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小学实习(精选5篇)

  • 师范生小学实习(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老师说,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把握,做什么事情都一样,特别是教师,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是课堂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一个表情来肯定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个动作肯定学生,但是,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多锻炼。 …

师范生小学实习(精选5篇)

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第1篇

听了一周的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堂课。虽然在学校时候有一次试讲,但是那是对着自己班的同学讲,跟一年级小孩子有着很大的区别。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老师在介绍完之后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接下去,给孩子们放课件的时候也出现不少骚动,那是因为一些环节中的细节没有把握好,对课件也不那么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

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在之后的一些课堂,不像第一节课那样手足无措,当然还有许多细小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说,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把握,做什么事情都一样,特别是教师,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是课堂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一个表情来肯定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个动作肯定学生,但是,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多锻炼。

实习期间我听了很多课,除了美术课,更听了语文、数学等一些主课,虽然课程有区别,但在课堂的处理上,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值得借鉴的。包括省领雁工程的老师们上的一些课,我们总是不能上出完美的、理想的课,所以需要课后的反思,思考课堂中一些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短短的近两个月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超越自己,面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将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第2篇

(一)课堂教学

作为一个老师,他的本职工作就是课堂教学,所以上好课就是对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但是真正面对学生我还是第一次,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很紧张。而且在这个实习的阶段我还肩负了两个身份,一个就是老师,为学生讲解书本知识的老师;另一个就是学生,学习师傅上课技巧的学生。在这两个身份中的转换也需要自己的努力。

第一周我主要就是听师傅上课,这还是我第一次以一位“老师”的身份去听课,当然听课的内容也改变了,不再是听师傅所讲的知识内容,而是学习师傅是如何上课的,学习她是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的等等。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不仅对知识的把握很重要,还有对班级学生的课堂纪律、积极性的调动等都很重要。一个班级上课的纪律往往会影响学生是否认真的听课,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差一些,那么老师上课就只是在上给好学生听,其他的学生就会乘机开小差,根本毫无作用,而如果一个班级的纪律好的话,学生也就比较没有机会开下差,上课效果会好很多。而上课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关注度,以及知识的吸收程度。当然,一个老师对知识的把握是最重要的,哪些知识是学生学过的、哪些是还没学的、哪些是即将学的、哪些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用、哪些知识是要考的等等,只有这样老师才可以更好的、从简到难的讲题。

 第二、第三周我还是听听师傅的课,讲讲练习上的作业以及帮师傅批批作业,真正上课我是从第四周开始的。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比较紧张,语速也较快了一些,当然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上课时间用了一半就把新课讲完了,然后我就开始慌了,脑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样把上课的时间拖完,以至于在让学生做巩固练习的时候,我讲的很乱,把自己的节奏打乱了,所以我的第一节课是很失败的。但经过这节课的锻炼以及总结,我后面的课上的就比较顺了点了。通过自己上课,让我对上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是教数学的,所以自己的数学知识一定要扎实。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地学习,汲取更多的知识,做到“腹中有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面对学生,满足学生们无穷的求知欲。同时,要注意这滴水的质量。当好一名老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有牢固的基本功,对每一个基本的知识点,都最好要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其次是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备课时,一是备教材,要多方面收集材料,仔细地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使知识更具整体性、系统性;二是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回答等;同时,要会运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制作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选用任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同桌互说、小组讨论、让学生上黑板做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当然上课时还要会随机应变,会根据实际的情况随时改变教学的顺序,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业讲评时,也要分层讲解,重点题目重点分析,对于简单的题目老师只要带过就可以了,但对于较难的题目,教师不能只订正就可以的,还要能从简到难引导、巩固学生的知识。当然,一节课的课后反思非常的重要,写实习反思日记,是搞高自己教学水准的好办法,通过总结的自己的优、缺点,可以加强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更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班主任工作

在小学里,班主任就是学生的监护人,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班级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所以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琐碎。一名真正尽职尽责的班主任,在学生身上花的精力、时间比学生的父母还要多。我觉得,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一个标准”,就是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都要讲究公平。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则常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的“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有偏颇,就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和骄傲的性情,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所以能做到一视同仁很重要。

 作为小学班主任都要兼课,而班主任的工作又非常得琐碎,所以一个班主任如何将班主任工作以及自己的教学工作维持平衡也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而且班主任还是学生的榜样,因为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最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表率。因此,班主任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班级管理中,老师要求学生衣冠整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衣着,与不合适教师职业的流行服饰“脱轨”;在教学中应经常性地对照师德规范及班主任的职业道行,敬业爱岗,平时不迟到、早退,努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可信赖和爱戴的班主任形象,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勤学的好习惯,创造良好的班风,产生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教师的品德与受教育的关系,班主任作为一班之帅,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来自班主任的自身形象,班主任无言的身教往往能起感化的作用。 共2页,当前第1页1

