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精选5篇)

  •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然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艺术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升学考试中没有艺术考试要求(只是中等师范和艺术专业类招生中有此要求),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放松和忽视艺术教育。二是认为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的民…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精选5篇)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农村小学,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小学,要不要开展艺术教育,能不能开展艺术教育,如何开展艺术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理论同实践结合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也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其他学科教育同艺术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构成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教育整体”。

然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对于艺术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一是升学考试中没有艺术考试要求(只是中等师范和艺术专业类招生中有此要求),现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放松和忽视艺术教育。二是认为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的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条件不具备,很难开展。三是农村目前对此类人才没有迫切要求。四是认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靠不到我们这里来培养。总之,对艺术教育的作用缺乏本质的认识,导致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艺术教育没有地位、没有时间、没有规划、没有专职教师、没有资金投入,真是到了要啥没啥的地步。

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存在的微弱的艺术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重专业本身的知识系统,轻学生兴趣、爱好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操的陶冶;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轻学生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总之,只求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只求艺术教育的课时完成,不重艺术教育的实际内容,不重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名存实亡。

艺术教育的功能没有得以发挥,其他学科中的艺术教育重要因素也没有得以挖掘,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出现“空洞”。同时,艺术教育的内容囿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往往同农村,特别是同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的实际脱节。学生熟悉的形式和内容不见了,能为学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不见了。这就限制了艺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基本的技能,不会画、不会唱、不会舞、不会制作,更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理解学科知识中的美的内涵,导致一些学生美丑不分、是非混淆、真假莫辩,甚至郫视我们民族的美好传统。一些学生往往言必称外国,连自己的祖宗也可以不认。即使某些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良好,也是一种不健全的发展,属于畸形发展。

对于学校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国内外的政界要人、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有过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作用的论述。在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文献资料中也都把艺术教育列为重要的内容。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一些学校同样创造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多产生于一些城市学校。同时,在这些经验中,限于一些零碎的做法,没有从本质上说清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途径和方法。在农村小学,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如何在弘扬中华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和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解决上述问题,还有待于探索。为此,我们从1995年开展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设想,在充分发挥音、体、美学科艺术教育功能的同时,尽力挖掘各科教材中的美的内涵,形成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艺术教育实验的理论设计

关于艺术教育,国内外都有不同的主张,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建立艺术教育自身的严密逻辑的学科体系,通过严格的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艺术训练,以体现艺术教育自身的价值。其主要论点是,学生艺术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严格教育和训练才能实现,没有严密逻辑的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没有严格的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和严格的艺术训练,学生艺术素养的获得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称之为本质论。另一种观点主张,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或某一类学科的专家,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生动活泼地发展其创造性。因此,主张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机会,让学生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现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树立起自我表现和自由创作的信心,为学生今后走上创造的道路奠定基础。有人称之为工具论。

两种主张瑕瑜互见,各显其旨,并且可以互相兼容,互相借鉴。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首先,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标不能脱离这个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学科才能同其他学科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其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此,使学生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维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

第三,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美术和音乐,但是其他课程也蕴含着艺术教育的因素。它们都体现了美的规律。“艺术教育”中的“美”同各学科的教育如影随形。因此,发挥音、美等学科艺术教育作用的同时,挖掘其他学科的艺术教育的因素,探讨其基本规律,学科之间相互匹配,以便促使学生形成对“美”的感知的完整性。

第四、艺术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健全人格得以形成,艺术教育本身必须建立 相应的教学体系,实施有效的训练。

第五,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要抓住“美的因子”。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在发生学习的过程中,知觉历程中的“感”(feeling)是美的因子,而后才发生“知”(knowing)。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首先要从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入手,增强其“感”(feeling),进而对其他形式和内容增强其“感”(feeling)和“知”(knowing),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实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传递功能的完整结合。

第六、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应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要遵循美的平衡与对称、比例与节奏等等基本规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艺术教育中的自由表现形式给予儿童以创造的自由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自由表现中,儿童的想象能力得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还覆盖以“无差生”的理念。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和表现方式的不同,没有不能接受的问题存在。人人都有艺术的“种子”,只待时机发芽。

