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培训论文(精选5篇)

  • 电力培训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素质提升 利用电力安全工器具实训模块系统,可以进行电力安全工器具实操练习,掌握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的选择与使用。通过对员工进行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相关培训,可以大大降低现场作业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几率;既可提高日常工作水平,又…

电力培训论文(精选5篇)

电力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1安全警示教育

通过电力安全警示教育实训模块系统,展示近几年电力系统发生的人身、电网、设备、网络通讯事故,利用文字、图片、视频、沙盘等多种形式开展常见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事故案例模演、反习惯性违章、人身触电事故成因分析、各类作业危险点预控措施、各专业安规等项目的培训,警示教育员工重新审视安全、重视安全,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安全第一”的工作意识,反思事故根源,吸取事故教训,珍爱宝贵生命。

2素质提升

利用电力安全工器具实训模块系统,可以进行电力安全工器具实操练习,掌握劳动保护用品、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的选择与使用。通过对员工进行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相关培训,可以大大降低现场作业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几率;既可提高日常工作水平,又可提高员工对电力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水平及使用技巧,从而为员工作业安全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通过电力安全现场救护实训模块系统,可以进行电力现场紧急救护培训,使员工在发生触电事故时能够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抢救伤员脱离危险,减小事故损失,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

3安全行为仿真

通过电力安全行为仿真实训模块系统,将游戏概念与安全操作相结合,使用三维动画、VR虚拟现实培训、CGA生成等技术,以网络互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为基础,模拟现场真实作业环境,以输电、变电、配电等作业项目为载体,构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立体互动的虚拟交互场景,为生产岗位员工提供一个3D互动电力安全虚拟培训平台,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这种全新的模式,使员工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培训、练习,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人的不安全因素。员工可以通过接入网络访问服务器来参与培训,通过扮演电力安全行为仿真系统中的不同角色,来完成电力生产各专业的工作任务。在作业过程中,重点演绎标准化技能与规范的学习,通过对自己薄弱环节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各种操作的目的;并且可以体验操作不规范、错误带来的后果,达到规范测试人员操作、辨识作业现场危险点的目的。电力安全行为仿真实训模块系统开创了《安规》和技能学习的全新模式,把枯燥的《安规》和操作知识的学习通过类似游戏形式向员工灌输,不仅能提高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更能使学员在玩游戏时加深对安全规范的理解与掌握。这改变了以往的培训中所存在的学习“被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安全操作的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率。

4安全实测

当被测试人员具备安全意识、熟悉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后,进行现场安全行为模拟再测试。针对各专业生产员工应知应会的基本安全技能要求,根据劳动保护用品、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的选择使用及安全行为表现等方面暴露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考评内容,制定各专业生产员工测评标准。利用实训基地模拟现场作业,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将作业过程的危险点和风险控制点分解量化为基本测评项目,重点考评生产员工的实际安全行为和安全技能,依据考评标准进行测评打分。

二实施效果

电力安全行为模拟测试培训系统解决了过去安全技能培训与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不适应,缺少安全行为仿真模拟测试环境,培训方法简单、内容枯燥,培训对象缺乏感性认识,培训效果不佳的问题。该系统从开始使用至今,已完成多期对供电、农电生产员工的电力安全行为模拟测试培训工作,并在培训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受培训的人员对该培训系统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认为该系统培训形式新颖、现场逼真、容易接受。从培训效果上看,接受培训的人员安全素质有明显提高,接受培训员工返岗工作后事故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接受培训的员工所在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有力地促进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电力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电力企业绝大多数的培训对象是职工,而职工均为成年人,所以教育培训方法应当适应成年人地特点。职工由于具有相当的社会经验以及工作经验,所以能够通过理解完全掌握培训内容,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记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所以电力企业培训内容应当更为合理,培训方法应当更为多变,并适当增加实训比例。但是有一些电力企业只是单纯将教育培训工作当做任务、指标完成,在尚未进行合理调研的情况下,擅自为员工安排不合适、目标不明确或者是内容重复的教育培训内容,从而导致员工队培训内容产生反感情绪,导致教育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

