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精选5篇)

  •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龙岗中专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学生毕业后能否立足于社会,是否掌握了满足企业需求的知识技能,是评价学校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对汽修专业部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对毕业…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精选5篇)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修专业,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

一、调查背景

龙岗中专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学生毕业后能否立足于社会,是否掌握了满足企业需求的知识技能,是评价学校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对汽修专业部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对毕业生反馈信息进行认真思考,并积极采纳毕业生提出的宝贵意见及建议,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并对课程进行调整,使学生毕业后更能满足就业需求,这成为一个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

汽修专业部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近年(2005―2009届)104名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了重要的毕业生职业发展信息。

二、调查实证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以汽修专业2005―2009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104人。

2.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封闭式的调查问卷形式,于2011年7月和8月进行了问卷调查。(2)访谈。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汽修专业部部长及专业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11位汽修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对老师的访谈能够增加我们对汽修专业的认识。

(二)调查的现状描述

通过认真分析收集回来的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相关信息,从工作单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汽车行业工作岗位、工资待遇、资格证书、继续教育情况及毕业生对中专加强课程的建议等进行归类统计,得出了《汽修专业往届毕业生调查统计表》

结合数据背后的客观情况,认真分析《汽修专业毕业生调查统计表》,我们得出汽修专业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大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如下:

1、总体就业率较高,但汽车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偏小。

在被调查的104位毕业生中,我们可喜地看到有90位同学现在有工作单位(包含继续教育),占到总人数的87%,总体就业率较好。但仔细分析,在90位有就业单位的同学当中只有36位从事汽车行业工作,只占调查总人数的35%,汽车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偏小。

2、汽车维修就业岗位种类在增加,传统机电维修岗位所占比例在减小。

36位从事汽修行业的毕业生岗位包括机电维修、汽车美容、业务接待、钣金喷漆、汽车司机、汽车保险、汽车配件营销、仓管员等,岗位种类明显比之前的有所增加。其中,汽车机电维修有13位同学,仍是龙头岗位,但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钣金喷漆、业务接待等岗位就业人数在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汽修专业部学生毕业就业的新生重要方向。

3、大部分汽修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集中在1000~3000元。

在有工作单位的90位毕业生中,除去正在接受继续教育21位同学,剩下69位中有7位工资待遇在1000元以下,1000~2000元的有29位,2000~3000元的有21位,3000以上的有14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有工资待遇的69位毕业生中,有49位工资在1000~3000元之间,占71%,这是比较符合汽修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工资水平。

4、继续教育情况较好。

随着社会对毕业生学历要求的提高,这几年汽修专业毕业生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在调查的104人中总共有26人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占到总人数的25%。也就是每四位毕业生中就有一位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较好。

5、人际交往能力有待大力提高。

在调查表中,我们注意到,在毕业生对学校课程的建议当中,有55位提出要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课程,占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大部分学生就业后倍感自己的交际能力欠缺,与自己的领导、同事等等缺乏有效沟通。

三、对策建议

针对汽修专业部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大体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及为了让在校汽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的要求,保证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对汽修专业部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建议及相关措施:

(一)加强培育学生吃苦耐劳品质,争创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企业实践。

因为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现在中专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普遍偏差,一遇到辛苦的工作就喊苦喊累,容易辞职或转行。因此,如何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增加学生社会、企业实践的机会,成为提高并保持学生就业对口率的关键之一。

(二)增加汽修相关岗位种类的知识技能课程,以适应就业岗位种类的不断延展。

以培养机电维修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是否能满足钣金喷漆、业务接待岗位的要求?汽车美容、车险理赔需要的知识技能如何培养?这些都是我们应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学校跟东部公交等公司的校企合作,以及全国技能大赛钣喷项目的开展,学校已经开始搭构钣喷班的框架,正朝着这一热门岗位要求的方向发展,其他就业岗位也在积极寻求改革之道。