三、实验的操作

1、实验的对象、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1)、本实验采取教育研究的自然实验法。实验在泸溪县浦市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全校有近20__学生。实验以1~6年级为实验对象。从每个年级中确定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各为6个班级。实验班为一(2)、二(4)、三(1)、四(2)、五(2)、六(1),对照班为一(3)、二(3)、三(4)、四(3)、五(1)、六(3)。实验过程中不打乱原来的编班。实验起始时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选择,按照等组实验的基本要求确定,其中一年级新生班级采取随机法确定。尔后的重复实验的班级选择类推。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正常流动采取统计控制的方法。班主任的选择,没有作过多的条件限制,即没有特意挑选,只要求具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以便今后的推广。

2)、实验过程中采取盲法控制,即参与实验的各任课教师了解实验的意图、方法,不向其他人员和学生宣布实验的启动,避免产生暗示作用。

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素质与业务水平基本相当。实验启动前,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了解、掌握实验的基本原则、要求,以及教师的主动性的发挥。教学业务的进修,实验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

4)、实验班同对照班使用的基本教材一样,课时总量、作息时间一样。不同的是,实验班级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活动不同,即实验班级按照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艺术教育,而对照班则依照一般学校的传统做法,进行教学和开展活动。

2、实验的内容

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内容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途径,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一实验研究,要回答社会和家长所关心的几个问题:一是开展艺术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二是开展艺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实验所谓的艺术教育是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里的艺术教育,通过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音乐、美术等)的教学以及其他学科如何挖掘本学科的艺术教育内涵,实施开放教学,所有课程教学和学校的软硬环境形成一个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传递功能和育人功能。

3、实验程序

1)、确定实验原则。

创新与继承统一的原则。首先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城市农村已有的一切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积极因素,分析其已取得的艺术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径。然后敢于创新和改革,摈弃一切阻碍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

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既要遵循国家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指示精神和艺术教育的教学大纲的总体目标,努力从各个方面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同时又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教育的实验和研究,

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本实验要有现代艺术教育理论作指导和支撑,但不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研究上,主要是在实践中检验实验研究的效果,探索一条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基本规律。

2)、改革实验班级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在保证统一的艺术教育学科教材中的必要的基本知识训练的基础上,删去一些脱离民族地区学校实际的内容。同时将适应教学需要的民族民间艺术引进教材和课堂。例如,将本地的目连戏、彩龙船、蚌舞、霸王鞭、唢呐调、民间萧笛调等等引入音乐课,将民间剪纸、盘弧凿花、扎故事、篾编织等等引入美术课,将踩高跷、舞龙灯、赛龙舟、民间武术、民间体育等引入体育课。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只有同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艺术结合才有广阔的空间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引入上述内容后,需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同引入内容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始终将“双基”作为实验的基础,也将“双基”作为实验推广的关键。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之前要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改革实验班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①艺术教育的学科课程(音、体、美)教学作到几个结合:学科教学同学科活动课相结合,学科教学同艺术活动小组相结合,课内艺术教育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相结合。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活动,以知识传授为基石,以技能训练为杠杆,以艺术活动为纽带。艺术教育中的课堂活动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活动剧使学生学到的美术、音乐、体育诸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提高和考验了他们的艺术组合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具体时间安排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强。②其他非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不断挖掘美的内涵,同艺术教育相联结。各科教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订教学改革方案,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同时,将艺术教育的一些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科教学,充分展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等方面的美的规律。再次,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美,努力塑造完美的人生。

4)、开展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一是组建艺术活动小组。我们不称“兴趣”小组,因为“兴趣”属于情感范畴,是可以培养的,不以先入为主。活动小组的组成以自愿与组织相结合,有的学生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特长,而教师发现其特长可将其组织到相应的活动小组中去。先后组建舞蹈、器乐、声乐、书法、剪纸、盘弧凿花、摄影、鼓号、戏曲、石雕、美术、艺术体操等20多个活动小组。做到有固定时间、地点,有辅导教师,保证活动的开展。二是定期开展竞赛、表演、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机会,提供参与活动的情绪体验以及成功的情绪体验的氛围。三是开辟场地,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自我表现的场所。建立墙报拦、广播室、展览室、画室、手工室等。四是向外推荐学生作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

