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汇报(精选5篇)

  • 网络学习汇报(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随着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整个世界逐渐被网络联系起来。进入21世纪后,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平台。根据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网络学习汇报(精选5篇)

网络学习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网络词汇 使用状况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整个世界逐渐被网络联系起来。进入21世纪后,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平台。根据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简称《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攀升至36.2%。

在互联网络的特殊环境下,一系列极具特色的交际手段相继涌现出来。从最初的论坛,到后来的即时交流工具,再到近来兴起的博客和微博,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的手段逐渐多样化。新的交际手段的诞生也逐渐开始影响我们的语言生活,由网络技术词语、网络文化词语和网络聊天词语形成的一批网络词语逐渐流行开来。

图 1

《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中,有26%是10至19岁的未成年群体(见图1)。位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都是中小学的在校生,他们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比较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考倒”老师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学者开始关心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语文教育的影响。如陈梅(2005)通过对比区分中学生网上网下的语言使用为语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王炎龙、邓倩(2008)通过研究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媒介的行为以及网络语言的认知分析,对网络语言的传播和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探索;刘鹏建(2009)通过调查的方式研究了网络语言的产生传播机制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桑宁(2010)则调查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等不同群体对网络语言的态度。有关网络词汇对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影响和不同群体对网络词汇的态度的有关研究还有很多,不过目前对网络如何影响学生网络词汇的学习和使用的研究还很少,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的对比研究尚未涉及。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和湖北省黄冈市共六所中小学的6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更加客观的数据分析指标和计量方法,考察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网络词汇的使用状况,对其网络词汇的学习、使用的相关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二、问卷指标与设计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小学生与中学生,年龄在12岁至17岁之间。学生来自于中等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共涉及10个班级(其中小学4个、初中3个、高中3个),发放问卷共计652份,所有问卷均现场发放,现场回收,最后得到有效试卷638份,回收率97.8%。问卷除包含年级、年龄、性别、上网频率、上网用途等问题外,其余主要内容是为113个网络词语打分。打分分为三级:认识且使用过,计2分;认识但未用过,计1分;从未见过或不知其义,计0分。考察指标与设计方法如下:

(一)习得和使用。

“习得”这个词在语言学界有很多定义,我们这里使用的“习得”与“使用”是相对的,习得是学习理解某一类词汇,使用则是在习得的基础上对这一类词汇的实际应用。“习得”和“使用”的概念通常被用在方言研究中,用来考察一类词汇在群体中的影响情况。我们认为,群体在习得一类词汇时,往往有一个从习得到使用的过程,这一点在网络语言中极为合适,因为网络语言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新颖,这种新颖感也可以理解为陌生感,它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的,也不能应用到所有场合中,所以网络词汇中习得和使用的区分比较明显。我们认为,群体使用率较高,说明该类词汇在这个群体中具有活力;如果习得率高但是使用率低,说明该类词汇在这个群体中并未得到广泛使用,缺乏实际应用。在调查中,我们为每个词都设置了三个级别,分别是未习得(0分)、习得(1分)和使用(2分)。

“习得”和“使用”可以用来考察一个人使用网络词汇的情况,也可以考察词被使用的情况,这在我们的数据统计中分别是得分矩阵的行和列。

(二)习得使用状况的期望。

一般调查均采用平均值表示整体状态,我们这里采用期望值作为评价参考。我们从动态的视角考察网络词汇在群体中的习得使用情况,认为群体成员遇到的每个网络词语是随机的,我们把调查问卷中的每个词作为进行最大似然估计的样本,采用期望值作为我们考察群体成员习得使用网络词汇的指标。由于我们采用0、1、2三个值进行打分,因此平均期望会落在0到2之间。我们认为,平均期望越接近0,该群体习得网络词汇的水平越低;平均期望越接近1,该群体习得网络词汇的程度越高;平均期望越接近2,该群体使用网络词汇的程度越高。

E(X)=■=■

(X:被调查词或被调查对象,NA:X的数据总项数,N0:得分为0的项数,N1:得分为1的项数,N2:得分为2的项数)

