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测试(精选5篇)

  • 小学生心理测试(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1 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专业二年级下学期的专业课,它的前导课程是《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实施》,后续课程是课程实训及毕业实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熟练使用常…

小学生心理测试(精选5篇)

小学生心理测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1.课程的定位与教学设计

1.1 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专业二年级下学期的专业课,它的前导课程是《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实施》,后续课程是课程实训及毕业实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熟练使用常用软件测试工具,并能运用软件测试工具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学生对软件的测试与维护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的团队协作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

软件测试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要用到的核心技能。因此,本课程应该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所需的职业能力:白盒测试、黑盒测试、自动化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

《软件测试》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转变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企业培训体系,引入企业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项目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而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授课内容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不再单纯地只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围绕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取,这充分考虑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

2.教学设计

2.1 教学情境设计

本课程小组通过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重庆亚德科技、重庆大佳、重庆港澳大家等软件公司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际调查,制定了适合高职学生的软件测试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确定了软件测试课程典型的教学情景与子情景,在教学情景中给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在教学中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做三结合,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本课程的5个工作过程及11个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2 教材设计

(1)教材应充分考虑软件测试的实践特性,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引入必须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2)编写的内容要以项目驱动为原则,以企业的实际案例、场景模拟、工作过程录像为载体,增强课后的能力拓展,并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所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编写,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协作意识。

(3)教材应突出软件测试技术的实用性、前瞻性和开放性,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些技术上的操作,而忽略了软件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在教材中应融入软件测试技术中所用到的新规范、新技术、新标准、新工具、新知识,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软件测试的前沿知识。

(4)教材应充分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因此,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内容应详略得到。

2.3 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白盒测试、黑盒测试、自动化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课程实训才能达到对项目作规范需求分析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方法设计如下:

(1)全班学生分为N个项目小组,3人一小组,1人任组长,组长要求协调沟通能力比较强。

(2)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软件总体的测试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组建软件外包中心,引进企业项目,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在软件公司的测试流程。外包中心作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达到理论和实际不脱节。

(4)教学过程中可参考软件测试评师考试中规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等级职业标准。

(5)教师模拟企业的项目经理,必须具有开拓精神,带领团队完成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能力,构建软件测试知识体系。

2.4 教学评价设计

(1)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作测试、课后拓展、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每个项目小组在完成课程后,要将所学的内容做ppt,汇报本小组项目完成的情况以及体会。

(4)实行学习过程的过程化考核。平时作业、期中与期末考试均采用上机实训的方式考核,对于不合格者,在团队的协作帮助下持续练习,直至过关。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不断地练习,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5)课程的学期成绩=平时作业(10%)+上课考勤(10%)+小组项目测试情况(30%)+小组ppt总结情况(10%)+期末成绩(40%)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围绕软件测试课程,收集教师和学生必备的软件测试工具,制作适宜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组建软件外包中心,搭建实训工作平台,为学生实训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其职业素养。

(3)要充分开发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学习,弥补学生课本知识的不足。

(4)充分利用和开放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实训合一,将理论与实践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5)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课程教师的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课程的实施效果

(1)基于项目化的授课内容

建立软件外包中心,引入企业项目内容,软件测试的授课内容紧紧围绕企业项目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展,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参照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要求,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环境,就业零距离上岗。

(2)基于过程化的授课方式

老师授课不再单纯地讲解理论,完全按照企业的软件测试流程开展,制定规范的软件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利用测试工具测试、编制测试报告,有利于学生养成职业化的学习习惯与工作习惯。

(3)基于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备

学生在软件外包中心上课以及实验,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企业工作环境。

(4)基于能力化的学习评价

学生的评价不再单纯地以理论考试为依据,而是从学生的软件测试专业能力、利用软件测试工具的能力、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进行综合地评价。

参考文献

[1]郑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设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10(9).

[2]程茂,温静,吴玉洁.《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4).

[3]蔡建平.开源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1(3).

