童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儿童在语言学习的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二、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学者通过调查对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现状作了调查。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选用了四套在国内流传较广的幼儿园英语教材,从教材的平均语句长度、教材的语言内容分布与教材的语言认知内容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幼儿园双语教材的语言教育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从平均语句长度的变化趋势与年龄阶段的适合性方面看,这四套幼儿英语教材中英语学习内容的难度普遍偏低,各个年龄班教材中使用的最长语句均来自儿歌和歌曲,但儿歌和歌曲的语法不够规范,不适宜作语言学习材料。(2)从教材的语言内容分布上看,四套教材各个年龄段的英语学习内容中,认知性语言(reference language)、社交性语言(social language)和叙事性语言(narrative language)三种语言的分布明显不均衡,叙事性语言所占的比率明显高出社交性语言和认知性语言。这说明在幼儿园英语教材中,对儿童语用方面的关注不够。(3)从教材的语言认知角度看,这四套英语教材所覆盖的内容只占汉语主题活动内容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说幼儿英语学习的内容与汉语学习的内容之间缺乏系统的联结,幼儿园英语教材中覆盖的主题范畴非常狭窄,这是教材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这项研究为幼儿园选择和使用幼儿园英语教材提供了理论指导。它告诉我们,在选择和使用幼儿园英语教材时,既要选择和使用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教材,还要考虑英语教材与幼儿园课程以及幼儿当前经验的关系。同理,教材的编写也要考虑这些因素,以避免教材编写的盲目性。

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学者就部分省市的幼儿家长对幼儿英语学习的期望、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的看法以及幼儿园英语教师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香港维多利亚教育机构孔美琪校长对香港和上海两地幼儿英语教育的状况作了比较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周敏副教授则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教师在英语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这些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幼儿园双语教育现状,具体表现为:(1)家长对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幼儿双语教育存在低龄化趋势。(2)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学习英语的期望主要在于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具备简单的听说能力,幼儿园也普遍重视双语情境的创设和游戏在英语活动中的运用。(3)幼儿园英语教材繁杂,缺乏统一的选择标准,有的不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的缺乏配套教具;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较低,既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水平又懂得幼儿教育规律的师资匮乏;英语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现象突出,与幼儿园其他课程不能很好地融合起来;英语教育环境创设形式化,英语教育的情境创设和英语教育融入儿童日常生活存在很多问题;偏重英语语言学习,忽视英美文化的介绍。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幼儿双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英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基本规律

英国迪蒙福特大学金立贤教授在其主题报告中指出,幼儿园英语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也应当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将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要处理好语言表达技能的学习与语言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转变向儿童传授语言技能、让儿童模仿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逐步发展第二语言的表达技能。金立贤教授介绍了由她和Cortazzi提出的双语教学中发展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然后以发展幼儿叙事性语言能力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英语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金立贤教授介绍说,在组织幼儿第二语言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幼儿熟悉的故事按照情节顺序制作成一系列卡片。教师利用这些卡片组织幼儿运用第二语言开展各种讲述活动,比如组织小组讨论,描述每张图片的内容,将图片进行排序,说明排序的理由,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比较不同版本的故事,进行总结,阅读故事,深入理解文本中的词汇和语法,自己编写故事,等等。利用故事卡片和信息卡片发展幼儿讲述能力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建立第二语言与他们熟悉的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循序渐进地丰富词汇,提高表达技巧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培养幼儿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往的意愿和信心。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运用情境,而且能培养幼儿用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运用第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创造性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余珍有副教授介绍了他对幼儿园英语活动过程中师往所作的实证研究。该研究以教师不同类型的语言输入作为教师语言指导策略的指标,以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平均语轮长度(Mean length of turn)、语言复杂程度(Mean complicacy of turn)、参与交往的认知水平(Mean cognitive level)以及使用的交往策略等作为幼儿学习过程的指标,探讨了教师的语言输入对幼儿英语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的真实性提问能够激发幼儿较高的认知活动的参与和生成往策略的使用。教师的真实性提问会促使幼儿产生新的信息,促进师幼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利用幼儿的语言反馈或真实性后续提问比教师单方面的诱发行为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更大。

