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系毕业论文(精选5篇)

  • 汽修系毕业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汽修系毕业论文(精选5篇)

汽修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汽车维修 五环递进 实训技能 教学体系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要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得出“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首先学会汽车各部件独立系统运行规律,再掌握较复杂系统维修技能,到综合技能掌握。“五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原则进行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2.基于“任务载体”的实训内容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实训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均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3.体现“课证融合”的实训考核体系实施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4.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过程实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了讲、演、练、评、整五位一体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法具体内容:

(1)讲,按照企业工作内容标准讲解进行理论讲解。(2)演,对照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3)练,围绕标准,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练习。(4)评,教师围绕任务工单,结合企业标准,进行评价总结。(5)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任务完成后要清理场地、整理工具。

二、“五环递进”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成

1.“五环”对应的技能模块构成

2.“五环”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设置

3.“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1)理实一体化的单项技能实训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汽车各总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检修,如果将这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将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规范意识。并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及时得到实践,以实践帮助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汽车发动机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过程中,单独拿一个曲轴、活塞连杆、飞轮、缸体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抽象,现在将整个发动机放到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拆开发动机,找到相应部件。通过观察其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就能很清晰地明白它的功能,了解了这些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最后形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原理、拆装工艺、维修教学。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亦是如此。

(2)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其中汽车驾驶实训在假期进行。金工实训主要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割、钻孔、攻丝、研磨以及基本测量等技能,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为之后了解和掌握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与修理打下基础;汽车拆装实训根据汽车的组成部分分成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等四个实训项目。主要通过对整个汽车的拆装,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维护实训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的日常维护进行系统训练;汽车驾驶实训主要让学生能掌握汽车的使用技能。

(3)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训是课内实践基础之上的专门化训练模块,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专项岗位技能,重在培养学生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在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是实车上模拟出汽车各种故障现象,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怠速不良、加速不良、不能起动等)进行系统教学。专项技能实训一般是按周进行的模拟仿真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地点多在校内实训车间。车间布置采用实景、实物、突出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于实际生产任务,体现真题真作。

(4)“双证”融通的综合实训

将汽车检测、维修综合实训与汽车维修工鉴定取证相融合,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标准作为训练目标,把鉴定的内容分解到各实训项目,并以鉴定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以技能鉴定通过率评价实训效果。“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5)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

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实习即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完成“五环递进”中前“四环”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总结

汽修系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汽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企业还将快速增加,汽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量将持续上升,涉及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相关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据日照市交通行业统计显示,目前日照市汽修专业人才年缺口在1 00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内汽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更好地培养从事汽修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日照市工业学校汽修专业教研组对本地市及周边地区企业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涉及汽车制造企业、汽修厂、汽车品牌4S店共计30家;调研2002年以来本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共计323名;发放各类问卷调查表356份,收回354份;召开各类企业和毕业生专题调研座谈会20余场。通过调研,我们对区域内企业岗位需求、本校近年来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就业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本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依据。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为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更紧密对接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创新教学内容,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为制定出目标明确、定位准确、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证,使我校汽修专业成为全国同类学校中有影响力的专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调研方案设计

1.调研对象

(1) 企业:以汽车维修厂和4S店为主。针对日照、青岛、潍坊三地区,对30家汽修厂和4S店开展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调研。

(2)毕业生:主要针对我校2002年以后的汽修专业毕业生,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2.调研内容

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企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了解校企合作意向和方式,征求企业和业内专家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工作是否对口、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满意程度等。

3.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走(信)访、座谈、会议交流等。

四、调研实施过程

调研采取了函调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3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对323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相关的职业院校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

对日照和潍坊地区的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针对日照奎山汽车城及潍坊金宝地区周边的30家汽修厂和4S店进行调查走访。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其他部门负责人就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访谈,发放企业岗位需求问卷调查表。了解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与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了解工作岗位、人才需求层次与需求计划,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开展了对毕业生的调研,采用企业安排、班主任联系、查阅毕业生档案、电话调查等方式,对我校汽修专业毕业的323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调研的毕业生所在企业具有代表性,包含大型汽修厂、汽车品牌4s店等。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由专人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整理。