在班主任的实习过程中,我上了一节主题班会课,班会课的题目是:“诚信!让心中充满阳光”,上这节班会课从选题、写教案、准备以及正正的上课,带我的班主任老师真的帮了我很多,我第一次写的班会课的教案没有通过,因为整个教案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内容联系不是很紧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不搭,所以老师又给我讲了这节班会课可以怎么来上。我第二次的教案老师说还可以,因为我的上课过程中有讲故事的环节,所以老师还特别提醒我让我事先给几个学生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回家后把故事看熟,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我也这样做了,但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在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我没有好好考虑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根本就弄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轮到他们举手讲故事了,所以当我到讲故事这个环节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课堂气氛就不是很积极了。还有,上了这节班会课后,我充分的体会到课前的准备非常的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教案上,也体现在多媒体硬件的准备上,因为我准备了两段视频,要在课上播放给学生看的,事先我也准备了好几个播放格式,就怕教室的电脑有的格式不能识别,但这里还是出问题了,我准备上课的时候,突然发现教室电脑的播放器有问题,我准备的视频格式一个也不能放,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后来是班主任老师帮我从新下了一个播放器,这节课才可以顺利的上下去。所以,通过这节班会课,让我知道课前的充分准备非常的重要,这不仅仅是准备教案,还要准备上课时用到的各种材料(包括多媒体设备),当然,我们还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第3篇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近50天的时间,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化充满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有挫折和困难。

我实习的班级是高中三年级36班,这是一批相对特殊的学生、向往大学、充满好奇、面对高考、倍感渺小、总归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没有深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记得月16号刚到教室,经过指导老师梁朝老师的介绍,他们便报以热情的掌声以示欢迎,课间休息便“小付老师好”“学姐好”的声音不绝于耳,从这时起,我开始了角色转换。

刚开始实习,我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听梁朝老师讲课,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我深深佩服老师在课堂上的应对自如,他通过讲述他身边的故事和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虽然没有多媒体的帮衬,但课堂气氛依然活跃。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是这种艺术的传达方式。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在了解教学流程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式和组织教学能力的积累。听了一周的课后,我开始走上讲台,上的前几堂课是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讲解《基础训练》,开始慢慢适应课堂气场。由于经验不够,应变能力不强,这几堂课纯粹是灌输知识,毫无艺术感。

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听课就有了针对性,可是当我上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时,还是出现了“上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楚”等问题。这时,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并且为我指出了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的缺点,他没有丝毫的架子,更多的是朋友的亲切交谈。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开始有了一些进步。这时指导老师给了我多次机会,从古代文言文到现代文艺学论文,分不同层面锻炼和培养我的授课能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困难。如课堂秩序、学生不配合。正是这些小小的挫折,让我越战越勇,更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自学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的高三学生,我的体会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我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式教学,适当列出提纲,设置思考题,加以点拨。由此而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发挥作用,由“要我学”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了“我要学”的学习方式。让这群面对高考压力的高三学生学的轻松快乐。

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弥补其中的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作文的批改,更是认真严格。在批改之后,我都会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写上激励的评语,并且强调改正缺点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之、开导之。我的指导思想是不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缺点的机会,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爱护每一个学生。

整个实习期间,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最让我难以忘怀。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逻辑,遇到问题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办法。他们已经不喜欢老师牵着他们走,也不喜欢老师完全教他们怎么做。由于我年纪和他们差距不大,他们都很愿意和我讨论问题。这时我就以朋友的角色与之倾心交谈,适当的给他们建议。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我的平台,将心比心,他们也就会报以我同等的尊重。

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第4篇

高等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专业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高师实践教学包括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育参观、教育调查、教育见习、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演练、教育实习等内容。传统意义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高师实践教学现状

(1)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重专业、轻职业”、“重学术、轻师范”的倾向。学科专业性、学术性的课程偏多,教师职业性、师范性的课程偏少。受课程设置的影响,在教学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由于理论性、知识性的课时量偏大,实践性、技能性的课时量偏小,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

(2)在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师大都坐在大学课堂里讲理论,不熟悉中小学的教育实际和教改状况,教学理论脱离中小学实际。授课方式还停留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灌输太多,实践操作太少,课程内容太单调。就算把课听懂了,也不知如何去做”。

(3)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往往只有教育实习环节,缺少系统的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演练环节,实习后也缺少反馈和改进环节。因此,师范院校的实践教学远不如医学院做得好。