(三)习得率和使用率。

我们在分析词语在群体中被使用的情况时,加入习得率和使用率两个指标,用来进一步分析。习得率是词语在群体中被习得的比率。我们用下面公式表示:ER■(X)=■=■(X:被调查词或被调查对象,N■:X的数据总项数,N■:得分为1的项数,N■:得分为2的项数)。使用率是词语在群体中被使用的比率,用下面公式表示:R■(X)=■。习得使用率:被习得的词在群体中被使用的比率:Rul(X)=■。习得率和使用率分别表明词语在群体中习得和使用的情况,习得使用率可以反映词语在群体的活力,判断群体使用者是否积极使用网络词汇。

网络学习汇报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称为网络交际语言,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这种原先只存在于网络之中的新语言现象就迅速发展开来了。目前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部分都局限于对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等层面的探讨,而对网络语言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对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对汉英语言发展的影响这些方面的研究相比之下就少得多了。本文旨在通过探讨,进一步了解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以便于社会文化工作更好地开展。

1.词汇的创新和变异

网络语言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是网络的催生物,所以网络语言的发展与因特网的发展是同步的。据统计,目前网络交际中较常用的“网络语词”已超过2000条。

这中种被普遍使用的语言有什么特征呢?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谈谈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语法等方面最显著的一些特征。

首先,网络语言最明显的特征是词汇方面的创新与变异。这些新词主要通过缩写、谐音等形式构成,包罗万象。

1)缩略与简化:主要包括首字母缩略和截短词。

1 首字母缩略

如汉语里,LP(老婆),BT(变态);

在英语里,bf(boyfriend),dl(download)。

2 截短词

主要由汉语拼音或英语单词截短而成,如re(respond),ft(faint)等。

2)谐音字:谐音包括很多种,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的谐音,字母谐音,数字谐音以及混合谐音。

1 英语单词的谐音

如U(you),OIC(oh,Isee)等。

2 字母谐音

主要是用字母谐音来简化某个词语,如GG(哥哥),TMD(他妈的)

3 数字谐音

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

4 混合谐音

顾名思义,就是汉字,英语,数字的混合谐音。

如B4(before),2night(tonight),3KU(thankyou)

以往对网络语言构词特点的研究概述了网络交际语言的很多构词形式,比如说“汉字新词”、“旧词义变”、“谐音造词”、“字母缩写”等。这些构词形式所体现的网络语言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简洁随意,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灵活多变创造力强,影响大。

2.隐含的社会文化心态

网络语言产成的根源是什么呢?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质又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效率意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改革开放的时代崇尚效率,市场经济的竞争促使人们注重效率,时间就是效率,速度就是效率。在网络的论坛和聊天室时,提高文字输入速度,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民群落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语言变得更加简单,以方便和适应网上交流。

2)平等意识―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自身以及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和健康状况等。但是,这些条件在现实的交流形式中往往是无可回避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以另一种专用的语言与人聊天交流,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这样参与网络交流的人就可以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

一般来说,年龄层次在18—25岁之间的学生阶级在网上比较受欢迎,所以在网上人们为了得到平等的待遇,有不少人的信息栏的信息并不真实。另外,网上女性比较受欢迎,一些男性为了寻求平等,借由线上的角色扮演成女性,来享受当女生的特权。

3)反叛意识―青少年蔑视传统,崇尚创新的反抗心理

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这是一个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且矛盾重重的群体,凸显个性,追求创新、寻求刺激也因之成为青少年共同的人格特征。

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可能。青年人用语的不规范,一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理,普遍地寻求刺激;二是现在的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致使学生思想上的过分紧张和压抑,也促使他们寻求另类的语言表达,以获得内心压力的释放和解脱。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青年人常常希望自己成熟,获得一种成人感,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期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

4)崇“洋”意识―社会时尚和从众

向西方的学习我们民族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改革开放是有一个高潮,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对外语的学习也更为重要,西语(主要是英语)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语言标志。在网民中,学历层次越高,他们受外文化的影响就越大。社会主导文化理念中对外语学习和外文化吸收的重视,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普遍形成了崇尚外语和外文化的观念。因而,在网络交际中,使用外语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那些学历层次较高的网民,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和文化身份。由此,出现了大量的英文缩略语、缩略短语、缩略句以及汉、英、数字夹杂的变异组合。