五、数据分析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关于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表(表1~表5)

表1 企业聘用一线技术人才渠道统计表

表2 企业招聘汽修专业人才急需工种统计表

表3 企业对聘用汽修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统计表

表4 校企合作培养方式调研表

表5 企业对汽修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要求调研表

其他调研情况统计:企业认为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一般的占71.4%,企业认为毕业生技能不足与理论知识不扎实各占85.7%和35.7%。

2.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及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分析表(表6~表9)

表6 汽修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职单位的性质、规模及薪金水平

表7 毕业生专业匹配度、工作适应程度、胜任度及满意度调研表

表8 毕业生对专业设置满意程度调研表

表9 毕业生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建议调研表

六、调研结果与结论

1.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市场急需的岗位分别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营销等。此外,市场对汽车在线检测、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岗位需求量也比较大。

2.企业对汽车维修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方面,要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端正,为客户服务意识强,吃苦耐劳,重视细节;具有经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对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两项合计为82.3%,可见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是目前企业需求的重点。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职业资格证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七、建议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2.大胆改革课程体系

按照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校本课程,根据企业工期特点与需求,与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技能方向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调整培养方向,采取“多方向、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要精简,达到实用、够用。文化基础课要进行德育渗透,增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

3.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尝试4S店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创设工作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实现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众多品牌4S店、汽车维修厂资源,培养学生现场操作能力。根据4S店及汽车维修厂工期要求,在企业工期相对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汽修专业学生进店实习,企业师傅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技术、提高技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企业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而企业最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加强技能教学,就需要一支数量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还没有形成。

当前我校汽修专业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创新实践教学环境,配套相关的实习实训设备

根据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购置和使用实训设备,使实训功能与行业所需岗位技能紧密结合,同时使学生通过实践所掌握的技能符合行业的需求。

6.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汽修系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0-02

一、引言

汽车服务业是指彼此相关联的各类汽车服务形成的一个有机系统,是所有汽车服务提供者组成的产业[1]。汽车服务业在我国最早起源于汽车的维修体系,并与其他各项汽车服务项目一起迅速发展并壮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服务产业当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性发展机遇且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行业,这也必然对从事汽车服务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汽车服务专业。国内最早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是武汉理工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各地高等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从汽车服务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出发,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培养掌握现代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熟悉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能够从事汽车试验检测服务、商务贸易、保险理赔、信息咨询、企业管理、零部件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该“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而且,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仅应掌握汽车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汽车服务实践技能。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1”培养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所谓“3+1”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的四年中,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的教学。而第四年是集中实践、实训环节。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论文或是毕业设计。在前三年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第四年的强化训练,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具体可分为基础教育模块、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及选修课。(1)基础教育模块。本模块应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利用我校工科基础教育公共平台,课程的设置严格按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来完成,此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39.2%左右。(2)学科基础必修课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学科基础课基本上和原先的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设置相同。而专业方向课是体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所在,包括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体现“宽领域”的就业思路。(3)选修课模块。该模块为本专业拓展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以及汽车商务相关行业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学生在本模块必须完成四门课,总计8学分的学习任务。

2.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基本要素。特别是对于新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显得更为重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师资队伍是完善并提高专业学科建设的基本保障。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其专业涵盖面广泛,技术层次较高,因此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开设本专业的高校而言,建设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深厚、动手能力很强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师资队伍,特别是本学科带头人,这也是专业建设起步阶段的首要任务。同时还有必要引进具有丰富汽车服务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技师等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人员,以满足汽车相关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为此我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一方面积极的将教师送到国内外高校进行学历进修,以期提高其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到企业以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同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既包括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博士,也包括在汽车服务领域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截至目前,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践环节的所有教学任务。同时所有的教师都成为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未来本专业还将继续送教师去其他高校进修,还要同时加大引进力度,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家或教授。

