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精选5篇)

  • 高校教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能: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结合实际教学和科研情况,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参与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高校教师(精选5篇)

高校教师范文第1篇

20xx年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现将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德: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加强政治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团结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能: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结合实际教学和科研情况,积极申报教学科研项目,参与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中,充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掌握现代科研管理知识,上力求创新.

勤: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乐观向上,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及时辅导答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规定,严守各项纪律.

绩:在教学方面,本年度上半年主要承担了两个班的《工程制图》、两个班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授课任务以及两个班的机械制图大作业,同时指导了十个本科同学的毕业设计.下半年主要承担了两个班的《工程制图》和一个班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授课任务.在科研方面,本年度主持了一项校级和一项院级教学研究项目,发表了四篇科研论文.本年度继续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开展德育建设和学风建设,两个班级都取得了多项表彰和奖励.作为工会小组长,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了多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年度工作量约630学时.

总结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有成绩也有不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在各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师年终思想总结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下一年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相关推荐:

高校教师范文第2篇

一、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生活也在悄然着发生改变,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遭受都了巨大的冲击。高校教师也难以避免的受到了中西方各种不同思想的强烈冲击,高校教师的师德出现了严重的下滑情况,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坚定的政治观念与崇高的理想

支撑高校教师坚持贯彻义务,做到爱岗敬业离不开崇高职业理想与坚定内心信念的支持。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具备了较高的政治觉悟性,能够贯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在教学和教研过程中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可是因为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部分教师对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缺乏坚定的意识,没能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般方针政策,忽视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分辨能力。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工作过程中感到茫然,提不起工作热情,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人才素质的水平的培养造成严重影响。

(二)缺乏品格观念人格魅力较低

为人师表所起的是一个带头模范性作用,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要接受品德陶冶的学生。教师的工作是传道解惑,在这个过程中也肩负着塑造学生品德的作用。高校教师需要了解自身职业的特殊性特点,严格要求自己,培养爱岗敬业的无私品德,时刻树立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可是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在人才价值取向与标准判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误区。而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只看重业务素质的提升而忽视了政治素质的培养,过分重视学历而不重视人格人品的培养。

(三)师德体系建设不够全面

有的教师大部分刚刚毕业没多久,从学生这个角色转变至教师这个角色让其难以快速适应。并且大部分的教师是从综合类大学毕业,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培养,这些教师从教之后,接受的职业道德培训也只有短短的岗前培训那一段时间,自身没能对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缺乏系统完整的教师得到理念。参加工作之后,一些青年教师更是没能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所以造成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二、强化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策略

高校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楷模是良知的表现,是据别高尚得到品质的尊敬对象。但是在社会转型阶段,本应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高校教师师德陆续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强化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强化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

(一)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国家与社会需要为高效教师师德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升其物质水平与社会地位。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线骨干力量基本上都是高校教师,沉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与不高的工资待遇,也会造成一部分的高校教师出现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和学校能够从实际工作于生活角度出发,密切关注教师的各项合理化权益,将师德的发展建设与教师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思考,优化教师的实际工作环境,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建立高效的师德评价标准

师德评价是一种外部强化方式,也是强化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方式。将师德评价和师德教育、师德管理进行有效结合,用师德评价作为督导师德建设的外部力量,组成一项积极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中最主要的解决问题是依托激励体制,让教师能够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同时用高超的热情与创新的精神提升自我的师德建设修养。激励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个层面,有效的激励方式必然会大大的激发高校教师的个体创造欲。自然,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建设需要依照不同教师的不同情况而具体设定,设计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激励方式。例如表扬先进、树立典范等等。

(三)人本主义思想服务高校教师

师德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起人本主义思想,也就是以高校教师为本,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贯彻坚持一切从高校教师的生存、发展层面出发,充分的尊重、关心、理解高校教师,以有效的调动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教学创造性,设立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轨迹规律,切实防止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工作而缺乏实际的建设效果。

