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计划(精选5篇)

  • 阿波罗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何谓整体?即将之前的产品整合,以套件的形式呈现,让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时,收获如何搭配的技巧。为了配合这一概念,阿波罗于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子品牌一一凯伦娜。该品牌专业制作古典浴室柜,产品定位更加高端,产品设计则在阿波罗休闲基因的基础上更多地…

阿波罗计划(精选5篇)

阿波罗计划范文第1篇

调整品牌战略打造整体概念

阿波罗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义为休闲卫浴,所以打造的第一批产品就是按摩浴缸,但为了应对当前卫浴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阿波罗从今年开始,着手实施品牌调整战略,有意将品牌定位升级为“整体休闲卫浴领导品牌”。

何谓整体?即将之前的产品整合,以套件的形式呈现,让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时,收获如何搭配的技巧。为了配合这一概念,阿波罗于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子品牌一一凯伦娜。该品牌专业制作古典浴室柜,产品定位更加高端,产品设计则在阿波罗休闲基因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古典、简欧的风格。

“心”品质“心”服务

阿波罗注重入乡随俗、市场调研,以让调研结果引领产品设计不断升级,契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同时,针对市场的购买力,会做不同的细分,进行不同的定位,例如在西欧,针对当地日趋保守的消费观,阿波罗推出了相应的DIY产品类型:易安装,又简易,并且价格实惠。

今年是改革的一年,阿波罗不仅将在展厅方面升级换代,还将坚持以不同的形式加强推广活动。例如,阿波罗休闲文化节,围绕“休闲”主题举行一系列活动。陈总表示,这类活动具有延续性,阿波罗将会坚持做,长期做,固定做。无论是产品的升级换代,还是延伸产品的种类,阿波罗一直都非常重视专利认证,陈总说,“我们都会用心去做,最重要的,最具说服力的,最终还是要看阿波罗产品的品质与服务。”

长期规划 重点研发 活动推广

阿波罗计划范文第2篇

普京所指的雷达站地处阿塞拜疆加巴拉,在苏联时代是战略反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雷达站始建于1978年,1988年正式投入使用。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预警雷达散布在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拉脱维亚等加盟共和国领土上。

根据阿塞拜疆总统1991年12月16日的总统令(1992年4月8日批准),阿宣布包括该雷达站在内的所有军事设施和装备都归阿塞拜疆所有。但俄罗斯军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在使用这些雷达站,虽然通过1997年的《反导条约》(ABM)谅解备忘录解决了设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的雷达站的使用问题,但设在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的雷达站则需经所在国政府同意方可继续使用。

1992年5月,阿塞拜疆建立了一个专家组研究雷达站对环境的影响。1997年双方就该雷达站问题进行谈判,阿塞拜疆要求俄罗斯支付使用费用,并威胁取消雷达站。2002年1月25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规定雷达站归阿塞拜疆所有,但租给俄罗斯使用,每年租金700万美元,租期10年。协议还规定该雷达站仅作为情报分析中心使用。并与阿塞拜疆共享部分信息。

加巴拉雷达站位于阿塞拜疆耶夫拉赫市东北约60千米处,占地210公顷。该站装备“达里娅尔”雷达1部,西方称为“伯朝拉”雷达。该雷达为相控阵雷达,最远探测距离可达5 500千米,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工作,能同时处理50个高轨道目标,跟踪20个复杂目标。它主要用于探测包括伊朗、伊拉克在内的印度洋方向的导弹发射。该雷达主要将信号发送到莫斯科附近的科瓦德拉特和什沃波特的信息处理中心,对来袭导弹的最长预警时间可达10~25分钟。雷达站现有士兵900名,专家200多名,隶属俄航天兵。

加巴拉雷达站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海外基地之一,在俄罗斯战略防御系统和海外军事存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俄反导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战略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卫星、超视距警戒雷达和远程预警雷达组成。其中远程预警雷达主要对再入大气层的导弹实施探测,提供弹道导弹飞行的精确参数。目前俄罗斯的远程预警雷达由9座大型相控阵雷达站组成,其中6座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2座位于俄亚洲部分。加巴拉雷达站位于俄罗斯翼侧,不但紧邻欧洲。而且对伊拉克、伊朗和印度洋方向,甚至非洲地区的导弹发射均有预警作用。