小学生心理测试范文第2篇

作为一所实行寄宿制、小班化办学的民办学校,宁夏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以下简称“上游学校”)针对“小升初”面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学生心理压力大、考核背离教育本意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多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了“学生参加五环节测试。家长同步填答‘学生信息登记表’和‘家长调查问卷’,经综合评定后确定录取名单”的“小升初”面试办法,创设孩子轻松、快乐的面试环境,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1.引入“心理绘画”项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孩子在面试过程中,无论是基于对现场的体验还是对结果的预期。心情紧张是很自然的一种心理反应。上游学校为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促使其正常发挥,在面试的第一环节设置了“心理绘画”项目。即每组的10个孩子在检录后。首先进入第一测试室。并在教师的提示下。借助学校分发的每人一盒的彩笔和一张白纸,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画出最想画的内容(如自画像、自己的家等)。在接下来的20分钟时间里,学生不仅要完成绘画作品。还要分享自己的创作想法。

学校之所以设置这个项目。是因为绘画本身具有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的功能。当孩子投入到绘画中时,注意力就会从关注考试本身逐步转移到绘画任务上来,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得到缓解,心理毫σ不岬玫绞头拧4送狻P睦砘婊作为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投射出作者的心理状态或倾向,为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档案留存资料。并为入校后对学生进行个别跟进干预提供第一手资料。

2.全面测查综合素养。重点关注学生思维品质与发展状态

我们在面试测查中并不看重学生会背多少诗词,会做多少偏题怪题,或是在某个专项上达到什么级别,而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发展状态。因此。面试的第二、三、四环节分别设置了语文素养、逻辑思维、英语能力等测试项目,并通过语文小短文写作、观点讨论或诗词感悟、数学解题思路分享、英语对话等,全面测查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水平。

此外,上游学校还在面试的第五环节设置了“体育游戏”项目。认知心理学研究揭示。人类的大脑小脑存在着“认知、情感、运动”的回路。运动能力不仅能反映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体现一个人的速度、爆发力、敏捷性、力量、耐力等基本素质水平,同时对运动的参与状态更能反映出一个人性格中的积极、主动、合作、坚韧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有着智力因素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设置“体育游戏”项目。也体现了上游学校在选拔学生时的基本理念和标准:首先是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其次才是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综合品质是上游学校更看重的核心素养。

3.融入家长参与项目:一“表”一“卷”提升家校共育意识

在上游学校的面试中,除了孩子要接受测试,陪孩子应考的一位监护人也要接受“测试”。第一要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以便学校了解学生学业纵向发展状况及特长等。第二要填写“家长调查问卷”。学校一是可以借此了解孩子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类型、监护人与孩子的关系等七个问题:二是引导监护人全面了解孩子。如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交往情况、自控能力和目标意识等:三是了解监护人的教育理念、教育需求及对孩子的发展期待。同时。学校还要根据“学生信息登记表”中的获奖信息审验学生证书原件。

当然。学校让家长参与到面试环节中。并不是要依据家长的表现决定孩子的录取与否。而是旨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促使其重视并思考家庭教育。

4.设计配套操作流程。保障面试实施顺利有效

为保证面试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学校还设计了一系列配套的操作流程。

其一,每一面试小组要限定人数。由于五个测试项目中基本都涉及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为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时机,学校将每个面试小组设定为10人,同时在游戏活动中还采取组内分小组的办法,以便给每个孩子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其二,每一测试环节要限定时间。由于每场面试要涉及五个测试环节,为了保障面试的顺畅,每个环节的测试时间就需要统一规划。为此,我们将每个环节的测试时间限定为20分钟。届时纸笔测试、交流展示等各项目的测试都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否则就会因局部阻滞而影响全局。

其三,每组人物转换要有效识别。由于面试环节众多。学生每20分钟就要更换一次测试地点,评委每20分钟就要面对10个新的学生。为了帮助评委有效识别学生,我们利用即时贴设计了考生顺序号,指导学生贴在统一的位置,这样评委只需要根据组别和序号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生心理测试范文第3篇

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引进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音乐教育,以使教学方法符合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音乐感知觉是其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一项。

音乐感知觉是指个体在进行音乐活动中,对特定的音乐现象的感觉和知觉,是对音乐内容的个别属性感受和整体性质的认识。具体地说,音乐感觉和知觉是两种心理过程,是以感觉为基础,以知觉为反应形式而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完整心理过程。二者构成了音乐实践中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并成为其他复杂音乐心理活动的基础。

笔者在1997年曾经随机抽样从北京市城区、郊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抽出1070人进行了音乐能力的测试,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觉的测试,内容包括了前面提到的音高感、音色感、节奏感、速度感、旋律感、和声感、调式感七方面。

音高感测试

测试方法:听两句为一组的曲调,让学生辨别这两句中哪一个音音高不同。共2组,第一组每句3个音,第二组每句5个音,测试结果见图1(满分为10分):

