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精选5篇)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问题驱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 初中地理知识点多且复杂,如果真正想让学生理解这些地理知识的话,只凭着讲授与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呢?笔者认为只能靠学生内在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只能依靠问题去激发,这是我…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驱动;策略

成功的地理教学不能离开问题的成功设计,笔者尝试在实际教学中,以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问题驱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这与常规的知识讲授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说传统的讲授教学是教师通过知识的直接呈现,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的话,那问题驱动就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让学生在问题的作用之下,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生成知识的过程。

一、问题驱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

初中地理知识点多且复杂,如果真正想让学生理解这些地理知识的话,只凭着讲授与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呢?笔者认为只能靠学生内在的动力,而这种动力又只能依靠问题去激发,这是我们考虑以问题驱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出发点之一。

此外,初中地理知识本身的内容也决定了有可能将问题驱动作为教学策略。初中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与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凭教师的讲授,学生难以真正长时间记住,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来学习,他们才有可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在问题驱动策略下,学生必然会自发地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人的固有特点。有关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问题可以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而作为人的学生又有一种寻求平衡的本能。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减少课后的无效劳动,这是我们考虑以问题驱动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另一个初衷。

二、问题驱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笔者以《地球和地球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一册)的教学为例。这一知识是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其中既需要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又有着一些推理过程,可以以问题驱动作为教学策略。同时笔者分析教材,教材是通过传统对地球的认识以及实际地球的比较,来让学生得出对地球的认识,然后通过模型来完成对地球仪的学习。其中地球仪学习中基本的点与线、经度、纬度等是学习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这些难点有没有可能通过问题驱动下的学生思考去化解,是考验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思考一:地球的形状。这个问题假如直接问学生,那会出现因为学生都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而回答“圆形”的情形。但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学生很可能只是一种概念性的理解,而对地球是圆的缺少一种感性的认识。准确地说,地球不是平面的圆形,而是立体的球形。因此如果只满足于学生能说出这句话,那我们认为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基于这样的分析,用于驱动的问题是: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怎样理解这种形状?我们心中的地球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三个问题很朴素,但很适合初一的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简述:学生果不其然地说“地球是圆的”,也有少数几个学生说地球是“球形”的,这个时候教师要紧跟上去问:圆形和球形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思考中就会明晰球是一个立体情形。让学生说出心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很重要,学生会自发地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但很快被质疑:这不是球形。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怎样才是球形呢?于是有学生即时想出妙计:用纸团成一个团,就是球形,也有学生说可以用篮球表示地球,于是,地球的形象就建立起来了。

思考二:地球仪。为什么要用地球仪?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设计的系列驱动问题是:如果要研究地球的特征,我们可以怎么办?了解了地球的特征之后,我们又该怎样告诉别人地球的特征?教师为了向学生传授地球的知识,有没有一个好的载体?

教学过程简述:在这个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几乎是同时的,当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一般都是实地考察之类的,也就是说要走遍地球,才可以研究地球的特征。有了学生的这一思考之后,肯定学生的科学态度,同时跟上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这时学生思考的就是地球特征知识的传递了。对照实际地球进行传递是不可能的,因此“模型”的思想就诞生了,再加上实际生活中对地球仪的感知,因此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很难。

思考三:经线和纬线。经纬线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问学生能否看懂地球仪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底气。事实上,能够找到地球仪上不同的国家,不等于看懂了地球仪。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的驱动问题有二:一是如何确定一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位置?二是经线和纬线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过程简述: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需要一点时间,因为大部分学生一开始都说,对照地球的实际位置对应着画就行。于是我跟进了另外一个问题:怎样对照地球呢?我们看不到地球啊!学生反应也迅速:用卫星拍……笔者只好即时再跟进一个问题:如何确定一个城市在地球上的位置呢?学生这个时候意识到凭着简单的思维是无法解决了,笔者提醒他们可以结合数学上学的坐标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地球仪上通过线来确定位置的思想就出现了。至于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强化学生理解经纬线作用,此不赘述。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我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现状分析