(三)明确汽修专业毕业生的目标工资,用优秀就业案例鼓励学生追求更高工资待遇。

从调查表反映大部分汽修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集中在1000~3000元,这是汽修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工资水平,加上汽车行业相关工作技术服务的劳动辛苦程度较大,容易使他们产生辞职或转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用优秀就业案例去引导和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工资待遇。比如在这次调查中,黄思迪同学的工资更是4000元以上,是因为黄思迪同学具备企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他作为班长辅助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培养了较强的管理能力及组织领导能力;学习认真刻苦,掌握了扎实的操作技能;参加工作后从学徒做起,吃苦耐劳,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及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

(四)以新政策引导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增加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104位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有26位参加过不同程度的技能培训或继续教育。往年获得部级三等奖以上或省级比赛一等奖学生可免考就读大专的政策,到2011年中专学生只要考取相应专业技能证书就可报名参加各大专职院组织的选拔高考等政策,充分表明了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态势。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汽车维修中级工技能考核,增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五)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建议学校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相应课程。参加工作后,不管面对上级、领导还是同事,如果言辞稍有不当,不是遭领导批评教育就是得不到同事相应的帮助,从此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渠道有:

1、通过主题班会等班会课培养基本的礼仪礼貌。懂得基本礼仪礼貌,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敞开心扉较深入交往。

2、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提高其人际交往的信心。如果你的技能或特长在学生社团中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么在交往中将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会感觉如鱼得水。

3、组织学生到社会、到企业参与活动、参观实习等。比如2010年龙岗区汽车文化节,学校汽车商务俱乐部的学生积极参与,得到社会好评,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得到较明显的锻炼和提升;

小结

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汽车部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毕业生职业发展实情不很对称的问题,并由此明确了专业部课程改革的方向:以机电维修为基础,丰富就业岗位课程,如商务、钣金、喷漆等,以满足社会对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种类的日益多元化。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走在课改的路上:比如钣喷班的开设、商务俱乐部的成立与拓展式活动、师生篮球比赛的开展等;这一切无不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其自身成长和成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华.《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0C-0012-05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依据2012年江苏省出台的《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在中职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之间进行对接。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对接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开发衔接课程内容。

一、汽车检测与

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高职衔接应该是基于一种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的衔接,不能是基于“学历嫁接”的教育层次上的简单衔接。所以必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化设计。但是,目前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向的企业岗位或岗位群基本相同,都是汽车后市场的机电维修岗位,这导致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基本相似,无法体现中职和高职的层次区分。这也是职教专家、专业教师一直讨论的热点。

(二)课程体系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除文化基础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都会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护保养等课程,致使中高职的课程设置重复率过高。

(三)课程内容不衔接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基本一致,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基本相似,主要是讲授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调整、维护、检修和故障的诊断及排除,导致中职学过的内容在高职阶段再重复一遍。

二、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为保证该项目能够有效、顺利实施,针对存在问题,合作学校认真开展了前期的调研工作。调研主要围绕中高职学生的能力期望、工作岗位满意度、技能证书要求进行。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了以下基本结论。

(一)汽车维修企业对中、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

汽车维修企业对中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如图1,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要高于对中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期望。

(二)汽车维修企业对不同学历的从业人员满意度评价

汽车维修企业反馈的信息如图2。从中可知:高职毕业生最适合从事生产一线的业务操作,同时他们也最适合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如维修作业班组长;中职毕业生主要适合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处于生产最基层的工种,如:油漆钣金工、维修工等。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证书

汽车维修企业认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持有的,最重要的三种技能证书为中级维修工证、汽车驾驶证、中级电工证,然后是高级维修工证和计算机操作等级证,而对大学英语三级证的要求相对较低。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企业调研的结论,进行有效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逻辑起点是中职、高职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前者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后者规定培养到什么程度。有此基础,才能着手进行衔接方案的一体化设计。

