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精选5篇)

  •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1.1 种类复杂性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具体表现在病虫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在发生之前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患。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林业部门难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进行…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精选5篇)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11-01

1.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1.1 种类复杂性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具体表现在病虫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在发生之前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患。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林业部门难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进行得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光肩星天牛、杨小舟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最为普遍的蝗虫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2 影响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的灾害影响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发生往往影响整个县的上万公顷林业资源。而我国的林业资源种植又相对集中,种植林业的树种又比较单一,因此林业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

1.3 虫类顽固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杀虫药剂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我国对林业病虫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长远防治目标来看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害虫在药物的不断作用下,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抵抗力,具备了顽固性,也就是所谓的抗药性,使得有些害虫通过治理后不再出现,而另外少数的害虫不仅会重复出现,而且其带来的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例如天幕毛虫、杨扇舟蛾以及松毛虫等害虫。

2.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2.1 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病虫害的危害越来越凸显出来,尤其是近年来,更加明显,这也就暴漏出了很多树木由于防治工作不到位而遭受了损失的现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建设工作发展较慢,由于各种原因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树木由于人为防治不到位的原因而造成了经济和生态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2.2 缺少工作经验

林业相关病虫害防治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相关人员既要精通有关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实际防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林业工作的平稳推进。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我国的大部分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对于病虫害防治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理论和实践都没有达到标准,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没有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非常缺少经验丰富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从业人员。很多工作人员理论上没有问题,但是理论往往不等同于实践,到了实际的防治工作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低下,从而造成了经济损失。

2.3 防治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的林业病虫防治技术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起步时间较短,尤其是正规化建设更短,缺少相关防治经验,因此,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能够决定林业的健康发展,技术落后就会导致大规模的数目遭到病虫害的破坏。

3.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3.1 营林防治

首先,应该在育苗阶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因此,在这个阶段,第一步即选择良好的苗圃地,避免地势低湿或者土壤粘重。如果苗圃地没有选择好,很容易导致苗木的苗枯病或者猝倒病的发生。第二,在播种之前,应该对种子或者连作的土壤进行潜在病虫害的消除,以铲除病源以及虫口密度。第三,应该进行圃地休闲轮作,从而防治病原物与害虫等繁衍。第四,应该在土壤中施加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施加量应该适当充分。第五,应该保持苗木圃地的清洁卫生,对杂草、病株残体和枯落物进行及时的清除,从而减少病虫侵染来源。第六,可以将一些害虫喜欢吃食的植物种植在圃地的四周,从而将害虫引诱到一处,再进行集中的人工捕杀或者药剂防治,以有效地控制林业病虫害。

其次,是造林防治。在这个方面,主要是营造混交林、适地适树以及选择可以对抗病虫害的品种。然后就是通过抚育管理来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进行中耕除草、整地施工来减少病虫害来源,增强林木的树势,从而实现其抗病虫害能力的提高。对一些受到病虫害的林木枝叶进行及时清除,也应该落地病叶、病枝和病果等及时清理干净,并且将其集中起来烧毁,以防止病虫害。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一些受到严重危害的树木进行及时清除,从而实现对林内卫生状况与通气的改善,为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治病虫害。

再者,应该对下木比较多,而且林木比较稀疏的林地进行封山育林,为林下植被提供保护。禁止对这种类型的林地进行开荒或者采伐放牧,给予林地以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来恢复。同时,可以采取补植补播和天然更新等人工措施恢复森林。除此之外,还应该培育阔叶树种以渐渐实现对林分结构的改变,从而形成复层异龄林,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3.2 生物防治

第一,可以采用微生物防治方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在很多昆虫体上,有真菌和抗生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防治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另外,苏云金杆菌的各种变种制剂可以实现多种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第二,可以利用病虫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在森林害虫生物防治中,天敌昆虫防治技术非常重要,也十分有效。因此,可以通过引进、移植或者助迁等各种手段来增加森林中的天敌种群,以有效控制病害虫的密度,并且维护生态的平衡。

第三,可以利用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比如啄木鸟、山雀和灰喜雀等。鸟类一直都是昆虫的天敌,而且以虫为食。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省去很多工作,而且还不会污染环境。应该对益鸟的巢和卵进行保护,并且人工挂鸟巢以引来益鸟,促进益鸟的繁衍,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