5)表现意识―网络为网民的民间智慧提供了客观条件和话语阵地

在网络上,用新奇而有趣的语言,比较容易吸引别的网友的注意;网络上的交流多为简单的短文,没有什么回味的余地,而在这些细节上动些脑筋就成为了让文章更为耐读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如“一见(键)钟情”,“一往(网)情深”,“可爱(可怜没人爱)”,“讨厌(讨人喜爱白看不厌)”,“天才(天生的蠢材)”等等需要一番思考才能明白其中意思的词汇。

3.对英语发展的影响

英语的网络语言主要表现在大量新词的涌现,例如赋予已有词汇新的意义;给已有的词汇加上与网络有关的前后缀,如E—LIFE(电子生活);组合已有词汇,如NETWORM(网虫);缩略和简化,如u(you),gr8(great),duwnt2goout2nite?(Doyouwanttogoouttonight?)等。这些变异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英语语言语法的正规性,这点与汉语是大同小异的。

据报道,“全球网络语言中,90%是英语,5%是法语,另5%是其他语种。”现在,英语已经成为通用的语言,各国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的出现更促进了这个趋势。在ICQ上与外国人交流,都是使用英语。所以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英语的统治地位将会越来越坚固。

但是大量英语新词的出现也会给各国英语学习者带来很多不便。传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课堂正规的语法学习来学习英语的。而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来说,在网上受到英语的熏陶,有些往往并不纯正,如上述的例子duwnt2goout2nite?(Doyouwanttogoouttonight?)这样的情况就容易误导英语学习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阶层,刚接触英语不久,对英语这种语言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所以这种网络交流很影响他们学习英语。不知道若干年以后,非英语国家的英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英语还是不是传统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陈晓浒.网络语言中的语词类型、特点及趋势.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2001

[2]高帆..网络英语新词语及其构词特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9月.2004

网络学习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板报;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1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理解各种形状、艺术字等的特点,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标要求能熟练设置各种对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种版面,能编辑制作表格。素质目标要求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为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教学难点为表格编辑与数据处理。教学资源为超星云平台、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办公软件为Office2010办公软件、模拟测试软件。信息手段为超星云平台、微信公众号、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为QQ群、微信群、网络直播。

2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认知:学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课件和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练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素材,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技能练习。做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相关素材,分组自拟主题,设计制作环保宣传电子板报。教师活动:教师提前研制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并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利用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利用社交软件、超星学习通与学生实时交流。针对学生们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解析。学生活动:通过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完成学习任务。观看学习课件和微视频,完成基础技能练习。根据提供素材,分组自定主题完成环保宣传电子板报。学习过程中随时通过学习通、社交软件、网络直播等途径与教师、同学实时互动交流。准备任务汇报。预期成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课中教学:反馈课前认知学习情况,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完成课堂小测验;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随机抽取汇报人,分组汇报;其他小组提问,汇报小组协作答疑讲解,小组间互评。根据汇报答辩的建议和意见,优化完善各自作品;优化完成后作品提交。调查问卷收集技能操作和知识掌握的难点,并做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展示超星云平台学习完成情况,在线测试题。教师组织汇报答辩;观察汇报小组在答辩时的讲解操作,收集操作时的问题。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并评价学生作品;针对每小组汇报答辩情况组间在线评分系统。根据调查问卷汇总结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疑惑;小结学生在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小结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活动:小组汇报设计思路、创新亮点、遇到问题、分工协作;其他小组学生提问;汇报团队协作答辩,并讲解演示;综合汇报答辩情况,在线组间评分。协作讨论,研究对策;分组讨论,优化完善作品;提交作品。完成调查问卷,客观地分析自己作品的优劣,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充分理解巩固。预期成效:通过签到和在线答题增强互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作品汇报答辩,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作品的优化完善,提升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与掌握。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制作一份风格独特、个性分明的个人简历或者求职简历,要求选题新颖、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从模拟测试软件中随机抽取测试题进行训练。教师活动:课后任务。通过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等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通过网络直播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及时了解专项训练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交的问题。学生活动: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并上传至超星云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和社交软件和教师、学生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收看老师的网络直播或者回播。利用超星云平台对学生作业及时评价并反馈。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专项模拟训练。关注微信公众号对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介绍。预期成效:通过课后拓展,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主题完成拓展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模拟专项训练,自我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网络学习汇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G21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009―02