在进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时,我们遵循了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职业生涯为依据,明确衔接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明确各层次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是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衔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分析中职、高职就业岗位的差异性和在各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考虑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注意各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三是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强化衔接的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中级维修工培训,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高级维修工培训,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按照以上设计原则,完成衔接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开发,并组织实施。具体为“四个衔接”,即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内容的衔接、技能目标的衔接。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一线的“汽车护士”,具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具备汽车总成拆装与调整能力、汽车维护与保养能力,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汽车维护与保养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汽车维修服务一线的“汽车医生”,具体目标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汽车总成检修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在汽车维修生产一线主要从事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排除或技术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专业培养目标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衔接来实现。合作学校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多次的研讨,最终明确在中职阶段学制为“2.5+0.5”,高职阶段学制为“2+1”,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衔接课程体系。

此课程体系主要特点有:

1.在不打破原有中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将数学由180课时提高至352课时,将英语由144课时提高至352课时,为高职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2.将中职原来的汽车综合基础课程拆分为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同时增开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提高专业基础教学的针对性。

3.将中职原来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调研的结论进行了调整,侧重汽车的结构、原理、拆装和维护。将课程名称修改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和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拆装。同时将原来中职专业课程中的汽车空调系统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等课程并入高职的专业课程中。

4.在学生中职阶段学习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7门项目化专业课程的学习,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进行项目课程改革,侧重元件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5.高职阶段开设了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衔接

在课程内容衔接,中职阶段专业课程侧重汽车的结构、原理、拆装和维护,高职阶段专业课程侧重元件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故障排除,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表2。

(四)技能目标的衔接

根据企业调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当持有汽车驾驶证、中/高级维修工证、中级维修电工证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和大学英语三级证等职业技能证书。

结合毕业生应该获得双证书的要求,分别在中职、高职教育阶段加以实施、考核、获证。中职阶段应取得的证书为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和计算机证书,高职阶段应取得的证书为汽车维修工高级证书、汽车驾驶证、英语应用能力证书。中级维修电工证则不做明确的要求。

五、结束语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中高职“3+3”分段合作培养试点3年,针对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职―高职衔接培养的课程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汽车维修类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一个示范性样例,对其他专业的中职―高职衔接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

[2]焦传君.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

[3]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

[4]李贵炎,杨益明.中高职衔接“3+3”分段培养实例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4(1).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hesion

WEN Ai-min

(Nanjing Communicatio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88, Jiangsu Province)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115-02

根据甘肃省交通警察总队和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截止2015年底,甘肃省汽车保有量达到2720978辆,被许可的汽车维修企业8 505户,其中一类企业167户、二类企业1 292户、三类企业7 046户,4S特约维修站351家,未办理行业许可的路边汽修店约有7 000多户,行业从业人数达到13万人(含路边店从业人员),汽车维修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42 777人,全省汽车维修行业年完成工作量12 920 463辆次。针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现状,课题组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全省范围内的354家汽车维修企业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

1 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

课题组对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统计,采集到了两个样本。一是以甘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统计的持有从业资格证书的42777人为统计样本;二是以课题组调研企业从业人员为统计样本,得到不同学历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占比,两个样本的统计结果,见表1。

样本一中的人员要么是单位推荐参加行业管理机构组织的从业资格培训的员工,要么是自我进步意识较强的员工,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样本二是课题组调研企业的从业人员,由于调研条件的局限性,课题组选择的调研企业是兰州市和地级市的企业,县市及乡镇的企业没有统计,因此,样本二中的人员相对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文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通过行业专家讨论分析,确定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比例,如图1所示,本科及以上占1.50%,高职和大专占17.31%,高中占12.21%,中专占23.80%,中技占22.76%,初中及以下占22.42%。