二是俄在周边军事存在的具体体现。目前美国在海外有超过800个军事基地,俄罗斯只有25个。加巴拉雷达站是俄罗斯在其周边为数不多的几个军事基地之一,而且该雷达站负责的探测方向是其它雷达站目前无法替代的。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维持该雷达站的存在不但花费巨资,而且作出了巨大的外交努力,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对中、南亚的导弹预警的同时,保持在该方向的军事存在,以对抗北约对该地区的势力蚕食。

三是美俄战略角逐的突出着力点。阿塞拜疆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在苏联解体后总体上保持了与俄罗斯的良好外交关系,但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军进入中亚,这一地区已经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该地区对于俄罗斯而言,不但是其对中亚及中东不稳定局势的缓冲地带,而且是其能源输出的重要屏障。因此,进入新世纪后,阿塞拜疆已经成为美俄势力的交叉点,而作为军事存在象征的加巴拉雷达站首当其冲成为美国和俄罗斯战略角逐的新的着力点。

正因为加巴拉雷达站战略地位突出,它也就成了俄罗斯、美国和阿塞拜疆争夺的目标。

1999年9月,美国为了让俄罗斯同意其发展反导系统,克林顿政府承诺帮助俄罗斯维持加巴拉雷达站的使用,并与俄罗斯联合使用该雷达站,但俄罗斯并未理睬。此后,美国利用阿塞拜疆政府对俄罗斯的不满,与阿塞拜疆共同计划在附近部署2个同类雷达站,以干扰该雷达站的工作。俄罗斯就此向阿塞拜疆施加了压力,并最终达成了租借协议。

2007年2月,阿塞拜疆部分议员在美国鼓动下,以雷达站会带来环境污染为由,提出修订俄使用阿塞拜疆雷达站的协议。但普京2007年6月7日却建议美国把计划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转移到阿塞拜疆,由俄美共同使用这里的加巴拉雷达站。阿塞拜疆政府也表示同意这一建议的意向。至此,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加巴拉雷达站的问题演变成了美国、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政府之间的政治分歧。

普京在俄阿雷达站租借问题和美俄东欧反导对峙的关键时刻,“惹火烧身”地提出与美合用阿雷达站的建议,这既是俄对抗美国反导部署计划的主动出击,也是面对周边形势恶化的无奈之举。

首先,变被动为主动,化解美东欧反导计划的咄咄攻势。近半年来,俄罗斯针对美国在东欧的反导部署计划,采取了发展新型战略武器、威胁退出多项军控条约的对策,但却招来了外界对俄罗斯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种种指责。例如,美国国务卿赖斯在2007年5月31日就指责俄罗斯的行为是冷战时代的“导弹外交”,“俄罗斯的思维和行动就像生活在一个零和时代”。针对6月初俄罗斯为报复美国反导系统而准备把导弹重新瞄准欧洲的警告,北约方面说普京的讲话“无助于解决问题”,也“令人不快”。而普京的这个建议无疑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赢得了舆论,把可能挑起军备竞赛的责任推给了美国。

其次,提出第三条路,激化美与东欧在部署计划上的分歧。在普京提出新建议之时,正是美国东欧反导部署计划在波兰和捷克引发争议的关键时刻。2007年6月1日,波兰国防部长什奇格沃表示,如果美国方面的条件难以接受,波兰将拒绝在本国境内建立美国导弹防御基地。他指出,有关无论谈判结果如何导弹防御基地都将建在波兰的观点是不对的。波兰《共和国报》也透露,由于美方要求波兰承担反导基地建设及使用的部分费用,波方对美国的反导建设提议感到十分失望。而在另一个部署地捷克的民调也显示,超过七成的捷克人民都反对。在这种形势下,普京的提议无疑给美国和这两个东欧国家提出了部署与否的第三条道路,使反对派的理由更加充分,势必激化美与东欧在部署计划上的分歧。

第三、对美将计就计,遏制其对俄周边的进一步蚕食。由于美国突出强调东欧反导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伊朗的远程导弹对欧洲的威胁,而且一再试探将势力范围扩大到阿塞拜疆。普京的提议正顺应了这些要求。一方面在阿塞拜疆部署雷达比东欧部署计划更合理。实际上,早在2003年,美国物理协会在对俄罗斯和中东导弹威胁的海外防御系统部署的研究中就认为,在里海或阿塞拜疆部署拦截发射平台是可行的。2006年5月,美国在考察后提出,在欧洲建立新导弹防御基地所考虑的国家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甚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俄罗斯周边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在阿塞拜疆雷达站问题上一再施加影响,使俄罗斯感到了政治上的被动。如果普京的提议变成现实,俄罗斯不但能保住在阿塞拜疆的雷达站,而且美国还必须分担该雷达站的费用,同时部分丧失在东欧部署雷达的理由,而美国也只能通过俄罗斯操作这些雷达,俄罗斯并不会失去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从而遏制了美国对俄周边势力范围的进一步蚕食。

