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第1篇
倾盆的雨携来的凉气侵入了室内,冷的感觉像一只无孔不入的小虫侵入我的身体。我起身想要打开那盏台灯,让小桔灯的温暖驱走雨的苍凉。 嗒 ,我按下开关,但屋里浓墨般的黑不曾丝毫散去。停电了。
我索性闭上了眼睛,随手拿起了床边的二胡。霎时间,木质的沧桑感划过我的手心,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千年古寺中厚重而苍茫的钟声,仿佛触摸到了一株合抱粗的百年老树的年轮。那种质地让人心安,或许因为那是一种安在千年的存在吧,不似流水或细沙总让人怀疑它们曾经是否在掌心上停留。我从二胡的弦端极缓地向下抚摸着 许是一分钟、二十分钟,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我触到了弦的另一端。其间,我感受到了弦对手指的压迫感,似乎是一株经历过千年风雨的老树的呼唤,风霜在它的额头上留下道道皱纹。它在历史的丛林中跑过千年,任凭阴云漫天、风狂雨骤,载着民族精魄匆匆赶赴某个约定。曾有人说: 笼朝雾,沐日乎,春水汩汩,秋水潺潺,月光水色,相互辉映,这是老树千年的企盼。 这,也是二胡的心声。
二胡是最悲哀的乐器。它看透了世间繁复,看穿了人生无常,所以也就看淡了人间红尘。屋外大雨也遮掩不了的红灯绿酒在此刻折射出它悲伤的情绪。因为看得太过通彻,太过明晰,所以即使想骗自己看不见、听不见,也骗不过自己早已知悉的心。正因为如此,二胡不适宜演奏欢快的乐曲,即使演奏人技艺炉火纯青,也改变不了二胡忧伤的本质,二胡的强颜欢笑和勉为其难只要稍一深入,便能感知得清清楚楚。它仿佛是从黑暗中走出的夜行者或是一位沉默寡言的哲学家,拉《赛马》般欢快的曲子,就是让夜行者适应光明,让哲学家开口说一段过时的冷笑话,总显得不伦不类。我抬手抚了抚二胡的琴身,心疼和酸涩让我的手指愈加温柔,我仿佛听到了它心底的叹息,它毅然抛弃了一切来追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决然抛弃了它。
二胡不能代替别的乐器,别的乐器也充当不了二胡。小提琴演奏曲《梁祝》家喻户晓,可经二胡一拉,虽说音律节奏变化不大,但小提琴拉到大悲大痛之时,二胡只痛到麻木,声音的喑哑丝毫没有了小提琴的高亢圆润,自然也就不如小提琴的感情丰富。
由二胡演奏的经典作品无非是《二泉映月》,就仿佛二胡是为《二泉映月》所生,《二泉映月》也只与二胡相伴。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成全对方,完美自我。《二泉映月》的音律犹如山间泻下的瀑布,跌宕起伏,动人心弦,即使是诉说人间的阴霾,也给人一种拨云见日的敞亮感。它知道这世间阳光的温暖是千万年前的虚幻,它知道这就是现实,它知道拼搏之下是束缚,束缚之下是力量,力量之下是勇气。那种沉痛让人想流泪却流不出一滴眼泪,欲哭无泪的痛是世间最深沉的痛。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融情与景与事于一曲,让二泉的清澈和明月的皎洁绘出一幅中国式的水墨画。从此以后,即使二胡失音也了无遗憾,因为《二泉映月》的清辉亦会将人间照亮。我不自觉的抬头看向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雨已经停了,一轮明月正挂于布满星辰的画布上,洁白如水的月光洒进我的窗槛。
突然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二胡的那两根弦,一根情牵历史,一根梦萦未来,好似中国那两条古老的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
嗒 ,屋内顿时明亮起来,但在我睁眼的瞬间,二胡也消失不见。也许这只是一个幽长的梦,但我对二胡的悠悠情思却隔着浩瀚的星空,将我与二胡紧紧相牵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第2篇
外公外婆说,小时候他们对“电”, 是没有丝毫概念的。他们靠蜡烛来驱逐黑暗,度过每一个夜晚。每天晚上点着蜡烛吃完一顿晚饭后,几个妇女便走到院子里唠家常。那个时候,又赶上,家家户户都兴起一股“种田热”。外公外婆每天一大早就要去田里干农活,晚上哪有什么闲情娱乐呀,吃完晚饭,也就洗洗睡了,于是他们也少了对光的需求。
他们说,电,是沙漠中难寻的一滴水,悲剧的是他们没能见到。
爸爸妈妈说,小时候他们是非常快乐,无忧无虑的。妈妈喜欢读书,每当她放学回家,就钻到自己的小房间里,关上门开始读书。那个时候“电”已经开始走进普通百姓家,虽然没能家家户户都用上“电”,可是妈妈那个读书的小房间里却装上了那么一盏电灯。但是那些读书的美好夜晚,最让妈妈记忆深刻而又最头疼的问题是突如其来的停电。爸爸说,在炎热的夏天经常停电,停电时他经常约上几个同伴到外面疯玩。所以他小时候一直觉得电并不是个便利的存在。爸爸妈妈终于享受到了电,但是却因为一阵又一阵的停电风波,使得大家开始畏惧电。
他们说,电,是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有时照得大地一片银白色,有时却又蒙起神秘的面纱。
我说,我在成长,“电”也在成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里还时不时地会停电。每次停电的时候,我经常抱怨“怎么又停电了呀”!随着“滴”的一声,我家的电就来了。这时的我便会欢呼雀跃地奔向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到我上初中的时候,停电这类事情已经很少发生,我也越来越深知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与便捷。但电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电、科学用电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说,电,是春天,它融化了冰雪,让小草般的我们破土而出。
从外公外婆到爸爸妈妈,再到“90后”的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活的变迁,还有我们心中对电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第3篇
昨天下午开始,学校中一直停电,我们都很高兴,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必来上晚自习了。但广播中的声音却说: 今天晚自习正常。 完了,一切都完了!白畅想得那么美妙了!