2006年,甘肃省汽车维修企业从业人员中,大学学历占 0.12%,大专学历占0.36 %,中专和中技占1.53%,高中学历占3.22%,初中学历占96.2%,小学学历占0.09%,大学(包括大专)与中学(包括中专、技校、高中、初中)与小学的比例为=5/ 1 097/1[1]。与10年前相比较,在行业现状中,大学学历比例略有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明显下降,高职专科学历明显增加。根据课题组统计分析得到的结果可计算出:(本科及以上)/(高职专科)/(高中及相当于高中)/(初中及以下)=1/12/39/15,从而可以看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中高职毕业生成为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趋向合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不够理想。日本、德国、美国在10年前就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出,学历要求最低为高中,而且还必须通过相关考试,并取得证书,才能进入行业工作,技术员必须是大专或职业技术学校(相当于大专层次)以上的毕业生[1]。目前,甘肃省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和高职专科的比例仍偏低,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仍偏高,说明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有待提高,高职专科层次的人才需求具有很大空间。

2 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

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1~30岁之间的从业人员占比达到42.74%,31~41岁之间的占29.43%,41岁以上只占7.52%,行业从业人员以年轻人为主。

课题组调研企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时,发现民营企业50岁以上的人员非常少,这个年龄段的员工几乎都在国营或由国营改制的企业中。

3 从业人员持证情况

3.1 概 况

在统计样本范围内,相关技能证书持有情况,如图3所示。

根据省运管局的统计,全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大约13万,持有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人员42 777人,占比32.91%;课题组调研企业354家,从业人员9 558人,持证人数3 067人,占比32.09%,其中持有行业从业资格证书人员1 813人,占总人数的18.97%,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2 076人,占总人数的21.72%,持双证以上的人员有2 014人,占总人数的21.07%。行业从业人员的持证率较低,说明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

各种证书持有人在总持证人数中的占比,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等级证和驾驶证的持有人比较多,驾驶证是从业者的工作需要和生活所需。计算机等级证书较多是因为,职业高中、技校、中专学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学生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3.2 技术等级证书情况

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2 076人中,高级技师11人,技师56人,高级工556人,中级工964人,初级工489人,各级技术等级人员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占比合计仅有3.23%,说明高技能人才的持证比例很低。

3.3 技术职称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高级职称人数11人,中级职称126人,初级职称188人,职称情况分布,如图5所示。各职称人员在调查样本中的占比,如图6所示。

调研发现具有职称的人员绝大部分在国营或由国营改制的企业中,说明民营企业对员工职称评定不重视。

4 高职专科毕业生从业岗位情况

课题组以高职专科学历人员为调查对象,以工作岗位为类别,对高职专科学历的人员进行统计。高职专科学历人员在各岗位从业的占比,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2%的高职专科毕业生担任企业厂级领导,22%的人员为部门负责人,36%的人员负责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30%的人员从事具体的维修技术工作。而在2006年,大多数中专毕业生担任较重要的领导工作(其中厂级47%、部门级33%)[1],这说明目前高职专科毕业生已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层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并开始进入企业的领导层,成为汽车维修企业的主要人才。 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5 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汽车维修企业对从业人员基本条件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技术工人的学历最合适的是高职,管理人员的学历还是本科比较好。

②企业最想聘用的员工年龄段为23~35岁之间。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人品第一,然后依次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个人综合能力,最后才是学历。这说明行业认为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现有知识水平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人品和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③课题组综合分析认为,甘肃省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但仍存在着技能人才比例偏低、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工人技术水平偏低这“三低”情况[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小汽车在不断增多,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3]。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量是很大的[4],特别是高职专科层次的毕业生深受行业欢迎。因此做好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为解决社会就业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一斐.甘肃汽车维修业人力资源现状简析及相关对策[J].甘肃科技,

2006,(3).

[2] 范赵.汽车维修企业人才需求与中职汽运专业教育改革探讨[J].新课 程研究,2011,(5).