最后,转移舆论视线,试探美东欧反导部署计划的真实意图。近来,俄罗斯试射导弹、退出《欧洲常规力量条约》等一系列举措,使国际舆论均集中到了俄罗斯身上,而美国反而以不变应万变,泰然处之,这使外界无法对美国的真实意图作出判断。普京的提议却将美国推到了前台。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就表示,如果美不采纳俄方的建议,执意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就意味着这个系统是针对俄罗斯的。这将使布什利用两国首脑会晤的机会“强化立场”的算盘落空,不仅将美方真正企图公之于众,也使俄方在舆论上处于主动。

普京的提议是俄罗斯对美国东欧反导部署计划的最新表态。那么,这个建议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谎言呢?

阿波罗计划范文第3篇

2012年8月25日,因心脏搭桥手术导致的并发症,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特朗逝世。虽然无数的人希望能够将阿姆斯特朗的骨灰带回宇宙,但阿姆斯特朗生前曾为美国海军飞行员,所以美国海军宣布把他的骨灰撒入大海。

从第一颗卫星到人类登月,冷战阴影之下的岁月,但当人类最终摆脱地球引力踏上月球时,全人类摒弃了各种成见,为人类共同的成就欢呼雀跃。如今,登月已成40余年前的往事,在人类再次抵达月球或者登陆火星以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过往的“航天岁月”。

登月三部曲——水星计划

美苏太空竞赛大乐章的序章阶段,齐奥尔科夫斯基完成了理论奠基,科罗廖夫这个能够在IQ上与冯·布劳恩抗衡的航天专家精于设计研发,苏联有幸成为第一个将人造天体送往地球轨道的国家。当史泼尼克卫星上天的时候,美国人一下子就着急上火了,甚至有人这样说:苏联人连冰箱都造不出来,怎么就把火箭送上天了?哎,说这话的美国空间科学家一定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苏联国土多处高寒地带,冰箱造出来卖给谁?

美国原本指望“正宗美国科学家”开发的先锋火箭让大美利坚扬眉吐气,结果先锋火箭就是发射台上一枚昂贵的烟花爆竹。最后,还是继续仰仗冯·布劳恩吧!这个德国移民通过改造红石导弹发展出的丘比特火箭将美国卫星送上了天。

水星七人众

1958年,被羞辱了的美国人成立NASA统领太空项目。1959年,水星计划立项,召集了美国空军与海军七位飞行员组成“水星七人众”,而这七个飞行员,可以说是未来10年间美国太空计划的灵魂人物,有经历了所有登月步骤的人,也有为登月计划而捐躯的人。

虽然美国人卯足了劲,但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进入太空后,美国人瞬间就傻了:哇!苏联人都上天了,我们这还在琢磨怎么让猴子飞得更高!1961年5月5日,美国人用红石导弹改造的火箭急急忙忙地将艾伦·谢泼德送入亚轨道;1962年2月20日,宇宙神火箭将美国人送上了地球轨道。

美国这个航天新手估计真是给逼急了,此后的水星计划闹出了不少的Bug:

Bug 1

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的“自由钟7号”平安上天,结果返回的时候在已经平稳降落的情况下飞船舱门自动打开,这下可好,海水一个劲往里灌,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紧急跳出飞船。前来救援的直升机驾驶员脑筋又特别“轴”,因为根本看不到宇航员正在海里喝水,他坚定不移地进行着打捞飞船的工作,而直升机螺旋桨形成的漩涡却一个劲地把维吉尔·格里森往水里按。最后,“自由钟7号”变身“潜水钟”沉入深邃的海底,而宇航员在还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被另外一架前来支援的直升机救起。

Bug 2

第四次载人航天,也是第二次进入地球轨道任务,“极光7号”非常顺利地进入太空,可是,飞船驾驶员斯科特-卡朋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浪漫主义者。在进入轨道后,驾驶员痴醉于太空俯瞰地球的美丽景色,利用飞船原本不多的减速火箭燃料改变飞行线路,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地面指挥中心的人虽然很清楚在天空胡乱飞的危险性,但这还真是“天高皇帝远”,宇航员自顾自地消耗着燃料……最后,“极光7号”在降落的时候出了大麻烦,降落地点距离计划地点偏离402千米。不得不承认,斯科特·卡朋特的命真大。