(4)在教育实习的形式和管理上,以“放羊式”、“自由式”为主,在实习过程中,组织不严密、指导不到位。

二、高师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师范教育改革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仍有比较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和教师培养模式,但教师的培养和师范专业的教学模式本身却非常缺乏职业性和师范性,表现在真正与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课程较少,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课程还常常受到忽视,造成师范生往往比较缺乏实际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许多学者呼吁,师范教育改革,要从课程改革入手,尤其要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国家教委于1994年颁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各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课程。

2、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培养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范生,这是师范教育(或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笔者专门在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根据中小学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你认为对于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教育?”问题中,认为要“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占89%,然后是“加强与中小学联系,增加实践环节”(70%),“培养社会适应能力”(51%)等。84%的教师认为,过去师范院校开设的许多课程脱离了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且教学内容陈旧单调,要求增设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课程。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潮流。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教育专家,要像医生、律师的专业一样,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后,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对师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师来源多元化、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今天,时代不等待师范生的成熟,师范生要超常规地发展。因此,师范生在毕业前就要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练好内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尽快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三、新形势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优化课程结构,使师范性和学术性实现整合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许多国家在改革师范教育时,一方面注重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训练,强化师范性: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科专业教育,重视学术性。借鉴外国师范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教育类课程占总课程的1/3较为合适,而目前这一比例约为1/6。教育类课程除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课程外,还可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少儿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科学教育、教育美学、教师教学语言、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德育与班队工作等课程。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定向型的师范教育逐步转变为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形成了以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文理学院为主体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开放型模式,但是师范生的教育专业训练并未放松和忽视,教育专业课程约占全部课程总时数的1/3,而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又占全部课程总时数的10%左右,师范性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与学术性一起得到了强化。未来我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应当是:优化基础课程,强化教育课程,深化专业课程,使师范教育的课程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培养更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构建全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加见习和实习时间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应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包括教育参观,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听课改讲座,教育类课程的理论学习、教学技能训练,课堂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教育实习、实习总结等内容。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在第一学年至毕业前的整个学习期间(包括寒暑假)。因此,师范生的实践活动不是传统意义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而是有计划、有目标、有层次、有程序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是在教育实践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的教育实践活动。

鼓励师范生参加“义教”或做“家教”。可通过班委会、团委会或党支部组织师范生轮流到中小学开展“义教”活动。实践证明,“义教”不仅能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中小学生,为中小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能抓住机遇向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和管理经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义教”其实是“互帮互教”,结果双赢。目前,“义教”活动越来越受到中小学的欢迎。

3、规范实习管理,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为了保证见习或实习的质量,必须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训练考核制度。如“教育见习、实习条例”、“听课、评课记录手册”、“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见习、实习鉴定”、“教学基本功过关考核制度”等。在见习、实习前后还要分别进行指导和反馈 总结。在实习环节,要成立以系(部)主任为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组员的“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定期到实习点进行指导,了解实习情况。另外,各实习点还要成立“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实习学校的领导为“教育实习指导委员会”的主任或顾问,挑选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为实习生的指导教师。每个实习点的实习生成立一个实习小组,安排一名小组长,便于联系实习工作和组织本组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各实习小组在实习结束前要向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举行1-2次的汇报课,以此检阅实习效果。最后,由实习小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三方共同对实习生作出实习鉴定。

为了方便学生开展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建立一些关系密切、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办学经费和教学计划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小学不愿接受实习任务,给师范生开展实习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要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和协作,发挥双方优势互补的作用。另外,在建设实习基地方面要挖掘校友资源,积极争取校友的大力支持。

4、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

在过去,师范生如何“教”的问题被片面地视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如何“教”的课程是通过教师的讲来传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严重脱离实际,且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导致师范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1)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应经常深入中小学观摩教学,开展调研活动,掌握中小学教改动态。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到中小学去,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这一工作。(2)对于新教师,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新教师,必须安排到中小学“蹲点”学习一段时间,熟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改状况,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教育类的教师才有可能把实践教学的理论课上好、上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要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还要根据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师范生。为此,要求从第一学期起,就要有计划地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三笔字”、普通话演讲、简笔画等教学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设计、微格教学,课件制作、说课等教学技能比赛。另外,每年还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聘请优秀校长或教师来校讲学,使师范教育的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5、通过微格教学,开展教学技能训练

悉尼大学柯力夫・特尼教授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这些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方面,它们具有可观察性、可描述性和可培训性,每一种行为又具有能被分解为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对师范生(或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广泛使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把一堂复杂的课堂教学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小型教学。笔者多年的实践证明,微格教学是培训师范生迅速地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国师范生教育;德国师范教育;教育实习;比较;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5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4-0009-03