高校教师范文第3篇

1.师德建设关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也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尤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2013年5月28日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要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总的说来,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合格的教师,师德师风是合乎教师职业要求的。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充满活力和朝气,承担了高校很大部分的教学、科研任务。新时期的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高,视野开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绝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是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地教书育人,这是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流。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多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少数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其一,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不坚定。陈独秀曾说过,政治无处不在,没有人不受政治影响,你想躲都躲不过。一般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政治觉悟,有理想,有信念,热爱党的事业。但是,少数青年教师政治冷漠,对国事漠不关心。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缺少远大的理想,例如在笔者所在医学院,一些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一听到“政治”就嗤之以鼻。所谓政治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刺耳的东西,他们更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供政治家们玩弄的,是根本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认认真真地教学、搞科研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教师。真正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不过问政治,不问时事,专心搞好自己的专业和教学。

2.热爱政治,关心时事则分散了精力,耽误了时间,影响自己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极个别的从事高校“两课”教学的青年教师,虽然从事着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却自己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他们把“政治”与“马克思主义”画等号,认为搞政治就是搞马克思主义那一套,主张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远离马克思主义,远离政治。实际上这是对政治的误解,其态度是不正确的。其二,道德修养还有待提高。由于我国教师聘用过程并没有思想品德考察这一关,因此,有些缺少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年进入高校青年队伍。他们在单位招考过程中往往成绩优秀,凭着自己考试成绩很顺利地进入高校教师行列。但是,进入单位后,一些品德的缺陷就暴露出来,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自私自利,对自己的利益特别看重,漠视集体和他人的,有利益必定力争。追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当然无可厚非。马克思曾说过,人们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跟其利益有关。我们党也坚持“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人们有权利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但不应该过于看重利益,更不应该唯利是图。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应过于看重自己个人利益。自私自利是与师德不相容的。在市场经济经济利益原则和贫富差距现象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不满足于自己的收入,表现出心理失衡现象。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认同所谓金钱至上主义,一切向钱看,事事讲报酬,只做有报酬的事,专挑报酬高的事,无报酬的任务则尽力推脱。这些状况显然不是一个高校教师所应该有的。其三,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高校教师重要群体的青年教师,他们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社会大环境中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等社会现象也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此外,由于高校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以及社会不良现象大量存在,结果导致许多青年教师成了“愤青”。这些青年对社会失去信心,工作热情不高,既不愿意严谨治学,也不愿意认真教学,工作上只求完成任务,不顾质量高低。对学生漠不关心,这些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也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教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更高层次的凝练和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深层的、最核心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奠定着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党的十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该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首先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青年教工师德建设的指导理论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保证了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青年教师,才能使广大青年教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预防不良价值观的侵蚀,从而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从事的是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教育事业,因此应当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首先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能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伟大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因此,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就应该让广大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高校青年教师不应该失去自我,而应该有自己崇高的理想。“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高校教师范文第4篇

(一)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加强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高校的教师,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使命,而教师不但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加要用自己的品德来教人。不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便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师德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能对学生的品德与素质提升起到示范作用。师德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并且这种教育与榜样的感召力,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发展。

(二)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首先的要求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水平,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品质、积极的教育思想、渊博的学识与专业的教学素养。师德素养是教师的内在美,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也能使教师学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不慕名利。

(三)有助于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而为了达成这个任务,最关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养与水平。因为教师是教育的先导,是知识与能力的传播者、带头人,在对于人才的培养、科研课题的研究及学科建设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当今社会上仍存在着教师失师德的现象,有的教师思想落后、不思进取,有损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因此,为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二、当前高校教师师德素养与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一)职业责任的缺失

由于教师这一行业受关注程度增强,一些教师的工作压力随之加大,但也有一些教师将教师视作一个普通的职业,只注重教书,却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当前有些教师将职业责任当做是纸上谈兵而敷衍了事,从来不去践行,而且一些教师受新时期各类思潮的影响,已动摇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且对于做好教师本行工作的思想与信念也有所缺失。另外,一些教师在学生时代就缺乏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上的负责程度也就令人担忧。尽管这只存在于个别教师身上,但也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趋于功利化的职业目标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研成果受到高度重视,一些教师往往都关注职称的评定。这就导致许多教师趋于功利化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因为急于求成,缺乏经验、工作时间尚短的教师,为了能尽早得出研究成果,就开始出现违反学术道德的事情,如剽窃论文、弄虚作假等,都是值得我们正视的问题。