中华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系张磊等就浸入式双语课程模式下的认读教学法对儿童词汇认读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该项研究采用整词认读法、音标认读法和字母拼读法这三种教学法开展英语词汇认读教学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在传统汉语认读教学条件下,不同的英语认读教学法对早期半浸入式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词汇认读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拼读教学条件下,儿童英语词汇认读水平显著高于音标认读与整词认读;整词认读教学条件下,儿童汉语词汇认读水平显著高于拼读与音标认读条件;传统音标教学条件下,两种语言词汇认读水平均最低,说明传统音标和字母教学并不适合学前儿童,而且可能会对其母语认读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通过研讨,大家认为,这些研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1)幼儿园英语活动不应当以牺牲母语的发展为代价,也不应游离于整体课程之外,而应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活动的目标、内容还是具体的组织方法都应当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2)幼儿英语能力的发展不是通过操练记忆教师教授的单词、句子的结果,而是通过运用简单的英语游戏、交往等习得的。(3)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借鉴组织汉语活动时的一些有效方法,注意激发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发幼儿围绕真实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互动。

四、 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实践

尽管幼儿双语教育在我国还存在很多争议,但十多年来幼儿双语教育的实践从未停止过,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实践范例。在这次研讨会上,陕西师范大学赵微教授和赵琳副教授分别介绍了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模式,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冯惠燕等老师则介绍了他们开展幼儿园双语整合课程的实践探索成果。

赵微教授首先介绍了英语浸入式教学的背景和理论依据,然后介绍了他们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实施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模式的过程。英语浸入式(Immersion)教学强调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师不但用英语教授英语,而且用英语讲授其他部分课程。浸入式教学以语言与学科融合、语言习得、全英语、听领先和活动性等为教学原则,在小学阶段,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以主题为中心整合学科内容,以单元为形式组织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学。一、二年级综合的学科包括英语、品德与生活、艺术,三至六年级用英语教授的主要学科包括科学、品德与社会,七、八年级用英语教授的主要学科包括科学与生活、社会。经过几年的实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双语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班学生,而他们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赵琳副教授介绍了“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课程”。该课程的内容按幼儿学习活动的相对范畴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又根据幼儿习得语言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建构了涵盖文学与语言、科学与社会、健康与生活、艺术表现、游戏与娱乐、环境创设等方面具有粗浅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幼儿英语浸入式整合课程的学习重点是使幼儿在情境化的活动中理解英语,学习用英语表达意愿,描述事物,发表见解,为幼儿形成直接的英语表达和英语思维能力打下基础,而不是直接学习单词和语法。

冯惠燕等老师介绍了北京市第一幼儿园附属实验园开展幼儿园双语整合课程的实践探索成果。幼儿园双语整合课程以“主题活动网络图”为基本框架,将中、英文的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即将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相互分解,教育内容相互渗透,双语既是教育目标,又是教育手段。“英汉整合”体现在教育目标的整合、教育内容的整合、教育活动方式的整合和幼儿英汉经验的整合等四个方面,同时,注重良好的双语教育互动情境的创设,一日生活中双语教育内容的渗透,以及社区和家庭中各种有利因素的利用。

这些成功的实践范例表明,在中国的集体教育条件下,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实施习得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但是,在师资、教材、教学评估等方面,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采用习得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两天的研讨活动为大家了解目前国内外有关双语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相互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大家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国内在学前儿童双语教育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加强对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比只停留在讨论是否可以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意义更为重大。我们要鼓励和支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加强对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理论指导,而不是对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活动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以便将不科学的英语教学实践对幼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与会代表普遍感到收获丰厚,对这次研讨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研讨会始终洋溢着热烈的讨论气氛,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争论。直到研讨会结束,大家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定期举办这样的理论研讨会。

Strengthening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A Brief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arly Childhood Bilingual Education

儿童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英语儿童文学 教学活动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日趋低龄化,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是未来的趋势。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少交流与文化环境,因此,教学过程主要注重语音标准化、语法标准化、单词记忆、文章阅读等几个方面。课堂上,教师花许多时间用来纠正学生在讲英语时出现的语音不标准、语法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大多数学生没有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甚至造成一些学生怕出错误而不敢讲英语的现象。学生学英语费时长、收效小,学了许多年,英语表达及交流能力仍然较差。为达到英语教学效果,英语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有意义地学习语言。目前,激发学生运用语言,重新设计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努力实现更加真实的多种文化交流的理解,已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更新教育理念,科学修订英语课程规划,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语言实用能力强、有创新力、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的,英语教学应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坚持及自我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个性化、因材施教(不同起点的学生分班教学)、强调听说和满足不同专业发展需求的特点,重视学习动机、合适的教学教材、有效的课程规划。同时教学方式应注重实用性、生活化、活泼化且多样化,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基于英美国家语文教学经验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对于英语儿童文学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的丰富经验,应把英语儿童文学当做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与尝试。本文着重论述儿童文学(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nglish)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探讨具体实施方案。