但事情好像并没有那么发展得那么糟糕,晚上我们来的时候,发现学校依然没电,心中一阵窃喜。我们进班的时候,看到老师正在点蜡烛,晕。不会吧?让我们点蜡烛学习?学校说一会来电,让我们等一会。因为班里有很多蜡烛,有的人自己带了,所以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有一根正在燃烧的东西。整个教室虽然很大,但却充满了烛光,感觉特别温暖,并且屋子里出现了很久都没有过的宁静,宁静得没人有勇气去破坏,甚至连喘气都很小心。蜡泪从火焰下方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时间在我们的期待中一秒一秒地走过,我们都沉浸在烛光的温暖中,感觉很久很久都没有这种美妙的感受了。同学叫我看前面的电视屏幕,上面全都是星星点点的亮光,一亮一灭,突然觉得这块小屏幕是这么伟大,可以反射出这么多甚至更多的美丽。我们突然希望永远都处于这种环境中,因为仿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得到短暂的宁静,真正的休息,真希望这一切不会停!但老师这时候却说,晚自习不上了,可以回家了!唉,之前不想来,来了又不想走,怎么这么怪呢?呵呵,也许这就是人善变的体现吧。老师让走,不能不走,因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在老师的组织下陆陆续续地走出去了。停电的夜晚,外面都这么美好!那晚的夜空仿佛更多了一份浩瀚,星星多了一份闪亮,但遗憾的是,没有月亮。平时上网或者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停电,我总是会气得要死,但这个时候停电,我又是这么这么的高兴!哈哈哈。我和大头在商店打给司机一个电话,让他来接我们。大头的能力太深不可测了,她竟然把电话打到了移动公司去,实在是佩服之至!幸好第二个电话打过去了,一会儿车就来了。停电的美好时光就这样结束了。
回到家,家里有灯光,比烛光亮得多,家里可以看电视,比在学校有趣得多,但我却没有了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就好像我的青春,过去了就不能再找回,我又一次觉得那烛光是那么美,那么美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第4篇
不见分币很久了――大概三四年了吧。
虽然现在仍有经商者说她们是在挣“分分钱”,但这里所说的“分分钱”,显然已经不再是指分币了,而是一种夸张一种比附。
分币曾经是一种流通较为频繁的钱币。在劳动布七角一分钱一尺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赚的确实是“分分钱”――从乡下背五百个鸡蛋到县城出售,能赚个四五块钱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个鸡蛋顶多挣一分。那时,我念书的小学边上有位老婆子专在热天卖凉水,一分钱一杯。七天轮回一个场期,一个场赶下来,老婆子能够挣到七八十个分币,她就乐得笑的。
八十年代末在外读书时,分币虽然不再值钱如昨,但菜票里仍然有五分面值的,一张可以买到一瓢炒洋芋。若不铺张浪费,每天有个四五角钱的菜票就可以混个半荤半素了。那时的学生,只要身上还有个十块八块的钱,也就还不叫“弹尽粮绝”。由此可见,那时的分币之于人的份量。
大概是在七八年前吧,仿佛一夜之间,分币就失去了原来购物上的价值意义,似乎没有哪一种商品再在几块几角的单价上加上几分的零头,人们的讨价还价也不再以“分”作为单位了,分币退出了流通领域,成了一种名存实亡的存在。我曾经见过,有用若干分币凑零成整买东西的,要么卖东西的商家不收,要么商家大方得数都懒得数,那情形,确实让买东西的人无地自容。
现在,虽然也有以几角几分论价的东西,比如电费电话费,但真到了收费时,却又都是四舍五入的,三分五分的尾数舍去不收,七分八分的尾数收取一角。这时候,人变得大方了,但对分币也变得麻木了,不在意。
前几天,不经意在人行道上看到了一个分币,五分面值的。行人来了一茬,走了一茬,就是没人去捡拾它。我猜度,不是他们没看见那个硬币,而是他们根本不屑于为五分钱的硬币弯腰。最后,我俯身把它捡拾起来,擦去了灰尘,放入衣袋里带回家――毕竟那是五分钱,毕竟不见分币已经很久了。