由图1可以看出,小学一、二、三年级是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学初二至初三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统计检验,小学一、二年级处于同一水平,小学三年级至中学初二年级处于同一水平,中学初三至高二处于同一水平。其中初三年级(14―15岁)分数最高,说明15岁左右青少年听觉灵敏度最高。

音色感测试

测试方法:播放几段由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辨别并选择相应的乐器。测试结果见图2(满分为15分)。

由平均分可以看出,音色辨别力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小学低、中、高年级之间差别较大,是增长显著期,高中阶段音色辨别能力在中小学中处于最高水平。这是由于辨别乐器音色主要与学生接触音乐作品的多少有关,随着年级的升高,接触的音乐作品越多,辨别音色能力越强。小学音乐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才有关于中外各类乐器的介绍,到了高中阶段,音乐课以欣赏为主,学生可以接触较多的由多种乐器演奏的各类型的中外音乐作品,因此音色辨别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在测试中有不少学生能够辨别出乐器音色的不同,并且能够从声音上辨别乐器演奏的方式,如拉弦乐器、吹管乐器等,但是对于每种乐器的具体音色并不了解,如将小提琴与二胡、长笛与竹笛混淆,这充分证明了青少年在音色辨别能力方面,尽管听力有所发展,但由于受到所积累经验的限制而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他们只能辨别自己所熟悉的音色。

节奏感测试

测试分两项进行:

(1)播放3段音乐,让学生选择哪一首是三拍子的;

(2)播放一段旋律(3遍),在试卷中列出3条节奏谱,让学生判断哪一条与录音播放音乐的节奏相同。测试结果见图3(满分为10分)。

1960年的斯塔姆巴克(Stamback)调查显示,6岁的儿童对于稍不规则的节奏,表现为摸不着头脑,到了9―10岁,即使是相当复杂的节奏,也能产生良好的反应。因为一个人在8―9岁,全身力量的标志――背脊力迅速发达起来。

由图3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的节奏感是随年级增加而增强的,其中小学中、低年级成绩较低,小学五年级以后成绩迅速提高,经过统计计算,五年级平均分较四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五年级以上各年级平均分虽有所上升,但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可以判断,人在五年级(10岁左右)就可以对节奏产生较强的反应,这与斯塔姆巴克1960年做的调查结果相似。

速度感测试

测试方法:播放几首乐曲的片段,让学生判断它们的速度及变化。

对于速度的感知,人在胎儿和初生婴儿阶段就已具备,胎儿在母体内就可以感觉到母亲的心脏、脉搏的有节律地跳动。儿童心理学家李・萨克利用录音机播放正常速度的心跳声,一些初生婴儿都渐渐人睡,当播放加速的心跳声时,婴儿都被惊醒。另外,人的各种活动,如呼吸、心跳、走路、跑步等都有一定的速度,人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各种不同的速度,因此,人在儿童时期就可以较为准确地感受和理解速度快慢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差别不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错误较多,但在答错的学生中有大部分是由于受知识水平影响,语言表达不清楚,如将“由快到慢”写为“快”,“由慢到快”写为“慢”,排除这些相关因素的干扰,可以判断中小学生在速度的感知能力上基本没有差别。

旋律感测试

测试方法:播放3段音乐,让学生判断其主旋律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测试结果见图5(满分为15分)。

由各年级平均分可以看出,中小学生旋律感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并且有两个显著增长期:小学三、四年级是显著增长时期,初二至初三是显著增长时期。

和声感测试

测试方法:播放几段音乐,让学生判断哪些音乐具有结束感。测试结果见图6(满分为10分)。

由图中看出和声感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其中初三至高一是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调式感测试

测试方法:播放3段音乐,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大调还是小调。测试结果见图7(满分为15分)。

调性感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从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有一个明显的飞跃。

小学生心理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运动员选材;射击;射箭;击剑;心理选材;人格因素;注意力;神经类型;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G 804.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6056504 文献标志码: A