(1)课程开设状况。我校于2010年开始实施大学体育选项课,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开设一年,共二个学期。开设公共体育选项课内容主要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瑜伽、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竹竿舞、定向运动、跆拳道、武术、散打和轮滑等16个项目。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课程开设的范围较广、内容比较丰富,课程设置本身基本上可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从近两年选课的情况来看,虽然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在我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学生选课的人数在逐年下降。而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形体、羽毛球、兵乓球等室内项目受到学生特别是女生的青睐。这主要原因是我校在校生大部分都是女生,占全校总人数的80%多。(2)课程内容安排。第一学期学生可在开设的项目范围内任选一个项目,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学习该项目课程;第二学期学生也可在开设的项目范围内另选项目,但不能重复选,同样也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学习该项目课程;体育专项理论教学,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每学期2学时,不安排专门时间集中考试。授课和考核形式,按项目分班授课为主,每班人数在15~30人之间,采用小班上课制。根据我校课时安排,只有3个学期的体育课,每周1次体育课,每学期16~18周,每学期共16~17次课,遇阴雨天和节假日停课2~3次,另外考试1次,实际每学期只有13~15次课的体育课,一学年平均只有26~30次课的学习时间。(3)教学资源。一是室内场地偏少,设施人性化不足。虽然我校目前拥有一个大型的体育场馆,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可利用来教学场地非常少。里面除了1块篮球场地和2块排球场地外,剩下1块羽毛球场地,1块乒乓球场地,1间武术馆和一间体操房还有一个健身房。这些场地大部分都用作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学。二是师资力量不是很合理。从我系师资专业队伍来看,大部分的专业都是球类项目。而对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较少,尤其是擅长女生项目的老师较少。三是选项项目还不够完善。目前我校的大学体育选项课已经达到了16项,可以说开展的项目比较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经过两年的开设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体育选项课教材的缺乏,导致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所发教材都是摆设,没有实质性意义。

二、我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发展对策

(1)增加大学体育课的课时。目前我校开设的大学体育课是三个学期,只有102个学时,除了第一学期统一的基础课教学外,另外两个学期,两个选项项目的教学很难让学生突出他们的特长。从目前各高校开设的体育选项课来看大部分都是三个学期,因此,有必要再增设一个学期来开设体育课,这样能更好的实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还可以使我校大学体育选项课从“广度”到“深度”,这样我们可以采取学生第一学期完成统一的基础课教学,而从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选择一个主要项目进行学习,第四个学期则可以选择另外一个项目作为辅助项目学习,培养我校大学生的各个专长,也符合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2)对教学场馆的建设和改造。为了满足学生需要,开发体育设施资源以满足我校对大学体育选项课学生的场馆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馆,为学生的项目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目前我校的体育馆由于体育馆卫生间比较多,建议将东西门两边进行改造成2间室内教学场馆,还可以把二楼的场地改造成2块室内教学场地。另外,还以建一些室内的简易教学场馆,以弥补教学场地的不足。(3)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根据我系的实际情况,对瑜伽、形体、体育舞蹈等较缺老师的项目等,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对现有老师的培训。(4)进一步优化大学体育选项课。目前,我校的在校人数是10473,而女生将近80%,所以应不断的探索适合女生学习的项目。另外,我校的残疾学生或者不能适合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可以开设保健课和智力体育(围棋、桥牌、象棋等)选项班。(5)所开设的体育选项项目应形成项目群。所开设的项目应按照项目不同进行分类,相同的项目提倡集体备课,一个项目有一个负责的老师,及项目带头人。负责项目的教材预订,教学计划制定及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综上所述,我校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为体育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校体育课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本文作者:符智勇林成亮工作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新乡市高校大学生的网球发展水平状况、影响新乡市高校网球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在新乡市高校中存在着网球竞技水平低,参与人数少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新乡市高校;网球运动;影响因素

随着今年李娜赢得法网冠军后,我国的女子网球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已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然而在河南省新乡市,网球运动无论是在竞技水平,参与人数还是在消费投入方面都比较少,而在该地区网球场地及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员大多数都集中在本市的各大高校,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影响新乡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等新乡市高校的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通过从图书馆、网络、报刊和期刊上搜集、参阅了解影响地区性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寻找提高网球运动发展的方法。