5)、实验的具体步骤。

第一,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2年。同时,一、二年级为一个实验组,三、四年级为一个实验组,五、六年级为一个实验组。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分别称之为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

我们之所以将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是因为:①一般来说,经过2年时间实验可以显示其基本效果,实验本身设计的科学性得到了初步考验,此时可以对实验方案作中期修改。②随着实验的推移,实验得以重复,如实验一进入到实验二,可以验证原实验二的基本方法正确与否,依次类推。③随着学生年级增高和年龄的增长,实验 的基本原则虽然不变,但是学习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所改变,实验A效果的强度有所改变,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原来阶段的实验。④社会文化的变化对于艺术教育实验产生一种潜在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强度不同,实验本身则调整的程度不同。

艺术教育实验过程示意图

实验一(1~2)实验二(3~4)实验三(5~6)

AAAB

起始重复起始重复起始重复

第一轮起始实验和第二轮重复实验分别以实验一A、B,实验二A、B,实验三A、B代表,以实验B作为检测结果,则更具有实践性和代表性。三个实验组内的学生年龄接近,便于实验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有利于实验过程中的研究和交流。

第二,实验A、B分别实行前测和后测,后测中对于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作出了相关分析。以利今后的推广所用。

第三,为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实验过程中不做人格测查,也不做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能力的分类测查,以便消除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教师产生一种误导。实验的全过程覆盖以“无差生”的理念。

第四,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有一个适应问题,各个实验组的要求不同,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引入的民族民间艺术,不编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只编写教案。

第五,建立配套措施。

一是加大艺术教育的投入,增添必要的设施、音响设备和教材,保证艺术教育的开展。(具体内容见附件)对于艺术教育设施的使用,实验班级和其他班级一视同仁,学校统一调配。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实现有效的教育资源因素的替代。(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是建立艺术教育教学的定性定量考核制度。建立了《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岗位责任制》、《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暂行规定》、《艺术教师考核办法》、《文化课教师艺术教育考核办法》、《艺术教育成果奖励制度》、《艺术教育日常检查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形成艺术教育的软环境。

三是对于艺术教师的评价,突出其特点,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见附件)

四是建立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采取“离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进修、请入指导”的方法,培训教师。要求教师每期读一本教育著作,艺术教师则读一本艺术教育的著作或者有关艺术方面的著作,鼓励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体内容见附件)

4、评价工具和方法

建立学生艺术教育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全校各个年级都按照班级建立,以便实验班级同对照班级实行对照。实验班级除了统一的规定之外,还按照实验要求建立艺术教育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

实验班级制订学生日常艺术活动记载表,由学生分组轮流手工记载。

进行个案观察。实验教师(包括实验班班主任)对各类学生跟踪观察记载。观察内容有:学生日常行为变化、兴趣变化、学习态度变化、对于社会文化态度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艺术技能的变化,等等。

建立社会和家庭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各种反应。

学业成绩的测试不另举行,以学校或者县里举行的统一测试为依据,以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和压力。

对于实验效果检测,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和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

参照林崇德教授编制的儿童情感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情感变化进行对比。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借助于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修的《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检验(FAT)手册》。调查的结果不于公布,只供相关实验人员开展艺术教育时的参考,以便对实验作调整和修正。

四、实验效果及分析

本实验的效果以重复实验B的检测数据呈现,因为实验B已经验证了实验A的效果。为节省篇幅,下列以三年级为例,呈现各类数据,其他年级相关数据见附录所列各表。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数成绩对比表(表一)(略)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音、体、美成绩对比表(表二)(略)

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三)(略)

语文

数学

实验班与对比班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的相关系数(表四)(略)

从表一和表二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各实验组中实验班同对比班的语数基本上相当。当时,我们没有进行统计上的其他处理,而是根据当时的学业成绩作为选择班级的依据。同时对于实验个体同对照个体进行了一一对照。单从人平分来看,对照班在一些学科成绩上略高于实验班。但是,当时做个体对照比较时,还是基本相当。经过实验以后,语、数、音、体、美等各个学科成绩人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班。