3.3 化学防治

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消灭虫源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学防治。在国内,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森林面积占据了整体的70%左右。因此,应该在搞好预测预报的情况下正确使用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获得较佳的防治效果。而化学防治包括杀虫剂和杀菌剂,杀菌剂包括保护剂、铲除剂和内吸剂。其中,常用的杀虫剂包括爱福丁、锐劲特和呲虫啉,常用的杀菌剂包括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和粉锈宁。

3.4 物理防治

第一,可以采用铗鼠、蛹茧或者人工捕杀等手段进行病害虫的成虫与幼虫的捕杀。第二,可以通过扎塑料布、上胶环和捆毒绳等方式来阻隔害虫上树。第三,可以采用高温处理方式来对害虫或者病原菌进行消灭。比如,可以将林木种子曝晒在烈日之下。第四,可以在秋冬季配置涂剂对林木进行涂干,以防止林木害虫产卵,有害虫的时候可以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没有害虫的时候可以达到防止其他病害的目的。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第2篇

1、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森林病虫害工作过程中,虽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且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逐步壮大,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防治手段也不断提高,科学论文联盟研究得到相应加强,专项投入有所增加,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于此同时,由于森林面积很大,生态环境长期遭受破坏致使生境脆弱,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整体基础还十分薄弱。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随着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不断加大。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2)随着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日益严重。当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8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传入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大小蠹、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近年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不断增大。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国,鉴于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很?笪:?但潜在的威胁却是不容我们忽视。

(4)顽固难治,暴发现象时常会发生。以往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黄连木尺蛾、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的顽固和难以治理,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的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损失十分重大。

2、应采取的主要对策与技术措施

森林病虫害发生直接危害着森林资源安全,影响着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几项具体的工作:

2.1 要充分认识森林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从思想上加以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森林病虫害的严重频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经济和社会损失,保护森林资源,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2 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适时调整防治工作的重心

预报预测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要的基础。各个部门必须切实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以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的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指定方法、明确对象、定时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坚决避免平时监测不到位,等到发现

转贴于论文联盟

已是严重危害的恶劣局面。

2.3 要切实加大森防科技含量,不断改进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

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有利支撑。对于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防治手段急需大力的改进和。一方面要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木的前提下,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每个环节。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仿生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等等,以减轻对环境及水源的污染,注重大力发展生物防治。

2.4 要切实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播

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要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其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同时还要加强对集贸市场、加工、仓储、销售单位及花卉、苗木、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的渠道。

2.5 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防治的实际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经费投入不足的实际状况,每年大约有6.67hm2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国家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目标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的进行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到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不断增加对病虫害防治、预测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及其基本建设等的投资力度。

2.6 要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基金

森林是公益性的论文联盟防护林及水源涵养林,它产生的是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服务于社会。应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设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基金,以促进林业建设的快速健康和有序发展。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10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第十七条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十一条亦指出:“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衔接贯通。”根据这一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本文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改革为例,探讨高等职业院校依据有关国家职业标准而进行的课程改革。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开设于1978年,目前为国家重点专业和江苏省特色专业。林业技术专业自开设以来,根据江苏林业的不断发展及学生就业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地总结与扬弃,在近年形成了“五段递进式”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种苗生产”、“林木培育”、“林木保护”、“森林资源清查”、“企业经营管理”等5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其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支撑林业技术专业当中“林木保护”岗位的核心课程。

1 确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职业分类目录当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员(职业编码:5-02-02-02,以下省略)的任职要求,即具有能够参与森林病虫害调查与普查、参与制定和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计划方案,具有能够进行森林病虫害灾情监测与分析,能够配置农药、保养和维修器械的职业能力,与此同时应具有从事上述工作所必需的职业道德,其包括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等几个方面。

2 设计教学内容

2.1 设计理念 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员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高级)对从业人员的任职要求并结合江苏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制订能够将共性的任职要求与个性的区域现状相结合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项目,根据教学项目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形成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课程标准―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的课程改革路线。

2.2 教学项目设计 破除《森林病虫害防治》这门课程原有的章节性,依据《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来确定教学项目,将教学项目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员的任职要求一一对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据此将教学内容设计成5个教学项目,分别是森林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森林病虫害防治和综合实训5个项目。

森林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和森林病虫害防治4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森林病虫害防治员任职要求的能力培养体系;综合实训是为期一周的综合性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是对某一种具体的病虫害所进行的调查、发生发展规律分析、制定和实施防治方案以及灾情预测,是一种检验职业能力、巩固职业能力的生产性综合实训。