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对工科而言,教学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是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汽车服务专业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成果。只有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汽车相关检测、诊断和测试设备,熟练地掌握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方法。为此,实验室设备不仅要求配备齐全,而且要逐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亲手操作,巩固、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第一,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30%;第二,聘请汽车服务企业资深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三,在课程组织形式上,采用“3+1”实践教学模式,在第四年集中培训。包括集中的校内实习实训、校外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4.实训基地的建设。汽车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对实验室实践项目的重要补充,在汽车服务专业技能综合实践中也能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同时也是汽车服务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条件能够让学生提前并充分地接触社会,感受服务社会的实际、具体过程。因此,建设好实训基地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条件。为此,应大力加强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机制,开拓建立各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2]。由于学校所在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目前已逐渐形成了汽车行业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汽车服务市场。基于此优势,我校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自身特色。

三、结语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首要职责。由于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新的本科专业,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常熟理工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应以苏南地区的汽车相关行业为主要依托,充分考虑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放向,充分体现自身教学特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力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汽车服务业高级人才,为本地区乃至全国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国方.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戚萌.汽车行业服务与营销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信息,2009,(07):23-24.

汽修系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校企 紧密连接 一体化教学

一、当代技工院校生源分析

1.1当代技工院校生源以初中毕业起点的学生为主

技工学校与中等专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技校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招生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

由于近年来的“普高热”形势下,技工院校中以高中毕业起点的学生不多,生源以初中毕业起动的学生为主。

1.2国家资助政策下,生源以“免费生”成为主体,文化基础较差

国家近年来推行的部分农村地方能享受的免学费优惠政策,致使技工院校的生源多以乡镇和农村的“免费生”为主。对于这类“免费生”,由于全国范围内各乡镇,农村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层次偏低,有的地方校舍陈旧甚至已成危房,教学配套设施落后,因此大多数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

因此,当代中技汽车维修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化基础等问题,开发既为学生所容易接受,又能满足汽车维修企业技能要求的教材。

二、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

2.1传统职业教学模式

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往往是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技能教学分别进行的,难以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这导致了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低下,也造成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之间的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

2.2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来源于企业生产中的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中的有效连接。

由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明显,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地应用与实践技能当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推行成为了当代大部分技工院校的首要工作。

三、汽车维修课程要注重内外评价

培养出为当代汽车维修企业所适用的专业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汽修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体系。其中包括企业对学校课程内容的评价、企业对毕业生考核的评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为了使学校和企业之间能紧密连接,企业和学校之间应多沟通交流,建立完善的课堂学习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议学校积极聘请企业的专家当相应课程的主考官,实现教考分离;积极组织任课老师到企业中学习,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紧密结合。

四、汽车维修课程要注重学生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4.1当代汽车维修企业,技术员工的管理概况

在当代汽车维修企业当中,技术工种拥有相当强的专业技术能力,长期在一线工作的车间工人R抵识和技能水平都相当高,但由于大多数的车间工人来自于技工院校,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管理类的相关课程,普遍存在技能水平强但管理能力弱的问题,既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又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少之又少。因此,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想进入企业的管理层难度较大。

4.2汽车维修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组织管理能力理念的植入

在汽修维修课程的开发中,应加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相应课程。比如说:在“汽车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检查”这一类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自行分组,以轮岗制的形式各自挑选出组长,再由组长安排每位组员的工作任务,小组内通过讨论,制订出本次课程任务的工作实施计划,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本次课程任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植入理组织管理能力等概念,经常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让他们知道并且切身体会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4.3汽车维修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 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 情感距离和相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 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对一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维修企业中,人际交往能力是获得快速提升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技校学生要想在企业当管理,人际交往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特别在实训课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角色扮演平台,切合实际地模拟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人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让现代网络技术服务于汽车维修课程教学

5.1“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教育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把“互联网+”应用与职业教育,并使其充分服务于日常教学中无疑将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主流。

5.2教学设备贴上“二维码”,让汽车维修课程教学进入互联网时代

在日常汽车维修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学设备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好助手”,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好伙伴”。而由于部分教学设备的操作较为复杂,技术较为先进,且部分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大难题。学校应邀请教学设备的开发人员作指导,组织一部分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录制关于该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小视频”,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的方式,为教学设备打上“二维码”。教师和学生只需要通过智能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等设备,扫描教学设备上的“二维码”,便可通过互联网观看该设备的使用方法,真正实现了“OTO”( Online To Offline”的简写,即“线上到线下)的多方位、多渠道学习。