须知,要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五分钱的意义是很现实的。我记得琼瑶的小说里有位主人公,在弹尽粮绝的时候,就是靠着身上仅有的五分钱买了一杯果汁,与女朋友一道度过了一个夜晚,然后才在翌日找到了挣钱的工作。还有,就在我生活的小城,在三十多年前,如果有五分钱,就可以在国营食堂里买到一份有豆腐有白菜的鲜汤。
现在,被我捡拾回家的那个五分硬币还静静地躺在茶几的下层,没谁去碰它。有一天,孩子从外面玩耍回来找玩具,偶然看到了那个分币,就问它是什么。我说是钱,孩子睁大了眼睛,满脸狐疑:“这是哪种钱?”中国的钱就一种,还能是哪种?但我真的无法给他说清楚,毕竟我不见分币很久了,而他则是压根儿就没有见过分币。
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分币的概念了,但这怪不得他们。如果要怪,那就怪现在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双停记
我怕双停――停水、停电。
也有一种术语叫“双停”的,那多是人不廉洁,被纪检监察机关抓到了蛛丝马迹,从而被停职交代、停薪受审。
我这里所说的双停与廉洁不廉洁无关――这水和电怪得很,人廉洁不廉洁都没有用,说停,它也就停了。
我怕双停,但怕着怕着就遇上了。前不久,我就碰到过一次,起码是十年一遇的。
先是停水,继而停电。自来水颗粒无收,家中水池干出鸟来,电视机几天几夜无音乐。双停的那些日子里,我们舍不得喝水,晚饭得赶在天黑之前下肚,我们生活的情形有点当年赶点过景阳岗的大宋臣民――岗下白酒不能多喝,过岗得赶正午,而且要成群结队――多喝一杯水,水就少了一杯;天黑前不吃饭,过了这村就无这店。
衣服肯定不能洗了。就是洗脸、做饭、用水也得精打细算。洗脸水减半,洗过后倒进大盆里蓄着,留着浇花、冲下水道。卫生间是了,任何人不得启用。孩子尿多,偏偏要朝卫生间下手,三令五申也管他不住,闹得水们更加供不应求。一盆洗菜水,往往是洗罢菜后留着洗碗、洗过碗后留着洗手,洗过手后留着拖地,拖地拖得腻了,才倒掉。
白天要抗旱,晚上要抗黑。
傍晚,就着天边一线光线吃罢晚饭,一家人便没了章法,做什么都不是。平时,天没擦黑,一个遥控板就被各种政见不同的手抢来抢去;停电了,依赖信息文明惯了的一家人被扔回原始的洪荒岁月,遥控板终于闲了下来,被撂在沙发上无动于衷。总得找些话来打发时间,于是就讲故事。但讲着讲着又冷场了,毕竟故事不多。
以前也曾停过水或者电,但是单方面的,不是同时。以前停水时,就想,换成停电多好啊,停电不停水,脖子饱了,一了百了;以前停电时,又觉得还是停水好,只要有电视可看、有网可上,吃点干粮也无所谓。现在,水和电左右开弓同时停了,啥都没有,人才觉得,水和电就像人的鼻子眼睛,少了啥都不行。
电是城市的眼睛,水是城市的血液。一个城市,如若失去了这两种功能,无疑就像一个古堡,令人恐慌、窒息。停水让人身上蒙尘,停电让人心上蒙尘。停电那天,我们一家人都不抢遥控器了――大家平时争遥控器的气是消了,但找不到话说的寂寞难免又让人怀疑:这算哪门子生活?
停电的那天晚上范文第5篇
你们一定没想到过吧!在停电的夜晚里,我享受到的是温馨,是快乐。
停电的夜晚是温馨的。停电了,张老师打开应急灯,为我们照明着,张老师又叫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到讲台上读自己的佳作。应急灯照在作文本上,照在朗读者的脸上,真有些舞台的效果,张老师在背后为他们扇风,你看他们读得多么投入啊!我们下面的人也比往常安静多了,我静静地扒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听着大家的朗诵,还不停地为自己扇着一丝清风。
停电的夜晚是快乐的。我们在休息室里快乐地玩耍着。大家有的玩拍手游戏,有的玩充能量游戏,有的玩扇风游戏,我正悠闲地走来走去呢。我一会儿四脚朝天地躺着,享受着地板的冰凉,感觉真舒服啊,还不停地翻身,惹得女同学们哈哈大笑。一会儿又跑到女生堆里使劲扇风,结果摔了一大跤。一会儿把头凑到周端砚那儿看看他玩弹跳棋。一会儿又跑到泮汪南那瞧瞧充能量游戏。一会儿扒在地上观看五子棋比拼。一会儿又跑到张老师面前转几圈。停电的夜晚可真快乐啊!
我喜爱停电的夜晚,因为它带给了我无数的快乐,我要永远将它藏在我童年的回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