2.问卷调查法。向新乡市高校大学生发放问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3份,回收率98.6%,其中有效问卷485份,占97%。

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2003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数理运算、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乡市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状况的调查结果

1.新乡市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现状

表1500名新乡市高校大学生参加网球运动的状况分类统计表

类别 人数 百分率(%)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 11 2.2

偶尔参加网球运动 51 10.2

没有参加过网球运动 438 87.6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新乡市高校中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学生人数只有2.2%,偶尔参加网球运动的人数有10.2%,没有参加过网球运动的人数有438个。可见在该地区参与网球运动的高校学生人数较少。

2.新乡市高校开设网球课现状

对500个学生,统计其选修网球课的人数,每周的课时,并对这几所高校开设网球选修班的平均人数以及该地区的高校的网球教师人数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表2新乡市高校开设网球课状况统计表

500名大学生中选修网球课人数 每班每周的课时 每个网球班平均人数 新乡市高校网球教师总数

27 2 32 12

在调查对象中只有5.4%的人选修网球课,在课时及教师人数上也不足,每周只有2节课,而有的网球教师的水平比较低,再加上网球选修课的班内人数过多,在网球课上的学习内容不足等原因都制约着新乡市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二)影响新乡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1.新乡市高校网球教学管理对新乡市高校网球发展的影响因素

(1)新乡市高校对网球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所设立的选修网球的班数比较少,选修网球课的人数少。(2)在新乡市高校所设立的网球选修班对学生要求较低。(3)在新乡市高校中很少举行网球比赛。

2.新乡市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与体育发展现状对新乡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

(1)场地因素。从资源的稀缺性来看,网球场所决定了参与网球活动的人数不可能太多。(2)教练因素。在网球发展的历史中,教练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新乡市的教练人数很少。(3)经济因素。网球运动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得以迅速发展。由于新乡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所以网球发展也相对较慢。

3.新乡市高校学生的自身状况对该地区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1)学生自身的经济与消费能力。(2)所处环境的场馆数量与学习气氛。(3)自身对网球运动的兴趣等。

在这些因素中,对学习网球没有兴趣是排在首位,其次是学生自身的经济能力,再次到周围的场馆及氛围。

三、改进建议

(一)改善新乡市普通高校的网球教学现状

1.该地区的高校应该提高对网球教学的物质投入,加强网球场地和设施建设,增加网球选修班的数量。

2.加强网球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网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网球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的动力。

(二)促进新乡市地区社会机构及体育组织对网球运动发展的重视

1.政府体育机构与组织应加强网球场地及设施的建设,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大众网球的参与。

2.应提高网球教练的人数与能力。

3.应多组织一些网球比赛活动,为高校学生提供参赛锻炼的机会。提高参与比赛的奖励,以提高高校学生参与网球比赛的动力。

参考文献: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数理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对问题进行推断或预测,从而对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面对的数据量并不是象教科书中的课后习题那样可以用笔算处理,庞大的数据量要求我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得到数据处理结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对数理统计课程内容、教学和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理统计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理统计思想方法的本质。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同时也要避免出现某些忽视理论的做法,比如有些学生因为大量数据要交给计算机处理,于是就把软件说明书当做数理统计教科书。实践表明,数学的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在应用统计软件处理问题时,只要输入数据,在菜单中选择方法,程序就会给出结果。但是用户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方法,是否能正确地解读输出结果则是由用户的理论知识决定的。

我们曾经在某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一个案例分析(案例来自于于洪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Excel统计分析与决策》):高尔夫球的外膜检验。问题如下:某大地公司是一家较大的高尔夫球设施制造商。经理认为引进某种耐磨、持久的高尔夫球会使大地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因此大地公司的研究小组致力于一种更加耐用的球,为此进行一项高尔夫球外膜的调查。研究者之一关注新外膜对击球距离的影响。大地公司希望新的耐磨球与当前型号的高尔夫球有相同的击球距离。为比较两种球的击球距离,用40只新型号球与40只当前型号球来做距离检验。为了能将两型号的平均距离的差别归因于方案的不同,检验是由一个机械击球装置来进行的。检验结果给出两种型号的数据各40个(略),要求学生分析数据,给出对大地公司有何建议;讨论是否需要更大的样本容量对高尔夫球做进一步检验。提示学生对每种型号的数据给出描述性的统计总结,可以运用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置信区间的讨论。