为了进一步验证统计的可靠性,对实验结果作了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从表一到表四,可以看出,实验的效果比较明显。

语文、数学学习同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抑或是无关?为此,我们进行了艺术教育同语数学科学习成绩作了相关分析。通过积差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比班,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学业成绩都呈现正相关,通过查表可知,其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检验都具有显著性。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因为学校要求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必然对其他学科发生联系,都呈现正相关但是从相关程度来看,实验班级明显高于对比班级。(见表四)原因在于实验班级在开展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始终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而对比班级一是按照过去一般的做法开展艺术教育,二是实验班级的实验开展以后对对比班级产生一种辐射作用,对比班级效仿实验班级的做法,但是比实验班级慢了一步。

五、讨论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接受和学习。从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艺术教育同语数成绩的积差相关分析可以得出,艺术教育切合当地实际,从学生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从当地群众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入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容易接受。正因为如此,对比班级的相关系数较低。因为各种艺术都是一种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圈内存在。尽管当今社会文化不断融合,但是属于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影响着当地的人群,并以独特的个性加入社会文化融合的潮流中去。基于此,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艺术教育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存在着正相关。从积差相关分析可以得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比班,只要正常开展艺术教育,对学科学习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自从学校决定开展艺术教育实验以后,对学校各个班级的艺术教育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作出了要求。首先是开齐开足课程,不准挤占艺术教育的课时。其次对于艺术教育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一种艺术教育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实验班级开展艺术教育就有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实验班级的艺术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辐射到对比班级和全校其他班级,促进了这些班级的艺术教育的开展。因此,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的学业成绩产生一种正相关。

3、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得以证实。尽管全校艺术教育得以开展,但是,实验班级的艺术教育是在一种有意识的组织下进行的,即是实验班级不仅艺术教育本身实行内容、方法 和途径诸方面的改革,而且其他相应的非艺术课程也尽力挖掘本身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即是发掘“美”的内涵。这就形成艺术教育的整体效应。所以实验班级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学业成绩的相关程度要高。

4、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艺术教育实验实现了自由表现、自由创作,人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满足,各自成功的满足,激发了不断进步的追求精神。以一种特长为突破口,带动各个方面的发展。下表是近三年全校学生参加省州县三级各类竞赛获奖的统计:

与此同时,在艺术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进电子游戏厅、说脏话的少了,爱护环境卫生、参加有益活动的人多了,讲究个人卫生成了习惯,改变了农村学生不爱卫生的不良习惯。

在一大批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代表人物。尹辉获得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团体二金一银,个人铜牌一枚;小歌唱家符筱获得州三湘蒲公英大赛一等奖,省铜牌。涌现了一批小作家、小书法家、小摄影师、小运动健将,省州三好学生、希望之星…。各类获奖人数明显多于全州同类学校。(见附录)

5、艺术教育促进了学校德智体各项工作的进步。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州县精神文明和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少先队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被团省委、残联授予“红领巾助残先进单位”。学生成绩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实验班级连年为100)。连年获县目标管理一等奖,先后被州县授予“规范化管理合格学校”、“一级完全小学”等。20__年被评为全县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连续几年参加全县学生运动会均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从这些成绩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湖南省电视台先后两次报道学校。

6、艺术教育的实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非艺术类学科如何挖掘艺术教育的因素,成了教师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艺术化成了教师们追求的目标。各类学科在省州县赛课中都获得过较高的奖次。王水莲老师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教师。各科教师先后在各类刊物发表教学论文。这些学科的研究证明,各种事物只有以美的形式来表现,才可以更好地记忆和利用,同时学生的领会力和理解力也只有借助美的形式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见附录)

7、艺术教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操的陶冶,有着明显的作用。通过对学生情感领域的几个主要指标的测试,获得的数据来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普遍提高。(见附件:《学生情感变化测试表》)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内涵,蕴涵着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责任感。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学生易于获得情绪体验,从而逐渐地发生情感变化,并稳定成为一种理智感,最终成为一种社会责任感。

