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语文论文(精选5篇)

  • 高师语文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尚未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才能在有效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无法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吸…

高师语文论文(精选5篇)

高师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从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材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重点,致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实现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师范专业的教育重点在实践内容,今天的师范高专学生,就是明天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应用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适应教学的实际需求。显然,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二)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尚未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才能在有效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无法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吸引,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以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授课,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较高的个人文化修养,才能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质量的人才,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与个人修养上都有待提高,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在师范高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入动力与活力

基于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致使中国式教学课堂的弊端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实施了教育改革,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自身实施环节的设置,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弊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推进教材的更新,落实课改的全面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进而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这就促使当前教材编写工作者认识到形势的变化,需要将教材的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教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需求。

(三)丰富学习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学生擅长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遗忘,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被逐渐淡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方法,学生能在以自身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在互助学习的方式下有效掌握知识,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师范高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社会实践内容

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将社会实践内容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明确项目的目标,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具有真实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具备语文教学的能力,这种职业素养的具备是重点教学目标,也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以对联鉴赏为教学项目,布置任务,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使其在课余时间搜集能够突出家乡特色的对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联进行鉴赏。

(二)创设情境,实现项目任务的有效设置

教师在明确实施项目教学法目标的基础上,需要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创设情境,进而将知识还原于生活与实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在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以求职应聘信函书写与面试为教学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掌握应聘书书写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互相面试,不仅使学生适应了应聘的流程与环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三)实现项目资源的丰富性,确保项目资源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首先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搜集整合项目资料,使学生高效完成项目。在搜集与项目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犹如大海捞针,需要从信息中整合出有效的部分,以支撑项目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需要 随时充电 ,以提升能力。同时,项目资源的选取需要考虑是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通过师生以及师生的良好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选取资源的过程中,要秉持互动性、实践性。

四、结语

高师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教师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载体,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交流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老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

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过。从这一点上,教师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让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教师还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力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二、教师应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课外阅读,开拓学生阅读视野。

语文老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就要求教师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

怎样才能做好开拓学生阅读视野的钥匙呢?(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可以读。(2)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要做认真的指导。(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定时阅读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中提问题的好习惯等。

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是一个促进。

三、教师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

一个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应该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是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有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好学生行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以及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四、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束缚,做好学生创新精神的开路先锋。

高师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这使得他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显得犹为突出。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假如将美育融入中学教学中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通过阶段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事实证明在教学中适当并恰当地渗透对美的品味和追求,能使我们的学生更敬爱我们语文老师,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有乐趣。我们的中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来上好语文课,就应力求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下面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美育素质:

一、仪表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就必须先让他们喜欢上你这个语文教师。教师的仪表具有较强的外显性,最易为学生所感知,并由此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自身的仪表要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榜样,才有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一个教师无论多忙,一定要干净、整洁、端庄、和蔼地出现在学生面前,绝不能蓬头垢面或者袒胸露背地面对学生。依据教师性别和年龄的差异,男青年教师宜穿轻松、休闲的服装,颜色不要太夸张,让学生易接近;女青年教师应该多穿红色、绿色、黄色衣服,让学生觉得你朝气蓬勃;成年男女教师可以多穿咖啡色和黑色衣服,使学生觉得你端庄大方、稳重、可亲可敬。实践证明,教师的衣着仪表足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行为方式和对教师本人的态度。教师美好的形态,能够增强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高尚文明的仪表风度,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又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的首要条件。

二、情感美

做任何事情,如果投入情感地去做,效果会完全不同,比如做一道菜,如果那是厨师精心地,十分有情感地为客人做的菜,想必一定比经过一般工序做的菜来得可口。同样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教师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教,融入爱于其中,效果一定会更好。况且,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实在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尤其需要用美好的情感去滋润。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我们需要像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一般,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这样,教书才会成为我们的事业,而不只是职业。我们对事业的这种热情,才会引发我们的专研之心,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揣摩,使我们的创造更加完善,创作出的艺术品更趋于完美。这种热情,最终将升华为一种责任心,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有情感才会有爱,才会有快乐,让我们所做的一切变得心甘情愿,并继续产生着源源不绝的动力。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的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影响实在是非同小可。语文在各门功课中是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涉及情感、生活的内容要比其他功课多得多,可以说除了班主任之外。语文老师对学生是最有影响力的。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也许听不懂数、理、化,也许对英语也全然陌生,但至少他会听懂语文,看得懂汉字,所以在语文课上,他不得不参与,在这种被动、被迫中,也就造就了主动接受与感受。他也许同样不喜欢上语文课,不喜欢语文,但语文与他的生活如此亲密,他想要逃避都做不到。何况,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互通的,天长日久,教师的爱,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哪怕他一时半刻感悟不到,甚至还产生误解,但在他的有生之年,我相信,他终有感悟的一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常识竭力以情感化,做到身教于情、导之以行。

三、语言美

语文学科是学习基础语言的学科,语言美对语文教师尤其重要。雨果在谈到艺术家的创造性时说:没有风格的作家,尽管有可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却达不到真正的胜利。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师若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就不可能走出一条留下美的轨迹的教学之路。因此,要使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美。那么如何塑造教学语言美呢?