登月三部曲——双子座计划

美国与苏联的载人航天均证明了人类有能力进军太空,美国政府也为了在冷战大背景下尽可能挤兑苏联,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1年5月25日提出要在10年内完成登陆月球的计划。NASA内部,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总统一定是疯了,提出这样一个自负的不可能完成的计划。不过,质疑是一回事儿,是否实施指令是另外一回事儿。不久之后,双子座计划与阿波罗计划出台。

双子座计划本质上是登月计划的分阶段演练,与将人送入地球轨道的水星计划相比,后者弱爆了。火箭是第一个让NASA犯难的问题,因为双子座计划中飞船必须搭载两名宇航员,就需要更大的空间与更强的火箭推力,不得已,还是改造当时最先进的弹道导弹——泰坦。

火箭问题

泰坦导弹当时是个尚未定型入役的试验品,在改造初期只有80%的成功率,其余的20%全成了发射架上的爆竹。在经历了两次成功的无人发射后,NASA工程师在火箭上安装了很多个备用件以确保紧急情况下保护宇航员。

1965年3月23日,双子座3号成功发射并在轨3圈。这次任务的气氛很奇怪,无论地面指挥中心还是飞船中的约翰·杨与格里森总觉得哪个地方不对劲,却谁也说不出为什么。当双子座3号点燃制动火箭准备降落时才发现一个要命的失误,在计算降落地点的时候忘记将地球自转加入运算方程……幸好飞船上两位宇航员及时做出调整,在距离预定地点偏离96千米的地方着陆,如果这俩家伙在飞船上慌了且不及时调整,那将偏出306千米。

太空行走

双子座计划第一次载人飞行成功以后,一个强大但必须逾越的挑战摆在美国人面前,零重力条件下漂浮的人会出现什么状况?以超过17300千米/小时的速度玩一把太空行走时撞上东西怎么办?用什么衣服能够抵御正对太阳120℃而背阴面-120℃的巨大温差?正当NASA在怕这怕那,决定双子座6号完成太空行走的时候,苏联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的消息传来,NASA再一次被“羞辱”,美国决定在“双子座”4号上表演太空行走,不过这一决定是秘密的,在发射前不久几天才向社会公布。

为什么NASA会比苏联晚些时候才完成太空行走呢?

当时摆在美国人面前最头痛的问题是,谁都没去过外太空,零重力下的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状况谁也说不清。NASA先发明了一个“抛物线飞行大法”,把宇航员塞进大型运输机,以45°仰望天空的姿态高速冲击到12000米以上的高度,然后瞬间陡转以45°砸向地面,如此,就像电梯坠落一样,宇航员们就可以感受差不多30秒的失重了。

幸好,这次任务顺利完成,美国宇航员以2700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走”了一把。

登月三部曲——阿波罗计划

万事开头难

经历了水星计划与双子座计划的零伤亡后,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已经遥遥领先,NASA与美国整个宇宙航天领域相关企业都有了一丝懈怠。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1号在起飞前的地面试验中,驾驶舱内超过10个大气压的高浓度氧气再加上驾驶座电线的小火星,一场难以控制的大火夺走了三名宇航员的生命,其中一位还是“水星七人众”中的元老——维吉尔·格里森。

由此,NASA对整个阿波罗计划进行了完整而深刻的检查,发现飞船存在严重的设计缺陷与质量管理漏洞。NASA一举了之前所有的阿波罗飞船设计,从头开始打造登月计划。一年半以后,第二艘飞船阿波罗7号才得以再次发射。

离开地球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第一次装配在由冯·布劳恩设计,当时全世界推力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当时,许多美国人认为这是一场赌上生命的发射任务,因为土星5号在本次任务前只完成过两次飞行任务,但除它以外,又没有其他的火箭有能力让阿波罗飞船摆脱地球引力。

土星5号装载2267961.85吨燃料,相当于一枚小型核弹摆在发射架上,而它的头顶就是阿波罗8号与3名宇航员。本次任务的宇航员罗威尔后来回忆说,当他进入发射塔的时候,他认为本次任务只有33%的成功率。

最终,阿波罗8号令人“非常遗憾”地安全进入太空,当飞船内3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看着地球越来越小时,人类才算是真正离开地球。土星5号则在此后的登月任务中,不断地证明冯·布劳恩所设计出的超级火箭是安全可靠的。