2、有效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办法

2.1健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以及激励机制

为了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使电力企业所制定的教育培训内容以及方法落实到各处,首先应当建立起与之有关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以及考核制度。电力企业需要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调查,以摸清职工的实际学习需求,然后合理选择培训内容,科学设计培训活动,同时利用本企业已有的资源以及设施,对员工轮流进行短期培训,促使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上升。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改革以及完善现有的培训考核制度,修订培训效果评估方案,不仅要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对员工进行考核,同时还需要在员工工作中对员工进行考察,并将考核结果和员工的个人薪酬情况相挂钩,另外还要对培训需求分析进行修正、改良,使其更适合员工需求。通过制定关系到员工未来发展以及薪酬情况的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提升了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

2.2利用各种现代化培训方法以增强培训效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就此电力企业可以将各种高新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以及远程技术等等,融入到员工教育培训中去,以提升教育效果,降低培训成本。比如说部分电力企业具有诸多下属结构,同时员工也较为分散,如果将员工集中起来培训,不仅培训成本高,同时集中培训难度大,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应用远程技术对员工进行远程培训,这样不仅提升了培训效果,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还能够实现培训资源共享等等,最大限度的优化了教育培训工作;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予人直观的感受,形象、生动,所以电力企业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对多种现场情景进行模拟、实验,以提升培训信息量,使员工对培训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给学习。

2.3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能够凝聚人心,电力企业可以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融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使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针对员工的不同业务水平开展恰当的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可以以岗位的不同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与之所对应的岗位技能需求规范,实施持证上岗的规定,并要求自身能力与岗位发展需求不符,或者是没有相关有效证书的员工参与教育培训,同时电力企业需要制定以一年为期限制定教育培训项目、持续时间以及目标,以满足员工不同的受教育需求。若员工已经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并已经拿到资格证书,企业应当提升员工薪酬或者是给予员工更高一级的岗位等奖励,如果员工没有通过培训考核,企业可以增加其培训考核次数,给予员工充足的培训时间,如果员工多次不合格,企业应当对员工进行降职处理,或者是给予员工一定的薪资处罚,以营造出公平、公正的企业氛围,从而提升员工的培训积极性。

3、结语

电力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员工 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96-01

1.背景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供电企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坚强的电力保障,供电企业的员工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决定着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我国供电企业员工的培训。

2.县级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县级市供电企业目前正处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出现了很多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作为国有企业存在很多常见的国企病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表现为:

(1)是变化太快组织机构不稳定。作为县级供电企业往往是改革最激烈变动最大的地方比如最近几年来推出的输变配营专业化分工,调整农村供电所是营配分离,还是营配合一等等机构调整往往较频繁。

(2)是空间太小。机构岗位上级定近几年来网省公司不断规范县级供电企业岗位定编定岗对各个岗位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但与此同时出现了能做事的人不符合岗位要求符合岗位标准的人办事能力欠缺等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矛盾。

(3)是支撑不够。员工素质能力差人岗难匹配企业。早期员工主要由社会招聘一般动手能力强业务能力好但理论知识和学历有所欠缺。新时期员工主要由大中专毕业生补充理论知识和学历能满足要求但对基层岗位适应上存在一些问题。

(4)是疲于应付上级效率低。由于县级供电企业处在国家电网的管理末端。上级的各种任务较多事务性工作的增加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较低。以上出现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矛盾和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培训开展出现一定困难。比如找不到合适的人或者是好不容易培训出的员工被调离现有工作岗位。由于现有岗位标准过高减少了可调配的人力资源造成培训计划难以实施,且造成部分员工上升通道过窄甚至封死。退出机制的欠缺造成人员冗余后备人才计划培训难以开展。事务性的任务不断增多加重了基层人力资源管理难度,造成既有计划不得不临时打断推倒重来等等。

3.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必要性分析

3.1 供电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多变复杂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持续提升自身实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提升的方向主要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件设施上,供电企业需要不断改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需努力提升自身软件实力,即努力增强供电企业员工完成在职工作的能力,以适应不断改进的新技术,新观念因此,就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从而保证企业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3.2 供电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增强竞争力