上海科学选材研究人员,把心理研究理论,便于推广的心理仪器和量表引进三线运动员选材,同时自行研制了心理仪器。在三线运动员心理选材方面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本文着重研究射击、射箭和击剑心理选材密切相关的心理指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测试三线运动员65人,其中射击36人,射箭10人,击剑19人。运动员的年龄在10~14岁之间,平均训练年限1~3年。平均身高,击剑最高163.61 cm,但是体重相对较轻,为50.83 kg,射箭身高相对较矮,平均身高152.40 cm。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根据项目特点,每个项目测试研究的心理选材指标不同。CRT指数(IQ)、人格因素和神经类型是共性心理指标,3个项目都要测试研究。据枪持弓稳定性在射击和射箭项目测试研究,肘动作稳定性只对射击项目进行测试研究。测试指标见表2。

瑞文测试联合型量表是图形推理智力测验,适用于5~75岁人群,一般可团体10~50人测试,该量表适合在三线运动员中推广。儿童14种人格因素(CPQ量表)问卷适用于8~14岁中小学生,是国际公认比较好的一种儿童人格测验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80.8神经类型量表对于儿童成人均适用,测试大脑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EPT701注意力集中仪测试运动员思维集中程度和注意力持续时间,出轨次数还能反映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cuiⅠ据枪持弓稳定测试仪是春芽行动计划课题成员崔东基研制的仪器,可以测试射击、射箭运动员动作稳定程度。Ep207肘动作方位仪可以测试射击运动员肘动作的本体感觉。见表3。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实践论证法

为确保选题的科学性和研究的可行性,通过专家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形式,请广大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学者和运动健将阐述自己的观点、认识与建议,求同存异。所有研究指标都经过集体讨论,经过择优,最后总结测试研究指标,再经专家论证,最后在实践中测试。

1.2.2 心理实验法

采用的心理测试量表有瑞文测验联合型、CPQ量表、80.8神经类型量表。使用心理测试仪器有EPT701注意力集中仪、测试心理仪器有cuiⅠ据枪持弓稳定测试仪、Ep207肘动作方位仪。

1.2.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作图。

2 研究结果

2.1 智商

射击、射箭、击剑3个项目运动员平均智商分别是110.44±14.87、98.00 ±10.30、117.00±12.78,均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商。对3个运动队进行统计划分,发现运动员整体智商水平在极优比例为7.69%,理论分布为2.20%。优秀实际比例为26.15%,理论分布为6.70%,中上实际比例为16.92%,理论分布16.00%。而中等、中下实际比例为35.38%、13.85%,理论分布为50.00%、6.00%。边缘、弱智实际比例均0。

2.2 人格因素

利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量表对3个项目运动员进行测试,重点研究适应与焦虑、内向和外向、神经过敏3个指标。结果如图1所示,适应与焦虑、内向和外向、神经过敏是儿童14种人格因素的3个次级因素,每个次级因素的常模平均值为5.5,射击、射箭、击剑3个项目运动员的适应与焦虑次级因素得分为5.58、5.82、5.44,内向与外向得分为6.29、6.23、6.91,神经过敏性得分为5.38、5.12、5.27,综合指数常模平均分为7分,击剑运动员平均7.50,射击7.18,射箭7.07。

2.3 神经类型

65名三线运动员神经类型总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灵活型15人,约占22%,亚灵活16人,约占24%,稳定型4人,约占6%,亚稳定型11人,约占16%。灵活、亚灵活、稳定、亚稳定运动员共46名,占总运动员人数的70.76%。

2.4 注意力

测试时间设定为120 s,测试时,每个运动员戴上耳机,进行噪音干扰。3个项目运动员注意力平均跟踪时间射击77.12 s,射箭67.62 s,击剑运动员87.18 s,而平均出轨次数射击177.42次,射箭203.10次,击剑108.63次。

2.5 据枪持弓稳定性

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射击运动员每次跟踪靶心的时间均高于射箭运动员。据枪稳定测试时,每个运动员进行3次测试,每次10 s,射击运动员第一次平均测试时间为5.74 s,射击运动员每次平均跟踪时间均高于射箭运动员。