这是一个对来自两个总体的样本进行均值比较的问题,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是应用Excel得到的数据结果。这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用于对来自正态总体的两个样本进行均值比较上使用的T检验法,但大都忽略了对每种型号的数据给出描述性的统计总结的提示,也没有分析两个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一部分学生在做了方差齐性检验之后选择了等方差双样本检验,一部分学生直接选择异方差双样本检验。部分学生不明白程序返回的数值含义,因此不能正确解读程序输出结果,不能正确理解其实际意义,无法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事实上,两个样本确实是来自正态总体具有方差齐性的独立样本,可选择等方差双样本T检验。但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选择正确的统计过程,一步一步分析得到。因此我们就要不断探索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关系,指导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正确使用。

2指导学生在应用中分析数学定理方法所适用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记忆公式定理和统计方法的步骤,即使在讲授过程中反复强调定理和方法的条件,学生通常也不会重视,学生练习的课后习题一般都是满足定理和方法要求的简化了的应用题,因此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基本不考虑统计方法适用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多地通过数学应用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分析数学定理方法所适用的条件。

以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部分为例,学生基本掌握如何求解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置信区间;基本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那么如何真正理解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是否会按步骤进行计算即可?在上述高尔夫球的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的研究报告陈述如下:设12μ,μ表示耐磨球和原有球的距离,则需假设检验:012H:μ=μ,112H:μ≠μ。对于两个正态分布的均值检验,σ未知时首先要对12σ,σ是否相等进行检验,即检验22012H:σ=σ,22112H:σ≠σ,之后为选取统计量、确定拒绝域、由数据计算得出结论。在2212σ=σ的条件下,针对假设,012H:μ=μ,112H:μ≠μ,继续选取统计量、确定拒绝域、由数据计算得出结论耐磨的球与原来的球距离相等,建议公司将球更换为耐磨球。每种型号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和两总体均值差的95%的置信区间则运用教材给出的公式进行了计算,并判定应该扩大样本容量再次检验。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掷实心球;设计;场地

随着课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有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育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笔者认为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离不开合理的场地设计。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场地设计,笔者认为合理的场地设计,不仅要从天气、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多方面考虑,场地的安排更要便于各项练习内容的开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动作,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本文笔者以“双手向前掷实心球”为研究课例,在合理设计场地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进行归纳和论述。

“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材内容之一,它的教学要求:发展投掷能力,掌握基本的投掷方法,发展上肢、肩带、腰腹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培养。它的动作要领: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力量大的一条腿在后,身体重心落在后腿上,两腿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两臂自然伸直,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上方(斜上方45度角)掷出。

一、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场地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双手向前掷实心球动作,本次课以轻物足球代替实心球上课来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制订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了解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2)通过各种投掷练习,使9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动作,发展学生投掷能力、上下肢、腰背力量及身体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重点

投掷的出手角度。

3.教学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4.场地示意图

依据课所要解决的重难点,设计如下场地示意图:

场地说明:此场地为一个篮球场,外框为篮球场4条边线,编号4可直接以篮球架为柱子拉一根皮筋或彩带等,其余线条可用标志带或粉笔等标注。开始上课之后,把学生分成2排,分别站在0线的两边上(要求左右间隔2臂距离)。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场地设计的不同必将对学生的心理等产生变化。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得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意图及所产生的课堂效果

1.线的设计意图及所产生的课堂效果

(1)线距离0线1.5米间距,学生手持足球站在0线后,双手持球用各种方法掷1线,比比看谁的球弹得最高。学生拿起球掷第一次后,他会充分感知到人体对球体的作用力,当球在落地时所发出的声响以及球所弹起的高度,从听觉、视觉上给予刺激,提高运动的兴奋性,在比一比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各个都不愿意落后,都使劲地进行向下掷球,努力使球掷得更高,同时让学生在练习时思考:怎样掷才能使球弹的更高?