的切实需要供电企业员工培训有利于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供电企业的市场优势,其具体体现在降低管理成本和建立人才储备两个方面供电企业内部协调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协调不力容易增加供电企业管理的成本,而通过供电企业员工培训,员工综合素质得到加强,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员工之间沟通力增加,供电企业内部关系因而更加融洽,从而降低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成本;供电企业员工培训还有利于企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以应付将来出现的新环境与新挑战,为今后供电企业的发展储备雄厚的人力资源。

4.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基本特点

4.1 员工培训的实效性。

电力企业首先能够根据自身企业的基本特点,制定科学、健全的培训年度计划,并有效的从上至下逐级执行。在培训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岗位实际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于正在开展的新型技术与设备控制技术在培训中体现出“全仿真”型培训,进一步体现了企业员工培训的实效性。

4.2 员工培训的层次性。

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始终要以领导力和执行力为培养重点,对于管理人员要侧重于管理能力的培训,对于一线员工来说则更重视新技术的普及和实践能力的强化,形成了一套适应电力企业更好发展的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训体系,表现出了员工培训的层次性。

4.3 员工培训方式具有多样性。

员工培训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的转变,从以往单纯的理论学习、报告记录转向到电力生产的全过程跟进。不仅巩固了理论基础,更强化了员工的实践能力。不仅有资格强制认证培训,还能够广泛联合高校力量联合办学等等,当前多样性的培训方式已经日益显示出其本身的优越性。

4.4 员工培训的全员性。

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全员性,企业的领导与普通员工均是接受培训的对象,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领导的决策能力,调动了员工的学习热情,还有益于企业综合形象的提升。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更重视全员培训的效率考核,许多电力企业的全员培训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

4.5 培训课程体系的完善性。

加快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技能,制定不同的培训课程,杜绝“全部一刀切”的现象。对供电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应该制定符合其岗位特征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如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内容应该是管理能力方面的内容,采取的培训方式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对于技术人员则应该注重理论方面的培训,因为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夫,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还应该实行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因为枯燥、单一的培训会让员工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意参加培训。但是如果在培训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或更多实践性的培训,员工一定会更愿意学、也能学得更好。

电力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能力培训;分目标;多元能力;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09-03

1 前言

培训是一种为了让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培训虽然花费巨大,但带来的效果和效益非常明显,各个行业越来越认可培训的作用[1],因此,培训机构、培训单位、培训学校越来越多。对于电力行业的培训,各种培训近几年也一直在进行,并且针对不同的培训需求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尝试,包括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体系等,而电力行业培训过程中也遇到多种问题,针对具体培训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2]。

本文紧紧围绕职工培训建设开展实践和研究,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多元能力为目的,从多目标出发,提出电力企业职工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建设的思路与方法[3]。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得知,国内外对培训研究与实践集中于同一行业的培训,比如银行金融行业、物流行业、旅游行业、教育行业、软件行业等,培训的类型主要有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生产采购、财务管理、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化等培训,培训方式也从企业内训转变为公开或在线培训,能力培训也从基本的应岗或提高发展到人文、能力、发展及拓展等内容。

从本质上来讲,培训是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1]。但目前就各种培训和电力企业培训来讲,培训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比如员工培训前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固定或统一的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经常重复出现,不能提前预知,或者通过前期的培训进行重点预防,培训后短期内掌握,时间一长又会生疏。总之,在对培训人员进行实践培训过程中,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较差,而且与之相关的能力较差。

通过对企业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培训的基本问题,还可以发现培训中的潜在的问题及需求,增强培训的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对个人来讲,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培训提高个人能力;对企业来讲,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获得培训效果;而对培训机构或组织来讲,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高针对性。针对电力行业职工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电力企业个人和电力行业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助于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员工的多元能力,达到企业培训的目的,对整个相关的行业或其他行业也是一种指导和参考。因此,根据实际培训要求开展不同需求的多目标多元能力培训建设研究,对个人、企业、行业和社会来讲,都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 培训的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在前期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制定了通过电力内部网络在线培训系统平台的分类设计与应用,来实现电力企业职工的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需求的研究目标,针对这个目标,制定两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在线培训系统的设计和开展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的方法、评价与效果的增强。