(三)职业理想不明确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上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一些传统的教师理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就导致了一些教师逐渐淡化了对教师身份的认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继承也有了改变,忽略教育工作是人类文化传承的神圣职业。另外,由于受到收入分配的诱惑,许多叫师形成了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只是将教师这个职业当做养家糊口的赚钱手段,从不考虑它的人文教育特点。

三、加强高校教师师德素养与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对师徳的认识

作为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师德的遵从主要靠教师自觉自愿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多种师德教育活动,提升自己的对师德的感悟。使教师深刻认识到师德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重要性,了解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教师还要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立志做一名不慕名利、道德高尚优秀教师。只有教师自身增强对师德的认识,才会自觉主动地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克服各种诱惑与困难,完成教师的使命。

(二)增强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以学生为本,培养社会主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另外,还要培养对学生负责的道德意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积极引导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道德情操、法律意识及实践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不但要关爱学生的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体会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接班人,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严谨治学、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不断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努力地探索并掌握教学规律,努力提升教学成效。除此之外,作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要学会创新与教学相结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治学严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四)通过自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吾日三省吾身的处世原则也适用于教师,经常 反躬自问 ,查找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严格按照道德要求,自觉反省自身的错误、剖析自己的行为。善于换位思考,自觉地从学生与同事、领导的评价中,检查、审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做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地进行锻炼与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四、结语

高校教师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我国高校教师人数的增长。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群体成为高校师资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2008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显著提高;正高级职称教师趋向年轻化。然而,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的缺陷及人才培养难度的增加,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后劲不足也显现出来。基于此,在学理层面,应树立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的观念;在政策层面,应出台引导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实践层面,应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临床人才培养”式的教师培养机制。高校教师作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教学发展有利于保证和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以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著名教育家张伯荃说过,“大学最要者乃良教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量”的迅猛增加引起了人们对高等教育“质”的关注。高校教师作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受到大众的关注,高校教师发展成为学界的热点议题。教学发展作为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有效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一、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性

 "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发表的《高校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报告书,对高校教师发展作出了较全面、系统的界定,认为高校教师发展包括个人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教学发展等四个方面。个人发展指提高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维护身心健康、进行职业规划等;专业发展指获得或提高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组织发展指集中于创造有效的组织氛围,便于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实践;教学发展指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模式与课程更新”。该报告早在1991年就发表了,说明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已经认识到了高校教师发展对于国力提升的重要性。高校是人类科技进步的前沿阵地,是人文精神孕育传播的摇篮。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是高校教师发展的焦点,普遍强调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突破和创新。相对而言,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好坏。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教师组成结构的变化凸显了教学发展的紧迫性

(一)中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

 1.高校教师年龄结构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人大众化发展阶段,20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数是651 260人,本科生在校生数是6 292 089人;2008年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数是1 283 046人,本科生在校生数是11 042 207人。五年里高校研究生增加了631 786人,增幅达97 %;本科生增加了4 750 118人,增幅达75 %。

从年龄看,中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人数也在攀升。2003年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有575 257人,占教师总数的79% ;2008年的数据为996 406人,占总数的81% 。五年里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净增421 149人(见图1、图2)。可见,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2.高校教师职称结构的变化。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级职称教师人数增加最多,五年里增加了195 085人;从相对数量上来看,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增幅最大,达到84%。高校‘教师数量也在增大。高校教师人数2003年为724 658人,2008年增至1 237 451人,五年增加了512 793人,增幅71%。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增加58 903人,增幅84%;副高级职称教师增加126 538人,增幅59%;中级职称教师增加195 085人,增幅达81%(见表1)。

 正高级职称教师趋向年轻化。职称是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反映专业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我国高校教师职称由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和初级四个等级组成,即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2003年高校正高级职称教师有70 063人,其中46一50岁年龄段的正高级职称教师15 023人达到峰值;2008年高校正高级职称教师有128 966人,其中41 ~ 45岁年龄段的正高级职称教师37 275人达到峰值(见图3)。五年里高校教授数增加58 903人,增幅达84%。在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大量增加的同时,正高级职称教师年龄趋向年轻化,即中青年教师成为高级职称教师的主体。