首先,语言的美是语言机智、幽默、得体地有机运用,这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现代的学生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就能利用幽默的语言对话作为例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其实,讲究课堂语言的幽默之美,不仅仅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并不断刺激其旺盛的学习热情。由于在语言上不断变换刺激,还有助于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庄于谐。”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其次,语言的美也是情感的运用。语言之美,情化知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体验到强烈的审美愉悦,并在有一点独特的感受之后,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谈谈这种体会的欲望,这就是审美情感的交流功能。教师的语言美还需要各种情感的运用,讲授不同感彩的课文时应运用不同的情感语言感染学生,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细胞、学习兴趣和交流的欲望,有效地引导其展开想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教师的语调而变化。

四、手段美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如教学郦道元《三峡》一文,在介绍三峡美丽、壮观的风光时让学生看录像,使他们真正的领略山之奇: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水之急:江水在群山中七拐八弯,左冲右撞;船之险: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同时让学生听配音朗读,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诗的境界,陶醉在美的氛围中,达到审美的目的。又如教学《钱塘潮》一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江面上涨潮的时候,波涛汹涌澎湃的奇妙景象,亲耳听到“雷霆万钧”声响。学生的兴趣一定十分高涨,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起来就饶有兴趣。

五、组织美

一位语文教师应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营造出组织美。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保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下面本人结合实例,从教学内容安排和处理好动静的关系两方面,浅谈课堂教学得组织美。

高师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问题的提出思辨力①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核心技能,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1]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思维能力与教学相结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缺乏思辨能力。

(一)学生的思辨能力缺乏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和智性不足的现象:不善于进行透彻有力的口语说理;写作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缺乏综合推理能力等。[2]外语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总体成就比其它专业逊色,很少出现杰出人才。[3]

(二)教师高层次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不高

1.记忆型教学文化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现状是长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4]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这是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高所致。如果学生在“思维型教学文化”;中成长,把学习过程看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贯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定会得到较好训练,但这需教师具备较高的思辨意识和能力。

2.薄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方面,2001年全国311所大学14239位大学英语教师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仅736篇,每所大学约2.4篇,每位教师约0.02篇。[5]2009年本课题组成员对河北省12所高校英专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发现,61.4%的受试认为从事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评职称;“经常”;和“偶尔”;对科研中的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质疑或反思的教师人数总和不到50%。高层次思维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外语专业科研相对其他学科薄弱,说明英语教师整体思辨能力有待提高。

高师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校高中语文 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也是决定教学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因此,无论在何种级别、何种类型的教学中,都必须巧妙、和谐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之为教学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依赖师生关系的塑造、维持,从而推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尤其在新形势下,探究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相关话题,更具现实价值。

1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是职校高中语文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往往占据着较为主动的地位,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基本职能。学生相比于教师略显被动,是教学知识、理论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主体。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教学的方向,才使得师生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在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能培训与综合教学工作并立而行,这就更加要求广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重进步。

以职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决定教学走向的重要“砝码”。反之,无论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多高、教学手段多好,一旦职校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那么职高语文教学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师生的关系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都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其次,和谐、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好比一剂“润滑剂”,将极大地促进职校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这一点很好理解,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融洽的局面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师生的彼此尊重度高。此时,教师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也会层出不穷;而在学生这一方,当他们感知到教师的善意、温暖与付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尊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水涨船高”。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处理好了师生关系,将师生“捆绑”为“利益共同体”,语文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才能全部进步。当然,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心全意的奉献。

2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处理的有效思路

诚如前文所述,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必须谨慎处理、“用心呵护”。基于此,以下思路、策略值得一试。

2.1尊重、理解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度

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其实关键词就是“平等与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而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互相尊重与理解,则是师生关系升华的关键。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他们年轻气盛,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所以教师在处理与职校高中学生的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要倾听学生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呵护,既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语文是职校高中阶段教学的基础学科,其地位十分显著。广大语文教师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深入教学一线,主动与学生们打交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们有尽情想象、发挥的空间。当然,这样的自由度是基于保障教学大纲、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之下的,教师要拿捏清楚。例如,教师在常规的40分钟授课中,可以预留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具体的做法是,前面的25分钟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的授课,后面的10分钟可以交给学生们自由发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内,学生们既可以向老师、同学发问,也可以自主思考、独立作

等。总之,类似这样的空间与自由,是职高学生们需要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教师充满敬意,会对语文课心存向往,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越来越好,这对语文教学而言无疑是值得推广的。

2.2师生要在课外、生活中加强沟通、互动与交流

很明显,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绝不可能仅局限于课堂与教学过程中,而是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课内和课外的各个层面。反过来说,倘若职高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仅仅发生在教学的40分钟内,那么这样的互动是暂时的、临时的,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师生关系也会难以维系长久的。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维持就更显其重要性了。教师与学生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努力与对方就学习、生活甚至社会中的各类话题开展交流。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对话,都可以使师生间的关系上升一个台阶。也就是点点滴滴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慢慢达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职校语文不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更要主动在课下、生活中与学生们开展沟通、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诉求和情感变化,努力的融入他们的圈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此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不但要做学生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才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推动下,职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会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进步也必然“水到渠成”。

如果将课内或者课堂看作是师生关系处理的“第一战场”,那么课外或生活中则是打造优质师生关系的“第二战场”,甚至是更重要的“战场”。职校高中语文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师生的良好关系,带动语文教学的整体进步。

2.3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关系

职校高中语文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综合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其显著地位不容忽视。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总之,运用多种策略培育优质的师生关系,是职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广大职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提升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沟通的频率和质量,让学生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安排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成语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们感受语文、文学的魅力。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思维,果断为学生们创造更为人性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同时发挥“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形成和谐、愉悦的师生互动局面。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了稳固的平台,提供了多样的机会。只有处理好师生的双边关系,形成“亦师亦友”的良性局面,职校高中的语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甘小勇.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2] 王净.教师的角色转换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j].职业,2011(23).

[3] 邓早花.建良好师生关系 创美好语文课堂[j].才智,2011(27).

[4] 项贤府,方金飞.浅析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