(2)2线设计意图及所产生的课堂效果。在1线练习之后,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要想使球弹得高,掷球时不仅腰腹要发力,还要快速挥臂。2线距离0线3.5米间距,要求学生双手持球于头后掷2线,同时体验腰腹发力与快速挥臂,看看是否球还能弹得更高,练习中学生腰腹发力与快速挥臂脱节,使身体的用力不能很好地作用到球上,球不能很好地弹起。协调性的好坏也决定了学生动作掌握的好坏,只有在不断的练习和要求中,学生的各项协调性才会慢慢有所提高,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要给予学生练习和掌握动作的时间,但不能降低对动作的要求。

(3)3线设计意图及所产生的课堂效果

3线距离0线5.5米间距,学生继续体验动作并掷3线,当远度逐步增加时,学生所使用的力量在无形中增长,练习的协调性在比一比和目标的指引下有明显进步。慢慢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力量小的学生,用腰腹和手臂的发力掷0线已经相当吃力,我们可以发现,不知不觉中他腿部也在使力了。这时教师适时开始引导,让学生思考当我们远度再增加时,我们还可以增加哪方面的用力,不断地练习与体验腿部发力。

(4)4线设计意图及作用

①作为远度

4线距离0线7.5米间距,学生光靠单个发力很难达到这个远度,只有全身的协调用力才能掷得更远。让学生体验、尝试,因为是足球,相对实心球要轻得多,轻物更有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所以只要学生动作协调起来了,这个远度80%~90%的学生都是能完成目标的,未达到的学生在掷足球时,因为物体较轻,而更便于发力,所以练习更具有挑战性。

②作为高度

向上拉起4线,高度约2米,学生先从3线开始掷球,再到2线,再到1线。安全提示:一组练习时,另外一组要退到足够的安全距离(0线甚至更远的距离)。此时学生练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解决高度的问题上,发力的角度开始产生变化,出手的角度也开始了变化,腿部的蹬地更明显了。接着提示学生,自选3、2、1(距离4线分别为2米、4米和6米)作为起点,要求站位的选择要能通过所设置的高度,试试选择一个合适的站位并能使球掷过这一高点的基础上使球更远,这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高度转移到了既有高度又有远度上,此时学生不光要掷过一定的高度,而且又要掷过一定的远度,练习更具有了挑战性。学生都为了能够达到更远的远度,动作技术在进一步的提高,整个动作的协调性也更好了,同时也掷得更远了。通过本次课,提高了学生上下肢的协调性,解决了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

三、场地设计实效性分析

本次课练习密度高,除了练习要求和提示,学生都是在对动作的体验以及对目标的挑战,我们可以看到在场地设计上的有效因素:

1.巧用线条,有效解决上下肢用力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在练习中,笔者巧用线条,1线解决了投掷中的挥臂问题,思考如何才能使球弹得高(规定只能用双手),使学生在比一比谁弹得更高中,感觉手臂的发力对球所起到的作用,并通过练习体验快速挥臂。2线是在1线的基础上的拓展,让学生有效掌握腰腹用力与挥臂的协调配合。3、4线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蹬地、收腹、挥臂以及三者的协调配合。通过4根线条,有效解决上下肢的问题。

2.要利于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掷线条1,2,3,4,让学生想尽办法如何才能掷得更远,引出下肢的蹬地与手臂的协调配合。

3.利于解决球的出手高度、出手角度

以4线作为高度,分别站在3线、2线、1线依次进行过高度的练习,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高度与远度进行投掷练习,有效地解决了球的出手角度问题。

4.要简单、实用

本课例的场地设计比较简单,利用9根线条在高度和远度的变化中有效提高对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5.要考虑可操作性与安全性

利用球体的轻和弹性设计的教学场地,使本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了、活泼了,学生在掷的同时,在高度和远度中所得到的不一样的成就感中,体验了成功与乐趣,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6.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水平需求

面对教学中不同水平的学生,线条设计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更有利于教师展开分层教学,让学生更有成就感。

总之,我们可以参考此研究课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今后的场地设计中可以考虑利用现有场地,进行合理设计,并做到循环使用,不可以过于花哨,流于形式。在设计场地课时要以技术动作为出发点,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合理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方法与场地的有效结合,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