针对在线培训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分步按照模块进行设计[4],将所有的培训内容和能力培训项目全部分层分模块统一到一个平台,然后根据分目标及多元能力培训的要求,进行分类设计。在用户管理上,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能力和不同目标的要求对用户进行分类,设计用户管理表,根据用户类型的选择进行用户功能模块的设计,用户可以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要求选择相应的模块。在功能设计上,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培训的内容、测试、交流、评价以及培训政策等全部设定为独立模块,通过系统集成将功能统一到内部平台上。在平台设计上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两种平台,一种为客户端模式,一种为浏览器模式,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访问系统,让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的时候登录在线系统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学习方式设计上,可以设定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通过员工不同的登录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学习。在培训内容上,通过设定和选定两种模块组合方式来实现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根据企业的培训要求制定项目,不同种类的员工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完成相关的任务,而选定的项目由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进行选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任务。同时对在线系统提供方便员工交流的应用模块,也允许员工在非培训期可以自由通过系统进行远程或长期学习,并可以记录或跟踪员工学习的成绩。

针对多目标多元能力培训的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网络增强培训的效果,扩充培训的内容,同时在培训时除了实际操作和指导,根据员工要求对培训和操作进行多种方式的演示,比如将操作指导过程录制视频,方便员工业余时间进行复习和加强。对于评价的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调研与讨论,制定评价培训的策略,不以形式结果为目的,真正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因此,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具有灵活性,根据培训的过程不断改进。对于培训的效果同样不能完全通过系统或分数进行判断,而是根据对比度、提高度以及贡献度等方式达到增强培训的效果。

为了保证培训教学的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步骤与方法[5]。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比其他行业相关培训方法,找到合适的参考方法,结合本文提供的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次,利用个案研究法,以电力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对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进行调查分析,制定调研表,根据调查表数据进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再次,通过定性分析法对电力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方面的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利用跨学科研究法,通过电力、数学、英语教学所用的分析方法,结合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系统应用的理论,进行培训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得出结论。

根据培训的教学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6]。首先,根据之前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处理,再根据企业需求和员工培训的内容制定新调查表,将在线系统的功能进行分类并做说明,在员工培训之前分发,让员工根据说明填写调查表;其次,在培训之前将前期员工调查表和现在员工调查表进行收集,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评价方法进行数据整理,针对在线系统的使用及修改进行调整,做好培训的基础;再次,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方案进行实践研究,并不断收集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利用在线系统进行培训内容、培训评价以及培训能力的研究,经过不断的、长期或短期的培训,不断改进能力培训建设方案;最后,在培训结束时收集并总结整个培训过程中所有研究内容的实施效果,并重新进行调查表的数据收集,以备进一步调整和使用。

3 结果和结论

通过分目标的电力企业职工多元能力培训教学的研究,发现实现这种教学培训效果的保证有两个:一是分目标培训的方法;二是多元能力培训的效果。

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根据不同的新老员工、不同的培训种类和内容、不同的层次需求开展多目标的分类培训设计,包括培训方法、培训系统平台、培训理论、培训实践平台等。对于不同的目标,制定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不同要求,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通过分目标培训,结合设定和选定的目标子项进行综合评价,达到真正的培训目的。

而多元能力培训则是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过程中根据员工自身的素质、能力和企业对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的多元能力培训的设计,包括培训方法、培训平台以及培训评价的分类设计与实施。对于多元能力主要依据企业对培训员工的要求进行设计,结合员工的学历、年龄、岗位、职位、工种和工作信息环境的需求,进行多元能力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能力的评价以及后期及长期的能力培养的跟踪,通过设定和选定的能力培训考核与跟踪,评价员工培训的多元能力。

通过培训的教学研究发现,根据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合理调整培训系统,可以有效增强培训效果;信息系统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各种培训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得到培训教师及员工的认可。但是信息系统在进行专业培训时面向所有员工,针对性有待提高,开发新的系统代价太高,因此通过不断调整或优化,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系统模块的重新组合和调整,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会更好。