8、艺术教育的情绪体验性、娱乐效果和自发自主性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所在。它的基本规律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民族地区学生熟悉的民族民间艺术入手,使民族学生易于产生情绪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游戏的冲动,进入创造的愉悦,在体验的状态下,学生由兴趣出发而积极介入,产生一种自发性,发展成为自主性。当非艺术学科的教学艺术化后,学生的情绪体验、游戏的冲动、创造的愉悦和自发、自主性得以保持和升华,学习成为乐事,智力水平得以提高。

9、艺术教育的情绪体验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必须形成一个适宜的艺术教育的“地理环境”——即是校园硬环境;②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的“行为环境”——即是群体的行为所构成的一种软环境;③必须形成一种行为选择的关系引导,这种关系引导存在于行为环境之中,即是教师设计的行为模式与教师和学生共同示范的行为选择模式的协调实现。三个条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活环境”。在满足三个条件后,艺术教育的情绪体验才能得以健康完成,发展为正常的情绪行为——游戏的冲动、创造的愉悦、自发自主的倾向。

六、结论

艺术教育以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为切口,从学生容易接受和感悟处入手,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知识的美的规律,实现艺术教育学科同非艺术教育学科相联结,形成情绪体验的环境和行为选择的关系引导,促成学生自发自主性的形成,从而促进智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德)《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

2、赫伯.里德(英)《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3、罗恩菲德(美)《创造与心智的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4、K.T.斯托曼(美)《情绪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5、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7、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8、董奇《儿童创造力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9、R.J.斯滕伯格(美)《超越IQ__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

《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同样是不完全的美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途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能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充分发展,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小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当了教师才知道,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这里所指的“美育”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今天所讲的艺术教育。如今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素质教育,艺术修养又被看成评价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前还是现在,艺术教育始终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甚至个别中小学通过艺术教育的程度来评判学校整体教育程度的高下。然而,在众多城里的中小学在比较哪个学校的音乐教室比较多,哪个学校在书法绘画比赛中获了大奖的同时,有谁关心过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谁真正了解农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朴实需求和对艺术的无限渴望? 

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农村基础艺术教育比较从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仅重视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切实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艺术教育现状,才是对农村孩子的真正关爱。这里,仅凭自身能力,对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提出如下设想: 

一、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的高校招生条件下,国家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中不乏艺术专业学生,相信这些艺术专业毕业生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后,也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将会充实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也会给正在萌芽的农村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再不是靠“师资救济”与“艺术扶贫”,而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教育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和成熟仍需一段时日,解决师资的当务之急仍应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有师资为主。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规模较小,艺术教师较少,学校可以考虑让艺术教师流动起来。让有专业特长的艺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村镇、某一学校任课,可在周边各个学校之间轮流上课,充分发挥其艺术特长,实现资源共享。部分省市采用的“走教”方式,就是很好的办法。采取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走教”、非艺术教师培训后改教、鼓励学校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等措施,解决农村艺术教师缺乏问题。 

最后,放宽政策,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如:建立艺术类师资培训网络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的艺术特长不逊于专业人才,这样也可使暂时没有艺术教师的学校通过培训,得到简单的艺术教育常识。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经考核后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聘请高校艺术专业师资给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技术等方面以指导,培养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习惯。 

二、转变思想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致使在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把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程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在课时安排和执行中,要么敷衍了事,只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要么干脆不排课。或者课表中有被列出,而在执行过程中又被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占用。艺术课徒有虚名! 

很多农村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每年普通高中在逐年扩招一些艺术学生,但学生自愿报名的极少。导致那些认为自己成绩差,考艺术类院校是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此学校学艺术的风气也难营造出来。如此循环,只会使人们更加忽视艺术教育。 

此时,教育成了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老师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遗憾的艺术变成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三、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资源 

农村中小学生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现和珍视他们,要让他们在艺术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过程中不断成长。农村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艺术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会唱地方戏曲、有的会剪纸、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有良好的艺术环境,这种地方的、民族的艺术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这种丰厚的艺术土壤,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民间艺术技能。 

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乡土民情同样给孩子们美的熏陶。艺术院校经常带学生下乡采风或体验生活,而这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不正是农村孩子们的先天优势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方艺术资源,大大丰富了学校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在挖掘学生自身艺术资源的过程中,以优化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为重点,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合作、进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挖潜、利用,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成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一个激活点。 

柏拉图说:“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培养出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于美的心灵……” 

我希望,每一个少年,无论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每一位教师,无论工作在高等院校还是支边支教;每一个渴望接近艺术的心灵,无论用树枝画画还是借泉水弹琴;都能在新的农村艺术教育大潮中受到感染、得到力量。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再无殿堂之高,而是人人都可以追求的、普罗大众的真艺术! 