二、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课堂的适当性

1.国内现状。

我们过去的英语学习是纯工具性的,教学方法脱离实际,没有把语言作为一个生命体来全面理解,是肢解性的学习。然而,在我国英语教学界,由于应试压力、课时局限及英语儿童文学研究难以形成气候,不仅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原著,就连学者、教师在这方面的探讨也是凤毛麟角。因此,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出现了与世界各国青少年英语阅读方式相反的状况。我国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资源往往依赖于课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阅读效果的检测则主要通过笔答练习或考试,所读与所考紧密结合。很少有人关心什么样的阅读过程近乎自然、最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学习习惯的问题。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仍不能自主或自发地阅读英文书籍,对于篇幅长度的期待超不过千字。不少英语界的学者和教师面对这样的局面只有望洋兴叹,却无回天之力。因为,无论是家长学校和教师,都把所有的精力拼在了考分上,关心过程的寥寥无几,致使我们的英语语文教学方法严重滞后,彻底泯灭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目前,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类似问题,在英语学习中引入文学阅读是矫正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儿童文学作品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有趣,适合任何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因此,将儿童文学作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可以尝试的。在中国香港和台湾,书店的外文图书部总会有大量的儿童文学外文原版书,而大陆书店里则很少。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改进和观念的修正,相信文学阅读尤其是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会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意识到。

2.国外经验。

在国外,从上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已将青少年文学阅读正式纳入教学,并在各类语文课上运用少年文学体裁的文本开展各种阅读教改实验。除了为学生提供原著创作的背景知识外,还提倡读者反馈式教法,提倡读者与文本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和一文本和多文本之间的互动,提倡在讨论和协调中扩充文本意义,反对唯一真理观。近几年,随着教育心理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各国教师为提高青少年文学阅读的质量,创造了大量的阅前热身活动、阅中自主式训练和阅后深入探讨故事主题与风格的小组讨论活动,如口头荐书,观察封面信息,运用图片、录像、音乐或实物及启发式提问等,帮助青少年学生把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自主式默读和记笔记训练使学生在前往课堂分享读书心得时已经做好了大量资料准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对所读作品进行主题链接、学科链接和文化链接。由于英语教学中融入了上述活动,从而使文学阅读真正成为感悟、联想、探索、发现的积极学习过程。这些教学改革的成果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比较突出的有:蓝登书屋()、星火笔记()、学者出版社()、企鹅读物()等著名网站。

3.将英语儿童文学引入英语教学的适用性。

为什么儿童文学作品适合作为英语教材呢?一般来说,大家都肯定儿童文学在辅助儿童学习本国语言中的作用。英语学习应该同语文学习一样,需要大量的阅读为支撑,但实际上,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几乎接触不到英语文学作品,而且,孩子们接触到的英汉对照读物往往是改写粗糙的名著,感受不到文学作品应有的魅力,英语学习仅仅成为语法学习,孩子们没有机会通过英语体验看世界的乐趣。当然,除了正确处理读和说、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之外,学习者的兴趣、学习的环境也是决定外语学习效率的两大要素。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良性循环由此形成。

三、如何将英语儿童文学作品融入课堂教学中

把青少年文学引进我国中学英语课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4年,首都师大课外阅读调研小组在北京市18个区、县分别筛选200所不同层次的初高中学校(示范校和普通学校)进行“北京市初高中英语新课标累计阅读实施方案个案调研第三次普查”,结果表明,54%的英语教师认为组织课外阅读最大的阻力是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来实施。因此,必须得到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的支持,将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安排到正式的教学计划中。