1 网络语言发展迅猛

网络语言第一次引起全民关注,究竟在什么时候。没人说得清。但“PK”一词恐怕是网络语言成功走向大众、走向社会的第一例。

2005年左右,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风靡一时。该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得“PK”一词开始在人们口头乃至大众媒介上频频出现。“PK”原是英文词组“PLAYER KILL”的缩写,来源于网络游戏,在游戏玩家中使用较多,意指玩家之间的杀伤性比武,有“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之意,也有“单挑、搞掂、末位淘汰等多重延伸意思”。“该词说起来顺口,又很带劲,经过《超级女声》炒作后便在许多领域都流行开来。”特别是作为社会的敏感触角的新闻报道,不仅在文中大量运用,而且在新闻的主标题中也使其频频现身,如《奶粉和鲜奶“PK”,您会选择啥?》、《夏勇:被PK掉也不会哭》《亲情PK,大威淘汰小威》等。如今,“PK”已经常态化,成了人们广泛接受的普通词汇。

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有这么多的网民在网上留言、交流,网络语言,不发达都不行。

2 网络语言能否“转正”

网络语言尽管发展惊人,但对它的迅速扩张,社会上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2006年,有两会代表提出要屏蔽网络语言,一些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及学者也认为,网络语言会给汉语造成污染,破坏汉语的纯洁,进而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和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坚决反对中小学生接受、使用网络语言。

同年3月1日,《上海市实施

重庆市语委一主任称,根据现行的语言文字法,即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像“PK”一类的流行语不能随便乱用,特别是在严肃性的大众传媒和正刊标题上应该更为注意。

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有道理。网络语言,主要是为适应网民在网上交流而产生的,网上交流的特殊语境,决定了网络语言具备有别于传统语言的一些特点。这中间,除了它便捷、形象、诙谐幽默等优点外,其随意性强、规范性差、部分内容低俗等先天缺点也非常明显。网络语言能否“转正”,真的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

3 新闻报道该如何应对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能否“转正”,可以留待实践的检验。但新闻报道却没法等,一方面,网络上、网民中层出不穷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需要媒体去报道,它无法回避;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现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媒体不能熟视无睹,也回避不了。

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大众的传播方式,同时也是负责任的社会公器,新闻报道应该慎用网络语言,必须坚持自己“主流、责任、人本”的本分和原则,尽量延展报道的亮度、暖度,同时把显现或潜在的负面降到最低。具体说来,对待网络语言,新闻报道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性原则。一个词语在词汇系统中有的地位与价值,取决于它的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即没有另外一个词语能代替它。传统的、固定的现有语汇系统,有时缺少能准确表达网络概念的新词汇,于是吸纳一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这对丰富传统媒体的语言表达有一定益处,也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的“给力”一词。它形象、生动,词义严谨,动感十足,再如“版主”指代也很明确,不会产生歧义。这些词,如果换成正规词语表达,罗哩罗嗦不说,可读性也会很差。

兼容性原则。即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必须能够融人汉语体系,使用汉字,且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汉文化及汉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网络语言除了传统的汉字和标点符号外,还包括数字、符号、拼音和英文字母等。这些词汇彻底抛弃了汉语的汉字基石,不顾汉字的表意功能,增加了汉语的阅读难度,也无形中对汉语的根基形成冲击,并造成部分受众对语言的隔膜。如“神马都是浮云”等,尽管流行,但背离了汉语基本的构成原则,还是慎用。再如有些半土不洋的生造词汇、不规范不准确的音译词汇,也是这种情况。