阿波罗13号

13对于西方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数字,当阿波罗计划进展到13号时,似乎很多巧合都很不自觉地跑出来证明——13真的很倒霉。

发射前两天,轨道指令舱驾驶员肯-马丁得了麻疹,由杰克·斯威特代替。当阿波罗13号发射后,因为前面的发射任务都完成得太顺利,NASA休斯顿指挥中心的每一个人就像平常值班一样对付着本次任务。当宇航员按指令打开飞船上的换气风扇时,一连串的故障报警灯亮了起来,燃料电池坏掉两个,两个液态氧气罐泄漏。“休斯顿,我们碰上麻烦了”一句话让地面人员从原本的倦怠瞬间变成亢奋的一锅粥。

地面人员商量好以后,阿波罗13号计划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在外太空取消的宇航飞行任务,飞船将进入月球轨道利用月球引力把飞船甩回地球,3名宇航员由轨道指令舱转入仅供两位宇航员生存两天的登月舱。

这样一折腾,登月舱内的氧气与食物成了极大挑战。最悲催的是,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时候,从轨道指令舱取回二氧化碳过滤器时发现:哪个混蛋做的设计?指令舱的过滤器是圆形而登月舱的过滤器是方形的!折腾半天以后,在封口胶、锡纸、胶带与一把小锯子等工具协助下,圆的和方的过滤器终于结合到一起了,3名宇航员差一点完蛋。

阿波罗计划范文第4篇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作准备,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

中国目前还没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计划,中国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 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

(来源:文章屋网 )

阿波罗计划范文第5篇

太空2.0 的实现,必须以打破太空垄断,多方协作探索太空的共识为基础。

从发射器打出一束激光,它穿过石英棱镜,目标是月球。此刻,汤姆 墨菲正凝视着那颗淡黄色的星球,他将记录下激光返回美国加州的实验室所花的时间。而从月球上把这束激光送回地球的是一面反射镜,它凝视着我们这颗蔚蓝色星球已经超过39 年。

这两年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汤姆 墨菲和他的同事每隔几天都会做同样的测试。这本来是一项重力物理学研究,却已经是自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登月之后存留下来的人类与月球间的唯一直接交流途径。同时,这也是阿波罗号遗留在月球的物品中唯一一件被确定至今仍保存完好的。

月球上的人类遗存

丹尼斯 拉卡鲁巴在1969 年7月21 日的心情激动程度,或许能在全世界排第三。尼尔 阿姆斯特朗这天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来自地球的鞋印,巴兹 奥尔德林与阿姆斯特朗一起把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而拉卡鲁巴则是这面国旗的生产者。

在那之前, 他绝对无法想象这面由他位于新泽西的Annin 公司制造、售价5.5 美元的尼龙旗将会以怎样的姿态飘扬在地球之外的土地上。到了今天, 他同样无法想象出旗子在月球呆了39 年后的模样。“我不相信会留下什么。和你说老实话,国旗应该已经化为灰烬了。” 拉卡鲁巴猜得也许没错,当39 年前告别月球时,奥尔德林在飞船中亲眼看见火箭喷射的气流把这面旗掀翻。躺在月球土中的旗,正在被剥去鲜艳的蓝色和红色,太阳紫外线能很快把它漂成白色。至于旗子的尼龙材料究竟有没有破碎,我们依然无法知晓。

时隔39 年再来回顾“阿波罗11 号”登月,仿佛是一次对人类活动遗迹的考古:静海基地就是一座遗址,这个月球登陆器基地也许也开始老化,当年闪闪发光的金箔已经黯淡,甚至可能早已在太阳风的作用下脱落;阿姆斯特朗的鞋印虽然是一个值得重探的遗迹,但它也许也已经在月球表面小颗粒移动的运动下被埋进了尘土;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随意丢下的生命保障背包应该难逃与旗子同样的命运。其他的电视摄像机、测震仪、被丢弃的锤子等等一切设备和工具则依然同样等待着人类对月球的重访。

如果把“阿波罗11 号”登月比作一次胜利的特洛伊远征,当年人类留下的遗物则无疑遭遇了与古希腊英雄们同样的命运。它们要么被自然的力量摧毁,要么被人类渐渐遗忘。唯有每隔几天向地球反射激光的反射镜,仍然向人类发出表示自己存在的信号。这使得加州大学的墨菲教授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有点像那唯一在等待着奥德赛音讯的人。