[3] 甄怀宁.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开展策略探讨[J].才智,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调研结果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分析和确定中高职不同的职业岗位、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体可以根据图1进行设计和开发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方案。

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一)以专业调研为起点确定专业标准建设基础

专业调研主要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调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素质要求;二是调研报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以确定人才培养的起点;三是调研我省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以明确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依托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甄别适于中职的岗位、适于高职的岗位和中高职共性的岗位,确定其培养阶段及各培养阶段应达到的程度,找到中高职的衔接点。然后,统筹中高职课程设置,突出衔接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规格、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形成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高职毕业生针对同一岗位且相同工作任务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不一样,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中高职对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高职阶段的培养需在中职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而不是简单地替换或增加,其中就存在中高职人才培养如何有效衔接递进的问题。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教学标准应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较广,有汽车机电维修、维修服务接待、汽车美容养护、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配件营销、二手车评估等工作领域,要分析不同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工作能力,再结合中职生和高职生不同的文化基础,来确定适合中职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岗位工作,从而准确定位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以汽车维修工作任务为主线确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参照汽车维修相应的初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围绕完成汽车维修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教学内容,按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来进行教学单元设计。开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要对汽车后市场汽车维修工作任务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课程,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再根据学生就业需要设计专业方向(拓展)课程,要突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注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测评标准(中职,高职)为依据,结合专业教学过程考核和职业技能比赛等,评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再以毕业生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和创业成效等指标评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方法

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学习形式、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专业课描述、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时间分配总表、理论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表、素质教育计划、毕业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专业教学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3+2”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重点关注以下衔接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衔接

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大力推进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索“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职阶段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阶段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要重视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按照分层递进、梯度推进、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拓展课程的比重和学时分配。按照中高职衔接的总体要求,明确中职和高职的培养分工和培养周期的总学时以及学年学时,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三)顶岗实习和质量评价的衔接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合理设计中职和高职阶段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方案。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实践项目和教育教学计划。要切实加强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和管理,建立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确保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取得实效。

积极探索质量评价改革,由项目申报学校牵头,联合参与开发的中高职学校和企业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质量督导评价制度。

汽修毕业学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2006年9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 “北京奔驰汽车技术培训中心”,随着合作的深入,2011年9月学院与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根据奔驰售后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该领域的职业能力,通过对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为校企合作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能力 汽车检测与维修 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造就了一大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设置的专业往往涉及某个技术领域或某个行业,涵盖多种职业,这些职业往往对技能的要求较高。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汽车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突出汽车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就业岗位要求相适应,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学校自2006年起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奔驰售后服务实验班(以下简称奔驰售后班)。奔驰售后班面向奔驰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相应的职业是奔驰汽车维修接待员、维修工、保修员、调度员、配件管理员与工具管理员,主要从事奔驰汽车维修接待、维修保养、保修、调度、配件管理与工具管理等岗位工作。因此,奔驰售后班提出以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准,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对课程及课程内容进行重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一、奔驰售后班职业能力培养特点

从职业能力的结构上分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层面,呈现金字塔式。职业能力的基层是面对所有职业必备的关键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运算与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形成框架是定向的通用职业能力,即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专门的特定职业能力,即形成在专门职业岗位上,在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奔驰售后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面,分别为关键能力和奔驰售后服务职业领域一般应具有的专业能力。前者为职业核心能力、素质能力,也被称为非专业能力,后者被称为专业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

奔驰售后班主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良好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中英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等。奔驰售后班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汽车A、B类维护保养,能够使用奔驰专用诊断仪STAR-D对车辆进行快速检查,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新车检查(PDI),能够熟练使用WIS(车间信息系统),能够使用EPC(配件管理系统)和ASRA(工时计算系统)等。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奔驰售后班采用“2.5+0.5”的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前五个学期主要在校学习,第二至第五学期中每学期在奔驰4S店实习三周,第六学期到4S店进行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标准”的原则,进行反向设计,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奔驰售后班在校学习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