2.6 肘动作方位

肘关节的本体感觉只对射击运动员进行测试,每个运动员进行3次测试,运动员的本体感觉测试平均值与实际值相差分别为2.82 °,4.10 °,5.43 °。

3 分析与讨论

3.1 智商

研究发现射击和击剑运动员智商平均在中等以上,而射箭运动员智商也平均达到中等水平。击剑运动员的平均水平最高,平均为117.00±12.78。进一步调查发现,该队教练员在初次选材时采用了较为科学的选材方法,根据项目特点,对于初次入队运动员,利用科研资源,采用了很多心理量表和先进的心理仪器进行测试,通过初选的严格把关,确保了运动员的整体智力水平较高。而射箭运动员由于主教练调去国家队工作,带走了该运动队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这可能是导致运动员智商平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跟踪访谈中还发现,射击教练仍采用传统的方法测量、选材,这种选材方法不如击剑教练选材科学,这也许是射击队员整体智商不如击剑队员的原因。研究发现运动员属于极优和优秀以上的共48.69%,远远高于理论比例的8.90%。三线教练员在选材过程中很看重那些身体素质适合该项目,而且文化课成绩又好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智商水平较高,领悟能力好,容易出成绩,往往能坚持训练,而那些智商较差的运动员往往因为训练进步慢,难以出成绩,最终经过一段时间而被淘汰。

现有的许多文献资料采用韦氏智商量表对运动员智商研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智商一般都在中等以上。美国、日本和德国对160名优秀运动员的测验表明,大多数运动员智商在120~180之间,智力水平高过一般人[1]。谢国栋研究分析认为运动员智商达到中等,就不影响运动成绩[2];因此,在三线运动员选材过程中,要注重智商的测评,智商至少要求中等或中等以上,对于那些智商低的运动员要及时淘汰,以确保三线运动员成材率,减少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3.2 人格

对人格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36]显示,用16PF量表对各类人群研究的文献资料很多,有的甚至样本量很大,并建立起某个群体的常模。而三线运动员年龄多数在16岁以下,因此,使用14种人格因素量表进行测试。项目不同对于人格因素的要求也不同。运动员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其成绩发挥,过高则易于激动和焦虑,那些比赛型选手就容易控制自己的焦虑水平;但是焦虑水平太低则会工作缺乏毅力,缺乏奋斗的倾向,所以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要适当。内向型运动员羞怯谨慎,外向型运动员开朗,善于交际。那些团体项目,需要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密切协作沟通的,最好选择那些偏外向的运动员。神经过敏性低,则镇静安宁,内心平衡,有自信心。过敏性高的运动员缺乏信心,感情用事,容易焦虑。对于射击、射箭运动员而言,适当的神经过敏性,有利于其发挥,因此,选择那些神经过敏性偏低的运动员较好。研究结果显示,该三线射击、射箭运动员神经过敏性均略低于平均值5.5,为5.38和5.12,较好地符合了射击、射箭的项目特征。射击、射箭对心理要求很高,特别是击发的一瞬间,对肌肉的精细用力要求极高,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肌肉精细用力密切相关。在三线射击、射箭运动员选材测试时,可以考虑增加14种人格测试量表,选择那些神经过敏性相对低的运动员,并保留测试数据,作为运动员选材、培养、输送的参考依据。

3.3 神经类型

现有的有些关于运动员神经活动特征的研究仍然是以4种神经类型或者气质类型划分神经类型[79],研究指标特异性不如80.8神经类型量表,80.8神经类型量表把神经类型进一步划分为14种神经类型。统计结果显示:3个项目运动员灵活、亚灵活、稳定、亚稳定比例均高于一般人群,4种强型比例占总数的70.76%。郭丁兰等[10]利用80.8对中小学学生神经类型研究发现,在测试群体中,不论性别、年龄,分型统计皆中间型最多,男46.0%,女49.2%。顺位分析男生为①中间②稳定型③兴奋型 ④灵活型,女生为①中间型②兴奋型③稳定型④灵活型。上海市优秀后备人才4种强型神经类型占总运动员的65%[11]。科大少年班运动员4种强型比例占71.15%,而一般人群的比例为24.47%,省级以上运动员所占比例为40.12%。现有的关于神经类型评价软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造成测量结果有少许不同,但是结合经验,可以对个别运动员神经类型测试问卷进行评价,则更为精确。神经类型测试,因其对神经活动特征较为科学的反应,已经在上海三线选材测评中得以广泛应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也将更加深得教练员的青睐。〖BF〗