2.3 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工作岗位需要和教学目标需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合理选取森林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森林病虫害调查与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制定、森林病虫害防治等4个项目的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时将相同相似的教学内容纳入同一模块,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教学项目(见表1)。

3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森林病虫害防治》这门课程非常特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整体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昆虫形态学、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知识,又包括林木病害病原学、病理学以及防治理论、农药等方面的知识;其二,具体的教学内容既有直观方面的知识,又有微观方面的知识;其三、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其四,病虫害发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动态性。因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采用理实一体法、多媒体教学法、实物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观察实验法、案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辅以板书、PPT文稿演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见表2。

4 考核评价方法改革

传统的以期中、期末、技能考核和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仍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建立“分合评价”、“第三方评价”和“以证代考”的考核评价体系,并积极实行“教考分离”。

“分合评价”即将传统的期中和期末两次理论考试改成“4次项目测验+1次期末考试+综合实训+平时考核”,其中4次项目测验平均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15%,综合实训占总评的50%,平时占总评的5%。“第三方评价”即综合实训由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进行评价,“教考分离”即期末考试由教务部门在试题库中抽题组卷,授课教师不知晓考试内容。“以证代考”即凡是在课程学习期间内参加学院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员高级工的同学可以免考,并按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各占50%为其总评成绩。

“分合评价”、“第三方评价”和“以证代考”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行“教考分离”,使考核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全面,进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5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制订将共性的任职要求与个性的区域现状相结合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并根据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项目和选取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显著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治课程的教学成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至2009级林业技术班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协议就业率均超过95%(见表3)。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建立课程标准,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要积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建立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国华,管斌.高职高专《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33-135.

[2]刘惠.《园林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138-139.

[3]祝朋芳,毛洪玉,李智辉,等.农业院校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88-590.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前言:

森林病虫害在森林资源保护中与森林防火有着同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形势不容乐观,仍然需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探索工作。

一、影响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在实践过程中,制约和影响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额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既有政府的责任,又有部门失职造成的。众所周知,找到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是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和关键。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难题不好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有写地方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够,防治手段还不够新颖。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普及的力度不够,在防治时由于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状况,生物防治因为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来。三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种,有的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工作。预防机制相当差,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解决不好。四是检疫工作不是十分到位。相当一部分地区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的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等现象随处可见。五是防治经费不足,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治、测报、检疫仪器设备及其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 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6 年也仅达到73% 的高比率)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二、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措施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应充分利用病虫害及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按照现代生态学理论,以林业防治技术措施为前提,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首要手段,以生物治理为侧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积极因素,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就当前来看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着力抓好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对于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 对于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切实减少病虫害发生。

二是要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应进行必要的混交,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能形成极易分解的腐殖层,生物种群比较复杂,且昆虫种类较多,有的昆虫对林木危害不大,但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够在主要害虫数量少的时候,使得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能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

三是要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但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且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化成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抗病虫能力,人工造林应按照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进行栽培。

四是要切实加强消毒处理工作。在苗圃建设过程中,鉴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及土壤进行消毒,这样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五是要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关键手段,能够把单纯林逐步建设为混交林,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成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应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的群落,增加天敌的数量,不断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有效目的。

六是要切实保护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一定量的繁殖。

七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且适时通报。要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入手,结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群众性测报网,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良好时机。

三、结论

要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努力找到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实际出发,切实搞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林业资源,使其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青娥,陈娜. 病虫害防治与环境保护[ J] . 河北林业科技,2003,( 3) : 49.

[2]端富,高殿文.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林业科技情报,2008,( 3) : 14 -17.

[3]钦成. 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 林业劳动安全,2005,( 4) : 31- 33.

林业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病害;虫害;预防;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03402

1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相比较虫害,病害的发展更具隐蔽性。病虫为害所致林业损失远超其他自然灾害。如果是林木病虫害导致林木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守护人类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的森林生产经营活动。

2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要依法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管理,也就是说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要受法律指导和制约。

3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

3.1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的确定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管理机构设置,管理水平和管理的幅度确定,管理者的配备,各机构和人员,职责的区别,重大法规和基本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等。

3.2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监视和预测预报网络管理和森林虫情、病情、鼠情的调查,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的确定和管理等。

3.3预防管理

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预防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制订、执行及质量检查和效果的评价。防治工作和预防成本管理,劳动组织形式,日常的生产管理等。

3.4森林植物检疫的管理

主要包括主要对象的确定,检疫感染地域和保护区的划分和管理,森林植物检疫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管理,无检疫对象林木种苗繁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等。