奔驰售后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基础。

(1)汽车机械基础课以制作F1赛车为载体,融入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以及液压传动的部分理论知识。通过制作F1赛车,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画线、锯削、锉削、钻孔和攻套螺纹等基本技能。

(2)电工电子基础课以制作万用表为载体,根据实用性、适度性、严密性和职业性的原则选择部分理论知识。通过制作万用表,掌握电烙铁、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绘图、读图和焊接等基本技能。

2.专业课程

奔驰售后班打破传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将其内容结合奔驰汽车技术特点进行重组,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奔驰汽车非技术、汽车保养、汽车电器、奔驰发动机构造与管理系统、制动系、传动系和行驶系。

(1)奔驰汽车非技术课主要包括梅赛德斯—奔驰的历史、车型与底盘的分类、WIS系统、ASRA系统、EPC系统和DAS(诊断辅助系统)。通过对各个系统的反复操作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奔驰各个系统。

(2)汽车保养课包括奔驰汽车的各种保养油品和辅料、新车PDI、A级与B级保养、ASSYST/ASSYST PLUS(主动保养/升级版主动保养提示)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与保养练习,学生能够独自完成奔驰汽车的新车PDI及车辆A级与B级保养。

(3)汽车电器课主要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启动机、照明系统、空调系统、汽车电路、TELEMACTIC(娱乐影音)系统、CAN(控制器局域网)通讯系统和DAS(进入许可)系统等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了解奔驰汽车各个电器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并能够利用奔驰专用诊断仪STAR-D完成各个电器系统的保养、检测与基本故障的排除。

(4)奔驰发动机构造与管理系统课以奔驰M272发动机为例,详细学习发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整体拆装、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总成的检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管理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奔驰发动机的解体与组装,能够完成部分零件及总成的测量,并能够利用STAR-D、万用表和HMS990对管理系统进行检测与故障诊断。

(5)制动系课以奔驰汽车制动系统为例,学习制动基础、ABS(制动防抱死系统)与ASR(驱动防滑系统)、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BAS(制动辅助系统)、SBC(电磁感应制动系统)和ABR(自适应制动系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制动器及电液控制系统的主要元件进行拆装,了解各个电液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能够利用STAR-D对各个电液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并排除常见故障。

(6)传动系课以奔驰汽车传动系统为例,主要讲解离合器、万向传动装置、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和驱动桥等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传动系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拆装各个主要部件,并能够利用专用工具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查与故障排除。

(7)行驶系课以奔驰汽车行驶系统为例,主要讲解悬架、空气悬架、ADS(可调式悬架系统)、ABC(主动车身控制)系统、助力转向系统、车轮与轮胎和四轮定位。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奔驰汽车行驶系统各个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能够拆装各个主要部件,并能够利用奔驰专用诊断仪对各个电控系统进行检查与故障排除,能够对奔驰汽车进行四轮定位。

3.实践课程

奔驰售后班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4S店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4S店实习安排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共四次,每次三周。通过4S店实习,学生认识奔驰4S店的车间环境、修理工具,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要求,了解奔驰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生产管理程序及经营管理部门的组成,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产实践,参与保养项目、发动机大修、自动变速器大修、空调系统的检测与故障排除等在学校难以遇到的典型工作项目,并对4S店常见工作项目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工作效率。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通过之前的4S店实习,此时学生对奔驰4S店及各个岗位已经熟悉,4S店对某些学生也已经有一定了解。学生经过与4S店双向选择,确定顶岗实习地点与实习岗位,并能够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管理。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题目必须与顶岗实习岗位相关,由学校教师指导完成。

三、关键能力培养

关键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内涵: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奔驰售后班非常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所有专业课程是在以培养专业能力为载体,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专业课的学习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分组工作,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合作意识;通过阅读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完成工作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英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查询WIS,完成工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安全与环保意识;通过小组成果展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四、效果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