3.4 注意力

在运用注意力集中测试仪对少年儿童运动员进行心理测试的实践中发现,一般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其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较长,且出轨次数较少。三线运动员神经发育还不成熟,动作的稳定性受神经发育程度的影响。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动作稳定性较差,所以年龄较小的运动员注意力集中时间较少,出轨的次数也较多。射箭运动员年龄较小,显然其注意力跟踪时间在3个项目中也最少,仅仅为67.62s。而对于射击项目和击剑项目而言,击剑运动注意力跟踪时间最长,为87.18s,出轨次数也最少,为108.63次。射击、射箭都是对动作稳定性要求很高的项目,击剑运动员同样要眼疾手快,动作稳定,小肌肉群发力,才能精准地击中目标。注意力集中测试显示击剑运动员注意力跟踪时间最长,而出轨次数最少。不同运动项目对于注意力特征要求不同,射击、射箭项目对于运动员注意力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击剑运动员不仅对于注意力稳定性要求高,而且在运动员运用快速反击、攻防转换技术中,对于注意力的灵活性――注意力的转移速度要求也高,因此,建议在三线射击、射箭、击剑运动员选材时,要对运动员注意力进行测试。

3.5 稳定性

据抢持弓稳定测试仪可以测试运动员肩臂动作稳定程度,每次测试15 s,连续测试3次,每次间隔休息15 s。在瞄准15 s的时间中,看运动员在10环靶时间。测试结果显示射击和射箭都是第一次在10环的时间最长,后2次依次降低。整体而言,射击优于射箭。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动作稳定性高于普通人群。陈昱[1]对高水平射击运动员臂动作稳定进行研究时,发现高水平运动员不同等级之间的稳定性不存在差异。射击运动员是以静力工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12],要保持举枪的稳定性、持久性、一致性、协调性,身体参与工作的各肌肉群必须在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指控下,高度协调配合,保持相对的平衡。视觉前庭器官的本体感觉要敏锐,精力能高度集中,耐力素质好,有高度的自控能力和顽强、果敢、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此次测试中,注意力集中测试仪也能反映运动员的动作稳定性,射击运动员平均出轨次数为177.42次,射箭运动员的出轨次数为203.10,〖JP3〗测试结果和据抢持弓稳定测试仪表现出一致性。在射击、射箭比赛中,运动员击发的一瞬间,对肩臂动作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而动作稳定性遗传度较高,随着生长发育,运动员动作稳定性会有所提高。用据枪稳定仪测试选拔那些动作稳定性更好的运动员,可以作为三线运动员选材的依据。

3.6 肘动作方位

射击运动员要有很好的本体感觉,特别是肘关节的方位感觉,在速射项目中,运动员在发射完第一颗子弹后往往要求自己立即调整手臂到击发前的位置。肘动作方位仪反映射击运动员肘的本体感觉,让运动员感受某一角度,然后蒙上双眼测试其复制原来位置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肌肉感觉记忆下降,肘动作方位仪3次结果,随着测试次数增加,与实际值相差逐渐增大。而肘动作方位知觉能力较好的射击运动员,其回复击发前位置的能力也相应较强,测试值也较小。速射项目对于击发速度要求比很高,目前肘动作方位作为射击运动员的选材指标,还处于探索阶段,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应结合运动实践,对肘动作方位仪测试出较好的运动员,在实践中进行观察、验证,以研究这个指标作为选材指标的实际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1)三线运动员智商优秀比例高于一般群体。三线运动员因为招生困难,淘汰率高,选材工作的整体水平差,很多教练员仍然仅以经验选材。而对于那些智商差的运动员,很容易因为其学习能力差而被淘汰;因此,三线运动员在招生入队时,建议采用智商量表进行测试,要求结果达到中等或者中等以上才接收入队。

2)不同项目运动员对人格因素要求不同,建议建立儿童14种人格因素常模,以利于三线运动员的选材。

3)三线运动员神经类型4种强型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中小学生,接近科大少年班的4种强型神经类型比例;因此,建议三线运动员要选择那些优秀的神经类型。

4)射击、射箭和击剑都是对稳定性要求很高的项目,据枪持弓稳定测试仪可以有效地反应运动员动作稳定性,而且区分度较高,建议三线射击、射箭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使用据抢持弓稳定测试仪,可辅助用九孔仪进行测试。

5)三线运动员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注意力逐渐稳定增强,集中持续时间也会增加,建议建立常模,以利于三线运动员选材。

参考文献:

[1]陈昱.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心理选材指标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9597.

[2]谢国栋.评价运动员的智力及智力测验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2):4951.

[3]杨昭宇.大学生运动员与一般大学生的16PF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87.

[4]王晓钧.4种人格量表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1991(3):3439.

[5]盛绍增,朱礼恒,孙波,等.山东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16PF初步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74476.

[6]于青,蔡天德.优秀射击运动员人格特征模式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4):343345.