即使是这个表示阿波罗号存在过的反射镜信号也变得越来越微弱了。墨菲仔细地检查过,实验室仪器的灵敏度极高,但月球反射的信号却只有正常情况下的十分之一。墨菲假设反射镜可能受到月球表面跳跃的尘粒侵蚀,从而造成表面局部损坏。如果墨菲猜得不错,那么自1969 年来一直守望地球的反射镜正在失去光泽,并渐渐融入月球的尘土。人类远征月球的最后一个物证正在离我们远去,或许这是在暗示我们,自1972年“ 阿波罗17 号”离开月球至今36 年的等待太漫长,人类本应更早开始第二次远征月球。

重返月球的竞赛

迈克尔 格里芬天生一副老好人的面孔,尽管他的同事私下公认他是自“阿波罗计划”以来最“激进”的NASA 局长,正是他在努力实现布什总统2004 年信口开河的“美国人应该重返月球,并转攻火星”的承诺。在格里芬的蓝图里,这个计划能够调和局内“载人航天派”和“非载人航天派”的矛盾,重现当年尽耗国力走出的登月关键一步。

今年7 月29 日刚刚迎来50 岁大寿的NASA 只有区区170 亿美元来庆祝自己的节日。这笔巨款足以令其他所有国家的宇航局垂涎,但仍不到“阿波罗计划”时期年预算币值250 亿的70%,而这笔钱的三分之二都将花在载人航空上面。

“如果没有人为的探测,纯科学只能顾影自怜。”在格里芬局长眼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有着强大政治吸引力的空间探索行为,是保持美国作为太空时代殖民先驱地位的象征,而这个地位正因为通货膨胀、次贷危机和“不够大方的国会”而岌岌可危:“美国今日的成就靠着40多年的努力得来,但目前的投资无法保证美国继续保持领头羊地位。”

秉承NASA 善于哭穷的传统,格里芬局长在一封给国会的长信中抨击“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仍然满足于付钱让俄罗斯人代劳”。激动的局长甚至警告说,再不给钱的话,就连中国也会迅速成为美国的对手,这种事显然是骄傲的美国太空领头人不能忍受的。

美国在太空事务上从来是老子天下第一,不太乐意与他国分享。美国太空和国家安全专家弗里兹的报告指出:“仅仅因为对太空技术输出可能转为军用的担忧,我们就拒绝了全球化。”然而时隔39 年,重返月球已不再是NASA 一家的计划,而是一场兼有合作与较量的竞赛。弗里兹坦言,各国加强太空合作因此得以共同分担成本和风险,“而我们正在放弃民用太空的制高点。”

2007 年到2008 年月球俱乐部一下子激增了三个成员:日本、中国和印度。更令NASA 中的“旧时代遗留者”不快的消息,正是有关被美国人无情地抛弃在月球表面的上百吨“阿波罗遗存”。

2007 年9 月,日本发射了“月亮女神”绕月飞船。5 个月后,它拍到月球表面有一个小小的白点。这个白点是由火箭发动机卷起的尘土造成的。这正是“阿波罗15 号”的“雨海”登陆点。“月亮女神”所载荷的性能最佳的照相机解析度高达10 米。这意味只要长度超过10 米的物体就能被它区分开来。尽管根据资料显示,“阿波罗15”号着陆点位于白点中部仅有9.14 米宽,因此还不能被这台照相机清晰呈现。但是,“月亮女神”所拍摄到的影像是自1972 年最后一批NASA 宇航员离开月球后,人类36 年来再一次见到阿波罗号留在月球的遗存。在这之前,美国和欧洲都希望再次发现阿波罗号遗存。但是美国的“克莱门汀号”和欧洲的“智能1 号”月球探测器都因为不具有足够的解析度而无功而返。

对于阿波罗号遗存的拍摄足以体现出太空探测技术水平,而对于月球地形资料收集和调查以利于人类的第二次月球远征,才是月球拍摄的真正目的。当“月亮女神”在寻觅阿波罗遗存的时候,中国的“嫦娥一号”则正在利用微波技术完成全月球的影像扫描。研究人员希望由此能在月球南、北极探测到水的存在,这一工作也与NASA 因为预算而推迟的“撞月”找水的计划撞上了车。顺带一提,中国的这一计划只花了不到14 亿人民币,仅仅是在北京修上2000 米长地铁的价钱。

新太空时代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