1.引入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新作品,让孩子们通过英语去感知世界。

语言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由于没有新作品的引入,我们所使用的英语阅读资料的题材、语言老化严重,学生和教师逐渐失去了阅读兴趣。加上应试的压力、教学模式的陈旧和时间的短缺,学生和教师都没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谈不上交流、分享读书的快乐。儿童的双语阅读问题,虽然针对的是英语学习,但实际上,目前的母语阅读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英语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就是母语学习中问题的进一步升级。考虑儿童英语阅读的原则和策略时,必须了解儿童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他们学习语言的方式。挪威音乐教育家布约克沃尔德认为,成人已经失去了太多的从整体上感觉这个世界和在这个整体的世界中生存的能力,而儿童则拥有这一能力,对这个世界,儿童能“看个完整”。布约克沃尔德把儿童的这种能力,称为“恩戈麦”。他又说,儿童是“本能的缪斯”。儿童的英语学习,必须建立在儿童的“恩戈麦”和缪斯心性的根基之上,如此,英语学习才有源头活水。英语学习一定要有大量的阅读作为支撑。阅读什么?如果是幼儿和小学儿童,当然要给他们儿童文学作品,比如绘本、故事、童话等,而且越经典越好,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不能让他孤立地背单词。对此,托尔斯泰颇有心得。他认为,儿童需要的是一个从普通语言的上下文获得新概念和词语的机会。他说:“当他在一个基本上能够理解的句子中听到或看到一个不识的词,并且在另外一个句子中又一次发现这个词时,他对这个新概念开始有了一种模糊的观念,或早或晚他会觉得需要用这个词,而且一但用到了,那么这个词和这个概念便是他的了。”同时,不能给儿童非形象、非情感的读物,因为这样的读物,不能走进具有“恩戈麦”和缪斯特征的儿童的心灵之中。我们送到孩子手里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经典和优秀的作品。我认为,除非有特殊原因,作品都不要缩写,我所看到的缩写基本都是一种损害语言和艺术生命的行为。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契合他们的经典作品,如果成人找不到,则或者是视野不够,或者是判断尺度出了问题。无论是英语学习还是汉语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积极引进新的外国少年文学作品,使书中的世界更加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心智水平和心理需求,其效果定会更加突出。

2.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人的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当学习者对学习有浓厚兴趣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要,从而促使其孜孜不倦地学习。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应坚持将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放在首位,并将其作为英语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英语感受不同的文化,了解世界,思考自身及未来,在视野和精神上都得到提高,这样,学习的动力更足,能形成良性循环,往更高的层次上提升。其实,英语文学阅读是存在的,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些英汉对照和简写、缩写的读物,但缺乏针对性和指导,而且学校教育忽略了这一块。文学阅读与一般的英语阅读材料不同,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个性、更丰富,地域文化色彩更浓,承载的信息更丰厚,需要老师指点,比如其中的风俗、俚语和作品风格等。这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老师不能仅仅掌握英语语法规则,还要提高文学修养,拓宽眼界,改变教学观念。读原汁原味的作品固然好,但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原著往往篇幅长、语言难点多,有太多的阅读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因为它们本就是为孩子写的,在趣味上贴近孩子,语言相对浅显,更适合孩子阅读。

3.教学中贯彻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活动要求适宜化

兴趣是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教师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活动要求定得过高,超越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在过重的学习负担中,所带给学生的学习的心理体验只能是一种焦虑,而不可能是轻松愉悦。英语学习的这种消极体验,不但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而且会产生一种对英语抵触、排斥甚至是厌恶的恶果,给学习者未来的学习留下不可估量的严重的后遗症。

(2)活动内容生活化

英语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他们熟悉的、可以感受和体验得到的。人们一提起现在的英语学习,大人小孩一并叫苦,成天地背,成天地默,成天地做题,还是只能读豆腐块文章。英语的表达训练变成了机械地对话、背诵,课内学的英语一出教室就无用武之地。为什么不组织学生读书呢?为什么不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世界呢?这样学生不就可以使用英语了吗?这不比让他们干背买东西的对话强吗?读了小说中的购物情节(如《百万英镑》),不就学会了购物所需词汇吗?加上讨论和表演,学生很快可以把购物情节内化,记忆得到加强。

(3)活动形式多样化

除了教师讲授,课堂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在英语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如角色扮演、个人或群组读书报告、配音等来愉悦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

(4)活动评价的及时性

成功的体验无疑是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成就感的获得会使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决心更加强烈,他们就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进步就会更大。在活动中,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多正面肯定、支持学习者的表现,尽可能让学习者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四、结语

总之,引入经典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丰富多彩的世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有趣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活泼的过程,会使学习者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参考文献:

[1]Lukens,Rebecca J. A Critical Handbook of Children’s Literature.7th Edition. Boston:Pearson Education,2003.

[2]Tomlinson,Carl M. Lynch-Brown,Carol. 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2nd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1996.

[3]Eisen,Armand, Ed. A Treasur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Boston:Ariel Books,1992.

[4]Seuss,Dr. One Fish,Two Fish. New York:Random House,1960.

[5]Seuss,Dr. The 500 Hats of Bartholomew Cubbins.New York:Random House,1965.

[6]De Sant-Exupery,Antoine. The Little Prince.Translated by Richard Howard.Orlando:Harcourt,IN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