利用在线培训系统,可以实现分目标员工培训的需求。由于员工培训时存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员工本身的条件不同,培训时间不同,培训的内容不同,培训的层次不同,而且企业培训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完成整体培训任务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培训任务,利用在线系统做针对性的培训修改,不仅可以节省资金与时间,还能方便地实现分目标员工培训,同时保证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

利用在线培训系统进行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多元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员工由于所处的岗位及要求不一样,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也希望根据员工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多元能力培训;同时员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知识、能力及环境的不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培训内容的选取。因此在完成基本培训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系统的优势实现员工个体的能力需求,是实现多元能力培训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整个培训教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实践能力的研究远远难于理论研究[7],因此在整个培训教学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效果和客观的数据,重点将研究放在数据获取与分析上,在在线培训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目标多元能力培训方法,最终得到提高员工能力和培训效果的支撑数据。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改进,员工掌握了在线系统使用的方法,最大程度利用在线系统自由地学习和提高,在学习培训内容的过程中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通过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增强了培训效果,而不同的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利用系统提高了多元能力。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得出,针对同一批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分类培训是完成培训任务、增强培训效果、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多元能力的最重要的研究难点。

4 结束语

经过对电力企业职工能力培训的实践教学研究,对培训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本文针对电力企业职工培训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调研,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自己的教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虽然国内外已有对电力职工培训的研究,但本文重点研究的是通过系统模块分类设计与调整和针对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两方面。研究发现,电力企业职工存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即员工本身的条件不同,培训时间不同,培训的内容不同,培训的层次不同,而且企业培训的要求也不同,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的建设可以实现培训的内容与目标。同时,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时间、知识、能力及环境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培训需求,利用在线培训系统模块的分类设计与实现可以完成分目标多元能力培训,而且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进行功能模拟的调整,可以实现不同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玲.国有企业培训管理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2.

[2]周宇洁.电力企业仿真技能培训教学管理实践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5(4):72-73

[3]胡静,蔡红飞.汇优秀师资队伍铸过硬培训质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7):67-69.

[4]高洪雨,徐丙垠,李文进,等.基于岗位需求与技术发展的专业培训体系的构建:以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运维专业为例[J].成人教育,2014(3):52-55.

[5]周智勇.电厂员工培训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59-60.

电力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培训;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评估

作者简介:张洪波(1982-),女,河南郑州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5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1-02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节点,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智能变电站较传统变电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一键顺控等高级应用功能,实现智能化运行。这些新设备、技术和应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掌握智能变电站技术的高素质人员成为日益紧迫亟待解决。

智能站知识主要来源于理论学习、参观学习、现场设备安装调试跟踪学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来源有限,应对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经验缺乏,迫切需要后续培训。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真实再现了现场环境,使学员能够熟悉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和先进设备,掌握正常操作、异常处理和事故分析处理过程,培养员工的实践技能。因此,利用仿真培训系统成为当前智能变电站人员和后续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为一名电力企业培训师,应结合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岗位需求和现有的仿真培训系统研究策划开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智能变电站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咨询和培训。[1]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进行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

一、了解培训对象,确定培训需求

1.了解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

以智能变电站运行人员为例,虽然工作岗位仍然是变电运行,但由于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应用,其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培训需求自然也会变化。即使来自同一岗位,有着相似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但由于他们年龄、学历、经验等自身因素的差距决定了培训面对的学员培训需求的不同,使得培训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作为培训师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培训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个人需求、组织需求。个体需求就是学员站在自身发展或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角度来确定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等。个体需求调查多采用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要了解学员的特点,以便针对不同学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组织需求就是要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发展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就智能变电站运行岗位而言,目前调控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运行方式在监控系统、一次设备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这种差距就是一种企业培训需求。作为培训师,必须要能够迅速地掌握这种差距和变化才能预测出企业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内容,才能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前提依据。