参考文献 

[1]牟云刚杨家安 《关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教育改革

小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当了教师才知道,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这里所指的“美育”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今天所讲的艺术教育。如今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素质教育,艺术修养又被看成评价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前还是现在,艺术教育始终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甚至个别中小学通过艺术教育的程度来评判学校整体教育程度的高下。然而,在众多城里的中小学在比较哪个学校的音乐教室比较多,哪个学校在书法绘画比赛中获了大奖的同时,有谁关心过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谁真正了解农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朴实需求和对艺术的无限渴望?

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农村基础艺术教育比较从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仅重视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切实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艺术教育现状,才是对农村孩子的真正关爱。这里,仅凭自身能力,对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提出如下设想:

一、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的高校招生条件下,国家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中不乏艺术专业学生,相信这些艺术专业毕业生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后,也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将会充实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也会给正在萌芽的农村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再不是靠“师资救济”与“艺术扶贫”,而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教育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和成熟仍需一段时日,解决师资的当务之急仍应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有师资为主。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规模较小,艺术教师较少,学校可以考虑让艺术教师流动起来。让有专业特长的艺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村镇、某一学校任课,可在周边各个学校之间轮流上课,充分发挥其艺术特长,实现资源共享。部分省市采用的“走教”方式,就是很好的办法。采取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走教”、非艺术教师培训后改教、鼓励学校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等措施,解决农村艺术教师缺乏问题。

最后,放宽政策,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如:建立艺术类师资培训网络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的艺术特长不逊于专业人才,这样也可使暂时没有艺术教师的学校通过培训,得到简单的艺术教育常识。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经考核后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聘请高校艺术专业师资给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技术等方面以指导,培养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习惯。

二、转变思想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致使在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把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程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在课时安排和执行中,要么敷衍了事,只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要么干脆不排课。或者课表中有被列出,而在执行过程中又被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占用。艺术课徒有虚名!

很多农村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每年普通高中在逐年扩招一些艺术学生,但学生自愿报名的极少。导致那些认为自己成绩差,考艺术类院校是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此学校学艺术的风气也难营造出来。如此循环,只会使人们更加忽视艺术教育。

此时,教育成了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老师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遗憾的艺术变成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三、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资源

农村中小学生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现和珍视他们,要让他们在艺术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过程中不断成长。农村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艺术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会唱地方戏曲、有的会剪纸、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有良好的艺术环境,这种地方的、民族的艺术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这种丰厚的艺术土壤,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民间艺术技能。

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乡土民情同样给孩子们美的熏陶。艺术院校经常带学生下乡采风或体验生活,而这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不正是农村孩子们的先天优势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方艺术资源,大大丰富了学校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在挖掘学生自身艺术资源的过程中,以优化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为重点,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合作、进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挖潜、利用,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成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一个激活点。

柏拉图说:“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培养出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于美的心灵……”

我希望,每一个少年,无论生活在城镇还是乡村;每一位教师,无论工作在高等院校还是支边支教;每一个渴望接近艺术的心灵,无论用树枝画画还是借泉水弹琴;都能在新的农村艺术教育大潮中受到感染、得到力量。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再无殿堂之高,而是人人都可以追求的、普罗大众的真艺术!