教育实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师范教育的要求,亲自参加教育教学工作,验证和再现在学习过程中已得出的结论,进而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1]。目前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存在不少问题,王莉、王较过的《免费师范生半年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陈全战的《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等进行了专门研究。在教育实习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重视。德国是一个教师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它的教育实习制度科学且完善,因此借鉴德国的教育实习经验对提升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有重要启示意义。

1 中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及问题

1.1 中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现状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对教育实习作了明确规定:“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院校对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非常重视。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名师导航”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尝试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东北师范大学启动了“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工程”,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整体设计;华中师范大学将师范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为“主修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使师范课程和非师范课程的比例达到了3∶1[2]。近年华中师范大学又启动了“未来教育家计划”,入选学生在校期间从2年级开始就到规定学校实习和支教。为了能搞好实习,教育部所属各师范大学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1.2 中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半年教育实习是教育部确定的,但是教育实习在各校教学中一般为8~10周。实习生刚熟悉教材、适应教师角色,教育实习就结束了。

2)理论与实践指导不足。师范生的指导教师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高校的指导教师,另一类是实习学校指派的教师。理论指导老师是大学教授,他们更多的是对理论的研究。实践指导老师是中小学校的课程教师,他们平时的学科教学任务很繁重。二者的联系不够紧密。

3)实习评价机制不完善。我国的教育实习一般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一份实结报告,最后由实践指导老师与实习带队老师综合评价。实习评价机制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流于形式,没有一种客观标准。

4)实习生自身对教育实习不重视。由于实习生对实习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只是依据学校的安排,并没有从自身的发展角度考虑。他们进入实习学校也只是单纯的进行听课、备课及参与班级管理等表面模仿活动,没有把实习看作是对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深化,因此很多实习生并不看重实习。

5)教育实习困难重重。由于师范生的实习会对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再加上实习经费少、实习学校受益不多、没有任何约束与奖励措施等原因,有些中小学校尤其是一些重点学校在接收实习生时积极性不高。中小学校一方面不愿意参与培养师范生,另一方面又质疑教育实习的质量,陷入一种两难困境。

2 德国的教育实习及其优缺点

2.1 德国的教育实习现状

在德国要成为一名小学教师,需接受3.5年大学教育和1年实习训练;要成为一名初级中学教师,需接受3.5~4.5年大学教育,加上1.5~2年学校实习训练;要成为高级中学教师,需要4.5年大学教育,加上2~2.5年学校实习训练[3,4]。所有师范生(称为职前教育生)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即大学的高等教育阶段(修业阶段,完成第一次国家考试)和教育实习阶段(实习阶段,完成第二次国家考试)[4]。“两段式”的教师教育模式,使得德国的师范生有了足够多的实习机会来实践理论知识,成就了德国世界领先的教师教育模式[5]。

1)修业阶段的教育见习。修业阶段的教育见习,包括定向教育实践和假期中的教育实践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指修业阶段前半期,师范生每年要抽出一定时间参与学校教学,了解学校实际的教学活动。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年,为期5~8周,主要任务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听课、评课,学习作为老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批改作业以及管理学生。在见习结束时,师范生要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6]。

2)实习阶段。实习阶段是由教育行政当局负责的,通过了第一次国家考试的师范生就进入研修班,开始在实习学校的实习。该阶段的学习时间各州不同,一般为18个月,最短的只有16个月,最长的有两年半[6]。在实习阶段,德国对师范生的考核非常严厉,期间他们要参加十多次的各类考试,然后才能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考试合格后正式成为教师。研修班的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指导教师(Fachleiter),由中小学教师自愿申请。另一类是研修学校的带教老师(Mentor),具体负责课堂教学的指导,一般由师范生(此时称为实习教师)到学校后自己物色指定。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机会,帮助新教师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同时也学习一些教育法规方面的知识[7]。

2.2 德国教育实习的优点

1)实习时间安排合理。德国的教育实习贯穿于整个师范生的学习阶段(修业阶段和实习阶段)。在修业阶段,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主要包括平时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平时实习每周两个半天,实习累计共5周。在大学三年里,集中实习两次,每次4周。在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之后,开始专门的实习,在指导老师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1年半的实习,并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因此修业阶段与实习阶段的实习具有连续性[8]。

2)政府重视教育实习。2001年11月29日,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了《教师论坛建议书》,建议书指出,第一阶段的大学学术教育是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上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的实习教育是养成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力[9]。联邦各州都对教育制度及教育实习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3)实习评价机制完善。德国的师范生实习考核既严肃且系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国家考试是在修业阶段之后,那时,师范生已完成了为期5~8周的教育见习,考试内容由毕业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试讲、短期见习等四个方面组成。这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成为实习教师。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能成为试用教师[6,10]。