六、校企合作“双元”并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连接

6.1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德国职业教育得以成功的保证。德国制造之所以蜚声海内外,与他们的职业教育有关,与双元制教育模式密不可分。

“双元制”教育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现。按照这一教育模式,学生不仅要在学校接受理论培训,还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两者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学生获取主体中学或实体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后,按照联邦德国的法律规定与一家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岗位,参加生产实践劳动,然后再到各州办的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入学,参加理论学习,取得理论学习资格,接受严格的实践和理论并举的教育,成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这种学生同时具备双重身份:学校的学生及企业的学徒工;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完全开放的,没有准入制度,谁都可以参加职业培训。重视实践,“二元”并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显著特色。

6.2校企合作是当代汽车维修课程的重要环节

在当代中技汽车维修课程中,校企合作“双元”并重,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连接。参考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近百年,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且德国是高度发展工业化的国家,成熟的业教育成为了当地高技能人才来源的重大后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的特定环境和国情,职业教育发展难以跟上世界步伐,完全实现如德国一样的“双元制”难度较大。尽管如此,在汽车维修课程中,为了让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培养出为当代汽车维修企业所适用的专业技能人才,校企合作环节必不可少。在新时期下的汽车维修课程改革,我们要参考世界职业教育中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以培养出为当代汽车维修企业所适用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努力缩短学校和企业间的差距。

结束语

在当代中等技工教育中,汽车维修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技术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汽车维修企业的要求。为了尽可能地缩短学校与企业实际生产环节的差距,培养出为当代汽车维修企业所适用的专业技能人才,汽车维修中等技工教育课程需要从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模式改革,人才能力培养,互联网+专业课程教学教研开发,校企合作实现“双元制”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以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有效紧密连接。

参考文献

[1] 刘新林,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情况及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思考〔J〕, 天天爱学习 2016年02期.

[2] 戴建营,肖冬玲,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汽修专业课教学模式研究〔M〕,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汽修系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广泛开展课程改革,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新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项目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对比“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与本地区企业生产中的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明确“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是否更能与实际企业生产相适应。

第二部分 基础调研内容与分析

一、调研方法和对象

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法、访谈法、毕业生反馈法、现场考察法、文献法等方法。

参与调研的单位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不同类型的汽车相关行业企业。

二、调研内容

了解企业的企业岗位设置情况、行业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明确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从而判断“双岗双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否适应本地区行业企业需求。

三、调研数据及分析

(一)汽车类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其主要就业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顾问、机电维修工、钣金工、喷漆工、前台接待、配件仓管员和其他与汽车相关的岗位。

(二)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及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情况

经过调研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职毕业生在4S店中数量较少,比例相对偏低,大部分汽修专业中职毕业生集中在汽车制造厂一线岗位、汽车维修厂和汽车美容店就业。

(三)汽车类企业常见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

(四)广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各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技能往往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职业素养如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勤劳踏实等素养,更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提高。

(五)广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目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大多数仍以相互介绍为主,市场招聘为辅的模式。中、小型的综合汽车维修厂中,这一情况更为普遍。其原因并非企业不愿意招聘学校应届毕业生,而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知识并不扎实,对于维修所需的技能并不能熟练掌握。可见当前中职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不能达到企业生产的要求。

(六)广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方法总体仍不尽合理,并未很好地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一些学校仍然采用老旧的专业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勉强要求其掌握不切实际。但从各学校的计划来看,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七)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应情况

在调研中,也发现有部分大型综合汽修厂、4S店也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一汽大广西弘捷4S店为例,企业学校合作,每年从学校招聘数名优秀的毕业实习生,经过实习选拔,最终选定其中最优秀的毕业生转正。这样就保证了企业所招聘到的员工的素质,同时减少了企业的开支。近年来,校企双方开始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教学和就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一般性的学习,还得到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可见现代学徒制更能适应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本地汽车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部分 结论和建议

一、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采取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方式,在实践中确定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多为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更侧重于技能训练,学生轻松、老师省心,企业欢迎,相较而言,更能适应本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