准确通晓性原则。网络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也具有自我更新、自我淘汰的功能。有些网络语言,经过实践检验,不具有广泛传播的潜质,自然会遭到淘汰;有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被普遍接受,其含义不会再发生任何的变化,如“黑客”、“博客”等,新闻报道可以借用。因为语言本身,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流动的过程。但如果有些网络语言完全丧失其本来面目,将传统规范的语汇彻底变乱,其概念的意指和符指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比如那些数字加符号加字母的网语表达方式,会让大多数人不知所云,如“201314”(爱你一生一世)、“KMP”(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新闻报道恐怕要敬而远之。

网络学习汇报范文第5篇

(一)PBLL的理论基础

PBL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它主要来源于实用教育理论和构建学习理论。构建学习理论明确指出,所谓学习,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应该主动的通过创建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杜威的实用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将经验进行传递的一种方式。杜威还提出过三个中心论,将活动作为中心,将儿童作为中心,将经验作为中心。倡导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

(二)网络环境中的PBLL

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着,教学领域中普遍的运用了网络技术。网络不仅能够为词汇教学提供多元而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媒介,这种媒介可以进行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网络环境能够为以项目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包括技术性、管理型和资源性的支持,以及成果支持和共同体支持。PBLL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原型,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于项目学习方面的研究,不仅引入了理论介绍和概念分析,也出现了针对英语方面的实践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二、设计研究

(一)课程相关介绍和研究的对象

人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重点和难点是词汇的学习,词汇方面的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环节中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大家常用的词汇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授词缀、词根和单词的实际用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导致难以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大多数学习者只是参照词汇辅导工具对英语单词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机械而孤立,导致学生不仅词汇量没有得到有效地扩充,对于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恐惧和厌恶。另外,通过使用课外辅导书来学习英语词汇,由于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导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研究方式

此次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的主要数据基本来自于一部分的调查问卷、小组报告和学生个人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反思、项目过程以及学生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定量分析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最终的测试成绩。根据以上内容的最终数据,助教和研究者通过详细的分析,获得最终的研究结果。

(三)研究过程

1.根据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词汇要求和英语词汇的具体实用性,指导教师制定六个题目:科技、文化、旅游、健康、商务和环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

2.在分组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然后再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选题的时候要保证每个主题都会有两个小组对应。

3.上课的主要地点可以设在多媒体教室。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配备一台电脑,学生能够使用网络搜索所需资料并且可以充分分享学校资源库中的资料。

4.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应该交一份个人的经验总结,每个小组也应该交一份研究报告,汇报进展情况。在整个项目结束后,每个项目小组都应该提交最终的项目报告,内容基本包括项目具体实施过程、组内成员的感想以及总结的学习方法。这些资料可以上传到学校的资料库内,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

5.在项目的实行过程中,每一个学习者在项目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的短时间内,都应该参加一次英语写作测试。从写作中词汇量的变化,指导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第一周,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则的主体,选出与主题相符的作文题目,来进行第一次的写作测试。在最后一周的测试中,指导教师可以从学校系统中选出与第一次测试主题相同但是词汇量不同的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的测试。在项目结束后,可以对两次英文写作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最终评定。

6.每个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个人总结、小组报告、成员互评、结束报告以及系统评分。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分析测试结果

运用TRP系统对学生的最终写作情况进行测评,将两次测试中的词汇重复率、词汇总数和平均词长进行对比。通过整个项目状况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各自主题内的词汇知识的了解程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增加,掌握了相对更多的英语词汇,并且能够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学生写作中词汇总量的增加、单词长度的加上以及重复率的减低,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运用水平。

(二)相关探讨

1.提高合作意识

目前,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缺乏足够的合作意识,交流协作能力也不强。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项目的运行,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充分体会到团队的优势与魅力,提升自己的协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2.增强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针对这一现状,项目在进行主题设计时可以侧重于人文素养方面。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项目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项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现状。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加深,学生对于项目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合理的项目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通过指导教师的积极辅导,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选择主题、收集资料,还是组内互动交流,学生都是在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网络资源的丰富,不仅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