2.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从多维度来进行,[2]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首先,进行企业分析。要立足企业培训的实际,确定企业培训需求,保证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的要求。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员工为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比较,当员工的水平不能达到岗位技能水平时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还需从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更新和特点上综合考虑,一方面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训人员的主要能动性与现实目标的有效结合。

二、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培训越来越需要贴近现场实际,企业培训更加重视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岗位实践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师必须要承担辅导、培训的责任,通过对培训对象的授课、训练、指导,使培训对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必须深入实际工作,掌握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内容。[3]

以智能变电站培训为例,可以按照智能变电站的知识把多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这样以仿真培训系统为平台的智能变电站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方面:

1.熟悉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一种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能真实再现现场运行环境,并具有可随意操作性,使用方法简单。作为一种培训工具,需要熟悉该系统以便更好地学习。包括: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熟悉主接线及一次设备,了解保护配置。

2.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对于电力供电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行是第一位的,因此,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是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安规》、“两票”管理规定等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3.学习智能变电站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智能变电站涉及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是运行人员急需学习的内容。包括: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网络结构的配置、网络数据的传输和监测;智能化保护装置。

4.学习智能变电站技能操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以纯软件形式再现智能站的新技术、新应用,详细模拟智能一、二次设备,可以实现正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分析及处理三方面的培训功能。

(1)正常操作。通过正常操作培训一方面可以学习操作票的开取、修改、执行等常规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键顺控操作功能。

(2)设备巡视。培训学员查找设备缺陷、发现设备异常的能力,提高学员处理、隔离异常设备、恢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3)事故分析和处理。培训学员进行处理、切除或隔离故障点,恢复送电,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培训学员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5.对学员提出的研讨问题组织研讨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都是来自各供电公司的现场技术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通过对其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大家集思广益,能够开阔思路,解决存在的疑惑,同时对培训教师来说也是收集培训案例的一个机会。

三、根据现场实际编写培训教材

教材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培训都离不开培训教材,培训教材要与现场实际和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培训内容息息相关,突出技能,其形式可以采用章节式、模块式、表格加注解式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紧紧贴合实际,最大限度地适应培训要求,满足培训所需,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另外,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文字教材相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可以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并使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同时还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也是较好的一种教材形式。总之,教材要注意讲究实效、实用。

四、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1.合理安排时间,确定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部分,培训时间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安排,不能因为培训时间过长而影响企业生产,也不能因为培训时间不充分而影响培训效果。所以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安排合理的时间,一旦时间确定才能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主要是培训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如在职或脱产培训等方式;培训方法是指培训教学工作采用的具体技巧与手段,如案例法或讲授法,企业培训所面对的学员参差不齐,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如互动式、讲解式、体验式等等。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教材等。因此,好的培训方式方法对培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边实践、边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2.结合培训目标,确定考核方式

每个培训项目实施后均要对受训人员进行考评,这也是对培训效果的一个检验。考核方式一般分为笔试、面试、操作三种方式。笔试又分为闭卷和开卷等。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通常采用笔试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对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采用操作的方式,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评。

3.掌握培训技巧,实施培训工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的实施可以包括组织培训、导入课程、讲授知识、操作训练、课程结束等内容。[4]在课程的教授环节应广泛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结合培训具有岗位针对性的特点,可以针对培训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此外,在培训中还需要遵循激发与鼓励原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能力和素质,使之满足岗位要求。

五、了解培训效果,进行培训评估

任何一项培训的效果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广泛征求和了解学员的反馈情况。[5]在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参培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内容设计、内容安排、师资配备、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态度、培训班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形式通常以综合评估表、问卷等形式为主。培训评估的意义是可以采纳学员合理的建议,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使培训活动持续改善,使培训更具有生命力;通过整理总结学员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轮培训提供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六、结束语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智能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新应用将成为电力员工必备的知识。开展好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既可以满足学习智能变电站知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专业人员深入、系统学习的需求,使运行维护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王成,王海蓉.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J].宁夏电力,2007,(2):67-69.

[3]李欣.做合格的电力系统企业培训师[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263-264.

[4]刘翔.企业培训师工作能力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8,(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