[7]李洪林,姚利.对我国篮球运动员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的初步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1994,30(2):1516.

[8]饶平,聂集体.浅析气质类型与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战术位置及技术特长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2325.

[9]刘文浩.中国男子健将级跳高运动员神经类型和场依存性特征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1(1):6268.

[10]郭丁兰,许东华,刘芳,等.80.8神经类型测试方法在中小学生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2,18(5):7778.

小学生心理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理测验 信度 提高策略

1信度

1.1信度的定义及分类

信度:试纸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例如:王老师以成就测验对其班上的同学进行测量,即每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所得的分数的一致性如何,或是同样的学生在两个不同题目的的等值测验上得分的一致性如何,这两种情况是信度所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验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的比率。即

ST代表真分数的变异,sy代表总变异数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或者成绩测验的信度应在0.90以上,人格测验的信度应在0.80以上,教师自编学绩测验的新都能达到0.60以上,就应认为是较高信度的测验了。

由于信度是一个理论上构想的概念,在实际应用时,通常以同一样本所得的两组资料的相关作为测量一致性的指标。而测验分住的误差来源是多样的,所以信度的估计方法也是多样的。主要有:

(1)重测信度,是指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祖辈是实测两次做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该信度能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了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

(2)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做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停一批被试在两个不同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斯皮尔积差相关系数。

(3)分半信度,是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相关。

(4)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5)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卷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1.2影响信度的因素

(1)被试因素,被试的各种除分组设计之外的差异都有可能造成测验的信度不高,就像测试智商测验,背时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情绪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主试因素,主试作为心理测试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安指导语施测,或者实验者效应的出现都会影响测验的结果。

(3)施测情境因素,测验的场所对测验的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周围环境上,同样进行智商测验,在安静的环境中和嘈杂的环境中的结果应该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

(4)测量工具因素,测量工具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试题的数量。题目越多,信度越高。②测验的难度,难度过大的题目除了会降低分数的变异,还有可能引起猜测③试题的同质性程度,当一个测验的同质性题目过多的时候,所要测量这一特质被测量到的几率就会越大。信度就会增加。

(5)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时,两次测验间隔的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

1.3提高信度的常用办法

(1)适当增加测验题目长度。测验长度是指测验题目的多少。测验题量增加,信度也随着增加。首先测验的题目越多,选取题目的随机误差就越小,有一个英语拼写测验,假设学生学过1000个单词。如果测验只要求学生拼写一个单词,那么拼对的学生得满分,拼错的学生得零分。这个测验的信度自然低下。同时测验越长,分数受猜测的影响就越小。测验长度与信度的关系,可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的通式表示。测验信度的起始值越小,由增加长度而提高的信度数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2)因素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测验的信度依赖于所有项目测量的同一种特质,尽管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但往往不能完全实现,往往会存在一些项目并不是测量同一种特质的,这些项目的存在会降低测验的信度,所以做好因素分析,如果一些项目在这一因素上没有负荷就可以考虑删除。

(3)控制测验项目的难度,测验的难度与信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当测验分数范围缩小时,信度将降低。因此,如果测验太难,大部分学生得高低分;测验太易,大部分学生得高分。这两种情况都会减少分数分布范围而降低,因此信度编制测验的时候应使测验所有试题的难度接近正态分布,并控制在中等水平。

(4)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上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由于所有的被试团体的平均水平和内部差异情况均会影响测验信度,所以在检验测量的信度时,一定要根据测验使用目的选择被试。

(5)主试严格控制试验程序,测验的过程中如果严格控制实验的程序,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避免计分过程中的错误,计分中的错误也能影响测验的信度。有测量就有误差,教育与心理测验是一种间接测量,因此一个人的测验分数可能比真分数高,也可能比真分数低或者刚好相等,刚刚好的时候就是我们理想的信度值。

从对校标的研究可以看出,教育和心理测量学者们关于效度的看法越来越谨慎,这是由测量的对象――人的特点所决定的。人具有生命,具有个性和能动性!由于人的复杂性,教育和心理测量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们的设想,远远比对于长度、重量、温度、电子运动、火箭速度、星球运行轨道等物理现象的测量复杂得多。这是教育和心理测量学者们关于考试效度的看法越来越谨慎的内在原因。

参考文献

[1] 谢小庆.测验效度概念的新发[J].考试研究2013,3(38).56-65.

[2] 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希镇.教育与心理测验中的信度研究[J].统计研究1996,3,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