3.5资金管理

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检疫资金的预算编制、申报和批准,预防和资金的使用管理,森林植物检疫费使用管理等。

3.6计划管理

主要是各种计划的制订、执行、限制和检查分析等。

3.7预防和治疗及检疫设备和物资的管理

主要设备和物资的日常管理、维护,设备的利用、改造和更新,物资进购和维修管理等。

4森林病虫害防治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

和作用 其重要性表现在:

(1)病虫害防治本身是森林经营的组成部分;

(2)病虫害防治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为保护森林资源及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条件。通过检疫、监视和防治等手段可以避免灾害的发生、扩散和减少灾害损失。

5林业生产中的病虫害的分类、症状及传

播特点5.1病害

(1)生理病。引起生理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最主要的是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其中气候因素又包括温度、湿度、营养失调及大气污染等。

症状:不传染,不腐烂。徒长、瘦、老化、个子不高、枯枝、流胶、小叶、黄叶、枯叶、畸形、小果实、颜色丑、萎缩、萎蔫等,严重时全叶黄化直至死亡。

(2)病毒病。病毒只能通过微小伤口侵入树木,因此只要树木不受机械伤害,便不会感染病毒病。

症状: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染的,局部性病害很少。腐败、花叶、皱叶、卷曲、痘斑、斑点和条斑、黄褐斑、环斑、线纹斑、褪色、肿树枝、扁平的树枝、软枝、枯萎顶、软木等是其主要症状。

(3)细菌病。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传播主要依靠雨滴的溅洒作用,少数主要靠昆虫传播。故传播的距离一般不远。由于侵入和传播都有赖于雨露的存在,所以,细菌病害的发生与猖獗往往与湿度的高低及一年中雨露的分布密切相关。

症状:感染、腐烂,一般不太烂。小斑点疱疹,斑点,斑点的连接形成斑块,潮湿并流出腥味的粘液,严重时结痂,溃疡。

(4)烂根真菌病。风对烂根真菌病的传播几乎不起作用,在较小范围内,病原物的主动传播和水流的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部相互接触也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根病的传播与枝叶病害比较是很缓慢的。

症状:根际发生絮状霉菌层,蜘蛛状菌丝,菜籽鼠粪状菌核,绳状菌索,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磨菇等。根部腐烂呈褐色,黄叶枯萎。

(5)枝干真菌病。病害的发生和消长与寄主树皮含水量、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此外虫害、冻伤、各种机械伤口、修剪和嫁接伤口也是真菌性枝干病侵入寄主的主要途径。

症状:溃疡,枯萎,暗斑。

(6)锈菌。主要借风传播,此外低温天气有利于病菌的形成与传播,也有利于其萌发和侵染。

症状:白粉病表现为茎和叶为赤褐色;叶正面出现锈斑,叶背的黄色锈斑扩大并隆起,直至出现黑色溃疡,或棕色长毛。

5.2虫害

①蛾蝶蜂蝇类;②硬壳虫类;③蚜、虱、叶蝉、蓟马;④螨类;⑤潜叶虫类;⑥蛀木虫类;⑦线虫类;⑧地下虫类;⑨螺类;⑩鸟类。

6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和防治

方法6.1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大量地长期使用和滥用农药的面积大,环境污染严重,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恶性循环。

农药的使用,不仅杀死大量的天敌,也使害虫产生抗性,从而使害虫的密度也成倍增加,导致生态链和食物链的中断,从而影响人类自己。

6.2防治方法

应用生物、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生物防治方法:灭幼脲类生物药剂。

物理防治方法:黑光灯诱捕,开隔离沟带等。

化学防治方法:用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在无风、晴天的条件下均匀喷洒。农药不能单一长期使用,应交叉使用。

微生物防治法: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效的防控,减少和降低灾害。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王建玉,等: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疗管理资源与产业

7病虫害综合管理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关注自然控制作用的对病虫害管理系统,它考虑到害虫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尽可能合适的技术措施和各种协调使用的行政手段,在经济上使害虫种群控制在允许的水平,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的一点是了解生态系统中害虫种群动态,依照遗传学和林业经济学知识,制订计划,各种手段有机配合,使害虫种群低于经济阈值。

在林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应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危害程度和危害方法,进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以免给林木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还我们一个绿色、健康的大家园。

参考文献:

[1]金晓伟,于莉彬.浅谈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J].中国科技纵横,2012(3).

[2]李彦波.试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J].科技研究, 2014(1).

[3]赵宪波.探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