参考文献

[1]牟云刚杨家安 《关于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农村 艺术教育

无论是在应试教育还是能力培养上来说,艺术教育对儿童学习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思维的开发,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艺术教育,不仅启发儿童思维,还可以激发儿童积极思考,增强独立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如今,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子女基础教育却留在家乡,提高和完善基础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解决农村艺术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农村留守儿童的艺术教育现状

青年农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家乡的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需要关怀的群体,社会机构及教育部门有责任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实施有效的教育。

农村父母虽重视孩子教育,但自身素质不高,对于教育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尽管父母支持孩子学习,但不少父母存在“能挣钱就是为孩子”的片面认识,忽视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孩子交给隔代的管护人。管护人由于精力、能力和经济的关系,很难较好的履行教育职责。孩子由于长期与亲生父母分离,虽渴望读书,但存在着心理情绪和情感依托等多种问题,造成学习成绩不佳。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又让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指向电视、广播和网络,庞大的信息量冲击着孩子正在形成的世界观和判断力。

城镇化建设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动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建设,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形成农业产品、农副产品的供应链;结合当地文化景观,发展农村旅游业,经营农家乐等方式使农村的经济活跃起来。农村的教育扩大了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依托地方经济发展了地方艺术教育。但是农村的音乐教育存在经费严重不足,教育改革对于中小学特别是儿童的艺术教育重视不够。一方面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师资的力量,给予农村教师优惠政策的同时,可开展远程教育工程,让更多教师了解新的音乐教育资讯,也让儿童感受先进教育理念带来的良好效果。此外,还可以依托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素质教育,争当艺术教育的先进。

改变音乐教育方法,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音乐教育为儿童提供的不仅仅是素养训练,更重要的是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音乐运用其特殊的教化功能,疏导和调节留守儿童的不良情绪。艺术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基于农村留守儿童薄弱的音乐基础,特殊的心智的发展的阶段,情境教学应该是最接近于儿童的心理接受机制。所谓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儿童艺术教育中建构一种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其方式可包括影像、声音、色彩甚至气味等有利于情境再现或营造的因素,以唤起儿童记忆和经验,情境教育具有多维性、综合性、生动性和再现性等特点。

积极开展各项音乐活动,通过交流、学习,改善内心的孤独感,可举办歌唱比赛、舞蹈比赛、传统工艺制作比赛、艺术体育比赛、以游戏的形式体验乡土文化等活动,为强者颁发精神奖励,帮助孤独者找到朋友,促进儿童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

总之,艺术教育是促进儿童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可促进区域内各类教育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平民化、大众化。对于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加入更多的关注,才能真正把人口强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音乐在豫西南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QN-419)

(注:本文作者系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郭声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音乐探索,1999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 专业师资

农村小学如何更好地完成农村艺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呢?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摆正农村艺术教育位置

学校要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深入讨论、宣传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全面、广泛、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将艺术课程提高到与其他课程平等的地位,最基本的要将各类艺术课程开足开齐,严禁其它课程挤压,占用艺术课的时间。

二、挖掘潜力,加强培训,加快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新课程课题研究活动,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开展说课、观摩课、示范课、评课、课外研究等目标教学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训教师,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艺术培训,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在农村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等专业教师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同时,针对农村教师缺编,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现象,农村学校可以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让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师,同时要对兼职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视艺术教育的浓浓氛围。培养出一批跨学科的、能胜任小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型教师及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三、结合实际,鼓励创新,利用大自然进行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农村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而很有特色,我们的艺术教育,就应该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艺术教育素材,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如:多利用农村经常使用的凿子、斧头等工具和农村常见的竹子、泥、石等开展美术的手工、布贴、剪纸等艺术课;在音乐教学中,选择部分适合孩子的农村小调、号子、农谚等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亲切、熟悉,增强学习的兴趣。创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植根乡土,利用资源,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开展艺术教育必须植根于乡土文化,这样才能不背离真正的艺术。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请他们走进校园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民间艺人是农村艺术的文化财富,是农村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农村学校可以通过请民间艺人当老师,让他们言传身教,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及时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请民间艺人进校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弥补学校艺术教育短缺的现状,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学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硬件建设,改变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

改变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是农村学校的首要任务,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学校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加大对艺术教育器材的投入,购买钢琴、电子琴、美术几何形体、头像等实用的艺术教育器材。另一方面,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乐器,如二胡、笛子等;教师自己动手设计、裁剪舞蹈服装等。


农村农业农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