2.3 德国教育实习的缺点

尽管德国的教师教育领先于世界,但德国的教育实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职前培训与教育实习和教师在职进修相互脱节。德国的职前培训在各大学中完成,实习则由专门的实习基地安排,两阶段各自独立,此外,在职教师的进修则由“帮立教师进修学院”负责。不同阶段的教育政策、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有时互相脱节,与目前欧洲许多国家推行的教师“持续专业成长”观念不相符[10]。

2)教育实习缺乏整合性指导。德国的师范教育分散于各大学的学科之中,各个学科的教研通常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而教育实习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这种不匹配有时使得职前实习教师无所适从,为此出现了一些“投错行”的教师。不过这种情形随着德国一些大学相继成立“教师教育中心”而得到改观[10]。

3 德国教育实习对中国师范教育的启示

针对中国教育实习中的五大问题即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理论与实践指导不足、实习评价机制不完善、实习生自身对教育实习不重视、教育实习困难重重等,笔者认为德国的教育实习对中国师范生教育有如下启示。

3.1 中国可以采用复合实习模式增加实习时间

德国采用平时实习与集中实习两种模式相结合。实习时间总量非常充裕,师范生总的实习时间多达20个月。因此笔者建议,对中国师范生而言,应该在大学前三年,每年都要有3~4周进入实习基地的学校,初步参与实习学校的一般教学活动,浅层次了解教学任务以及中小学生的心理。而进入四年级,则可以保障3~4个月的全职实习时间。前三年的实习时间安排由学生根据需要和实习基地的容量依次序进行。这种复合实习模式可以使得实习具有延续性,总的实习时间也增加到了半年以上。

3.2 中国可以建立师范生的理论课老师与带教老 师双导师制

德国的带教老师分别从中学和小学中选拔,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某中小学的教师(承担学校一半的教学任务),又是大学教育类专业的讲师,相应地负责中学和小学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听课、评课指导及相关的研讨。在实习阶段,一般由师范生到学校后自己物色指定,并由带教老师具体负责课堂教学的指导。因此笔者建议,对于中国的每一个师范生都应该分配两个导师,一个是大学理论课导师,一个是中小学的带教老师,确保他们在大学的前三年都要参与中小学的教学活动。而在大四的集中教育实习中,尽可能安排到带教老师所在的学校实习,确保师范生实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3 中国应制定严格的师范生实习评价机制

德国的师范生实习考核十分严格。考试内容由毕业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试讲、短期见习等四个方面组成。笔者建议中国师范生的实习成绩应该由制度化的评定机制完成,内容包含教学研究论文成绩、关于教学的书面考试成绩、教学试讲成绩、实习表现成绩等。严格的实习成绩评定机制能有效防止实习生自身对教育实习的不重视。

3.4 中国应制定严格的基于教育实习的教师资格 认定制度

在德国教育实习改革中,专家系统地研究了教育实习目标,并加以分类。德国的教师标准中包含了教育实习的内容[11]。中国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了认定教师资格的测试办法。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对中、高等师范学院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没有做出特殊要求,只需修完学业、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没有对实习提出要求。这种不规范使得很多没有教学实习经验的大学生却成为了中小学教师,而其中很多人不喜欢也并不能胜任教师工作。

3.5 中国应制定完整的师范生实习制度

德国对师范生的实习制度有一套系统的方案,因此各个中小学校都愿意极力做好教育实习工作,而在中国则出现了教育实习困难重重的问题。因此建议教育部对教育实习制定严格的制度。比如制定中小学实习学校名录,对这些中小学给予接纳实习生的教育经费,把对实习生的指导和评价作为教育考核目标等。

我国应向德国学习,尽快制定《教师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让教育实习评价有章可循,并把有统一标准的教育实习成绩作为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重要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孔圆.美国师范类毕业生教育实习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5):123-124.

[2]王莉,王较过.免费师范生半年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7):144-147.

[3]维基百科.德国教育[EB/OL].(2013-08-30)[2013-09-28].http:///wiki/德国教育.

[4]European Agency for Development i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Teacher training[EB/OL].(2013-09-20)[2013-09-28].http:///country-information/germany.

[5]蒋培红.德国职前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特点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7,(6):75-80.

[6]王建平.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7):78-80.

[7]祝怀新,潘慧萍.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深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11-16.

[8]冯曾俊.当代国际教育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9-74.

[9]张贵新.对德国教师教育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