 (二)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及其原因

 1.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的表现。在高职称教师年轻化,中青年教师规模增长迅猛的表象下,掩盖的是教学能力不足的事实。以某高校为例,2007年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结果显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秀率仅为42%。对中青年高校教师而言,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往往固守教材内容,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他们一般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上,他们无视与学生之间应有的互动和交流。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课程讲授节奏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课程的设计以及课堂的管理等方面均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课堂气氛沉闷、授课缺乏激情与感染力、照本宣科、课程内容讲授不精炼不透彻、授课重难点不突出、授课语言不够丰富生动,都是教师教学能力低下的表现。

 2.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的原因。2003年至2008年五年里高校博士学历层次的教师增加了98 295人,增幅达183 %;硕士学历层次的教师增加了218 303人,增幅达120%;本科学历层次的教师增加了199 368人,增幅达43 %;专科及以下学历层次的教师减少了3 173人,降幅达11%(见表2)。可见,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显著提高。

 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但是这一群体的知识结构存在巨大缺陷。相对高校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具备的较高专业素养而言,他们比较缺乏教师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开展教学的知识与能力。因为大多数高校教师是综合性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所以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事实上,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参加过教师岗前培训,但岗前培训由于时间短暂,培训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它对教师而言只能是起到“扫盲”的作用,让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还有的高校的教师岗前培训甚至演化成一种毫无意义的“走过场’,叫,这是导致高校教师发展中教学发展不足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难度显著增加。高校教学理念与模式加快了更新速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导致高校教学内容日益复杂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对教师而言,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及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变得颇具挑战性。然而,许多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既缺乏教学经验,又承受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他们往往一心扑在科研上,容易忽视对教学的关注与研究。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以至于教育部为此专门下文,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强调指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优秀的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

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对策

 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急需加强。要促进教学发展,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高校教师应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明确教学学术是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博耶(earnest boye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最后这种学术就是教学学术的最初概念。博耶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人们对学术的传统狭隘理解,使学术一词的内涵与外延丰富了起来。高校教师应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属于学术的范畴,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同样属于学术的范畴;从而使高校教师加大对教学发展的投入力度,以改变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不足的现状。

 2.国家应在政策层面上设置各级教学奖项,引导高校教师关注教学发展。由于高校对教学关注度的欠缺,我国应出台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以便高校教学受到应有的关注,进而使其受到重视。政府应为教学投人一定资金,设置国家一级的教学奖项。高校在设置学校一级的科研奖项的同时应设置学校一级的教学奖项,力求教学奖项的含金量比科研奖项重。在院系一级设置教学带头人,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形成教学唯上的良好氛围,以激发广大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扭转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高校也可以制定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相关倾斜政策。比如,在教学岗位设置骨干教师岗位,对骨干教师实施特殊奖励政策;经常举行教师讲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大量的示范课观摩机会;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授课质量评奖制度等。通过政策导向,积极鼓励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成为高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3.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措施。(1)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高校教师培训是弥补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缺陷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来满足教师培训的需要,也缺乏专业的高校教师培训人员。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差,培训内容不能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职称教师的差异性。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往往注重理论的学习,缺少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我国高校应设置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引进专业的教师培训人员,构建高校教师培训项目制。比如,在培训前,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可按学科和职称两个维度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分类,将学科相近、职称级别相同的教师分为一组,并为每组配备专业的教师培训人员。在此基础上,每组的培训内容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大体相同以外应存在差异,并以项目的形式予以体现。高校教师培训只有设计针对性强的、人性化的教师培训项目,才能使高校教师培训对高校教师具有相当的吸引力。(2)建立“临床人才培养”式的教师培养机制。临床人才培养按构词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临床人才·培养,特指医学院学生的培养方式。此类人才的培养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多重实践环节互为补充,特别是通过多重实践环节使培养对象逐渐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种理解是临床·人才培养,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使培养对象具备一定的技能而采取的观察、判断、对症下药、跟踪式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